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2960U -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 Google Patents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2960U
CN220232960U CN202321406731.7U CN202321406731U CN220232960U CN 220232960 U CN220232960 U CN 220232960U CN 202321406731 U CN202321406731 U CN 202321406731U CN 220232960 U CN220232960 U CN 220232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uter frame
mounting
shell
swit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67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境华
王彪
黄锐坚
刘德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ity Lion Shie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ity Lion Shie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ity Lion Shie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ity Lion Shie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67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2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2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2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其中,中盖支撑结构包括中盖主体,中盖主体包括:外框部和承托部,外框部为框体结构,外框部设置有用于将其安装至底盒的安装结构;承托部用于承托或安装开关控制组件,承托部位于外框部的内侧,且承托部与安装结构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承托部与安装结构对应的位置与安装结构分离,通过将承托部与安装结构分离,使得中盖主体通过安装结构安装至底盒时,减少安装结构处的变形对承托部的影响,能够使开关控制组件能大致保持在设定的位置,以保持开关座的正常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插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背景技术
开关插座的面板组件一般通过螺钉等连接至底盒,面板组件包括中板(中盖)及设置在中板的开关开关控制组件、按键组件、电连接组件,按键组件控制开关开关控制组件动作触发电连接组件,从而实现开关的控制。
在现有技术中,中板的中部用于承托开关开关控制组件,中板的两侧分别设置通孔,供安装螺钉穿过,开关面板安装时,螺钉需压在中板的两侧然后锁紧至底盒,由于中板中部相对于底盒为悬空结构,螺钉锁紧后,极易使中板的中部变形,使得开关开关控制组件移位,按键无法对齐开关开关控制组件或按键与开关开关控制组件之间行程增加,造成按键难以触发控制开关开关控制组件,造成开关插座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盖支撑结构,能够减少中盖安装时对开关控制组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开关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中盖支撑结构,包括中盖主体,所述中盖主体包括:外框部和承托部,所述外框部为框体结构,所述外框部设置有用于将其安装至底盒的安装结构;所述承托部用于承托或安装开关控制组件,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外框部的内侧,且所述承托部与所述安装结构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承托部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位置与所述安装结构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支撑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承托部与所述安装结构分离,使得中盖主体通过安装结构安装至底盒时,减少安装结构处的变形对承托部的影响,能够使开关控制组件能大致保持在设定的位置,以保持开关座的正常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框部左右两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能够供安装螺钉穿过的螺钉孔,所述承托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至所述外框部,所述承托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外框部的左右两侧之间为分离结构,以在所述承托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外框部的左右两侧之间形成长型的所述间隙,使所述承托部相对于所述外框部的左右两侧悬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盖主体中部为凹型结构,所述中盖主体位于所述凹型结构的外围,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凹型结构的底部,所述凹型结构的前、后侧壁为第一下延板,所述凹型结构的左右侧壁为第二下延板,所述承托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下延板连接至所述外框部,所述第二下延板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外框部,所述第二下延板的下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具有所述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开关控制组件的控制部通过,相邻的所述通孔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凸筋,所述第一加强凸筋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加强凸筋的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凸筋和所述第二加强凸筋设置于所述承托部的上端面,所述承托部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工字型加强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凸筋设置于所述承托部的上端面并沿所述连接部的中线延伸,所述连接部的下端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盖主体设置有若干环所述安装部分布的蜂窝状加强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与所述外框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开关座,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中盖支撑结构、按键组件、开关控制组件、电连接组件,按键组件、开关控制组件、电连接组件均安装至中盖主体,按键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组件,电连接组件能够被所述开关控制组件控制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座,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减少中盖主体的变形量,提高开关座实用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抵接至所述承托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部分相对于所述承托部悬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置有承托台,所述第一壳体的前部及后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承托台对应的抵接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通断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位于所述承托部的上、下方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与所述承托部的底部抵接的抵接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主体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主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主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控制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中盖主体100、间隙101、蜂窝状加强凸筋102、外框部110、第一下延板111、第二下延板112、安装部113、螺钉孔114、承托部120、通孔121、连接部122、第一加强凸筋123、第二加强凸筋124、工字型加强凸筋125、第三加强凸筋126、承托台127、加强部128;
开关控制组件200、控制部210、第一壳体220、抵接凸起221、控制机构230;
按键组件300;
电连接组件400、第二壳体410、抵接部411、通断控制机构420、连接机构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盖支撑结构,包括中盖主体100,中盖主体100包括:外框部110和承托部120,外框部110为框体结构,外框部110设置有用于将其安装至底盒的安装结构;承托部120用于承托或安装开关控制组件200,承托部120位于外框部110的内侧,且承托部120与安装结构之间具有间隙101,以使承托部120与安装结构对应的位置与安装结构分离。
通过将承托部120与安装结构分离,使得中盖主体100通过安装结构安装至底盒时,减少安装结构处的变形对承托部120的影响,能够使开关控制组件200能大致保持在设定的位置,以保持开关座的正常使用性能。
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结构为设置在外框部110左右两侧的安装部113,安装部113设置有能够供安装螺钉穿过的螺钉孔114,使用时,安装螺钉穿过螺钉孔114后连接至底盒,安装螺钉的作用力会使安装部113及其周边区域发生局部变形,越靠近安装部113变形量越大,由于间隙101的存在,使得安装部113处的变形作用力较少传递至承托部120,从而减少承托部120处的变形。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装结构也可为卡扣机构等,在此不作详述。
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为设置在外框部110左右两侧的安装部113,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至外框部110,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安装部113之间具有间隙101,从而分离承托部120与安装部113。
具体的,外框部110为方形框体结构,承托部120为与外框部110的中部对应的方形板件,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至外框部110,可为注塑一体结构或后期装配结构,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分离,在承托部120与安装部113之间形成间隙10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120也可设置为圆形结构等,也可通过分离结构形成间隙101。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与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之间为分离结构,以在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与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之间形成长型的间隙101,使承托部120相对于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悬空,使得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处的变形不易影响到承托部120。
具体的,通过将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整体与外框部110的左右两侧分离,形成较长的间隙101(在图3、图4中为了方便查看,将间隙101通过密斜线标识),间隙101从承托部120前部延伸至其后部,大大降低安装部113变形对承托部120的影响。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盖主体100中部为凹型结构,中盖主体100位于凹型结构的外围,承托部120位于凹型结构的底部,凹型结构的前、后侧壁为第一下延板111,凹型结构的左右侧壁为第二下延板112,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第一下延板111连接至外框部110,第二下延板112的上部连接至外框部110,第二下延板112的下部与承托部120之间具有间隙101,形成用于安装开关控制组件200的凹腔,且可实现承托部120与安装部113的分离。
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关控制组件200足够小或按键安装空间足够多时中盖主体100也可设置为平面结构。
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延板111与第二下延板112与中盖主体10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下延板111与第二下延板112相互连接形成框型结构,以增强中盖主体100整体结构强度,减少其安装时的形变。
能够想得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框部110为方形框体结构,承托部120为与外框部110的中部对应的方形板件,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至外框部110,外框部110与承托部120左右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为长型结构并沿前后方向延伸,限位槽大于承托部120的左右侧部,承托部120的左右侧部能够置入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的槽壁之间具有设定的间隔距离,以形成间隙101,通过该间隙减少了外框部110变形对承托部120的影响,同时限位槽能够限制承托部120的活动距离,避免承托部120在缺少侧面支撑后受外力时产生较大变形,方便开关控制组件200等构件的安装。
具体的,开关控制组件200通过卡扣机构安装至承托部120,安装是需要按压开关控制组件200与承托部120,使二者扣合,由于承托部120缺少侧面支撑,极易造成组装时承托部120变形过大,无法完成扣合,通过增设限位槽,能够限制承托部120的位置,以方便进行装配。
具体的,限位槽设置在第二下延板112的下部。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120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通孔121,通孔121用于供开关控制组件200的控制部210通过,相邻的通孔121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部122,连接部122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凸筋123,以增强承托部120的结构强度,减少其变形量。
具体的,承托部120为塑料件,左右两侧悬空后,本身极易弯曲变形,特别是安装开关控制组件200时,通过配置第一加强凸筋123,增强承托部120的结构强度,保持其能够正常装配及能够对开关控制组件200产生足够的支撑力。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凸筋124,第一加强凸筋123的端部连接至第二加强凸筋124的侧部,形成工字型或多个框型的加强结构,进一步加强承托部120的结构强度。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凸筋123和第二加强凸筋124设置于承托部120的上端面,承托部120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工字型加强凸筋125,进一步加强承托部120的结构强度。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凸筋123设置于承托部120的上端面并沿连接部122的中线延伸,连接部122的下端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凸筋126,进一步加强承托部120的结构强度,特别是加强连接部122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盖主体100设置有若干环安装部113分布的蜂窝状加强凸筋102,增强安装部113处的结构强度,减少其安装时的变形量。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20与所述外框部1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128,以加强所述承托部120与所述外框部110的连接结构强度。
参照图6、图7、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开关座,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中盖支撑结构,能够减少中盖主体100的变形量,提高开关座实用的可靠性。
具体的,开关座包括按键组件300、开关控制组件200、中盖主体100、电连接组件400,按键组件300、开关控制组件200、电连接组件400均安装至中盖主体100,按键组件300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电连接组件400能够被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控制通断。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包括第一壳体2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20的控制机构230,所述第一壳体220部分抵接至所述承托部120,所述第一壳体220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部分相对于所述承托部120悬空,以减少开关座安装时第一壳体220的变形量。
具体的,中盖主体100通过螺钉安装时,中盖主体100主体的中部(位于所述安装结构之间)变形量较大,对于所述承托部120,其中部也会存在细微变形,通过将所述第一壳体220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部分相对于所述承托部120悬空,即第一壳体220的中部与承托部120的中部分离,从而减少开关控制组件200的偏移,能够与按键组件300形成较好的配合,使按键组件300能够正常转动。
如图2、图3、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20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置有承托台127,所述第一壳体220的前部及后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承托台127对应的抵接凸起221,以架空设置第一壳体220的中部,减少其偏移。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220的底部呈方形结构,抵接凸起221设置为四个,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一壳体220的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以架空第一壳体220的中部,减少中盖主体100中部变形对第一壳体220的影响。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组件400包括第二壳体410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10的通断控制机构420,所述第一壳体220和所述第二壳体410分别位于所述承托部120的上、下方并通过连接机构43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410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与所述承托部120的底部抵接的抵接部411,使得开关控制组件200和电连接组件400安装固定在承托部120,通过间隙101的设置减少开关控制组件200和电连接组件400的位置偏移。
具体的,抵接部411的主体部分分布在第二壳体410的边角位,减少第二壳体410的中部与承托部120的中部的接触,,减少中盖主体100中部变形对第二壳体410的影响。
能够想到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430为卡扣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其还可为螺钉连接机构等。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盖支撑结构,包括中盖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主体(100)包括:
外框部(110),所述外框部(110)为框体结构,所述外框部(110)设置有安装结构;
承托部(120),所述承托部(120)用于承托或安装开关控制组件(200),所述承托部(120)位于所述外框部(110)的内侧,且所述承托部(120)与所述安装结构之间具有间隙(101),以使所述承托部(120)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位置与所述安装结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外框部(110)左右两侧的安装部(113),所述安装部(113)设置有能够供安装螺钉穿过的螺钉孔(114),所述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连接至所述外框部(110),所述承托部(1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部(113)之间具有间隙(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盖主体(100)中部为凹型结构,所述中盖主体(100)位于所述凹型结构的外围,所述承托部(120)位于所述凹型结构的底部,所述凹型结构的前、后侧壁为第一下延板(111),所述凹型结构的左右侧壁为第二下延板(112),所述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下延板(111)连接至所述外框部(110),所述第二下延板(112)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外框部(110),所述第二下延板(112)的下部与所述承托部(120)之间具有所述间隙(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120)设置有至少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用于供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的控制部(210)通过,相邻的所述通孔(121)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部(122),所述连接部(122)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凸筋(123),所述承托部(12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凸筋(124),所述第一加强凸筋(123)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加强凸筋(124)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凸筋(123)和所述第二加强凸筋(124)设置于所述承托部(120)的上端面,所述承托部(120)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工字型加强凸筋(12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120)与所述外框部(1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128)。
7.一种开关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中盖支撑结构;
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设于所述中盖主体(100);
按键组件(300),设于所述中盖主体(100),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
电连接组件(400),设于所述中盖主体(100),并能够被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控制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控制组件(200)包括第一壳体(220)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20)的控制机构(230),所述第一壳体(220)部分抵接至所述承托部(120),所述第一壳体(220)与所述安装结构对应的部分相对于所述承托部(120)悬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120)的前部及后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承托台(127),所述第一壳体(220)的前部及后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承托台(127)对应的抵接凸起(2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组件(400)包括第二壳体(410)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410)的通断控制机构(420),所述第一壳体(220)和所述第二壳体(410)分别位于所述承托部(120)的上、下方并通过连接机构(43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410)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与所述承托部(120)的底部抵接的抵接部(411)。
CN202321406731.7U 2023-06-02 2023-06-02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Active CN220232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6731.7U CN220232960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6731.7U CN220232960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2960U true CN22023296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6731.7U Active CN220232960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2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32960U (zh) 中盖支撑结构及开关座
CN113830217A (zh) 一种按键操作装置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KR101020555B1 (ko) 운전석 에어백 어셈블리
CN211980722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CN219393208U (zh) 开关控制盒组件
CN212542771U (zh) 连体边框以及具有其的连体开关和连体插座
CN219428058U (zh) 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47016U (zh) 壳体组件和空调器
CN217022386U (zh) 一种车机安装架和车机系统
CN216930478U (zh) 一种外转角件及智能交互设备
CN218004687U (zh) 一种侧面安装无锁按键开关
CN220577169U (zh) 车载显示屏组件以及车辆
CN220042504U (zh) 一种多位联体安装板结构
CN211259490U (zh) 一种新型装配稳定索具
CN209971889U (zh) 具有纸仓加强筋的热敏打印机
CN214124435U (zh) 一种简易型配电柜支撑配合组件
CN217822522U (zh) 一种开关的按键安装结构及开关
CN211969651U (zh) 一种机动车的装配机构
CN214404214U (zh) 一种纺织设备易组合安装结构
CN217195318U (zh) 头部结构及机器人
CN218647822U (zh) 开关安装结构及开关
CN214404204U (zh) 一种用于纺织设备的组合安全校准组件
CN218321819U (zh) 一种织机喷嘴安装定位部件
CN218069650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开关用安装板
CN219236967U (zh) 车辆保险杠总成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