CN220269464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9464U
CN220269464U CN202320108501.6U CN202320108501U CN220269464U CN 220269464 U CN220269464 U CN 220269464U CN 202320108501 U CN202320108501 U CN 202320108501U CN 220269464 U CN220269464 U CN 22026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hannel
steam exhaust
machine bod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85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85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9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机体、风机部件和排汽部件。机体内部设有具有集汽通道的烹饪模块。风机部件设于机体内部,风机部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通机体外部。排汽部件设于机体内部,排汽部件内部设有排汽通道,排汽通道具有进风端、进汽端和排汽端,进风端与排汽端相对设置,进汽端位于进风端与排汽端之间,进风端连通风机部件的出风口,进汽端连通烹饪模块的集汽通道,排汽端连通机体外部,排汽通道在进汽端还设有与排汽部件外部连通的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排汽通道内的空气气流携带细微烟雾颗粒以及水汽的能力,降低油烟和/或水汽在排汽通道内的积累,提高烹饪模块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的排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属于厨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成灶内部通常设置具有烹饪功能的烹饪模块,根据烹饪模块的不同类型,其工作时产生水汽、油烟或者两者混合物,需要及时排出集成灶外部而避免其对集成灶内的部件造成污染和腐蚀。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烹饪模块的排汽管道直接接通集成灶内的排烟通道,利用集成灶的集排烟模块运转时在排烟通道内产生的负压将烹饪模块产生的水汽、油烟或者两者混合物抽吸入排烟通道排出。
申请号为20212256154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预排蒸汽装置的电蒸箱,电蒸箱本体顶部增设预排蒸汽装置,预排蒸汽装置包括排汽通道和排汽设备,排汽通道的进气口与内胆顶部排气孔相连通,排汽通道出气口连通至与排烟系统中,排汽设备设置于排汽通道内,从而实现在电蒸箱开门之前强制预排蒸箱内的多余蒸汽。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排汽设备设置在排汽通道内,排汽通道中水汽浓度较高,气流携带水汽能力受限,降低水汽排出效果,且水汽容易积累于排汽通道内,侵蚀排汽设备和排汽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提高集成灶内部烹饪模块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的排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灶,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部设有具有集汽通道的烹饪模块;
风机部件,设于机体内部,所述风机部件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机体外部;
排汽部件,设于机体内部,所述排汽部件内部设有排汽通道,所述排汽通道具有进风端、进汽端和排汽端,所述进风端与所述排汽端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进风端连通风机部件的出风口,进汽端连通烹饪模块的集汽通道,排汽端连通机体外部,排汽通道在进汽端还设有与排汽部件外部连通的空气通道。
风机部件运转形成大致依次沿机体外部、风机部件、排汽通道进风端、排汽通道排汽端至机体外部的空气气流,这股空气气流在通过排汽通道进汽端时,对集汽通道所聚集的烹饪模块在食材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产生抽吸作用,使油烟和/或水汽被抽吸进入排汽通道,并且另一股空气气流也从空气通道被抽吸由进汽端进入排汽通道,油烟和/或水汽随空气气流由排汽通道排汽端排至机体外部,该集成灶能够提高排汽通道内的空气气流携带细微烟雾颗粒以及水汽的能力,降低油烟和/或水汽在排汽通道内的积累,提高烹饪模块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的排出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通道的排汽端位于邻近机体前部的位置,所述风机部件位于邻近机体后部的位置,风机部件的进风口邻近机体顶部。排汽通道和风机部件的上述位置设置形成在机体前部排汽的集成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通道的排汽端位于邻近机体后部的位置,所述机体后部设有具有排烟通道的集排烟模块,所述排汽端连通所述排烟通道,所述风机部件位于邻近机体前部的位置,风机部件的进风口邻近机体顶部。排汽通道和风机部件的上述位置设置形成在机体后部排汽的集成灶结构,利用集成灶的排烟通道,将烹饪模块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汇入吸排灶具油烟的排烟通道后排至烟囱。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部件设有至少两个导流片,所述至少两个导流片位于排汽通道内且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导流片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排汽通道的进汽端。导流片形成的导流通道对由进汽端进入排汽通道的油烟和/或水汽以及外部空气具有导流作用,提高排汽通道内气流的流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通道一端口径大于导流通道另一端口径,导流通道具有相对大口径的一端连通排汽通道的进汽端。导流通道的上述结构使其对由进汽端进入排汽通道的油烟和/或水汽以及外部空气还具有收拢作用,提高经过导流通道进入排汽通道后部的气流流速,进一步提高排汽通道内气流的流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部件设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位于排汽通道的进汽端,所述烹饪模块顶部设有集汽件,所述集汽通道设于集汽件内且贯穿集汽件,所述导流环罩设于所述集汽件顶端,导流环的底端内径大于集汽件的顶端外径,导流环内壁与集汽件外壁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空气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环的顶端口径小于导流环的底端口径,导流环的内壁倾斜设置。导流环的上述结构具有自下而上的收拢效果,使由进汽端进入排汽通道的油烟和/或水汽更好的与由空气通道进入排汽通道的外部空气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通道包括由进风端向排汽端依次设置的混合段、冷凝回流段和排出段,排汽通道的进汽端位于所述混合段,所述冷凝回流段底壁倾斜设置,冷凝回流段与排出段连接端部的底壁高于冷凝回流段另一端部的底壁,排汽部件在冷凝回流段具有最低底壁的部位设有与排汽部件外部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回流管,机体底部设有集水盒,所述回流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水口,回流管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水盒。排汽通道的冷凝回流段使气流中的一部分水汽凝结为冷凝水回流,降低进入排烟通道的水汽量,降低水汽对排烟通道及集排烟模块的侵蚀,冷凝水经由排水口排出排汽部件外,通过回流管进入集水盒。
作为优选,所述排汽部件顶部设有连通排汽通道与排气部件外部的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位于排汽通道的进汽端上方且朝向于集汽通道,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注水管,机体底部设有水箱组件,所述注水管一端连通所述注水口,注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组件。通过水箱组件经由注水口能够在烹饪模块工作时向烹饪模块内部补充水,水由注水口注入后下落经过排汽通道进入集汽通道,此时集汽通道起到注水通道的作用,水通过集汽通道进入烹饪模块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风机部件包括驱动电机、风机壳以及设于风机壳内部的叶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叶轮端部,所述叶轮端部连接于风机壳,所述进风口设于风机壳顶部,所述出风口设于风机壳侧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灶,通过风机部件运转形成的流通于排汽部件的排汽通道内的空气气流,对集汽通道所聚集的烹饪模块在食材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产生抽吸作用并将其排至机体外部,提高排汽通道内的空气气流携带细微烟雾颗粒以及水汽的能力,降低油烟和/或水汽在排汽通道内的积累,提高烹饪模块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的排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汽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机体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排汽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片和导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排汽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机体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风机部件;3、排汽部件;4、烹饪模块;5、集排烟模块;101、注水管;102、水箱组件;103、回流管;104、集水盒;201、进风口;202、出风口;203、驱动电机;204、风机壳;205、叶轮;206、叶片;301、排汽通道;302、进风端;303、进汽端;304、排汽端;305、空气通道;306、导流环;307、注水口;308、导流片;309、导流通道;310、混合段;311、冷凝回流段;312、排出段;313、排水口;401、集汽通道;402、料理杯;403、杯盖;404、集汽件;501、排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机体1、风机部件2和排汽部件3。机体1内部设有具有集汽通道401的烹饪模块4。风机部件2设于机体1内部,风机部件2设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进风口201连通机体1外部。排汽部件3设于机体1内部,排汽部件3内部设有排汽通道301,排汽通道301具有进风端302、进汽端303和排汽端304,进风端302与排汽端304相对设置,进汽端303位于进风端302与排汽端304之间,进风端302连通风机部件2的出风口202,进汽端303连通烹饪模块4的集汽通道401,排汽端304连通机体1外部,排汽通道301在进汽端303还设有与排汽部件3外部连通的空气通道305。该集成灶能够提高排汽通道301内的空气气流携带细微烟雾颗粒以及水汽的能力,降低油烟和/或水汽在排汽通道301内的积累,提高烹饪模块4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的排出效果。
以下分别以机体1前部排汽方案和机体1后部排汽方案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集成灶,包括机体1、风机部件2和排汽部件3。
机体1是集成灶的主体模块,通常具有面向用户的一侧和背向用户的一侧,将其面向用户的一侧定义为机体1前部,将其背向用户的一侧定义为机体1后部。机体1内部设有具有集汽通道401的烹饪模块4,烹饪模块4被安装于机体1内部,其可以是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煲、料理机等多种具有食材烹饪功能装置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以料理机作为烹饪模块4为例对该集成灶做出进一步说明,料理机具有料理杯402和盖于料理杯402顶部的杯盖403,料理机在其杯盖403顶部设有朝向排汽部件3延伸的集汽件404,集汽通道401设于集汽件404内且贯穿集汽件404。
风机部件2设于机体1内部,风机部件2设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进风口201连通机体1外部,出风口202连通排汽部件3,风机部件2位于邻近机体1后部的位置,风机部件2的进风口201邻近机体1顶部。具体地,如图2所示,风机部件2包括驱动电机203、风机壳204以及设于风机壳204内部的叶轮205,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连接叶轮205端部,叶轮205端部连接于风机壳204,叶轮205能够在驱动电机203的驱动下相对于风机壳204转动,进风口201设于风机壳204顶部,出风口202设于风机壳204侧部,叶轮205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于叶轮205表面的叶片206,叶片206倾斜于叶轮205设置,叶片206的倾斜方向与叶轮205旋转时叶轮205表面的切向方向大致相同,并形成自风机壳204顶部进风口201至风机壳204侧部出风口202的气流。
如图3所示,排汽部件3设于机体1内部,排汽部件3内部设有排汽通道301,排汽通道301具有进风端302、进汽端303和排汽端304,进风端302与排汽端304相对设置,进汽端303位于进风端302与排汽端304之间,进风端302连通风机部件2的出风口202,进汽端303连通烹饪模块4的集汽通道401,排汽端304位于邻近机体1前部的位置且连通机体1外部,排汽通道301在进汽端303还设有与排汽部件3外部连通的空气通道305。
排汽通道301和风机部件2的上述位置设置形成在机体1前部排汽的集成灶结构。
为了提高集汽通道401聚集的油烟和/或水汽由进汽端303进入排汽通道301的流动效果,如图4所示,排汽部件3设有导流环306,导流环306位于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导流环306罩设于集汽件404顶端,导流环306的底端内径大于集汽件404的顶端外径,导流环306内壁与集汽件404外壁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空气通道305。具体地,导流环306的顶端口径小于导流环306的底端口径,导流环306的内壁倾斜设置,导流环306的上述结构具有自下而上的收拢效果,使由进汽端303进入排汽通道301的油烟和/或水汽更好的与由空气通道305进入排汽通道301的外部空气混合。
作为烹饪模块4的料理机不仅在烹饪食材前需要加水,在烹饪食材期间也通常需要补充加水,为了方便对其进行加水操作,排汽部件3顶部设有连通排汽通道301与排气部件外部的注水口307,注水口307位于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上方且朝向于集汽通道401,如图5所示,机体1内部还设有注水管101,机体1底部设有水箱组件102,注水管101一端连通注水口307,注水管101另一端连通水箱组件102。通过水箱组件102经由注水口307能够在料理机工作时向料理机内部补充水,水由注水口307注入后下落经过排汽通道301进入集汽通道401,此时集汽通道401起到注水通道的作用,水通过集汽通道401进入烹饪模块4内部。
该集成灶的工作原理为,风机部件2运转形成大致依次沿邻近机体1后部的机体1顶部之外的区域、风机部件2、排汽通道301进风端302、排汽通道301排汽端304至机体1前部之外的区域的空气气流,这股空气气流在通过排汽通道301进汽端303时,对集汽通道401所聚集的烹饪模块4在食材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产生抽吸作用,使油烟和/或水汽被抽吸进入排汽通道301,并且另一股空气气流也从空气通道305被抽吸由进汽端303进入排汽通道301,油烟和/或水汽随空气气流由排汽通道301排汽端304排至机体1前部之外的区域。
实施例二
一种集成灶,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和图7所示,排汽通道301的排汽端304位于邻近机体1后部的位置,机体1后部设有具有排烟通道501的集排烟模块5,排烟通道501用于吸排灶具油烟,排气端连通排烟通道501,风机部件2位于邻近机体1前部的位置,风机部件2的进风口201邻近机体1顶部。排汽通道301和风机部件2的上述位置设置形成区别于实施例一的在机体1后部排汽的集成灶结构,风机部件2运转形成大致依次沿邻近机体1前部的机体1顶部之外的区域、风机部件2、排汽通道301进风端302、排汽通道301排汽端304至机体1后部排烟通道501的空气气流,利用集成灶的排烟通道501,将烹饪模块4产生的油烟和/或水汽汇入排烟通道501后排至烟囱。
此外,为了提高排汽通道301内气流的流动效果,如图8所示,排汽部件3设有两个导流片308,两个导流片308位于排汽通道301内且相对设置,两个导流片308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导流通道309,导流通道309的一端连通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导流片308形成的导流通道309对由进汽端303进入排汽通道301的油烟和/或水汽以及外部空气具有导流作用。当然,导流片308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汽通道301内气流的流动效果,导流通道309一端口径大于导流通道309另一端口径,导流通道309具有相对大口径的一端连通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导流通道309的上述结构使其对由进汽端303进入排汽通道301的油烟和/或水汽以及外部空气还具有收拢作用,提高经过导流通道309进入排汽通道301后部的气流流速。
实施例三
一种集成灶,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降低进入排烟通道501的水汽量,如图9所示,排汽通道301包括由进风端302向排汽端304依次设置的混合段310、冷凝回流段311和排出段312,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位于混合段310,冷凝回流段311底壁倾斜设置,冷凝回流段311与排出段312连接端部的底壁高于冷凝回流段311另一端部的底壁,排汽部件3在冷凝回流段311具有最低底壁的部位设有与排汽部件3外部连通的排水口313,如图10所示,机体1内部还设有回流管103,机体1底部设有集水盒104,回流管103一端连通排水口313,回流管103另一端连通集水盒104。排汽通道301的冷凝回流段311使气流中的一部分水汽凝结为冷凝水回流,降低水汽对排烟通道501及集排烟模块5的侵蚀,冷凝水经由排水口313排出排汽部件3外,通过回流管103进入集水盒104。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该集成灶包括:
机体(1),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具有集汽通道(401)的烹饪模块(4);
风机部件(2),设于机体(1)内部,所述风机部件(2)设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所述进风口(201)连通机体(1)外部;
排汽部件(3),设于机体(1)内部,所述排汽部件(3)内部设有排汽通道(301),所述排汽通道(301)具有进风端(302)、进汽端(303)和排汽端(304),所述进风端(302)与所述排汽端(304)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进风端(302)连通风机部件(2)的出风口(202),进汽端(303)连通烹饪模块(4)的集汽通道(401),排汽端(304)连通机体(1)外部,排汽通道(301)在进汽端(303)还设有与排汽部件(3)外部连通的空气通道(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通道(301)的排汽端(304)位于邻近机体(1)前部的位置,所述风机部件(2)位于邻近机体(1)后部的位置,风机部件(2)的进风口(201)邻近机体(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通道(301)的排汽端(304)位于邻近机体(1)后部的位置,所述机体(1)后部设有具有排烟通道(501)的集排烟模块(5),所述排汽端连通所述排烟通道(501),所述风机部件(2)位于邻近机体(1)前部的位置,风机部件(2)的进风口(201)邻近机体(1)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部件(3)设有至少两个导流片(308),所述至少两个导流片(308)位于排汽通道(301)内且至少部分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导流片(308)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导流通道(309),所述导流通道(309)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309)一端口径大于导流通道(309)另一端口径,导流通道(309)具有相对大口径的一端连通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部件(3)设有导流环(306),所述导流环(306)位于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所述烹饪模块(4)顶部设有集汽件(404),所述集汽通道(401)设于集汽件(404)内且贯穿集汽件(404),所述导流环(306)罩设于所述集汽件(404)顶端,导流环(306)的底端内径大于集汽件(404)的顶端外径,导流环(306)内壁与集汽件(404)外壁之间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空气通道(3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环(306)的顶端口径小于导流环(306)的底端口径,导流环(306)的内壁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通道(301)包括由进风端(302)向排汽端(304)依次设置的混合段(310)、冷凝回流段(311)和排出段(312),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位于所述混合段(310),所述冷凝回流段(311)底壁倾斜设置,冷凝回流段(311)与排出段(312)连接端部的底壁高于冷凝回流段(311)另一端部的底壁,排汽部件(3)在冷凝回流段(311)具有最低底壁的部位设有与排汽部件(3)外部连通的排水口(313),所述机体(1)内部还设有回流管(103),机体(1)底部设有集水盒(104),所述回流管(103)一端连通所述排水口(313),回流管(103)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水盒(1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部件(3)顶部设有连通排汽通道(301)与排气部件外部的注水口(307),所述注水口(307)位于排汽通道(301)的进汽端(303)上方且朝向于集汽通道(401),所述机体(1)内部还设有注水管(101),机体(1)底部设有水箱组件(102),所述注水管(101)一端连通所述注水口(307),注水管(101)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组件(1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件(2)包括驱动电机(203)、风机壳(204)以及设于风机壳(204)内部的叶轮(205),所述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连接叶轮(205)端部,所述叶轮(205)端部连接于风机壳(204),所述进风口(201)设于风机壳(204)顶部,所述出风口(202)设于风机壳(204)侧部。
CN202320108501.6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2026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501.6U CN220269464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501.6U CN220269464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9464U true CN220269464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8501.6U Active CN220269464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10567U (zh) 微波炉的油烟抽取结构及微波炉
CN204006236U (zh) 多用途节能抽油烟机
CN106524263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269464U (zh) 一种集成灶
CN205002194U (zh) 多级射流负压吸入式排油烟机
CN105757755B (zh) 顶吸式抽油烟机
CN110925827A (zh) 一种带下置式反装风机系统的侧吸式油烟机
CN217178661U (zh) 一种排烟装置
CN20633883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269463U (zh) 集成灶
CN219889611U (zh) 集成灶
CN201407720Y (zh) 一种排气增效器
CN206222429U (zh) 一种旋吸式吸油烟机
CN218219896U (zh) 一种水汽分离式蒸柜
CN21479132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3154496B (zh) 一种旋流器、旋流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20624120U (zh) 一种自带油水分离多功能商用灶具
CN212204668U (zh) 集成灶
CN209726283U (zh) 一种大风量抽吸油烟的集成灶具
CN203464369U (zh) 轴流风机式抽油烟机
CN112484122B (zh) 排烟组件、吸油烟机及集成灶
CN212691875U (zh) 一种集成灶吸排油烟系统
CN209399451U (zh) 气流直通式抽油烟机及灶具
CN217952411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2664479B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