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5734U -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5734U
CN220185734U CN202320622488.6U CN202320622488U CN220185734U CN 220185734 U CN220185734 U CN 220185734U CN 202320622488 U CN202320622488 U CN 202320622488U CN 220185734 U CN220185734 U CN 220185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riving
tube
pipe
driv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24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乐宏
蒋领辉
陶闽泉
王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24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5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5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5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其中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联轴器和线性驱动机构,联轴器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与线性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以及设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弹性体;第一传动件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卡块,第二传动件靠近第一传动件一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形成凹腔,凹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块;弹性体连接在凹腔内,且多个卡块通过弹性体分别与多个所述限位块相配卡接。该升降立柱具有上述结构的传动机构,因此该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使联轴器结构紧凑、传动稳定性好,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传动更加平稳、减少噪音,且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家具,如电动升降桌、电动升降平台、电动升降床等都配置有升降立柱,升降立柱内连接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也称线性制动器,其用于输出直线方向的动力;传动机构一般包括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线性驱动机构。驱动电机带动线性驱动机构的丝杠转动,使线性驱动机构伸缩,从而带动升降立柱升降。
相关技术的升降立柱因升降行程的不同,一般包括有两节伸缩管、三节伸缩管和四节伸缩管等,因此与升降立柱相配套的丝杠传动机构也有所不同。相关技术的丝杠传动机构一般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升降立柱内管内的驱动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和线性驱动机构;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联轴器的输入端连接,联轴器的输出端与线性驱动机构连接;其中,线性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管和连接在支撑管内的丝杠、丝管以及传动螺母等。该相关技术丝杠传动机构中的联轴器,一般为弹性联轴器,其结构包括与减速器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与线性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以及设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弹性体,第一传动件的外端面上设有多个沿第一传动件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卡块,第二传动件靠近第一传动件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多个轴向向外延伸且间隔设置的限位块,相邻限位块之间形成供卡块一一对应插接的插槽,这样插槽贯穿第二传动件的外侧壁;弹性体为环形,且弹性体上设有插接在每个插槽内的弹性块,该弹性块位于卡块与插槽内壁之间,在第一传动件转动时,卡块通过弹性块带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使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发生动力传动。
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缺陷:首先,联轴器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轴向距离较大,整体结构不够紧凑,传动的稳定性不好;在传动机构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灰尘或杂质颗粒进入联轴器内的可能,不仅导致联轴器的动力传递稳定性不好而且灰尘或杂质颗粒会经第二传动件的插槽进入弹性体表面,从而造成弹性体划伤、磨损等,降低使用寿命,进一步影响动力的传递效果,甚至出现传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或至少部分上缓解相关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联轴器结构紧凑、传动稳定性好,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传动更加平稳、减少噪音,且使用寿命长的传动机构。
本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联轴器和线性驱动机构,所述联轴器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与线性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以及设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第一传动件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卡块,所述第二传动件靠近第一传动件一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形成凹腔,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凹腔内,且多个所述卡块通过所述弹性体分别与多个所述限位块相配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具有位于每个所述卡块两侧的弹性块,所述卡块和限位块分别与弹性块的两侧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性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管,其内部中空,且支撑管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螺母;
第一驱动管,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管内,且第一驱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并随第二传动件同步转动;
第二驱动管,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一驱动管内,且第二驱动管相对于第一驱动管可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螺母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驱动管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螺母,且所述第二传动螺母与所述第二驱动管同步轴向运动;
丝杠,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二驱动管内,且丝杠相对于第二驱动管可轴向运动,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母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分别与第一驱动管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管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管铆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一驱动管铆接时,所述第一驱动管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并限位在所述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管设有至少一对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通孔,每对通孔位于对应所述凹槽的两侧,且每对通孔之间的部分在第二传动件与第一驱动管铆接时至少部分的伸入所述凹槽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一种传动机构包括以下优点:
该传动机构的联轴器,在第二传动件的端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凹腔,且凹腔内连接有与第一传动件上的卡块相配合卡接的限位块;也即将与卡块相配合相对周向限位的限位块设置于凹腔内;这样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连接时,第一传动件的卡块直接插接于凹腔内并与限位块配合,使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连接部分至少部分地隐藏于凹腔内,这样不仅使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轴向距离缩短,使二者连接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的稳定性好,而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传动机构的传动更加平稳、无噪音。也有效减少灰尘杂质进入到弹性体表面,从而减少弹性体表面划伤、磨损,延长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升降立柱:它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内连接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机构,所述内管与驱动组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中管滑动配合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中管与第二传动螺母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外管滑动配合在所述中管上,且外管的外端与所述丝杠的外端可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申请一种升降立柱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升降立柱的传动机构,因在联轴器的第二传动件上设置凹腔,使与卡块相配合相对周向限位的限位块设置于凹腔内,这样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连接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连接部分至少部分地隐藏于凹腔内,这样不仅使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轴向距离缩短,使二者连接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的稳定性好,而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传动机构的传动更加平稳、无噪音。综上所述,该升降立柱升降时传动的稳定性好、静音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丝杠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丝杠传动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丝杠传动机构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丝杠传动机构的联轴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丝杠传动机构的联轴器与第一驱动管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升降立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电机,2、减速器,3、联轴器,300、第一传动件,301、第二传动件,302、卡块,303、凹腔,304、弹性体,305、弹性块,306、限位块,307、插槽,308、凸起,309、凹槽,4、线性驱动机构,400、支撑管,401、第一驱动管,402、第二驱动管,403、丝杠,404、第一传动螺母,405、第二传动螺母,406、底板,407、连接板,408、第一滑槽,409、通孔,410、第一滑块,411、第一凸块,412、第二滑槽,413、第二滑块,414、支撑件,5、内管,500、中管,501、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5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连接在升降立柱的内管5内,用于带动升降立柱升降;该传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升降立柱内管5中的驱动组件、联轴器3和线性驱动机构4,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联轴器3的输入端连接,联轴器3的输出端与线性驱动机构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的外侧壁与升降立柱的内管5的内壁连接;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减速器2,驱动电机1的转轴与减速器2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2的输出端与联轴器3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1为直流电机,减速器2也即减速齿轮箱,内部有行星齿轮传动减速,其均为现有技术产品,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联轴器3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300、与线性驱动机构4连接的第二传动件301以及设于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之间的弹性体304;第一传动件300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卡块302,第二传动件301靠近第一传动件300一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形成凹腔303,凹腔303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块306;弹性体304连接在所述凹腔303内,且多个卡块302通过弹性体304分别与多个限位块306相配卡接;也即卡块302通过弹性体304向限位块306传递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304具有位于每个所述卡块302两侧的弹性块305,所述卡块302和限位块306分别与弹性块305的两侧相抵,具体地,相邻两个限位块306之间形成供卡块302一一对应插接的插槽307;弹性体304连接在凹腔303内,弹性体304的外侧壁设有多对径向外凸且与插槽307一一对应插接的弹性块305,每对弹性块305分别位于对应插槽307的两端且每个卡块302位于每对弹性块305之间。具体地,第一传动件300远离驱动组件一端端面上等间距设有三个卡块302,第二传动件301的凹腔303内等间距设有三个限位块306,相邻限位块306之间形成插槽307,该插槽307的数量为三个并分别与三个卡块302相对应设置;三个卡块302分别插接在三个插槽307内,每个插槽307内容纳有一对弹性块305,且单个限位块306两侧的插槽307内均设置一对弹性块305,卡块302位于该对弹性块305之间以实现三者相互限定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卡块30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四个等,与之对应的限位块306的数量也可为两个或四个等。第一传动件300的卡块302通过弹性体304将扭矩传递给第二传动件301,该弹性体304还可以为套设在卡块302或限位块306上的弹性套。
本实施例的弹性体304为用橡胶一体注塑或切割成型的弹性体304。其外侧壁上有三对弹性块305,在弹性体304设置在凹腔303内时,三对弹性块305分别容置在三个插槽307内。该弹性体304使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之间的传动平稳性更高且静音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将与卡块302相配合并相对周向限位的限位块306设置于凹腔303内;这样在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连接时,第一传动件300的卡块302直接插接于凹腔303内并通过弹性体304与限位块306配合,使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的连接部分至少部分地隐藏于凹腔303内,这样不仅使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之间的轴向距离缩短,使二者连接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的稳定性好,而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3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传动机构的传动更加平稳、减少噪音。也有效减少灰尘杂质进入到弹性体304表面,从而减少弹性体304表面划伤、磨损,使得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长。
再次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性驱动机构4包括支撑管400、第一驱动管401、第二驱动管402和丝杠403;支撑管400内部中空,且支撑管400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螺母404;第一驱动管401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管400内,且第一驱动管401与所述第二传动件301连接,并随第二传动件301同步转动,第二驱动管402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一驱动管401内,且第二驱动管402相对于第一驱动管401可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管40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传动螺母404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驱动管402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螺母405,第二传动螺母405连接有可限制第二传动螺母405周向旋转的支撑件414,该支撑件414固定连接于升降立柱的管柱内,例如可以是三节升降立柱中的中管,也可以是两节升降立柱中的其中一根管柱,第二传动螺母405与所述第二驱动管402同步轴向运动;丝杠403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二驱动管402内,且丝杠403相对于第二驱动管402可轴向运动,丝杠403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母405螺纹连接。其中,支撑件414与升降立柱的管柱固定连接,一般是指支撑件414嵌设在管柱的内孔中,管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摩擦片,利用摩擦片上的连接柱穿过管柱后与支撑件414连接,使支撑件414固定连接在管柱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管401内壁上设有多个沿第一驱动管401内壁周向分布且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408,第二驱动管402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滑块410,该第一滑块410的外侧壁固定有与第一滑槽408滑动配合的第一凸块411,从而使第二驱动管402周向限位在第一驱动管401内,且第二驱动管402相对于第一驱动管401可轴向运动。同样地,第二驱动管402内壁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412,丝杠403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滑块413,该第二滑块413的外侧壁固定有与第二滑槽412滑动配合的第二凸块(图中未示出),从而使丝杠403周向限位在第二驱动管402内,且丝杠403相对于第二驱动管402可轴向运动。
再次参见图3~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凸起308,多个所述凸起308分别与第一驱动管401内壁的第一滑槽408卡接。在联轴器3的第二传动件301与第一驱动管401连接时,将联轴器3的第二传动件301上的凸起308与第一驱动管401内壁上的第一滑槽408对准后将联轴器3插入第一驱动管401内,然后使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固定连接,这样因第二传动件301外侧壁上的凸起308与第一驱动管401内壁上第一滑槽408的卡接关系,可使第二传动件301与第一驱动管401周向限位,二者保持同步转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这样使第二传动件301与第一驱动管401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只需在铆压设备上铆压即可使二者连接在一起,且能保证第二传动件301与第一驱动管401安装的同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内凹的凹槽309,在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铆接时,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沿铆接方向伸入并限位在所述凹槽309内。在第二传动件301与第一驱动管401铆接时,因凹槽309的设置,使凹槽309的内底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方便铆压设备铆压,铆压过程中,第一驱动管401上与凹槽309相对应的部位沿铆接方向伸入凹槽309内,完成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凹槽309的数量为两个,关于第二传动件301的中心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凹槽309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等。
为了方便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铆接,且使第一驱动管401上与凹槽309相对应的部位在铆压伸入凹槽309内时,不会造成第一驱动管401其他部位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管401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对与凹槽309相对应的通孔409,每对通孔409位于对应凹槽309的两侧,这样在轴向上相邻通孔409之间的部分在第二传动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驱动管401的内壁铆接伸入凹槽309内时,因通孔409的减压作用,不会造成第一驱动管401其他部位变形。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对通孔409沿第一驱动管401的轴向位于凹槽309的上下两侧,该通孔409的两端沿第一驱动管401周向延伸设置。
再次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管400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连接有连接板407,连接板407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具体地,支撑管400靠近驱动组件的端部的至少部分向外折弯形成所述连接板407。该支撑管400靠近驱动组件的端部向外折弯形成的连接板407与驱动组件的端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使支撑管400直接连接在驱动组件的端面上,这样相对于相关技术的支撑管400连接结构而言,减少了支撑管400与驱动组件之间的连接件或连接座,因此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支撑管400的组装。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升降立柱,它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5、中管500和外管501,内管5内连接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内管5与驱动电机1的外侧壁连接,中管500滑动配合在内管5上,且中管500与第二传动螺母405的外侧壁连接,第二传动螺母405的支撑件414固定连接于升降立柱的中管500内,外管501滑动配合在中管500上,且外管501的外端连接一底板406,该底板406与丝杠403的外端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升降立柱的传动机构,因在联轴器3的第二传动件301上设置凹腔303,使与卡块302相配合相对周向限位的限位块306设置于凹腔303内,这样在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连接后,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的连接部分至少部分隐藏于凹腔303内,这样不仅使第一传动件300和第二传动件301之间的轴向距离缩短,使二者连接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的稳定性好,而且可有效减少联轴器3内进入灰尘杂质的可能,使联轴器3的传动更加平稳、减少噪音;该联轴器3的弹性体304设置于凹腔303内,这样减少灰尘杂质进入弹性体304表面,从而降低造成弹性体304划伤、磨损的可能,使得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该升降立柱升降时传动的稳定性好、静音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联轴器和线性驱动机构,所述联轴器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与线性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以及设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第一传动件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卡块,所述第二传动件靠近第一传动件一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形成凹腔,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凹腔内,且多个所述卡块通过所述弹性体分别与多个所述限位块相配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具有位于每个所述卡块两侧的弹性块,所述卡块和限位块分别与弹性块的两侧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管,其内部中空,且支撑管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螺母;
第一驱动管,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管内,且第一驱动管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并随第二传动件同步转动;
第二驱动管,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一驱动管内,且第二驱动管相对于第一驱动管可轴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传动螺母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二驱动管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螺母,且所述第二传动螺母与所述第二驱动管同步轴向运动;
丝杠,周向限位在所述第二驱动管内,且丝杠相对于第二驱动管可轴向运动,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二传动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沿周向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分别与第一驱动管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管铆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一驱动管铆接时,所述第一驱动管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并限位在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管设有至少一对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通孔,每对通孔位于对应所述凹槽的两侧,且每对通孔之间的部分在第二传动件与第一驱动管铆接时至少部分的伸入所述凹槽内。
10.一种升降立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内连接有如上述权利要求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传动机构,所述内管与驱动组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中管滑动配合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中管与第二传动螺母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外管滑动配合在所述中管上,且外管的外端与所述丝杠的外端可转动连接。
CN202320622488.6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Active CN220185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488.6U CN22018573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488.6U CN22018573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5734U true CN220185734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2488.6U Active CN220185734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5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4506B (zh) 线性致动器
JP2008520911A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1237416A (zh) 一种智能升降柱传动系统总成
US20150180306A1 (en) Linear actuator
CN220185734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升降立柱
CN116937886A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旋转驱动装置
CN112727873A (zh) 一种伸缩总成以及升降立柱
CN102711938A (zh) 具有过载安全线性促动器的玩具搭建组件
CN108078157B (zh) 一种升降桌
CN210094992U (zh) 升降立柱
CN107960734B (zh) 一种升降桌
CN114607744B (zh) 简易安装的制动机构及采用该制动机构的升降立柱
CN220857811U (zh) 一种内置电机升降立柱
CN211082730U (zh) 一种线性传动总成及其应用的升降桌腿
CN216530930U (zh) 直线电机及使用直线电机的装置
CN212972137U (zh) 升降桌腿及其应用的电动升降桌
KR100404957B1 (ko) 활차식 다각형 텔레스코핑 마스트
CN212654263U (zh) 一种房车升降床
CN219699327U (zh) 一种升降桌用电动桌腿
CN212928686U (zh) 升降柱传动系统总成
CN110848352A (zh) 一种线性传动总成及其应用的升降桌腿
CN114314451A (zh) 一种线性传动总成及升降立柱
CN219330951U (zh) 升降机构
CN215854829U (zh) 外管组件、直线电机及使用直线电机的装置
CN220553897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旋转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