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9751U -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9751U
CN220249751U CN202321885110.1U CN202321885110U CN220249751U CN 220249751 U CN220249751 U CN 220249751U CN 202321885110 U CN202321885110 U CN 202321885110U CN 220249751 U CN220249751 U CN 220249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lenses
array region
area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851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涛
潘锦涛
李玉清
邵桢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ngyu Automotive Ligh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851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9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9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它包括壳体和灯罩,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光源板和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两侧的第一透镜阵列和第二透镜阵列,所述第一透镜阵列靠近光源板且由多个第一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阵列靠近灯罩且由多个第二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阵列按三行三列分布为九个阵列区,分别为上排的第一阵列区、第二阵列区、第三阵列区,中排的第四阵列区、第五阵列区、第六阵列区,下排的第七阵列区、第八阵列区、第九阵列区,九个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设置角度各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易失效,能够给人直观的提示感受,不受行驶状态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交互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投影交互车灯通常采用LED光源,并配备有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它可以将图案和文字投射到地面上,并且可以实时响应用户的交互操作,从而实现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
一般的交互灯由光源和微透镜阵列构成,其在微透镜的光阑层上开设若干具有该特定图案轮廓的透光孔,通过单个或多个微透镜阵列组合,在车辆的前大灯、尾灯或转向灯中向地面投影,进而产生停车、斑马线、倒车等指示、警示的图案来形成交互作用,便于驾驶者或行人之间的直观感受体验,提升交通安全警示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1.逻辑决策流程复杂,容易失效,需要环境感知模块识别环境状况,需要运算模块进行判断输出环境条件下的相应信息,需要电子控制模块执行输出相应信息,如果一个模块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失效。2.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光源件,投影芯片,透镜模块,机械模块调节。3.投影通过地面反射给交互对象,不适合高速行驶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它结构简单,不易失效,能够给人直观的提示感受,不受行驶状态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它包括壳体和灯罩,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光源板和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两侧的第一透镜阵列和第二透镜阵列,所述第一透镜阵列靠近光源板且由多个第一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阵列靠近灯罩且由多个第二透镜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阵列按三行三列分布为九个阵列区,分别为上排的第一阵列区、第二阵列区、第三阵列区,中排的第四阵列区、第五阵列区、第六阵列区,下排的第七阵列区、第八阵列区、第九阵列区,九个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设置角度各异。
进一步,以垂直于基板的水平面为第一基准面,以垂直于基板的竖直面为第二基准面;
所述第一阵列区、第二阵列区、第三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2.86°;所述第四阵列区、第五阵列区、第六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1.43°;所述七阵列区、第八阵列区、第九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0.95°;
所述第二阵列区、第五阵列区、第八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0°;所述第一阵列区和第三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一阵列区、第三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19.29°;所述第四阵列区和第六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四阵列区、第六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9.93°;所述第七阵列区和第九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七阵列区、第九阵列区内的所有第二透镜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6.65°。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阵列的所有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阵列的所有第二透镜呈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垂直于基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阵列区、第二阵列区以及第三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均排列形成数字10图案;
所述第四阵列区、第五阵列区以及第六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均排列形成数字20图案;
所述七阵列区、第八阵列区以及第九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均排列形成数字30图案。
进一步,所述基板的材质为透明的PMMA。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光刻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微透镜阵列的特定排列顺序和区域的设计,以及各区域透镜的角度设计,使得形成提示图案来直观反馈到后方车辆驾驶员的眼中,运行简单,无需复杂程序控制,不容易失效,不需要逻辑决策流程等,因此稳定系数高,使用寿命较长。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仅由光源和微透镜阵列组成主要发光结构,即只需要发光板和透镜模组,因此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区域特定排列顺序的透镜所构成的指示图案,可直接反馈到人眼中成像,进而给人提示信息,无需再经过地面反射的过程,因此不受行驶状态的影响,在行驶途中也能很好的起到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透镜阵列的图案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透镜阵列角度设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阵列区、第二阵列、第三阵列区的第二透镜角度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阵列区、第五阵列、第六阵列区的第二透镜角度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七阵列区、第八阵列、第九阵列区的第二透镜角度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光源板;2.微透镜阵列;3.基板;4.第一透镜阵列;40.第一透镜;5.第二透镜阵列;50.第二透镜;61.第一阵列区;62.第二阵列区;63.第三阵列区;64.第四阵列区;65.第五阵列区;66.第六阵列区;67.第七阵列区;68.第八阵列区;69.第九阵列区;7.壳体;8.灯罩;A.第一基准面;B.第二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它主要由壳体6和灯罩7,壳体6内设置有光源板1和微透镜阵列2,本实施例可安装在车体的后面使用。微透镜阵列2具体包含基板3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3两侧的第一透镜阵列4和第二透镜阵列5,第一透镜阵列4靠近光源板1且由多个第一透镜40构成,第二透镜阵列5靠近灯罩7且由多个第二透镜50构成;微透镜结构可以采用压印法或者光刻热回流法来制备。具体第一透镜40和第二透镜50的材质为光刻胶,基板3的材质为透明的PMMA。
具体地,第二透镜阵列5按三行三列分布为九个阵列区,分别为上排的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第三阵列区63,中排的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第六阵列区66,下排的第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第九阵列区69,九个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50设置角度各异,以便于在车后方的各个车道和距离位置处观察到微透镜阵列2上的相应的发光图案提示信息。
参考图5-8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垂直于基板3的水平面为第一基准面A。则具体来说,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2.86°,如此对应后车在距离本车正后方1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清楚看到该上排三个阵列区的发光信息;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1.43°,如此对应后车在距离本车正后方2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清楚看到该中排三个阵列区的发光信息;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0.95°,如此对应后车在距离本车正后方3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清楚看到该下排三个阵列区的发光信息。
再具体地,为了适应左右两车道的距离和角度变化,以垂直于基板3的竖直面为第二基准面B。则第二阵列区62、第五阵列区65、第八阵列区68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0°,即中间一竖排阵列区不需要改变第二透镜50向左右两侧的角度,如此分别对应后车在距离本车正后方即同车道10米、20米、3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分别清楚看到三个阵列区的发光信息;同时,第一阵列区61和第三阵列区63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一阵列区61、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19.29°,如此分别对应后车在左右两车道且距离本车垂直距离1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分别清楚看到第一阵列区61、第三阵列区63内的发光信息;并且,第四阵列区64和第六阵列区66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四阵列区64、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9.93°,如此分别对应后车在左右两车道且距离本车垂直距离2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分别清楚看到第四阵列区64、第六阵列区66内的发光信息;另外,第七阵列区67和第九阵列区69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七阵列区67、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6.65°,如此分别对应后车在左右两车道且距离本车垂直距离30米左右处,后车驾驶员可以分别清楚看到第七阵列区67、第九阵列区69内的发光信息。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阵列4的所有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阵列5的所有第二透镜50呈一一对应,且第一透镜40垂直于基板3,光源板1发出的光线经所有第一透镜40准直传入,并经基板3内部传输,再分别一一对应从所有第二透镜50射出。
综上可知,上述九个阵列区的第二透镜50各向各异设置角度,例如上排的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2.86°,这是为了使后面距离本车10米左右的车辆能够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当然,第一阵列区61、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19.29°,这是为了使左右相邻车道的车辆也能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而第二阵列区62对应的是本车车道后面的车辆,因此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为0°。为了实现直观距离的提示效果,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以及第三阵列区63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10图案,如此也就达到了上述角度设置的目的。
同理,中排的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1.43°,这是为了使后面距离本车20米左右的车辆能够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当然,第四阵列区64、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9.93°,这是为了使左右相邻车道的车辆也能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而第五阵列区65对应的是本车车道后面的车辆,因此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为0°。为了实现直观距离的提示效果,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以及第六阵列区66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20图案,如此也就达到了上述角度设置的目的。
同理,下排的第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A的夹角均为0.95°,这是为了使后面距离本车30米左右的车辆能够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当然,第七阵列区67、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均为6.65°,这是为了使左右相邻车道的车辆也能一眼看到与本车的垂直距离,而第八阵列区68对应的是本车车道后面的车辆,因此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B的夹角为0°。为了实现直观距离的提示效果,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以及第九阵列区69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30图案,如此也就达到了上述角度设置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设计结构简单,仅由光源和微透镜阵列组成主要发光结构,因此成本较低,性价比高,只需在微透镜设计成形时调整适应的区域和角度即可,并将对应区域的微透镜排布成所需的图案即可,在使用时人眼可直观的接受到提示信息,可不受行驶状态等影响,在行驶途中也能起到很好的用途,且稳定系数高,使用寿命较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6)和灯罩(7),所述壳体(6)内设置有光源板(1)和微透镜阵列(2),所述微透镜阵列(2)包括基板(3)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3)两侧的第一透镜阵列(4)和第二透镜阵列(5),所述第一透镜阵列(4)靠近光源板(1)且由多个第一透镜(40)构成,所述第二透镜阵列(5)靠近灯罩(7)且由多个第二透镜(50)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阵列(5)按三行三列分布为九个阵列区,分别为上排的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第三阵列区(63),中排的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第六阵列区(66),下排的第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第九阵列区(69),九个阵列区内的第二透镜(50)设置角度各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基板(3)的水平面为第一基准面,以垂直于基板(3)的竖直面为第二基准面;
所述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2.86°;所述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1.43°;所述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一基准面的夹角均为0.95°;
所述第二阵列区(62)、第五阵列区(65)、第八阵列区(68)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0°;所述第一阵列区(61)和第三阵列区(63)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一阵列区(61)、第三阵列区(63)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19.29°;所述第四阵列区(64)和第六阵列区(66)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四阵列区(64)、第六阵列区(66)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9.93°;所述第七阵列区(67)和第九阵列区(69)内的第二透镜(50)对称朝向左右两侧,且第七阵列区(67)、第九阵列区(69)内的所有第二透镜(50)与第二基准面的夹角均为6.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阵列(4)的所有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阵列(5)的所有第二透镜(50)呈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40)垂直于基板(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阵列区(61)、第二阵列区(62)以及第三阵列区(63)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10图案;
所述第四阵列区(64)、第五阵列区(65)以及第六阵列区(66)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20图案;
所述七阵列区(67)、第八阵列区(68)以及第九阵列区(69)内的第二透镜(50)均排列形成数字30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的材质为透明的PMM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40)和第二透镜(50)的材质为光刻胶。
CN202321885110.1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Active CN220249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5110.1U CN22024975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5110.1U CN22024975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9751U true CN220249751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85110.1U Active CN22024975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9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91432U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CN106247212B (zh) 低剖面光学警告系统
JP7153136B2 (ja) 自動車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20110305029A1 (en) Illuminating system and thin plate shiel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WO2021213007A1 (zh) 三维悬浮成像的照明模组、车灯、车辆附属设备及车辆
JP6994605B2 (ja) 照明表示装置
CN113587046A (zh) 一种车灯投影模块及车灯总成
JP2007294459A (ja) 外観が深く見える照明または信号伝達装置
CN115218157A (zh) 具有微型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继透镜系统和投射透镜系统的大灯单元
JP6949244B2 (ja) 車両用マトリクス式照明装置
CN220249751U (zh) 一种异向各异的发光板结构
CN214064803U (zh) 一种像素照明模块、车辆照明装置及车辆
WO2023029214A1 (en) Led module for vehicle headlight and vehicle headlight with such led module
JP7453806B2 (ja) 車両用ランプ
EP4191128A1 (en) Automotive headlamp system and automotive lamp
KR102505599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차량용 램프
KR102092354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차량용 램프
CN215489504U (zh) 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汽车投影灯具
KR200313229Y1 (ko) 광학렌즈를 갖는 발광다이오드 교통신호등
CN218119544U (zh) 一种投影灯具及车辆
EP4360954A1 (en) Vehicle lamp module group,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CN216346030U (zh) 一种光导及一种车灯
KR102616507B1 (ko) 차량 범퍼용 고체광원과 메타미러를 이용한 프로젝션 장치
CN219912761U (zh) 车辆的顺序投影信号灯
CN218954700U (zh) 照明模块、灯装置和机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