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3648U -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03648U CN220203648U CN202321448863.6U CN202321448863U CN220203648U CN 220203648 U CN220203648 U CN 220203648U CN 202321448863 U CN202321448863 U CN 202321448863U CN 220203648 U CN220203648 U CN 2202036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door lock
- self
- generating
-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其中自发电门锁包括第一壳部、发电模块、运动触发件和把手部,运动触发件与第一壳部转动连接,运动触发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触发件由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均可驱动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把手部连接于运动触发件,可带动运动触发件转动,把手部在转动过程中切换锁门状态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把手部能够双向触发发电模块,让自发电门锁的安装方式更加灵活,适用场景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家用智能门锁越来越普及,但应用于公共场合的智能门锁却很少,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智能门锁大多采用电池供电,使用期间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如果忘记更换电池或者充电,会造成门锁功能失效,这成为阻碍公共场所智能门锁发展的重要原因。
专利CN210422190U公开了一种自发电门锁装置以及自发电门锁系统,适用于公共场合的卫生间或试衣间等应用场景,通过自发电门锁装置可以对外传输其开关状态信息,使用者无需走近房门观察即可方便快速地识别房门的开关状态,该门锁装置无需通过电池供电,也无需连接电源线,有效解决了公共场所智能门锁的痛点。但该装置只能单向旋转锁门,在该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手只能顺时针旋转锁门,当遇到右侧开门的内开门,或者左侧开门的外开门时,需要将把手从下向左旋转至水平状态,来完成锁门(如该专利的图10所示),这样操作不符合日常操作习惯,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当把手重力较大时,把手的卡位将不稳定,导致把手自动弹回,无法锁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自发电门锁装置只能单向旋转锁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把手部能够双向触发发电模块,让自发电门锁的安装方式更加灵活,适用场景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不论是左开门的内开门、左开门的外开门、右开门的内开门,或者是右开门的外开门,均能保证锁门时把手部由上而下地运动,不会因为把手部重力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把手部出现自动复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当运动触发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把手部和/或运动触发件被卡位,使得运动触发件在第一转动位置停滞,避免了反向触发发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把手部被第二壳部弹性卡位,使得把手部的卡位手感更佳,卡位力更大,更有效地避免了运动触发件反向触发发电模块;同时,由于弹性卡位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卡位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卡位效果不会因为使用次数增加而减弱;另外,第二轴套在弹性卡位部的抵接作用下,产生运动阻尼,让把手部能够实现即转即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用户在将旋转把手复位时,会受到两次卡位,卡位手感更明显,更有效地避免了反向触发发电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门锁,其中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当把手部转动至接近水平状态时,会被第二壳部限位,使得把手部保持水平状态,不会因为用户旋转力度太大或者把手部重力过大而出现继续向下转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系统,其中可将所述指示装置放置在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的入口处,并将各个门的位置、门号、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指示模块对外显示,由此,用户在入口处即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各个门的锁门状态以及门的位置。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之一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发电门锁,包括:第一壳部;发电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壳部,能够被驱动而产生电能;运动触发件,与所述第一壳部转动连接,所述运动触发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均可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把手部,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可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转动,所述把手部在转动过程中切换锁门状态与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当所述运动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和/或所述运动触发件被卡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能够夹持安装于一外部安装板;所述把手部与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连接,当所述把手部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被所述第二壳部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其中之一设置有弹性卡位部,另一设置有卡位槽,当所述运动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弹性卡位部卡入所述卡位槽,使得所述把手部被弹性卡位;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弹性卡位部脱离所述卡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位部被设置为碰珠,所述卡位槽构造为能够适配于所述碰珠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触发件的侧面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的远离所述运动触发件的一侧设置有卡位凹陷,所述第一壳部于所述卡位凹陷对应位置凸设有卡位筋,当所述把手部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卡位筋卡入所述卡位凹陷,使得所述运动触发件被卡位;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卡位筋脱离所述卡位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电门锁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所述运动触发件朝向所述发电模块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相对设置;当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部抵压并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外发送无线信号;当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驱动部抵压并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外发送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包括: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构造为能够抵接于外部门板或者门框,以实现锁门;第二轴套,通过一传动轴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所述第二轴套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轴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插口,所述传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口,并跟随所述第二轴套转动;所述第二轴套穿过所述第二壳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所述第二壳部被夹持于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以实现所述把手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壳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把手部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把手部被限位;当所述把手部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把手部被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能够应用于上述自发电门锁的一种门锁系统,包括上述自发电门锁和指示装置,所述自发电门锁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所述指示装置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无线信号;指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无线信号而对外指示所述自发电门锁的工作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模块与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动触发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部、运动触发件和发电模块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模块立体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动触发件在第一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和第三转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发电模块的受力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把手部与运动触发件的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旋转把手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碰珠装配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弹性卡位部局部放大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系统构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自发电门锁;200、指示装置;20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2、指示模块;1、第一壳部;11、前壳体;112、紧急开锁孔;113、卡位筋;115、电机抵接筋位;116、第二表面;12、后壳体;121、电机卡扣;122、天线限位筋;13、第四限位部;15、显示窗口;16、第一螺母;18、金属垫圈;181、垫圈槽;2、发电模块;21、发电主体;211、电机外壳;212、枢转轴;213、电机扣合位;214、感应部;2141、感应线圈;2142、第一导磁件;215、摇臂;2151、弹性片;216、永磁体;2161、第二导磁件;2162、第三导磁件;22、触动部;221、枢转孔;222、抵接棱;23、电路板;24、电机复位件;3、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1、天线;4、判断模块;51、把手部;511、第一限位部;512、旋转把手;5121、把手定位槽;513、第二轴套;5131、第二插口;5132、第二螺栓;5133、把手定位部;5134、第二弹簧;5135、卡位槽;514、垫圈轴;515、补偿部;5151、抵接件;5152、套筒;5153、第三螺栓;5154、挂锁部;519、防滑垫圈;52、运动触发件;521、第一驱动部;522、第二驱动部;523、转盘;524、第一轴套;5241、第一插口;5242、紧急开锁部;525、第三限位部;5251、卡位凹陷;526、抵接环;528、显示部;5281、第一显示区域;5282、第二显示区域;5283、第三显示区域;529、滑块;53、传动轴;6、第二壳部;61、第二限位部;62、安装螺栓;63、沉头孔;65、弹性卡位部;651、碰珠;652、碰珠固定盖;653、碰珠安装位;654、卡位弹片;655、弹片安装槽;8、挂锁件;81、安装孔;82、挂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水平”、“竖直”、“上”、“下”、“左”、“右”、“象限”、“逆时针”、“顺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请参阅图1-图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发电门锁100被具体阐释。如图1-图8和图13所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包括:第一壳部1;发电模块2,安装于所述第一壳部1,能够被驱动而产生电能;运动触发件52,与所述第一壳部1转动连接,所述运动触发件52具有第一转动位置,所述运动触发件52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均可驱动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把手部51,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52,可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52转动,所述把手部51在转动过程中切换锁门状态与解锁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已在图8、图9和图13中标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或者门框上使用(如图24、图25所示),所述锁门状态可以理解为自发电门锁100能够将门锁定或者将门限位的状态,可例如通过把手部51抵接门板或者门框而将门锁定(如图24),也可例如通过插销插接于插锁件而将门锁定,也可例如通过卡槽卡接将门锁定,或者是通过其它方式将门锁定或者限位,所述解锁状态可以理解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将门解除锁定或限位的状态。所述第一壳部1可以是壳体、基座、支架或者是其它可以用于安装的基体。所述发电模块2可以是电磁感应发电机、压电陶瓷发电机,或者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其它发电机;所述发电模块2安装于所述第一壳部1可以是卡接安装、通过螺丝固定安装、通过筋位抵接安装或者是其它方式安装。所述转动连接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转动副连接,或者是滚动连接,或者是转动加移动的复合连接,或者是其它能够发生转动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不仅可用于试衣间和公用洗手间的隔断门锁,而且可用于普通的家用门锁,或者是其它门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隔断门锁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所述把手部51可以理解为操控部件,可以是转动型隔断门锁的把手,可以是普通家用门锁的门把手,或者是其它门锁的操控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部51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所述门板或者门框,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配件连接于门板或者门框,从而将门锁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用户通过操控把手部51锁门,同时,把手部51带动运动触发件52运动,运动触发件52由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均可驱动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把手部51能够双向触发发电模块2,进而让自发电门锁100的安装方式更加灵活,适用场景更广。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不论是左开门的内开门(如图12左侧图所示,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左开门的外开门(如图12右侧图所示,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上)、右开门的内开门(如图12右侧图所示,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或者是右开门的外开门(如图12左侧图所示,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上),均能保证锁门时把手部51由上而下地运动,不会因为把手部51重力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把手部51出现自动复位的情况。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部51设置有运动阻尼,让把手部51能够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实现即转即停,从而避免把手部5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转动,导致不能锁门。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模块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发电模块2在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电能,和/或发电模块2在由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产生电能。所述运动触发件52还包括第二转动位置和第三转动位置,运动触发件52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能够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运动触发件52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能够转动至第三转动位置(如图8所示),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发电模块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或者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发电模块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2-图5所示,所述发电模块2的所述第一状态被设置为未被触发的状态,所述发电模块2的所述第二状态被设置为已被触发的状态,即当运动触发件52在第一转动位置时,发电模块2未被触发,当运动触发件52在第二转动位置或者第三转动位置时,发电模块2已被触发。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自发电门锁100在解锁状态的时间远远大于锁门状态的时间,所以将发电模块2未被触发的状态设置为自发电门锁100的解锁状态,这样设置能够增加发电模块2的使用寿命。在其它实施例中,发电模块2的第一状态也可以被设置为已被触发的状态,发电模块2的第二状态也可以被设置为未被触发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朝向所述发电模块2设置有第一驱动部521和第二驱动部522,所述第一驱动部521与所述第二驱动部522相对设置;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抵压并触发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部522抵压并触发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所述第一驱动部521可以是凸块,也可以是滚轮,也可以是凸轮等,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构造为凸起的第一斜坡,所述第二驱动部522构造为凸起的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可以是曲面坡,也可以是直面坡,还可以是其它类似斜坡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如图8所示,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具有一第一触发位置,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三转动位置之间具有一第二触发位置,运动触发件52由第一转动位置运动到第一触发位置或者第二触发位置时触发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并非必须到达第二转动位置或者第三转动位置时发电模块2才被触发。
进一步地,如图3-图9、图13、图13所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与所述发电模块2电连接,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所述发电模块2包括发电主体21,以及与所述发电主体21枢转连接的触动部22;当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522抵压所述触动部22时,所述触动部22基于所述发电主体21发生第一枢转运动,所述发电主体21响应于所述触动部22的第一枢转运动而产生第一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基于所述第一电能对外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其中,所述发电主体21响应于所述触动部22的第一枢转运动而产生第一电能可以理解为,触动部22在第一枢转运动过程中驱动发电主体21,可以是抵压发电主体21,或者是拨动发电主体21,或者是带动发电主体21转动,或者是其它形式驱动发电主体21,从而使得发电主体21发电。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锁门状态,外部显示设备接收到第一无线信号而对外显示自发电门锁100的对应状态。
如图6、图7、图3和图2所示,所述发电主体21包括电机外壳211,所述电机外壳211朝向内侧凸设有枢转轴212,所述触动部22于所述枢转轴212对应位置贯设有枢转孔221,所述枢转轴212卡入所述枢转孔221,使得所述触动部22能够基于所述枢转轴212做枢转运动。所述第一壳部1包括相互盖合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位于后壳体12的远离所述把手部51的一侧。所述前壳体11于所述发电模块2侧面对应位置设置有电机卡扣121,所述电机外壳211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电机卡扣121的电机扣合位213,所述电机卡扣121卡接于所述电机扣合位213,以使所述电机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壳体11。所述发电模块2的接线柱焊接有一电路板23,所述电路板23盖设于所述发电主体21的上方;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包括天线31,所述天线31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3,并贴合所述前壳体11的内壁沿周向弯折,所述前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天线限位筋122,用于将所述天线31限位。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后壳体12设置有电机抵接筋位115,用于抵接于发电模块2,将发电模块2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发电模块2还包括电机复位件24,抵接于所述触动部22,为所述触动部22提供复位力;当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522逐渐脱离所述触动部22时,所述触动部22在所述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第二枢转运动,所述发电主体21响应于所述触动部22的第二枢转运动而产生第二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基于所述第二电能对外发送第二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枢转运动与所述第一枢转运动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电机复位件24可以是单扭簧、双扭簧、弹簧、弹性泡棉、弹片或者是其它具有弹性的零部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解锁状态。如图6-图7所示,所述发电主体2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电机外壳211的感应部214以及与感应部214枢转连接的摇臂215,所述摇臂215设置有永磁体216,所述感应部214包括感应线圈2141和第一导磁件2142,所述第一导磁件2142包括上、中、下三段,三段的尾端相连,呈类似“E”形,其中中段从所述感应线圈2141的中间穿过。所述摇臂215可相对所述感应部214上下运动以使感应线圈2141内部的磁场方向发生改变,进而产生感应电能,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永磁体216的上下表面分别贴合有第二导磁件2161和第三导磁件2162,在摇臂215处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二导磁件2161接触第一导磁件2142的上段,第三导磁件2162接触第一导磁件2142的中段,形成第一导磁回路;在摇臂215处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二导磁件2161接触第一导磁件2142的中段,第三导磁件2162接触第一导磁件2142的下段,形成第二导磁回路。当所述触动部22的抵压摇臂215时,摇臂215由上极限位置运动到下极限位置,由第一导磁回路切换为第二导磁回路,第一导磁体的中段内部磁场方向改变,导致发电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使得发电线圈产生所述第一电能,所述第一电能藉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当所述触动部22的抵压作用消失,摇臂215由上极限位置运动至下极限位置,由第二导磁回路切换为第一导磁回路,第一导磁体的中段内部磁场方向再次改变,导致发电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使得发电线圈产生所述第二电能,所述第二电能藉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电能与所述第一电能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电门锁100还包括判断模块,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3,与所述发电模块2以及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电连接,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的电能一部分提供给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的电能是第一电能还是第二电能,并将判断结果输出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根据判断结果对外发送对应的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摇臂215朝向所述触动部22设置有弹性片2151,所述触动部22通过抵压弹性片2151而带动摇臂215运动,由于永磁体216被第一磁吸件吸引而使摇臂215保持静止,所以弹性片2151在被抵压时发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弹性片2151的形变量达到预设值时,弹性片2151的弹力大于永磁体216的磁吸力,磁吸力不足以维持摇臂215的静止状态,弹性势能释放,带动摇臂215由上极限位置运动至下极限位置,使得发电线圈产生电能。弹性片2151能够将积蓄的弹性势能瞬间释放,提高摇臂215运动速度,进而提高发电线圈内部的磁通量的变化速率,使得发电线圈短时间内产生的电能更多;弹性片2151形变量的预设值可以理解为弹性片2151的弹力大于永磁体216的磁吸力所需发生的最小形变量。当触动部22的抵压作用撤去时,弹性片2151在电机复位件24的抵接作用下,带动摇臂215由下极限位置运动至上极限位置,其中弹性片2151的作用与向下运动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6和图7所示,所述触动部22包括抵接棱222,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522通过抵压所述抵接棱222来驱动所述触动部22;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朝向所述第二驱动部522的方向被设置为第一方向,所述枢转轴212朝向所述抵接棱222的方向被设置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顺;所述第一驱动部521构造为第一斜坡,所述第二驱动部522构造为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的斜度大于所述第二斜坡的斜度。其中,所述抵接棱222构造为一圆柱形的筋位,水平设置于触动部22的顶端。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已在图9中标出,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顺可以理解为,第一方向的至少部分分量与第二方向同向,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被设置为20°~40°。图9中包含上下两幅图,其中,第一幅图为第一斜坡与第二斜坡的斜度相同的实施例,第二幅图为第一斜坡的斜坡大于第二斜坡的斜度的实施例。在两幅图中,F1为第一斜坡抵压抵接棱222的抵压力,F1的方向与抵压接触面垂直,L1是F1相对于枢转轴212的力臂,T1是F1相对于枢转轴212产生的扭矩;F2为第二斜坡抵压抵接棱222的抵压力,F2的方向与抵压接触面垂直,L2是F2相对于枢转轴212的力臂,T2是F2相对于枢转轴212产生的扭矩;已知触发发电模块2需要的扭矩大小相同,即T1=T2,则力臂越大,需要的力就越小,在第一幅图中,第一斜坡与第二斜坡的斜度相同,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顺,所以L1大于L2,导致F1小于F2,即第一斜坡驱动触动部22所需的力小于第二斜坡驱动触动部22所需的力,导致把手部51双向触发发电模块2的手感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将第二斜坡的斜度变小,如图9的第二幅图所示,使得F3的方向向下偏转,L2的长度变长,在T2不变的情况下,F2将变小,从而F2与F1的值更加接近,使得把手部51双向触发的手感更加一致。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9的第一幅图所示,可以让第一斜坡与第二斜坡的斜度保持相同,虽然把把手部51双向触发发电模块2的手感不一致,但不会有太大差异。进一步地,在抵接棱222上涂润滑脂,使得抵接棱222表面的摩擦力更小,手感更加顺滑,同时提高抵接棱22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棱222采用金属材质制造,以提高抵接棱222的耐磨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棱222、所述第一驱动部521和所述第二驱动部52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造,以提升抵接棱222、第一驱动部521和第二驱动部522的耐磨性。
进一步地,在解锁自发电门锁100时,用户将把手部51复位,如果用户用力过大,或者把手部51惯性较大,会使得把手部51复位过度,出现把手部51反向触发发电模块2的情况,导致自发电门锁100对外发出错误信号。为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5-图19和图10所示,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51和/或所述运动触发件52被卡位,使得运动触发件52在第一转动位置停滞,避免了反向触发发电模块2。其中,所述卡位可以是弹性卡位、刚性卡位、磁吸限位或者是其它限位方式。所述弹性卡位可以是通过弹片、弹性伸缩件、弹性限位筋或者其它弹性件卡位;所述刚性卡位(图中未示出)可以通过在壳体上安装一刚性的卡位件,使得运动触发件52复位到第一转动位置时,运动触发件52和/或把手部51被卡位件阻挡,以实现限位;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卡位件的安装位置,使得运动触发件52可选择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被限位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被限位,以适配向左锁门和向右锁门;所述磁吸限位(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为在运动触发件52和/或把手部51安装有第一永磁体216,在壳体安装有与第一永磁体216相互吸引的第二永磁体216,当运动触发件52运动的第一转动位置时,第一永磁体216与第二永磁体216的位置相对应,两者相互吸引并贴合,使得运动触发件52和/或把手部51被磁吸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11-图25所示,还包括第二壳部6,与所述第一壳部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部6与所述第一壳部1能够夹持安装于一外部安装板;所述把手部51与所述第二壳部6转动连接,当所述把手部51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52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51被所述第二壳部6卡位。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壳部1朝向所述第二壳部6设置有第一螺母16,所述第二壳部6于所述第一螺母16对应位置设置有沉头孔63,一安装螺栓62穿过所述沉头孔63拧入所述第一螺母16,以使所述第二壳部6与所述第一壳部1夹持安装于外部安装板。所述外部安装板可以是门板或者门框,外部安装板对应于所述第一螺母16的位置开设有螺栓通过孔,所述安装螺栓62穿过所述沉头孔63,并穿过所述螺栓通过孔后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母16,使得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在所述外部安装板上不能转动。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母16构造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螺母,其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壳部6,第一螺母16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壳部1。
进一步地,当把手部51的轴向拉力过大时有可能将第一螺母16拉出第一壳部1,导致自发电门锁100脱离安装板,门将被暴力打开,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螺母16朝向所述把手部51的一端设置有金属垫圈18,所述金属垫圈18的外径大于外部安装板的螺栓通过孔的孔径,使得安装时,金属垫圈18抵接于安装板的外侧面,第二壳部6抵接于安装板的内侧面,由于金属垫圈18的止挡作用,当把手部51的轴向拉力较大时,第一螺母16不会强行被拉出第一壳部1,门不易被暴力打开,提高了安全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壳部1于所述金属垫圈18对应位置设置有垫圈槽181,所述金属垫圈18容纳于垫圈槽181内,使得第一壳部1能够贴合安装于安装板,提高了密封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螺母16和金属垫圈18可以采用一垫圈螺母代替,垫圈螺母的垫圈外径大于安装板的螺栓通过孔的孔径,使得垫圈螺母抵接于安装板,以防止第一螺母16被强行拉出第一壳部1。
进一步地,如图17-图19、图11、图13、图15所示,所述把手部51和所述第二壳部6其中之一设置有弹性卡位部65,另一设置有卡位槽5135,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弹性卡位部65卡入所述卡位槽5135,使得所述把手部51被弹性卡位;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51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弹性卡位部65脱离所述卡位槽5135。其中,所述弹性卡位部65可以理解为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部件,例如弹片、碰珠651、弹簧加滑块529的结构、具有弹性的筋位、能够产生弹性伸缩的滚轮等。所述操控力的阈值可以理解为,能让弹性卡位部65脱离卡位槽5135的最小操控力。本实施例的把手部51被第二壳部6弹性卡位,使得把手部51的卡位手感更佳,卡位力更大,更有效地避免了运动触发件52反向触发发电模块2。同时,由于弹性卡位部65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卡位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卡位效果不会因为使用次数增加而减弱。另外,第二轴套513在弹性卡位部65的抵接作用下,产生运动阻尼,让把手部51能够实现即转即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所述弹性卡位部65被设置为碰珠651,所述卡位槽5135构造为能够适配于所述碰珠651的凹槽。所述碰珠651包括小球和弹簧,当小球被挤压会向内压缩弹簧,当小球不被挤压时被弹簧向外推,小球被碰珠651壳体限位而不能脱离碰珠651。第二壳部6设置有碰珠安装位653,所述碰珠安装位653构造为半圆形凹陷,半圆形凹陷的形状与碰珠651外形相配合。碰珠安装位653的一侧设置有碰珠固定盖652,碰珠固定盖652盖设于碰珠安装位653,并与碰珠安装位653固定连接,碰珠651被夹持安装于碰珠固定盖652与碰珠安装位653之间。所述卡位槽5135构造为球形凹坑,其形状与碰珠651相适配。进一步地,碰珠固定盖652的朝向第三方向的表面与第二壳部6朝向第三方向的表面齐平,当第二壳部6安装于外部安装板后,安装板能够抵接于碰珠固定盖652,使得碰珠固定盖652与碰珠安装位65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所述第三方向被设置为所述把手部51朝向所述第一壳部1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已在图22中标出。
进一步地,碰珠651的安装方向朝向第二轴套513,当运动触发件52不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碰珠651被第二轴套513抵压而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碰珠651被稳定地限位于碰珠安装位653,防止碰珠651松动。同时,碰珠651壳体向外凸设有轴肩,轴肩抵接于碰珠固定盖652的端面,使得碰珠固定盖652被夹持限位于轴肩与碰珠安装位653之间,以防止碰珠固定盖652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0、图21所示,所述弹性卡位部65被设置为卡位弹片654,所述卡位槽5135构造为能够适配于所述卡位弹片654的凹槽。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卡位弹片654卡入所述卡位槽5135,使得所述把手部51被弹性卡位;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51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卡位弹片654滑出所述卡位槽5135。具体的,所述卡位弹片654包括位于中间部位的卡接部,以及位于两端的翘臂,所述卡接部构造为朝向第二轴套513凸设的三角形;所述第二壳部6设置有弹片安装槽655,用于安装卡位弹片654,所述卡位弹片654插入弹片安装槽655,卡位弹片654的翘臂被弹片安装槽655限位,使得卡位弹片654的位置固定;弹片安装槽655开设有用于卡接部穿过的孔位,卡接部穿过孔位后卡接于所述第二轴套513的卡位槽5135。进一步地,弹片安装槽655预留有弹片变形空间,当卡接部被抵压而向内缩退时,所述弹片变形空间能够提供变形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安装槽655朝向第三方向的表面与第二壳部6朝向第三方向的表面齐平,当第二壳部6安装于外部安装板后,安装板抵接于弹片安装槽655的端部,将卡位弹片654限位在弹片安装槽655内部,防止卡位弹片654滑出弹片安装槽655。所述第三方向被设置为所述把手部51朝向所述第一壳部1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已在图22中标出。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侧面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部525,所述第三限位部525的远离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一侧设置有卡位凹陷5251,所述第一壳部1于所述卡位凹陷5251对应位置凸设有卡位筋113,当所述把手部51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52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卡位筋113卡入所述卡位凹陷5251,使得所述运动触发件52被卡位;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51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卡位筋113脱离所述卡位凹陷5251。其中,第三限位部525可以理解为由运动触发件52向外凸设的块。本实施例将所述卡位凹陷5251设置在第三限位部525的作用在于,当运动触发件52由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附近时,所述卡位筋113会先抵接于第三限位部525,当运动触发件52继续运动,卡位筋113会卡入所述卡位凹陷5251,即用户在将旋转把手512复位时,会受到两次卡位,卡位手感更明显,更有效地避免了反向触发发电模块2。
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把手部51的锁门方向设置为由上至下的方向(如图12所示),当用户旋转力度太大或者把手部51重力过大时,会出现把手部51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的情况,导致门不能被锁定。为此,如图11和图15所示,所述把手部5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11,所述第二壳部6设置有第二限位部61,当所述把手部51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11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61,使得所述把手部51被限位;当所述把手部51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511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61,使得所述把手部51被限位。通过第一限位部511与第二限位部61的配合,当把手部51转动至接近水平状态时,会被第二壳部6限位,使得把手部51保持水平状态,不会因为用户旋转力度太大或者把手部51重力过大而出现继续向下转动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511构造为由所述第二轴套513的旋转中心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设的第一挡接块,所述第一挡接块构造为90°范围的扇形,所述第二限位部61构造为第二挡接块,第二挡接块围绕第二轴套513设置,当所述把手部51转动时,所述第一挡接块的两侧能够分别地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接块的两侧,使得所述把手部51被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运动触发件52的所述第二转动位置对应于把手部51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即第一限位部511被第二限位部61限位的位置;所述第三转动位置对应于把手部51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即第一限位部511被第二限位部61限位的位置。所述运动触发件52由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第二转动位置的运动行程被设置为第一行程,由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第一触发位置的运动行程被设置为第一触发行程,其中,所述第一触发行程被设置为0.4-0.6倍的第一行程;所述运动触发件52由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第三转动位置的运动行程被设置为第二行程,由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至第二触发位置的运动行程被设置为第二触发行程,其中,所述第二触发行程被设置为0.4-0.6倍的第二行程。即用户在锁门时只需将把手部51转动一半行程,就能够触发发电模块2,避免出现锁门后未触发发电模块2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6、图15和图22所示,所述第二轴套513朝向所述旋转把手512凸设有三个把手定位部5133,三个把手定位部5133围合形成一环形,所述旋转把手512开设有与所述把手定位部5133相适配的把手定位槽5121,所述把手定位部5133插设于所述把手定位槽5121,使得所述旋转把手512与所述第二轴套513在旋转方向上定位,其中,采用三个把手定位部5133定位可以避免旋转把手512的相位角安装错误。所述旋转把手512开设有把手螺纹孔,所述第二轴套513的所述插口内设置有第二螺栓5132,所述第二螺栓5132穿过第二轴套513连接于所述把手螺纹孔,其中,所述第二螺栓5132与所述第二轴套513之间设置有防滑垫圈519,用于防止所述旋转把手512的回转运动造成第二螺栓5132连接松动。
进一步地,如图15-图22所示,所述旋转把手512采用金属材质制造,所述旋转把手512与所述第二壳部6之间设置有垫圈轴514,所述垫圈轴514包括中空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中空轴端部的垫圈帽,所述中空轴穿过所述第二壳部6,中空轴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定位筋,第二壳部6在中空轴通过的部位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筋与定位槽相配合,使得中空轴被第二壳部6法向定位,进而把手部51在转动时,垫圈轴514不会跟随把手部51一起转动。垫圈帽设置于第二壳部6与旋转把手512之间,将所述旋转把手512与所述第二壳部6之间隔开一预设间隙,防止旋转把手512在转动时划伤所述第二壳部6。第二轴套513穿过垫圈轴514的中空轴连接于旋转把手512,第二轴套513在转动时与垫圈轴514产生摩擦,而不与第二壳部6之间产生摩擦,使得把手部51转动更加顺滑。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垫圈轴514采用POM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3所示,所述把手部51的运动区间被限制在第一区间,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运动区间被限制在第二区间,所述第二区间包含所述第一区间。即运动触发件52还未运动至第二区间的极限位置或者刚好运动至第二区间的极限位置时,把手部51就已经运动到了第一区间的极限位置,由此,运动触发件52和把手部51的限位以第一区间的限位作为主要限位,而第二区间的限位作为辅助限位,使得运动触发件52承受的力较小,避免造成运动触发件52和电子元件损坏。第二区间的作用在于为运动触发件52的装配提供定位,以便快速找到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的相位角对应关系,实现快速装配。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间的范围被设置为90°,所述第二区间的范围被设置为180°~190°。进一步地,第一区间限位结构的强度高于第二区间限位结构的强度,能够减小第一区间限位结构的形变量,进一步减小第二区间限位结构承受的力,防止运动触发件52和电子元件损坏。进一步地,第一区间限位结构采用金属材质制造,以保证其强度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区间的限位结构具体为: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第一驱动部521与第二驱动部522之间位置沿径向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部525,所述前壳体11于所述第三限位部525的旋转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四限位部13,运动触发件52在运动过程中,第三限位部525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第四限位部13,使得运动触发件52的运动区间被限制在第二区间内。所述第三限位部525和第四限位部13具体为限位筋。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2所示,图13的视角为由第一壳部1朝向第二壳部6观察的视角,其中左侧图为运动触发件52、发电模块2、第一壳部1、把手部51的位置关系图,右侧图为把手部51、第二壳部6的位置关系图。图12为由第二壳部6朝向第一壳部1的视角。如图13的左侧图所示,运动触发件52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180°,此时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运动触发件52可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90°至第二转动位置,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驱动部521将触发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同时,运动触发件52也可由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90°至第三转动位置,在转动过程中第二驱动部522将触发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如图13的右侧图所示,把手部51的转动范围也被限位在180°,只能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转动,此时把手部51处于竖直状态,能够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动90°,将把手部51与运动触发件52连接,把手部51向左、右两侧转动能够分别带动运动触发件52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件或者第二驱动件触发发电模块2。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其把手部51既能够向右旋转锁门,又能够向左旋转锁门,在安装时,合理选择锁门方向,使得自发电门锁100能够适配各种类型的门。
进一步地,如图5、图11-图25所示,所述把手部51包括:旋转把手512,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6的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一侧,构造为能够抵接于外部门板或者门框,以实现锁门;第二轴套513,通过一传动轴53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52,所述第二轴套513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轴53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插口5131,所述传动轴53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口5131,并跟随所述第二轴套513转动;所述第二轴套513穿过所述第二壳部6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512,所述第二壳部6被夹持于所述旋转把手512与所述第二轴套513之间,以实现所述把手部5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6。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传动轴53构造为方形轴,所述第二插口5131构造为方形插口。使得方形轴的相位角能够更好地适配所述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的转动范围,以便于快速装配。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53与所述插口的配合间隙被设置为单侧间隙小于等于0.3mm,使得插口与所述传动轴53的配合更加紧密,减少把手部51的回转间隙,使得把手部51转动更加跟手。
进一步地,如图10、图22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朝向所述把手部51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轴53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插口5241,所述传动轴53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5241,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轴套513的所述第二插口5131,所述第二轴套513通过所述传动轴53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52转动;所述第二插口513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5134,所述第二弹簧5134抵接于所述传动轴53的端部,为所述传动轴53提供轴向的弹力;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与所述第二轴套51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所述传动轴53在所述第二弹簧5134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所述第一插口5241配合的深度不变。由于运动触发件52结构复杂,因此采用塑料材质注塑成形,导致第一插口5241的强度较低,如果传动轴53与第一插口5241的重合度较低,传动轴53可能会将运动触发件52损坏;而传动轴53采用钢材加工而成,强度较高,不易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需要保障传动轴53与第一插口5241的重合度足够大,来避免第一插口5241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能够适配于不同厚度的安装板,所以第一壳部1与第二壳部6之间的间距会跟随安装板的厚度变化而变化,本实施例的第二弹簧5134将传动轴53推到第一插口5241的内部深处,当安装板厚度变化时,第二弹簧5134的弹力能保证传动轴53装入第一插口5241的深度不变。保证传动轴53与第一插口5241的重合度足够大,以降低第一插口5241的接触应力,从而避免运动触发件52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朝向前壳体11凸设有抵接环526,所述抵接环526抵接于所述前壳体11的内侧;所述抵接环526的圆心设置在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转动中心对应位置,且所述抵接环526的横截面被设置为弧形凸起,使得所述抵接环526与所述第一壳部1之间通过弧面接触,降低摩擦力。其中,所述抵接环526可以是完整的圆环,也可以是半圆环,也可以是1/4圆环,或者是其它尺寸的圆环。由于第二弹簧5134将传动轴53推向第一插口5241,第二弹簧5134的弹力最终会作用在运动触发件52上,使得运动触发件52与第一壳部1之间的抵接力增大,导致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本实施例的运动触发件52通过抵接环526抵接于第一壳部1,抵接环526与第一壳部1通过弧面接触,而且抵接环526的圆心位于运动触发件52的旋转中心,能够进一步降低运动触发件52与第一壳部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操控顺滑感。
进一步地,如图4、图22、图10和图1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设置有显示部528,所述第一壳部1设置有显示窗口15,所述显示部528通过所述显示窗口15对外显示工作状态;所述显示部528包括第一显示区域5281、第二显示区域5282和第三显示区域5283,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显示部528对外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5281,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显示部528对外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5282,当所述运动触发件52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显示部528对外显示所述第三显示区域5283。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5281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区域5282和第三显示区域5283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锁门状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锁门状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表征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处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不仅可通过发送无线信号来提醒用户门的状态,而且还可以通过显示窗口15展示出门的状态,两者相结合,可提高用户寻找门的效率。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的入口处放置一指示装置200,所述指示装置200能够接收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发出的无线信号并根据该无线信号对外指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的工作状态。由此,用户在入口处即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各个门的锁门状态,而且进入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后,也能通过自发电门锁100的显示窗口15准确无误地找到对应的门,当门的数量较多时,采用本方案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寻找的速度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0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包括转盘523,以及由转盘523的中心朝向第二轴套513设置的第一轴套524,第一轴套524朝向传动轴53设置有所述第一插口5241,所述传动轴53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轴套524,另一端插设于第二轴套513。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图2和图22所示,所述第一壳部1包括朝向第三方向设置的第二表面116,所述显示部528构造为由所述运动触发件52的转盘523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16铺设的双色片,所述双色片具体为红绿双色片,所述第一显示区域5281为绿色,所述第二显示区域5282和所述第三显示区域5283为红色;所述第二表面116于所述双色片对应位置开设所述显示窗口15;所述双色片能够跟随所述运动触发件52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显示窗口15对外显示不同颜色;所述第三方向被设置为所述把手部51朝向所述第一壳部1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已在图22中标出。其中,所述第二表面116具体为前壳体11的远离后壳体12一侧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窗口15可以设置在第一壳部1的其它表面。
进一步的,如图4、图1、图10和图22所示,所述运动触发件52朝向所述前壳体11的第二表面116凸设有紧急开锁部5242,所述前壳体11于所述紧急开锁部5242对应位置贯设有紧急开锁孔112,所述紧急开锁部5242穿过所述紧急开锁孔112后暴露于所述前壳体11的第二表面116;所述紧急开锁部5242开设有能够用于螺丝刀插接的槽,使得用户可在门外通过螺丝刀转动所述紧急开锁部5242,将自发电门锁100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25所示,所述旋转把手512可拆卸地连接一补偿部515,所述旋转把手512通过所述补偿部515将门锁定。其中,所述补偿部515将门锁定的方式可以是抵接于门板或者门框内侧从而锁定,也可以是补偿部515挂接于门板或者门框内侧的某个部件,以实现锁定,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使补偿部515与门板或者门框连接从而锁定。所述补偿部515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512的好处在于,可更换不同长度的补偿部515来补偿旋转把手512在第三方向上凸出的长度,让旋转把手512能够适配叠门与平齐门,同时,适配不同厚度的门板。
具体的,市面上常见的隔断门的种类包括平齐门、叠门、内开门、外开门等,且市面上常见的门板厚度一般在14mm-20mm之间变化,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旋转把手512上设置有所述补偿部515,用来补偿把手部51在第三方向上凸出的长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发电门锁100能够适配于市面上大部分隔断门的结构以及厚度。例如图24的第一幅图所示,为叠门时的安装情况示意图,当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上时,适用于外开门的情况,当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时,适用于内开门的情况;例如图24的第二幅图所示,为平齐门时的安装情况示意图,当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上时,适用于外开门的情况,当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时,适用于内开门的情况。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4的第二幅图和图22所示,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壳部6的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表面与所述补偿部515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mm。由于市面上平齐门的使用场景较多,所以将所述补偿部515与所述第二壳部6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等于10mm,以适配平齐门的使用场景,使得门被补偿部515抵接后活动空间较小,不会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22和图15所示,所述补偿部515包括:抵接件515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把手512的末端,用于抵接于门板或者门框;套筒5152,被夹持安装于所述抵接件5151与所述旋转把手512之间,用于增加所述抵接件5151伸出所述旋转把手512的长度。其中,所述抵接件5151通过第三螺栓5153固定于所述旋转把手512,所述第三螺栓5153与抵接件5151之间设置有防滑垫圈519,用于防止抵接件5151受撞击后所述第三螺栓5153松动。当需要调节补偿部515伸出旋转把手512的长度时,只需更换不同长度的套筒5152即可,不需要更换抵接件5151,由于套筒515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因此只更换套筒5152能够节约成本。
在图24中,所述补偿部515通过抵接于门板或者门框的方式将门锁定,这种方式存在缺陷,即当使用场景为外开门时,只能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到门板上,导致自发电门锁100跟随门板运动,门板的撞击力会传递到自发电门锁100上,容易将自发电门锁100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锁门方式,如图23和图25所示,所述补偿部515设置有挂锁部5154,所述挂锁部5154构造为能够挂接于一挂锁件8,所述挂锁件8独立地设置于所述自发电门锁100的外部;当所述挂锁部5154挂接于所述挂锁件8时,挂锁件8限制挂锁部5154,使得门被锁定。其中,所述挂锁部5154可以是挂锁槽、挂锁孔、挂锁扣或者是其它的能够挂接于挂锁件8的结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挂锁部5154构造为挂锁槽。如图25所示,所述补偿部515通过挂接于挂锁件8的方式将门锁定,这种方式在外开门的使用场景中,可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从而避免自发电门锁100跟随门板运动造成损坏。具体的,如图25的第一幅图所示,为叠门时的安装情况示意图,适用于外开门的情况,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挂锁件8安装在门板上,挂锁件8的长度适配于门板厚度,使得挂锁部5154能够挂接于所述挂锁件8;如图25的第二幅图所示,为平齐门时的安装情况示意图,适用于外开门的情况,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框上,挂锁件8安装在门板上,挂锁件8与补偿部515的长度相适配,使得挂锁部5154能够挂接于所述挂锁件8。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挂锁件8由一钣金件弯折而成,所述挂锁件8开设有安装孔81,用于对外安装;所述挂锁件8设置有与所述挂锁部5154的形状相适配的挂锁口82,使得所述挂锁口82能够卡入所述挂锁部515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部51通过挂接于挂锁件8的方式将门锁定,这种锁门方式不仅适用于平开门的使用场景,而且还适用于平移门的使用场景,具体的,如图25中的第二幅图所示,将自发电门锁100安装在门板或者门框上,挂锁件8安装在门板上,当门板合拢时,将补偿部515挂接于所述挂锁件8,从而能够限制门横向拉开,以实现锁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如图26所示,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上述自发电门锁100的一种门锁系统,包括上述自发电门锁100和指示装置200,所述自发电门锁10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所述指示装置200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发出的无线信号;指示模块202,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电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无线信号而对外指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的工作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可将所述指示装置200放置在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的入口处,并将各个门的位置、门号、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指示模块202对外显示。由此,用户在入口处即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各个门的锁门状态以及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包括判断模块4,用于判断发电模块2产生的电能是第一电能还是第二电能,并将判断结果输出给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3根据判断结果对外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或者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响应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对外指示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响应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对外指示第二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电门锁100包括:显示部528,用于向门外显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的工作状态;运动触发件52,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模块2产生电能,并带动显示部528切换显示状态。其中,所述显示部528和运动触发件52的结构在上文有详细记载,此处不再赘述。当用户进入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后,可通过自发电门锁100的显示部528准确无误地找到对应的门,该方案不仅可在公用洗手间或者试衣间的入口处指示所述自发电门锁100的工作状态,而且还可以在各个门的门外显示自发电门锁100的工作状态,两者结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寻找的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部;
发电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壳部,能够被驱动而产生电能;
运动触发件,与所述第一壳部转动连接,所述运动触发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或者朝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均可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把手部,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可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转动,所述把手部在转动过程中切换锁门状态与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运动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和/或所述运动触发件被卡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能够夹持安装于一外部安装板;
所述把手部与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连接,当所述把手部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把手部被所述第二壳部卡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其中之一设置有弹性卡位部,另一设置有卡位槽,当所述运动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弹性卡位部卡入所述卡位槽,使得所述把手部被弹性卡位;
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弹性卡位部脱离所述卡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位部被设置为碰珠,所述卡位槽构造为能够适配于所述碰珠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触发件的侧面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的远离所述运动触发件的一侧设置有卡位凹陷,所述第一壳部于所述卡位凹陷对应位置凸设有卡位筋,当所述把手部带动所述运动触发件运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卡位筋卡入所述卡位凹陷,使得所述运动触发件被卡位;
当作用于所述把手部的操控力大于一阈值时,所述卡位筋脱离所述卡位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电门锁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
所述运动触发件朝向所述发电模块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相对设置;
当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部抵压并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外发送无线信号;当所述运动触发件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驱动部抵压并驱动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电能,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外发送无线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包括:
旋转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二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一侧,构造为能够抵接于外部门板或者门框,以实现锁门;
第二轴套,通过一传动轴连接于所述运动触发件,所述第二轴套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轴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插口,所述传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口,并跟随所述第二轴套转动;
所述第二轴套穿过所述第二壳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把手,所述第二壳部被夹持于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以实现所述把手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壳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把手部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把手部被限位;
当所述把手部由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80°~10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把手部被限位。
10.一种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门锁和指示装置,所述自发电门锁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响应于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而对外发送无线信号;
所述指示装置包括: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出的无线信号;
指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无线信号而对外指示所述自发电门锁的工作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48863.6U CN220203648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48863.6U CN220203648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03648U true CN220203648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43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48863.6U Active CN220203648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03648U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21448863.6U patent/CN2202036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44053B2 (en) | Electric strike assembly | |
TWI753838B (zh) | 智能櫃系統及用於該系統的鎖機構 | |
WO2009142596A1 (en) | Key box | |
WO2020133166A1 (zh) | 锁机构、锁具及开锁方法 | |
CN220203648U (zh) | 一种自发电门锁以及门锁系统 | |
CN112360240A (zh) | 智能锁具 | |
CN114450460B (zh) | 闩锁组件 | |
CN220203643U (zh) | 一种锁门装置以及锁门系统 | |
CN116641603A (zh) | 一种门锁、门锁系统以及门锁使用方法 | |
CN215332080U (zh) | 智能机柜锁 | |
CN116556776A (zh) | 一种锁门装置以及锁门系统 | |
KR200459876Y1 (ko) | 걸쇠 자동 돌출 구조를 갖는 문 잠금장치 | |
EP1951975A2 (en) | Improved locking system | |
CN115425994A (zh) | 门铃发射器 | |
CN111663856A (zh) | 智能插芯锁锁体 | |
CN114068211B (zh) | 电气锁具 | |
JP4144425B2 (ja) | 施錠装置 | |
KR200465868Y1 (ko) | 좌수형 출입문 및 우수형 출입문 겸용 문 잠금장치 | |
CN219241597U (zh) | 一种检测开关门状态的锁体 | |
US20240068282A1 (en) | Removable, non-intrusive, remotely-controlled door locking apparatus | |
CN221627909U (zh) | 门把手安全锁 | |
KR102552880B1 (ko) | 스마트 도어락용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 |
CN216130705U (zh) | 电动锁具 | |
CN221682717U (zh) | 一种阴极锁 | |
CN220184864U (zh) | 一种能够检测开锁信号的智能门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