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3040U -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3040U
CN220203040U CN202321818500.7U CN202321818500U CN220203040U CN 220203040 U CN220203040 U CN 220203040U CN 202321818500 U CN202321818500 U CN 202321818500U CN 220203040 U CN220203040 U CN 220203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transparent
absorbing
outer lay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85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鲁涛
董磊
安争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ide Sou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ide Sou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ide Sou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ide Soundscap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85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3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3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3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可广泛应用于声音降噪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透明材质复合板吸音效果差,材质易碎的问题。包括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夹层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外层透声基板为透明穿孔塑料板,其上呈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孔径为1.0cm‑3.0cm;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之间的第一圆孔呈对齐分布设置;透明吸声膜为透明穿孔塑料膜,其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的薄膜,第二微孔的孔径为0.05mm~0.2mm;透明复合吸声板的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音降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背景技术
噪音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常采用吸音板尽可能地消除噪音所带来的影响,吸音板作为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及仓库、公共建筑、组合房屋和净化工程等场所。在实际使用中会把吸音板制作成复合吸声板,复合吸声板的结构是由两层成型面板和中间填充材料组成的整体板,然而,现有透明复合吸声板结构中,本身使用的透明材质不具备吸声效果,多为玻璃等易碎材质,表面硬度较低,耐刮伤性较差;透明材质吸音结构设计不合理,实际应用多为声场混乱、噪声嘈杂等场所,不能有效的改善噪声的恶劣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巧妙,通过对应透明材质的特殊结构设计,实现透明吸声膜上的第二微孔可以巧妙的利用末端效应、孔内效应、声致膜振效应三者协同增效,使用吸音效果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硬度大、不易刮伤的透明复合吸声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复合吸声板,包括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夹层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
外层透声基板为透明穿孔塑料板,其上呈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孔径为1.0cm-3.0cm;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之间的第一圆孔呈对齐分布设置;
透明吸声膜为透明穿孔塑料膜,其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的薄膜,第二微孔的孔径为0.05mm~0.2mm。
优选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的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
优选的,外层透声基板的厚度为1.0mm~20.0mm;透明吸声膜的厚度为0.2mm~1.0mm。
优选的,外层透声基板为透明穿孔亚克力板或透明穿孔PC板。
优选的,外层透声基板为采用增加表面硬度处理的穿孔亚克力板或穿孔PC板。
优选的,透明吸声膜材质为PE或PET的透明塑料膜。
优选的,两个外层透声基板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之间通过粘接或热熔焊接方式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针对于透明材质的吸音板进行设计,简单巧妙,通过对应透明材质的特殊结构设计,实现透明吸声膜上的第二微孔可以巧妙的利用末端效应、孔内效应、声致膜振效应三者协同增效,使用吸音效果显著提高。
透明复合吸声板中两层外层透声基板上呈对齐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夹层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薄膜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第一圆孔主要起透声作用,使声音能够充分的进入透明吸声膜的第二微孔中让声音得到有效的吸收,当声音进入第二微孔中的过程中,孔内的黏滞会引起摩擦,并产生流阻,使得声音产生消耗,同时声波的激励产生振动,带动透明吸声膜振动,从而抵消声能,达到吸声作用,吸声效果显著提高,且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通过对应透明材质复合吸声板的结构设计,在吸音效果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材料表面硬度增大、且不易被刮伤。整体硬度高,防磨损性能优越,透明度和耐候性都大大提升,透明吸声膜为PET材质,平均吸声系数达0.7,吸声效果强,尤其是对中低频的音频,吸收效果及其显著,可解决大部分场所噪声困扰。
同时本实用新型对的复合结构板结合板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造成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其中为弯曲板面、弯折板面时,能扩大声音的吸收面积,以及吸收不同方向的声音,声音由不同的方向进入第一圆孔中,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吸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层透声基板和透明吸声膜上微穿孔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板体为弯曲板面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板体为弯折板面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透声基板;101、第一圆孔;2、透明吸声膜;201、第二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包括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1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2夹层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外层透声基板1为透明穿孔塑料板,其上呈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101,且第一圆孔101的孔径为1.0cm-3.0cm;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1之间的第一圆孔101呈对齐分布设置。透明吸声膜2为透明穿孔塑料膜,其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201的薄膜,第二微孔201的孔径为0.05mm~0.2mm。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透明吸声板中两层外层透声基板1上呈对齐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101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2夹层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201薄膜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第一圆孔101主要起透声作用,使声音能够充分的进入透明吸声膜2的第二微孔中让声音得到有效的吸收,当声音进入第二微孔201中的过程中,孔内的黏滞会引起摩擦,并产生流阻,使得声音产生消耗,同时声波的激励产生振动,带动透明吸声膜2振动,从而抵消声能,达到吸声作用,吸声效果显著提高,且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成本低。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复合吸声板,透明复合吸声板的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选择制造成不同的形状,美观大方,可适用范围广。另外,通过将板体形状设置为弯曲、弯折的板面时,能扩大声音的吸收面积,吸收不同方向的声音,显著提高了复合吸声板的吸声效果。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复合吸声板,外层透声基板1的厚度为1.0mm~20.0mm,透明吸声膜2的厚度为0.2mm~1.0mm;可以对外层透明基板和透明吸音膜的厚度进行选择制作出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以及选择最佳性价比的吸音效果。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由于透明材质自身性能设计,可以达到根据实际需要的板体形状进行选择,满足各种使用环境的形状要求、厚度尺寸以及表面强度的需求,可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复合吸声板,外层透声基板1为采用增加表面硬度处理的穿孔亚克力板或穿孔PC板,使其表面硬度高不易划损。其板体表面采用增加表面硬度处理后,整体硬度高,防磨损性能优越,透明度和耐候性都大大提升。透明吸声膜2材质为PE或PET的透明塑料膜,平均吸声系数达0.7,吸声效果强,尤其是对中低频的音频,吸收效果及其显著,可解决大部分场所噪声困扰。
两个外层透声基板1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2之间通过粘接或热熔焊接方式粘结固定,制作方法简单,易加工,制作成本低,可以批量化生产;同时此种方法可以使夹层间并形成黏滞内壁,当声音通过201第二微孔时与孔内的黏滞摩擦,由于存在流阻,使声音在通过201第二微孔的过程中产生消耗。
工作原理:如图1-图3所示,当透明复合吸声板制作成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时,使用吸音时,声音先由透明复合吸声板的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1前后两面方向进入第一圆孔101中,第一圆孔101起到透声作用,使声音能够充分的进入透明吸声膜2的第二微孔201中,让声音在第二微孔201中得到有效的吸收。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的巧妙结构设计,在第一圆孔101透声作用的基础之上第二微孔201起吸声作用,吸声原理包括如下:(1)末端效应:主要是由声波出入第二微孔201时沿障板流动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末端的声辐射组成,从而消耗声能;(2)孔内效应:主要由第二微孔201内的黏滞摩擦引起,即声音通过第二微孔201时,由于存在流阻,使声音通过过过程中产生消耗。(3)声致膜振效应:声波的激励产生振动,带动透明吸声膜2振动,从而抵消声能,达到吸声作用。
所以,声音进入第二微孔201中的过程中,第二微孔201内的黏滞会引起摩擦,并产生流阻,使得声音产生消耗,同时声波的激励产生振动,带动透明吸声膜振动,从而抵消声能,达到吸声作用。
如图4所示,当透明复合吸声板制作成板体形状为弯曲板面,能有效扩大声音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不同方向的声音,声音由不同的方向进入第一圆孔101中,第一圆孔101起透声作用,使声音能够充分的进入透明吸声膜的第二微孔201中让声音得到更有效的吸收,满足不同使用环境需求,可提高其适用范围。
如图5所示,当透明复合吸声板制作成板体形状为弯折板面时,能有效扩大声音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不同方向的声音,声音由不同的方向进入第一圆孔101中让声音得到更有效的吸收,满足不同使用环境需求,可提高其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结构设计巧妙,针对于透明材质的吸音板进行设计,简单巧妙,通过对应透明材质的特殊结构设计,实现透明吸声膜上的第二微孔可以巧妙的利用末端效应、孔内效应、声致膜振效应三者协同增效,使用吸音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例如:外层透声基板1的厚度为1.0mm~20.0mm;透明吸声膜2的厚度为0.2mm~1.0mm;透明复合吸声板的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复合吸声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外层透声基板(1)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2)夹层构成的一体式结构板;
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为透明穿孔塑料板,其上呈阵列分布设有第一圆孔(101),且所述第一圆孔(101)的孔径为1.0cm-3.0cm;上下两层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之间的所述第一圆孔(101)呈对齐分布设置;
所述透明吸声膜(2)为透明穿孔塑料膜,其上均匀分布第二微孔(201)的薄膜,所述第二微孔(201)的孔径为0.05mm~0.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复合吸声板的板体形状为平直板面、或弯曲板面、或者弯折板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的厚度为1.0mm~20.0mm;所述透明吸声膜(2)的厚度为0.2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为透明穿孔亚克力板或透明穿孔PC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为采用增加表面硬度处理的穿孔亚克力板或穿孔PC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吸声膜(2)材质为PE或PET的透明塑料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层透声基板(1)及其二者之间的透明吸声膜(2)之间通过粘接或热熔焊接方式粘结固定。
CN202321818500.7U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Active CN220203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8500.7U CN220203040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8500.7U CN220203040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3040U true CN22020304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8500.7U Active CN220203040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3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0148B2 (ja) 薄型パネルラウドスピーカ
US20120145479A1 (en) Sound absorbing body
CN2911069Y (zh) 蜂窝肋式吸音板
CN220203040U (zh) 一种透明复合吸声板
CN202003672U (zh) 一种蜂窝吸声构件
CN101137251A (zh) 扬声器的发声振动板结构
CN110565826A (zh) 一种低频降噪的复合吸声结构
CA2285502A1 (en) Sound-absorbing panel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JP2001065077A (ja) 吸音パネル
CN2350456Y (zh) 一种隔音板
JP2001081878A (ja) 吸音パネル及び音響パネル
CN210049421U (zh) 防水宽频复合铝合金吸声体
CN201172896Y (zh) 界面声学处理吸声体
CN207130908U (zh) 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
CN218911828U (zh) 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
CN220415204U (zh) 一种轻质高强的隔音门芯材
CN201229772Y (zh) 薄膜共振声效板
CN1466124A (zh) 隔音吸音材料
CN210369397U (zh) 一种隔音桦木板
CN211665984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金属吸声板
CN212949924U (zh) 吸声艺术画框
CN216885670U (zh) 一种高强度的直线胶合板
CN214117941U (zh) 一种外窗隔音玻璃
CN213062733U (zh) 低频共振吸声复合结构
CN212478353U (zh) 一种隔音三维太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