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6797U -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6797U
CN220186797U CN202321407399.6U CN202321407399U CN220186797U CN 220186797 U CN220186797 U CN 220186797U CN 202321407399 U CN202321407399 U CN 202321407399U CN 220186797 U CN220186797 U CN 22018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team
heater
pressure
feed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73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No3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No3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No3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No3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73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除氧器、前置泵、给水泵、高压加热器、附加高压加热器以及锅炉受热面、供热工质来源、升压加热装置、减温器、供热用户,锅炉受热面包括省煤器装置和水冷壁,省煤器装置包括相互独立或者成一体的给水加热受热面和供热蒸汽受热面,两者完全隔绝或者能够被操作成完全隔绝,给水加热受热面设置水侧旁路或烟气旁路,附加高压加热器经给水加热受热面连接至水冷壁,供热工质来源连接至升压加热装置的进口,升压加热装置的出口连接至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供热蒸汽受热面的出口连接至减温器的蒸汽进口,减温器的蒸汽出口连接至供热用户,升压加热装置还连接至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对外供热蒸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背景技术
机组对外供热时,往往供热汽源需要经过减压减温,得到满足一定压力、温度参数的供热蒸汽后,再供给供热用户。对于高压力、大流量(如5MPa、400℃、250t/h等)的供热蒸汽需求,在机组不得不响应电网深度调峰的宽负荷范围运行且高压缸未开展新增抽汽口或者对现有抽汽口进行扩容的大规模改造的前提下,往往选择主蒸汽作为供热汽源,通过调节阀减压后,再选择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作为减温水进行减温,如此,主蒸汽经减压减温后得到一定参数的供热蒸汽,供热经济性不佳。
现有技术以主蒸汽1为汽源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所示,除氧器2出口的低压凝结水依次经前置泵3、给水泵4增压后进入高压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给水6进入锅炉7中,依次被省煤器8、水冷壁9等受热面加热,最终得到主蒸汽1进入高压缸10中作功。
其中:部分主蒸汽1通过调节阀11减压后,再选择末级高压加热器5出口的给水6作为减温水12进入减温器13进行减温,如此,主蒸汽1经减压减温后得到一定参数的供热蒸汽送至供热用户14。
以主蒸汽作为供热汽源:当供热蒸汽量较大时,对于一次或二次再热机组,再热蒸汽的吸热量将显著增加。因再热气温调节手段有限,且再热减温水过多使用将显著降低机组运行经济性,锅炉内包括再热器等受热面将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适应性改造,改造成本亦相当巨大,且当供热蒸汽量临时降低甚至停止的极端工况下,锅炉内包括再热器等受热面又要面临吸热严重不匹配的困境。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机组在宽负荷范围运行工况下,如何满足稳定的高压力、大流量供热蒸汽需求,提高机组供热运行安全性、经济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包括除氧器、前置泵、给水泵、高压加热器、附加高压加热器、锅炉受热面、供热工质来源、升压加热装置、减温器和供热用户,所述除氧器、前置泵、给水泵、高压加热器、附加高压加热器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锅炉受热面包括省煤器装置和水冷壁,所述省煤器装置包括相互独立或者成一体的给水加热受热面和供热蒸汽受热面,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和供热蒸汽受热面完全隔绝或者能够被操作成完全隔绝,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设置水侧旁路或烟气旁路,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经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管道连接至所述水冷壁,所述供热工质来源管道连接至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进口,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减温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用户,所述升压加热装置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除氧器和前置泵之间的低压凝结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级联连接的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低压凝结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器、回热加热器、另一回热抽汽,所述换热器的冷端管道连接在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热端分别管道连接至所述回热加热器和另一回热抽汽。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器、回热加热器、另一回热抽汽,所述换热器的冷端管道连接在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出口和所述减温器的蒸汽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热端分别管道连接至所述回热加热器和另一回热抽汽。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前置泵和给水泵之间的中压给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中压给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前置泵和给水泵之间的中压给水,所述前置泵为独立电动前置泵,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调节阀、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中压给水经所述调节阀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调节阀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高压回热加热器危急疏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除氧器和前置泵之间的低压凝结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不包括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低压凝结水经所述增压泵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包括附加高压加热器本体和外置蒸汽冷却器,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本体和外置蒸汽冷却器沿着给水流向管路串联布置或并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以低压凝结水等为工质来源,经过升压、加热等过程,得到符合要求的供热蒸汽以对外供热。
(2)将给水补充加热目标值提高至满负荷给水温度以上,进而提高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减少锅炉中烟气对省煤器的放热量,并将该减少的放热量通过供热省煤器转移给需要被加热的供热工质,同时使得锅炉排烟温度保持稳定,并不增加排烟热损失。
(3)本实用新型用以替代现有主蒸汽为汽源的供热方案,提升了给水补充加热效果,并使得锅炉排烟温度保持稳定,不增加排烟热损失,且避免锅炉、汽轮机的大规模改造,较好地适应机组响应电网深度调峰的宽负荷范围运行,同时提高机组供热运行经济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以主蒸汽为汽源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三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四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五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六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七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八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九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三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四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五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六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七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八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九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示意图。
其中,1-主蒸汽,2-除氧器,3-前置泵,4-给水泵,5-末级高压加热器,6-给水,7-锅炉,8-省煤器,9-水冷壁,10-高压缸,11-调节阀,12-减温水,13-减温器,14-供热用户,15-低压凝结水,16-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7-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18-供热省煤器,19-A增压泵,20-A混合式加热器,21-A回热抽汽,22-B增压泵,23-B混合式加热器,24-B回热抽汽,25-回热加热器,26-换热器,27-中压给水,28-高压回热加热器,29-正常疏水,30-下级回热加热器,31-危急疏水,32-凝汽器,33-给水加热受热面,34-供热蒸汽受热面,35-隔绝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2所示,除氧器2出口的低压凝结水15依次经前置泵3、给水泵4增压后进入高压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给水6进入锅炉7中,依次被省煤器8、水冷壁9等受热面加热,最终得到主蒸汽1进入高压缸10中作功。
同时:
在末级高压加热器5的出口设置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17及其调节阀11,用以对给水6进行补充加热;
在锅炉7的省煤器8进出口设置了给水旁路及其调节阀11,部分经过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补充加热后的给水6进入省煤器8中,剩余部分进入省煤器8的旁路,如此,可“排挤”烟气对省煤器8的加热,减少省煤器8的吸热量;
在锅炉7的省煤器8沿烟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或者下游设置供热省煤器18,以吸收省煤器8所减少的吸热量,以使得省煤器8出口烟气温度保持稳定,不增加排烟热损失;
以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为供热工质来源,经过A增压泵19升压后,与在A混合式加热器20中被A回热抽汽21充分混合加热后,进入供热省煤器18中进一步加热后,再选择经A增压泵19增压后的部分凝结水作为减温水12进入减温器13进行减温;
如此,低压凝结水15经过升压、加热等过程,便得到一定参数的供热蒸汽送至供热用户14。
其中: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对给水6进行补充加热的效果,应使得进入锅炉7的最终给水温度提高至满负荷给水温度以上的某合适值;
在上述给水6补充加热效果的基础上:
若给水回热系统中存在外置蒸汽冷却器对给水6进行加热,则外置蒸汽冷却器与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沿着给水6流向管路可布置为串联或并联;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亦可设置给水旁路,以降低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的额定容量;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17可以为汽轮机抽汽口(如某1000MW机组高压缸补汽阀接口),也可为主蒸汽1经减温减压后的蒸汽,还可为主蒸汽1与抽汽经蒸汽匹配器后的蒸汽等;
A增压泵19可以采用变频运行方式,保证机组运行负荷变化时,将供热工质升压后的压力维持稳定;
锅炉7新增的供热省煤器18出口保留减温器13装置,为对供热省煤器18出口蒸汽温度进行调节的辅助手段。
本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增压泵22、B混合式加热器23及其B回热抽汽24,增加了对供热工质的回热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三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回热抽汽24、回热加热器25及换热器26,利用了B回热抽汽24的过热度对供热工质进一步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四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回热抽汽24、回热加热器25及换热器26,利用了B回热抽汽24的过热度对供热工质进一步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五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将供热工质来源由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优化为前置泵3和给水泵4之间的中压给水27。
相对于低压凝结水15而言,中压给水27已经过效率较高的前置泵3升压,再由A增压泵19升压,可节省部分泵功,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六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五示例的基础上,该方案的前置泵3为独立电动,且额定出口压力高于供热抽汽压力需求,因此可取消增压泵,增设调节阀11,可简化系统、减少投资、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七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将供热工质来源由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优化为高压回热加热器28正常疏水29。
相对于低压凝结水15而言,高压回热加热器28正常疏水29具有较高的压力,再由A增压泵19升压,可节省部分泵功,提高供热经济性;同时,高压加热器疏水的有效利用,可降低其对下级回热加热器30所用抽汽的“排挤”,增加了下级回热加热器30的抽汽量,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八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七示例的基础上,选择排至凝汽器32的高压回热加热器28危急疏水31代替正常疏水29作为工质来源,以减少对正常疏水29系统的改造量。
本实施例第九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取消了对工质的回热加热装置,即取消了混合式加热器及其回热抽汽,使供热系统得到大幅简化。
省煤器设置水侧旁路的目的是为了“排挤”烟气对省煤器的部分放热量,在另一些示例中,亦可通过设置烟气旁路来实现。
某些低压高温的供热蒸汽需求,在另一些示例中,可利用低温低压的回热抽汽为工质来源,经过本实施例的供热省煤器的加热,得到符合参数需求的对外供热蒸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1所示,除氧器2出口的低压凝结水14依次经前置泵3、给水泵4增压后进入高压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给水6进入锅炉7中,依次被省煤器8、水冷壁9等受热面加热,最终得到主蒸汽1进入高压缸10中作功。
其中:
在末级高压加热器5的出口设置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17及其调节阀11,用以对给水6进行补充加热;
将锅炉7的省煤器8受热面分开为给水加热受热面33和供热蒸汽受热面34,在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出口管路均设置隔绝阀35,在该隔绝阀35的隔绝范围内,于给水加热受热面33和供热蒸汽受热面34之间配置有切换管路及其隔绝阀35,以实现当供热启用、停用的工况下,在线将供热蒸汽受热面34进行投用或供热蒸汽受热面34向给水加热受热面33进行切换;
在锅炉7的省煤器8进出口设置了给水旁路及其调节阀11,部分经过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补充加热后的给水6进入省煤器8的给水加热受热面33中,剩余部分将进入省煤器8的旁路,如此,可“排挤”烟气对省煤器8给水加热受热面33的加热,减少省煤器8给水加热受热面33的吸热量,并将该减少的吸热量用于供热蒸汽受热面33的吸热,以使得省煤器8出口烟气温度保持稳定,不增加排烟热损失;
以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为供热工质来源,经过A增压泵19升压后,与在A混合式加热器20中被A回热抽汽21充分混合加热后,进入省煤器8供热蒸汽受热面34中进一步加热后,再选择经A增压泵19增压后的部分凝结水作为减温水12进入减温器13进行减温;
如此,低压凝结水15经过升压、加热等过程,便得到一定参数的供热蒸汽送至供热用户14。
其中: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对给水6进行补充加热的效果,应使得进入锅炉7的最终给水温度提高至满负荷给水温度以上的某合适值;
在上述给水6补充加热效果的基础上:
若给水回热系统中存在外置蒸汽冷却器对给水6进行加热,则外置蒸汽冷却器与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沿着给水流向管路可布置为串联或并联;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亦可设置给水旁路,以降低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16的额定容量;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17可以为汽轮机抽汽口(如某1000MW机组高压缸补汽阀接口),也可为主蒸汽1经减温减压后的蒸汽,还可为主蒸汽1与抽汽经蒸汽匹配器后的蒸汽等;
A增压泵19可以采用变频运行方式,保证机组运行负荷变化时,将供热工质升压后的压力维持稳定;
省煤器8供热蒸汽受热面34出口保留减温器13装置,为对省煤器8供热蒸汽受热面34出口蒸汽温度进行调节的辅助手段。
本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增压泵22、B混合式加热器23及其B回热抽汽24,增加了对供热工质的回热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三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回热抽汽24、回热加热器25及换热器26,利用了B回热抽汽24的过热度对供热工质进一步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四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增设了B回热抽汽24、回热加热器25及换热器26,利用了B回热抽汽24的过热度对供热工质进一步加热,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五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将供热工质来源由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优化为前置泵3和给水泵4之间的中压给水27。
相对于低压凝结水15而言,中压给水27已经过效率较高的前置泵3升压,再由A增压泵19升压,可节省部分泵功,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六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五示例的基础上,该方案的前置泵3为独立电动,且额定出口压力高于供热抽汽压力需求,因此可取消增压泵,增设调节阀11,可简化系统、减少投资、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七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将供热工质来源由除氧器2和前置泵3之间的低压凝结水15优化为高压回热加热器28正常疏水29。
相对于低压凝结水15而言,高压回热加热器28正常疏水29具有较高的压力,再由A增压泵19升压,可节省部分泵功,提高供热经济性;同时,高压加热器疏水的有效利用,可降低其对下级回热加热器30所用抽汽的“排挤”,增加了下级回热加热器30的抽汽量,进一步提高供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第八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七示例的基础上,选择排至凝汽器32的高压回热加热器28危急疏水31代替正常疏水29作为工质来源,以减少对正常疏水29系统的改造量。
本实施例第九示例的供热蒸汽系统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第一示例的基础上,取消了对工质的回热加热装置,即取消了混合式加热器及其回热抽汽,使供热系统得到大幅简化。
以某1000MW机组THA工况对外供热为例,供热蒸汽参数需求为:压力5MPa、温度400℃、流量250t/h。
现有机组参数:主蒸汽压力25.9MPa、温度600℃、流量217t/h,给水压力32.2MPa、温度294.1℃、流量33t/h。
采用实施例1的第一示例的技术方案:
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抽汽汽源:抽汽口位于高压缸补汽阀接口,压力15.7MPa、温度510.6℃。
原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293.7℃,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325.1℃。
低压凝结水压力1.06MPa、温度182.2℃、流量209.2t/h,A回热抽汽压力5.7MPa、温度360.1℃、流量40.8t/h;
给水温度补充加热所吸收的热量进而对省煤器“排挤”的吸热量与供热工质在供热省煤器中的吸热量基本保持一致。
采用实施例1的第一示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机组热耗收益~32.5kJ/(kW·h)。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器、前置泵、给水泵、高压加热器、附加高压加热器、锅炉受热面、供热工质来源、升压加热装置、减温器和供热用户,所述除氧器、前置泵、给水泵、高压加热器、附加高压加热器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锅炉受热面包括省煤器装置和水冷壁,所述省煤器装置包括相互独立或者成一体的给水加热受热面和供热蒸汽受热面,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和供热蒸汽受热面完全隔绝或者能够被操作成完全隔绝,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设置水侧旁路或烟气旁路,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经所述给水加热受热面管道连接至所述水冷壁,所述供热工质来源管道连接至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进口,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减温器的蒸汽出口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用户,所述升压加热装置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除氧器和前置泵之间的低压凝结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级联连接的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低压凝结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回热加热器、另一回热抽汽,所述换热器的冷端管道连接在所述升压加热装置的出口和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热端分别管道连接至所述回热加热器和另一回热抽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回热加热器、另一回热抽汽,所述换热器的冷端管道连接在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出口和所述减温器的蒸汽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的热端分别管道连接至所述回热加热器和另一回热抽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前置泵和给水泵之间的中压给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中压给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前置泵和给水泵之间的中压给水,所述前置泵为独立电动前置泵,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调节阀、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中压给水经所述调节阀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调节阀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高压回热加热器危急疏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高压回热加热器正常疏水经所述增压泵和混合式加热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回热抽汽管道连接至所述混合式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工质来源为所述除氧器和前置泵之间的低压凝结水,所述升压加热装置包括升压加热单元,所述升压加热单元包括增压泵,不包括混合式加热器和回热抽汽,所述低压凝结水经所述增压泵管道连接至所述供热蒸汽受热面的进口,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还管道连接至所述减温器的减温水进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包括附加高压加热器本体和外置蒸汽冷却器,所述附加高压加热器本体和外置蒸汽冷却器沿着给水流向管路串联布置或并联布置。
CN202321407399.6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Active CN22018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7399.6U CN2201867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7399.6U CN2201867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6797U true CN220186797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7399.6U Active CN2201867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5964B (zh) 一种基于透平膨胀机的燃煤电厂热电解耦方法
CN113586185B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与蒸汽联合储热深度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2856363B (zh) 一种深度调峰供热机组供热蒸汽参数提升系统及方法
CN103256644B (zh) 扩大低压省煤器系统
CN214275885U (zh) 一种火电厂低压旁路供热改造结构
CN102472117A (zh) 有汽轮机单元和过程蒸汽消耗器的蒸汽电厂设备以及有汽轮机单元和过程蒸汽消耗器的蒸汽电厂设备运行方法
CN104976671A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给水泵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3217974A (zh) 一种超高压工业供热热力系统
CN110726168A (zh) 一种热电厂汽轮机余热最大化利用系统
CN112065520B (zh) 一种冷再和热再协同供汽系统及方法
CN114383176A (zh) 一种超临界再热型双背压机双抽汽工业供热系统
CN217950479U (zh) 一种可减少冷却蒸汽用汽量的电厂切缸系统
CN220186797U (zh)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CN105042666B (zh) 背压式小汽机驱动引风机的宽负荷供热节能系统
CN111536501A (zh) 一种锅炉除氧器进水的加热方法
CN114991895A (zh) 一种耦合压缩空气储能的燃煤发电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CN116592338A (zh) 一种基于给水补充加热的供热蒸汽系统
CN212027896U (zh) 一种高压引射式热电解耦供热系统
CN114877307A (zh) 一种可实现高参数供热的双抽背压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2157116U (zh) 一种热电厂主蒸汽减温减压系统
CN109779705B (zh) 一种灵活调控燃煤供热电厂汽轮机进汽的供热系统
CN113623032A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储热发电一体化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20321414U (zh) 一种基于热水输送的供热蒸汽系统
CN219867821U (zh) 一种基于高加疏水的供热蒸汽系统
CN110701662A (zh) 一种热电厂汽轮机余热近零排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