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8281U -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8281U
CN220208281U CN202321646971.4U CN202321646971U CN220208281U CN 220208281 U CN220208281 U CN 220208281U CN 202321646971 U CN202321646971 U CN 202321646971U CN 220208281 U CN220208281 U CN 220208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writer
frequency reader
reader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6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oz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oz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oz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oz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69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8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8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8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射频电子标签,固定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射频读写器天线,配合设置在支架上,与射频电子标签通信连接,支架与上料工作台配合设置;射频读写器,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与射频读写器天线连接,射频电子标签和射频读写器天线均位于射频读写器的识别场内;数据终端单元,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与射频读写器通信连接。通过使用射频电子标签,通过设置射频读写器天线和射频读写器,使射频电子标签和射频读写器天线均位于射频读写器的识别范围内,能够对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进行识别,起到追踪转绕物料信息全程监控和后续追溯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人工打印标签、贴标签的方式,对上料卷筒进行标注,由于人工操作不确定性较多,容易出现误贴、少贴或标签遗失等情况,且人工操作需要消耗人工,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射频电子标签,固定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射频读写器天线,配合设置在支架上,与所述射频电子标签通信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上料工作台配合设置;射频读写器,设置在所述上料工作台上,与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通信连接,所述射频电子标签和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均位于所述射频读写器的识别场内;数据终端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料工作台上,与所述射频读写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所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与所述数据终端单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工作台包括滚筒和卷绕机台,所述射频电子标签配合设置在所述滚筒内,所述滚筒套设在所述卷绕机台上,所述射频读写器和所述数据终端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卷绕机台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所述第二支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绕机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所述第一支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内,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三支杆非共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射频电子标签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射频电子标签粘贴在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射频电子标签的中心点之间呈120°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与所述射频读写器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读写器与所述数据终端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网络线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终端单元与所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网络线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使用射频电子标签,通过设置射频读写器天线和射频读写器,使射频电子标签和射频读写器天线均位于射频读写器的识别范围内,能够对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进行识别,起到追踪转绕物料信息全程监控和后续追溯的作用。
2)滚筒内设置电子标签,相邻电子标签的中心点均呈120°设置,保障滚筒在快速旋转时能够有效识别。
3)射频读写器天线设置在支架上,支架通过连接部配合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实现支架的旋转和拆卸,且射频读写器天线设置在靠近滚筒的一侧,保证射频读写器天线在射频读写器的识别场内,这种抵近安装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误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滚筒与电子标签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射频识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射频电子标签,2-射频读写器天线,3-射频读写器,4-数据终端单元,5-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6-滚筒,7-卷绕机台,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第三支杆,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包括:射频电子标签1,固定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射频读写器天线2,配合设置在支架上,与射频电子标签1通信连接,支架与上料工作台配合设置;射频读写器3,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与射频读写器天线2通信连接,射频电子标签1和射频读写器天线2均位于射频读写器3的识别场内;数据终端单元4,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与射频读写器3通信连接。还包括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与数据终端单元4通信连接。
其中,射频读写器天线2、射频读写器3、数据终端单元4和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均为现有技术,射频读写器3通过射频读写器天线2对射频电子标签1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实时传至数据终端单元4,数据终端单元4将数据进行转换,并传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由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进行查看和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工作台包括滚筒6和卷绕机台7,射频电子标签1配合设置在滚筒6内,滚筒6套设在卷绕机台7上,射频读写器3和数据终端单元4均设置在卷绕机台7内。
其中,卷绕机台7为现有技术,滚筒6活动套在卷绕机台7上,卷绕机台7控制滚筒6转动,转绕物料缠绕于滚筒6上,射频读写器3和数据终端单元4固定在卷绕机台7上,生产过程中滚筒6旋转并一直处于射频读写器3的识别场内,生产时,卷绕机台控制滚筒6旋转,射频读写器3对射频电子标签1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到的数据传至数据终端单元4,生产完成时,由机台操作人员更换滚筒6,射频读写器3再次开始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支杆8、第二支杆9和连接部,第一支杆8与第二支杆9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杆8远离第二支杆9的一端设置有射频读写器天线2,第二支杆9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在卷绕机台7上。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和第三支杆12,第三支杆1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0固定在第二支杆9的一端,第三支杆12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1内,第一支杆8靠近第二支杆9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件11内,第一支杆8和第三支杆12非共面设置。
其中,第二支杆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卷绕机台7连接,第一连接件10包括螺栓和螺栓配合件,第二连接件11为方形连接块,方形连接块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非平行设置,第二支杆9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0与第三支杆12的一端垂直相连,第三支杆12远离第二支杆9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的通过配合连接,第一支杆8的一端靠近滚筒6设置,第一支杆8的另一端通过方形连接块上的通孔,与第三支杆12配合连接,此设置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支架整体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筒6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15连接,射频电子标签1设置为三个,三个射频电子标签1粘贴在第一壳体13靠近第二壳体14的一侧,相邻两个射频电子标签1的中心点之间呈120°设置。
其中,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第二壳体14的直径小于第一壳体13的直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射频电子标签1粘贴在第一壳体13靠近第二壳体14的一侧,距离第一壳体13的边缘为1厘米,射频电子标签1的两端平行于连接板15与第一壳体13的交界处,粘贴好的射频电子标签1,使用强力塑料透明胶带再次固定,保证射频电子标签1与第一壳体13的连接牢固性,避免射频电子标签1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相邻两个射频电子标签1的中心点之间呈120°设置,能够保证滚筒6快速旋转时对射频电子标签1进行有效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读写器天线2与射频读写器3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射频读写器3与数据终端单元4之间通过网络线缆连接。数据终端单元4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之间通过网络线缆连接。
其中,射频线缆用于连接射频读写器天线2与射频读写器3,网络线缆用于连接射频读写器3和数据终端单元4,数据终端单元4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之间也通过网络线缆连接,使用射频线缆和网络线缆能够降低数据传输的出错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待生产的滚筒6套设在卷绕机台7上,射频电子标签1和射频读写器天线2均位于射频读写器3的识别场内,卷绕机台7控制滚筒6旋转,缠绕物料缠绕于滚筒上,射频读写器3通过射频读写器天线2对射频电子标签1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到的数据通过网络线缆传至数据终端单元4,数据终端单元4对数据进行转换后,将转换后的数据通过网络线缆传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查看识别情况,当滚筒6生产完成后,由卷绕机台7旁的工作人员更换卷筒6,开始新一轮的生产的识别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电子标签(1),固定设置在上料工作台上;
射频读写器天线(2),配合设置在支架上,与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通信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上料工作台配合设置;
射频读写器(3),设置在所述上料工作台上,与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2)通信连接,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和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2)均位于所述射频读写器(3)的识别场内;
数据终端单元(4),设置在所述上料工作台上,与所述射频读写器(3)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所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与所述数据终端单元(4)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作台包括滚筒(6)和卷绕机台(7),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配合设置在所述滚筒(6)内,所述滚筒(6)套设在所述卷绕机台(7)上,所述射频读写器(3)和所述数据终端单元(4)均设置在所述卷绕机台(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杆(8)、第二支杆(9)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杆(8)与所述第二支杆(9)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8)远离所述第二支杆(9)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2),所述第二支杆(9)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绕机台(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和第三支杆(12),所述第三支杆(1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0)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杆(9)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杆(1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1)内,所述第一支杆(8)靠近所述第二支杆(9)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1)内,所述第一支杆(8)和所述第三支杆(12)非共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6)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第一壳体(13)与所述第二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板(15)连接,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粘贴在所述第一壳体(13)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4)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射频电子标签(1)的中心点之间呈12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读写器天线(2)与所述射频读写器(3)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读写器(3)与所述数据终端单元(4)之间通过网络线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终端单元(4)与所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5)之间通过网络线缆连接。
CN202321646971.4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Active CN220208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971.4U CN220208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6971.4U CN220208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8281U true CN220208281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6971.4U Active CN220208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8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374A (zh) * 2024-03-01 2024-04-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生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374A (zh) * 2024-03-01 2024-04-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生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08281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的上料卷筒自动识别装置
CN102842154A (zh) 基于rfid的电网设备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
EP1796022A4 (en) WIRELESS LABEL CIRCUIT EQUIPMENT CONTAINER, LABEL LABEL PRODUCTION DEVICE, WIRELESS LABEL GENER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ER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CN209028621U (zh) 一种机柜it资产管理装置及系统
CN201654813U (zh) 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CN101789095A (zh) 电子货架标签控制系统价格更新对应关系的实现方法
CN203311429U (zh) 一种手持物流信息采集器
CN107872736B (zh)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电子配线架及其管理系统
CN208027396U (zh) 一种可调式手持读写器
CN208401885U (zh) 一种带云服务功能产品的自动测试设备
CN207752486U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有源rfid录卡装置
CN111645066B (zh) 视觉引导抓取机器人结合射频监控的档案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181055U (zh) 一种机房设备运维的快速通讯系统
CN205263785U (zh) 一种蓝牙智能无线打印系统
CN204463140U (zh) 一种医疗用射频识别交互系统及其可穿戴设备
CN215662552U (zh) 一种rfid标签用斑马打印机
CN208077202U (zh) 一种有源式rfid反向寻位系统
CN112036532A (zh) 一种智能型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5679381U (zh) 一种基于ai的通信机房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CN210955182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分拣指示装置
CN206684801U (zh) 在役公共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CN2422714Y (zh) 电子价格标牌
CN213690673U (zh) 一种一码到底物料追溯系统
CN213958096U (zh) 一种纸管类物料识别管理系统
CN207083234U (zh) 一种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