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4215U -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4215U
CN220244215U CN202321983571.2U CN202321983571U CN220244215U CN 220244215 U CN220244215 U CN 220244215U CN 202321983571 U CN202321983571 U CN 202321983571U CN 220244215 U CN220244215 U CN 220244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ontainer
heating
reaction tank
ret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835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yi Bai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yi Bai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yi Bai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yi Bai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835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4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4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4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反应罐内部设有容器,反应罐沿容器底部设有隔水膜,隔水膜和反应罐以及容器之间的空间灌满盐水,反应罐底部设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在隔水膜破裂后产生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可以达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的目的,且这种结构的食品是放置在容器中的,自加热包产生的热量以及自制冷包吸收的热量都只是间接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降温,不与食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造成食品不干净的问题,且这种结构的反应罐以及容器都可以重复利用,使用一次后只需要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盐水和隔水膜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汤、粥以及饮品往往会外带,外带这些食品或者饮品时根据食用需求往往需要对这类食品或者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以达到使得食品或者饮品有更好的口感,因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自加热或自制冷的容器,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41858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自热或自冷式反应舱及具有该反应舱的液体包装瓶,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一闭合端和一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边沿具有向外延伸的密封挡片,所述密封挡片与所述反应舱舱盖配合密封所述反应舱,所述舱体内置至少两种反应剂,用于放热或吸热,引发所述反应舱内的所述反应试剂发生反应后,所述反应舱可放热或吸热。该一次性自热或自冷式反应舱及具有该反应舱的液体包装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可根据情况,选择制热或是制冷,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模式,使用前可检查是否存在反应舱泄漏的情况。对人体无危害,对环境无污染,可回收重复利用。
上述专利所提供的便是一种具有自热或者自冷功能的容器,可以对水、汤、粥以及一些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但是这种容器是一次性的,使用起来非常浪费材料,不利用节能环保,且这种结构的反映舱需要插入食品或者饮品中,非常的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旨在改善现有自加热或自制冷容器是一次性的,使用起来非常浪费材料,不利用节能环保,且这种结构的反映舱需要插入食品或者饮品中,非常的不卫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内侧安装有容器,所述容器顶端开口设有盖板,所述反应罐内部沿容器底部设有隔水膜,所述反应罐、隔水膜以及容器组成的空间内灌注有盐水,所述反应罐底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螺纹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一端插入反应罐内部,且所述底板插入反应罐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顶端边缘均匀地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容器顶端设有压盖,所述压盖上设有多个透气孔网,所述透气孔和透气网的宽度以及长度相匹配,所述压盖外侧边缘设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和反应罐螺纹连接,所述容器内侧顶端边缘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盖板中部设有转动槽,且所述盖板底端设有转接板,用于与连接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垫,且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表面设有束缚带。
优选的,所述隔水膜边缘贴合在反应罐内壁上,且隔水膜连接有拉绳,所述反应罐顶部设有凹槽,所述拉绳从反应罐内部探出并嵌在凹槽中,所述拉绳探出反应罐的一端设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内部设有内胆,所述隔水膜不与内胆接触。
优选的,所述隔水膜中部贴合在容器底面,且所述隔水膜边缘贴合在反应罐内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反应罐内部设有容器,反应罐沿容器底部设有隔水膜,隔水膜和反应罐以及容器之间的空间灌满盐水,反应罐底部设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在隔水膜破裂后产生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可以达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的目的,且这种结构的食品是放置在容器中的,自加热包产生的热量以及自制冷包吸收的热量都只是间接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降温,不与食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造成食品不干净的问题,且这种结构的反应罐以及容器都可以重复利用,使用一次后只需要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盐水和隔水膜即可。
2、隔水膜贴合在容器底部,容器旋转时会带动隔水膜脱离反应罐,从而使得盐水与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反应,从而使得反应产生的热量或者吸收的热量能够对食品以及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前端斜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前端斜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反应罐在前端斜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反应罐在前端斜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隔水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11、凹槽;12、内胆;13、透气孔;14、螺纹孔;2、容器;21、连接槽;22、透气网;23、压盖;24、转接环;3、盖板;31、转动槽;32、转接板;4、隔水膜;41、拉绳;42、拉环;5、底板;51、密封垫;52、连接板;53、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4、束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包括反应罐1,反应罐1便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方便对产生或者吸收热量,便于对食物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反应罐1内侧安装有容器2,容器2是方便存放食物或者饮品,方便对食物或者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容器2顶端开口设有盖板3,盖板3是方便对容器2顶端开口进行封堵。反应罐1内部沿容器2底部设有隔水膜4,反应罐1、隔水膜4以及容器2组成的空间内灌注有盐水,隔水膜4是方便将盐水隔离在反应罐1和容器2之间。反应罐1底端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处螺纹连接有底板5,螺纹孔14是方便底板5的拆装,方便底板5的灵活使用。底板5一端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插入反应罐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底板5便于携带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也方便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
如图3和图5所示,反应罐1顶端边缘均匀地设有多个透气孔13,透气孔13便于在反应罐1内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地排出。容器2顶端设有压盖23,压盖23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3网,透气孔13和透气网22的宽度以及长度相匹配,压盖23便于压在透气孔13上,方便在不使用自加热或者自制冷装置时能够避免其内部的盐水洒出,透气网22是方便在转动容器2后可以使得透气网22对齐透气孔13,从而方便在反应罐1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的排出。压盖23外侧边缘设有转接环24,转接环24和反应罐1螺纹连接,压盖23和转接环24的配合是方便容器2与反应罐1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盖板3中部设有转动槽31,转动槽31便于转动盖板3,方便盖板3的开合。且盖板3底端设有转接板32,用于与连接槽21连接。
如图8所示,底板5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垫51,密封垫51是能够将底板5和反应罐1底端压紧,从而方便底板5稳定地和反应罐1连接,避免盐水从底板5和反应罐1之间的缝隙漏出。且底板5上表面中部设有连接板52,连接板52是方便底板5与反应容器2螺纹连接。连接板52上表面设有束缚带54,束缚带54便于对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进行限位压紧。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加热或者制冷的需求,选择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安装在底板5上表面,之后将底板5和反应罐1稳定的连接,然后将需要加热或者制冷的食物放置在容器2中,并将容器2的透气网22对齐透气孔13,之后破坏隔水膜4,使得盐水与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生产反应,从而达到加热或者制冷的目的。自加热包多是利用生石灰等与盐水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热量的物质制作而成。自制冷包多是利用硝酸铵等与盐水反应可以吸收大量热量的物质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反应罐1内部设有容器2,反应罐1沿容器2底部设有隔水膜4,隔水膜4和反应罐1以及容器2之间的空间灌满盐水,反应罐1底部设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在隔水膜4破裂后产生的热量或吸收的热量可以达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的目的,且这种结构的食品是放置在容器2中的,自加热包产生的热量以及自制冷包吸收的热量都只是间接地对食品进行加热或降温,不与食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造成食品不干净的问题,且这种结构的反应罐1以及容器2都可以重复利用,使用一次后只需要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盐水和隔水膜4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包括反应罐1,反应罐1便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方便对产生或者吸收热量,便于对食物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反应罐1内侧安装有容器2,容器2是方便存放食物或者饮品,方便对食物或者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容器2顶端开口设有盖板3,盖板3是方便对容器2顶端开口进行封堵。反应罐1内部沿容器2底部设有隔水膜4,反应罐1、隔水膜4以及容器2组成的空间内灌注有盐水,隔水膜4是方便将盐水隔离在反应罐1和容器2之间。反应罐1底端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处螺纹连接有底板5,螺纹孔14是方便底板5的拆装,方便底板5的灵活使用。底板5一端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插入反应罐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底板5便于携带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也方便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
如图3和图5所示,反应罐1顶端边缘均匀地设有多个透气孔13,透气孔13便于在反应罐1内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地排出。容器2顶端设有压盖23,压盖23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3网,透气孔13和透气网22的宽度以及长度相匹配,压盖23便于压在透气孔13上,方便在不使用自加热或者自制冷装置时能够避免其内部的盐水洒出,透气网22是方便在转动容器2后可以使得透气网22对齐透气孔13,从而方便在反应罐1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的排出。压盖23外侧边缘设有转接环24,转接环24和反应罐1螺纹连接,压盖23和转接环24的配合是方便容器2与反应罐1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盖板3中部设有转动槽31,转动槽31便于转动盖板3,方便盖板3的开合。且盖板3底端设有转接板32,用于与连接槽21连接。
如图8所示,底板5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垫51,密封垫51是能够将底板5和反应罐1底端压紧,从而方便底板5稳定地和反应罐1连接,避免盐水从底板5和反应罐1之间的缝隙漏出。且底板5上表面中部设有连接板52,连接板52是方便底板5与反应容器2螺纹连接。连接板52上表面设有束缚带54,束缚带54便于对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进行限位压紧。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隔水膜4边缘贴合在反应罐1内壁上,这样可以通过隔水膜4有效地阻挡盐水与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接触。且隔水膜4连接有拉绳41,拉绳41是方便拉动隔水膜4,从而达到破坏隔水膜4的目的,便于盐水与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接触。反应罐1顶部设有凹槽11,拉绳41从反应罐1内部探出并嵌在凹槽11中,拉绳41探出反应罐1的一端设有拉环42,这种结构是方便拉动拉绳41,也避免了转接环24以及压盖23影响拉绳41的拉动。反应罐1内部设有内胆12,隔水膜4不与内胆12接触,内胆12可以使得反应罐1和隔水膜4组成的空间存放盐水,避免容器2直接与盐水接触。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包括反应罐1,反应罐1便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方便对产生或者吸收热量,便于对食物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反应罐1内侧安装有容器2,容器2是方便存放食物或者饮品,方便对食物或者饮品进行加热或者制冷。容器2顶端开口设有盖板3,盖板3是方便对容器2顶端开口进行封堵。反应罐1内部沿容器2底部设有隔水膜4,反应罐1、隔水膜4以及容器2组成的空间内灌注有盐水,隔水膜4是方便将盐水隔离在反应罐1和容器2之间。反应罐1底端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处螺纹连接有底板5,螺纹孔14是方便底板5的拆装,方便底板5的灵活使用。底板5一端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插入反应罐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底板5便于携带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底板5也方便更换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
如图3和图5所示,反应罐1顶端边缘均匀地设有多个透气孔13,透气孔13便于在反应罐1内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地排出。容器2顶端设有压盖23,压盖23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3网,透气孔13和透气网22的宽度以及长度相匹配,压盖23便于压在透气孔13上,方便在不使用自加热或者自制冷装置时能够避免其内部的盐水洒出,透气网22是方便在转动容器2后可以使得透气网22对齐透气孔13,从而方便在反应罐1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的排出。压盖23外侧边缘设有转接环24,转接环24和反应罐1螺纹连接,压盖23和转接环24的配合是方便容器2与反应罐1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盖板3中部设有转动槽31,转动槽31便于转动盖板3,方便盖板3的开合。且盖板3底端设有转接板32,用于与连接槽21连接。
如图8所示,底板5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垫51,密封垫51是能够将底板5和反应罐1底端压紧,从而方便底板5稳定地和反应罐1连接,避免盐水从底板5和反应罐1之间的缝隙漏出。且底板5上表面中部设有连接板52,连接板52是方便底板5与反应容器2螺纹连接。连接板52上表面设有束缚带54,束缚带54便于对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进行限位压紧。
如图9和图10所示,隔水膜4中部贴合在容器2底面,这种结构的反应罐1是没有内胆12的,盐水直接与容器2接触,隔水膜4贴合在容器2底面是方便在拧动容器2时可以破坏隔水膜4。且隔水膜4边缘贴合在反应罐1内表面,这种可以使得隔水膜4有效地阻挡盐水与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接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内侧安装有容器(2),所述容器(2)顶端开口设有盖板(3),所述反应罐(1)内部沿容器(2)底部设有隔水膜(4),所述反应罐(1)、隔水膜(4)以及容器(2)组成的空间内灌注有盐水,所述反应罐(1)底端设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处螺纹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一端插入反应罐(1)内部,且所述底板(5)插入反应罐(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自加热包或自制冷包(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顶端边缘均匀地设有多个透气孔(13),所述容器(2)顶端设有压盖(23),所述压盖(23)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3)网,所述透气孔(13)和透气网(22)的宽度以及长度相匹配,所述压盖(23)外侧边缘设有转接环(24),所述转接环(24)和反应罐(1)螺纹连接,所述容器(2)内侧顶端边缘设有连接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中部设有转动槽(31),且所述盖板(3)底端设有转接板(32),用于与连接槽(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密封垫(51),且所述底板(5)上表面中部设有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上表面设有束缚带(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膜(4)边缘贴合在反应罐(1)内壁上,且隔水膜(4)连接有拉绳(41),所述反应罐(1)顶部设有凹槽(11),所述拉绳(41)从反应罐(1)内部探出并嵌在凹槽(11)中,所述拉绳(41)探出反应罐(1)的一端设有拉环(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内部设有内胆(12),所述隔水膜(4)不与内胆(12)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膜(4)中部贴合在容器(2)底面,且所述隔水膜(4)边缘贴合在反应罐(1)内表面。
CN202321983571.2U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Active CN220244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3571.2U CN22024421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83571.2U CN22024421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4215U true CN220244215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2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83571.2U Active CN220244215U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4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9038B1 (en) Instant self-heating containers
US7744940B2 (en) Food product warming or cooling package
CN1622905A (zh) 自加热容器
CN220244215U (zh) 一种液固态食品自加热或自制冷装置
KR20070090854A (ko) 가열팩유니트
CN211337208U (zh) 一种多口自加热、制冷饮料罐
CN205418581U (zh) 一次性自热或自冷式反应舱及具有该反应舱的液体包装瓶
WO2017223224A1 (en) Self-contained hot meal assembly with steam vent
CN208531222U (zh) 一种新型便捷式盒装水
CN112978020A (zh) 一种便携式自热饮品瓶
CN206900990U (zh) 胶囊容器
CN220536483U (zh) 一种自热型罐头盒
CN205499850U (zh) 自加热包装连体座
CN220244224U (zh) 一种旋转式食品自热包装罐
CN218618082U (zh) 一种方便开封的罐头
JPH01213179A (ja) 加熱食品容器
CN210972329U (zh) 一种自热式螺旋轨道食品包装罐
CN211870264U (zh) 一种液态饮料包装装置
CN217893845U (zh) 一体式自加热装置及其制成的水壶
CN208037031U (zh) 一种自热式预制复合袋
CN220384529U (zh) 一种自加热水瓶
JPH01267178A (ja) 加熱食品容器
CN215795067U (zh) 一种可控自热的瓦罐汤包装罐头
CN220032817U (zh) 自热火锅用pp包装盒
CN212530675U (zh)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饮料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