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8786U - 发光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发光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8786U
CN220208786U CN202321034676.3U CN202321034676U CN220208786U CN 220208786 U CN220208786 U CN 220208786U CN 202321034676 U CN202321034676 U CN 202321034676U CN 220208786 U CN220208786 U CN 220208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ight
terminal
colloid
sid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46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46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8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8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8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开关,包括基座、开关端子组、导电弹片、按压胶体、发光二极管,按压胶体左右侧壁分别开设侧开口,其中一个侧开口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侧开口高度,发光本体向外凸设防呆块,防呆块位于其中一个侧开口,沿上下方向上,防呆块高度小于或等于防呆块所在侧开口的高度,防呆块高度大于另一侧开口高度,使防呆块仅可从高度大的侧开口进入,发光二极管只能从特定方向组装至收容槽内,防止插反,保证发光二极管能发出正常灯光指示,无需借助检测工具探测引脚极性,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对引脚极性探测工序,引脚均未设防呆结构,避免引脚与基座碰撞而歪斜,避免初始安装发光二极管时,无法侦测到发光二极管是否插反的问题。

Description

发光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上设置有防呆块以防止插反的发光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开关,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自前向后凹设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自前向后依次设有一按压胶体、一导电弹片及一开关端子组,所述按压胶体自前向后凹设一收容槽,一发光二极管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发光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的两个引脚,所述引脚插接于一电路板。由于所述引脚有正负极性的区分,不加以区分时,所述引脚很容易插反,造成所述发光二极管不能正常发光。在业界内,为避免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引脚插反而引起所述引脚正负极性相反的情况,一般通过检测设备以检测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引脚的极性,但是,这样会额外地增加了检测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引脚极性的成本,并需要增加时间判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引脚极性,以及增加组装成型过程中的工序,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发光开关,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开关,发光本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防呆块,防呆块位于其中一个侧开口,沿上下方向上,防呆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防呆块所在的侧开口的高度,防呆块的高度大于另一侧开口的高度,以实现防止插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所述基座自前向后凹设一容置槽;
一开关端子组,固持于所述容置槽内;
一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开关端子组的前方,所述导电弹片可与所述开关端子组配合实现电路切换;
一按压胶体,所述按压胶体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导电弹片的前方用以致动所述导电弹片,所述按压胶体自前向后凹设一收容槽,所述按压胶体的左右侧壁沿左右方向分别开设有一侧开口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每一所述侧开口均从所述按压胶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按压胶体后壁,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
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发光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的两个引脚,每一所述引脚分别沿左右方向穿过每一所述侧开口并固持于所述基座,所述发光本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一防呆块,所述防呆块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每一所述引脚均未设防呆结构,沿上下方向上,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防呆块所在的所述侧开口的高度,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
进一步,每一所述引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的一连接段、自所述连接段向后水平延伸的一中间段以及自所述中间段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导接段,自所述收容槽的后壁进一步向后凹设至少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个所述侧开口相连通,每一所述连接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让位槽。
进一步,每一所述连接段从所述发光本体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侧向凸出所述按压胶体的侧壁,所述中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二者的板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防呆块邻近所述连接段的下料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让位槽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让位槽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基座的左右侧壁分别自前向后凹设一夹槽,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夹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对齐,每一所述连接段一部分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另一部分向外凸出以进入所述夹槽,所述夹槽的相对二侧面夹持固定所述连接段。
进一步,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导电弹片接触所述第一端子但与所述第二端子断开,致动所述按压胶体使所述导电弹片接触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以实现电路切换,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前插接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后插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前插接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后插接部,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侧凸块,每一所述侧凸块开设一限位孔,一端子座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基座的后端,所述端子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第一限位槽,每一所述中间段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端子座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开设一第二限位槽,其中一所述第二限位槽对所述第一连接部限位,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对所述第二连接部限位。
进一步,所述中间段左右侧的下料面分别设有一加宽部,所述加宽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中间段。
进一步,所述基座后端面向后延伸两个L型臂部,所述基座后端面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L型臂部之间,所述端子座前侧凸设一前凸块,所述前凸块的前端面凸设一楔形块,所述前凸块的左右侧分别对应两个所述L型臂部设有扣槽,每一所述L型臂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槽相扣合,所述楔形块卡固于所述凹槽。
进一步,每一所述L型臂部包括自前向后水平延伸的一延伸段及自所述延伸段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的一外延段,所述外延段垂直于所述延伸段,每一所述外延段的前表面向前凸起一干涉部,每一所述干涉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槽的内壁面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端子座左右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位于所述基座左右侧的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抵持于所述侧凸块的底部,每一所述延伸臂向上凸设一挡块,每一所述挡块置于对应的所述侧凸块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端子座向后位移,每一所述延伸臂向下凸设一站脚,每一所述站脚与每一所述挡块在上下方向对齐。
进一步,所述按压胶体后壁的两外侧分别向外凸设一限位凸起,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向外凹设有一限位槽以供所述限位凸起置入限位,一挡框自前向后组装并铆压于所述基座的前表面,所述挡框为平板状结构,所述按压胶体穿过所述挡框的中部并向前凸出,所述挡框挡止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前端面以挡止所述按压胶体向前脱离所述容置槽,所述引脚位于所述挡框的后方并与所述挡框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按压胶体的左右侧壁沿左右方向分别开设有所述侧开口,每一所述侧开口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每一所述侧开口均从所述按压胶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按压胶体后壁,所述发光二极管在初始组装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就能安装正确,避免在安装的途中发生所述发光二极管装反的情况,方便所述防呆块装配于所述按压胶体,装配更加简单,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所述发光本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所述防呆块,所述防呆块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沿上下方向上,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防呆块所在的所述侧开口的高度,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使得所述防呆块仅可以从高度大的所述侧开口进入,所述发光二极管只能从特定的方向组装至所述收容槽内,防止所述发光二极管插反,防呆效果更好,保证所述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正常的灯光指示,无需借助其他检测工具来探测所述引脚的正负极性,节约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少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引脚的正负极性探测的工序,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的产量,每一所述引脚均未设防呆结构,避免因所述引脚设置防呆结构而使其与所述基座发生碰撞,导致所述引脚发生歪斜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初始安装所述发光二极管时,无法侦测到所述发光二极管是否插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光开关的立体图;
图2为发光开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发光开关的分解图;
图4为发光开关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为发光开关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图5中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8为图7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发光开关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D-D方向的截面图;
图11为图9中沿E-E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10所示,一种发光开关100,包括一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开关端子组2、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导电弹片3、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按压胶体4、设于所述按压胶体4的一发光二极管5、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挡框6、扣合于所述按压胶体4前端的一灯帽7以及组装于所述基座1的一端的一端子座8。
如图3-7、9-11所示,所述基座1为注塑成型一体件,所述基座1自前向后凹设一容置槽11。所述基座1的左右侧壁分别自前向后凹设一夹槽13,每一所述夹槽13与所述容置槽11相互连通。所述基座1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侧凸块14,每一所述侧凸块14开设一限位孔141,所述限位孔141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一所述限位孔141与所述基座1对应侧壁的所述夹槽13在前后方向上相对齐。所述基座1后端面向后延伸两个L型臂部15,每一所述L型臂部15包括自前向后水平延伸的一延伸段151及自所述延伸段151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的一外延段15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延段152也可以由所述延伸段151沿左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外延段152垂直于所述延伸段151,每一所述外延段152的前表面向前凸一干涉部1521,所述干涉部1521包括自下而上向前倾斜的一倾斜面和连接于所述倾斜面上端的竖直面。所述基座1后端面凹设一凹槽16,所述凹槽16自后向前凹设,所述凹槽16位于两个所述L型臂部15之间。
如图3-4、11所示,所述开关端子组2固持于所述容置槽11内,所述开关端子组2包括一第一端子21和一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相间隔。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一第一接触部211、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前插接部212、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21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13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后插接部214。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与所述基座1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1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内,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上形成有两个接触部位以与所述导电弹片3始终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前插接部212向下露出于所述基座1以用于插接一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向上露出于所述基座1并向后折弯,所述第一连接部213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后插接部214与所述基座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后插接部21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后插接部214同样地也是用于插接至所述电路板,从整体看,所述第一端子21呈“门”字形。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一第二接触部221、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前插接部222、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21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22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23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后插接部224。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与所述基体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接触部221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内,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上形成有一个接触部位以与所述导电弹片3接触或解除接触,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上的接触部位位于显露于所述容置槽1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上的两个接触部位之间。所述第二前插接部222向下露出于所述基座1以用于插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向上露出于所述基座1并向后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223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后插接部224与所述基座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后插接部22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后插接部224同样地也是用于插接至所述电路板,从整体来看,所述第二端子22也是呈现出“门”字形结构。
如图3-4、11所示,所述导电弹片3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内且位于所述开关端子组2的前方,所述导电弹片3可与所述开关端子组2配合实现电路切换。所述导电弹片3接触所述第一端子21但与所述第二端子22断开,致动所述按压胶体4使所述导电弹片3接触所述第二端子22,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第一端子21电性连接以实现电路切换。所述导电弹片3为圆形穹顶状,其中部向前拱起。所述导电弹片3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上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上的两个接触部位始终保持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弹片3的中部在前后方向上对准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上的一个接触部位,所述导电弹片3被致动前,所述导电弹片3不会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221,当所述导电弹片3被向后致动,所述导电弹片3中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从而将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电路切换。
如图3、4、6、7所示,所述按压胶体4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1内且位于所述导电弹片3的前方用以致动所述导电弹片3,所述按压胶体4的后端接触所述导电弹片3的中部前表面,且此时所述按压胶体4对所述导电弹片3并无施加向后的作用力。致动所述按压胶体4使所述导电弹片3接触所述第二端子22,此时所述导电弹片3的中部向后移动,最终所述导电弹片3的中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上的一个接触位置,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第一端子21电性连接。所述按压胶体4自前向后凹设一收容槽41,所述按压胶体4的左右侧壁沿左右方向分别开设有一侧开口42,每一所述侧开口42与所述收容槽41相连通,每一所述侧开口42均从所述按压胶体4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按压胶体4后壁,且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42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自所述收容槽41的后壁进一步向后凹设至少一让位槽43,所述让位槽4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个所述侧开口4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43凹设有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43可以设置为一个,在此不作限定),两个所述让位槽43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保证所述按压胶体4的后壁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所述按压胶体4能够承受更多次数的按压,且两个所述让位槽43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让位槽43分别与对应侧的一个所述侧开口42相连通,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夹槽1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43对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43设置为一个,此时,所述让位槽43与两个所述侧开口42相连通,在此不作限定,。所述按压胶体4后壁的两外侧分别向外凸设一限位凸起44,所述容置槽11的内壁面对应所述限位凸起44向外凹设有一限位凹部12以供所述限位凸起44置入限位,保证所述按压胶体4在所述容置槽11内在圆周向上被限位。
如图3、4、6-8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5收容于所述收容槽41,所述发光二极管5包括一发光本体51及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51的两个引脚52。所述发光本体51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一防呆块511,所述防呆块511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42,沿上下方向上,所述防呆块511的高度小于所述防呆块511所在的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块511的高度可以是等于所述防呆块511所在的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在此不作限定),所述防呆块511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使得所述防呆块511仅可以从高度大的所述侧开口42进入,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5只能从特定的方向组装至所述收容槽41内,防止所述发光二极管5插反,防呆效果更好,保证所述发光二极管5能够发出正常的灯光指示,无需借助其他检测工具来探测所述引脚52的正负极性,节约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少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引脚52的正负极性探测的工序,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的产量。每一所述引脚52均未设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可以是凸起或者是凹部,具有防呆功能即可,避免因所述引脚52设置所述防呆结构而使其与所述基座1发生碰撞,导致所述引脚52发生歪斜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初始安装所述发光二极管5时,无法侦测到所述发光二极管5是否插反的问题。每一所述引脚52分别沿左右方向穿过每一所述侧开口42并固定于所述基座1。每一所述引脚52包括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51的一连接段521、自所述连接段521向后水平延伸的一中间段522以及自所述中间段522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导接段523。通过一金属板材冲压下料的方式形成所述引脚52,进一步在所述中间段522的后端向下冲压折弯形成所述导接段523。每一所述连接段5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让位槽43,为了满足所述发光开关100小型化,通常地,将所述按压胶体4做到尽可能地短小,而将所述按压胶体4做的过于短小,所述发光二极管5则被要求做的更小,这显然会导致所述发光二极管5的亮度不够,通过设置所述让位槽43容设所述连接段521,使得所述发光开关100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所述发光本体51在所述收容槽41中仍然可以设置地更长一些,发光的面积更大,以保证所述发光二极管5发出的光能够指示更加清楚,更能够让工作人员察觉到所述发光开关100的位置及所述发光开关100的工作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段521从所述发光本体51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延伸,每一所述连接段521一部分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43,另一部分向外凸出以进入所述夹槽13,所述夹槽13的相对二侧面夹持固定所述连接段521,通过所述夹槽13对所述连接段521进行夹持固定,保证所述引脚52不会因为所述按压胶体4相对于所述基座1的前后运动而产生松动,使得所述引脚52能够与所述基座1保持相对固定,每一所述连接段521并侧向凸出所述按压胶体4的侧壁,所述中间段5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段52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二者的板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防呆块511邻近所述连接段521的下料面设置,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5在初始组装时,所述发光二极管5就能安装正确,避免在安装的途中发生所述发光二极管5装反的情况,方便所述防呆块511装配于所述按压胶体4,装配更加简单,同时所述发光本体51与所述引脚52的成型更加简单,所述引脚52无需进行扭转,从而避免产生应力,提高所述引脚52的良品率。每一所述中间段522左右侧的下料面分别设有一加宽部5221,所述加宽部52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141内以限制所述中间段522,从而限制所述中间段522在所述限位孔141中在左右方向上的过度偏移,以保证所述中间段522与所述基座1的相对稳定。
如图1、3、4、7、11所示,所述挡框6为一金属件,其中部镂空设计,呈C字形的平板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框6也可以是非金属件,呈闭环的平板状结构,在此不作限定。所述挡框6自前向后组装并铆压于所述基座1的前表面。所述按压胶体4穿过所述挡框6的中部并向前凸出,所述挡框6挡止于所述限位凸起44的前端面,从而挡止所述按压胶体4向前脱离所述容置槽11。所述引脚52位于所述挡框6的后方并与所述挡框6间隔设置,从而保证所述引脚52从前向后组装于所述夹槽13时,所述引脚52始终不会接触所述挡框6,避免所述引脚52因接触所述挡框6而造成短路情况的发生。
如图1-4所示,所述灯帽7位于所述按压胶体4的前方以供使用者致动。所述灯帽7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一卡扣槽,每一所述卡扣槽与所述按压胶体4前端对应的侧壁凸设的卡扣块相卡扣,致动所述灯帽7从而带动所述按压胶体4向后移动,从而作动于所述导电弹片3,使得所述导电弹片3接触所述第二端子22,将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
如图1-4、5、9、11所示,所述端子座8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基座1的后端以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脚52、所述第一端子21及所述第二端子22。所述端子座8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第一限位槽81,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槽81的开口均向上开设,且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槽81沿前后方向贯穿,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槽81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141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所述中间段522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141、所述第一限位槽81,通过所述限位孔141对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以挡止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过度偏移及所述第一限位槽81对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再次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槽81的壁面以将所述中间段522夹持固定,保证所述中间段522能够稳定地与所述端子座8固定。所述端子座8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开设一第二限位槽82,所述第二限位槽82靠近所述端子座8的顶面,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的开口均向上开设,且每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沿前后方向贯穿,其中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对所述第一连接部213限位,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23限位,保证位于所述端子座8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被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82的壁面夹持固定。所述端子座8左右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位于所述基座1左右侧的一延伸臂83,所述延伸臂83抵持于所述侧凸块14的底部,每一所述延伸臂83向上凸设一挡块831,每一所述挡块831置于对应的所述侧凸块14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端子座8向后位移,每一所述延伸臂83向下凸设一站脚832,每一所述站脚832与每一所述挡块831在上下方向对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站脚832与挡块831也可以是错位设置,在此不作限定),使得所述站脚832支撑所述延伸臂83,所述延伸臂83能够牢牢地抵持于所述侧凸块14的底部,保证在按压所述按压胶体4时,所述按压胶体4在所述基座1中接触所述导电弹片3位置的精度。所述端子座8前侧凸设一前凸块84,所述前凸块84的前端面凸设一楔形块841,所述楔形块841包括一导引面以及一锁止面,所述导引面位于所述锁止面的上方,所述导引面与所述干涉部1521的倾斜面方向相反。所述前凸块84的左右侧分别对应两个所述L型臂部15设有扣槽85,每一所述L型臂部15与对应的所述扣槽85相扣合,保证所述基座1与所述端子座8在前后方向上不会发生脱离,所述楔形块841卡固于所述凹槽16,所述锁止面向下抵于所述凹槽16的内底壁,避免所述端子座8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基座1产生相对移动而发生相互分离的情况,每一所述干涉部1521与对应的所述扣槽85的内壁面干涉配合,使得所述基座1与所述端子座8在前后方向上的配合更加紧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开关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按压胶体4的左右侧壁沿左右方向分别开设有所述侧开口42,每一所述侧开口42与所述收容槽41相连通,每一所述侧开口42均从所述按压胶体4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按压胶体4后壁,所述发光二极管5在初始组装时,所述发光二极管5就能安装正确,避免在安装的途中发生所述发光二极管5装反的情况,方便所述防呆块511装配于所述按压胶体4,装配更加简单,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42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所述发光本体51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所述防呆块511,所述防呆块511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42,沿上下方向上,所述防呆块51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防呆块511所在的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所述防呆块511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42的高度,使得所述防呆块511仅可以从高度大的所述侧开口42进入,所述发光二极管5只能从特定的方向组装至所述收容槽41内,防止所述发光二极管5插反,防呆效果更好,保证所述发光二极管5能够发出正常的灯光指示,无需借助其他检测工具来探测所述引脚52的正负极性,节约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少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引脚52的正负极性探测的工序,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的产量,每一所述引脚52均未设所述防呆结构,避免因所述引脚52设置所述防呆结构而使其与所述基座1发生碰撞,导致所述引脚52发生歪斜情况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初始安装所述发光二极管5时,无法侦测到所述发光二极管5是否插反的问题。
2、每一所述引脚52包括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51的所述连接段521、自所述连接段521向后水平延伸的所述中间段522以及自所述中间段522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导接段523。自所述收容槽41的后壁进一步向后凹设至少一所述让位槽43,所述让位槽4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个所述侧开口42相连通,每一所述连接段5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让位槽43,通过设置所述让位槽43容设所述连接段521,使得所述发光开关100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所述发光本体51在所述收容槽41中仍然可以设置地更长一些,发光的面积更大,以保证所述发光二极管5发出的光能够指示更加清楚,更能够让工作人员察觉到所述发光开关100的位置及所述发光开关100的工作情况。
3、所述按压胶体4后壁的两外侧分别向外凸设所述限位凸起44,所述容置槽11的内壁面对应所述限位凸起44向外凹设有所述限位凹部12以供所述限位凸起44置入限位,保证所述按压胶体4在所述容置槽11内在圆周向上被限位。所述挡框6自前向后组装并铆压于所述基座1的前表面。所述按压胶体4穿过所述挡框6的中部并向前凸出,所述挡框6挡止于所述限位凸起44的前端面,从而挡止所述按压胶体4向前脱离所述容置槽11。所述引脚52位于所述挡框6的后方并与所述挡框6间隔设置,从而保证所述引脚52从前向后组装于所述夹槽13时,所述引脚52始终不会接触所述挡框6,避免所述引脚52因接触所述挡框6而造成短路情况的发生。
4、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211、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1一端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一前插接部212、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1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1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13折弯并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一后插接部214。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所述第二接触部221、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21一端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二前插接部222、自所述第二接触部221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2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23折弯并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二后插接部224。所述基座1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所述侧凸块14,每一所述侧凸块14开设所述限位孔141。所述端子座8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基座1的后端,所述端子座8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所述第一限位槽81,每一所述中间段522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141、所述第一限位槽81,通过所述限位孔141对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以挡止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过度偏移及所述第一限位槽81对所述中间段52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再次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槽81的壁面以将所述中间段522夹持固定,保证所述中间段522能够稳定地与所述端子座8固定。所述端子座8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开设所述第二限位槽82,其中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对所述第一连接部213限位,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82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23限位,保证位于所述端子座8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被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82的壁面夹持。
5、每一所述中间段522左右侧的下料面分别设有一加宽部5221,所述加宽部52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141内以限制所述中间段522,从而限制所述中间段522在所述限位孔141中在左右方向上的过度偏移,以保证所述中间段522与所述基座1的相对稳定。
6、所述端子座8左右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位于所述基座1左右侧的所述延伸臂83,所述延伸臂83抵持于所述侧凸块14的底部,每一所述延伸臂83向上凸设所述挡块831,每一所述挡块831置于对应的所述侧凸块14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端子座8向后位移,每一所述延伸臂83向下凸设所述站脚832,每一所述站脚832与每一所述挡块831在上下方向对齐,使得所述站脚832支撑所述延伸臂83,所述延伸臂83能够牢牢地抵持于所述侧凸块14的底部,保证在按压所述按压胶体4时,所述按压胶体4在所述基座1中接触所述导电弹片3位置的精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所述基座自前向后凹设一容置槽;
一开关端子组,固持于所述容置槽内;
一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开关端子组的前方,所述导电弹片可与所述开关端子组配合实现电路切换;
一按压胶体,所述按压胶体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位于所述导电弹片的前方用以致动所述导电弹片,所述按压胶体自前向后凹设一收容槽,所述按压胶体的左右侧壁沿左右方向分别开设有一侧开口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每一所述侧开口均从所述按压胶体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按压胶体后壁,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
一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发光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的两个引脚,每一所述引脚分别沿左右方向穿过每一所述侧开口并固持于所述基座,所述发光本体沿左右方向向外凸设一防呆块,所述防呆块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开口,每一所述引脚均未设防呆结构,沿上下方向上,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防呆块所在的所述侧开口的高度,所述防呆块的高度大于另一所述侧开口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引脚包括连接于所述发光本体的一连接段、自所述连接段向后水平延伸的一中间段以及自所述中间段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导接段,自所述收容槽的后壁进一步向后凹设至少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至少一个所述侧开口相连通,每一所述连接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让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段从所述发光本体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侧向凸出所述按压胶体的侧壁,所述中间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二者的板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防呆块邻近所述连接段的下料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让位槽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基座的左右侧壁分别自前向后凹设一夹槽,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夹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对齐,每一所述连接段一部分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另一部分向外凸出以进入所述夹槽,所述夹槽的相对二侧面夹持固定所述连接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导电弹片接触所述第一端子但与所述第二端子断开,致动所述按压胶体使所述导电弹片接触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以实现电路切换,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前插接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一后插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一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前插接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另一端折弯并向后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折弯并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后插接部,所述基座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凸设一侧凸块,每一所述侧凸块开设一限位孔,一端子座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基座的后端,所述端子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第一限位槽,每一所述中间段依次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端子座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开设一第二限位槽,其中一所述第二限位槽对所述第一连接部限位,另一所述第二限位槽对所述第二连接部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左右侧的下料面分别设有一加宽部,所述加宽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中间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后端面向后延伸两个L型臂部,所述基座后端面凹设一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个所述L型臂部之间,所述端子座前侧凸设一前凸块,所述前凸块的前端面凸设一楔形块,所述前凸块的左右侧分别对应两个所述L型臂部设有扣槽,每一所述L型臂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槽相扣合,所述楔形块卡固于所述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L型臂部包括自前向后水平延伸的一延伸段及自所述延伸段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的一外延段,所述外延段垂直于所述延伸段,每一所述外延段的前表面向前凸起一干涉部,每一所述干涉部与对应的所述扣槽的内壁面干涉配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左右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位于所述基座左右侧的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抵持于所述侧凸块的底部,每一所述延伸臂向上凸设一挡块,每一所述挡块置于对应的所述侧凸块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端子座向后位移,每一所述延伸臂向下凸设一站脚,每一所述站脚与每一所述挡块在上下方向对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胶体后壁的两外侧分别向外凸设一限位凸起,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对应所述限位凸起向外凹设有一限位槽以供所述限位凸起置入限位,一挡框自前向后组装并铆压于所述基座的前表面,所述挡框为平板状结构,所述按压胶体穿过所述挡框的中部并向前凸出,所述挡框挡止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前端面以挡止所述按压胶体向前脱离所述容置槽,所述引脚位于所述挡框的后方并与所述挡框间隔设置。
CN202321034676.3U 2023-04-28 2023-04-28 发光开关 Active CN220208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4676.3U CN220208786U (zh) 2023-04-28 2023-04-28 发光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4676.3U CN220208786U (zh) 2023-04-28 2023-04-28 发光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8786U true CN220208786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4676.3U Active CN220208786U (zh) 2023-04-28 2023-04-28 发光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8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5338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211700715U (zh) 电连接器
JP3645449B2 (ja) 端子構造
CN110197980A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20208786U (zh) 发光开关
CN112864713A (zh) 卡缘连接器组合及其锁卡机构
CN219066667U (zh) 一种新型自锁开关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111755844A (zh) 一种接线端子
EP18631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525340B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1628342B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CN112003078A (zh) 电连接器
CN212209795U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0571549B (zh) 底板式电子模块的插接结构
CN220553673U (zh) 翻转插接式模块
CN210443680U (zh) 底板式电子模块的插接结构
CN109066151B (zh) 电连接器
CN216121696U (zh) 一种安全型压线夹
CN220253548U (zh) 线端连接器及其绝缘壳体
CN111682133B (zh) 电池连接器
CN220672450U (zh) 滑动开关装置
CN218160078U (zh) 一种按钮式连体开关
CN221041559U (zh) 一种卧式弹片导电夹及电子设备
CN220138853U (zh) 一种双锁紧结构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