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2532U -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2532U
CN220262532U CN202321671012.8U CN202321671012U CN220262532U CN 220262532 U CN220262532 U CN 220262532U CN 202321671012 U CN202321671012 U CN 202321671012U CN 220262532 U CN220262532 U CN 220262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ngine
liquid outlet
temperature cooling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1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自华
刘波
曾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1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2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2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2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和制热空调系统,该工程车辆和制热空调系统包括上装发动机和驾驶室热交换器,上装发动机设有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和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驾驶室热交换器用于对驾驶室进行供热并设有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热交换器出液口,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结构合理,解决了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空调无法制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式混凝土泵车是指将用于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机构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混凝土泵送设备。底盘和上装都配置有发动机,分别用于车载泵的两种状态:底盘发动机用于行驶状态,上装发动机用于作业状态(泵送混凝土)。底盘驾驶室内配置有空调系统,由底盘发动机提供热能制热。车载泵处于作业模式时,上装连接混凝土输送管,出于安全考虑,上装与底盘互锁,即作业模式时,底盘发动机无法启动。在这种状况下,底盘发动机无法为空调系统提供热能,此时空调系统无法制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该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结构合理,解决了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空调系统无法制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制热空调系统,该制热空调系统包括:
上装发动机,设有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和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
驾驶室热交换器,用于对驾驶室进行供热并设有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热交换器出液口,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连通。
可选地,制热空调系统可包括:
底盘发动机,设有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和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
第一三通球阀,包括一个第一阀出口和两个第一阀入口,第一阀出口与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一个第一阀入口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连通,另一个第一阀入口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连通;和
第二三通球阀,包括一个第二阀入口和两个第二阀出口,第二阀入口与热交换器出液口连通,一个第二阀出口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连通,另一个第二阀出口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连通。
更进一步地,第一三通球阀和第二三通球阀均可为L型三通球阀。
可选地,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
鼓风机,与驾驶室热交换器相邻布置并用于朝向驾驶室热交换器吹风。
此外,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
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设有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和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还与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还与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连通,以形成底盘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
另外,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
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设有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和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还与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还与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连通,以形成上装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
可选地,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设有冷却液。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底盘发动机和上装发动机通信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底盘发动机和上装发动机的启停信号,控制驾驶室热交换器择一地与底盘发动机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与上装发动机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制热空调系统。
可选地,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驾驶室热交换器安装在驾驶室中;
或者,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和与驾驶室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腔,驶室热交换器安装在热交换器安装腔中。
可选地,工程车辆可为车载式混凝土泵车。
本实用新型的工程车辆和制热空调系统包括上装发动机和驾驶室热交换器,上装发动机设有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和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驾驶室热交换器用于对驾驶室进行供热并设有热交换器进液口和热交换器出液口,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连通。如此,在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驾驶室热交换器3能够与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即可通过上装发动机2作业来进行制热。当上装发动机2启动时,上装发动机2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被冷却液吸收,一部分高温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和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进入驾驶室热交换器3,驾驶室热交换器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能为驾驶室供热,解决了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空调无法制热的问题。此外,该制热空调系统新增购置成本很低,不增加使用成本,经济实惠,并且,该制热空调系统利用上装发动机废弃能量,不新增能耗,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制热空调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盘发动机 11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
12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 上装发动机
21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2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
3驾驶室热交换器 31热交换器进液口
32热交换器出液口 4 第一三通球阀
41第一阀出口 42第一阀入口
5第二三通球阀 51第二阀入口
52第二阀出口 6 鼓风机
7底盘发动机散热器 71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
72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8 上装发动机散热器
81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82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
9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其中,“前”和“后”是相对于用户的使用角度而言的产品各部位的位置关系用词,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制热空调系统和工程车辆,该制热空调系统包括上装发动机2和驾驶室热交换器3。上装发动机2设有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和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驾驶室热交换器3用于对驾驶室9进行供热并设有热交换器进液口31和热交换器出液口32。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
这样,在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驾驶室热交换器3能够与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即可通过上装发动机2作业来进行制热。当上装发动机2启动时,上装发动机2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被冷却液吸收,一部分高温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和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进入驾驶室热交换器3,驾驶室热交换器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从而能为驾驶室供热,解决了底盘发动机不作业的状态下空调无法制热的问题。此外,该制热空调系统新增购置成本很低,不增加使用成本,经济实惠,并且,该制热空调系统利用上装发动机废弃能量,不新增能耗,绿色环保。
进一步地,该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底盘发动机1,底盘发动机1设有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和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能够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能够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即驾驶室热交换器3能够择一地与底盘发动机1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与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在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而在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
这样,在上装发动机2不作业的状态下,驾驶室热交换器3也能够与底盘发动机1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即可通过底盘发动机1作业来进行制热。当底盘发动机1启动时,底盘发动机1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被冷却液吸收,一部分高温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和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进入驾驶室热交换器3。从而能为驾驶室9供热。此外,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与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共用驾驶室热交换器3,可进一步降低该制热空调系统新增购置成本,更加经济实惠。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驾驶室热交换器3选择与底盘发动机1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时,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即在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从底盘发动机1的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流出的冷却液带走了底盘发动机1的热量,变为高温冷却液,该高温冷却液从热交换器进液口31流入驾驶室热交换器3,从而能够为驾驶室9供热;经过驾驶室热交换器3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液变为低温冷却液,该低温冷却液通过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回到底盘发动机1,继续带走底盘发动机1的热量并重新变回高温冷却液,如此,完成底盘发动机的制热循环回路。
同样地,如图1所示,当驾驶室热交换器3选择与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时,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即在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从上装发动机2的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流出的冷却液带走了上装发动机2的热量,变为高温冷却液,该高温冷却液从热交换器进液口31流入驾驶室热交换器3,从而能够为驾驶室9供热;经过驾驶室热交换器3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液变为低温冷却液,该低温冷却液通过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回到上装发动机2,继续带走上装发动机2的热量并重新变回高温冷却液,如此,完成上装发动机2的制热循环回路。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还可包括用于驱动冷却液在回路中进行循环的元件,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申请在此不展开叙述。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制热空调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第一三通球阀4和第二三通球阀5。如图1所示,第一三通球阀4包括一个第一阀出口41和两个第一阀入口42,第一阀出口41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一个第一阀入口42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连通,另一个第一阀入口42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连通。即热交换器进液口31可通过择一地通向其中一个第一阀入口42来实现择一地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或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连通。同样地,如图1所示,第二三通球阀5包括一个第二阀入口51和两个第二阀出口52,第二阀入口51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一个第二阀出口52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连通,另一个第二阀出口52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连通。即热交换器出液口32可通过择一地通向其中一个第二阀出口52来实现择一地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或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连通。
更进一步地,第一三通球阀4和第二三通球阀5均可为L型三通球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制热空调系统除了通过第一三通球阀4和第二三通球阀5来使得驾驶室热交换器3实现择一地与底盘发动机1或上装发动机2形成制热空调循环回路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实现,例如驾驶室热交换器3可包括两个出液口和两个进液口,驾驶室热交换器3可选择其中一个出液口和其中一个进液口对应与底盘发动机1的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和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连通以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者,驾驶室热交换器3可选择其中另一个出液口和其中另一个进液口对应与上装发动机2的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和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连通以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
可选地,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鼓风机6,该鼓风机6与驾驶室热交换器3相邻布置并用于朝向驾驶室热交换器3吹风。如此,在鼓风机6的作用下,空气对流加速,驾驶室热交换器3可在驾驶室9内进一步加快热量的释放。或者,驾驶室热交换器3也可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翅片的方式来加速热量的释放,从而增强制热效果。
此外,如图1所示,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底盘发动机散热器7,底盘发动机散热器7设有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71和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72,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还与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71连通,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还与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72连通,以形成底盘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通过底盘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可对底盘发动机1进行散热降温。
另外,如图1所示,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上装发动机散热器8,上装发动机散热器8设有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81和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82,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还与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81连通,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还与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82连通,以形成上装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通过上装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可对上装发动机2进行散热降温。
其中,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底盘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以及上装发动机冷却循环通路中设有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热空调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底盘发动机1和上装发动机2通信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底盘发动机1和上装发动机2的启停信号,控制驾驶室热交换器3择一地与底盘发动机1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与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制热空调系统。
可选地,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9,驾驶室热交换器3和鼓风机9安装在驾驶室9中。或者,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9和与驾驶室9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腔,驶室热交换器3和鼓风机9安装在热交换器安装腔中。
可选地,该工程车辆可为车载式混凝土泵车。具体地,底盘发动机1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被冷却液吸收,高温冷却液通过底盘发动机散热器7冷却后,低温冷却液回到底盘发动机1,形成循环,从而实现底盘发动机1冷却。车载泵底盘空调制热原理是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取一股高温冷却液,在鼓风机6的作用下通过驾驶室热交换器3实现空气对流,在驾驶室9内释放热能开始加热。热能消散后低温冷却液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回到底盘发动机1,再次吸收发动机的热能,形成循环,从而实现底盘空调制热。
其中,本申请的制热空调系统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接一根高温冷却液管路通过三通球阀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接出来的高温冷却液管路连接,然后与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接。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接一根低温冷却液管路通过三用球阀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接出来的低温冷却液管路连接,然后与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接。
车载泵行驶状态时,上装发动机2熄火,底盘发动机1启动。操作两个三通球阀,使热交换器进液口31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连通,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断开;热交换器出液口32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连通,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断开。车载泵底盘空调制热原理与现有技术方案一样,采用底盘发动机1运转过程中产生热能制热。
车载泵作业状态时,底盘发动机1熄火,上装发动机2启动。上装发动机2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被冷却液吸收,高温冷却液通过上装发动机散热器8冷却后,低温冷却液回到上装发动机2,形成循环,从而实现上装发动机冷却。操作两个三通球阀,使热交换器进液口31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连通,与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断开;热交换器出液口32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连通,与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断开。车载泵底盘空调制热原理是从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取一股高温冷却液,在鼓风机6的作用下通过驾驶室热交换器3实现空气对流,在驾驶室9内释放热能开始加热。热能消散后低温冷却液从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回到上装发动机2,再次吸收上装发动机2的热能,形成循环,从而实现空调制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制热空调系统和工程车辆在行驶和作业的两种状态下,空调制热对应能采用两种不同能量来源。并且,两种空调制热方式可通过开关进行切换实现,在原有的底盘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只切换热量来源。本申请的制热空调系统和工程车辆在上装发动机2作业状态下,可采用上装发动机2进行空调制热,即使用上装发动机2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热量作为底盘空调制热的热能来源,不新增能耗,绿色环保,且新增购置成本很低,不增加使用成本,经济实惠,解决了车载泵作业状态下空调无法制热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包括:
上装发动机(2),设有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和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和
驾驶室热交换器(3),用于对驾驶室(9)进行供热并设有热交换器进液口(31)和热交换器出液口(32),所述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能够与所述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能够与所述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
底盘发动机(1),设有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和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所述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能够与所述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能够与所述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通球阀(4),包括一个第一阀出口(41)和两个第一阀入口(42),所述第一阀出口(41)与所述热交换器进液口(31)连通,一个所述第一阀入口(42)与所述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阀入口(42)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连通;和
第二三通球阀(5),包括一个第二阀入口(51)和两个第二阀出口(52),所述第二阀入口(51)与所述热交换器出液口(32)连通,一个所述第二阀出口(52)与所述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二阀出口(52)与所述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
底盘发动机散热器(7),设有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71)和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72),所述第一高温冷却液出液口(11)还与所述底盘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71)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冷却液回液口(12)还与所述底盘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7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
上装发动机散热器(8),设有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81)和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82),所述第二高温冷却液出液口(21)还与所述上装发动机散热器进液口(81)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冷却液回液口(22)还与所述上装发动机散热器出液口(8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发动机(1)与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之间的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所述上装发动机(2)与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之间的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中设有冷却液;
和/或,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鼓风机(6),所述鼓风机(6)与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相邻布置并用于朝向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吹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空调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底盘发动机(1)和所述上装发动机(2)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底盘发动机(1)和所述上装发动机(2)的启停信号,控制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择一地与所述底盘发动机(1)形成底盘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或与所述上装发动机(2)形成上装发动机制热循环回路。
8.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热空调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9),所述驾驶室热交换器(3)安装在所述驾驶室(9)中;
或者,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驾驶室(9)和与所述驾驶室(9)连通的热交换器安装腔,所述驶室热交换器(3)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车载式混凝土泵车。
CN202321671012.8U 2023-06-28 2023-06-28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Active CN220262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1012.8U CN22026253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1012.8U CN22026253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2532U true CN220262532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7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1012.8U Active CN220262532U (zh) 2023-06-28 2023-06-28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2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9081B1 (ko) 차량용 냉각제 순환장치
CN204870439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1231657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08461868A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TWI577581B (zh) 電動車之溫控系統
CN206664207U (zh) 一种车辆冷暖循环系统及汽车
CN111251800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31656B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EP4303044A1 (en)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20262532U (zh) 制热空调系统及工程车辆
JP2020117048A (ja) 温度調整装置
CN113580872B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CN213199402U (zh) 增程式电动车复合热管理系统
US11888139B2 (en) Temperature adjustment circuit
CN11100278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热泵系统的热管理方法
CN205168108U (zh) 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
CN218287365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6733897U (zh) 冷却系统和电动车
CN221113430U (zh)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20929524U (zh) 一种传统能源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9236755U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632647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5621270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702590U (zh)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2289498U (zh) 一种车辆前端冷却模块以及冷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