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6683U -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6683U
CN220206683U CN202321202663.2U CN202321202663U CN220206683U CN 220206683 U CN220206683 U CN 220206683U CN 202321202663 U CN202321202663 U CN 202321202663U CN 220206683 U CN220206683 U CN 22020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ing
groove
monitoring device
bin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26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Zhongs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Zhongs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Zhongs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Zhongs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26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6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包括监测设备主体与加重机构,加重机构包括加重仓,加重仓位于监测设备主体底端端面,加重仓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侧连接有加重块,收纳槽内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密封塞,橡胶密封塞一端位于加重仓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外封盖,外封盖端面开设有定位插杆,加重仓端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与连接槽之间设置有弹力组件,活动杆位于加重仓外侧的一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拉板,连接拉板靠近橡胶密封塞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插块,定位插块活动连接于定位插杆内侧;在将防洪监测装置放置到水流中时,能让其以更快的速度沉底,有效保证监测设备主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
为了保护水源附近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在降雨频繁期,会需要对水源进行监控,来起到避免洪涝危害发生的作用,而防洪监测装置自身重量不高,在放置到水流中时,容易出现被冲翻或冲走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在将防洪监测装置放置到水流中时,能让其以更快的速度沉底,并稳定地立于水中,不会因湍急的水流而被冲翻或冲倒,有效保证监测设备主体的稳定性,同时可根据监测设备主体放置的不同水流而自由调整加重块的装配数量,更自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设备主体与加重机构,加重机构包括加重仓,所述加重仓位于监测设备主体底端端面,所述加重仓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侧连接有加重块,所述收纳槽内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密封塞,所述橡胶密封塞一端位于加重仓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外封盖,所述外封盖端面开设有定位插杆,所述加重仓端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连接槽之间设置有弹力组件,所述活动杆位于加重仓外侧的一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拉板,所述连接拉板靠近橡胶密封塞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插块,所述定位插块活动连接于定位插杆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力组件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于活动杆内部,所述活动槽内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端面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与连接槽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两端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转块,两个所述连接转块分别与活动槽内侧、固定板为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拉板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以连接拉板一侧表面中心点为轴呈镜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密封塞与加重仓外侧均磁吸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活动连接于连接拉板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螺纹槽,所述连接螺纹槽开设于加重仓底端表面,所述连接螺纹槽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底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加重仓底端,且所述连接板底端表面设置有长插杆与短插杆,所述长插杆与短插杆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加重机构,在将防洪监测装置放置到水流中时,能让其以更快的速度沉底,并稳定地立于水中,不会因湍急的水流而被冲翻或冲倒,有效保证监测设备主体的稳定性,同时可根据监测设备主体放置的不同水流而自由调整加重块的装配数量,更自由;
2、通过设置的加固机构,在安装监测设备主体至水流中时,还可将其插入到水底淤泥中,进一步提升监测设备主体的安装稳定性,同时连接板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拆卸,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监测设备主体;2、加重仓;3、橡胶密封塞;4、连接板;20、加重块;21、收纳槽;22、连接槽;23、防护盖;24、连接螺纹槽;31、外封盖;32、定位插杆;33、连接拉板;34、定位插块;35、活动杆;36、活动槽;37、固定板;38、连接转块;39、弹簧;41、连接螺杆;42、长插杆;43、短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设备主体1与加重机构,加重机构包括加重仓2,加重仓2位于监测设备主体1底端端面,加重仓2外侧开设有收纳槽21,收纳槽21内侧连接有加重块20,收纳槽21内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密封塞3,橡胶密封塞3一端位于加重仓2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外封盖31,外封盖31端面开设有定位插杆32,加重仓2端面开设有连接槽22,连接槽22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5,活动杆35与连接槽22之间设置有弹力组件,活动杆35位于加重仓2外侧的一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拉板33,连接拉板33靠近橡胶密封塞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插块34,定位插块34活动连接于定位插杆32内侧;弹力组件包括活动槽36,活动槽36开设于活动杆35内部,活动槽36内侧连接有弹簧39,弹簧39另一端端面连接有固定板37,固定板37两侧与连接槽22为固定连接;弹簧39两端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转块38,两个连接转块38分别与活动槽36内侧、固定板37为转动连接;
将需要装配的多个加重块20分别放置到各个收纳槽21中,然后将橡胶密封塞3对准收纳槽21后塞入,收纳槽21与橡胶密封塞3建立一定程度的连接,然后拿捏住连接拉板33,将连接拉板33旋转,同时活动杆35在连接槽22内侧靠着轴承旋转,同时弹簧39依靠连接转块38在活动槽36中转动,直到定位插块34与定位插杆32的位置重合,弹簧39收缩则带动定位插块34进入到定位插杆32中,即可将橡胶密封塞3与加重仓2连接上,避免加重块20掉出;在将防洪监测装置放置到水流中时,能让其以更快的速度沉底,并稳定地立于水中,不会因湍急的水流而被冲翻或冲倒,有效保证监测设备主体1的稳定性,同时可根据监测设备主体1放置的不同水流而自由调整加重块20的装配数量,更自由。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2所示,连接拉板33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防滑凹槽以连接拉板33一侧表面中心点为轴呈镜像设置;通过该设计,让工作人员在提拉连接拉板33时可以着力于防滑凹槽,使用更便利且摩擦更大,不会打滑。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2所示,橡胶密封塞3与加重仓2外侧均磁吸连接有防护盖23,防护盖23活动连接于连接拉板33外侧;通过该设计,可以将连接拉板33及橡胶密封塞3、加重仓2外侧开设的槽防护起来,使得这些组件更安全。
实施例2: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加固机构,加固机构包括连接螺纹槽24,连接螺纹槽24开设于加重仓2底端表面,连接螺纹槽24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41,连接螺杆41底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位于加重仓2底端,且连接板4底端表面设置有长插杆42与短插杆43,长插杆42与短插杆43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
将连接螺杆41对准连接螺纹槽24,然后旋转连接板4,让连接螺杆41进入到连接螺纹槽24中,再将监测设备主体1沉入水底时往下摁压,长插杆42与短插杆43插入水底淤泥中,建立与水底的连接,提高监测设备主体1稳定性;在安装监测设备主体1至水流中时,还可将其插入到水底淤泥中,进一步提升监测设备主体1的安装稳定性,同时连接板4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拆卸,使用更灵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设备主体(1)与加重机构,其特征在于:加重机构包括加重仓(2),所述加重仓(2)位于监测设备主体(1)底端端面,所述加重仓(2)外侧开设有收纳槽(21),所述收纳槽(21)内侧连接有加重块(20),所述收纳槽(21)内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密封塞(3),所述橡胶密封塞(3)一端位于加重仓(2)外侧并固定连接有外封盖(31),所述外封盖(31)端面开设有定位插杆(32),所述加重仓(2)端面开设有连接槽(22),所述连接槽(22)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5),所述活动杆(35)与连接槽(22)之间设置有弹力组件,所述活动杆(35)位于加重仓(2)外侧的一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拉板(33),所述连接拉板(33)靠近橡胶密封塞(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定位插块(34),所述定位插块(34)活动连接于定位插杆(32)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组件包括活动槽(36),所述活动槽(36)开设于活动杆(35)内部,所述活动槽(36)内侧连接有弹簧(39),所述弹簧(39)另一端端面连接有固定板(37),所述固定板(37)两侧与连接槽(22)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9)两端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转块(38),两个所述连接转块(38)分别与活动槽(36)内侧、固定板(37)为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板(33)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以连接拉板(33)一侧表面中心点为轴呈镜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塞(3)与加重仓(2)外侧均磁吸连接有防护盖(23),所述防护盖(23)活动连接于连接拉板(33)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螺纹槽(24),所述连接螺纹槽(24)开设于加重仓(2)底端表面,所述连接螺纹槽(24)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41),所述连接螺杆(41)底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位于加重仓(2)底端,且所述连接板(4)底端表面设置有长插杆(42)与短插杆(43),所述长插杆(42)与短插杆(43)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
CN202321202663.2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Active CN22020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663.2U CN22020668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663.2U CN22020668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6683U true CN220206683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2663.2U Active CN220206683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6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0768U (zh) 一种水电站库区拦污装置
CN216999868U (zh) 一种市政警示井盖
CN220206683U (zh) 一种防洪监测装置
CN103898997B (zh) 具有阻水排水功能的自动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3201823U (zh) 一种电缆沟自动排水装置
CN206174004U (zh) 一种下水道井盖
CN208633132U (zh) 一种用于基坑水位控制的智能气动降水装置
CN205743767U (zh) 钻杆储夹装置
CN216156600U (zh) 一种管井自动降水装置
CN206617305U (zh)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
CN207583327U (zh) 钻杆连接装置
CN204229248U (zh) 一种可拆卸的水位高度自动保持装置
CN208718043U (zh) 一种防堵死直通检查井
CN209277837U (zh) 一种基于低阻的柔性线缆测斜仪探测器打捞装置
CN219604496U (zh) 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管水流监测装置
CN104298263B (zh) 便于拆卸的水位高度自动保持装置
CN212177121U (zh) 一种适应测斜管变形的柔性多关节深孔排水装置
CN205591871U (zh) 钻孔浮力塞
CN220956975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单向阀
CN220378247U (zh) 一种挤注用定点暂堵可溶桥塞
CN204225264U (zh) 一种自动抽水系统
CN108625303B (zh) 高架桥防洪警示装置
CN203909364U (zh) Pvc管排水装置
CN208534449U (zh) 减压试验井地下水顶托力平衡装置
CN220486536U (zh) 下沉式基坑外观测井的防碰撞、防雨水倒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