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2761U - 防坠井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坠井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2761U
CN220202761U CN202320375797.8U CN202320375797U CN220202761U CN 220202761 U CN220202761 U CN 220202761U CN 202320375797 U CN202320375797 U CN 202320375797U CN 220202761 U CN220202761 U CN 220202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falling
piece
manhole cover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57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阳
谯华睿
麦汉华
罗俊昊
彭恩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3757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2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2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2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坠井盖装置,包括:安装支座、防坠件和井盖件;所述安装支座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井盖位,所述井盖位壁设置有第一承接座和第二承接座,所述第二承接座位于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方;所述防坠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第一承接座上还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阻挡所述防坠件;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通过阻挡件的作用可以保证防坠件不易移位,从而达到降低发生坠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防坠井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坠井盖装置。
背景技术
井盖的使用十分普遍,在传统的井盖中,包括一个底座,底座安装在路边上,井盖再覆盖到底座上。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道路不平,导致车辆反复碾压将井盖移位,井盖发生移位,容易形成潜在危险,如路人可能掉落。于是设置了防坠盖,即使井盖移位了,还有防坠盖在,起到一定的防坠作用。然而,在强降水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地下管道的水向上涌,所以容易将防坠盖和井盖同时顶开,因此坠落的风险还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井盖装置,可以保证防坠件不易移位,从而达到降低发生坠落的风险。
其技术方案如下:
防坠井盖装置包括:安装支座、防坠件和井盖件;所述安装支座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井盖位,所述井盖位侧壁设置有第一承接座和第二承接座,所述第二承接座位于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方;所述防坠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第一承接座上还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阻挡所述防坠件;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接座上设置第二卡持部,所述井盖件底部设置与第一卡持部,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方且向所述井盖位中部突出,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承接座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开口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有拐角,使得所述第一卡持部至少部分与所述井盖件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开口的第一间隙;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时,所述第一卡持部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卡持部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一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接座向所述井盖位的中部凸出;所述防坠件设置有凸出耳,所述凸出耳突出于所述防坠件的外边沿;所述凸出耳卡持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耳包括根部和外延部,所述根部与所述防坠件的外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根部宽度小于所述外延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承接座设置有与所述根部以及所述外延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凸出耳卡持在所述卡槽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阻挡件至少包括两个转动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所述凸出耳可安装或移出所述第一承接座;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凸出耳与所述阻挡件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端部均设置有配合位;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靠近时,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配合位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阻挡所述凸出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配合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扣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井盖件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坠件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安装支座安装在待安装井盖的位置上,其中防坠件先放置在第一承接座上,再将井盖件放置在第二承接座上。安装完毕后,防坠件位于井盖件的下方,所以在井盖件移出第二承接座的位置后,还有防坠件位于第一承接座上,起到一个防坠作用。另外由于第一承接座上设置有阻挡件,因此,防坠件安装在第一承接座后,第一承接座的移动受到阻挡件的阻挡无法轻易发生移位。特别是在雨天,地面存在积水,行人难以观看到井盖的情况,如果此时防坠件被顶开,行人掉落下水道的风险非常高,风险系数也非常大。本方案即使发生水向上涌,将防坠件向上顶,由于阻挡件的阻挡作用,防坠件也无法轻易发生移位,进而降低了坠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井盖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防坠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安装支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第一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防坠井盖装置的第二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装支座;11、第一承接座;111、卡槽;12、第二承接座;121、第二卡持部;122、第二间隙;13、井盖位;14、阻挡件;141、第一挡块;1411、第一凹槽;142、第二挡块;1421、第二凹槽;20、防坠件;21、凸出耳;211、根部;212、外延部;30、井盖件;31、第一卡持部;32、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如图1和图2所示,防坠井盖装置包括:安装支座10、防坠件20和井盖件30;所述安装支座10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井盖位13,所述井盖位13侧壁设置有第一承接座11和第二承接座12,所述第二承接座12位于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方;所述防坠件20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还设置有阻挡件14,所述阻挡件14阻挡所述防坠件20;所述井盖件30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12上。
安装支座10安装在待安装井盖的位置上,其中防坠件20先放置在第一承接座11上,再将井盖件30放置在第二承接座12上。安装完毕后,防坠件20位于井盖件30的下方,所以在井盖件30移出第二承接座12的位置后,还有防坠件20位于第一承接座11上,起到一个防坠作用。另外由于第一承接座11上设置有阻挡件14,因此,防坠件20安装在第一承接座11后,第一承接座11的移动受到阻挡件14的阻挡无法轻易发生移位。特别是在雨天,地面存在积水,行人难以观看到井盖的情况,如果此时防坠件20被顶开,行人掉落下水道的风险非常高,风险系数也非常大。本方案即使发生水向上涌,将防坠件20向上顶,由于阻挡件14的阻挡作用,防坠件20也无法轻易发生移位,进而降低了坠落的风险。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承接座12上设置第二卡持部121,所述井盖件30底部设置与第一卡持部31,所述井盖件30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12上,所述第二卡持部121与所述第一卡持部31相配合。为了井盖件30无法直接取出,所以此处设置的第二卡持部121和第一卡持部31相配合,起到一个阻挡作用。
具体地,所述第二卡持部121设置在所述第二承接座12上方且向所述井盖位13中部突出,所述第二卡持部121与所述第二承接座12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13开口的第二间隙122;所述第一卡持部31设置有拐角,使得所述第一卡持部31至少部分与所述井盖件30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13开口的第一间隙32;所述井盖件30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12上时,所述第一卡持部31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二间隙122,所述第二卡持部121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一间隙32。
井盖位13即为容纳井盖件30的空间,此时第二间隙122和第一间隙32平行于井盖位13的开口,在井盖件30需要向上移动时,第二卡持部121和第一卡持部31相抵持,所以防止井盖件30直接垂直取出。因此直接施加垂直的力给井盖件30,井盖件30无法取下,所以在水向上涌时,施加给井盖件30的力为垂直力,无法顶开井盖件30,进一步提高防坠的能力。如图1至图3所示,在井盖件30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存在两个作用,第一个用于排水,第二个用于开井盖件30时作为受力点。
具体安装井盖件30时,将第二卡持部121和第一卡持部31错位;此时井盖件30放置入第二承接座12上,然后通过旋转井盖件30,将第一卡持部31卡接入第二间隙122,同时第二卡持部121也进入到第一间隙32;即可完成井盖件30的安装。需要取出井盖件30时,通过旋转井盖件30,使得第一卡持部31移出第二间隙122,然后再取出井盖件30。
所述井盖件30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碳纤维材质具有较高的防腐蚀作用,可以避免了因为腐蚀发生的损坏。另外,碳纤维不仅具有防腐蚀效果,还可以减轻重量。轻质化的井盖件30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便于运输。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承接座11向所述井盖位13的中部凸出;所述防坠件20设置有凸出耳21,所述凸出耳21突出于所述防坠件20的外边沿;所述凸出耳21卡持在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此时第一承接座11利用凸出耳21卡持在第一承接座11上,即凸出耳21用于受力支撑起防坠件20。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凸出耳21包括根部211和外延部212,所述根部211与所述防坠件20的外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根部211宽度小于所述外延部212的宽度;所述第一承接座11设置有与所述根部211以及所述外延部212相匹配的卡槽111;所述凸出耳21卡持在所述卡槽111上。凸出耳21安装在卡槽111内,而凸出耳21由于外延部212的宽度较大,所以外延部212卡持在卡槽111时起到了径向限位的作用,因此避免了防坠件20的发生较大范围的径向移动。
如图4所示,防坠件20开设有多个贯通上下表面的通孔或者通槽,用于排水。
如图6所示,所述阻挡件14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所述阻挡件14至少包括两个转动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所述凸出耳21可安装或移出所述第一承接座11;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凸出耳21与所述阻挡件14相抵触。利用转动的方式可以将阻挡件14转为两种状态,第一状态用于安装与移出凸出耳21,第二状态用于锁紧凸出耳21。
具体地,所述阻挡件14包括第一挡块141和第二挡块142,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承接座11上,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的端部均设置有配合位;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相靠近时,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的配合位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挡块141与所述第二挡块142阻挡所述凸出耳21。第一挡块141和第二挡块142相靠近后,两个配合部相配合,所以使得第一挡块141和第二挡块142共同作用,阻挡凸出耳21的移位。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的配合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11和第二凹槽1421;所述第一挡块141和所述第二挡块142相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1411与所述第二凹槽1421相扣合。此时第一凹槽1411朝上,而第二凹槽1421朝下。要分开第一挡块141和第二挡块142,先将第二挡块142向上转动;如在第二挡块142未向上转动时,先转动第一挡块141,此时第一凹槽1411的壁部扣在第二凹槽1421的壁部,阻挡了第一挡块141向上转动,所以第二挡块142无法直接向上转动。因此,在第一挡块141和第二挡块142放下的情况下,防坠件20要向上移动,凸出耳21将抵触在第一挡块141上,而第一挡块141无法向上转动,所以阻碍了凸出耳21向上移动,进而保证了防坠件20无法直接受向上的力而移位。
所述防坠件2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该设置可以轻量化,还能起到一定的防腐蚀作用。另外塑料的制造成本也相对便宜。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座、防坠件和井盖件;
所述安装支座中部开设有贯通的井盖位,所述井盖位侧壁设置有第一承接座和第二承接座,所述第二承接座位于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方;
所述防坠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第一承接座上还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阻挡所述防坠件;
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
所述第二承接座上设置第二卡持部,所述井盖件底部设置与第一卡持部,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方且向所述井盖位中部突出,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承接座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开口的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有拐角,使得所述第一卡持部至少部分与所述井盖件存在有平行于所述井盖位开口的第一间隙;
所述井盖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时,所述第一卡持部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卡持部至少部分卡入至所述第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座向所述井盖位的中部凸出;所述防坠件设置有凸出耳,所述凸出耳突出于所述防坠件的外边沿;所述凸出耳卡持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耳包括根部和外延部,所述根部与所述防坠件的外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根部宽度小于所述外延部的宽度;
所述第一承接座设置有与所述根部以及所述外延部相匹配的卡槽;
所述凸出耳卡持在所述卡槽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阻挡件至少包括两个转动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所述凸出耳可安装或移出所述第一承接座;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凸出耳与所述阻挡件相抵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承接座上,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端部均设置有配合位;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靠近时,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配合位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阻挡所述凸出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配合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扣合。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件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坠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件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CN202320375797.8U 2023-03-02 2023-03-02 防坠井盖装置 Active CN220202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5797.8U CN220202761U (zh) 2023-03-02 2023-03-02 防坠井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5797.8U CN220202761U (zh) 2023-03-02 2023-03-02 防坠井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2761U true CN220202761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5797.8U Active CN220202761U (zh) 2023-03-02 2023-03-02 防坠井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2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04354C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a lock
US5324135A (en) Locking cover
US20190186099A1 (en) Floating manhole cover assembly
KR20070012611A (ko) 맨홀뚜껑과 맨홀프레임의 결합구조
CN112962673B (zh) 一种市政窨井防坠结构
CN220202761U (zh) 防坠井盖装置
KR100880208B1 (ko) 잠금장치를 갖는 맨홀조립체
GB2079355A (en) Locking gully gratings or manhole covers
KR20130142672A (ko) 맨홀 잠금장치
EP1911888A2 (en) Clo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osing a hole in the ground
KR200465218Y1 (ko) 맨홀 조립체
CN211714033U (zh) 一种新型双层安全防护的井盖
RU112683U1 (ru) Элемент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го дождеприемного канала и пескоуловитель
KR100746633B1 (ko) 맨홀
KR100637312B1 (ko) 밀폐형 맨홀
KR101244740B1 (ko) 우수통 뚜껑 잠금장치
KR200449230Y1 (ko) 빗물 고임 방지용 안전 맨홀 뚜껑
CN219952193U (zh) 雨水窨井盖
KR102096701B1 (ko) 맨홀
KR200253292Y1 (ko) 맨홀
KR101606836B1 (ko) 안전망 결합구조와 뚜껑의 잠금장치로 이루어진 맨홀
KR200306637Y1 (ko) 맨홀의 잠금장치
CN210395448U (zh) 沙井盖
KR101062085B1 (ko) 수납형 볼라드
JP4191530B2 (ja) 鉄蓋開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