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7688U -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7688U
CN220247688U CN202321444437.5U CN202321444437U CN220247688U CN 220247688 U CN220247688 U CN 220247688U CN 202321444437 U CN202321444437 U CN 202321444437U CN 220247688 U CN220247688 U CN 220247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rods
f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44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天一
徐洪伟
缪亚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an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an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an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any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44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7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7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7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包括加强杆,包括缓冲机构、锁定机构、自动解锁机构和折叠移动机构,所述加强杆设为X形,所述加强杆顶部设有缓冲网,所述加强杆四个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锁定机构和自动解锁机构的配合,在坠落者掉落在缓冲网表面时,缓冲机构可以将坠落者坠落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而可以充分吸收坠落者产生的冲击力同时避免缓冲网回弹伤害到坠落者,同时锁定机构会自动对弹簧进行锁定,且在坠落者离开缓冲网后缓冲网会延时回弹并复位,从而使装置恢复功能,从而使装置的使用更加智能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目前高层建筑在主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楼内墙面或楼面进行粉刷,目前对于施工用坠落防护装置一般都是在建筑楼体外设置防护网和脚手架用来防护。
公开号为CN216517044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支撑柱顶部开凿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相贯通,还包括:缓冲组件,连接于支撑柱内部,缓冲组件包括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和固定机构,第一缓冲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柱内部,第二缓冲机构固定连接于第一缓冲组件外壁,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于第一缓冲组件输出端外壁: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通过固定组件连接于第一缓冲机构外壁。
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上述专利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配合,当第一防护网受到下落物品的冲击时,第一防护网带动第一滑块向下滑动,同时通过钢缆拉动第二滑动块和第二防护网向上运动,对第一防护网进行加固的同时对第一防护网进行缓冲,避免下坠的物品被再次弹起对工人造成伤害,增加了装置的防护性能,实用性强,但是上述装置缺少对坠落者冲击力进行吸收的吸能结构,从而容易导致坠落者因为坠落产生的冲击而受伤;
2、上述装置缺少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从而使得装置不方便进行移动,同时单纯在装置底部设置移动机构会影响装置的正常安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通过缓冲机构、锁定机构和自动解锁机构的配合,在坠落者掉落在缓冲网表面时,缓冲机构可以将坠落者坠落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从而避免缓冲网回弹伤害到坠落者,同时锁定机构会自动对缓冲弹簧进行锁定,且在坠落者离开缓冲网后缓冲网会延时回弹并复位,从而使装置恢复功能,从而使装置的使用更加智能方便,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包括加强杆,包括缓冲机构、锁定机构、自动解锁机构和折叠移动机构;
所述加强杆设为X形,所述加强杆顶部设有缓冲网,所述加强杆四个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杆顶部均套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支撑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前侧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壳体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
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缓冲网与四个壳体之间,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对坠落人员进行支撑并对坠落人员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安装框与壳体之间,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对缓冲机构进行锁定,从而避免缓冲机构回弹从而伤害坠落者;
所述自动解锁机构设置于安装框顶部,所述自动解锁机构可以自动对锁定机构进行解锁,从而可以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滑块分别设置于四个壳体内部,所述滑块与壳体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滑块与缓冲网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四个所述连接绳分别贯穿四个第一通槽设置;
四个所述滑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部贯穿壳体设置,所述滑杆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顶部与壳体内壁相抵,所述缓冲弹簧顶部与滑块相抵;
当坠落者掉落至缓冲网时,缓冲网关于因为受冲击而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缓冲网会通过四个连接绳分别带动四个滑块于四个壳体内向下滑动,同时滑块会挤压并压缩缓冲弹簧,从而将冲击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而可以避免坠落者摔伤。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移动框,所述移动框设为C形,所述移动框设置于安装框内部,所述移动框与安装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底部与相邻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一侧设有定位板,所述移动框与限位板之间铰接设置有多个铰接杆,多个所述铰接杆均倾斜设置;
所述定位板两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均贯穿相邻的安装框设置,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侧壁与定位板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板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第二通槽相匹配,所述固定杆端部偏心铰接设置有卡杆,铰接轴外侧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固定杆相抵,所述扭簧另一端与卡杆相抵;
当滑块于壳体向下移动时,滑块底部会挤压卡杆,此时卡杆会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并折叠,从而不会影响滑块继续向下移动,同时卡杆会压缩扭簧,滑块通过卡杆后,扭簧回弹会带动卡杆复位,但是当滑块被压缩的缓冲弹簧带动向上移动时,滑块顶部会被已经展开的卡杆阻挡,从而使滑块无法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避免滑块通过连接绳带动缓冲网回弹,对缓冲网表面的坠落者造成二次伤害。
优选的,所述自动解锁机构包括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底部与相邻的安装框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筒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中部贯穿相邻的安装框设置,所述连接轴与安装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端部与移动框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顶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部与活塞相抵,所述复位弹簧顶部与密封筒内壁相抵;
所述密封筒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部设有单向阀;
当坠落者落于缓冲网表面时,壳体以及安装框会受到受额外的向下的拉力,此时安装框顶部的密封筒会相对活塞向下移动,从而挤压并压缩复位弹簧,同时密封筒内的空气会通过单向阀和通孔排出;
当坠落者于缓冲网表面离开后,壳体以及安装框不再受额外的向下的拉力,此时通过复位弹簧回弹可以带动密封筒向上移动,同时密封筒内会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外部空气会通过通孔进入密封筒内部,但是因为通孔面积很小,因此空气会缓慢进入密封筒内,因此密封筒会缓慢上升,密封筒在上升的过程中会通过安装框带动定位板相对移动框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框会带动铰接杆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铰接杆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从而使铰接杆从水平状态旋转至倾斜状态,同时铰接杆另一端会拉动定位板,从而使定位板通过限位块沿限位槽水平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板和固定杆带动卡杆于壳体内抽出,此时壳体内的滑块顶部不再受到卡杆的限位,从而在缓冲弹簧回弹后会带动滑块移动至壳体的内侧的顶部,从而完成对滑块的复位,进而完成对整个装置的复位,且密封筒会缓慢上升,因此装置的复位存在延迟,从而可以避免滑块通过连接绳带动缓冲网复位时打到坠落者。
优选的,所述折叠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板底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侧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开设于支撑板顶部;
所述固定板一侧铰接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设为L形,所述安装杆端部设有移动轮,所述安装杆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与安装孔相匹配;
通过使安装杆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且安装孔与第二固定孔相匹配时,通过螺栓将安装杆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此时移动轮位于支撑板的底部,从而使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轮进行移动,从而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
通过使安装杆以铰接点为轴心反向旋转,且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孔相匹配时,通过螺栓将安装杆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可以使移动轮位于支撑板的顶部,此时装置可以通过支撑板对装置进行支撑,从而使移动轮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顶部与壳体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由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设置缓冲块,可以避免滑块于顶壁之间发生刚性碰撞,从而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缓冲机构、锁定机构和自动解锁机构的配合,在坠落者掉落在缓冲网表面时,缓冲机构可以将坠落者坠落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而可以充分吸收坠落者产生的冲击力同时避免缓冲网回弹伤害到坠落者,同时锁定机构会自动对缓冲弹簧进行锁定,且在坠落者离开缓冲网后缓冲网会延时回弹并复位,从而使装置恢复功能,从而使装置的使用更加智能方便;
2、通过设置折叠移动机构,可以在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将移动轮展开,从而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在需要对装置进行安放时,可以将移动轮折叠收起,从而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与卡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强杆;11、缓冲网;12、支撑杆;13、支撑板;14、安装框;15、壳体;16、第一通槽;17、第二通槽;
2、缓冲机构;21、滑块;22、连接绳;23、滑杆;24、缓冲弹簧;
3、锁定机构;31、移动框;32、定位板;33、铰接杆;34、限位槽;35、限位块;36、固定杆;37、卡杆;38、扭簧;
4、自动解锁机构;41、密封筒;42、活塞;43、连接轴;44、复位弹簧;45、通孔;46、单向阀;
5、折叠移动机构;51、固定板;52、第一固定孔;53、第二固定孔;54、安装杆;55、移动轮;56、安装孔;
6、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包括加强杆1,包括缓冲机构2、锁定机构3、自动解锁机构4和折叠移动机构5;
加强杆1设为X形,加强杆1顶部设有缓冲网11,加强杆1四个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2,两个支撑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3,两个支撑杆12顶部均套设有安装框14,安装框14与支撑杆12滑动连接,两个安装框14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15,壳体15前侧开设有第一通槽16,壳体15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17;
缓冲机构2设置于缓冲网11与四个壳体15之间,缓冲机构2用于对坠落人员进行支撑并对坠落人员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锁定机构3设置于安装框14与壳体15之间,锁定机构3用于对缓冲机构2进行锁定,从而避免缓冲机构2回弹从而伤害坠落者;
自动解锁机构4设置于安装框14顶部,自动解锁机构4可以自动对锁定机构3进行解锁,从而可以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机构2包括滑块21,滑块2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滑块21分别设置于四个壳体15内部,滑块21与壳体15滑动连接,四个滑块21与缓冲网1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2,四个连接绳22分别贯穿四个第一通槽16设置;
四个滑块2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3,滑杆23底部贯穿壳体15设置,滑杆23与壳体15滑动连接,滑杆23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24,缓冲弹簧24顶部与壳体15内壁相抵,缓冲弹簧24顶部与滑块21相抵。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定机构3包括移动框31,移动框31设为C形,移动框31设置于安装框14内部,移动框31与安装框14滑动连接,移动框31底部与相邻的支撑杆12固定连接,移动框31一侧设有定位板32,移动框31与限位板之间铰接设置有多个铰接杆33,多个铰接杆33均倾斜设置;
定位板32两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槽34,多个限位槽34均贯穿相邻的安装框14设置,限位槽34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35,限位块35侧壁与定位板32固定连接;
定位板32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36,固定杆36与第二通槽17相匹配,固定杆36端部偏心铰接设置有卡杆37,铰接轴外侧套设有扭簧38,扭簧38一端与固定杆36相抵,扭簧38另一端与卡杆37相抵。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自动解锁机构4包括密封筒41,密封筒41底部与相邻的安装框14固定连接,密封筒41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42,活塞4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3,连接轴43中部贯穿相邻的安装框14设置,连接轴43与安装框14滑动连接,连接轴43端部与移动框31固定连接;
活塞42顶部设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底部与活塞42相抵,复位弹簧44顶部与密封筒41内壁相抵;
密封筒41顶部开设有通孔45,通孔45一侧设有贯穿槽,贯穿槽内部设有单向阀46。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折叠移动机构5包括固定板51,固定板5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固定板51底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板13固定连接,固定板51侧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2,固定板51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3,第二固定孔53开设于支撑板13顶部;
固定板51一侧铰接设置有安装杆54,安装杆54设为L形,安装杆54端部设有移动轮55,安装杆54中部开设有安装孔56,第一固定孔52和第二固定孔53均与安装孔56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15内部设有缓冲块6,缓冲块6顶部与壳体15顶壁固定连接,缓冲块6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装置在使用时,
当坠落者掉落至缓冲网11时,缓冲网11关于因为受冲击而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缓冲网11会通过四个连接绳22分别带动四个滑块21于四个壳体15内向下滑动,同时滑块21会挤压并压缩缓冲弹簧24,从而将冲击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缓冲弹簧24的弹性势能,进而可以避免坠落者摔伤;
当坠落者落于缓冲网11表面时,壳体15以及安装框14会受到受额外的向下的拉力,此时安装框14顶部的密封筒41会相对活塞42向下移动,从而挤压并压缩复位弹簧44,同时密封筒41内的空气会通过单向阀46和通孔45排出,密封筒41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通过安装框14带动定位板32相对移动框31向下移动,此时移动框31会带动铰接杆33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铰接杆33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从而使铰接杆33从倾斜状态旋转至水平状态,同时铰接杆33另一端会挤压定位板32,从而使定位板32通过限位块35沿限位槽34水平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板32和固定杆36带动卡杆37延伸至壳体15内部;
当滑块21于壳体15向下移动时,滑块21底部会挤压卡杆37,此时卡杆37会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并折叠,从而不会影响滑块21继续向下移动,同时卡杆37会压缩扭簧38,滑块21通过卡杆37后,扭簧38回弹会带动卡杆37复位,但是当滑块21被压缩的缓冲弹簧24带动向上移动时,滑块21顶部会被已经展开的卡杆37阻挡,从而使滑块21无法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避免滑块21通过连接绳22带动缓冲网11回弹,对缓冲网11表面的坠落者造成二次伤害;
当坠落者于缓冲网11表面离开后,壳体15以及安装框14不再受额外的向下的拉力,此时通过复位弹簧44回弹可以带动密封筒41向上移动,同时密封筒41内会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外部空气会通过通孔45进入密封筒41内部,但是因为通孔45面积很小,因此空气会缓慢进入密封筒41内,因此密封筒41会缓慢上升,密封筒41在上升的过程中会通过安装框14带动定位板32相对移动框31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框31会带动铰接杆33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铰接杆33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从而使铰接杆33从水平状态旋转至倾斜状态,同时铰接杆33另一端会拉动定位板32,从而使定位板32通过限位块35沿限位槽34水平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板32和固定杆36带动卡杆37于壳体15内抽出,此时壳体15内的滑块21顶部不再受到卡杆37的限位,从而在缓冲弹簧24回弹后会带动滑块21移动至壳体15的内侧的顶部,从而完成对滑块21的复位,进而完成对整个装置的复位,且密封筒41会缓慢上升,因此装置的复位存在延迟,从而可以避免滑块21通过连接绳22带动缓冲网11复位时打到坠落者;
参照说明书附图1-6,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使安装杆54以铰接点为轴心旋转,且安装孔56与第二固定孔53相匹配时,通过螺栓将安装杆54与支撑板13固定连接,此时移动轮55位于支撑板13的底部,从而使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轮55进行移动,从而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
通过使安装杆54以铰接点为轴心反向旋转,且安装孔56与第一固定孔52相匹配时,通过螺栓将安装杆54与固定板51固定连接,可以使移动轮55位于支撑板13的顶部,此时装置可以通过支撑板13对装置进行支撑,从而使移动轮不会影响装置的正常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包括加强杆(1),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机构(2)、锁定机构(3)、自动解锁机构(4)和折叠移动机构(5);
所述加强杆(1)设为X形,所述加强杆(1)顶部设有缓冲网(11),所述加强杆(1)四个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2),两个所述支撑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3),两个所述支撑杆(12)顶部均套设有安装框(14),所述安装框(14)与支撑杆(1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框(14)之间固定连接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前侧开设有第一通槽(16),所述壳体(15)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17);
所述缓冲机构(2)设置于缓冲网(11)与四个壳体(15)之间,所述缓冲机构(2)用于对坠落人员进行支撑并对坠落人员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所述锁定机构(3)设置于安装框(14)与壳体(15)之间,所述锁定机构(3)用于对缓冲机构(2)进行锁定,从而避免缓冲机构(2)回弹从而伤害坠落者;
所述自动解锁机构(4)设置于安装框(14)顶部,所述自动解锁机构(4)可以自动对锁定机构(3)进行解锁,从而可以使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滑块(21),所述滑块(2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滑块(21)分别设置于四个壳体(15)内部,所述滑块(21)与壳体(15)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滑块(21)与缓冲网(1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2),四个所述连接绳(22)分别贯穿四个第一通槽(16)设置;
四个所述滑块(2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3),所述滑杆(23)底部贯穿壳体(15)设置,所述滑杆(23)与壳体(15)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3)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24),所述缓冲弹簧(24)顶部与壳体(15)内壁相抵,所述缓冲弹簧(24)顶部与滑块(21)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3)包括移动框(31),所述移动框(31)设为C形,所述移动框(31)设置于安装框(14)内部,所述移动框(31)与安装框(14)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31)底部与相邻的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31)一侧设有定位板(32),所述移动框(31)与限位板之间铰接设置有多个铰接杆(33),多个所述铰接杆(33)均倾斜设置;
所述定位板(32)两侧均设有多个限位槽(34),多个所述限位槽(34)均贯穿相邻的安装框(14)设置,所述限位槽(34)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侧壁与定位板(32)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板(32)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杆(36),所述固定杆(36)与第二通槽(17)相匹配,所述固定杆(36)端部偏心铰接设置有卡杆(37),铰接轴外侧套设有扭簧(38),所述扭簧(38)一端与固定杆(36)相抵,所述扭簧(38)另一端与卡杆(37)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解锁机构(4)包括密封筒(41),所述密封筒(41)底部与相邻的安装框(14)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筒(41)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42),所述活塞(42)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3),所述连接轴(43)中部贯穿相邻的安装框(14)设置,所述连接轴(43)与安装框(1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43)端部与移动框(31)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42)顶部设有复位弹簧(44),所述复位弹簧(44)底部与活塞(42)相抵,所述复位弹簧(44)顶部与密封筒(41)内壁相抵;
所述密封筒(41)顶部开设有通孔(45),所述通孔(45)一侧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部设有单向阀(4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移动机构(5)包括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板(51)底部分别与四个支撑板(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1)侧壁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2),所述固定板(51)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3),所述第二固定孔(53)开设于支撑板(13)顶部;
所述固定板(51)一侧铰接设置有安装杆(54),所述安装杆(54)设为L形,所述安装杆(54)端部设有移动轮(55),所述安装杆(54)中部开设有安装孔(56),所述第一固定孔(52)和第二固定孔(53)均与安装孔(56)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5)内部设有缓冲块(6),所述缓冲块(6)顶部与壳体(15)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6)由橡胶材料制成。
CN202321444437.5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Active CN220247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4437.5U CN22024768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4437.5U CN22024768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7688U true CN220247688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4437.5U Active CN22024768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7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8422B (zh) 一种安全降噪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20247688U (zh) 一种工地施工智能防护装置
CN215252388U (zh)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高空坠物防护装置
CN208456264U (zh) 一种可收纳便装式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
CN114319915B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具有缓冲功能的安全防坠装置
CN115949161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剪力墙智能减震装置及方法
CN216477406U (zh) 巷道支护装置
CN215978574U (zh) 建筑用安全防护棚结构
CN215055562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CN213359308U (zh) 一种安全防护爬架
CN115319137A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打孔的设备
CN209293397U (zh) 一种脚手架立杆搭设施工时的水平防护装置
CN2189909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CN207179953U (zh) 一种新型横担式风管侧向支撑结构
CN219343928U (zh) 一种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性能的施工设备
CN21986420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工具
CN21809193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智能装配式爬架
CN216518074U (zh) 支架安装车
CN212802436U (zh)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21750113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CN210976674U (zh) 一种调节简便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115184229B (zh) 一种智慧工地环境监测系统
CN220564051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20377777U (zh) 一种土木施工用移动式脚手架
CN21908092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