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4805U -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4805U
CN220234805U CN202321673393.3U CN202321673393U CN220234805U CN 220234805 U CN220234805 U CN 220234805U CN 202321673393 U CN202321673393 U CN 202321673393U CN 220234805 U CN220234805 U CN 220234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magnetic
piece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33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33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4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4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4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摄像模组包括成像传感器、镜筒、防窥组件以及控制组件,防窥组件位于成像传感器的入光侧,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二透光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及柔性连接环,柔性连接环设置于镜筒、具有容纳腔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第一透光件及第二透光件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且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开口的两侧,容纳腔内设有防窥液,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第一透光件,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透光件;控制组件与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相斥或者相吸。该摄像模组能够使得摄像模组具有自动防窥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为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为防止因误操作或者被软件非法开启摄像模组进行拍摄而导致隐私泄露,在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通常会设置防窥结构。
在相关技术中,防窥结构通常包括活动挡板,活动挡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外壳上,然而通过手动推动活动挡板遮挡住摄像模组,以达到防窥的目的,操作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使得摄像模组具有自动防窥的作用,提高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成像传感器;
镜筒,所述镜筒具有光轴;
防窥组件,所述防窥组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的入光侧,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二透光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以及柔性连接环,所述柔性连接环沿所述镜筒的周向设置于所述镜筒,所述柔性连接环具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的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防窥液,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斥,带动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相背移动,以使所述防窥液从所述容纳腔进入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吸,带动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相向移动,以将所述防窥液重新挤压至所述容纳腔。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环为弹性连接环,所述容纳腔沿所述弹性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环上,且所述容纳腔的首尾相互连通;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弹性连接环的内侧,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均位于所述弹性连接环内。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的筒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弹性连接环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一透光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透光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窥液的体积为v1,所述容纳腔和位于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最大为v2、最小为v3,0.3≤v1/v2<v1/v3≤0.7。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窥液为红色液体。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位于所述镜片组件的入光侧。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朝向所述第二透光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朝向所述第一透光件的一侧。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件为透明镜片,和/或,所述第二透光件为透明镜片,所述透明镜片具有高透光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摄像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中,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第一透光件上,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透光件上,控制组件与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使得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可形成电磁铁,一方面,可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相斥,即可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相对的一侧为同名磁极,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力,带动第一透光件及第二透光件相背移动,使得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以使防窥液从容纳腔进入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从而能够防止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上,使得摄像模组不能实现拍摄功能,即可使得摄像模组具有防窥功能,提高了对使用者的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可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相吸,即可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相对的一侧为异名磁极,使得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相吸的磁力,带动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相向移动,使得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相互贴合,以将防窥液重新挤压至容纳腔内,从而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进入至成像传感器上,使得摄像模组能够实现拍摄,以满足使用者的拍摄需求。
由此,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中至少一者的磁极的变化,使得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能够相背移动或者相向移动,以使得防窥液位于容纳腔及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的空间中,或者使得防窥液仅位于容纳器中,在使得摄像模组能够实现拍摄的同时,还使得摄像模组能够进行自动防窥,提高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性,且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填充防窥液时的防窥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具有间隔时的防窥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相贴合时的防窥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连接环的剖视图;
图7是图2中A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B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成像传感器;2-镜筒;21-容置槽;3-防窥组件;31-第一透光件;32-第二透光件;33-第一磁性件;34-第二磁性件;35-柔性连接环;351-容纳腔;352-开口;36-防窥液;4-控制组件;5-镜片组件;6-支座;
100-电子设备;10-摄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摄像模组为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之一,为防止因误操作或者被软件非法开启摄像模组进行拍摄而导致隐私泄露,在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通常会设置防窥结构。
在相关技术中,防窥结构通常包括活动挡板,活动挡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外壳上,并可滑动至摄像模组的入光侧的一端,以遮挡住摄像模组,防止光线进入摄像模组内,达到防窥的目的;或者向远离摄像模组的方向滑动,以避开摄像模组,使得光线能够顺利进入摄像模组内,使得摄像模组能够实现拍摄。然而,通过手动推动活动挡板遮挡住或者避开摄像模组的操作极其不方便,且存在因使用者忘记调节拨动活动挡板而泄露隐私的风险。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使得摄像模组具有自动防窥的作用,提高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如图1-图6所示,包括成像传感器1、镜筒2、防窥组件3以及控制组件4。其中,镜筒2具有光轴(如图1中虚线所示),防窥组件3位于成像传感器1的入光侧,包括第一透光件31、第二透光件32、第一磁性件33、第二磁性件34以及柔性连接环35,柔性连接环35沿镜筒2的周向设置于镜筒2,柔性连接环35具有容纳腔351及与容纳腔351连通的开口352,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透光件3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件32的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开口352的两侧,容纳腔351内容置有防窥液36,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上,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上;控制组件4与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相斥,带动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相背移动,以使防窥液36从容纳腔351进入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或者,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相吸,带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以将防窥液36重新挤压至容纳腔351。
在本实施例中,防窥组件3设置于成像传感器1的入光侧,以使得防窥组件3能够控制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在未开启拍摄功能时能够通过防窥组件3达到防窥的效果。其中,防窥组件3中的柔性连接环35具有容纳腔351及与容纳腔351连通的开口352,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透光件3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件32的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开口352的两侧,使得第一透光件31、第二透光件32及柔性连接环35能够共同围设形成一较为密封的空间,即较为密封的空间可包括柔性连接环35的容纳腔351及位于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使得防窥液36能够位于容纳腔351中,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至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实现拍摄功能,也可使得防窥液36位于容纳腔351及位于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内,以防止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具有防窥作用,提高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性。
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上,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上,控制组件4与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使得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的至少一者可形成电磁铁,一方面,可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相斥,即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相对的一侧为同名磁极,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力,带动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相背移动,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以使防窥液36从容纳腔351进入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从而能够防止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不能实现拍摄功能,即可使得摄像模组10具有防窥功能,提高了对使用者的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可用于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相吸,即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相对的一侧为异名磁极,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产生相吸的磁力,带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相互贴合,以将防窥液36重新挤压至容纳腔351内,从而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进入至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实现拍摄,以满足使用者的拍摄需求。
由此,相比于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活动挡板,通过手动推动活动挡板遮挡摄像模组10,以达到防窥的方式,该摄像模组10通过控制组件4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至少一者的磁极的变化,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能够相背移动或者相向移动,以使得防窥液36位于容纳腔351及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中,或者使得防窥液36仅位于容纳器中,在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实现拍摄的同时,还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进行自动防窥,提高了使用者的隐私安全性,且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控制组件4可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可设置于成像传感器1的背光侧,并与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至少一者电连接,且电路板还可与电子设备上的按钮或者位于电子设备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以在按压按钮、或者点击电子设备上的虚拟按键时、或者在未主动开启拍摄功能时,电路板可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之间相对的一侧的磁极为同名磁极,以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能够具有间隔空间,使得防窥液36能够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达到自动防窥的目的。优选地,当未主动开启拍摄功能,控制组件4能够控制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之间的相对一侧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时,可使得摄像模组10在实现自动防窥功能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因使用者忘记打开防窥功能而出现意外泄露隐私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电子设备对使用者的隐私保护效果更好。
上述的防窥组件3位于成像传感器1的入光侧,防窥组件3中的柔性连接环35设置于镜筒2上,可知,镜筒2位于成像传感器1的入光侧。可选地,摄像模组10还可包括支座6,支座6设置于成像传感器1的位于入光侧的一面,镜筒2设置于支座6的背离成像传感器1的一侧,支座6上设置有通光孔,镜筒2的筒腔的中心轴线可与通光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以使得较多个光能够进入至成像传感器1上,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具有较好的拍摄质量。
另外,第一磁性件33可以是永磁铁,也可以是能够被磁化的磁性物质,同样的,第二磁性件34可以是永磁铁,也可以是能够被磁化的磁性物质,在此并不做限定。且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中的一者与控制组件4电连接,以使得二者中的一者形成电磁铁,也可以是,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均与控制组件4电连接,使得二者均能够形成电磁铁,在此也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柔性连接环35为弹性连接环,容纳腔351沿弹性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于弹性连接环上,且容纳腔351的首尾相互连通;开口352位于弹性连接环的内侧,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均位于弹性连接环内。
由此,通过开口352设置于弹性连接件环的内侧,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位于弹性连接环内,可使得柔性连接环35、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沿光轴方向具有较小的尺寸,利于摄像模组10沿光轴方向的轻薄化设计。
并且,柔性连接环35为弹性连接环,可使得连接环在压缩或者拉伸后还能够回弹至原始状态,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能够较为顺畅得反复进行相背或者相向移动,以使得摄像模组10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依然能够实现防窥功能以及拍摄功能。
其中,容纳腔351沿弹性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于弹性连接环上,且首尾相互连通,可使得弹性连接环为环形的管状结构,使得弹性连接环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另外,容纳腔35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为大致的圆心、椭圆形、矩形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柔性连接环35沿镜筒2的周向设置于镜筒2,柔性连接环35在镜筒2上的位置可具有多种,如,柔性连接环35可设置于镜筒2的沿光轴方向的端部,也可以是,柔性连接环35设置于镜筒2的筒腔的内壁上,在此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得连接于柔性连接环35的开口352处的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即可。
弹性连接环沿镜筒2的周向设置于镜筒2上,可以是弹性连接环粘接于镜筒2上,也可以是,弹性连接环嵌设于镜筒2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7所示,当弹性连接环嵌设于镜筒2上时,镜筒2的筒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容置槽21,弹性连接环嵌设于容置槽21中,且第一透光件3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件32的边缘均位于容置槽21中。
由此,可使得容置槽21能够对弹性连接环起到一定限位作用,以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在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的带动下相背或者相向移动时,弹性连接环相对于镜筒2的位置能够相对稳定牢固,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的移动能够较为稳定,进而使得摄像模组10的防窥效果更好。
并且,第一透光件31的边缘和第二透光件32的边缘均位于容置槽21中,可使得弹性连接环均位于容置槽21中,避免了因弹性连接环的部分位于镜筒2的筒腔内而对光线进入成像传感器1的光量造成影响。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磁性件33在第一透光件31上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21内,第二磁性件34在第二透光件32上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21内。
由此,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及第二磁性件34不易对光线造成遮挡,使得较多的光线能够进入至成像传感器1上,从而能够使得摄像模组10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其中,第一磁性件33在第一透光件31可部分位于容置槽21中,也可以全部位于容置槽21中,同样的,第二磁性件34在第二透光件32上可部分位于容置槽21中,也可以使全部位于容置槽21中,在此并不做限定。
其中,容置槽2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与弹性连接环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是大致的圆形,也可以是大致的椭圆形,还可以是大致的梯形,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窥液36的体积为v1,容纳腔351和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最大为v2、最小为v3,0.3≤v1/v2<v1/v3≤0.7。
由此,不仅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背移动后,防窥液36能够位于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以及容纳腔351内,避免因防窥液36的体积较小而导致光线透过部分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进入至成像传感器1上,还可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至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贴合后,防窥液36能完全容置于容纳腔351内,防止因防窥液36的体积较大而导致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不能完全贴合,避免了因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不能完全贴合而导致摄像模组10的拍摄效果不佳。
当防窥液36的体积与、容纳腔351和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最大体积之和的比值小于0.3时,即v1/v2<0.3时,虽然能够使得防窥液36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并相互贴合时能够完全被挤压至容纳腔351中,但是,防窥液36的体积会较少,导致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在相背移动后,防窥液36不能完全遮挡住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在镜筒2的部分,造成部分光线仍然能够通过未遮挡住的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进入至成像传感器1上,从而导致摄像模组10的防窥效果不佳。
当防窥液36的体积与、容纳腔351和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最小体积之和的比值大于0.7时,即v1/v3>0.7时,虽然能够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背移动后,防窥液36能够完全遮盖住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但是,会使得防窥液36的体积较大,导致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后,防窥液36不能完全被挤压至容纳腔351中,从而影响摄像模组10的拍摄效果。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容纳腔351和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最大时,为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背移动至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与容置槽21的槽侧壁相抵接后,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与容纳腔351的体积之和。容纳腔351和位于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最小时,为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至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贴后,容纳腔351的体积。
上述的防窥液36可为不透明的液体,如,可以是,防窥液36为红色液体,也可以是,防窥液36为黑色液体,还可以是,防窥液36为蓝色液体,在此并不做限定。
其中,当防窥液36为红色液体时,以在防窥液36位于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时,可较为容易地看到摄像模组10的镜筒2的筒腔内为红色,较为醒目,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分辨出此时摄像模组10是处于防窥状态、还可处于能够拍摄的状态,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模组10还包括镜片组件5,镜片组件5设置于镜筒2内,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位于镜片组件5的入光侧。
由此,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位于镜片组件5的外侧,防止了外界的灰尘等异物落入至镜片组件5上而对透过镜片组件5的入光量造成影响,对镜片组件5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中,当镜筒2的筒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容置槽21,柔性连接环35容置于容置槽21中时,容置槽21可与镜片组件5具有一定的间隔,以对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的移动留出较为充足的空间。且设置有容置槽21的筒腔部分的内径可大于设置有镜片组件5的筒腔部分的内径,防止因设置防窥组件3而减小透过镜片组件5的入光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以及,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或者,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再或者,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
由此,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较近,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相斥或者相吸的磁力,从而能够较为快速的带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背或者相向移动,进而使得摄像模能够较为快速地在能够拍摄的状态和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以及,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是,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最近,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产生的磁力最大。
第一磁性件33设置于第一透光件31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时,第一磁性件33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与第一透光件31朝向第二透光件32的一侧相平齐;第二磁性件34设置于第二透光件32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时,第二磁性件34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与第二透光件32朝向第一透光件31的一侧相平齐,以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相向移动并相贴合和时能够不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的影响。
另外,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可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即,沿光轴方向,第一磁性件33在第二透光件32上的投影可与第二磁性件34相重合,以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磁力,以带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较为快速的移动。
第一磁性件33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第一磁性件33可为磁性条,也可为磁性块,还可为磁性环;同样的,第二磁性件34可以为磁性条,也可为磁性块,还可为磁性环,在此并不做限定。
且,当第一磁性件33为磁性环,以及,第二磁性件34为磁性环时,可使得第一磁性件33和第二磁性件34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磁力的同时,还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沿镜筒2的周向均能够受到拉力或者推力,避免了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在移动的过程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能够较为流畅的沿光轴方向进行移动。
上述的第一透光件31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光件31可为透明膜,透明膜具有高透光率,以在保证透过第一透光件31的入光量较为充足的同时,还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沿光轴方向具有较薄的尺寸,减小了防窥组件3沿光轴方向的占用空间,利于摄像模组10的轻薄化设计。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光件31为透明镜片,透明镜片具有高透光率,以在使得透过第一透光件31的入光量较为充足的同时,还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为硬度较硬,使得第一透光件31方便夹持,利于第一透光件31与柔性连接环35的连接,以及第一透光件31和柔性连接环35组装至镜筒2内,从而能够提高摄像模组10的装配效率。
同样,第二透光件32也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考上述的第一透光件31的多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当第一透光件31及第二透光件32均为透明镜片,透明镜片具有高透光率时,可使得第一透光件31、第二透光件32以及柔性连接环35的组装较为容易,且能够较为容易地装配至镜筒2内,进一步提高了摄像模组10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10。
由此,可使得电子设备100在具有拍摄的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自动防窥的功能,提高了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的隐私安全性。
且,该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模组10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10,因此,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模组10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10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因上述各实施例已对摄像模组10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像传感器;
镜筒,所述镜筒具有光轴;
防窥组件,所述防窥组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的入光侧,包括第一透光件、第二透光件、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以及柔性连接环,所述柔性连接环沿所述镜筒的周向设置于所述镜筒,所述柔性连接环具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的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防窥液,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上,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斥,带动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相背移动,以使所述防窥液从所述容纳腔进入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吸,带动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相向移动,以将所述防窥液重新挤压至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环为弹性连接环,所述容纳腔沿所述弹性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弹性连接环上,且所述容纳腔的首尾相互连通;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弹性连接环的内侧,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均位于所述弹性连接环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筒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弹性连接环嵌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透光件的边缘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一透光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透光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液的体积为v1,所述容纳腔和位于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之和最大为v2、最小为v3,0.3≤v1/v2<v1/v3≤0.7。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液为红色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透光件及所述第二透光件位于所述镜片组件的入光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朝向所述第二透光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朝向所述第一透光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件为透明镜片,和/或,所述第二透光件为透明镜片,所述透明镜片具有高透光率。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321673393.3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234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393.3U CN22023480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3393.3U CN22023480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4805U true CN22023480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3393.3U Active CN22023480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4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9925B1 (ko) 스마트 폰용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US9661231B2 (en) Imaging device attachable to a display device
WO2019096165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EP4318067A1 (en) Variable apertur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60760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14355B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234748B2 (en) Imag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266927B (zh) 移动终端
CN220234805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46022A1 (zh) 镜头组件、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N111552139A (zh) 电子设备
US20150189135A1 (en) Tablet computer structure capable of selectively mounting a camera lens
WO2016153302A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입체 영상 뷰어
CN109803033B (zh) 壳体组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KR20160111260A (ko) 필터전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바일 기기
KR20040102482A (ko) 폴더형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도어 개폐장치
US20150189050A1 (en) Mobile phone structure capable of selectively mounting a camera lens
CN11387312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8450199U (zh) 一种可转接摄影镜头和滤镜的手机壳
TWI448763B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
JP2004229049A (ja) 撮像機能付き携帯端末
EP2750370A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4354897A (ja) 固体撮像装置
CN221926766U (zh) 一种镜头模组及外接镜头
CN117729408B (zh) 一种外接镜头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