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9776U - 一种led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9776U
CN220249776U CN202321567942.9U CN202321567942U CN220249776U CN 220249776 U CN220249776 U CN 220249776U CN 202321567942 U CN202321567942 U CN 202321567942U CN 220249776 U CN220249776 U CN 220249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unit
led lighting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79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欢
赵恒�
王名斌
荆泽成
方星
潘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9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LED照明设备,包括基座;面板,所述基座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面板上配置有通孔;以及出光单元,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出光单元包括第一光学件、第二光学件及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光学件罩设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路径上,且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进行光处理;所述第二光学件具有反射壁,所述反射壁围绕所述第一光学件而设置;所述通孔露出所述出光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LED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LED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LED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LED照明因为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常见的包括平板灯。
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灯,通常包括灯条、底框、导光板和扩散板,灯条设置于底框的侧部,以提供侧向出光,灯条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后,从扩散板射出。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灯具有以下缺点:灯条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和扩散板后,其光损较大,导致平板灯出光效率较低;导光板成本较高,不利于平板灯的成本控制,平板灯眩光控制较为一般;平板灯外形单一。
综上所述,鉴于现有技术的LED照明设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如何设计LED照明设备,来提高聚光效果,出光效率高,解决眩光的问题,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此简要描述关于本申请的许多实施例。然而所述词汇本申请仅仅用来描述在此说明书中揭露的某些实施例(不管是否已在权利要求项中),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以上被描述为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或方面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合并以形成LED照明设备或其中一部分。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用于提高聚光效果和出光效率,同时也解决了眩光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其特征于,包括:
基座;
面板,所述基座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面板上配置有通孔;以及
出光单元,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出光单元包括第一光学件、第二光学件及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光学件罩设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路径上,且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进行光处理;
所述第二光学件具有反射壁,所述反射壁围绕所述第一光学件而设置;
所述通孔露出所述出光单元。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阵列分布的灯珠。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件具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配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件包括一基板,所述反射壁承载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且所述反射壁与所述基板为一体式结构。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单元在所述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上80%以上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件沿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外凸,面向发光单元的一侧为凹腔结构,容纳并密封所述发光单元。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件具有入射面及出射面,光源工作时产生的光从所述入射面进入所述第一光学件,并从所述出射面射出,且所述第一光学件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回转体结构。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任意灯珠光束角投影至所述入射面均落入所述入射面所限定的范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配置有一曲面,所述曲面为一弧面、球面或多个面圆滑过渡连接形成的面,所述出射面配置有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相对发光单元呈外凸状,第二弧面相对发光单元呈内凹状,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通过第三弧面圆滑过渡连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以第一光学件的底面的中点作为原点,以LED照明设备的厚度方向为Y轴,以第一光学件的径向方向为X轴,第一光学件与入射面上的任意点处的厚度H符合以下公式:
H=Ax2+1E-15x+B
其中,A的值为0.03至0.038之间,而B为常数,B的值为4至5.5之间。
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发光单元的光轴方向上,仅具有一种介质,即光线仅需穿过一层介质即可完成出光,因此可减少光损;第二光学件的设置,可以改变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时的光强分布,另外,其可遮挡一部分出光,以降低眩光,改善出光质量,提高聚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去掉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去掉第二光学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光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光学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图13的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罩体、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B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路简要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测试光型图;
图18为现有朗伯型LED灯的测试光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然而,本申请可以以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为彻底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全地传达本申请的范围。相同的标号在图中指示相同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用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使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种元件与另一种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和/或”包含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和全部组合。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衬底的元件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元件可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或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称为“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直接地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称为“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可在本文中使用诸如“下方”或“上方”或“上部”或“下部”或“水平”或“垂直”的相对用语来描述如图中所图示的一个元件、层或区域与另一个元件、层或区域的关系。将理解的是,这些用语意在涵盖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的不同的器件定向。在本申请中,所述“垂直”、“水平”、“平行”定义为:包括在标准定义的基础上±10%的情形。例如,垂直通常指相对基准线夹角为90度,但在本申请中,垂直指的是包括80度至100以内的情形。
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当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种”、“一个”和“该”意在也包含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含技术和科学用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
除非另外明确地声明,否则比较性数量用语(诸如“小于”和“大于”)意在涵盖相等的概念。作为示例,“小于”不仅可表示最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小于”,而且也可表示“小于或等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LED照明设备,该LED照明设备包括:基座1、面板2及出光单元3。基座1和面板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出光单元3的大部分被放置于容置空间内,例如出光单元3在LED照明设备的高度方向(也即出光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上的80%、85%、90%或95%以上容置于容置空间内部,也可以说是出光单元3至少部分是容置于容置空间内的。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单元3完全容纳于容置空间。为了控制LED照明设备的整体高度尺寸,出光单元3配置为不超出基座1和面板2所限定的高度空间。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具有底板11及侧壁12,侧壁12设置于底板11的外缘,以在侧壁12及底板11之间形成一凹腔101。基座1可采用金属制成,如可采用铁或不锈钢制成,以增加其散热性能。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为一体式结构构成,侧壁12直接相对底板11折弯而形成。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为一体式结构构成,其通过冲压或拉伸而直接形成,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也可采用塑料材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有相互独立的底板11和侧壁12,其中底板11和侧壁12的材料可为相同材料,例如金属,使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有相互独立的底板11和侧壁12,其中底板11和侧壁12的材料可以选择不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通过不同的表面特性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例如实现不同的光反射、折射等效果。
如图6所示,为增加基座1强度,还可在基座1上设置加强单元1001。加强单元1001可包括若干第一加强结构10011及若干第二加强结构10012,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可连接。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相互间可垂直或大致垂直设置,其中第一加强结构10011沿LED照明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结构10011往基座1的背面(未设置光源2的一面)而凸出,同样的,第二加强结构10012往基座1的背面而凸出,于基座1的正面,则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连通。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均可于基座1上一体成型,如采用拉伸或冲压,以使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往基座1的背面而凸出。并且,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的壁厚与基座1的其余位置的壁厚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在底板1上未额外设置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的设置,即通过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其在垂直底板11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具有一定高度的侧壁,底板11在要发生弯曲或者变形的时候,不再是单纯的克服底板11厚度产生的抗剪切的应力,还需要克服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沿侧壁高度方向的抗剪切的应力;同理,拉伸或者扭转也是,将平面化的底板11通过第一加强结构10011和第二加强结构10012转换为立体结构,其发生形变需要克服更多的抵抗力,可提高基座1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出光单元3包括第一光学件31、第二光学件32及发光单元33,其中,该发光单元33包括电路板331及设置于电路板331上的一组或多组光源332,如图16所示,多组光源332呈阵列分布,每组光源332包括1颗灯珠或多颗灯珠,每组光源332包括多颗灯珠时,多颗灯珠优选为2N颗灯珠,N为正整数,其中,每组光源332中,第一方向(X1)上的两相邻灯珠的间距L1为6.5mm-7.5mm、第二方向(Y1)上的两相邻灯珠的间距L2为5.5mm-6.5mm,第一方向(X1)上的两相邻光源332的间距L3为8.5mm-9.5mm,第二方向(Y1)上的两相邻光源332的间距L4为6.5mm-7.5mm,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Y1)垂直。
第一光学件31罩设于该光源332的出光路径上或者位于该光源332的出光路径上,且配置为将该光源332产生的光进行光处理。第一光学件31与光源332一一对应配置。第一光学件31可配置为具有光扩散、出光角度调节、增加透过率等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1为透镜。另外,发光单元33的光轴方向上,仅具有一种介质,即光线仅需穿过一层介质即可完成出光,因此可减少光损。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灯珠的数量可为N颗,N为正整数。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1为一具体凸面型的透镜,该第一光学构件31沿发光单元33的出光方向外凸,对发光单元33的出光进行扩散,同时该第一光学件31面向发光单元33的一侧为一凹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容纳和密封发光单元33,起到保护发光单元33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第一光学件31的质量,降低整体灯具的质量和成本。
如图3、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光学件31具有入射面311及出射面312,光源332工作时产生的光从入射面311进入第一光学件31,并从出射面312射出。第一光学件31具有一中轴线,第一光学件31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回转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论光源332具有一颗还是多颗LED灯珠,任意一LED灯珠的光束角投影至入射面311时,均落入入射面311所限定的范围,并最终从出射面312射出,即光源332产生的光绝大多数可以从出射面312出射,保证出光量。
如图3、图11、图14和图15所示,入射面311配置有一曲面,曲面优选为一圆滑曲面,圆滑曲面可以为一弧面、球面或多个面圆滑过渡连接形成的面。出射面312可配置有多组弧面。例如,出射面312可配置有第一弧面3121和第二弧面3122,其中,第一弧面3121相对光源332呈外凸状,第二弧面3122相对光源332呈内凹状,以此使得出射面312具有较好的出光效果。第一弧面3121与第二弧面3122可通过第三弧面3123圆滑过渡连接,第二弧面3122的圆心优选位于第一光学件31的中轴线上,以使第一光学件31整体呈回转体结构,使出光更均匀。
图3显示本实施例中的LED照明设备水平安装并向下出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显示第一光学件31的截面,且该截面与第一光学件31的中心轴重合。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第一光学件31的中心轴与第一光学件31的底面的交点作为原点(或者以第一光学件31的底面的中点作为原点),以LED照明设备的厚度(出光)方向为Y轴,以第一光学件31的径向方向为X轴。第一光学件31与入射面311上的任意点处的厚度H(该厚度H为入射面311上的点第一光学件31的轴向方向上至出射面312的距离)符合以下公式:
H=Ax2+1E-15x+B
其中,A的值为0.03至0.038之间,而B为常数,B的值为4至5.5之间。
当满足上述公式时,第一光学件31可使光源332具有较佳的出光角度及均匀的配光。具体的,第一光学件31可改变光源332的出光后的光强分布,使得光强分布更合理,且可以改变光源332的发光角度,以控制眩光。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件31上具有第一定位单元313,电路板331具有第二定位单元3311,第一定位单元313与第二定位单元3311配合,以实现第一光学件31与电路板331的定位配合,以确保第一光学件31与电路板331上的光源332的位置精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学件32具有与第一光学件31配合的反射壁321,反射壁321围绕第一光学件31而设置,以对从第一光学件31射出的光线进行重定向,以改变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时的光强分布。另外,第二光学件32的设置,可遮挡一部分出光,以降低眩光,改善出光质量。反射壁321的端部与电路板331表面贴合(或两者的距离不超过2mm),以防止光从反射壁321与电路板331之间的缝隙中漏出,以造成光损。
第二光学件32包括一基板322,反射壁321具有多组,而基板322用于承载多组反射壁321。基板322与反射壁321可为一体式结构构成。因此,即使反射壁321具有多组,第二光学件32也可快速的完成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学件32可安装至面板2,以完成固定。面板2上开设有通孔21,以将第二光学件32的反射壁321露出。当第二光学件32与面板2配合时,通孔21可对面板2形成定位。具体的,反射壁321的端部3211凸设于基板322,以用于与通孔21完成定位配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件32可安装至基座1,以完成固定。其中通孔21也为灯具光源332的出光窗口,光源332出射光线穿过通孔21,并经过其他光学器件处理后最终从灯具出射。也即面板上的通孔2露出出光单元3。
本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电源4,电源4具有一电源盒41,电源盒41固定至基座1上。电源4被配置在容置空间内部,以使其不会占用LED照明设备额外的高度空间。
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光学件31具有开口,该第一光学件31的开口所在表面与该中轴线的交点为该第一光学件31的几何中心点;该第一光学件31的几何中心点到其入射面311的距离为15-25mm,优选为19mm,当入射面311为半球面时,上述距离为半球面的半径。
如图11所示,该第一弧面3121的圆心角α为75-95°,例如为77°,79°,82°,85°,88°,90°,92°,优选为80°,该第一光学件31的几何中心点到第一弧面3121的最大距离D2为21-22mm,该第二弧面3122的圆心角为β为5-15°,例如为7°,9°,12°,14°,优选为10°,该第一光学件31的几何中心点到第二弧面3122的最小距离D3为18-19mm。第一光学件31采用上述结构,占用空间小,且能够达到控光目的。
如图18所示,传统朗伯型Troffer灯具的光照不均匀,呈现中间照度高、边缘低的,特点,一般想要实现蝙蝠翼光型、被照射面照度均匀的灯具,其灯具的结构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缺点,现有技术中,仅灯具通过中间的光源332出光,将外部灯罩外形通过设计成不规则曲面从而达到控光的目的,或者是采用特殊面型的外部灯罩实现蝙蝠翼光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1的材质优选为PMMA,且厚度最大仅为2mm,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如图17所示,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件31的结构,同时在第二光学件32的反射壁喷上金属反光漆,采用阵列的LED灯珠,从而实现了蝙蝠翼光型的照射效果,被照射面照度也更为均匀。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该出光单元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具有特殊面型的光学透镜,该出光单元3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覆盖面,可以通过一个出光单元3,完全覆盖如图9中所示的通孔21,即通过单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出光单元3覆盖所有光源332,例如通过如图10中的一个出光单元3即可完全覆盖该图9中所有通孔21。
如图12至图15B所示,本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的LED照明设备的其他结构均相同或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为一体结构,在现有的输出蝙蝠翼光型的灯具中,一般采用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两者联合配光的方式实现,光学结构成本和装配成本都偏高,而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一体结构,可降低装配和生产成本。
第一光学件31包括第一弧面3121,第二弧面3122,第三弧面3123,其中该第一弧面3212、第二弧面3122、第三弧面3123之间平滑连接并形成一完整的光学面,该第二光学件32连接该第一弧面3121的背向第二弧面3122的边缘,该第一弧面3121、第二弧面3122和第三弧面3123与第二光学件32的内表面形成一光学腔,该发光单元33设置在该该光学腔的的外部,如图15所示,发光单元33可以位于第一光学件31的背向该该光学腔的一侧,发光单元33与第一光学件31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法方式,该发光单元33的所在平面与该第一光学件31的中轴线垂直,该发光单元33的所在平面与第二弧面3122的最小距离D4为1mm~10mm,优选为5mm~7mm,该第一弧面3121的波谷和第二弧面3122的波峰在该第一光学件31的中轴线方向的距离D5为1mm~15mm,优选为6mm~9mm,该第一弧面3121的波谷和第二弧面3122的波峰在垂直于该第一光学件31的中轴线方向的距离D6为15mm~30mm,优选为23mm~26mm,第二光学构件32高度控制在10mm~50mm之间,便于容纳第一光学件31,同时第二光学构件32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的角度上遮挡从光源出射的光,从而降低眩光;第一光学件31容纳在第二光学件32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内,第一光学件31采用上述结构,实现空间复用,占用空间小的同时能够达到控光目的。如图15所示,波峰和波谷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其波峰和波谷的出光角度差异不至于过大而影响灯具的整体出光均匀性。
如图14所示,该第二光学件32围绕第一光学件31设置,形成一光学腔,其中该光学腔的内壁包括具有光学反射效果的反射壁321,该反射壁321能够反射从第一光学件3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调整灯具整体出光,使得灯具获得更好的出光效果。
如图15A和15B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31可以设置于基板1上,基板1具有平整的安装表面,电路板331可以通过胶粘、螺丝、卡扣等方式固定于基板1。基板1外周设置有多个侧壁100,该侧壁100可以与基板1一体成型,如采用冲压工艺形成,基板1和侧壁100形成一凹槽状容置空间,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至少部分容置或者全部容置于所述凹槽状容置空间。电路板331包括一面向基板1的固定面和一背离基板1的发光面,其发光面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即光源332包括多个LED灯珠,该多个LED灯珠沿背离基板1的方向出光,如图15B所示,LED灯珠出射光线至少一部分经过第一光学件31处理后直接出射,同时,至少一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光学件31处理后,投射到第二光学件32上,经过第二光学件32反射后最终从灯具(即LED照明设备)出射,其中,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都具有一定的光透射能力和光反射能力。参考图15B,基板1和侧壁100形成一单向开口的容置空间,侧壁100进一步与第二光学件32连接,进一步形成一较为密闭的空间,LED灯珠出射的光线,一部分在该密闭的空间内,经过多次反射后最终从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出射,基板1和侧壁100面向凹槽内侧的表面,其具有一定的反射功能,例如基板1和侧壁100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通过金属材料形成的较为光滑的表面实现光反射功能,同时基板1和侧壁100设置为不透光且具有反射功能,使得LED灯珠出射的光线最终都只能从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出射,提高灯具的整体出光量,避免灯具其他区域产生漏光。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基板1和侧壁100的表面上涂覆特殊的涂层来实现光反射功能。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采用一体式吸塑成型结构,两者的材质可以为乳白PC或PMMA,第一光学件31和第二光学件32的壁厚均匀,其中第一光学件31将灯珠发出的光偏折照射到第二光学件32的反射壁上,反射壁实现了大角度照射的有益效果,同时也使得照度均匀配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1的面型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其中以LED灯珠的出光方向来观察,其面型为中间区域凸起,围绕凸起设置有一圈环状凹槽,整体面型为中间凸起并向两侧圆滑的凹陷,经过最低点后再次向上的结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1沿中心截面的曲线,符合一定的函数特征,该函数表示的曲线通过一定的旋转或者平移方式即可得到第一光学件31的面型,第一光学构件31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对称结构。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实用新型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LED照明设备,其特征于,包括:
基座;
面板,所述基座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面板上配置有通孔;以及
出光单元,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出光单元包括第一光学件、第二光学件及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光学件罩设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路径上,且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光进行光处理;
所述第二光学件具有反射壁,所述反射壁围绕所述第一光学件而设置;
所述通孔露出所述出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阵列分布的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具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件包括一基板,所述反射壁承载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且所述反射壁与所述基板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单元在所述LED照明设备的出光方向上80%以上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沿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外凸,面向发光单元的一侧为凹腔结构,容纳并密封所述发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具有入射面及出射面,光源工作时产生的光从所述入射面进入所述第一光学件,并从所述出射面射出,且所述第一光学件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回转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灯珠光束角投影至所述入射面均落入所述入射面所限定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面配置有一曲面,所述曲面为一弧面、球面或多个面圆滑过渡连接形成的面,所述出射面配置有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相对发光单元呈外凸状,第二弧面相对发光单元呈内凹状,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通过第三弧面圆滑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以第一光学件的底面的中点作为原点,以LED照明设备的厚度方向为Y轴,以第一光学件的径向方向为X轴,第一光学件与入射面上的任意点处的厚度H符合以下公式:
H=Ax2+1E-15x+B
其中,A的值为0.03至0.038之间,而B为常数,B的值为4至5.5之间。
CN202321567942.9U 2022-06-20 2023-06-19 一种led照明设备 Active CN2202497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4388 2022-06-20
CN2022106943884 2022-06-20
CN2023100845401 2023-01-14
CN202310084540 2023-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9776U true CN220249776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7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7942.9U Active CN220249776U (zh) 2022-06-20 2023-06-19 一种led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9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1646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EP2153116B1 (en) Light fixtures and lighting devices
CN102954415B (zh) 照明设备
JP5550505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11454370B2 (en) Line source lighting system
JP2011159435A (ja) 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US20080186703A1 (en)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0378543C (zh) Lcd背光源产生方法
JP2008053660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12074404A (ja) エッジライト式照明装置
JP2017050187A (ja) 照明器具
CN106895326B (zh) 一种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CN220249776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113126308B (zh) 光学模组、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209977777U (zh) 一种条形灯
CN211716301U (zh) 一种照明灯的光学组件以及线光源照明灯
CN114779526A (zh)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179534U (zh) 一种低眩光的光学透镜及其灯具模组
CN219871841U (zh) 一种导光组件、mini 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584322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2673128U (zh) 背板、灯具框架以及led灯具
CN215862932U (zh) 灯具
CN211695553U (zh) 一种冷柜
EP4215807A1 (en) Light source system of illuminating lamp and illuminating la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