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2190U -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22190U
CN203522190U CN201320670969.0U CN201320670969U CN203522190U CN 203522190 U CN203522190 U CN 203522190U CN 201320670969 U CN201320670969 U CN 201320670969U CN 203522190 U CN203522190 U CN 203522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ntactor
terminal
line
phas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709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子豪
谢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ZEY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谢子豪
谢子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谢子豪, 谢子杰 filed Critical 谢子豪
Priority to CN2013206709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22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22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221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主电气电路包括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一个保护熔断器和多个被控接触器;变压器的多个副边绕组预先与相对应的被控接触器常闭主触头并联后,然后彼此之间再通过并联或串联连接在一起,最终接入装置的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从而使得装置出线端的输出电压为输入电网电压和变压器副边多绕组电压的合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多个副边绕组电压的串并联方式及其正负方向等手段灵活地实现低压线路的升降压,由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仅承担补偿部分的电压和容量,容量较小,因而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装方便、电压调节灵活等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网低压线路的电压补偿装置,具体说是通过控制多绕组变压器的串联及其接入方式,可以灵活实现农网低压线路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背景技术
由于农村居住相对较为分散,用电负荷偏低,导致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较大,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网电压经常处于波动状态,当用电负荷较小时,低压线路的电压水平较高,而当用电负荷较大时,低压线路电压水平明显偏低,尤其在低压线路的末端,电压过低甚至不能满足用电电器的启动电压要求。相反,在某些小水电丰富的农村,或者在城市的低压线路中,往往又会出现负荷较高的时候(如白天)网压正常,负荷较小的时候(如深夜以后)网压偏高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用电电器烧坏,因此低压线路电压水平一直是供电部门考核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低压线路电压补偿方案有:1)利用电容器实现无功及三相不平衡补偿,达到升高线路末端电压的目的。该方案在负荷功率因数明显偏低和三相不平衡严重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使用中经常出现电容器损坏的情况;2)采用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案,可以通过档位的变换,将电压保持在一个合格水平,但由于装置的体积大,重量重,安装不方便,而且换档操作可能会出现用户末端短暂断电失压现象,应用受到限制;3)晶闸管调压方案,通过晶闸管调相作用,实现对电压的调节,但由于技术复杂,工作谐波污染严重,可靠性不高等问题也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装方便、电压调节灵活的农网低压线路电压补偿装置,实现农网低压线路电压的升压或降压调节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包括主电气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所述主电气电路包括一个进线端子排、一个出线端子排、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一个保护熔断器和多个被控接触器;所述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控制电路板和一个直流开关电源;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包括进线相线和中性线两个端子,出线端子排包括出线相线和中性线,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中性线端连接在一起;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另一端与多个被控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起串联后连接到保护熔断器的一端,保护熔断器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相线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有多个;每个副边绕组相应地与一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形成一组被控副边绕组,多个被控副边绕组再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在一起,串联或并联后的两端中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相线上,另一端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被控触发器有两个,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另一端与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又与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到保护熔断器的一端,保护熔断器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分别与各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即一个第一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再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的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两个副边绕组的另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板各设有一个4位端子排,直流开关电源的4位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输入为电源输入端子,分别与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中性线连接,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直流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直流正母线端子和负母线端子;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为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其中1号端子为直流正输入端且与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连接,2号端子为直流负输入端且与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的4号端子相连,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1号端子上,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4号端子与主电气电路的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一端相连,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接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2号端子上。通过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的并联使用,可实现线路单倍升压,并可增加装置的双倍电流容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被控触发器有两个,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另一端与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又与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连接,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到保护熔断器的一端,保护熔断器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分别与各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即第一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连接,再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的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连接,另一端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按同相顺串方式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另一端则连接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板各设有一个4位端子排,其中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输入为电源输入端子,分别与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中性线连接;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直流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直流正母线端子和负母线端子;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为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其中1号端子为直流正输入端,2号端子为直流负输入端,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与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连接,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2号端子和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的4号端子相连,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控制电路的开关触点输出端子,3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连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1号正母线端子上,4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与第一被控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一端相连,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再接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2号端子上。 
进一步优选的,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并联后,与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连接方式进行对调,即将原来连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的绕组端连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将原来连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的绕组端连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则可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双倍电流容量。
进一步优选的,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顺向串联后,与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连接方式进行对调,即将原来连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的绕组端连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将原来连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的绕组端连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则可以实现装置的双倍降压。
进一步优选的,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单倍升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进一步优选的,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相线之间,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进一步优选的,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升压。
进一步优选的,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降压。
上述装置的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仍然从低压线路的输入电网中获得能量,变压器的多个副边绕组预先与相对应的被控接触器常闭主触头并联后,然后彼此之间再通过并联或串联连接在一起,最终接入装置的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从而使得装置出线端的输出电压为输入电网电压和变压器副边多绕组电压的合成。当变压器副边电压和输入电网电压顺向串联时,将使得输出电压升高,成为升压装置;反之,当变压器副边电压和输入电网电压反向串联时,将使得输出电压降低,成为降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多个副边绕组通过并联或串联连接后,再接入装置的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多个副边绕组电压的串并联方式及其正负方向等手段灵活地实现低压线路的升降压,由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仅承担补偿部分的电压和容量,容量较小,因而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装方便、电压调节灵活等优点,且电压调节过程不失压,是理想的农网低压线路电压的升压或降压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缺额补偿理念,补偿装置仅提供低压电路电压偏低的不足部分,因而所需要的隔离变压器容量小,而通过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多个副边绕组的串并联关系的变化,可灵活调节装置的升降压大小和容量,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装方便、电压调节灵活、电压调节过程不失压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倍升压、双倍电流容量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1b是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c是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E1的示意图;
图1d是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P2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倍升压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倍降压、双倍电流容量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倍降压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倍升压、N倍电流容量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倍降压、N倍电流容量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N倍升压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N倍降压的补偿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参见图1a~图1d,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包括主电气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两个部分。其主电气电路由一个进线端子排、一个出线端子排、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一个保护熔断器、两个被控接触器(即第一接触器J0和第二接触器J1)组成;电子控制系统由一个控制电路板、一个直流开关电源组成。主电气电路设置的进线端子排有进线相线L和中性线N两个端子,出线端子排有出线相线L0和中性线N,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中性线端是连接在一起的;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X1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N,另一端与第二接触器J1的常开主触头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J1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又与第一接触器J0的常开主触头连接,第一接触器J0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到保护熔断器R的一端,保护熔断器R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分别与各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即一个第一副边绕组X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器J0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第二副边绕组X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触器J1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再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的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上,两个副边绕组的另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0上。
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设有开关K)和控制电路板各设有一个4位端子排(分别为E1和P2),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E1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输入为电源输入端子,分别与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中性线连接,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直流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直流正母线端子和负母线端子(DC+、DC-)。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P2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为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其中1号端子为直流正输入端DC+,2号端子为直流负输入端DC-,它们分别与直流开关电源的端子排E1的3号端子和4号端子相连,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P2的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控制电路的开关触点输出端子(K1、K2),3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连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1号端子正母线端子上,4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与主电气电路的两个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一端相连,两个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接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2号负母线端子上。通过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的并联使用,可实现线路单倍升压,并可增加装置的双倍电流容量。
或者也可以如图2所示,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改变为顺向串联,再顺向接入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可以实现装置的双倍升压。
或者也可以如图3所示,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并联,再逆向接入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双倍电流容量。
或者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改变为顺向串联,再逆向接入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可以实现装置的双倍降压。
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X1……Xn+1),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J0……Jn-1),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单倍升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或者也可以如图6所示,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或者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升压。
或者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多绕组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的相线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降压。
当低压电路输入电压达到合格水平时,被控接触器不动作,常开触点处于打开位置,而常闭触点处于闭合位置,此时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通过被控接触器的常闭触点连接,装置处于旁路状态,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相同。
当低压电路输入电压低于合格水平时,需要投入电压补偿装置升压,动作过程如下:电子控制系统给出装置投入补偿命令,使被控接触器线圈通电,接触器常开主触头闭合而常闭主触头打开,此时多绕过隔离变压器的原边接入输入电网,而变压器副边绕组被串联在进线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之间,变压器原边绕组通电使副边产生电压,此时输出电压便是输入电压和变压器副边电压之和,起到升压的作用。
当补偿装置投入补偿后,如果低压电路输入电压又重新回到合格水平时,需要旁路电压补偿装置以防止输出电压过高,动作过程如下:电子控制系统给出装置切除补偿命令,被控接触器线圈断电,接触器常开主触头打开而常闭主触头闭合,切断变压器原边绕组供电,并将进行端子排相线和出线端子排相线通过接触器常闭主触头连接,装置重新回到旁路状态。

Claims (9)

1.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气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所述主电气电路包括一个进线端子排、一个出线端子排、多绕组隔离变压器、一个保护熔断器(R)和多个被控接触器;所述电子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控制电路板(P)和一个直流开关电源(E);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包括进线相线(L)和中性线(N)两个端子,出线端子排包括出线相线(LO)和中性线(N),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中性线(N)端连接在一起;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X1)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N),另一端与多个被控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起串联后连接到保护熔断器(R)的一端,保护熔断器(R)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相线(L)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有多个;每个副边绕组相应地与一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形成一组被控副边绕组,多个被控副边绕组再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在一起,串联或并联后的两端中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相线(L)上,另一端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控触发器有两个,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另一端与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又与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到保护熔断器的一端,保护熔断器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分别与各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即一个第一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并联连接,再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的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上,两个副边绕组的另一个同相端连接在一起,接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上;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板各设有一个4位端子排,直流开关电源(E)的4位端子排(E1)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输入为电源输入端子,分别与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的相线(L)和中性线(N)连接,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直流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直流正母线端子(DC+)和负母线端子(DC-);控制电路板(P)的端子排(P2)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为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其中1号端子为直流正输入端且与直流开关电源(E)的端子排(E1)的3号端子连接,2号端子为直流负输入端且与直流开关电源(E)的端子排(E1)的4号端子相连,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P2)的3号端子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1号端子上,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P2)的4号端子与主电气电路的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一端相连,被控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后接入到直流开关电源(E)的2号端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控触发器有两个,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接入进线端子排的中性线,另一端与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又与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连接,第二接触器的常开主触头的另一端连接到保护熔断器的一端,保护熔断器的另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连接;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分别与各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并联,即第一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器(J0)的常闭主触头两端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两端连接,再将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X2)的一端与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连接,另一端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第二副边绕组按同相顺串方式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另一端则连接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上;电子控制系统的直流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板各设有一个4位端子排,其中直流开关电源(E)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输入为电源输入端子,分别与主电气电路的进线端子排的相线(L)和中性线(N)连接;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直流输出端子,分别连接到直流正母线端子(DC+)和负母线端子(DC-);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和2号端子为直流电源输入端子,其中1号端子为直流正输入端,2号端子为直流负输入端,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1号端子与直流开关电源(E)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连接,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2号端子和直流开关电源(E)的端子排的4号端子相连,控制电路板的端子排的3号端子和4号端子为控制电路的开关触点输出端子,3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连接到直流开关电源的1号正母线端子(DC+)上,4号开关触点输出端子与第一被控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一端相连,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再接入到直流开关电源(E)的2号端子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TX)的两个副边绕组(X2、X3)并联后,与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连接方式进行对调,即将原来连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上的绕组端连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上,将原来连接出线端子排(PO)的出线相线(LO)上的绕组端连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上,则可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双倍电流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绕组隔离变压器的两个副边绕组顺向串联后,与进线端子排和出线端子排的连接方式进行对调,即将原来连接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上的绕组端连至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上,将原来连接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上的绕组端连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上,则可以实现装置的双倍降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绕组变压器(TX)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和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之间,可实现线路单倍升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绕组变压器(TX)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TX)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TX)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PI)的相线(L)和出线端子排(PO)的相线(LO)之间,实现线路单倍降压,并可增加装置的N倍电流容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绕组变压器(TX)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TX)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TX)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顺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和出线端子排的出线相线(LO)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升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绕组变压器(TX)的副边绕组增加至N个,相应地,被控接触器也增加至N个,并将N个被控接触器的所有常开主触头串联起来接入多绕组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电路中,N个被控接触器的常闭主触头分别与多绕组变压器的N个副边绕组并联,然后再将这N个绕组顺向串联起来后,然后再逆向串联至进线端子排的进线相线(L)和出线端子排(PO)的出线相线(LO)之间,可实现线路N倍降压。
CN201320670969.0U 2013-08-27 2013-10-29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2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70969.0U CN203522190U (zh) 2013-08-27 2013-10-29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5521 2013-08-27
CN201320525521.X 2013-08-27
CN201320670969.0U CN203522190U (zh) 2013-08-27 2013-10-29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22190U true CN203522190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8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7096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2190U (zh) 2013-08-27 2013-10-29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22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5343A (zh) * 2016-06-08 2016-08-24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自动升压降压的变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5343A (zh) * 2016-06-08 2016-08-24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自动升压降压的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5394A1 (en)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for double-circuit line
CN104218805B (zh) 一种单双极性转换直流变换器
CN104485821A (zh) 配电用直流变压器装置
CN203859583U (zh) 一种多路并联冗余的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
CN103337874B (zh) 光伏发电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的电压补偿装置、变流器
CN104868477A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储能电站和有载调压器的电压治理装置及方法
CN105375757A (zh) 一种直流电压变换装置及其桥臂控制方法
CN104065063A (zh) 一种适用于多条线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
CN102957335A (zh)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Zhao et al. Medium-voltage DC power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Akshatha et al. A unified ac-dc microgrid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ion of ac and dc power on the same line
CN106130020B (zh) 一种适用于双回线路的串联补偿装置
CN103227557B (zh) 一种用于高压大功率调节系统的软充电电路及软充电方法
CN203522190U (zh) 基于多绕组变换的农网线路电压灵活补偿装置
CN204597483U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储能电站和有载调压器的电压治理装置
KR20210138662A (ko) 다중 포트 전력 변환기 장치
CN201118244Y (zh) 一种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的自励启动电路
CN212586509U (zh) 能馈式负载测试系统
CN205565730U (zh) 一种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低压系统节能设备
CN201230299Y (zh) 组合型多级有载调容箱式变电站
CN104124044B (zh) 一种调容调压三相变压器
CN202906781U (zh) 用于并网发电系统的双向储能逆变器
CN203119482U (zh) 一种副边调节的农网低压线路末端补偿器
CN106159975A (zh) 一种适用于多回线路的串联补偿装置
CN203119483U (zh) 一种原边调节的农网低压线路末端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E ZIJIE

Effective date: 20141127

Owner name: TIANJIN GREEN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E ZIHAO

Effective date: 20141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640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300384 XIQING, TIANJ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7

Address after: 300384 Tianjin city Alex Hua Tian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Xiqing District Road No. 2 building 7007

Patentee after: Tianjin Green Low 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five road No. 381 building 802 room 1 laborers Xixiu Village

Patentee before: Xie Zihao

Patentee before: Xie Zijie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MEN ZEY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IANJIN GREEN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6

Address after: Xinhui District, Guangdong city of Jiangmen province 529100 City Guifeng Road No. 6 Xinhua Science Museum No. 4 Building 201 room

Patentee after: JIANGMEN ZEYU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384 Tianjin city Alex Hua Tian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Xiqing District Road No. 2 building 7007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Green Low 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