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048U -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7048U
CN220227048U CN202320467528.4U CN202320467528U CN220227048U CN 220227048 U CN220227048 U CN 220227048U CN 202320467528 U CN202320467528 U CN 202320467528U CN 220227048 U CN220227048 U CN 220227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pipeline
hydrogen
decompos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75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陈泓
江枭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75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7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7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7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包括:氨储罐,氨储罐用于储存氨;制氢系统,制氢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一分解器,第一管路的入口与氨储罐连通,第一分解器串接于第一管路上,第一分解器用于将通过第一分解器的氨分解为氢气,第一管路的出口连接至预燃室;氨氢混合系统,氨氢混合系统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分解器,第二管路的入口与氨储罐连通,第二分解器串接于第二管路上,第二分解器用于将通过第二分解器的氨部分分解为氢气,第二管路的出口连接至燃烧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可以弥补小负荷氨气燃烧速度慢和大负荷氢气易爆震、燃烧温度高的缺陷,避免了携带氢气源,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储量的消耗和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加上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为满足更严苛的排放法规在传统燃料内燃机的研发成本将急剧增加,因此各国都开始重视开发低碳清洁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但是由于体积能量密度低,不易运输和存储等原因,在内燃机上直接应用仍面临极大的挑战。氨气因为具有较高的含氢量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燃烧同氢气一样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颗粒物,而且体积能量密度高,易于储存运输,而且辛烷值高,不易出现爆震。但是氨气的燃烧速度慢,导致热效率较低,后燃现象严重;点火能量高,汽化潜热大,失火率高,尤其是低温启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可以弥补小负荷氨气燃烧速度慢和大负荷氢气易爆震、燃烧温度高的缺陷,避免了携带氢气源,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氨气的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发动机,包括:氨储罐,所述氨储罐用于储存氨;制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一分解器,所述第一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储罐连通,所述第一分解器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一分解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分解器的氨分解为氢气,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连接至预燃室;氨氢混合系统,所述氨氢混合系统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分解器,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储罐连通,所述第二分解器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二分解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分解器的氨部分分解为氢气,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连接至燃烧室;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制氢系统和所述氨氢混合系统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设置制氢系统和氨氢混合系统及预燃室和燃烧室,可以弥补小负荷氨气燃烧速度慢和大负荷氢气易爆震、燃烧温度高的缺陷,还可以避免了携带氢气源,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另外,利用氢气引燃和在燃烧室内掺混氢气燃烧,可以有效提高氨气的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解器内的温度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氨储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器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相连;和/或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布置在所述氨储罐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还包括:供氨管路,所述供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氨储罐,所述供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所述供氨管路上沿流体流向依次串接有气阀、减压阀和止回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动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串接在所述供氨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止回阀的下游,所述换热器与尾气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与所述供氨管路内的氨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尾气管路上串接有流量调节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氢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阻火器、气泵、第一调压阀和高压气轨,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阻火器、所述气泵、所述第一调压阀和所述高压气轨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分解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一喷射器,所述第一喷射器用于向所述预燃室喷射氢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氨氢混合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阻火器、第二调压阀和低压气轨,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阻火器、所述第二调压阀和所述低压气轨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二分解器的下游侧,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二喷射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喷射氨氢混合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发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发动机,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发动机;
10、氨储罐;
20、制氢系统;21、第一分解器;22、第一管路;23、第一控制阀;24、第一阻火器;25、气泵;26、第一调压阀;27、高压气轨;28、第一喷射器;
30、氨氢混合系统;31、第二分解器;32、第二管路;33、第二控制阀;34、第二阻火器;35、第二调压阀;36、低压气轨;37、第二喷射器;
40、控制器;
50、加热器;51、换热部;
60、供氨管路;61、气阀;62、减压阀;63、止回阀;
71、换热器;72、尾气管路;73、流量调节阀;74、排气管;
80、冷却系统;
91、预燃室;92、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100,包括:氨储罐10、制氢系统20、氨氢混合系统30和控制器40,氨储罐10用于储存氨;制氢系统20包括第一管路22和第一分解器21,第一管路22的入口与氨储罐10连通,第一分解器21串接于第一管路22上,第一分解器21用于将通过第一分解器21的氨分解为氢气,第一管路22的出口连接至预燃室91;氨氢混合系统30包括第二管路32和第二分解器31,第二管路32的入口与氨储罐10连通,第二分解器31串接于第二管路32上,第二分解器31用于将通过第二分解器31的氨部分分解为氢气,第二管路32的出口连接至燃烧室92;控制器40与制氢系统20和氨氢混合系统30电连接。
其中,氨储罐10为压力容器,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氨储罐10中可以储存氨气,也可以储存液氨;由于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常温和一定压力下,氨气变成液态,进而在一般情况下,氨储罐10中的氨会呈现为两种状态,下部为液态,上部为气态。制氢系统20用于将氨气分解为氢气,并将氢气输送至预燃室91,作为引燃燃料。氨氢混合系统30用于将氨气部分分解为氢气,并将氨氢混合气输送至燃烧室92,作为发动机100的主要燃料。预燃室91和燃烧室92相连通,预燃室91的氢气用来引燃燃烧室92内的氨氢混合气,氢气的点火能量低,稀薄燃烧能力强,燃烧范围宽,火焰传播速度快,进而利用氢气作为引燃燃料,可以使燃烧室92内的氨氢混合气快速点燃,可以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控制器40为车辆中控系统,与制氢系统20和氨氢混合系统30电连接,可以远程控制制氢系统20和氨氢混合系统30的开启,实现控制自动化。
具体的,第一分解器21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使氨气完全分解为氢气,据实验表明,温度在800℃以上,氨气分解为氢的分解率可以达到99%以上。
进一步地,第一分解器21和第二分解器31的内部放置有氨气分解催化剂,外部缠绕有电加热丝,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收集和反馈分解器的内部温度。
进一步地,发动机100还包括有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设置于预燃室91,以用于点燃预燃室91内部的氢气。例如,点火装置可以是火花塞。预燃室91底部设有与燃烧室92连通的连通孔,点火装置点燃预燃室91后,预燃室91内的火焰通过连通孔引燃燃烧室92内的混合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100,通过设置制氢系统20和氨氢混合系统30及预燃室91和燃烧室92,可以弥补小负荷氨气燃烧速度慢和大负荷氢气易爆震、燃烧温度高的缺陷,还可以避免了携带氢气源,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另外,利用氢气引燃和在燃烧室92内掺混氢气燃烧,可以有效提高氨气的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1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二分解器31内的温度可调。其中,在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氨气的分解率的重要因素,温度不同,氨气分解率不同,所以,第二分解器31内的温度可调,可以使第二分解器31向燃烧室92提供不同氨氢比的混合气,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
例如,当车辆在低速行驶或者在拥堵路况行驶时,发动机100属于低功率输出状态,即发动机100处于小负荷工作工况,这时,可以增加第二分解器31内的温度,从而增加氨气的分解率,增加氨氢混合气中氢气的比例,以达到增加燃烧速度的目的;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或者爬陡坡等路况行驶时,发动机100处于高功率输出状态,即,处于大负荷工况,这时,可以降低第二分解器31的温度,从而降低氨气的分解率,增加氨氢混合气中氨气的比例,从而达到抑制爆震倾向、降低燃烧温度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发动机100还包括:加热器50,加热器50用于加热氨储罐10,可以提高氨储罐10的输出压力,保证氨气的输送量,同时还可以提高进入分解器的氨气的温度,降低分解器的电耗,进而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因氨气常温和一定压力下会变为液氨状态,进而对氨储罐10加热可以使氨储罐10中的氨保持气体状态,保证氨气的输出,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加热器50包括:换热部51和/或加热丝,也就是说,加热器50可以只包括有换热部51,也可以只包括有加热丝,还可以既包括有换热部51也包括有加热丝。换热部51与发动机100的冷却系统80相连;加热丝布置在氨储罐10的外侧。
其中,加热器50仅包含有换热部51时,因换热部51与发动机100的冷却系统80相连,进而可以利用发动机100的热回收对氨储罐10进行加热,不需要额外的加热系统,从而可以较少组装零件,降低电耗,进而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当加热器50仅包含有加热丝时,加热丝可以快速提升氨储罐10的温度,缩短升温时间,进而可以缩短发动机100启动时间。当加热器50包括有换热部51和加热丝时,加热丝可以设于换热部51的外侧,在启动发动机100时,由于刚启动发动机100的冷却水温度较低,可以使控制器40向加热丝发出加热指令,控制加热丝辅助换热部51快速升温度,达到氨储罐10的所需温度,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发动机100运行一段时间后,发动机100冷却水温升高,达到所需温度,控制器40断开加热丝的通电,停止电加热,使氨储罐10仅利用发动机100的冷却系统80进行换热,进而可以使发动机100在保证快速启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电耗,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发动机100还包括:供氨管路60,供氨管路60的一端连接氨储罐10,供氨管路6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22和第二管路32,供氨管路60上沿流体流向依次串接有气阀61、减压阀62和止回阀63。
具体的,氨气从氨储罐10的出口流出,然后沿供氨管路60依次流过气阀61、减压阀62和止回阀63。其中,流通供氨管路60主要用于氨气的输送,将氨储罐10内的氨气输送至第一分解器21和第二分解器31内进行分解,然后将处理后的气体通过第一管路22和第二管路32输送至预燃室91和燃烧室92内,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供氨管路60上设有的气阀61主要是用于控制供氨管路60的开启和调节氨气的供应流量,当发动机100工作时,控制器40控制气阀61打开,可以使氨储罐10可以向分解室提供所需氨气,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发动机100停止工作时,控制器40控制气阀61关闭,防止氨气泄露,进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供氨管路60上设有的减压阀62,可以用于保证管道内压力的稳定,进而可以降低供氨管路60的振动,保证供氨管路6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还可以用于调节供氨管路60的出口压力,保证进入第一分解器21和第二分解器31的所需压力,进而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供氨管路60上设有的止回阀63,主要是用于防止氨气反向流动,可以防止处理后的气体流向氨储罐10,进而可以提高氨储罐10内部的氨气洁净度及氨储罐10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发动机100还包括:换热器71,换热器71串接在供氨管路60上且位于止回阀63的下游,换热器71与尾气管路72连通,换热器71用于与供氨管路60内的氨热交换。其中,换热器71可以利用发动机100的尾气余热对氨气进行预加热,可以使供氨管路60中的氨在进入第一分解器21和第二分解器31时具有一定的温度,进而可以降低第一分解器21和第二分解器31工作时电加热功率的消耗,同时,还可以提高发动机100的整体效率。
换热器71的温度根据发动机100工况进行调节,换热器71的温度需低于第二分解器31的目标温度,例如,当第二分解器31的目标温度为270℃-800℃时,换热器71内的温度需控制在270℃以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尾气管路72上串接有流量调节阀73。其中,流量调节阀73可以控制进入换热器71的尾气流量,进而可以控制换热器71对氨气的换热温度,保证换热器71的温度始终低于进入第二分解器31的目标温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分解器31的氨气分解率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阀73还连通有排气管74,当进入换热器71的尾气流量超过所需流量时,可以通过排气管74将多余的尾气排出,进而可以控制换热器71内氨气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例如图1所示,流量调节阀73为电动三通阀,三个进出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74、尾气管路72和换热器71,控制器40与三通阀电连接。其中,控制器40可以根据换热器71中氨气的温度和预设的目标温度,实时调节三通阀的开度,用以控制进入换热器71的尾气流量,进而控制氨气的温度。当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与排气管74相连的进出口关闭,开大与尾气管路72和换热器71连通的进出口,增大尾气进入换热器71的流量,使换热器71内的氨气快速升温;当氨气温度接近目标值或者超过目标值时,打开与排气管74连通的进出口,减小与换热器71连通的进出口的开度,使多余的尾气排出循环内,控制换热器71的氨气处于设定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制氢系统2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23、第一阻火器24、气泵25、第一调压阀26和高压气轨27,第一控制阀23、第一阻火器24、气泵25、第一调压阀26和高压气轨27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第一管路22上且均位于第一分解器21的下游侧,第一管路22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一喷射器28,第一喷射器28用于向预燃室91喷射氢气。
其中,第一控制阀23可以用于控制第一管路22的开关和氢气流量的大小,控制进入预燃室91的氢气含量,可以保证预燃室91的氢气含量可以快速点燃燃烧室92内的氢氨混合气。第一阻火器24可以防止回火的发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气泵25可以提高氢气的压力,保证氢气喷射进入预燃室91所需的压力。第一调压阀26可以对增压后的氢气压力进行调压,使经过第一调压阀26的压力稳定在所需的喷射压力附近,可以保证喷射压力的稳定性。第一喷射器28包含有多个,多个第一喷射器28与高压气轨27相连,另一端分别对应伸入到发动机100的每个预燃室91内;高压气轨27可以用于分流,可以使进入高压气轨27的氢气分流进入多个第一喷射器28,然后通过第一喷射器28喷射到预燃室91内,高压气轨27和第一喷射器28协同作用还可以控制氢气的喷射流量,进而可以使进入预燃室91内的氢气含量满足使用条件,保证发动机100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氨氢混合系统30还包括:第二控制阀33、第二阻火器34、第二调压阀35和低压气轨36,第二控制阀33、第二阻火器34、第二调压阀35和低压气轨36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第二管路32上且均位于第二分解器31的下游侧,第二管路32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二喷射器37,第二喷射器37用于向燃烧室92喷射氨氢混合气。
其中,第二控制阀33可以用于控制第二管路32的开关和氨氢混合气流量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燃烧室92的氨氢混合气含量,保证发动机100的正常运行。第二阻火器34可以防止回火的发生,保证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第一调压阀26可以对第二管路32内的氨氢混合气进行调压,使经过第二调压阀35的压力稳定在所需的喷射压力附近,可以保证喷射压力的稳定性。第二喷射器37包含有多个,多个第一喷射器28与低压气轨36相连,另一端分别对应伸入到发动机100的每个燃烧室92的进气管道内;低压气轨36可以用于分流,可以使进入低压气轨36的氨氢混合气分流进入多个第二喷射器37内,然后通过第二喷射器37喷射到燃烧室92内,低压气轨36和第二喷射器37协同作用还可以控制氨氢混合气的喷射流量,进而可以使进入燃烧室92内的氨氢混合气含量满足使用条件,保证发动机100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100,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下面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发动机100。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发动机100包括氨储罐10、制氢系统20、氨氢混合系统30、控制器40、加热器50、供氨管路60、换热器71、尾气管路72、流量调节阀73、排气管74、冷却系统80、燃烧室92和预燃室91。
其中,氨储罐10用于储存氨。加热器50用于加热氨储罐10,加热器50包括有换热部51和加热丝,换热部51设在氨储罐10的外侧,与发动机100的冷却系统80相连,加热丝套设在换热部51的外侧。流量调节阀73为三通阀,与换热器71相连接,换热器71串联在供氨管道上,并通过三通阀与尾气管路72和排气管74相连通,用于控制进入换热器71的尾气含量。制氢系统20为预燃室91提供氢气,氨氢混合系统30为燃烧室92提供氨氢混合气。控制器40为中控系统,可以控制发动机100整体设备的运行。
具体的,供氨管路60的一端连接氨储罐10,供氨管路6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管路22和第二管路32,供氨管路60上沿流体流向依次串接有气阀61、减压阀62和止回阀63。制氢系统20包括有第一分解器21、第一管路22、第一控制阀23、第一阻火器24、气泵25、第一调压阀26、高压气轨27和第一喷射器28,第一分解器21、第一控制阀23、第一阻火器24、气泵25、第一调压阀26、高压气轨27和第一喷射器28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第一管路22上,第一喷射器28位于第一管路22的出口位置,用于向预燃室91喷射氢气。
氨氢混合系统30包括有第二分解器31、第二管路32、第二控制阀33、第二阻火器34、第二调压阀35、低压气轨36和第二喷射器37,第二分解器31、第二控制阀33、第二阻火器34、第二调压阀35、低压气轨36和第二喷射器37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第二管路32上,第二喷射器37位于第二管路32的出口位置,用于向燃烧室92喷射氢氨混合气,其中,第二分解器31温度可调。
当发动机100进行工作时,控制器40向加热器50发送加热信号,加热器50对氨储罐10进行加热,同时打开气阀61、减压阀62和止回阀63,当氨储罐10的输出压力达到5bar以上时,氨气开始输出,经减压阀62减压,使管路内的压力维持在4bar-5bar之间,然后经过止回阀63进入到换热器71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氨气经过供氨管路60分为两路,一路与第一管路22连通,另外一支路与第二管路32连通。进入第一管路22的氨气首先经过第一分解器21进行高温催化分解,分解后产生氢气和氮气,氨气和氮气沿第一管路22继续流通,依次经过第一控制阀23和第一阻火器24后,经气泵25增压,使氢气压力增加到50bar以上,然后经过第一调压阀26作用,使氢气的压力保持在所需喷射压力附近,再经过高压气轨27和第一喷射器28喷射进入预燃室91中;与此同时,进入第二管路32的氨气,流通至第二分解器31,第二分解器31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根据不同工况需求通过调节第二分解器31内的温度分解出不同氨氢比例的混合气,然后经过第二控制阀33、第二阻火器34、第二调压阀35、低压气轨36和第二喷射器37喷射进入进气道,与空气混合进入燃烧室92中,形成可燃混合气;通过第一喷射器28进入预燃室91的氢气与预燃室91中的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火花塞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在预设的点火时刻点燃预燃室91中的氢-空气混合气,由于预燃室91的压力迅速升高,火焰从预燃室91的小孔中射流出来,近一步点燃燃烧室92中的可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传播,完成整个燃烧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100,通过设置温度可调的第二分解器31,可以为燃烧室92提供不同比例的氨氢混合气,进而可以实现灵活的燃烧策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同时通过设置制氢系统20和氨氢混合系统30及预燃室91和燃烧室92,可以弥补小负荷氨气燃烧速度慢和大负荷氢气易爆震、燃烧温度高的缺陷,还可以避免了携带氢气源,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占用空间。另外,利用氢气引燃和在燃烧室92内掺混氢气燃烧,可以有效提高氨气的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氨储罐,所述氨储罐用于储存氨;
制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一分解器,所述第一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储罐连通,所述第一分解器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一分解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分解器的氨分解为氢气,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连接至预燃室;
氨氢混合系统,所述氨氢混合系统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分解器,所述第二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储罐连通,所述第二分解器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二分解器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分解器的氨部分分解为氢气,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连接至燃烧室;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制氢系统和所述氨氢混合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解器内的温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氨储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相连;和/或
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布置在所述氨储罐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氨管路,所述供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氨储罐,所述供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所述供氨管路上沿流体流向依次串接有气阀、减压阀和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串接在所述供氨管路上且位于所述止回阀的下游,所述换热器与尾气管路连通,所述换热器用于与所述供氨管路内的氨热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管路上串接有流量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阻火器、气泵、第一调压阀和高压气轨,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阻火器、所述气泵、所述第一调压阀和所述高压气轨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分解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一喷射器,所述第一喷射器用于向所述预燃室喷射氢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氢混合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阻火器、第二调压阀和低压气轨,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阻火器、所述第二调压阀和所述低压气轨沿气流流向依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二分解器的下游侧,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位置连接有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二喷射器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喷射氨氢混合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CN202320467528.4U 2023-03-10 2023-03-10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227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7528.4U CN220227048U (zh) 2023-03-10 2023-03-10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7528.4U CN220227048U (zh) 2023-03-10 2023-03-10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7048U true CN220227048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7528.4U Active CN220227048U (zh) 2023-03-10 2023-03-10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7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83275B (zh) 基于氢气起燃的氨氢混合气动力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109098892B (zh) 一种基于替代燃料的发动机混合动力系统
CN114412668B (zh) 氨氢融合型混合动力系统
US91276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useful work from the vent gas of a dual fue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315491B1 (ja) 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燃焼器、これを利用した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エンジン及び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発電装置並びに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燃焼器、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エンジン及び次世代カーボンフリー発電装置に利用される尿素水
CN115217622B (zh) 一种基于反应活性调控的氨氢融合燃料控制系统
GB2584735A (e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816800B (zh)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和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及其燃料供给方法
US20240018915A1 (en) Ammonia-hydrogen fusion fuel diffusion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eactivity regulation
CN113565626A (zh) 发动机系统以及发动机燃料喷射方法
CN111305947A (zh) 甲醇与氢气双燃料动力系统
CN220227048U (zh) 发动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40153U (zh) 一种喷射液氨的氢气-液氨双燃料发动机
CN117231389A (zh) 一种氨燃料内燃机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30245A (zh) 一种轻烃/柴油燃料重整系统及重整方法
CN101865020A (zh) 一种在线制氢、局部富氢的点燃式内燃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821719A (zh) 点燃式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及其燃料供给方法
KR20120064214A (ko) 수소-산소 혼합기를 이용한 고효율 청정 엔진
CN106351759A (zh) 单一燃料源的反应可控压燃式发动机
US20140255259A1 (en) Hydrogen-producing catalytic converter
CN114893330B (zh) 外置燃料预处理装置、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10433B (zh) 氨氢融合内燃机燃料供给与喷火点火系统及电控方法
CN116220957A (zh) 氨醇发动机系统及其燃料供给控制方法
CN212272392U (zh) 甲醇与氢气双燃料动力系统
CN218934562U (zh) 一种氨汽融合型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