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0480U -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0480U
CN220190480U CN202321630764.XU CN202321630764U CN220190480U CN 220190480 U CN220190480 U CN 220190480U CN 202321630764 U CN202321630764 U CN 202321630764U CN 220190480 U CN220190480 U CN 220190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grid
zero line
inverter
rel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07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国峰
夏永琪
周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07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0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应用于储能逆变器领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本申请至少需要两组继电器可以满足逆变器不同状态的切换,每一组继电器数量为2个,对应零线和火线;本申请中可选的还有PE支路,以在需要时满足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储能逆变器用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直接输送到电网上或供给负载。为满足安全和状态切换要求,在逆变器输出端和电网输入端需串联多组继电器,在逆变器输出侧和负载输入端需串联多组继电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至少需要设置8个继电器,其中四个继电器设置在靠近并网装置(电网)的地线或火线端口处,另外四个设置在靠近离网装置(负载)的地线或火线端口处,才能实现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和安全要求,继电器数量较多,其成本较高、损耗较大。同时,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不统一,有些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需要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条件,而有些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不需要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条件,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不同使用场景。
鉴于上述技术,寻求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本申请提供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至少需要两组继电器就可以满足状态切换,其中每一组继电器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零线和火线,降低了继电器的数量和成本;同时本申请可选的可以增加PE支路,以在需要时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
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
可选的还有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PE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
相应的: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地线支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或4个。
优选地,当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时,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
相应的:
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
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
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及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
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
第六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
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当继电器的数量为4时,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相应的:
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
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
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
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本申请提供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至少需要两组继电器就可以满足状态切换,其中每一组继电器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零线和火线,降低了继电器的数量和成本;同时本申请还可选的增加了PE支路,以在需要时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6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6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第二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6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第三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6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第四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4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4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第二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数量为4时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第三种连接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近年来,储能逆变器用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直接输送到电网上或供给负载。为满足安全和状态切换要求,在逆变器输出端和电网输入端需串联多组继电器,在逆变器输出侧和负载输入端需串联多组继电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至少需要设置8个继电器,如图1所示,其中,K1、K2、K3、K4、K5、K6、K7、K8均为继电器,L为火线,N为零线。其中四个继电器(2组继电器)设置在逆变器与并网装置连接的支路中,并且设置在靠近并网装置(电网)处,另外四个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连接的支路中,同时靠近离网装置(负载)处,才能实现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和安全要求,继电器数量较多,其成本较高、损耗较大。同时,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不统一,有些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需要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条件,而有些离网装置的应用场景不需要满足逆变器零线接地的条件,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不同使用场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示意图,包括:
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
可选的还有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其中继电器至少两组,每一组继电器为两个继电器,分别对应火线和零线。其中,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靠近逆变器处;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当继电器为3组时,还包括1组继电器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组”和“可选的”说明了可以是2组或多组,本申请不限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设置。
其中,PE(Protecting Earthing,保护导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E支路的目的是为不同的离网应用场景和法规要求提供不同的逆变器内部零线是否接地的配置,以适应不同的离网应用场景和法规要求。其中不同的场景包括逆变器内部的零线接地和不接地两种,因此,PE支路的一端需连接零线支路,其中,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通过继电器的闭合与断开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和不接地的条件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本申请提供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至少需要两组继电器就可以满足状态切换,其中每一组继电器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零线和火线,降低了使用继电器的数量和成本;同时本申请还可选的增加了PE支路,满足了及时切换不同负载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PE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
相应的: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PE支路的目的是为不同的离网装置(也就是负载)提供需要的不同的场景,在一些场景中,需要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需接地,而在一些场景中,需要满足逆变器内部零线不接地。作为一种优选,PE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通过继电器的闭合和断开,实现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或不接地的需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PE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仅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但是不限于只有该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是开关等,本申请不限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或4个。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路中包括零线和火线,因此继电器的数量需要为双数,作为一种优选,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3组)或4个(2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数量既可以满足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同时也考虑,并降低了继电器的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时,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
相应的:
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
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
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及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
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
第六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
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时,如图3所示,其中,Relay11为第二继电器、Relay12为第三继电器、Relay21为第四继电器、Relay22为第五继电器、Relay31为第六继电器、Relay32为第七继电器、Relay41为第一继电器。L为火线,N为零线。其中,Relay11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Relay1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Relay12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Relay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Relay2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1的第二端及Relay31的第一端,Relay21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Relay22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及Relay32的第一端,Relay22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Relay31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Relay32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其中Relay41连接在地线支路中。
本申请实施例仅需6个继电器就可以满足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在满足状态切换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使用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在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基础上,其中继电器的位置跟上述实施例相同,其中,Relay11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Relay1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Relay12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Relay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Relay2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1的第二端及Relay31的第一端,Relay21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Relay22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及Relay32的第一端,Relay22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Relay31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Relay32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位置关系在装置中具有四种优选,因此对应四种实施例。
其中,第一中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第一端连接Relay32的第二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Relay41第二端接地。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汇合点之后),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32的第一端、Relay22的第一端及Relay12的第二端,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汇合点之前),且连接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32的第一端、Relay22的第一端及Relay12的第二端,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第四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地线支路(汇合点之前的那一组继电器之前),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一端及逆变器的零线,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四种实施例均可以实现下述功能:1、通过控制Relay21、Relay22、Relay31、Relay32闭合同时控制Relay11、Relay12断开,可以实现旁路功能,也就是通过并网装置给离网装置(负载)提供电量;2、通过控制Relay11、Relay12、Relay31、Relay32闭合同时控制Relay21、Relay22断开,可以实现只通过逆变器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3、在控制Relay11、Relay12、Relay21、Relay22、Relay31、Relay32闭合时,有三种工作状态,状态一,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可以实现电网给储能电池充电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状态二,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逆变器给并网装置馈电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状态三,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逆变器和并网装置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控制Relay41使逆变器同时适用允在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应用场景和不允许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其中PE支路包括的继电器设置在不同支路的位置中,即满足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同时增加的PE支路满足了不同离网装置对场景的需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继电器的数量为4时,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相应的:
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火线;
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
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
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继电器的数量为4个时,如图7所示,其中,Relay11为第二继电器、Relay12为第三继电器、Relay21为第四继电器、Relay22为第五继电器、Relay41为第一继电器。L为火线,N为零线。其中,Relay11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Relay11的第二端离网装置的火线;Relay12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Relay12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Relay2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1的第二端,Relay21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Relay22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Relay22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其中Relay41连接在地线支路中。
本申请实施例仅需4个继电器就可以满足逆变器的状态切换,在满足状态切换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使用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包括:
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或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在继电器的数量为4个基础上,其中继电器的位置跟上述实施例相同,其中,Relay11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火线,Relay11的第二端离网装置的火线;Relay12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Relay12的第二端连接离网装置的零线;Relay2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1的第二端,Relay21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火线;Relay22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Relay22的第二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位置关系在装置中具有三种优选,因此对应三种实施例。
其中,第一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并网装置的零线与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汇合点之后),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Relay22的第一端(汇合点之后)及离网装置的零线,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汇合点之前),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离网装置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二端、Relay22的第一端(汇合点之前)及离网装置的零线,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逆变器的零线与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汇合点之前的那组继电器之前),且连接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逆变器的零线,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也就是Relay41的第一端连接Relay12的第一端及逆变器的零线,Relay41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三种实施例均可以实现下述功能:1、通过控制Relay21、Relay22闭合同时控制Relay11、Relay12断开,可以实现旁路功能,也就是通过并网装置给离网装置(负载)提供电量;2、通过控制Relay11、Relay12闭合同时控制Relay21、Relay22断开,可以实现只通过逆变器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3、在控制Relay11、Relay12、Relay21、Relay22闭合时,有三种工作状态,状态一,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可以实现电网给储能电池充电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状态二,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逆变器给并网装置馈电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状态三,通过对逆变器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逆变器和并网装置同时给离网装置(负载)供电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控制Relay41使逆变器同时适用允许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应用场景和不允许逆变器内部零线接地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包括:继电器,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汇合处之后的离网装置的支路中;PE支路,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本申请提供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至少需要两组继电器就可以满足状态切换,其中每一组继电器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零线和火线,降低了使用继电器的数量和成本,同时本申请还增加了PE支路,满足了及时切换不同负载对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2)

1.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数量至少为2组,至少1组继电器设置在并网装置与离网装置的汇合处之前的支路中,且至少1组设置在所述汇合处之后的所述并网装置的支路中,还有1组继电器可选的可设置在所述汇合处之后的所述离网装置的支路中;
可选的还有PE支路,所述PE支路的第一端用于与逆变器的零线、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所述PE支路的第二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E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
相应的: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的零线、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以及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零线支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或4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继电器的数量为6个时,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五继电器、第六继电器和第七继电器;
相应的: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火线,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火线;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
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离网装置的火线;
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与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与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与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七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与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及所述逆变器的零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继电器的数量为4时,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相应的: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火线,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离网装置的火线;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火线;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与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与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离网装置的零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零线与所述并网装置的零线之间的零线支路,且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逆变器的零线,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
CN202321630764.X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Active CN220190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0764.XU CN2201904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0764.XU CN2201904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0480U true CN220190480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0764.XU Active CN2201904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0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ussa et al. Bus voltage level choice for standalone residential DC nanogrid
CN105977934B (zh) 一种考虑负荷重要性的配电网智能软开关供电恢复方法
DE102013204256A1 (de) 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US9787080B2 (en) Microgrid distribution manager with dynamically adjustable trip curves for multi-source microgrids
CN206517369U (zh) 一种光伏系统正负母线电压抬升电路
CN211089218U (zh) 大容量高可靠快速电源切换装置
CN220190480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状态切换装置
KR101126214B1 (ko) 배전계통 송전선로상의 무정전 변압기 변경 연결방법
CN208078653U (zh) 双母线与单母线混合接线高压配电装置
Wolfs et al. Distributed renewables and battery storage for the support of the edge of the rural grid
CN105337286A (zh) 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系统及其方法
CN109474032A (zh) 电动汽车多枪充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0635472B (zh) 一种三相储能逆变系统增大带载能力的方法和应用其的三相储能逆变系统
CN209786809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的并网与离网切换电路
CN208890370U (zh) 直流家居系统
CN203839919U (zh) 多功能漏电保护装置
CN203722189U (zh) 用于10kV配电网的400A负荷电流转接设备
CN110896227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与光伏逆变器
CN207504574U (zh) 一种基于超导线路的供电系统
CN112838608A (zh) 一种储能系统
CN206364510U (zh) 一种多制式市电输入单元及机柜
CN206060211U (zh) 一种提高功率因数的配电系统
CN205453109U (zh) 低压两线用户调相开关装置
CN220272904U (zh) 柔性电源系统及其开关连接器
CN203522190U (zh)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