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6973U -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6973U
CN220206973U CN202320820584.1U CN202320820584U CN220206973U CN 220206973 U CN220206973 U CN 220206973U CN 202320820584 U CN202320820584 U CN 202320820584U CN 220206973 U CN220206973 U CN 220206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attery cell
lower cavity
jacking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0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坤轩
黄杰
夏小林
蒋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0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6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6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6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包括:型腔和顶升组件,型腔由上型腔和下型腔结合而成,用于密封放置待检测的电芯,型腔通过管路模组与氦检仪连接进行检测;下型腔设置于顶升组件上,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单元,顶升驱动单元设置于下型腔的下方,顶升驱动单元驱动下型腔与上型腔结合或分离;电芯放置于下型腔时,电芯的极柱高于下型腔的结合面,下型腔的两端设有朝向极柱的对射传感器,对射传感器用于检测极柱是否放置到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具有避免损坏生产物料,提高生产安全的优点。

Description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电芯填充氦气后焊接上密封钉,然后需要对电芯内部的密封度进行检测,而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将电芯放入密封的型腔内,然后通过管路连接氦检仪,将型腔进行抽真空后,如果电芯的密封出现问题,氦检仪会检测到氦气,证明电芯内部的气体发生了泄漏。
在传统的检测过程中,电芯放置在下型腔内时,对电芯是否放置到位缺少检测,如果电芯在下型腔内放置错误仍与上型腔进行结合,将可能对电芯进行挤压,损坏电芯和检测设备,严重的话可能起火发生生产事故。因此,传统的缺少电芯放置检测的加工过程存在生产物料易损坏,且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通过将装载电芯的下型腔的结合面设计为低于极柱的位置,使电芯在放置入下型腔时极柱突出于下型腔的结合面,进而使对射传感器检测极柱,进而判断电芯是否放置到位,其具有避免损坏生产物料,提高生产安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包括型腔和顶升组件,所述型腔由上型腔和下型腔结合而成,用于密封放置待检测的电芯,所述型腔通过管路模组与氦检仪连接进行检测;
所述下型腔设置于所述顶升组件上,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单元,所述顶升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下型腔的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下型腔与所述上型腔结合或分离;
所述电芯放置于所述下型腔时,所述电芯的极柱高于所述下型腔的结合面,所述下型腔的两端设有朝向所述极柱的对射传感器,所述对射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极柱是否放置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上型腔的结合面上设有内凹的凹槽,所述上型腔和所述下型腔结合时,所述极柱置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上方设置所述管路模组和所述氦检仪,所述上型腔与所述检测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台下方设有传输组件,所述下型腔和所述顶升组件设置于所述传输组件上;
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滑轨、传输板和传输驱动单元,所述滑轨由所述检测台的下方延伸到所述检测台的外部范围,所述传输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传输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输板连接,所述顶升组件设置于所述传输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件还包括顶升板和直线轴承,所述顶升驱动单元的主体部分固定于所述传输板上,其自由端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型腔设置于所述顶升板的表面,所述直线轴承的底座固定于所述传输板,所述直线轴承的圆柱轴与所述顶升板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型腔的两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顶升板连接,所述对射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板位于所述检测台投影范围的一端为第一位置,所述传输板位于所述检测台投影范围外的一端为第二位置;
所述传输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下型腔位于所述上型腔的投影位置,所述下型腔通过所述顶升组件与所述上型腔结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对射光栅,所述对射光栅沿所述滑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下型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驱动单元包括皮带、电机和动滑轮,所述传输组件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电机,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动滑轮,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皮带与所述传输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模组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上型腔上设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一管路一端穿过所述检测台与所述上型腔的第一检测孔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穿过真空气动阀后与真空泵和所述氦检仪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一端穿过所述检测台与所述上型腔的第二检测孔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穿过真空气动阀后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型腔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上型腔和下型腔的结合面的位置,使电芯放置于下型腔的时候,电芯的极柱凸出于下型腔的结合面,从而使对射传感器方便地检测极柱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判断电芯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内,避免电芯未正确放置导致电芯被破坏或发生生产事故,具有结构简单,检测准确的优点,减少生产物料损坏和保障生产安全。
2、通过在更换电芯的第二位置沿滑轨的一侧设置对射光栅,不仅可以对放置于下型腔上的电芯检测凸出的极柱,从而二次确定电芯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内,还可以对下型腔的具体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下型腔是否正确到达第二位置进行电芯更换,避免下型腔未正确到达第二位置时更换电芯的设备仍然操作导致设备或产品的损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的型腔与顶升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的上型腔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电芯100、极柱110;
型腔200、上型腔210、凹槽210A、第一检测孔210B、第二检测孔210C、下型腔220、对射传感器221、密封圈222;
顶升组件300、顶升驱动单元310、顶升板320、支架321、直线轴承330;
检测台400;
传输组件500、滑轨510、传输板520、传输驱动单元530、皮带531、电机532、动滑轮533、对射光栅540;
管路模组600、第一管路610、第二管路620、真空气动阀630;
氦检仪7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型腔200和顶升组件300,型腔200由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结合而成,用于密封放置待检测的电芯100,型腔200通过管路模组600与氦检仪700连接进行检测。下型腔220设置于顶升组件300上,顶升组件300包括顶升驱动单元310,顶升驱动单元310设置于下型腔220的下方,顶升驱动单元310驱动下型腔220与上型腔210结合或分离。通过将需要检测的电芯100放置入下型腔220,然后由顶升组件300驱动下型腔220与上型腔210密封结合。电芯100放置于下型腔220时,为了检测电芯100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220内,电芯100的极柱110高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也就是极柱110需要突出在下型腔220的两端设有朝向极柱110的对射传感器221,对射传感器221用于检测极柱110是否放置到位。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电芯100的极柱110需要凸出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而电芯100的表面高度不受下型腔220的结合面的限制,也就是说电芯100的表面高度可以高于、等于或低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型腔200水平分开为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通过顶升组件300驱动结合或分离,二者通过结合时接触的面为结合面。将需要检测密封钉的电芯100放置入装置的下型腔220内,放置完成后,此时电芯100的极柱110凸出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在下型腔220两端设置的对射传感器221将检测到凸起的极柱110,此时可以判定电芯100正确放置入下型腔220内,然后下型腔220在顶升驱动单元310的驱动下与上型腔210结合形成装载电芯100的密闭的型腔200。型腔200通过连接的管路模组600连接真空泵和氦检仪700,通过抽真空泵后使型腔200内部形成真空,然后连接入氦检仪700,如果电芯100发生泄漏,氦检仪700将检测出来。
本实施例所述的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通过设置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的结合面的位置,使电芯100放置于下型腔220的时候,电芯100的极柱110凸出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从而使对射传感器221方便地检测极柱110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判断电芯100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220内,避免电芯100未正确放置导致电芯100被破坏或发生生产事故,具有结构简单,检测准确的优点,减少生产物料损坏和保障生产安全。
由于极柱110凸出于下型腔220的结合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型腔210的结合面上设有内凹的凹槽210A,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结合时,极柱110置于凹槽210A内。在上型腔210上设置凹槽210A,使凸出的极柱110在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结合的时候置于凹槽210A内,不回受到上型腔210的挤压,避免损坏电芯100。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检测台400,检测台400的上方设置管路模组600和氦检仪700,上型腔210与检测台4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检测台400下方设有传输组件500,下型腔220和顶升组件300设置于传输组件500上。由于上型腔210设置在检测台400的下方,下型腔220在检测台400的下方不方便进行放置电芯100的操作,通过设置传输组件500,将下型腔220传输到检测台400以外,放置电芯100后再传输回检测台400的下方与上型腔210在顶升组件300的驱动下进行结合。
具体的,传输组件500包括滑轨510、传输板520和传输驱动单元530,滑轨510由检测台400的下方延伸到检测台400的外部范围,传输板520可滑动设置于滑轨510上,传输驱动单元530的动力输出端与传输板520连接,顶升组件300设置于传输板520上。通过将传输板520可滑动设置于滑轨510上,并将顶升组件300和下型腔220设置在传输板520上,在传输驱动单元530的带动下,将下型腔220需要放置或取出电芯100时从检测台400下方传输出来,更换完成后将下型腔220传输到检测台400下方的与上型腔210进行结合。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顶升组件300还包括顶升板320和直线轴承330,顶升驱动单元310的主体部分固定于传输板520上,其自由端与顶升板320的底面连接,下型腔220设置于顶升板320的表面,直线轴承330的底座固定于传输板,直线轴承330的圆柱轴与顶升板320的两端连接。顶升组件300的顶升驱动单元310的主体固定在传输板520上,然后向上推动顶升板320向上运动,从而使设置在顶升板320上的下型腔220向上运动与上型腔210完成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下型腔220运动的稳定性,在顶升板320的两端设置直线轴承330,使顶升板320的运动更为稳定和精准,从而使设置在顶升板320上的下型腔220向上运动时更为稳定,与上型腔210结合更为准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固定对射传感器221,下型腔220的两端设有支架321,支架321与顶升板320连接,对射传感器221安装在支架321上。通过在顶升板320上设置安装对射传感器221的支架321,使对射传感器221固定朝向极柱110,对极柱110进行检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传输板520位于检测台400投影范围的一端为第一位置,传输板520位于检测台400投影范围外的一端为第二位置。传输板520位于第一位置时,下型腔220位于上型腔210对应的位置,下型腔220可通过顶升组件300与上型腔210结合或分离。通过将传输板520在滑轨510的两端的位置设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传输板520处于第一位置时,下型腔220位于上型腔210的垂直下方,此时下型腔220可被顶升组件300的向上驱动与上型腔210结合。当传输板520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下型腔220位于检测台400的投影范围外的无遮挡区域,此时可以方便的更换下型腔220上的电芯10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传输组件500还包括对射光栅540,对射光栅540沿滑轨510的方向设置在下型腔220位于第二位置的一侧。通过在更换电芯100的第二位置沿滑轨520的一侧设置对射光栅540,不仅可以对放置于下型腔220上的电芯100检测凸出的极柱110,从而二次确定电芯100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220内,还可以对下型腔220的具体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下型腔220是否正确到达第二位置进行电芯100更换,避免下型腔220未正确到达第二位置时更换电芯100的设备仍然操作导致设备或产品的损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传输驱动单元530包括皮带531、电机532和动滑轮533,传输组件500的一端固定设置电机532,另一端固定设置动滑轮533,皮带531套设在电机532的输出端和动滑轮533上,皮带531与传输板5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机532带动皮带531移动,从而带动与皮带531固定连接的传输板520在滑轨510上运动,从而使下型腔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传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管路模组600包括第一管路610和第二管路620,上型腔210上设有第一检测孔210B和第二检测孔210C,第一管路610一端穿过检测台400与上型腔210的第一检测孔210B密封连接,第一管路610的另一端穿过多个真空气动阀630后与真空泵和氦检仪700连接。第二管路620一端穿过检测台400与上型腔210的第二检测孔210C连接,第二管路620的另一端穿过多个真空气动阀630后与真空泵连接。第一个管路610和第二管路620都与上型腔210进行连接,第一管路610和第二管路620先穿过真空气动阀630与真空泵连接,对型腔200内部进行抽真空,在型腔200内部达到真空状态后,真空气动阀630关闭与真空泵的连接,并接通与氦检仪700的连接,若此时氦检仪700检测到氦元素,则证明电芯100发生泄漏,密封不合格,若未检测到氦元素,则产品密封度合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型腔220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圈222。通过在下型腔220的结合面上设置密封圈222,使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结合的时候,二者更为紧密连接,使型腔200的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从而可对型腔200进行抽真空操作。
本实施例所述的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上型腔和下型腔的结合面的位置,使电芯放置于下型腔的时候,电芯的极柱凸出于下型腔的结合面,从而使对射传感器方便地检测极柱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判断电芯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内,避免电芯未正确放置导致电芯被破坏或发生生产事故,具有结构简单,检测准确的优点,减少生产物料损坏和保障生产安全。
2、通过在更换电芯的第二位置沿滑轨的一侧设置对射光栅,不仅可以对放置于下型腔上的电芯检测凸出的极柱,从而二次确定电芯是否正确放置入下型腔内,还可以对下型腔的具体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下型腔是否正确到达第二位置进行电芯更换,避免下型腔未正确到达第二位置时更换电芯的设备仍然操作导致设备或产品的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型腔(200)和顶升组件(300),所述型腔(200)由上型腔(210)和下型腔(220)结合而成,用于密封放置待检测的电芯(100),所述型腔(200)通过管路模组(600)与氦检仪(700)连接进行检测;
所述下型腔(220)设置于所述顶升组件(300)上,所述顶升组件(300)包括顶升驱动单元(310),所述顶升驱动单元(310)设置于所述下型腔(220)的下方,所述顶升驱动单元(310)驱动所述下型腔(220)与所述上型腔(210)结合或分离;
所述电芯(100)放置于所述下型腔(220)时,所述电芯(100)的极柱(110)高于所述下型腔(220)的结合面,所述下型腔(220)的两端设有朝向所述极柱(110)的对射传感器(221),所述对射传感器(221)用于检测所述极柱(110)是否放置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型腔(210)的结合面上设有内凹的凹槽(210A),所述上型腔(210)和所述下型腔(220)结合时,所述极柱(110)置于所述凹槽(210A)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台(400),所述检测台(400)的上方设置所述管路模组(600)和所述氦检仪(700),所述上型腔(210)与所述检测台(4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台(400)下方设有传输组件(500),所述下型腔(220)和所述顶升组件(300)设置于所述传输组件(500)上;
所述传输组件(500)包括滑轨(510)、传输板(520)和传输驱动单元(530),所述滑轨(510)由所述检测台(400)的下方延伸到所述检测台(400)的外部范围,所述传输板(520)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510)上,所述传输驱动单元(53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输板(520)连接,所述顶升组件(300)设置于所述传输板(5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组件(300)还包括顶升板(320)和直线轴承(330),所述顶升驱动单元(310)的主体部分固定于所述传输板(520)上,其自由端与所述顶升板(320)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型腔(220)设置于所述顶升板(320)的表面,所述直线轴承(330)的底座固定于所述传输板(520),所述直线轴承(330)的圆柱轴与所述顶升板(320)的两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型腔(220)的两端设有支架(321),所述支架(321)与所述顶升板(320)连接,所述对射传感器(221)安装在所述支架(3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板(520)位于所述检测台(400)投影范围的一端为第一位置,所述传输板(520)位于所述检测台(400)投影范围外的一端为第二位置;
所述传输板(52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下型腔(220)位于所述上型腔(210)的投影位置,所述下型腔(220)通过所述顶升组件(300)与所述上型腔(210)结合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组件(500)还包括对射光栅(540),所述对射光栅(540)沿所述滑轨(510)的方向设置在所述下型腔(2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驱动单元(530)包括皮带(531)、电机(532)和动滑轮(533),所述传输组件(500)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电机(532),另一端固定设置所述动滑轮(533),所述皮带(531)套设在所述电机(532)的输出端和所述动滑轮(533)上,所述皮带(531)与所述传输板(52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路模组(600)包括第一管路(610)和第二管路(620),所述上型腔(210)上设有第一检测孔(210B)和第二检测孔(210C),所述第一管路(610)一端穿过所述检测台(400)与所述上型腔(210)的第一检测孔(210B)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路(610)的另一端穿过真空气动阀(630)后与真空泵和所述氦检仪(700)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620)一端穿过所述检测台(400)与所述上型腔(210)的第二检测孔(210C)连接,所述第二管路(620)的另一端穿过真空气动阀(630)后与真空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型腔(220)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圈(222)。
CN202320820584.1U 2023-04-07 2023-04-07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Active CN220206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0584.1U CN220206973U (zh) 2023-04-07 2023-04-07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0584.1U CN220206973U (zh) 2023-04-07 2023-04-07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6973U true CN220206973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0584.1U Active CN220206973U (zh) 2023-04-07 2023-04-07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69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4942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氦检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4942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氦检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25051U (zh) 电池单体泄漏检测装置
CN220206973U (zh) 适用电芯的负压氦检装置
CN111638014B (zh) 一种法兰密封性测试装置
CN102706520A (zh) 变速器壳体气密性全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5326305A (zh) 一种电池包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3532763B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6768731A (zh) 一种净水器滤芯筒体的气密性测试方法及其设备
WO2024131135A1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波纹膜片焊缝检漏装置及检漏方法
CN110361145B (zh) 一种歪量法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2033611A (zh) 一种密封性自动化检验设备
CN218271266U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KR20210150877A (ko) 각형 이차전지 케이스의 누설감지장치
CN115389126B (zh) 一种模块化对比式燃气表密封性自动化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5588761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2098017A (zh) 一种水冷板氦检工装
CN217237111U (zh) 检测装置
CN114247660B (zh) 传感器气密性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0749401A (zh) 一种测漏冶具
CN220206974U (zh) 一种负压氦检装置
CN212321017U (zh) 一种密封性自动化检验设备
CN210571249U (zh) 副水箱泄露检测装置
CN214224463U (zh) 一种蓄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20230834U (zh) 一种适应自动化产线的电子油泵控制器腔体气密测试机构
CN219161563U (zh) 用于圆柱钢壳电池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8847549U (zh) 一种齿轮室盖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