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1528U -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1528U
CN220211528U CN202321748280.5U CN202321748280U CN220211528U CN 220211528 U CN220211528 U CN 220211528U CN 202321748280 U CN202321748280 U CN 202321748280U CN 220211528 U CN220211528 U CN 220211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oxygen
pipe
water add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82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金娟
顾夕章
李洪琴
胡鸿林
赵敏
刘天骥
刘匆
房进广
张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New Hope Liuhe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New Hope Liuhe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New Hope Liuhe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82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1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1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1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包括:箱体侧壁设有污水孔;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且其侧壁设有溢流孔;氧气主管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氧气支管分别与氧气主管和试验箱内水体连通;主加水管与外部水源接通,试验箱上方布置有与其连通的加水支管,加水支管与主加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箱体上设有污水孔,试验箱溢流出的水能够汇集至污水孔并排出;加水支管能够始终对试验箱进行加水,有效保证试验水质;加水支管单位时间进水量小,避免了因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引发的试验箱内水质突变,降低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本申请中每个试验箱均为独立的系统,避免因死虾感染试验用水造成的克氏原螯虾大面积死亡。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水产动物来说,鱼粉被认为是饲料蛋白质原料的首选,其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满足水产动物的需求,且具备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优点。然而,受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鱼粉的供应严重滞缓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因此,渔业研究人员致力探索新蛋白质来源用于替代鱼粉。
消化率试验是开展鱼粉替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消化率试验需要收集养殖动物的粪便。正常情况下,鱼类养殖试验使用的圆形蓄养槽/桶底部具备收集粪便的功能,能同时满足鱼类消化率试验所需条件。但是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相较于鱼类复杂、困难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鱼类相比,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细且短,因此集齐用于检测消化率指标所需粪便量的时间更长,这期间无论对于虾的成活率还是收集本身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考验;(2)克氏原螯虾因其自身特殊的行为学、生理活动特点(自相残杀、隐蔽物需求等),如果提高试验期间的成活率,应选择深度不高而底面积宽广的养殖装置,因此鱼类消化率试验采用的圆形蓄养槽/桶深而窄不适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此外,圆形蓄养槽/桶中试验用水为内循环,一旦某只虾发病,病菌将通过水流感染其它试验虾,导致大面积死亡;(3)现有用于开展克氏原螯虾养殖试验的一般为水泥池、土池和塑料箱,其中水泥池和土池底部环境复杂,无法准确收集粪便;使用传统的塑料箱装置开展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存在以下问题:①效率低、采样耗时长,导致数据不够精准;②采样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应激强烈,不利于虾的正常生长;③每次粪便收集后的大量换水,导致短时间内箱内水环境因子突变,对虾造成的环境应激强烈,因此死亡率高、试验失败。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开口且其底部设有支腿,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污水孔,所述污水孔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
试验箱,所述试验箱顶部开口且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试验箱均布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试验箱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布置在所述污水孔上方;
加氧组件,所述加氧组件包括氧气主管和氧气支管,所述氧气主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所述氧气支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氧气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氧气主管连通,多个所述氧气支管的另一端各自限位至多个所述试验箱内,所述氧气支管远离所述氧气主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溢流孔下方;
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主加水管和加水支管,所述主加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水源接通,每个所述试验箱的上方均布置有能够与其连通的所述加水支管,多个所述加水支管均与所述主加水管连通。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箱布置在箱体内,试验箱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试验人员利用虹吸法将试验箱中的粪便收集起来,工作效率高、节省了采样时间;箱体上设有污水孔,试验箱溢流出的水能够汇集至污水孔并排放至外部污水管道;试验箱底部面积大,克氏原螯虾活动空间大利于生长;在利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消化率试验时,加水支管能够始终对试验箱进行加水,实现了试验全过程的流水养殖,有效保证试验水质;加水支管单位时间进水量小,避免了因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引发的试验箱内水质突变,降低了因水环境突变导致的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本申请中每个试验箱均为独立的系统,避免因死虾感染试验用水造成的克氏原螯虾大面积死亡。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箱体的两宽侧壁均设有所述污水孔,所述污水孔靠近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布置,所述污水孔的孔面积大于所述溢流孔的孔面积。该设计能够保证排污效率。
优选的,所述氧气主管和所述主加水管均固定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氧气主管的管长方向和所述主加水管的管长方向均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箱体的开口端内壁固定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杆长方向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杆同时与所述氧气主管和所述主加水管抵接。氧气主管和主加水管能够可靠地固定。
优选的,所述试验箱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试验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所述试验箱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试验箱能够可靠地布置在箱体内。
优选的,所述试验箱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溢流孔,位于同一所述试验箱上的多个所述溢流孔的孔中心线共同限定出一与所述试验箱的箱底壁平行的平面。该设计确保试验箱的溢流效果。
优选的,每个所述试验箱中均放置有一个虾躲避屋。克氏原螯虾能够躲避,避免互相残杀。
优选的,每个所述试验箱的上方布置并连通有两个所述加水支管。两个加水支管能够提高加水效果,同时,加水支管流出的水能够快速地与试验箱中的水混合。
优选的,所述加氧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一、调节阀门一以及曝气石,所述氧气主管与所述外部氧气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一,所述氧气主管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沿所述氧气主管的管长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的出气端各自与多个所述氧气支管连通;所述氧气支管远离所述氧气主管的一端插设有所述曝气石。该设计能够实现氧气支管的气流量的粗调和微调。
优选的,所述加水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二和调节阀门二,所述主加水管与所述外部水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二,所述主加水管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沿所述主加水管的管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的出水端各自与多个所述加水支管连通。该设计能够实现加水支管的水流量的粗调和微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的整体轴测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的局部轴测图。
在图中:
01为箱体、010为污水孔、02为支腿、03为试验箱、030为溢流孔、04为氧气主管、05为氧气支管、06为主阀门一、07为调节阀门一、08为曝气石、09为主加水管、10为加水支管、11为主阀门二、12为调节阀门二、13为支撑杆、14为虾躲避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箱03布置在箱体01内,试验箱03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试验人员利用虹吸法将试验箱03中的粪便收集起来,工作效率高、节省了采样时间,降低了克氏原螯虾因人为操作导致的应激死亡、提高了试验准确率;
箱体01上设有污水孔010,试验箱03溢流出的水能够汇集至污水孔010并排放至外部污水管道;
试验箱03底部面积大,克氏原螯虾活动空间大利于生长,试验箱03内部放置的虾躲避屋14能够有效防止克氏原螯虾的自相残杀,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
在利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消化率试验时,加水支管10能够始终对试验箱03进行加水,实现了试验全过程的流水养殖,有效保证试验水质,同时在微水流的刺激下,克氏原螯虾能够正常蜕壳;
加水支管10单位时间进水量小,避免了因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引发的试验箱03内水质突变,降低了因水环境突变导致的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
加水支管10位于试验箱03上方,加水支管10向试验箱03补水时,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能够起到一定的曝气作用;
本申请中每个试验箱03均为独立的系统,避免因死虾感染试验用水造成的克氏原螯虾大面积死亡;
氧气支管05布置在试验箱03的上方,且设有曝气石08,一方面保证了试验箱03内水体溶氧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克氏原螯虾通过氧气支管05逃逸;
通过设计主阀门一06、调节阀门一07、主阀门二11以及调节阀门二12,可实现对加水支管10的水流量和氧气支管05的气流量的粗调和微调。
实施例
参见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和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包括:
箱体01,水平布置的箱体01顶部开口且其底部设有支腿02,使得箱体01的内底面与箱体01的放置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该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后期利用虹吸法对虾的粪便和残饵进行收集;箱体01的侧壁开设有圆形的污水孔010,污水孔010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箱体01内的污水会从污水孔010处排出至外部污水管道;
试验箱03,试验箱03顶部开口且其水平设有多个,多个试验箱03均布置在箱体01内,试验箱03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溢流孔030,本实施例中,溢流孔030的孔径为1㎝,溢流孔030与试验箱03的内底壁之间的距离为15㎝,溢流孔030布置在污水孔010上方,箱体01内的污水液面不会高于溢流孔030,防止污水倒流至试验箱03内,确保从试验箱03溢流出来的水会从污水孔010处排出;
加氧组件,加氧组件包括氧气主管04和氧气支管05,氧气主管04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柔性的氧气支管05竖向设有多个,多个氧气支管05的一端均与氧气主管04连通,多个氧气支管05的另一端各自限位至多个试验箱03内,氧气支管05远离氧气主管04的一端位于溢流孔030下方,即氧气支管05的一端要浸没在试验箱03内的水的液面之下,确保氧气支管05能够对试验箱03内的水进行充氧;
加水组件,加水组件包括主加水管09和加水支管10,主加水管09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水源接通,外部水源能够供给干净的且经过除氯和充分曝气的水,每个试验箱03的上方均竖向布置有能够与其连通的加水支管10,多个加水支管10均与主加水管09连通,加水支管10对试验箱03进行滴流式不间断补水,实现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全过程的流水养殖。
进一步具体的,箱体01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本实施例中,箱体01的长度为100㎝,宽度为60㎝,高度为90㎝;箱体01的两宽侧壁均设有污水孔010,污水孔010的孔径为6㎝,污水孔010靠近箱体01的内底壁布置,污水孔010的孔面积大于溢流孔030的孔面积,该设计能够提高排污效率。
进一步具体的,氧气主管04和主加水管09均固定在箱体01顶部,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和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均与箱体01的长度方向相同;
箱体01的开口端内壁固定有一个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杆长方向与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杆13同时与氧气主管04和主加水管09抵接,支撑杆13主要起到对氧气主管04和主加水管09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具体的,试验箱03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本实施例中,试验箱03的长度为80㎝,宽度为50㎝,高度为25㎝,试验箱03的长度方向与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试验箱03沿箱体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具体的,试验箱03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溢流孔030,位于同一试验箱03上的多个溢流孔030的孔中心线共同限定出一与试验箱03的箱底壁平行的平面,即确保试验箱03内水的液面至试验箱03的箱底壁的距离为15㎝。
进一步具体的,每个试验箱03中均放置有一个虾躲避屋14,虾躲避屋14为现有技术,克氏原螯虾能够躲藏在虾躲避屋14中。
进一步具体的,每个试验箱03的上方布置并连通有两个加水支管10,两个加水支管10在能够提高加水效率的同时,从加水支管10流出的水能够快速地与试验箱03中的水混合。
进一步具体的,加氧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一06、调节阀门一07以及曝气石08,氧气主管04与外部氧气源之间串接有一个主阀门一06,主阀门一06能够对氧气主管04的进气量进行调整,氧气主管04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调节阀门一07,多个调节阀门一07沿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多个调节阀门一07的出气端各自与多个氧气支管05连通,调节阀门一07能够对每个氧气支管05的出气量进行单独调节;
氧气支管05远离氧气主管04的一端插设有曝气石08,曝气石08能够提高水体的充氧效率以及溶氧效果。
进一步具体的,加水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二11和调节阀门二12,主加水管09与外部水源之间串接有一个主阀门二11,主阀门二11能够对主加水管09的水流量进行调节,主加水管09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调节阀门二12,多个调节阀门二12沿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调节阀门二12的出水端各自与多个加水支管10连通,调节阀门二12能够对加水支管10的水流量进行单独调节。
该装置在使用时:
同时打开主阀门一06和主阀门二11,调整调节阀门一07和调节阀门二12,保证加水支管10的水流量为12-16L/h,氧气支管05的气流量为25-35L/mi n,调节阀门一07和调节阀门二12均自带流量计,可以实现上述水流量或气流量的精准调节;
在每个试验箱03中投放10-15尾健康有活力、肢体健全、规格基本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的重量控制在10—15克;
先用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进行7天的饲养,以适应试验饲料和养殖环境。
7天后开始收集粪便,每日08:00和17:00进行投喂,按照克氏原螯虾总重量的3%—5%进行喂食,投喂完过1小时捞出残饵,再等待3小时后利用虹吸法将粪便收集到自封袋,虹吸时,在虹吸软管的出水口套设滤网,滤网的网孔直径为2㎜,滤网能够拦截可能被虹吸出去的残饵。每天收集两次,直至收集到足量的粪样以供生化分析。由于试验箱03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本申请利用虹吸法进行粪便的收集,除了利用虹吸法,还可以利用其他收集方式。
常规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和采用本申请进行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对比:
采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同时打开主阀门一06和主阀门二11,调整调节阀门一07和调节阀门二12,保证加水支管10的水流量为14L/h、氧气支管05的气流量25L/mi n;每个试验箱03中投放10尾健康有活力、肢体健全、规格基本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的初始体重为13.11±0.32克。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先用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进行7天的饲养,以适应试验饲料和养殖环境;7天后开始收集粪便,每日08:00和17:00进行投喂,按照克氏原螯虾总重量的3%~5%进行喂食,投喂完过1小时捞出残饵,再等待3小时后利用虹吸法将粪便收集到自封袋,每天收集两次,加水支管10不断向试验箱03供水,连续收集46天粪便。
不采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在试验箱03中进行,试验箱03直接放置在地面,利用气泵和气石为每个试验箱03中的克氏原螯虾提供氧气,气流量控制在25L/mi n;每个试验箱03中投放10尾健康有活力、肢体健全、规格基本一致的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的初始体重为12.96±0.21克;试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先用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进行7天的饲养,以适应试验饲料和养殖环境;7天后开始收集粪便,每日08:00和17:00进行投喂,按照克氏原螯虾总重量的3%~5%进行喂食,投喂完过1小时捞出残饵,再等待3小时后将粪便抽吸至自封袋,每天收集两次,每次粪便收集工作结束后,对试验箱03进行换水,并保证试验箱03内水的液面至试验箱03的箱底壁的距离为15cm,连续收集69天粪便。
结果表明:
表1采样耗时及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情况
注:成活率(%)=100%×终末尾数/初始尾数
与不采用本申请的装置相比,采用本申请的装置开展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试验周期短,并可显著降低采样耗时、提高试验效率和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01),所述箱体(01)顶部开口且其底部设有支腿(02),所述箱体(01)的侧壁开设有污水孔(010),所述污水孔(010)与外部污水管道相连;
试验箱(03),所述试验箱(03)顶部开口且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试验箱(03)均布置在所述箱体(01)内,所述试验箱(03)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孔(030),所述溢流孔(030)布置在所述污水孔(010)上方;
加氧组件,所述加氧组件包括氧气主管(04)和氧气支管(05),所述氧气主管(04)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氧气源接通,所述氧气支管(0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氧气支管(05)的一端均与所述氧气主管(04)连通,多个所述氧气支管(05)的另一端各自限位至多个所述试验箱(03)内,所述氧气支管(05)远离所述氧气主管(04)的一端位于所述溢流孔(030)下方;
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主加水管(09)和加水支管(10),所述主加水管(09)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外部水源接通,每个所述试验箱(03)的上方均布置有能够与其连通的所述加水支管(10),多个所述加水支管(10)均与所述主加水管(0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01)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箱体(01)的两宽侧壁均设有所述污水孔(010),所述污水孔(010)靠近所述箱体(01)的内底壁布置,所述污水孔(010)的孔面积大于所述溢流孔(030)的孔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主管(04)和所述主加水管(09)均固定在所述箱体(01)顶部,所述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和所述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均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箱体(01)的开口端内壁固定有一个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杆长方向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杆(13)同时与所述氧气主管(04)和所述主加水管(09)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03)的横截面外轮廓呈矩形,所述试验箱(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垂直,多个所述试验箱(03)沿所述箱体(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03)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溢流孔(030),位于同一所述试验箱(03)上的多个所述溢流孔(030)的孔中心线共同限定出一与所述试验箱(03)的箱底壁平行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验箱(03)中均放置有一个虾躲避屋(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验箱(03)的上方布置并连通有两个所述加水支管(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氧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一(06)、调节阀门一(07)以及曝气石(08),所述氧气主管(04)与所述外部氧气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一(06),所述氧气主管(04)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沿所述氧气主管(04)的管长方向依次等距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一(07)的出气端各自与多个所述氧气支管(05)连通;所述氧气支管(05)远离所述氧气主管(04)的一端插设有所述曝气石(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组件还包括主阀门二(11)和调节阀门二(12),所述主加水管(09)与所述外部水源之间串接有一个所述主阀门二(11),所述主加水管(09)的侧壁上固定并连通有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沿所述主加水管(09)的管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调节阀门二(12)的出水端各自与多个所述加水支管(10)连通。
CN202321748280.5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Active CN220211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280.5U CN22021152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8280.5U CN22021152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1528U true CN220211528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8280.5U Active CN22021152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1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0863B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的方法
CN110604085B (zh) 一种基于聚氨酯生物膜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标苗方法
CN112021230B (zh)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CN105340807A (zh) 一种花斑副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CN109673551B (zh) 一种便携式鱼卵苗孵化培养的装置和方法
KR20030019554A (ko) 동물 플랑크톤의 배양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한 배양장치 및배양물
CN100446665C (zh) 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CN220211528U (zh) 一种用于克氏原螯虾消化率试验的装置
CN105532520A (zh) 一种宽体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CN112655638A (zh) 一种帝王蟹一体化循环水养殖装置
CN102356756B (zh) 一种塘鳢育苗方法以及塘鳢育苗的育苗池体体系
CN108782365B (zh) 一种长薄鳅仔稚鱼苗种培育方法
CN208191898U (zh) 一种加州鲈鱼良种繁育封闭式循环水育苗系统
CN109937953A (zh) 利用循环水进行黑斑原鮡培育驯化养殖的方法
JP3394028B2 (ja) 水棲微小生物の培養装置
CN215123355U (zh) 一种用于鱼类密度胁迫研究的简便装置
CN204837575U (zh) 一种龙虾养殖池
CN213784892U (zh) 一种多层抽屉式河蚌稚蚌培育装置
CN201029368Y (zh) 鲶鱼人工繁殖孵化器
CN208055030U (zh) 一种硝化反硝化型生物絮团培养装置
CN211793799U (zh)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池
JP2002238396A (ja) ミジンコの培養方法
CN109937954A (zh) 一种黑斑原鮡培育驯化的流水养殖系统
CN1283141C (zh) 双壳贝类稚贝高密度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CN109845687A (zh) 黑斑原鮡培育驯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