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3899U -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 Google Patents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3899U
CN220193899U CN202321598401.2U CN202321598401U CN220193899U CN 220193899 U CN220193899 U CN 220193899U CN 202321598401 U CN202321598401 U CN 202321598401U CN 220193899 U CN220193899 U CN 220193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belt
resistance source
roller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84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振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84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3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3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3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阻力源包括移动主体和传动带,移动主体或传动带用于与训练组件连接,训练组件能够驱动移动主体和传动带相对运动,移动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和至少两个滚轮,电机和至少两个滚轮设置于外壳上,传动带夹设于至少两个滚轮之间,电机与至少其中一个滚轮传动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滚轮夹紧传动带,并使电机与滚轮传动连接。由于滚轮与传动带之间紧密连接,通过摩擦提供训练阻力,有利于降低滚轮与传动带之间的机械振动,进入避免用户通过训练组件带动阻力源运动使产生顿挫感,同时还能降低阻力源运动时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力量训练是运动健身必不可缺的一环,不仅有助于增加肌肉耐力和力量,促进脂肪燃烧,提高基础代谢。基于大众对力量训练认知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力量训练设备。力量训练设备主要包括托举类训练机和拉伸类训练机,用户可通过托举类训练机进行杠铃训练,托举类训练机包括健身杆,健身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阻力源。以及,用户可通过拉伸类训练机进行下拉、斜拉训练,拉伸类训练机包括拉绳,拉绳的一端设置有供用户握持的拉手,另一端连接在阻力源上。现有的阻力源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齿条安装在力量训练设备的支架上,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齿轮作用在齿条上,进而形成健身杆或拉绳的训练阻力。
现有的阻力源具有以下不足:由于用户训练时的训练阻力来自齿轮和齿条之间的相对运动,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齿条之间具有一定的机械振动,使得用户操作健身杆或拉绳运动时会感觉到顿挫感,以及使得阻力源运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用户的训练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力源,其机械振动小,运动平稳,噪音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其训练时运动平稳、噪音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阻力源,包括移动主体和传动带,所述移动主体或所述传动带用于与训练组件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主体和所述传动带相对运动,所述移动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电机和至少两个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传动带夹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滚轮之间,所述电机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滚轮传动连接。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动带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滚轮。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机与所有的所述滚轮传动连接,且位于所述传动带同侧的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位于所述传动带不同侧的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动带和所述滚轮两者中的一个设置有凹槽,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插接。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沿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传动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或所述凸起结构。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滚轮包括同轴设置的摩擦轮和传动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作为阻力源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机与所有的所述滚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滚轮夹紧传动带,并使电机与滚轮传动连接,由于滚轮与传动带之间紧密连接,通过摩擦提供训练阻力,有利于降低滚轮与传动带之间的机械振动,进而避免用户通过训练组件带动阻力源运动使产生顿挫感,同时还能降低阻力源运动时产生的噪音。
还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训练组件和阻力源,所述支架上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个导轨,每个所述导轨上均设置有所述阻力源,所述阻力源的移动主体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阻力源的传动带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移动主体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主体在所述导轨上往复运动。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训练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训练组件择一与所述移动主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动带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用户操作训练组件带动阻力源运动时,由于阻力源的阻力来自其传动带与滚轮之间的动摩擦力,两者之间连接紧密且为弹性连接。有利于降低滚轮与传动带之间的机械振动,进而降低了阻力源运动时产生的顿挫感和降低了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的训练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力源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轮与传动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训练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训练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底座;12、立柱;13、横梁;14、导轨;2、阻力源;21、移动主体;211、外壳;212、滚轮;2121、摩擦轮;2122、传动轮;2123、凸起结构;213、主动轮;214、从动轮;22、传动带;221、凹槽;23、第一安装部;3、第一训练组件;31、第一连接部;32、健身杆;4、第二训练组件;41、拉绳;42、第二连接部;43、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用户通过力量训练机进行托举或拉伸训练。力量训练机包括用于提供训练阻力的阻力源,阻力源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形成训练阻力。由于用户训练时的训练阻力来自齿轮和齿条之间的相对运动,在齿轮转动时,齿轮与齿条之间具有一定的机械振动,使得用户操作健身杆或拉绳运动时会感觉到顿挫感,以及使得阻力源运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用户的训练体验感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力源2,安装在支架1上,其用于为训练组件提供训练阻力。阻力源2包括移动主体21和传动带22,移动主体21与传动带22活动连接,并使移动主体21能够相对于传动带22运动。在实际运用中,训练组件可以与移动主体21连接,也可以与传动带22连接。当训练组件与移动主体21连接时,传动带22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用户通过操作训练组件运动,进而带动移动主体21相对于传动带22运动。例如:用户进行托举训练时,训练组件与移动主体21连接,传动带22竖直设置于支架1上。用户托举训练组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以使训练组件带动移动主体21在传动带22上往复运动;当训练组件与传动带22连接时,移动主体21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用户通过操作训练组件运动,进而带动传动带22相对于移动主体21运动。例如:用户进行骑行训练时,训练组件与传动带22连接,移动主体21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用户踩踏脚踏板驱动车轮转动,以使训练组件带动传动带22相对于移动主体21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移动主体21和传动带22两者中的一个与训练组件连接,另一个与支架1连接。训练组件能够驱动移动主体21和传动带22之间进行相对运动。
如图4所示,移动主体21包括外壳211、电机和至少两个滚轮212。外壳211起整体支撑作用,电机和滚轮212安装在外壳211上。传动带22夹设于至少两个滚轮212之间,且两个滚轮212能够夹紧传动带22。电机与至少其中一个滚轮212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能够驱动滚轮212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电机用于驱动滚轮212转动,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移动主体21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运动。用户训练时,通过训练组件能够带动移动主体21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运动。且电机驱动作用下移动主体21的运动方向与训练组件的驱动作用下移动主体21的运动方向需相反。例如:参照图4所示,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图示X方向),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电机驱动滚轮212沿传动带22向下运动,即移动主体21向下运动。当用户通过训练组件作托举运动时,训练组件带动移动主体21沿传动带22向上运动。在用户托举训练组件向上运动时,滚轮212与传动带22之间的动摩擦力形成作用在训练组件上的阻力,进而使得用户能够获得相应的训练阻力。在用户停止对训练组件施力时,电机驱动移动主体21向下运动,以便用户进行下一次托举。
可选地,传动带22由橡胶材料制成,滚轮212夹紧传动带22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两者之间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沿传动带22的厚度方向,传动带2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滚轮212,且位于第一侧面的滚轮212的数量与位于第二侧面的滚轮212的数量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滚轮212与传动带22之间的动摩擦力形成训练阻力,通过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设置多个滚轮212有利于增大滚轮212与传动带22之间的接触面,进而保证阻力源2能够为训练组件提供足够的训练阻力。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滚轮2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212两两一组,即阻力源2包括两个滚轮组。两个滚轮组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个滚轮组中的两个滚轮212沿传动带2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使每个滚轮组中的两个滚轮212夹紧传动带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每个滚轮212与传动带22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阻力源2设计所需的训练阻力大小合理选择滚轮212的数量。
可选地,电机与所有的滚轮212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能够向所有的滚轮212输出动力。位于第一侧面的所有滚轮212的转动方向相同,位于第二侧面的所有滚轮21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位于第一侧面的滚轮212的转动方向与位于第二侧面的滚轮212的转动方向相反。该结构使得电机通过滚轮212作用于传动带22上的力的方向相同,以保证阻力源2能够为训练组件提供足够的训练阻力。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阻力源2包括两个滚轮组。两个滚轮组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个滚轮组中的两个滚轮212沿传动带2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使每个滚轮组中的两个滚轮212夹紧传动带22。两个滚轮组之间设置有一个主动轮213和一个从动轮214,主动轮213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位于传动带22的第一侧面的两个滚轮212均与主动轮213连接。从动轮214与主动轮213连接,位于第二侧面的两个滚轮212均与从动轮214连接。当主动轮213顺时针转动时,位于第一侧面的两个滚轮212逆时针转动,位于第二侧面的两个滚轮212顺时针转动,使得所有的滚轮212在传动带22上的作用力均向下。此时,电机驱动阻力源2沿传动带22向下运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滚轮212包括摩擦轮2121和传动轮2122,摩擦轮2121用于与传动带22连接,传动轮2122用于与主动轮213或从动轮214连接,以使传动轮2122与电机传动连接。传动轮2122通过连接轴与摩擦轮2121连接,且传动轮2122与摩擦轮2121同轴。主动轮213、从动轮214和传动轮2122均为齿轮,以提高电机与滚轮212之间的传动效率。
传动带22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凹槽221,凹槽221的长度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凹槽221,多个凹槽221沿传动带22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对应地,滚轮212的摩擦轮2121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2123,凸起结构2123呈环形,凸起结构2123环设于摩擦轮2121的周部。凸起结构2123的截面形状与凹槽221的截面形状匹配,并使凸起结构2123与凹槽221插接。该结构有利于增大传动带22与滚轮212之间的接触面,以保证两者之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动摩擦力。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凹槽221设置在摩擦轮2121上,将凸起结构2123设置在传动带22上。此时,凹槽221环形设置于摩擦轮2121的周部,凸起结构2123的长度沿传动带22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地与传动轮2122啮合传动。一种连接形式,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传动轮2122啮合传动,并通过主动轮213和从动轮214带动其他传动轮2122转动,即实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与传动轮2122啮合传动;另一种连接形式,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轮213啮合传动,并通过主动轮213和从动轮带动对应的传动轮2122转动,即实现电机的输出端间接地与传动轮2122啮合传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1、阻力源2和训练组件。其中,支架1起整体支撑作用,阻力源2和训练组件均安装在支架1上。阻力源2用于为训练组件提供运动阻力。阻力源2包括移动主体21和传动带22,当移动主体21与支架1固定连接时,训练组件与传动带22连接,通过操作训练组件以带动传动带22相对于移动主体21运动;当传动带22与支架1固定连接时,训练组件与移动主体21连接,通过操作训练组件以带动移动主体21相对于传动带22运动。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支架1为“门”型支架。支架1包括底座11、立柱12、横梁13和导轨14。底座11放置于地面上,底座11的底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脚垫。立柱12为两个,两个立柱1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底座11上,立柱12竖直设置,即立柱12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梁13设置于立柱12背离底座11的一端,且横梁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2连接。导轨14为两个,两个导轨14与两个立柱12一一对应设置,导轨14平行于立柱12,即导轨14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
阻力源2的移动主体21与导轨14活动连接。移动主体21的外壳211上设置有导向孔,导轨14穿设于导向孔,以使移动主体21与导轨14滑动连接。阻力源2为两个,两个阻力源2分别设置于两个导轨14上。移动主体21还包括第一安装部23,第一安装部23用于安装训练组件。阻力源2的传动带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1上,并使传动带22与导轨14平行。训练时,用户操作训练组件以带动移动主体21沿导轨14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此过程中,在电机驱动下,滚轮212与传动带22之间的动摩擦形成训练阻力,以保证用户达到相应的训练强度。
支架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训练组件,以方便用户在一台力量训练机上能够完成多种训练项目。本实施例中,训练组件为两个,两个训练组件分别为第一训练组件3和第二训练组件4,第一训练组件3用于实施托举训练,第二训练组件4用于实施拉伸训练。第一训练组件3和第二训练组件4择一与阻力源2可拆卸连接,以使用户可通过第一训练组件3进行托举训练,或通过第二训练组件4进行拉伸训练。当用户需要进行托举训练时,将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连接;当用户需要进行拉伸训练时,将第一训练组件3从阻力源2上拆除,并安装上第二训练组件4即可完成训练项目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训练组件与阻力源2可拆卸连接,可利用一个阻力源2为至少两个训练组件提供训练阻力,有利于减少该力量训练机的阻力源2的配置数量,简化力量训练机的整体结构,节省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7所示,第一训练组件3包括健身杆3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31。健身杆32供用户握持使用,第一连接部31用于与阻力源2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31分别设置于健身杆32的两端。阻力源2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第一安装部23,第一安装部23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31配合的安装槽,通过第一连接部31与安装槽插接以实现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8所示,第二训练组件4包括拉绳41、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分别设置于拉绳41的两端。拉手43供用户握持使用,第二连接部42用于与阻力源2连接。阻力源2包括用于与第二连接部42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二连接部42可通过捆扎、插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二安装部安装固定,以实现第二训练组件4与阻力源2可拆卸连接。第二训练组件4包括两个拉绳41,每个拉绳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两个拉绳41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部42与两个阻力源2连接。拉伸训练时,用户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拉手43并拉动相应的阻力源2沿导轨14往复运动。
可选地,传动带2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用于与支架1连接,以使传动带22通过连接头安装在支架1上。连接头上设置有外螺纹,对应地,支架1上设置于内螺纹,连接头与支架1螺纹连接。当旋拧连接头时,连接头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由于传动带22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传动带,在训练过程中,传动带22受到移动主体21的长期拉扯,容易造成传动带22被拉长。通过旋拧连接头可对传动带22进行拉紧,使传动带22始终位置平直状态,以保证阻力源2的正常使用。

Claims (10)

1.一种阻力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主体和传动带,所述移动主体或所述传动带用于与训练组件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主体和所述传动带相对运动,所述移动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电机和至少两个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传动带夹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滚轮之间,所述电机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滚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有的所述滚轮传动连接,且位于所述传动带同侧的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位于所述传动带不同侧的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和所述滚轮两者中的一个设置有凹槽,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传动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或所述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同轴设置的摩擦轮和传动轮,所述摩擦轮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有的所述滚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
8.一种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训练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阻力源,所述支架上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两个导轨,每个所述导轨上均设置有所述阻力源,所述阻力源的移动主体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阻力源的传动带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移动主体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主体在所述导轨上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训练组件择一与所述移动主体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
CN202321598401.2U 2023-06-21 2023-06-21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Active CN220193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01.2U CN22019389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01.2U CN22019389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3899U true CN220193899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8401.2U Active CN220193899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3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93899U (zh) 阻力源以及力量训练机
CN102614667B (zh) 一种娱乐健身木马车
CN204219693U (zh) 一种基于能量循环利用的健身车
CN114247097B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16357U (zh) 一种包含有电动自行车的健身车
CN201042598Y (zh) 链球专用向心与离心力量训练器
CN109568921B (zh) 摇摆板
CN213049218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多功能组合健身训练器材
CN111701192B (zh) 一种双人交互式腿部肌肉锻炼器械
CN216366509U (zh) 一种舞蹈用腿部拉伸装置
CN209933946U (zh) 互动式健身娱乐单车
CN215427176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18685146U (zh) 一种用于体育运动教学的拉伸装置
CN216798618U (zh) 一种儿童舞蹈的下腰器
CN112957671A (zh) 一种竞技健美操柔韧类练习器材
CN202398032U (zh) 多功能健身机
CN100548416C (zh) 一种链球运动员专用向心与离心力量训练器
CN219001896U (zh) 一种健身器材助力装置
CN112755466B (zh) 一种肢体爆发力训练装置
CN214286621U (zh) 一种学前儿童协调性训练器材
CN102940954A (zh) 多功能健身机
CN213553395U (zh) 一种vr按摩椅的可调节伸缩架
CN113230621B (zh) 一种舞蹈训练用旋转练习辅助设备
CN210992815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高拉力背肌训练器
CN218900083U (zh) 一种泌尿外科排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