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3502U - 气压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气压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3502U
CN220193502U CN202222342288.3U CN202222342288U CN220193502U CN 220193502 U CN220193502 U CN 220193502U CN 202222342288 U CN202222342288 U CN 202222342288U CN 220193502 U CN220193502 U CN 220193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cavity
exhaus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22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继超
曾伟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3422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3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3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3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压按摩仪,还包括气压调整装置,气压调整装置上设有保压通道以及多个与气囊一一对应且连通的三通腔体,各个三通腔体都与保压通道连通,保压通道上设有保压通道进气口;各个三通腔体与保压通道之间都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从三通腔体指向保压通道的方向开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压按摩仪上增加气压调整装置来对气压按摩仪的气囊进行保压,可向气压调整装置的进气通道内充气使单向阀内外两侧存在压力差,从而使单向阀保持关闭状态而将与气囊连接管道连通的气腔封闭,气囊内的气体无法流动而不会出现回流,实现了对气囊的保压,从而解决了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已充气气囊与未充气气囊之间的串气问题,确保气囊充气工作的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气压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压按摩仪。
背景技术
气压按摩仪是通过气囊的充放气动作来对人体肢体和肌肉组织进行按摩的设备。气压按摩仪通常都配备多个气囊,由气泵为各个气囊充气,各个气囊与充气通道以及放气通道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来控制气路的开闭,电磁阀的开闭由气压按摩仪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目前,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气压按摩仪的气囊管道910和气泵充气通道920、以及气囊放气通道930为集成在一起的三通通道;电磁阀940为二位三通电磁阀,电磁阀940关闭后气囊800处于放气状态、电磁阀940打开时气囊800处于充气状态;其中,气囊800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为第一气囊801、第二气囊802、第三气囊803、第四气囊804、第五气囊805,对应的电磁阀940依次为第一电磁阀941、第二电磁阀942、第三电磁阀943、第四电磁阀944、第五电磁阀945。
现有的气压按摩仪一般具有“步一累”模式和“步一分”模式两种控制模式,这两种控制模式都采用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逐个充气的方式按顺序对各个气囊依次进行充气,从而实现对肢体的压迫按摩,加快静脉血液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循环。在“步一累”模式下,如图1至图3所示,由气泵先将远心端气囊即第一气囊801充满气后保压;再向临近的第二气囊802充满气保压;然后依次是第三气囊803、第四气囊804,以及近心端的第五气囊805充满气;全部气囊充满后同时进行放气;而后充气、放气往复循环,从而实现对按摩部位的压迫按摩,有助于将静脉血液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循环。在“步一累”模式中,对后续气囊进行充气时,已经完成充气工作的气囊中的高压气体会回流进正在进行充气的气囊中,使得已充气气囊和正在充气的气囊之间形成串气。串气现象的形成,不仅会降低已充气气囊内的气压,还会产生噪音;同时,由于已充气气囊内的气压降低,会提高气囊充放气的控制难度,降低气囊充放气的控制精度;显然,气压按摩仪出现串气现象会对气压按摩仪的按摩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用户的按摩体验。
目前,为了避免出现上述串气问题,气压按摩仪只有采用“步一分”控制模式。在“步一分”模式下,前一个远心端气囊充满气后进行放气,再对下一个近心端气囊进行充气,而后充气、放气步骤往复循环进行。在“步一分”模式下,只选择开启需要充气气囊对应的电磁阀并关闭其他所有气囊对应的电磁阀,然后,该模式下,气囊充气每次都需要从没有预充力压力状态充气到设定压力,充气时间较长,导致同样时间内按摩循环次数降低,并且电力耗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压按摩仪的气囊间存在串气且气囊充气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压按摩仪,包括气源以及多个与气源连通的气囊,还包括气压调整装置,所述气压调整装置上设有保压通道以及多个与气囊一一对应且连通的三通腔体,各个三通腔体都与保压通道连通,保压通道上设有保压通道进气口;各个三通腔体与保压通道之间都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从三通腔体指向保压通道的方向开启。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设有与保压通道连通的第一排气腔体;所述第一排气腔体连通在保压通道和保压通道进气口之间,第一排气腔体上还连通有可开闭的第一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进气单向阀,所述进气单向阀设置在保压通道进气口处;所述进气单向阀控制保压通道进气口的开闭,进气单向阀从保压通道进气口外侧指向保压通道的方向开启。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还设有气路通道以及可开闭的第二排气腔体,所述气路通道上设有气路通道进气口,气路通道与各个三通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体与气路通道连通,第二排气腔体未与气路通道相连通处连通有第二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还设有多个可开闭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三通腔体一一对应并连通,三通腔体通过导流腔与相对应的气囊连通;所述气路通道通过导流腔与各个三通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和多个气腔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控制第一排气通道的开闭,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控制第二排气腔体的开闭,所述气腔电磁阀与导流腔一一对应并控制相对应导流腔的开闭。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中框和下座;所述三通腔体设置在下座内并沿下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导流腔设置在中框内并沿中框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导流腔位于相对应三通腔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和多个气腔电磁阀都固定在下座的底部并沿下座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的活塞端伸入第二排气腔体内并与第二排气腔体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所述气腔电磁阀的活塞端伸入相对应的导流腔内并与导流腔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座内还设有与三通腔体一一对应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在保压通道以及相对应的三通腔体之间;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排气通道与保压通道的连通处,单向阀从排气通道指向保压通道的方向开启。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体还包括单向阀固定板,所述单向阀固定板可拆卸连接在下座的侧面;所述单向阀固定板上设有与单向阀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半腔,所述下座上设有与单向阀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半腔,第二安装半腔与相对应的三通腔体连通,第一安装半腔和第二安装半腔对接组成容纳相对应单向阀的腔体。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体还包括密封侧盖板,所述单向阀固定板上设有沿单向阀固定板长度方向延伸的保压通道槽,所述保压通道槽与各个第一安装半腔连通;所述密封侧盖板可拆卸连接在单向阀固定板未与下座相连接的一面上,密封侧盖板将保压通道槽覆盖且与保压通道槽密封配合形成保压通道。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固定在中框上的气囊连接管道,所述气囊连接管道通过设置在中框内的进排气通道与导流腔连通,所述气囊连接管道未与进排气通道相连的一端与气囊连通;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气囊连接管道一一对应的让位孔,所述气囊连接管道从相对应的让位孔中穿过。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囊连接管道为竖立设置在中框上的圆锥形管道,气囊连接管道与进排气通道相连通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囊通过连接管与相对应的气囊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连接管为连接软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体还包括基体延伸部,所述基体延伸部由上盖延伸部、中框延伸部和下座延伸部组成,中框延伸部可拆卸连接在上盖延伸部和下座延伸部之间,基体延伸部固定在基体的其中一端端头;所述保压通道进气口设置在上盖延伸部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设置在下座延伸部上,所述第一排气腔体设置在中框延伸部内,第一排气腔体由保压通道延伸至中框延伸部内部形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固定在下座延伸部的底部,第一排气电磁阀的活塞端伸入第一排气腔体内并与第一排气腔体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和气腔电磁阀都为常闭电磁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和气腔电磁阀的活塞端端头都设置有硅胶密封帽。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延伸部与上盖为一体结构,所述中框延伸部与中框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座延伸部与下座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保压通道进气口通过第一充气通道与气源连通,所述气路通道通过第二充气通道与气源连通。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进口端与气源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充气通道以及第二充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气源与三通接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压按摩仪上增加气压调整装置来对气压按摩仪的气囊进行保压,可向气压调整装置的保压通道内充气使单向阀内外两侧存在压力差,从而使单向阀保持关闭状态而将与气囊连接管道连通的三通腔体封闭,气囊内的气体无法流动而不会出现回流,实现了对气囊的保压,从而解决了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已充气气囊与未充气气囊之间的串气问题,确保气囊充气工作的顺利进行,缩短了气囊充气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腔电磁阀和单向阀的配合实现对气囊排气通道的封闭,通过向气压调整装置的保压通道内充气而使单向阀两侧产生压力差以保证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气腔电磁阀通电的状态下才能开启气囊的排气通道,从而实现了在气腔电磁阀断电关闭的状态下阻止气囊放气的效果,从而在对气囊进行保压的同时降低了电磁阀的电力耗费,起到良好的节能省电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单向阀来实现对气压调整装置内保压通道的自动关闭,利用向气压调整装置的保压通道内充气使进气单向阀的两侧产生压力差,从而使进气单向阀在其内侧保压通道内气压大于进气单向阀外侧气压时自动关闭将保压通道封闭,使保压通道内的气体无法排出而达到保压通道内部保压的效果,从而维持单向阀外侧气压保持不变,实现对气囊的持续保压;
4、本实用新型通过气腔电磁阀和单向阀的配合阻止气囊放气,在所有气囊充气完成后仍保证气囊内气压不变,从而避免了因气囊放气而必须进行再次充气的情况发生,有效节约了气囊的充气时长,同时降低了电力耗费;
5、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对各个气腔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气电磁阀的开闭进行控制以达到有选择性得对气囊进行定量充放气,从而可对各个气囊内的压力进行单独调节,气压按摩仪可根据按摩部位的不同来调节不同气囊具有不同的按摩压力,也可将不同气囊内的气压调节至一致,使得按摩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用户的按摩体验更好;
6、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阀在断电后关闭,气压按摩仪在断电后可通过第一排气电磁阀和气腔电磁阀的断电关闭将气压调整装置的保压通道打开进行排气泄压,从而使得气囊内的气体能够冲开单向阀进行排气,实现了在气压按摩仪断电后自动对所有气囊进行放气,避免了在断电后气压按摩仪的气囊一直挤压用户肢体的情况发生,消除了安全隐患,提供了按摩工作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通过解决在气压按摩仪的充气过程中已充气气囊与未充气气囊之间的串气问题,避免了因串气而引发的噪音问题,能够为用户带来安静的按摩环境,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气压按摩仪时的按摩体验;
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压调整装置对气囊进行保压,维持了已充气气囊内部的气压,使得气囊内部压力与预设压力保持一致,有效降低了气囊充放气的控制难度,从而提高了气囊充放气的控制精度,保证了气压按摩仪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压按摩仪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气压按摩仪处于放气状态时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气压按摩仪处于充气状态时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未充气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正面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背面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通过气源向气压调整装置内预充气进行保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1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气源向第一气囊充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1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气源向第二气囊充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1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气源向第三气囊充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1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气源向第四气囊充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19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气源向第五气囊充气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2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对第一气囊进行排气调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2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对第二气囊进行排气调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2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对第三气囊进行排气调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2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对第四气囊进行排气调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29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对第五气囊进行排气调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3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压按摩仪进行排气泄压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4为图33中气压调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其中A-A处为图3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00-基体、110-下座、120-中框、130-进排气通道、140-排气通道、150-上盖、151-让位孔、160-单向阀固定板、161-第一安装半腔、162-第二安装半腔、163-保压通道槽、170-密封侧盖板、180-气路通道、181-气路通道进气口、190-第二排气腔体、191-第二排气通道、192-第二排气电磁阀、200-保压通道、210-保压通道进气口、220-第一排气通道、230-第一排气电磁阀、240-进气单向阀、300-三通腔体、310-导流腔、320-单向阀、400-气囊连接管道、500-气腔电磁阀、600-基体延伸部、610-上盖延伸部、620-中框延伸部、630-下座延伸部、631-第一排气腔体、700-气源、710-第一充气通道、720-第二充气通道、730-三通接头、740-压力传感器、800-气囊、810-连接管;
301-第一三通腔体、302-第二三通腔体、303-第三三通腔体、304-第四三通腔体、305-第五三通腔体;
311-第一导流腔、312-第二导流腔、313-第三导流腔、314-第四导流腔、315-第五导流腔;
321-第一单向阀、322-第二单向阀、323-第三单向阀、324-第四单向阀、325-第五单向阀;
401-第一气囊连接管道、402-第二气囊连接管道、403-第三气囊连接管道、404-第四气囊连接管道、405-第五气囊连接管道;
501-第一气腔电磁阀、502-第二气腔电磁阀、503-第三气腔电磁阀、504-第四气腔电磁阀、505-第五气腔电磁阀;
801-第一气囊、802-第二气囊、803-第三气囊、804-第四气囊、805-第五气囊;
910-气囊管道、920-气泵充气通道、930-气囊放气通道、940-电磁阀、941-第一电磁阀、942-第二电磁阀、943-第三电磁阀、944-第四电磁阀、945-第五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气压按摩仪包括气源700和多个气囊800,通过气源700可对多个气囊800进行充气,气压按摩仪上设有气压调整装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气压调整装置上设有保压通道200和三通腔体300,三通腔体300与气囊800为一一对应关系。保压通道200可作为向气压调整装置内部的三通腔体300进行气体输送的气体通道,保压通道200与各个三通腔体300连通,在各个三通腔体300与保压通道200的连接处都设有单向阀320,同时限定单向阀320从三通腔体300指向保压通道200的方向开启。本实施例实现保压的原理为:向保压通道200内充气,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不断增加,由于单向阀320开启方向的限制,气体只能从三通腔体300方向通过单向阀320向保压通道200方向流动而不能从保压通道200方向通过单向阀320向三通腔体300方向流动,则单向阀320被高压气体顶压关闭,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不断上升,直至达到预设的气压值后将保压通道200封闭,保压通道200内的高压气体不能排出而维持稳定的气压值;此时只有当三通腔体300内的气压值大于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时,单向阀320才能打开,只要将保压通道200内的压力值设定为大于三通腔体300内的最大气压值即大于气囊800的最大充气气压值,三通腔体300与气囊800连通后,在不主动打开保压通道200进行排气泄压的情况下,气囊800和三通腔体300内的气压值会一直保持稳定,最终达到预充保压的效果。
为了使本实施例在保压工作完成后能对保压通道200中的气体进行排气,同时也为了便于对保压通道200进行充气和在保压阶段对保压通道200进行封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在气压调整装置内设有与保压通道200连通的第一排气腔体631以及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第一排气腔体631连通在保压通道200和保压通道进气口210之间,第一排气腔体631上还连通有可开闭的第一排气通道220。通过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可将保压通道200与气源相连通,气源将气体通过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输送至保压通道200内;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20则可对保压通道200进行排气。在气压调整装置内部设有与各个三通腔体300一一对应的导流腔310,导流腔310与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连通,并且导流腔310再与固定在气压调整装置上的气囊连接管道400连通,导流腔310同样可进行开闭;气囊连接管道400用于与气压按摩仪中的气囊连接。三通腔体300上连接导流腔310和连接保压通道200的部位不同,以图5为例,保压通道200与三通腔体300的下部连通,则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的上部连通。
若为了简化气压按摩仪的结构,上述通道和腔体都可采用单独的通道结构和单独的腔体结构并安装在气压按摩仪上,而进一步考虑到对上述通道和腔体进行保护以及考虑到装配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的气压调整装置采用基体100作为各个通道和腔体的安装基础。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压调整装置所采用的基体100包括下座110和中框120。下座110为气腔电磁阀500和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固定部位,多个三通腔体300沿下座1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设置在下座110内部。中框120可拆卸固定在下座110的顶部,中框120与下座110之间的装配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扣结构连接等多种现有的连接方式实现。多个导流腔310则沿中框1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设置在中框120内部,下座110和中框120装配后,导流腔310位于相对应三通腔体300的上方并与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三通腔体300可用于安装气腔电磁阀500,气腔电磁阀500的阀座顶部固定在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内,气腔电磁阀500的活塞端穿过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并伸入上方的导流腔310内,气腔电磁阀500通过活塞端的升降来实现对导流腔310的开闭,气腔电磁阀500活塞端的尺寸大于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相连接处的孔径,则当气腔电磁阀500的活塞端下降至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的相连处时即可将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隔绝,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之间不能进行气体流通。此外,在中框120内部还设有进排气通道130,进排气通道130用于实现导流腔310与气囊连接管道400的连通,进排气通道130与导流腔310为一一对应关系;气囊连接管道400固定在中框120的顶面上,气囊连接管道400的底部伸入中框120内与相对应的进排气通道130连通。气囊连接管道400用于进行气压调整装置与气压按摩仪中气囊800的连接,为了便于实现气囊连接管道400与气囊80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圆锥形管道作为气囊连接管道400,并且限定气囊连接管道400与进排气通道130相连通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则可通过卡插的方式快速、便捷的进行气囊连接管道400与气囊80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可进行开闭以实现对保压通道200的封闭,本实施例可对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进行自动关闭,考虑到单独增加额外的关闭机构很大程度上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会使气压调整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加大装配难度,本实施例通过简单的结构设置即实现了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的自动关闭。具体的,依靠设置在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内的进气单向阀240来实现,进气单向阀240控制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的开闭,进气单向阀240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外侧指向第一排气腔体631的方向开启。由气源通过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向保压通道200内输送气体时,由于限定了进气单向阀240的开启方向,气体可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与气源连通的一侧通过进气单向阀240进入第一排气腔体631中,随着保压通道200内气压不断增加,当保压通道200内部的气压值达到设定的数值时,关闭气源停止送气,则进气单向阀240在保压通道200内部压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实现对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的关闭,再配合单向阀320和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共同作用即可实现对保压通道200的完全封闭,维持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保持不变,从而实现保压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腔310和第一排气通道220都可进行开闭,具体的,导流腔310和第一排气通道220的开闭都采用电磁阀进行控制,导流腔310的开闭由气腔电磁阀500控制,而第一排气通道220的开闭则由第一排气电磁阀230控制;气腔电磁阀500的数量与导流腔310一致且一一对应,气腔电磁阀500和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都安装在基体100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三通腔体300与保压通道200之间的连通依靠设置在下座110内的排气通道140来实现,排气通道140与三通腔体300为一一对应关系,排气通道140设置在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与保压通道200之间,而单向阀32则设置在排气通道140与保压通道200的连接处,单向阀320从排气通道140指向保压通道200的方向开启,即气体可从排气通道140方向通过单向阀320向保压通道200方向流动而不能从保压通道200方向通过单向阀320向排气通道140方向流动。
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实现单向阀320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基体100还包括单向阀固定板160,单向阀固定板160可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卡扣结构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下座110的侧面,在单向阀固定板160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安装半腔161,同时,在下座110的侧面上固定有多个于第一安装半腔161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半腔162,第二安装半腔162通过排气通道140与下座110内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连通。单向阀固定板160与下座110装配后,第一安装半腔161和第二安装半腔162对接组成容纳单向阀320的腔体。此处,单向阀320采用单片对夹式止回阀,通过气体对单向阀320的压力将单向阀320单向冲开以实现单向阀320的开启。
本实施例中的保压通道200由设置在基体100上的密封侧盖板170和单向阀固定板160装配形成,如图8和图9所示,在单向阀固定板160上设有沿单向阀固定板160长度方向延伸的保压通道槽163,保压通道槽163与单向阀固定板160上的各个第一安装半腔161连通,将密封侧盖板170连接在单向阀固定板160未与下座110相连接的一面上并通过密封侧盖板170将保压通道槽163完全覆盖并密封,则保压通道槽163与密封侧盖板170配合形成了保压通道200。
将气压调整装置与气压按摩仪进行装配后,为了简化结构、节约所占用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将气囊800的充气通道和排气通道都集成到气压调整装置上。如图4和图10所示,在基体100上设有气路通道180和第二排气腔体190,气路通道180上设有气路通道进气口181,气路通道进气口181用于与气源连通进行充气;气路通道180与各个三通腔体300的导流腔310连通,且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连通,在第二排气腔体190未与气路通道180相连通处还连通有第二排气通道191。第二排气腔体190可进行开闭,第二排气腔体190打开时,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连通,气囊800中的气体可通过气路通道180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并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从而实现对气囊800的放气,此时气路通道180可作为排气通道使用;第二排气腔体190关闭时,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隔绝开,气路通道180中的气体无法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此时气路通道180只能作为充气通道使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气路通道180、第二排气腔体190和第二排气通道191,可选择对单个气囊800进行放气,从而实现对单个气囊800内的气压进单独行调节。
如前述的导流腔310的开闭原理一样,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来控制第二排气腔体190的开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固定在下座110的底部且第二排气电磁阀192的活塞端伸入第二排气腔体190内。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过活塞端的升降来实现对进第二排气腔体190的开闭,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活塞端的尺寸大于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相连接处的孔径,则当第二排气电磁阀192的活塞端上升至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相连接处时即可将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隔绝,第二排气腔体190关闭,此时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之间不能进行气体流通;当第二排气电磁阀192的活塞端下降后,第二排气电磁阀192的活塞端不再将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隔绝,第二排气腔体190打开,此时气路通道180中的气体能够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并可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
具体的,如图4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路通道180由设置在基体100上的上盖150和中框120装配形成,上盖150的其中一面上设有沿上盖150长度方向延伸的气路通道槽,将上盖150设有气路通道槽的一面与中框120的顶面相对并进行连接,使气路通道槽与第二排气腔体190以及各个导流腔310连通,中框120将上盖150上的气路通道槽完全覆盖并密封,则中框120与上盖150相接的一面与气路通道槽密封配合形成了气路通道180。
如图7至图9所示,气囊连接管道400固定在中框120的顶面上,需要在上盖150上开设让位孔151以对气囊连接管道400进行让位,让位孔151与气囊连接管道400一一对应,气囊连接管道400从上盖150上相对应的让位孔151中穿过。
如图4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基体100的一端延伸出基体延伸部600来设置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第一排气通道220和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基体延伸部600由上盖延伸部610、中框延伸部620和下座延伸部630组成,中框延伸部620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卡扣结构连接等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上盖延伸部610和下座延伸部630之间。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设置在上盖延伸部610内,中框延伸部620内设有同时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以及第一排气通道220连通的第一排气腔体631,第一排气腔体631由保压通道200延伸至中框延伸部620内部形成。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排气电磁阀230来控制第一排气通道220的开闭,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固定在下座延伸部630的底部且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活塞端伸入第一排气腔体631内。由于第一排气通道22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连通,则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可通过活塞端的升降来实现对第一排气通道220的开闭;第一排气电磁阀230活塞端的尺寸大于第一排气通道22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相连接处的孔径,当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活塞端下降至第一排气通道22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连接处时即可将第一排气通道22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隔绝,第一排气通道220关闭,此时与第一排气腔体631连通的保压通道200与第一排气通道220之间不能进行气体流通,则保压通道200中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20排出;当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活塞端上升,第一排气通道22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连接处不再被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活塞端封闭,第一排气通道220打开,此时保压通道200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排气腔体63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20中,并可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20排出。
基体延伸部600可与基体100采用一体结构以简化气压调整装置的整体结构、减小占用空间,即上盖延伸部610与上盖150为一体结构,中框延伸部620与中框120为一体结构,下座延伸部630与下座110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气腔电磁阀500都采用常闭电磁阀,采用常闭电磁阀时电磁阀通电时为开启状态、断电时为关闭状态,从而能够在断电时将所有气囊和通道内的气体排出,且能够有效降低电磁阀的电力耗费,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电磁阀对各个腔体的封闭效果,可在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气腔电磁阀500的活塞端端头都设置密封帽,密封帽以采用弹性良好的硅胶密封帽为最优选择。
本实施例中气压调整装置的基体100可直接安装在气压按摩仪原有控制组件上,从而将气压调整装置、控制组件和气源700都集成在一起。气压按摩仪上气囊800与气压调整装置中的三通腔体300一一对应,气囊800与气囊连接管道400连接,由于气囊800与气囊连接管道400之间不易进行连接,可采用连接管810作为气囊800与气囊连接管道400之间的中继管道,连接管810以采用连接软管作为最优选择,在装配时可对连接软管进行折弯以减小占用空间。气源700通过第一充气通道710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连通;气源700通过第二充气通道720与气路通道180的气路通道进气口181连通,进而实现气源700与气压调整装置中各个三通腔体300的导流腔310之间的连通。
气源700一般采用常用的气泵,气源700的数量可为两个,第一充气通道710和第二充气通道720分别连通在两个气源700上。为了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可只采用一个气源700,利用三通接头730来实现气源700同时与第一充气通道710和第二充气通道720的连通,即将三通接头730的进口端与气源700的出口端连通,将三通接头730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充气通道710的进口端以及第二充气通道720的进口端连通。
由于气压按摩仪的控制组件需要根据对各个通道内的气压值来控制各个电磁阀的开闭以进行气压调整装置的保压、均压或泄压工作,为了便于对气压值进行准确监控,本实施例中在气源700与三通接头730之间设置了压力传感器740,压力传感器740与气压按摩仪的控制组件电气连接,压力传感器740可将监控的气压值数据传输给气压按摩仪的控制组件。
此实施例中气压按摩仪设有五个气囊800,气囊800包括第一气囊801、第二气囊802、第三气囊803、第四气囊804和第五气囊805;相应的,三通腔体300、导流腔310、单向阀320、气囊连接管道400和气腔电磁阀500的数量都为五个。即三通腔体300包括第一三通腔体301、第二三通腔体302、第三三通腔体303、第四三通腔体304和第五三通腔体305;导流腔310包括第一导流腔311、第二导流腔312、第三导流腔313、第四导流腔314和第五导流腔315;单向阀320包括第一单向阀321、第二单向阀322、第三单向阀323、第四单向阀324、和第五单向阀325;气囊连接管道400包括第一气囊连接管道401、第二气囊连接管道402、第三气囊连接管道403、第四气囊连接管道404和第五气囊连接管道405;气腔电磁阀500包括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五气腔电磁阀505。
设有气压调整装置的气压按摩仪可实现预充保压、保压按摩、均压及调压、断电自动泄压的功能。具体功能说明如下:
1)预充保压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第五气腔电磁阀505以及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都为断电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导流腔311、第二导流腔312、第三导流腔313、第四导流腔314、第五导流腔315和第二排气腔体190都与气路通道180隔绝。
打开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并启动气源700,由于各个气腔电磁阀500将对应的导流腔310都关闭,气源700无法通过导流腔310向各个气囊800内充气。气源700通过第一充气通道710向气压调整装置内送气,由于第一排气电磁阀230为打开状态,第一排气腔体631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连通的同时与第一排气通道220隔绝,气体可冲开进气单向阀240进入第一排气腔体631中,并接着保压通道200中。然后气体分别冲向各个单向阀320,各个单向阀320受压关闭,保压通道200与各个三通腔体300之间被单向阀320隔绝而无法进行气体流通,气体在保压通道200内不断充气增压,当压力传感器740监控到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上升至预设的压力值Pa后,气源700停止送气;此时进气单向阀240两侧存在压力差,进气单向阀240受压关闭,整个保压通道200完成封闭,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维持为Pa保持不变。
通过上述流程,使第一单向阀321、第二单向阀322、第三单向阀323、第四单向阀324、和第五单向阀325都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达到预设的Pa,只要气囊800设定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小于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Pa,则可通过压力差使各个单向阀320持续保持关闭状态,后续向气囊800内进行充气时也可在各气腔电磁阀500不通电的情况下阻止已充气气囊内的气体回流,进而杜绝了串气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降低各个电磁阀的能耗。
2)保压按摩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第一气腔电磁阀501通电打开,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第五气腔电磁阀505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保持断电关闭状态。启动气源700通过第二充气通道720向气路通道180内送气,气体进入第一导流腔311中。由于第一气腔电磁阀501为打开状态,第一导流腔311和第一三通腔体301相隔绝无法进行气体流通,气体只能通过与第一导流腔311连通的第一气囊连接管道401进入第一气囊801中。当压力传感器740监控到第一导流腔311内的气压值Pb1达到气囊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时,气源700停止充气,第一气腔电磁阀501断电关闭,第一导流腔311和气路通道180隔绝,第一气囊连接管道401通过第一导流腔311与第一三通腔体301连通,但由于保压通道200内的气压值Pa大于第一导流腔311内的气压值Pb1,第一单向阀321无法被冲开,第一气囊801中的气体则无法流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气囊801的保压。
同理,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气腔电磁阀502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第五气腔电磁阀505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保持断电关闭状态。启动气源700对第二气囊802进行充气,第二导流腔312内的气压值Pb2达到气囊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时,气源700停止充气,气压调整装置对第二气囊802保压。
同理,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三气腔电磁阀503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四气腔电磁阀504、第五气腔电磁阀505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保持断电关闭状态。启动气源700对第三气囊803进行充气,第三导流腔313内的气压值Pb3达到气囊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时,气源700停止充气,气压调整装置对第三气囊803保压。
同理,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四气腔电磁阀504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五气腔电磁阀505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保持断电关闭状态。启动气源700对第四气囊804进行充气,第四导流腔314内的气压值Pb4达到气囊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时,气源700停止充气,气压调整装置对第四气囊804保压。
同理,如图21和图22所示,第五气腔电磁阀505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保持断电关闭状态。启动气源700对第五气囊805进行充气,第五导流腔315内的气压值Pb5达到气囊的最大充气气压值Pb时,气源700停止充气,气压调整装置对第五气囊805保压。
当所有气囊800充气完成后,所有气腔电磁阀500都为断电关闭状态,电磁阀的电耗降至最低。充气完成后即可通过气囊800对肢体和肌肉组织的按压按摩。
另外,可向不同气囊800内充入不同量的气体以使各个气囊800内的气压值不等同,即Pb1≠Pb2≠Pb3≠Pb4≠Pb5,只要各个气囊800内的气压值都小于保压通道200内的保压气压值Pa,就能一致维持保压状态。从而可使各个气囊800具有不同的膨胀程度,能够对不同按摩部位进行不同力度的按压,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按摩体验。
3)均压及调压
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气源700停止充气。第一气腔电磁阀501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电打开,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五气腔电磁阀505保持断电关闭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气腔电磁阀501为打开状态,第一气囊80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气囊连接管道401进入第一导流腔311中,由于第一导流腔311和第一三通腔体301隔绝,但第一导流腔311和气路通道180连通,进入第一导流腔311中的气体则只能够进入气路通道180中。气体在气路通道180中流动时,由于除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外的其他气腔电磁阀500都为断电关闭状态,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为通电打开状态,气体无法进入其他导流腔310中而只能进入与气路通道180连通的第二排气腔体190中,进而可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第一气囊801中的气压降低。当压力传感器741监控到第一气囊801中的气压值降低至所需的气压值Pc1时,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断电关闭,第一气囊801中的气体停止排气释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单独对第一气囊801中气压值进行调节。
同理,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气源700停止充气。第二气腔电磁阀502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五气腔电磁阀505保持断电关闭状态。第二气囊802中的气体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进而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第二气囊802中的气压降低。当压力传感器741监控到第二气囊802中的气压值降低至所需的气压值Pc2时,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断电关闭,第二气囊802中的气体停止排气释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单独对第二气囊802中气压值进行调节。
同理,如图27和图28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气源700停止充气。第三气腔电磁阀503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五气腔电磁阀505保持断电关闭状态。第三气囊803中的气体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进而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第三气囊803中的气压降低。当压力传感器741监控到第三气囊803中的气压值降低至所需的气压值Pc3时,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断电关闭,第三气囊803中的气体停止排气释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单独对第三气囊803中气压值进行调节。
同理,如图29和图30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气源700停止充气。第四气腔电磁阀504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和第五气腔电磁阀505保持断电关闭状态。第四气囊804中的气体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进而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第四气囊804中的气压降低。当压力传感器741监控到第四气囊804中的气压值降低至所需的气压值Pc4时,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断电关闭,第四气囊804中的气体停止排气释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单独对第四气囊804中气压值进行调节。
同理,如图31和图32所示,第一排气电磁阀230通电保持开启状态以使气压调整装置维持保压状态,气源700停止充气。第五气腔电磁阀505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通电打开,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和第四气腔电磁阀504保持断电关闭状态。第五气囊805中的气体进入第二排气腔体190中,进而通过第二排气通道191排出,第五气囊805中的气压降低。当压力传感器741监控到第五气囊805中的气压值降低至所需的气压值Pc5时,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断电关闭,第五气囊805中的气体停止排气释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单独对第五气囊805中气压值进行调节。
另外,可通过对所有气囊800进行排气释压以使所有气囊800中的气压值相同,即Pb1=Pb2=Pb3=Pb4=Pb5,即可实现均压效果。
4)断电自动泄压
如图33和图34所示,所有电磁阀,包括第一气腔电磁阀501、第二气腔电磁阀502、第三气腔电磁阀503、第四气腔电磁阀504、第五气腔电磁阀505、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和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全部断电,并且气源700也断电停止充气。此时,保压通道200与第一排气腔体631连通,保压通道200不再封闭,保压通道200中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30排出,则保压通道200中的气压降低,当保压通道200中的气压值降低至小于各三通腔体300中的气压值时,各单向阀320被冲开,各气囊800中的气体穿过对应的单向阀320进入排气通道200中,最后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30排出,从而实现了对所有气囊800的泄压。通过本实施例所公开气压按摩仪的断电自动泄压功能,在气压按摩仪遇到故障断电后,所有气囊800放气泄压从而确保了气囊800不会一直挤压用户肢体,有效提高了用户使用气压按摩仪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上述四种动作可通过不同的控制逻辑来进行组合,例如保压按摩和均压及调压合能够实现多种按摩模式,达到可均压、单腔气压可调且功耗低的效果;预充保压和保压按摩组合能够起到保压的效果;通过对上述四种动作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气压按摩仪的产品使用体验,使得气压按摩仪的应用场合更加广泛,适用人群更多。

Claims (21)

1.气压按摩仪,包括气源(700)以及多个与气源(700)连通的气囊(8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压调整装置,所述气压调整装置上设有保压通道(200)以及多个与气囊(800)一一对应且连通的三通腔体(300),各个三通腔体(300)都与保压通道(200)连通,保压通道(200)上设有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各个三通腔体(300)与保压通道(200)之间都设有单向阀(320),所述单向阀(320)从三通腔体(300)指向保压通道(200)的方向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设有与保压通道(200)连通的第一排气腔体(631);所述第一排气腔体(631)连通在保压通道(200)和保压通道进气口(210)之间,第一排气腔体(631)上还连通有可开闭的第一排气通道(2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单向阀(240),所述进气单向阀(240)设置在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处;所述进气单向阀(240)控制保压通道进气口(210)的开闭,进气单向阀(240)从保压通道进气口(210)外侧指向保压通道(200)的方向开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还设有气路通道(180)以及可开闭的第二排气腔体(190),所述气路通道(180)上设有气路通道进气口(181),气路通道(180)与各个三通腔体(300)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体(190)与气路通道(180)连通,第二排气腔体(190)未与气路通道(180)相连通处连通有第二排气通道(19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内还设有多个可开闭的导流腔(310),所述导流腔(310)与三通腔体(300)一一对应并连通,三通腔体(300)通过导流腔(310)与相对应的气囊(800)连通;所述气路通道(180)通过导流腔(310)与各个三通腔体(300)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多个气腔电磁阀(500);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230)控制第一排气通道(220)的开闭,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192)控制第二排气腔体(190)的开闭,所述气腔电磁阀(500)与导流腔(310)一一对应并控制相对应导流腔(310)的开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整装置包括基体(100),所述基体(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50)、中框(120)和下座(110);所述三通腔体(300)设置在下座(110)内并沿下座(1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导流腔(310)设置在中框(120)内并沿中框(1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导流腔(310)位于相对应三通腔体(300)的上方;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多个气腔电磁阀(500)都固定在下座(110)的底部并沿下座(110)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排气电磁阀(192)的活塞端伸入第二排气腔体(190)内并与第二排气腔体(190)内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所述气腔电磁阀(500)的活塞端伸入相对应的导流腔(310)内并与导流腔(310)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110)内还设有与三通腔体(300)一一对应的排气通道(140),所述排气通道(140)连通在保压通道(200)以及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之间;所述单向阀(320)设置在排气通道(140)与保压通道(200)的连通处,单向阀(320)从排气通道(140)指向保压通道(200)的方向开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还包括单向阀固定板(160),所述单向阀固定板(160)可拆卸连接在下座(110)的侧面;所述单向阀固定板(160)上设有与单向阀(320)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半腔(161),所述下座(110)上设有与单向阀(320)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半腔(162),第二安装半腔(162)与相对应的三通腔体(300)连通,第一安装半腔(161)和第二安装半腔(162)对接组成容纳相对应单向阀(320)的腔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还包括密封侧盖板(170),所述单向阀固定板(160)上设有沿单向阀固定板(160)长度方向延伸的保压通道槽(163),所述保压通道槽(163)与各个第一安装半腔(161)连通;所述密封侧盖板(170)可拆卸连接在单向阀固定板(160)未与下座(110)相连接的一面上,密封侧盖板(170)将保压通道槽(163)覆盖且与保压通道槽(163)密封配合形成保压通道(20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中框(120)上的气囊连接管道(400),所述气囊连接管道(400)通过设置在中框(120)内的进排气通道(130)与导流腔(310)连通,所述气囊连接管道(400)未与进排气通道(130)相连的一端与气囊(800)连通;所述上盖(150)上设有与气囊连接管道(400)一一对应的让位孔(151),所述气囊连接管道(400)从相对应的让位孔(151)中穿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连接管道(400)为竖立设置在中框(120)上的圆锥形管道,气囊连接管道(400)与进排气通道(130)相连通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800)通过连接管(810)与相对应的气囊连接管道(400)连通,所述连接管(810)为连接软管。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0)还包括基体延伸部(600),所述基体延伸部(600)由上盖延伸部(610)、中框延伸部(620)和下座延伸部(630)组成,中框延伸部(620)可拆卸连接在上盖延伸部(610)和下座延伸部(630)之间,基体延伸部(600)固定在基体(100)的其中一端端头;所述保压通道进气口(210)设置在上盖延伸部(610)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220)设置在下座延伸部(630)上,所述第一排气腔体(631)设置在中框延伸部(620)内,第一排气腔体(631)由保压通道(200)延伸至中框延伸部(620)内部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230)固定在下座延伸部(630)的底部,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的活塞端伸入第一排气腔体(631)内并与第一排气腔体(631)的各连通处形成密封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气腔电磁阀(500)都为常闭电磁阀。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230)、第二排气电磁阀(192)和气腔电磁阀(500)的活塞端端头都设置有硅胶密封帽。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延伸部(610)与上盖(150)为一体结构,所述中框延伸部(620)与中框(120)为一体结构,所述下座延伸部(630)与下座(110)为一体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通道进气口(210)通过第一充气通道(710)与气源(700)连通,所述气路通道(180)通过第二充气通道(720)与气源(700)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接头(730),所述三通接头(730)的进口端与气源(700)连通,所述三通接头(730)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充气通道(710)以及第二充气通道(720)连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压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40),所述压力传感器(740)设置在气源(700)与三通接头(730)之间。
CN202222342288.3U 2022-08-31 2022-08-31 气压按摩仪 Active CN220193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2288.3U CN22019350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气压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2288.3U CN22019350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气压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3502U true CN220193502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2288.3U Active CN220193502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气压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3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8651B2 (en) Inflatable device for use in impulse therapy
US9049943B2 (en) Mattress structure including low air loss
US8545382B2 (en) Method of balloon pumping and a balloon pump driving apparatus
US20140232155A1 (en) Seat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at adjustment
CN115337190A (zh) 气压调整装置、气压按摩仪及气压按摩仪的控制方法
CN220193502U (zh) 气压按摩仪
CN218923160U (zh) 气压按摩仪
EP0684801B1 (en) Prosthetic sphincter device
WO2024045906A1 (zh) 气压调整装置、气压按摩仪及气压按摩仪的控制方法
CN115844702A (zh) 气压按摩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20513118U (zh) 多气囊充排气装置及腿部按摩仪
CN114177033A (zh) 一种空气波理疗仪装置
CN115317335A (zh) 多气囊充排气装置及腿部按摩仪
CN220089909U (zh) 气压按摩装置的充放气集成模块
CN220275931U (zh) 泡脚桶
CN213994162U (zh) 充放气管控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气动按摩装置
CN218420365U (zh) 颈枕
CN109276426B (zh) 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N111367326B (zh) 一种用于牵引装置的力量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13594142U (zh) 一种汽车座椅气动腰托按摩系统
CN216783334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腰托按摩装置
CN218720600U (zh) 自动定量化装车充装机构及系统
CN217270739U (zh) 用于调节座椅气动腰托的一体式泵阀
CN220089929U (zh) 足浴设备
CN220899099U (zh) 一种气路组件及眼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