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5010U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85010U CN220185010U CN202321153650.0U CN202321153650U CN220185010U CN 220185010 U CN220185010 U CN 220185010U CN 202321153650 U CN202321153650 U CN 202321153650U CN 220185010 U CN220185010 U CN 220185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isting window
- glass
- window frame
- existing
- photovoltaic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715 mod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0 retrof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90 silicone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07 re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426 transform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484 but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H])C([H])([H])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49 buty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5 sealing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464 silicon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所述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及设于既有窗框内的既有玻璃,所述改造结构包括: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既有玻璃的一侧,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布置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室内一侧,并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与储能装置之间,以将所述光伏组件转换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储能装置。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在既有玻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无需拆除既有玻璃并对其更换,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并且不会制造较多的建筑垃圾;进一步地,通过增设光伏组件,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换言之可将自然界的太阳能转化为家用的电能,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为用户提供额外的电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改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窗户改造,通常需要对旧玻璃或旧窗框进行拆除或进行整件更换,不但改造成本高还容易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不符合节能环保理念。对窗户改造时,在提升窗户性能的同时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优化新增结构的布置、安装等以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环保是目前窗户改造领域有待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以至少解决目前窗户改造存在的能源利用率低、成本高、能耗高、可靠性低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所述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及设于既有窗框内的既有玻璃,所述改造结构包括: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既有玻璃的一侧,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布置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室内一侧,并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与储能装置之间,以将所述光伏组件转换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储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芯片及设于电池芯片两侧用于封装电池芯片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朝向室外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朝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光伏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构层为经过钢化处理的光伏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层为透光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光伏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芯片的两侧均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玻璃,所述新增玻璃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新增玻璃与所述第一结构层或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玻璃为双层或多层结构,相邻两层所述新增玻璃之间设有第二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输电线路通过黏胶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或者所述输电线路通过线卡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型材,所述新增型材沿所述既有窗框设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外侧,并罩设住所述输电线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既有窗户改造方法,所述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及设于既有窗框内的既有玻璃,所述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光伏组件:在所述既有玻璃的一侧安装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布置输电线路:在所述既有窗框的室内一侧布置输电线路,并将所述输电线路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与储能装置之间,所述输电线路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转换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储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芯片及设于电池芯片两侧,用于封装电池芯片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朝向室外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朝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光伏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改造方法还包括安装新增玻璃: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安装新增玻璃,其中,所述新增玻璃与所述第一结构层或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改造方法还包括固定所述输电线路:将所述输电线路通过黏胶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或者将所述输电线路通过线卡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改造方法还包括安装新增型材:将新增型材沿所述既有窗框安装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外侧,并使所述新增型材罩设住所述输电线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在既有玻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无需拆除既有玻璃并对其更换,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并且不会制造较多的建筑垃圾;进一步地,通过增设光伏组件,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换言之可将自然界的太阳能转化为家用的电能,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还能为用户提供额外的电能,实现了利用改造窗户制造并输出能源。
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芯片及设于电池芯片两侧用于封装电池芯片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朝向室外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朝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光伏玻璃;由此,通过将更靠近室外侧的结构层设置为光伏玻璃,可增加透光率,有助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结构层为经过钢化处理的光伏玻璃;通过在光伏玻璃的基础上优化其材质,使用钢化玻璃可提高其机械强度,有利于对电池芯片保护,可使电池芯片承受更大的风压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结构层为透光结构;由此可保证窗户整体的透光、采光性能,同时确保窗户的可视化效果。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光伏玻璃;由此光伏组件可形成双玻组件(即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为光伏玻璃),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整体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片的两侧均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由此光伏组件可形成双面双玻组件,即通过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能吸收光能进行发电,进一步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玻璃,所述新增玻璃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新增玻璃与所述第一结构层或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由此,新增玻璃与光伏组件构成复合结构,有利于提升窗户整体的保温性能,空腔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玻璃为双层或多层结构,相邻两层所述新增玻璃之间设有第二空腔;通过设置多腔结构,可进一步提升保温性能。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电线路通过黏胶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或者所述输电线路通过线卡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即输电线路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排布固定,可避免其松散布置时容易偏移至玻璃上而遮挡视线,同时可防止用户不小心扯到或勾到线路而影响其使用性能或增加安全隐患。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型材,所述新增型材沿所述既有窗框设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外侧,并罩设住所述输电线路;通过设置新增型材例如铝合金中空型材,利用其内部空腔容置输电线路,可将线路隐藏设计,有利于对其保护,且能够提升外观简洁性和美观性。
5.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方法,通过在既有窗户的结构基础上安装光伏组件并布置输电线路,可实现节能改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用户提供储备电能,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节能手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既有窗户改造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光伏组件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既有窗户改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既有窗框,11-既有玻璃,12-保温结构,13-强化结构,101-墙体,121-室外保温部分,122-室内保温部分,1211-盘头自攻自钻钉,14-连接件,15-玻璃垫片,16-新增压线;
20-光伏组件,21-输电线路,22-新增玻璃,201-电池芯片,202-第一结构层,203-第二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既有窗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在免拆除现有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新增光伏组件、新增玻璃等可提升改造后窗户的节能效果以及保温性能等,可实现节能化改造和使用。
如图1所示,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10及设于既有窗框10内的既有玻璃11,改造结构包括:光伏组件20,其设于既有玻璃11的一侧,光伏组件2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输电线路21,输电线路21布置于既有窗框10的室内一侧,并设于光伏组件20与储能装置之间,以将光伏组件20转换的电能输送至储能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光伏组件20,提供了一种产能手段,即改造后的窗户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并通过输电线路21将产生的电能进行输送以将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中,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电能、提供了长期有效的节能方式,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光伏组件20可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而将输电线路21布置在室内一侧则满足为用户储备电能的要求,能够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能源储备、节约用户成本。
具体地,如图2所示,光伏组件20包括电池芯片201及设于电池芯片201两侧用于封装电池芯片的第一结构层202和第二结构层203,其中,第一结构层202朝向室外一侧,第二结构层203朝向室内一侧;第一结构层202为光伏玻璃。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的具体组成结构可参考相关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将更靠近室外一侧的第二结构层203设置为光伏玻璃,可保证透光率,进而可保证发电效率。
更具体地,光伏组件20的组成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根据用户需求、改造条件等选用不同组成的光伏组件20,以更大限度提升结构使用性能。光伏组件20可为单玻组件,例如第一结构层202为光伏玻璃,第二结构层203则采用不透光复合材料(如TPT、TPE等)或透光材料等。或者,光伏组件20也可为双玻组件,即第一结构层202和第二结构层203均为光伏玻璃。本申请可基于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当用户希望提高透光率时,可采用上述双玻组件,同时地采用双面的光伏玻璃有利于提高结构机械强度,以更好地对电池芯片201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根据电池芯片201两面是否均能发电,光伏组件20可为单面组件,例如电池芯片201朝向第一结构层202的一面能够发电。或者,光伏组件20也可为双面组件,即电池芯片201的两侧均能够发电。当用户希望更大的发电效率时可采用上述双面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通过优化光伏组件20的安装角度来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光伏组件20可呈竖直安装、水平安装或介于竖直与水平之间的任意角度安装,其中,第一结构层202朝向太阳,可充分利用太阳光进行发电;第二结构层203则可利用反射结构等通过吸收反射光进行发电,通过双面发电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
在上述第一结构层202为光伏玻璃、第二结构层203为光伏玻璃或第一结构层202和第二结构层203均为光伏玻璃的方案中,光伏玻璃可进一步采用钢化玻璃,以提高机械强度,增强对电池芯片201的保护作用,使电池芯片201能够承受更大的风压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玻璃22,新增玻璃22设于光伏组件20的一侧,并且新增玻璃22与第一结构层202或第二结构层203之间设有第一空腔。
具体地,当光伏组件20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内一侧且新增玻璃22设于室内一侧时,新增玻璃22与第二结构层203之间可形成第一空腔;或者,当光伏组件20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外一侧且新增玻璃22设于室外一侧时,新增玻璃22与第一结构层202之间可形成第一空腔。通过加设新增玻璃22,有助于提升改造后窗户的保温性能,而构造第一空腔则有助于强化保温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新增玻璃22为双层或多层结构,相邻两层新增玻璃22之间设有第二空腔。即本申请不限定新增玻璃22的层数,其可为单层、双层或多层,例如当用户希望有较大的保温性能提升时可使用非单一层的新增玻璃22,当考虑到既有窗框10的承载能力时,可使用较少层数的新增玻璃22(或通过减薄一些玻璃的厚度或使用轻质的膜片结构来减小玻璃的整体重量),而通过构造第二空腔则有助于强化保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空腔的数目以及各个空腔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提高改造灵活性。空腔内部还可进一步优化,例如可通过向空腔内填充具有隔热保温性能的填充体来进一步提升保温性能。
关于本实施例的输电线路21,如图1所示,其一端与光伏组件20连接、另一端与储能装置连接(可进一步设置相关电流引出装置),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储存至储能装置的自发过程。具体实施时,可预先设计输电线路21的布置路径,为保温结构12、强化结构13、连接件14等预留装配空间,以避免彼此之间干涉。输电线路21排布时,其可通过黏胶沿既有窗框10固定,也可通过线卡沿既有窗框10固定,以提供可靠安装,可防止用户不小心扯到或勾到线路而影响其使用性能或增加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型材,新增型材沿既有窗框10设于既有窗框10的外侧,并罩设住输电线路21。通过设置新增型材例如铝合金中空型材,利用其内部空腔容置输电线路21,可将线路隐藏设计,有利于对其保护,且能够提升外观简洁性和美观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光伏组件20与既有玻璃11之间、新增玻璃22与光伏组件20之间设有隔热条。具体地,隔热条的两侧设有不干胶条,以用于与结构件粘贴。优选地,隔热条为丁基暖边隔热条。隔热条的厚度为6~12mm。既有玻璃11、光伏组件20的玻璃层以及新增玻璃2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通过Low-E镀膜来改善玻璃的保温性能。
在光伏组件20与既有玻璃11、新增玻璃22与光伏组件20进行连接时,可使用密封连接层,优选地,密封连接层为密封胶或密封胶条,例如丁基橡胶、硅酮胶等。在一些示例中,密封连接层内填充有除湿剂或吸气剂,可确保玻璃的干燥性。在另一些示例中,可在密封连接层内加入适量分子筛成分,以提高除湿、吸水性能。进一步地,密封连接层内可加入加强结构,以减少密封材料的迁移,加强结构例如为细钢丝等。
进一步地,改造结构还包括保温结构12,其设于既有窗框10的室内和/或室外一侧,保温结构12与既有窗框10连接;强化结构13,其设于保温结构12的外侧,强化结构13与保温结构12连接。通过在既有窗框10的基础上增设保温结构12及强化结构13,在提升窗户的保温性能的同时,通过优化新增结构的布设、材质等可达到控制成本和能耗的目的,可实现节能环保。
具体地,保温结构12可布设在室内或室外,或者在室内和室外均布设,根据预期所要达到的保温性能的高低来调整。强化结构13也可布设在室内或室外,或者在室内和室外均布设,只要满足能够对保温结构12保护、加强保温结构12的安装效果或者提高窗户的载荷能力即可。
在一个示例中,保温结构12和强化结构13布置时避让输电线路21,并将输电线路21的至少部分隐藏。具体实施时,保温结构12和强化结构13可设置避让或遮盖或遮挡输电线路21的槽、腔、孔等结构,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强化结构13还与用于安装既有窗框10的墙体101连接。如此,可利用墙体101来承担一部分对强化结构13的固定,可防止强化结构13对既有窗框10施加的力较大或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既有窗框10难以承受,并且有助于提升改造后窗框整体的载荷能力。
本申请对强化结构13与墙体10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通过如下任一种方式实现:
方案一:强化结构13与墙体101通过螺接固定,例如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方案二:强化结构13与墙体101通过固定件连接。优选地,强化结构13设有卡槽,固定件的一端卡入强化结构13的卡槽内固定,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射钉与墙体101固定。更优选地,固定件设有与强化结构13的卡槽相适配的金属片。固定件的材质为钢材。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结构还包括载荷强化件,载荷强化件设于既有窗框10与强化结构13之间,用于增加既有窗框10的载荷强度。优选地,载荷强化件为Z型或L型构件,材质为金属。通过使用载荷强化件可防止既有窗框因老化或型材载荷不足而难以承受改造。
本申请对保温结构12的形式不作限制,例如保温结构12可为如下任一种:
示例1:
保温结构12为中空型材,其内部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空腔。具体加工时,可在中空型材内部加工多个挡筋结构以将其内部分隔成多个小的空腔,例如,最小单元空腔的宽度为6~12mm。进一步地,保温结构12的材质优选为PVC。
示例2:
保温结构12为隔热垫片或隔热板。使用隔热垫片或隔热板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制造加工,本申请可根据保温需求对隔热垫片或隔热板的厚度进行调整。
在图1提供的示例中,保温结构12包括室外保温部分121和室内保温部分122。以保温结构12为中空型材为例,本申请对保温结构12的安装工艺进行简单描述。对于室外保温部分121,将室外保温部分121覆盖在既有窗框10的外侧,并使室外保温部分121的弯曲部分与既有玻璃11相接触,然后使用盘头自攻自钻钉1211将室外保温部分121固定于既有窗框10的外侧。优选地,室外保温部分121与既有窗框10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间隔不得大于0.5m,且既有窗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的位置距离既有窗框端部应不大于0.2m。进一步地,使用密封胶封堵室外保温部分121与既有窗框10形成的缝隙,密封胶例如为硅酮密封胶。进一步地,当盘头自攻自钻钉1211的一端外露时,可使用装饰件等遮盖以对其隐藏布设,有助于提升结构外观的美感。对于室内保温部分122,其装配流程与上述室外保温部分12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室外保温部分121和室内保温部分122的长度尺寸及宽度尺寸可参考既有窗框10的相关尺寸。优选地,室内保温部分122的厚度可大于室外保温部分121的厚度,以满足安全要求。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结构还包括连接件14,连接件14依次穿设强化结构13、保温结构12以及既有窗框10将其三者连接。
在图1提供的示例中,强化结构13可设于室内侧,位于室内保温部分122的外侧。强化结构13例如为新窗框。装配时,可使连接件14依次穿设强化结构13、保温结构12以及既有窗框10以进行固定,连接件14例如为盘头自攻自钻钉。优选地,新窗框与既有窗框10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间隔不得大于0.5m,且新窗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的位置距离新窗框端部应不大于0.2m。进一步地,当连接件14外露时,可使用装饰件等对其遮盖以对其隐藏布设,有助于提升结构外观的美感。
强化结构13优选为中空型材,其长度尺寸及宽度尺寸可参考既有窗框10的相关尺寸。强化结构13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强化结构13与保温结构12之间可使用聚氨酯发泡加强密封,以提高玻璃的气密、水密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既有窗户改造方法,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10及设于既有窗框10内的既有玻璃11,如图3所示,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光伏组件:在既有玻璃的一侧安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S2:布置输电线路:在既有窗框的室内一侧布置输电线路,并将输电线路安装于光伏组件与储能装置之间,输电线路用于将光伏组件转换的电能输送至储能装置。
具体地,在S1步骤中,光伏组件20可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根据实际需求布置。在S2步骤中,通过在光伏组件20与储能装置之间布设输电线路21,可实现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的储备,以便为用户提供额外的电能供给,节约用户成本。输电线路21的布设既要满足实现安全可靠地输送电能,还应当不干涉保温结构12、强化结构13等结构件的装配。
其中,光伏组件20的组成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改造方法还包括S3:安装新增玻璃:在光伏组件的一侧安装新增玻璃。具体地,当光伏组件20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内一侧且新增玻璃22设于室内一侧时,新增玻璃22与第二结构层203之间可形成第一空腔;或者,当光伏组件20设于既有玻璃11的室外一侧且新增玻璃22设于室外一侧时,新增玻璃22与第一结构层202之间可形成第一空腔。通过加设新增玻璃22,有助于提升改造后窗户的保温性能,而构造第一空腔则有助于强化保温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新增玻璃22为双层或多层结构,相邻两层新增玻璃22之间设有第二空腔。即本申请不限定新增玻璃22的层数,其可为单层、双层或多层,例如当用户希望有较大的保温性能提升时可使用非单一层的新增玻璃22,当考虑到既有窗框10的承载能力时,可使用较少层数的新增玻璃22,而通过构造第二空腔则有助于强化保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空腔的数目以及各个空腔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以提高改造灵活性。空腔内部还可进一步优化,例如可通过向空腔内填充具有隔热保温性能的填充体来进一步提升保温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改造方法还包括S4:固定输电线路:将输电线路通过黏胶沿既有窗框固定,或者将输电线路通过线卡沿既有窗框固定。需要说明的是,S4步骤中仅示意了两种固定输电线路21的方式,具体实施时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改造方法还包括S5:安装新增型材:将新增型材沿既有窗框安装于既有窗框的外侧,并使新增型材罩设住输电线路。该新增型材例如可以是保温结构12或强化结构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的改造方法还包括:
S6:安装保温结构:在既有窗框的室内和/或室外一侧安装保温结构,将保温结构与既有窗框连接;
S7:安装强化结构:在保温结构的外侧安装强化结构,将强化结构与保温结构连接。
具体地,在S6步骤中,保温结构12与既有窗框10可通过螺接、卡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其中,保温结构的形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a)保温结构为中空型材,其内部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空腔;(b)保温结构为隔热垫片或隔热板。
在S7步骤中,强化结构13与保温结构12可通过螺接、卡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强化结构13优选为中空型材。强化结构13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
进一步地,为简化装配,可使用同一连接件同时穿设强化结构13、保温结构12以及既有窗框10以对三者进行连接。
结合图1,对本申请的既有窗户改造方法进行如下描述。
(1).拆除原窗压线,对原窗进行清洁,达到洁净如新的标准。
(2).在既有窗框10的外侧安装室外保温部分121;将室外保温部分121覆盖在既有窗框10的外侧,并使室外保温部分121的弯曲部分与既有玻璃11相接触,然后使用盘头自攻自钻钉1211将室外保温部分121固定于既有窗框10的外侧。优选地,室外保温部分121与既有窗框10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间隔不得大于0.5m,且既有窗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的位置距离既有窗框端部应不大于0.2m。进一步地,使用密封胶封堵室外保温部分121与既有窗框10之间的缝隙,密封胶例如为硅酮密封胶。进一步地,当盘头自攻自钻钉1211的一端外露时,可使用装饰件等遮盖以对其隐藏布设,有助于提升结构外观的美感。
(3).安装光伏组件20并布置输电线路21。
(4).安装室内保温部分122及新窗框(即强化结构13);使用连接件14依次穿设强化结构13、室内保温部分122以及既有窗框10以将三者固定,连接件14例如为盘头自攻自钻钉。优选地,新窗框与既有窗框10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间隔不得大于0.5m,且新窗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的位置距离新窗框端部应不大于0.2m。进一步地,当连接件14外露时,可使用装饰件等对其遮盖以对其隐藏布设,有助于提升结构外观的美感。
(5).将新窗框的部分区域固定至墙体101。
(6).安装新增玻璃22。
(7).根据需求布设并安装玻璃垫片15;通常情况下,玻璃的长宽尺寸小于窗框的长宽尺寸,为提高玻璃安装的牢固性可在玻璃与窗框的缝隙中填补玻璃垫片。玻璃垫片的布设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玻璃垫片的材质优选为PVC或石棉。
(8).安装新增压线16;新增压线16设有卡齿结构,强化结构13设有卡槽结构,安装时,可将新增压线16的室内侧的卡齿卡入强化结构13的卡槽内,接着将新增压线16的室外侧的卡齿卡入既有窗框10的卡槽内,从而实现对新增玻璃22与既有玻璃11固定。进一步地,可使用硅酮密封胶封堵新增压线16与玻璃之间的间隙从而加强固定效果。
(9).所有步骤操作完之后,对改造后的窗户的性能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所述既有窗户包括既有窗框及设于既有窗框内的既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结构包括:
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既有玻璃的一侧,所述光伏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布置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室内一侧,并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与储能装置之间,以将所述光伏组件转换的电能输送至所述储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电池芯片及设于电池芯片两侧用于封装电池芯片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朝向室外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朝向室内一侧;
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光伏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构层为经过钢化处理的光伏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结构层为透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光伏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芯片的两侧均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玻璃,所述新增玻璃设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新增玻璃与所述第一结构层或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设有第一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增玻璃为双层或多层结构,相邻两层所述新增玻璃之间设有第二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电线路通过黏胶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或者
所述输电线路通过线卡沿所述既有窗框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造结构还包括新增型材,所述新增型材沿所述既有窗框设于所述既有窗框的外侧,并罩设住所述输电线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53650.0U CN220185010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53650.0U CN220185010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85010U true CN220185010U (zh) | 2023-12-15 |
Family
ID=8910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53650.0U Active CN220185010U (zh) | 2023-05-12 | 2023-05-12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85010U (zh) |
-
2023
- 2023-05-12 CN CN202321153650.0U patent/CN2201850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7599B (zh) | 一种光伏蜂窝组件模块 | |
CN210507942U (zh) | 一种节能建筑玻璃幕墙 | |
CN202487620U (zh) | 中空微循环bipv光伏组件 | |
CN203129457U (zh) | 一种建筑光伏构件模块 | |
CN220185010U (zh)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 | |
CN201991392U (zh) | 强隔热性能的薄膜光伏中空加真空结合构件 | |
CN203891278U (zh) | 一种太阳能钢结构玻璃幕墙 | |
CN101330113A (zh) | 多功能太阳能电池窗 | |
CN116537682A (zh) | 一种既有窗户改造结构及其改造方法 | |
KR200402357Y1 (ko) | 태양광 발전을 위한 건축용 금속 단열패널 | |
CN216475765U (zh) | 一种建设用环保型高强度建筑幕墙 | |
CN215483515U (zh) | 一种一体化光伏建筑 | |
CN211817234U (zh) | 一种有机光能新型幕墙 | |
CN209975814U (zh) | 一种降噪节能建筑幕墙 | |
CN213175313U (zh) | 一种玻璃幕墙开启窗的隔热防水结构 | |
CN211366660U (zh) |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电梯轿厢围护结构 | |
KR102608826B1 (ko) |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 모듈의 발코니 설치 단열구조 | |
CN202500276U (zh) | 一种光伏蜂窝组件模块 | |
CN103374984A (zh) | 光电铝合金幕墙 | |
CN115182668B (zh) | 一种节能门窗 | |
CN218714454U (zh) | 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新型光伏组件安装机构 | |
CN109594893A (zh) | 一种防噪环保节能铝合金窗户 | |
CN212984247U (zh) | 一种保温节能建筑结构 | |
CN208478337U (zh) | 一种显示组件及楼宇电网系统 | |
CN221255796U (zh) |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