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8020U -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 Google Patents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8020U
CN220208020U CN202321824565.2U CN202321824565U CN220208020U CN 220208020 U CN220208020 U CN 220208020U CN 202321824565 U CN202321824565 U CN 202321824565U CN 220208020 U CN220208020 U CN 220208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cus
central
defocusing
r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45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ongru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ongru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ongru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ongru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45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8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8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8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离焦镜片由中心向外缘被依次配置为中央光学区和中心离焦区;中央光学区呈正多边形形状,中心离焦区的外周也呈正多边形形状且边数与中央光学区的边数相等;中心离焦区的外周径向尺寸根据佩戴者的瞳孔值设定;中心离焦区对应设有第一离焦环,第一离焦环的内正多边形和外正多边形的中心相同且各边平行设置;中心离焦区定义一第一位置,中心离焦区的离焦量由靠近第一位置处向远离第一位置处逐渐减小,第一位置为佩戴离焦镜片时靠近鼻翼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及具有其的角膜接触镜和框架眼镜,对于不同的佩戴者更具有个体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近视防控效果。

Description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视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背景技术
经研究发现,周边近视型离焦镜在近视防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周边近视型离焦镜可以有效抑制眼轴增长,从而起到抑制近视程度加深的效果。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控近视或者矫正近视的眼镜都不能根据人的瞳孔大小来控制中心离焦,且大多数镜片均是以镜片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焦距量变化均匀。其像差较小,且没有针对不同使用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得近视防控效果较差,不同使用者在使用同一产品时,个体之间的近视防控效果差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的近视防控效果差异较大及近视防控效果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焦镜片,所述离焦镜片由中心向外缘被依次配置为中央光学区和中心离焦区;所述中央光学区呈正多边形形状,所述中心离焦区的外周也呈正多边形形状且边数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边数相等;所述中心离焦区的外周径向尺寸根据佩戴者的瞳孔值设定;所述中心离焦区对应设有第一离焦环,所述第一离焦环的内正多边形和外正多边形的中心相同且各边平行设置;所述中心离焦区定义一第一位置,所述中心离焦区的离焦量由靠近所述第一位置处向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位置为佩戴所述离焦镜片时靠近鼻翼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离焦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离焦区外围的多个圆环状的第二离焦环,每个所述第二离焦环的离焦量均相等。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离焦环的宽度相等或由内至外依次变大,和/或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离焦环之间的间距相等或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离焦环的宽度范围为0.25mm~1mm。
进一步地,所述离焦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离焦区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三离焦环,所述第三离焦环的最大直径不超过所述第一离焦环的外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所述第三离焦环的最小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离焦环的内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为视远全矫区域,所述中央光学区为凹透镜,所述凹透镜的屈光度数范围为-10.00D~0.00D。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离焦环的离焦量小于所述第二离焦环的离焦量,所述第一离焦环和所述第三离焦环叠加后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所述第二离焦环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
进一步地,所述离焦镜片除所述中央光学区、所述中心离焦区及所述第二离焦环所在位置外的其它区域为正常光学区。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离焦区被配置为穿过所述中心离焦区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旁10°~20°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离焦环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二离焦环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眼角膜半径2.4mm~4mm之间的区域。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膜接触镜,包括如上所述的离焦镜片。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眼镜,包括如上所述的离焦镜片。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焦镜片,其紧邻中央光学区处设有中心离焦区,该中心离焦区的大小根据佩戴者的瞳孔大小来进行设定,使离焦镜片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减小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近视防控效果差异。中心离焦区设有第一离焦环,第一离焦环的离焦量由近鼻侧向远鼻侧逐渐减小,其能够在关键位置形成一定形态的离焦量,该离焦量为非对称分布,像差较大,能有效提高近视防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离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1、中央光学区;2、中心离焦区;21、第一离焦环;3、正常光学区;4、第二离焦环;5、第三离焦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焦镜片,由中心向外缘被依次配置为中央光学区1和中心离焦区2。
中央光学区1呈正多边形形状,中心离焦区2的外周也呈正多边形形状且边数与中央光学区1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中心离焦区2的外周径向尺寸根据佩戴者的瞳孔直径的大小来进行设定。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4的整数倍,比如,可以是正四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十六边形等。中央光学区1为视远全矫区域,中央光学区1为凹透镜,凹透镜的屈光度数范围为-10.00D~0.00D。
如图1所示,中心离焦区2为近视离焦区,即成像焦点落在人眼视网膜前。中心离焦区2的整个区域均设有第一离焦环21,第一离焦环21的内正多边形和外正多边形的中心相同且各边平行设置。中心离焦区2定义一第一位置,中心离焦区2的离焦量由靠近第一位置处向远离第一位置处逐渐减小,第一位置为佩戴离焦镜片时靠近鼻翼的一侧。第一位置即佩戴者佩戴时靠近鼻子的一侧,第一离焦环21的离焦量由靠近鼻子的一侧向远离鼻子的一侧逐渐减小,而不是像传统环形离焦环一样,离焦环的离焦量为单一值,其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离焦量。穿过中心离焦区2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旁10°~20°之间的区域,也即穿过第一离焦环21的光线落在视网膜10°~20°的范围内,也即角膜上约半径1.4mm~2.4mm的范围内,该范围区域的近视离焦被证实为是影响近视防控的关键区域。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中心离焦区2外围设置多个圆环状的第二离焦环4,每个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均相等,具体的离焦量数值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设定。每个第二离焦环4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比如每个第二离焦环4的宽度可由靠近中央光学区1向远离中央光学区1的方向依次变大。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离焦环4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等或不等。比如,两个相邻的第二离焦环4之间的间距可以由靠近中央光学区1向远离中央光学区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离焦环4的宽度范围为0.25mm~1mm。第二离焦环4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眼角膜半径2.4mm~4mm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二离焦环4可以在中心离焦区2的外围形成一定的周边离焦量,降低了周边区域与中心区域的对比,因此更加有利于抑制近视发展。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中心离焦区2设置一个或多个环状的第三离焦环5,第三离焦环5的最大直径不超过第一离焦环21的外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第三离焦环5的最小直径不小于第一离焦环21的内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直径。也即,第三离焦环5完全位于中心离焦区2内,并与第一离焦环21进行叠加。因第三离焦环5需与第一离焦环21的离焦量进行叠加,因此,第三离焦环5的离焦量可小于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以减小中心离焦区2与第二离焦环4所处区域的离焦量差值,增强近视防控效果。较佳地,第一离焦环21和第三离焦环5叠加后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第二离焦环4和第三离焦环5的总数约为4~7个,比如,可以设置3个第二离焦环4,2个第三离焦环5。
如图1至图3所示,离焦镜片除中央光学区1、中心离焦区2及第二离焦环4所在位置外的其它区域为正常光学区3,即没有设置离焦量的光学区域。本实施例的离焦镜片的第一离焦环21、第二离焦环4和第三离焦环5均为凸透镜,除上述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均为凹透镜。在两个相邻的第二离焦环4之间的区域为正常光学区3,在第一离焦环21和与之相邻的第二离焦环4之间的区域为正常光学区3,在最外侧的第二离焦环4之外的区域也为正常光学区3,有离焦量的离焦环和没有离焦量的正常光学区3交替设置,能够使佩戴者在视物时更加清晰,因没有离焦量的位置视物比较清晰,有离焦量的位置视物较为模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角膜接触镜,包括上述的离焦镜片。该角膜接触镜可由软质材料制成,比如,可以采用水胶或硅水凝胶制造。离焦镜片的厚度范围为0.17-2.8mm。中央光学区1的直径约为2.8~3.2mm,比如可以是3mm。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框架眼镜,包括镜框和嵌设于镜框上的离焦镜片,该离焦镜片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离焦镜片。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光学区1的大小需根据镜眼距进行换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其根据使用者的瞳孔大小的不同对中央光学区的大小进行不同的设置,使紧邻中央光学区外围的中心离焦区的位置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减小个体之间近视防控的差异。中央离焦区大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离焦量,用户在佩戴时会产生更大的像差,有利于更好地防控近视的发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镜片由中心向外缘被依次配置为中央光学区(1)和中心离焦区(2);所述中央光学区(1)呈正多边形形状,所述中心离焦区(2)的外周也呈正多边形形状且边数与所述中央光学区(1)的边数相等;所述中心离焦区(2)的外周径向尺寸根据佩戴者的瞳孔值设定;所述中心离焦区(2)对应设有第一离焦环(21),所述第一离焦环(21)的内正多边形和外正多边形的中心相同且各边平行设置;所述中心离焦区(2)定义一第一位置,所述中心离焦区(2)的离焦量由靠近所述第一位置处向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位置为佩戴所述离焦镜片时靠近鼻翼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离焦区(2)外围的多个圆环状的第二离焦环(4),每个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宽度相等或由内至外依次变大,和/或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离焦环(4)之间的间距相等或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宽度范围为0.25mm~1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离焦区(2)的至少一个环状的第三离焦环(5),所述第三离焦环(5)的最大直径不超过所述第一离焦环(21)的外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所述第三离焦环(5)的最小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离焦环(21)的内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光学区(1)为视远全矫区域,所述中央光学区(1)为凹透镜,所述凹透镜的屈光度数范围为-10.00D~0.00D。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焦环(5)的离焦量小于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所述第一离焦环(21)和所述第三离焦环(5)叠加后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离焦量范围为+2.50D~+6.00D。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镜片除所述中央光学区(1)、所述中心离焦区(2)及所述第二离焦环(4)所在位置外的其它区域为正常光学区(3)。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离焦区(2)被配置为穿过所述中心离焦区(2)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旁10°~20°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离焦环(4)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二离焦环(4)的入射光束投射在佩戴者的眼角膜半径2.4mm~4mm之间的区域。
9.一种角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离焦镜片。
10.一种框架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离焦镜片。
CN202321824565.2U 2023-07-12 2023-07-12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Active CN220208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4565.2U CN22020802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4565.2U CN22020802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8020U true CN22020802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4565.2U Active CN22020802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8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1978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包括非同轴小透镜的接触镜片
KR102341449B1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다초점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JP4183772B2 (ja) 多焦点同心状円環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CN110554515A (zh) 包括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小透镜的眼科镜片
CN109633925A (zh) 一种带有微结构的柔性的屈光薄膜贴片
WO1987000299A1 (en) Contact lens
JPH0926558A (ja) 多焦点組合せトーラスレンズ
CN110687689A (zh) 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8008544B (zh) 用于制造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CN216434562U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CN105388632A (zh) 用于最小化近视进展者所经历的视敏度变化的镜片设计和方法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215067574U (zh) 一种基于透镜阵列的近视防控镜
CN220208020U (zh) 离焦镜片、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
CN213423626U (zh) 一种新型隐形眼镜
CN214846106U (zh) 一种近视矫正镜片及包括其的近视矫正眼镜
CN115728961A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114994948B (zh) 一种框架眼镜片
CN219370156U (zh) 渐变式多点离焦辅助镜片及具有该镜片的眼镜
CN218630403U (zh) 一种离焦镜片及眼镜
CN219046162U (zh) 一种离焦近视防控角膜接触镜
CN220455623U (zh) 一种多点离焦镜片和具有其的框架眼镜
CN219778056U (zh) 一种中心清晰成像、周边模糊成像的镜片
CN219245878U (zh) 一种雾沙多点离焦镜片及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