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092U -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9092U
CN220209092U CN202321626496.4U CN202321626496U CN220209092U CN 220209092 U CN220209092 U CN 220209092U CN 202321626496 U CN202321626496 U CN 202321626496U CN 220209092 U CN220209092 U CN 220209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ox body
shutter
energy storage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64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
陆剑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ao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o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o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ok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64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9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9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9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单元、百叶单元、传感器单元、控制单元;箱体单元设置于水平面;百叶单元设置于箱体单元的表面,用于对箱体单元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传感器单元设置于箱体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箱体单元的内部温度;控制单元设置于箱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百叶单元、传感器单元连接,用于控制百叶单元的开启。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箱体单元的表面设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单元、在箱体单元的内部设置传感器单元监测温度,可以根据箱体单元内的温度调节百叶单元的开启幅度,从而解决了储能集装箱百叶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从而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一代锂电池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锂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有广泛的空间。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具有技术成熟、大容量、可移动、可靠性高、无污染、噪音低、适应性强、可扩充、便于安装等优点,所以集装箱储能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储能电源,是未来储能的发展方向。
储能集装箱一般包括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配电系统、监控系统,集装箱体除具备隔热、消防阻燃等普通集装箱柜的基础要求外,还有需要具备通风散热降温功能,以降低集装箱内电池的温差。
集装散热通风多使用百叶窗,大部分的百叶窗多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在箱体内温度过高时无法及时散热,从而影响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可调式百叶窗多需手动操作,需要维护人员到现场对百叶进行调节,降低了工作效率。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储能集装箱百叶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从而散热效果不佳、可调式百叶窗需手动操作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储能集装箱百叶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从而散热效果不佳、可调式百叶窗需手动操作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
箱体单元,所述箱体单元水平设置;
百叶单元,所述百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表面,用于对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
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温度;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百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百叶单元的开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单元包括:
箱体元件,所述箱体元件水平设置;
开口元件,所述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元件的表面;
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元件、所述百叶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元件、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分别与所述箱体元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百叶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箱体单元的表面;
若干百叶元件,若干所述百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
若干第一传动元件,若干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百叶元件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与若干所述第一传动元件转动连接;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移动;
第四连接元件,所述第四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并与所述箱体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百叶单元还包括:
手柄元件,所述手柄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连接,用于手动调节若干所述百叶元件的开启角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温度监测元件,所述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温度。
进一步地,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单元还包括:
湿度监测元件,所述湿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外部的湿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百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通信元件,所述通信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元件、远程控制装置连接;
电源元件,所述电源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防水单元,所述防水单元设置于所述百叶单元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所述百叶单元进入所述箱体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单元包括:
防水元件,所述防水元件设置于所述百叶单元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所述百叶单元进入所述箱体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集装箱;
远程控制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与所述储能集装箱的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通过在箱体单元的表面设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单元、在箱体单元的内部设置传感器单元监测温度,可以根据箱体单元内的温度调节百叶单元的开启幅度,从而解决了储能集装箱百叶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从而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远程控制装置,工作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对百叶单元的开启幅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可调式百叶窗需手动操作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百叶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的示意图(二);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储能集装箱;
110、箱体单元;111、箱体元件;112、开口元件;113、第一连接元件;114、第二连接元件;115、第三连接元件;
120、百叶单元;121、支架元件;122、百叶元件;123、第一传动元件;124、第二传动元件;125、驱动元件;126、固定元件;127、第四连接元件;128、手柄元件;
130、传感器单元;131、温度监测元件;132、湿度监测元件;
140、控制单元;141、控制元件;142、通信元件;143、电源元件;
150、防水单元;151、防水元件;
200、远程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集装箱100,包括箱体单元110、百叶单元120、传感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其中,箱体单元110设置于水平面;百叶单元120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表面,用于对箱体单元110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传感器单元130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内部,用于监测箱体单元110的内部温度;控制单元140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内部,并分别与百叶单元120、传感器单元130连接,用于控制百叶单元120的开启。
如图2所示,箱体单元110包括箱体元件111、开口元件112、第一连接元件113、第二连接元件114和第三连接元件115。其中,箱体元件111设置于水平面;开口元件112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表面,开口元件112的内部设置有百叶单元120;第一连接元件113设置于箱体元件111,并与百叶单元120连接;第二连接元件114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传感器单元130连接;第三连接元件115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14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元件111呈长方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元件111为储能集装箱。
开口元件112贯穿箱体元件111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元件112的数量为1个。具体地,开口元件112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元件112的数量为2个。具体地,两个开口元件112分别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左侧面、右侧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元件112的平面形状为矩形。
第一连接元件113与箱体元件11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焊接。
第一连接元件113的数量为若干个。具体地,若干个第一连接元件113沿开口元件112的外轮廓均匀地间隔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13的数量为8个。具体地,开口元件112的每一边均匀地间隔设置2个第一连接元件1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13包括但不限于角码。
第二连接元件114与箱体元件11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焊接。
第二连接元件114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的后侧面,并靠近箱体元件111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114包括但不限于支架。
第三连接元件115与箱体元件11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焊接。
一般地,第三连接元件115靠近第二连接元件114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元件115包括但不限于安装板。
如图3所示,百叶单元120包括支架元件121、若干百叶元件122、若干第一传动元件123、第二传动元件124、驱动元件125、固定元件126和第四连接元件127。其中,支架元件121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表面;若干百叶元件122设置于支架元件121的内部;若干第一传动元件123与对应的百叶元件122转动连接;第二传动元件124与若干第一传动元件123转动连接;驱动元件125与第二传动元件124连接,并与控制单元140连接,用于控制第二传动元件124的移动;固定元件126分别与支架元件121、驱动元件125连接,用于固定驱动元件125;第四连接元件127设置于支架元件121,并与箱体单元110连接。
具体地,支架元件121设置于开口元件112的内部;第四连接元件127与第一连接元件113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元件121的纵截面呈环状。
支架元件121的外轮廓的形状、尺寸与开口元件112的轮廓的形状、尺寸一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元件12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框架。
若干百叶元件122沿支架元件1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百叶元件122倾斜设置。具体地,百叶元件122靠近箱体元件111外侧的一端低于靠近箱体元件111内侧的一端设置,即百叶元件122向箱体元件111的外部倾斜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元件122的平面形状呈矩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元件122的长度小于等于支架元件121的内轮廓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百叶元件122由防水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等。
第一传动元件123的数量与百叶元件122的数量相匹配。一般地,第一传动元件123的数量与百叶元件122的数量相等,即第一传动元件123与百叶元件122一一对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元件123包括夹片、第一通孔、第一转轴、第二通孔和第一锁定件。其中,夹片的第一端与百叶元件122相互垂直连接;第一通孔贯穿夹片的中部设置;第一转轴穿过第一通孔水平设置,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支架元件121连接;第二通孔贯穿夹片的第二端设置;第一锁定元件分别与第二通孔、第二传动元件124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片与百叶元件12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片呈折角状,且折角为钝角。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片由防水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
第一通孔的截面为圆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与支架元件12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
第一转轴的截面为圆形。
第一转轴的直径等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第二通孔的截面为圆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为螺栓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元件124包括传动轴、若干第三通孔和连接件。其中,传动轴竖直设置;若干第三通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贯穿传动轴设置,并与对应的百叶元件122连接;连接件的第一端与传动轴连接,第二端与驱动元件125连接。
具体地,若干第三通孔与对应的第一锁定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呈杆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包括但不限于空心杆、条状铁片。
第三通孔贯穿传动轴设置。
第三通孔的数量与第一传动元件123的数量相匹配。一般地,第三通孔的数量等于第一传动元件123的数量,即第三通孔与第一传动元件123一一对应。具体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一锁定件一一对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孔的截面为圆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与传动轴、驱动元件125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具体地,连接件的底边与传动轴连接并互相平行,与底边相对的顶角与驱动元件125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126与支架元件12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126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支架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125与固定元件126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125包括但不限于电推杆等。
第四连接元件127贯穿支架元件121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元件127与第一连接元件113通过螺栓组连接。
第四连接元件127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元件113的数量相匹配。一般地,第四连接元件127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元件113的数量相等,即第四连接元件127与第一连接元件113一一对应。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元件127的数量为8个。具体地,支架元件121的每一边均匀地间隔设置2个第四连接元件127,且若干第四连接元件127与支架元件121的相对位置同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113与开口元件112的相对位置一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元件127为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百叶单元120还包括手柄元件128。其中,手柄元件128与第二传动元件124连接,用于手动调节若干百叶元件122的开启角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元件128竖直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元件128与第二传动元件124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元件128包括但不限于握杆等。
如图4所示,传感器单元130包括温度监测元件131。其中,温度监测元件131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140连接,用于监测箱体单元110的内部温度。
具体地,温度监测元件131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第二连接元件114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度监测元件131与第二连接元件114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度监测元件131为温度计。
进一步地,传感器单元130还包括湿度监测元件132。其中,湿度监测元件132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外部,并与控制单元140连接,用于监测箱体单元110外部的湿度。
具体地,湿度监测元件132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外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湿度监测元件132与箱体元件111通过螺栓组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湿度监测元件132包括但不限于湿度传感器等。
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140包括控制元件141、通信元件142和电源元件143。其中,控制元件141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内部,并分别与百叶单元120、传感器单元130连接;通信元件142分别与控制元件141、远程控制装置200连接;电源元件143设置于箱体单元110的内部,并与控制元件141连接。
具体地,控制元件141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分别与第三连接元件115、驱动元件125、温度监测元件131、湿度监测元件132连接;通信元件142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第三连接元件115连接;电源元件143设置于箱体元件111的内部,并与第三连接元件115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41与第三连接元件115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41与驱动元件125、温度监测元件131、湿度监测元件132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41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元件142与控制元件141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元件142包括但不限于蓝牙模块、WiFi模块、红外模块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元件143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直流电源等。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
当温度监测元件131监测到箱体元件111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向控制元件141发送信号,控制元件141控制驱动元件125开启,驱动元件125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带动第二传动元件124、第一传动元件123,使百叶元件122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减小,即若干百叶元件122之间的空隙变宽,加快箱体元件111内的散热效率。
(二)
当湿度监测元件132监测到箱体元件111外的湿度高于设定的湿度值,向控制元件141发送信号,控制元件141控制驱动元件125开启,驱动元件125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带动第二传动元件124、第一传动元件123,使百叶元件122以第一转轴为中心旋转直至百叶元件122处于竖直状态,即若干百叶元件122形成封闭平面,防止雨水进入箱体元件111内损坏设备。
(三)
当控制元件141、电源元件143、驱动元件125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柄元件128控制第二转动元件、第一传动元件123以调节百叶元件122的倾斜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箱体单元的表面设置可调节角度的百叶单元、在箱体单元的内部设置传感器单元监测温度,可以根据箱体单元内的温度调节百叶单元的开启幅度,从而解决了储能集装箱百叶为固定式叶片无法调整开合幅度从而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远程控制装置,工作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对百叶单元的开启幅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可调式百叶窗需手动操作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实施例。
如图6所示,储能集装箱100还包括防水单元150。其中,防水单元150设置于百叶单元120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百叶单元120进入箱体单元110。
如图7所示,防水单元150包括防水元件151,其中,防水元件151设置于百叶单元120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百叶单元120进入箱体单元110。
具体地,防水元件151设置于支架元件121的下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51与支架元件121呈锐角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51与支架元件121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51的长度大于等于支架元件121的长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元件151包括但不限于挡水板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百叶单元的下部设置防水单元,可以避免百叶单元上产生的冷凝水从百叶单元的底部进入箱体单元,从而保证了箱体单元内部的设备的安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系统。
如图8所示,一种储能集装箱100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实施例2的储能集装箱100和远程控制装置200。其中,远程控制装置200与储能集装箱100的控制单元140进行通信连接。
具体地,远程控制装置200与通信元件142进行通信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远程控制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远程控制装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远程控制百叶单元的开启程度的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单元,所述箱体单元设置于水平面;
百叶单元,所述百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表面,用于对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
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温度;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百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百叶单元的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单元包括:
箱体元件,所述箱体元件设置于水平面;
开口元件,所述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元件的表面,所述开口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百叶单元;
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元件,并与所述百叶单元连接;
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表面;
若干百叶元件,若干所述百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的内部;
若干第一传动元件,若干所述第一传动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百叶元件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元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与若干所述第一传动元件转动连接;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传动元件的移动;
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分别与所述支架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固定所述驱动元件;
第四连接元件,所述第四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元件,并与所述箱体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单元还包括:
手柄元件,所述手柄元件与所述第二传动元件连接,用于手动调节若干所述百叶元件的开启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
温度监测元件,所述温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还包括:
湿度监测元件,所述湿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箱体单元外部的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百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通信元件,所述通信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元件、远程控制装置连接;
电源元件,所述电源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元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单元,所述防水单元设置于所述百叶单元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所述百叶单元进入所述箱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单元包括:
防水元件,所述防水元件设置于所述百叶单元的下部,用于防止液体通过所述百叶单元进入所述箱体单元。
10.一种储能集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
远程控制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与所述储能集装箱的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通信连接。
CN202321626496.4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Active CN220209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496.4U CN22020909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496.4U CN22020909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9092U true CN22020909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9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6496.4U Active CN22020909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9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09092U (zh) 一种百叶可调节的储能集装箱及系统
CN215180420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电力电表遮挡防尘装置
CN210157553U (zh) 一种户外设备保护箱
CN210443818U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的控制柜
CN115579216A (zh) 一种电化学预制舱式储能变压器
CN212155237U (zh) 百叶式车载电动换气扇
CN211345729U (zh) 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柜
CN211343426U (zh) 一种所用变自动排风降温控制装置
CN111796131B (zh) 一种用于低压线路的防窃电装置
CN210779610U (zh) 一种能自动调温的组合电气柜
CN211599069U (zh) 一种冷却塔风扇自动控制装置
CN209913340U (zh) 一种有效散热的防腐蚀配电柜
CN113725755B (zh) 一种预装式高压配电柜智能保护装置
CN216057325U (zh)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工业4g路由器
CN212870387U (zh) 一种大型速冷库送风装置
CN216121453U (zh) 配电柜散热监测系统
CN217335085U (zh) 一种新型结构式模块化有源滤波装置
CN214379382U (zh) 一种高安全性配电柜
CN213279864U (zh) 一种用于城市管理违章检测的视频图像分析设备
CN213962476U (zh) 一种铁路机房内备用器材监测装置
CN212463703U (zh) 一种便于移动固定的制冷空调设备控制箱
CN220693605U (zh) 一种防水防潮电气控制柜
CN218096362U (zh) 一种屋顶变频冷暖空调机组
CN21479834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控制柜
CN213905871U (zh) 一种适合户外安装使用的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