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9050U -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9050U
CN220269050U CN202321410553.5U CN202321410553U CN220269050U CN 220269050 U CN220269050 U CN 220269050U CN 202321410553 U CN202321410553 U CN 202321410553U CN 220269050 U CN220269050 U CN 220269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station
base
electric cabinet
singlechip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05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新战
郜战超
张保增
李国生
张霞
靳留杰
敬建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Kem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Kem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Kem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Kem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05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9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9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9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包括底座和移动单元;底座:其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气象监测仪,支撑杆的外弧面上端设有电控箱,电控箱的内腔底壁面放置有蓄电池,电控箱的后壁面左侧设有单片机;移动单元:包括矩形筒、丝杆和万向轮,所述矩形筒分别设置于底座下表面四角对称设置的开口内,矩形筒上表面设置的开孔内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其中: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该可移动观测站,能够根据观测站使用的实时情况便捷的切换到移动状态,省时省力,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移动、固定模式两者在切换时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观测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背景技术
观测站的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泛,根据配置传感器不同,可检测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参数。
目前,观测站在进行观测时,通常是通过多组螺栓固定到所需要观测的区域内,以此对该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观测,但这种方式,但需要挪移观测区域是,则不够方便,也有一些可移动观测站,通常是通过其底部四角设置万向轮进移动,虽然方便移动,但移动之后,仅仅依靠万向轮的限位组件进行固定,难免会出现放置不稳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在不需要移动时,底座重新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包括底座和移动单元;
底座:其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气象监测仪,支撑杆的外弧面上端设有电控箱,电控箱的内腔底壁面放置有蓄电池,电控箱的后壁面左侧设有单片机;
移动单元:包括矩形筒、丝杆和万向轮,所述矩形筒分别设置于底座下表面四角对称设置的开口内,矩形筒上表面设置的开孔内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
其中: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气象监测仪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使得观测站便于移动,能够根据观测站使用的实时情况便捷的切换到移动状态,省时省力,在不需要移动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使得万向轮回收,底座重新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移动、固定模式两者在切换时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底座上表面四角设置的转孔内,螺纹筒分别与竖向相邻的丝杆螺纹连接,达到了驱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壁面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一,螺纹筒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齿轮二,齿轮一均与齿轮二啮合连接,起到快速传动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内腔下端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下端穿过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的通孔并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起到了高效驱动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与支撑杆外弧面的垂直交界处设有环形均匀分布的三角支撑板,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箱的后壁面右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起到能源转换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外弧面上端通过装配座设有横向对称分布的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的输入端,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可移动观测站,具有以下好处:
当需要移动观测站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调控电机运作,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一同步转动,齿轮一转动的同时通过与之啮合连接的螺纹筒同步转动,从而起到快速传动的作用,受螺纹筒与丝杆螺纹关系的影响,螺纹筒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丝杆和万向轮沿滑块同步下移,待万向轮从矩形筒内伸出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调控电机停止运作,然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万向轮带动观测站移动,使得观测站便于移动,能够根据观测站使用的实时情况便捷的切换到移动状态,省时省力,在不需要移动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使得万向轮回收,底座重新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移动、固定模式两者在切换时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箱的内部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气象监测仪、4电控箱、5移动单元、51矩形筒、52丝杆、53万向轮、54螺纹筒、6齿轮一、7齿轮二、8电机、9三角支撑板、10太阳能板、11蓄电池、12单片机、13太阳能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包括底座1和移动单元5;
底座1:底座1对其附属机构单元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端设有气象监测仪3,支撑杆2的外弧面上端设有电控箱4,电控箱4的内腔底壁面放置有蓄电池11,电控箱4的后壁面左侧设有单片机12,在观测时,气象监测仪3检测周围环境信息,同时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同步给单片机12进行储存分析,而蓄电池11则为气象监测仪3提供能源,电控箱4则对其内部结构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移动单元5:包括矩形筒51、丝杆52和万向轮53,矩形筒51分别设置于底座1下表面四角对称设置的开口内,矩形筒51上表面设置的开孔内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丝杆52,丝杆52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53,移动单元5还包括螺纹筒54,螺纹筒5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表面四角设置的转孔内,螺纹筒54分别与竖向相邻的丝杆52螺纹连接,受螺纹筒54与丝杆52螺纹关系的影响,螺纹筒54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丝杆52和万向轮53沿滑块同步下移,待万向轮53从矩形筒51内伸出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12调控电机8停止运作,然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万向轮53带动观测站移动,使得观测站便于移动,能够根据观测站使用的实时情况便捷的切换到移动状态,省时省力,在不需要移动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使得万向轮53回收,底座1重新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移动、固定模式两者在切换时十分方便;
其中:单片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端,气象监测仪3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12的输入端,调控各个电器元件运作。
其中:底座1的底壁面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一6,螺纹筒54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齿轮二7,齿轮一6均与齿轮二7啮合连接,齿轮一6转动的同时通过与之啮合连接的螺纹筒54同步转动,从而起到快速传动的作用。
其中:支撑杆2的内腔下端设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下端穿过底座1上表面中部设置的通孔并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8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2的输出端,当需要移动观测站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12调控电机8运作,电机8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一6同步转动,起到了高效驱动的作用。
其中:底座1上表面与支撑杆2外弧面的垂直交界处设有环形均匀分布的三角支撑板9,三角支撑板9则对支撑杆2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其中:电控箱4的后壁面右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13,太阳能控制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太阳能控制器13则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充到蓄电池11内,起到能源转换的作用。
其中:支撑杆2的外弧面上端通过装配座设有横向对称分布的太阳能板10,太阳能板10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13的输入端,太阳能板10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移动观测站时,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12调控电机8运作,电机8输出轴旋转带动齿轮一6同步转动,齿轮一6转动的同时通过与之啮合连接的螺纹筒54同步转动,从而起到快速传动的作用,受螺纹筒54与丝杆52螺纹关系的影响,螺纹筒54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丝杆52和万向轮53沿滑块同步下移,待万向轮53从矩形筒51内伸出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单片机12调控电机8停止运作,然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万向轮53带动观测站移动,使得观测站便于移动,能够根据观测站使用的实时情况便捷的切换到移动状态,省时省力,在不需要移动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使得万向轮53回收,底座1重新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观测站在移动到工作场所后能够稳定的放置,移动、固定模式两者在切换时十分方便,在观测时,气象监测仪3检测周围环境信息,同时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同步给单片机12进行储存分析,同时太阳能板10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太阳能控制器13充到蓄电池11内,由蓄电池11将转换的能源进行储存,而蓄电池11则为气象监测仪3提供能源,电控箱4则对其内部结构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片机12核心芯片选用的是PLC单片机,具体型号为S7-200,气象监测仪3、电机8和太阳能控制器13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气象监测仪3可选用型号为PH-QXZ06的气象监测仪,电机8可选用型号为130M-09520C5-E的电机,太阳能控制器13可选用充电技术为MPPT的太阳能控制器,单片机12控制气象监测仪3、电机8和太阳能控制器1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移动单元(5);
底座(1):其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端设有气象监测仪(3),支撑杆(2)的外弧面上端设有电控箱(4),电控箱(4)的内腔底壁面放置有蓄电池(11),电控箱(4)的后壁面左侧设有单片机(12);
移动单元(5):包括矩形筒(51)、丝杆(52)和万向轮(53),所述矩形筒(51)分别设置于底座(1)下表面四角对称设置的开口内,矩形筒(51)上表面设置的开孔内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丝杆(52),丝杆(52)的下端均设有万向轮(53);
其中:单片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端,气象监测仪(3)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12)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5)还包括螺纹筒(54),所述螺纹筒(5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表面四角设置的转孔内,螺纹筒(54)分别与竖向相邻的丝杆(52)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壁面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一(6),螺纹筒(54)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齿轮二(7),齿轮一(6)均与齿轮二(7)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内腔下端设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轴下端穿过底座(1)上表面中部设置的通孔并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8)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2)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与支撑杆(2)外弧面的垂直交界处设有环形均匀分布的三角支撑板(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4)的后壁面右侧设有太阳能控制器(13),太阳能控制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观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外弧面上端通过装配座设有横向对称分布的太阳能板(10),太阳能板(10)的输出端电连接太阳能控制器(13)的输入端。
CN202321410553.5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Active CN220269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0553.5U CN22026905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0553.5U CN22026905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9050U true CN220269050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0553.5U Active CN220269050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9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10074U (zh) 一种电网维护设备
CN109980542B (zh) 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控制柜
CN220269050U (zh) 一种可移动观测站
CN219063045U (zh) 一种风电工程用的监控装置
CN107634578A (zh) 能量回馈充电节能运行与应急运行控制系统
CN103560415B (zh) 变电站开关操作摇臂装置
CN211736281U (zh) 一种电力检修用的绝缘梯
CN216243331U (zh) 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
CN211402413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风向测试架
CN213602598U (zh) 一种伸缩展开式光伏储能集成装置
CN221629210U (zh) 一种农田违规占地监控设备
CN220653797U (zh) 一种电气施工调试装置
CN210521281U (zh) 轮椅床用智能移动车
CN217469137U (zh) 一种便于排线的馈线终端结构
CN220287039U (zh) 一种移动式数据采集终端装置
CN220273095U (zh) 一种具有可移动式开关柜托架装置的开关柜
CN221098031U (zh) 一种升降式地铁机房环境监测装置
CN218526264U (zh) 一种用于工业厂房便于维修的光伏发电设备
CN21910738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光伏储能机柜
CN219394642U (zh) 大型电机转子检修调试支架
CN221004568U (zh) 一种环境噪声监测仪
CN220501897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换向装置
CN212665313U (zh) 一种轨道零件拼焊设备
CN215581023U (zh) 一种市政工程试验用光伏板安装支架
CN211508987U (zh) 一种光伏发电的光伏板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