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3719U -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3719U
CN220183719U CN202320690011.1U CN202320690011U CN220183719U CN 220183719 U CN220183719 U CN 220183719U CN 202320690011 U CN202320690011 U CN 202320690011U CN 220183719 U CN220183719 U CN 220183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assembly
pillow
new
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0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利
陶小虎
唐明明
胡志明
吴玉祥
方俊
张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0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3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3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3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所述作业车包括:作业车车架、钢轨提升装置、旧枕拾取装置和新枕铺设装置,所述作业车车架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钢轨提升装置,所述钢轨提升装置对作业车车架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所述作业车车架上还依次设置有旧枕拾取装置和新枕铺设装置,旧枕拾取装置对作业车车架下方的旧轨枕进行夹持并回收,新枕铺设装置将新轨枕铺设于作业车车架的下方;具有不需要切断钢轨进行作业、工作效率高、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轨道的换枕作业的有益效果,适用于更换轨枕作业车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更换轨枕作业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背景技术
轨道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结构,主要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防爬设备以及道岔等组成,轨枕是钢轨的支座,主要承受从钢轨传来的压力并将其传递给道床,同时轨枕还起到保持钢轨位置和轨距的作用。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线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轨枕的寿命周期,为了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徐进行轨枕更换。无缝线路已从普通无缝线路发展为区间和跨区间无缝线路,并已成为我国铁路线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对于无缝线路来说,轨枕更换具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无缝线路换枕施工方式主要有:人工换枕、换枕挖掘机换枕和大型养路机械连续换枕三种方式。人工换枕一般都釆用扒出轨枕间道砟的方法作业,施工时,将枕木盒内的道砟扒出,扒至比轨枕底面低,再将需更换的单根轨枕移至扒空处抽出,人工换枕存在人员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换枕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不足之处。换枕挖掘机换枕多采用的是换枕挖掘机换枕,换枕方式亦为单根轨枕抽换,换枕挖掘机由小型挖掘机配合多功能轨枕抓取装置模式,存在作业点多、施工组织难度大的问题。大型养路机械连续换枕主要是引进大修列车,大修列车可同时更换钢轨和轨枕,也可以分别单独更换钢轨或轨枕,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施工参与人员较多、配合工作量大、作业效率较低、需要切轨作业会破坏无缝线路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包括:作业车车架,所述作业车车架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钢轨提升装置,所述钢轨提升装置对作业车车架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所述作业车车架上还依次设置有旧枕拾取装置和新枕铺设装置,旧枕拾取装置对作业车车架下方的旧轨枕进行夹持并回收,新枕铺设装置(4)将新轨枕铺设于作业车车架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钢轨提升装置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通过第一升降部件连接于作业车车架上,所述横杆的中部间隔套设有两个夹轨组件,两个夹轨组件分别对两条钢轨进行夹持。
更优选地,所述夹轨组件包括套设于横杆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铰接有两个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的中部通过夹持油缸连接。
优选地,所述旧枕拾取装置包括旧枕夹持组件;所述旧枕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作业车车架上的两个纵向轨道,两个所述纵向轨道之间设置有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的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二升降部件、横移组件、旋转组件和夹持部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横板和两个横移油缸,所述第二升降部件的底部与所述横板的中部相铰接,两个所述横移油缸的伸缩杆端铰接于所述横板的两端,两个所述横移油缸的缸筒端通过U型连接件铰接在一起。
更优选地,所述作业车车架上还设置有旧枕合拢组件,所述旧枕合拢组件位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的前端;所述旧枕合拢组件包括连接于作业车车架上的合拢架,所述合拢架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合拢挡板,所述合拢挡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合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每个所述合拢挡板的下方均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垫块。
优选地,所述作业车车架上还设置有旧枕回收组件,用于承接旧枕夹持组件夹持的旧枕;所述旧枕回收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回收架,所述回收架上铺设有第一纵向输送带。
更优选地,所述旧枕拾取装置还包括旧枕连续提升组件,所述旧枕连续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和旧枕回收组件之间;所述旧枕连续提升组件包括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上靠近所述旧枕夹持组件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纵向输送带,所述提升支架的另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提升输送带;所述提升输送带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提升输送带的较高一端与所述旧枕回收组件相靠近,所述提升输送带的较低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输送带之间设置有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带。
优选地,所述作业车车架上还设置有新枕存放组件,用于输送及存放新枕;所述新枕存放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存放架,所述存放架上铺设有第三纵向输送带。
优选地,所述新枕铺设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车架上的新枕夹持组件,所述新枕夹持组件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新枕夹持组件将所述新枕存放组件上的新枕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道砟面上。
优选地,所述新枕存放组件与所述新枕夹持组件之间依次设置有新枕连续降落组件和新枕输送组件;所述新枕连续降落组件包括降落部件,所述降落部件包括降落支架,所述降落支架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降落输送带,两个所述降落输送带均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输送链条,两个所述主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降落支架上设置有两圈降落轨道,两圈所述降落轨道分别间隔套设于两个所述输送链条的外侧;每圈所述降落轨道的内侧均设置有一圈滑槽,对应的所述输送链条与所述降落轨道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降落轨道相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每个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输送链条之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臂与新枕降落方向保持垂直;所述降落支架上与所述新枕输送组件相靠近的一端外侧还设置有挡板架,所述挡板架与所述降落轨道的外壁之间留有供轨枕通过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新枕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的顶部通过第三升降部件连接于所述作业车车架上,所述输送支架内靠近所述新枕连续降落组件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过渡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一组升降挡板;所述输送支架上靠近所述新枕夹持组件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分枕部件;所述分枕部件与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之间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四纵向输送带;所述分枕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和所述第四纵向输送带的高度相一致的第三过渡输送带,所述第三过渡输送带的竖直上方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枕挡块,所述分枕挡块顶部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输送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
优选地,所述新枕铺设装置包括新枕调整组件,所述新枕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车架的尾部;所述新枕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支架,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作业车车架之间设置有第四升降部件;所述调整支架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抵触设置于两条钢轨之间;所述调整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整夹板,所述调整夹板的顶部均通过连接竖杆铰接于所述调整支架上,所述调整夹板的中部还通过调整油缸连接于所述调整支架上。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适应性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轨道的换枕作业。在换枕作业前不需要进行切断钢轨作业,通过钢轨提升装置将作业车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即可,不会改变钢轨间距,不破坏无缝线路的完整性,不会因为铁路线路的弯曲而影响作业精度,能够维持原线路的曲线或直线走向,且不改变原线路的轨枕间距。能够同时连续实现旧枕的拾取和新枕的铺设,作业效率高,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配合操作,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轨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拾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中横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中制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合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连续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连续降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连续降落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作业车车架;
2为钢轨提升装置,21为横杆,22为第一升降部件,23为夹轨组件,231为连接管,232为夹持件;
3为旧枕拾取装置,31为旧枕夹持组件,32为旧枕合拢组件,33为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11为纵向轨道,312为纵移组件,313为第二升降部件,314为横移组件,315为旋转组件,316为夹持部件,317为制动部件,321为合拢架,322为合拢挡板,331为提升支架,332为第二纵向输送带,333为提升输送带,334为第一过渡输送带,3141为横板,3142为横移油缸,3171为升降杆,3172为横移杆,3173为制动架,3174为调节油缸,3175为夹持板,3221为垫块;
4为新枕铺设装置,41为新枕夹持组件,42为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3为新枕输送组件,44为新枕调整组件,421为降落部件,422为拨枕部件,431为输送支架,432为第三升降部件,433为第二过渡输送带,434为分枕部件,435为第四纵向输送带,441为调整支架,442为第四升降部件,443为限位杆,444为调整夹板,445为调整油缸,4211为降落支架,4212为降落输送带,4213为降落轨道,4214为支撑臂,4215为挡板架,4221为固定座,4222为导轨,4223为连接轴,4224为拨杆,4331为升降挡板,4341为第三过渡输送带,4342为分枕挡块;
5为旧枕回收组件,51为回收架;
6为新枕存放组件,61为存放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中以作业车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以作业车的宽度方向为横向,以作业车的高度方向为竖向或垂向。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提供一种不需要切断钢轨进行作业、工作效率高、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轨道换枕作业的作业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包括:作业车车架1,作业车车架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钢轨提升装置2,钢轨提升装置2对作业车车架1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作业车车架1上还依次设置有旧枕拾取装置3和新枕铺设装置4,旧枕拾取装置3对作业车车架1下方的旧轨枕进行夹持并回收,新枕铺设装置4将新轨枕铺设于作业车车架1下方原旧枕铺设的位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适应性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轨道的换枕作业。在换枕作业前不需要进行切断钢轨作业,通过钢轨提升装置将作业车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即可,不会改变钢轨间距,不破坏无缝线路的完整性,不会因为铁路线路的弯曲而影响作业精度,能够维持原线路的曲线或直线走向,且不改变原线路的轨枕间距。能够同时连续实现旧枕的拾取和新枕的铺设,作业效率高,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配合操作,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旧枕回收组件5,用于承接旧枕夹持组件31夹持的旧枕;旧枕回收组件5包括纵向设置的回收架51,回收架51上铺设有第一纵向输送带。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新枕存放组件6,用于输送及存放新枕;新枕存放组件6包括纵向设置的存放架61,存放架61上铺设有第三纵向输送带。旧枕回收组件和新枕存放组件的设置使更换轨枕过程中有序对旧枕进行回收,新枕铺设过程中拿取新枕更加方便。具体地,第一纵向输送带和第三纵向输送带可以是带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滚子输送机中的任一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轨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钢轨提升装置2包括横杆21,横杆21的两端通过第一升降部件22连接于作业车车架1上,横杆21的中部间隔套设有两个夹轨组件23,两个夹轨组件23分别对两条钢轨进行夹持。夹轨组件23包括套设于横杆21上的连接管231,连接管231的下方铰接有两个夹持件232,两个夹持件232的中部通过夹持油缸连接。非作业状态下,第一升降部件将钢轨提升装置提升至走行位,随作业车一起走行;作业状态下,第一升降部件将夹轨组件降落至夹轨组件的夹持端与钢轨的顶部相适应的位置,然后通过夹持油缸将两个夹持件的夹持端收紧,进而实现对钢轨顶部的夹持,通过钢轨提升装置将作业区域的钢轨进行夹持和提升,使钢轨和道钉提升至轨枕可以灵活移动的高度,其中道钉提升的高度比钢轨提升的高度更高。具体地,连接管231与横杆2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横移部件,通过调节第一横移部件使夹轨组件相对于横杆在横向上进行调节,进而使两个夹持件分别与两条钢轨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应。
沿钢轨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至少三个钢轨提升装置2,各钢轨提升装置2将两根钢轨提起。沿着图1的作业方向,一个钢轨提升装置2位于旧枕拾取装置3的前端,一个钢轨提升装置2位于新枕铺设装置4的后端,另一个钢轨提升装置2位于旧枕拾取装置3和新枕铺设装置4之间的位置。
沿着图1的作业方向,位于作业车前端和中部的钢轨提升装置2中的夹轨组件23可沿横向移动以增大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方便换轨作业。位于作业车后端的钢轨提升装置2中的夹轨组件23可沿横向移动以使钢轨恰好位于轨枕的承轨槽上方,以在作业车走行的过程中使后方的钢轨自然下落并位于承轨槽内,实现连续式作业,不需要停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拾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中横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旧枕拾取装置3包括旧枕夹持组件31;旧枕夹持组件31包括对称设置于作业车车架1上的两个纵向轨道311,两个纵向轨道311之间设置有纵移组件312,纵移组件312上与两个纵向轨道311相靠近的位置均设置有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在两个纵向轨道内纵向移动,带动整个旧枕夹持组件纵向移动;纵移组件312的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二升降部件313、横移组件314、旋转组件315和夹持部件316;纵移组件312的底部与第二升降部件313的顶部相连接,第二升降部件313的底部与横移组件314的中部相铰接,横移组件314的下方与旋转组件315的旋转端相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15的固定端与所述夹持部件316的顶部相连接;具体地,夹持部件316可以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组夹持钩,也可以沿纵向平行布置有多组夹持钩;横移组件314包括横板3141和两个横移油缸3142,第二升降部件313的底部与横板3141的中部相铰接,两个横移油缸3142的伸缩杆端铰接于横板3141的两端,两个横移油缸3142的缸筒端通过U型连接件铰接在一起,通过两个横移油缸的配合使用使得横板能够平稳地进行横移。夹持部件对道砟面上的旧枕进行夹持,然后通过旋转组件将夹持的旧枕旋转一定角度,使旧枕能够顺利通过钢轨,第二升降部件将旧枕提升至钢轨上方时,旋转组件将旧枕旋转至横向,然后将旧枕进行收集。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夹持组件中制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体地,旧枕夹持组件31上还设置有制动部件317,制动部件317包括升降杆3171,升降杆3171的顶部通过第三升降油缸连接于两个纵向轨道311的一端,升降杆3171的底部连接有横移杆3172,横移杆3172的两端均套设有至少一组制动机构,制动机构与横移杆3172之间均通过第二横移部件进行连接,通过第二横移部件调整制动机构的位置使其与两条钢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可以为油缸。制动机构包括套设于横移杆3172上的制动管,制动管的下方设置有制动架3173,制动架3173与两个调节竖板的中部相铰接,两个调节竖板的顶部通过调节油缸3174铰接在一起,两个调节竖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板3175,两个夹持板3175对称设置,通过调节油缸带动两个调节竖板转动,从而使得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板对钢轨的轨腰处进行夹持,进而对旧枕夹持组件进行制动,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作业状态下,当需要进行制动时,第三升降油缸驱动制动部件下降至夹持板与钢轨的顶部相适应的位置,然后通过调节油缸将两个夹持板收紧,实现对钢轨顶部的夹持,从而进行制动。当不需要进行制动时,第三升降油缸将制动部件提升至走行位,随作业车一起走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合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旧枕合拢组件32,旧枕合拢组件32位于旧枕夹持组件31的前端;旧枕合拢组件32包括连接于作业车车架1上的合拢架321,合拢架321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合拢挡板322,合拢挡板3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杆与合拢架321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每个合拢挡板322的下方均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垫块3221。在旧枕夹持组件对多个旧枕进行夹持之前,可以先通过合拢组件将道砟面上的旧枕进行合拢。非作业状态下第一升降油缸将合拢挡板提升至走行位,随作业车一起走行;作业状态下,第一升降将合拢挡板降落至作业位,通过垫块对多个旧枕间距进行调节,然后再通过夹持部件上的多组夹持钩分别对多个旧枕进行夹持。能够实现多轨枕同时进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具体地,使用过程中,多个合拢挡板可以驱动多个旧枕向同侧方向移动,也可以驱动多个旧枕向中间位置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多个旧枕间的间距。适用于需要对多个旧枕进行夹持且需要调节旧枕间的间距小于原旧枕间距时使用。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旧枕连续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旧枕拾取装置3还包括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设置于旧枕夹持组件31和旧枕回收组件5之间;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包括提升支架331,提升支架331上靠近旧枕夹持组件31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纵向输送带332,提升支架331的另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提升输送带333;提升输送带333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提升输送带333的较高一端与旧枕回收组件5相靠近,提升输送带333的较低一端与第二纵向输送带332之间设置有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带334。具体地,第一过渡输送带334与第二纵向输送带332、提升输送带333相靠近的一侧均进行延伸,使旧枕能够方便地进行承接。当旧枕夹持组件夹持的旧枕与旧枕回收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高度差较大时,需要通过旧枕连续提升组件将旧枕夹持组件夹持的旧枕运输至旧枕回收组件上。旧枕连续提升组件可以为连续作业,减少了频繁启停,作业安全性提高,操作方便;也可以为周期间歇作业。具体地,提升输送带333上沿纵向均匀设置有限位挡板,通过限位挡板能够将旧枕限位于提升输送带上,防止提升旧枕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更加平稳,输运效率高。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铺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新枕铺设装置4包括设置于作业车车架1上的新枕夹持组件41,新枕夹持组件41与旧枕夹持组件31的结构相同;新枕夹持组件41将一个或多个新枕存放组件6上的新枕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道砟面上。新枕夹持组件将新枕夹持后,运输至钢轨的上方,然后旋转一定角度使新枕能够顺利通过钢轨,通过钢轨后将新枕旋转至横向设置,再将其放置于道砟面上与原旧枕相对应的位置。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连续降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连续降落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新枕存放组件6与新枕夹持组件41之间依次设置有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和新枕输送组件43;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包括降落部件421,降落部件421包括降落支架4211,降落支架4211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降落输送带4212,两个降落输送带4212均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输送链条,两个主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轴进行转动连接,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件;降落支架4211上设置有两圈降落轨道4213,两圈降落轨道4213分别间隔套设于两个输送链条的外侧;每圈降落轨道4213的内侧均设置有一圈滑槽;对应的输送链条与降落轨道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臂4214,每个支撑臂4214与降落轨道4213相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滚轮,滚轮在滑槽内滑动;每个支撑臂4214与输送链条之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一起;支撑臂与新枕降落方向保持垂直;降落支架4211上与新枕输送组件43相靠近的一端外侧还设置有挡板架4215,挡板架4215与降落轨道4213的外壁之间留有供轨枕通过的间隙。具体地,两条输送链条上的对应支撑臂之间通过连接横板进行连接。支撑臂上的滚轮在滑槽内滑动,使得支撑臂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水平方向设置,能够更好地对新枕进行降落操作。挡板架能够防止新枕在降落过程中掉落。当新枕存放组件与新轨夹持组件夹持的新轨的高度差相差较大时,通过新枕连续降落组件和新枕输送组件进行承接,使新枕由两条输送链条上的支撑臂平稳地进行降落。新枕连续降落组件可以为连续作业,减少了频繁启停,作业安全性提高,操作方便;也可以为周期间歇作业。
具体地,所述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还包括拨枕部件422,拨枕部件422设置于降落部件421的外侧底部。拨枕部件将降落部件上降落的新枕拨到新枕输送组件上进行传输。拨枕部件422包括延伸于降落部件外侧底部两端的两个固定座4221,两个固定座4221的顶部均设置有导轨4222,导轨4222内均匀铺设有滑轮,两个固定座4221上均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223,连接轴4223的一端贯穿固定座4221后连接有拨枕链轮,拨枕链轮与降落输送带4212上的从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在一起;连接轴4223的另一端连接有拨杆4224,拨杆4224的长度大于连接轴4223与滑轮之间的垂向距离。降落部件421上降落的新枕落在导轨上方,从动链轮带动拨枕链轮转动,从而连接轴上连接的拨杆也进行同步转动,拨杆在转动过程中将新枕沿滑轮进行拨动,将其输送到新枕输送组件上。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新枕输送组件43包括输送支架431,输送支架431的顶部通过第三升降部件432连接于作业车车架1上,输送支架431内靠近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过渡输送带433,两个第二过渡输送带433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一组升降挡板4331;输送支架431上靠近新枕夹持组件41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分枕部件434;分枕部件与第二过渡输送带433之间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四纵向输送带435;分枕部件434包括与第二过渡输送带433和第四纵向输送带435的高度相一致的第三过渡输送带4341,第三过渡输送带4341的竖直上方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枕挡块4342,分枕挡块4342顶部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与输送支架431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非作业状态下通过第三升降部件将新枕输送组件提升至走行高度,随作业车一起走行。作业状态下通过第三升降部件将新枕输送组件降落到作业位高度,将拨枕部件拨到第二过渡输送带上,升降挡板升起将新枕阻挡在第二过渡输送带上,当阻挡的新枕达到一定数量时,升降挡板降落,新枕通过第四纵向输送带输送至分枕部件的第三过渡输送带上,通过分枕挡块对多个新枕的间隔进行控制。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枕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新枕铺设装置4包括新枕调整组件44,新枕调整组件44设置于作业车车架1的尾部;新枕调整组件44包括调整支架441,调整支架441与作业车车架1之间设置有第四升降部件442;调整支架441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杆443,限位杆443抵触设置于两条钢轨之间;调整支架44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整夹板444,调整夹板444的顶部均通过连接竖杆铰接于调整支架441上,调整夹板444的中部还通过调整油缸445连接于调整支架441上。新枕调整组件44能够对新枕夹持组件41放置在道砟面上的新枕的位置进行进一步调整。非作业状态下第四升降部件将新轨调整组件提升至走行高度,随作业车一起走行。作业状态下第四升降部件将新轨调整组件降落至作业位高度,限位杆抵触设置于两条钢轨之间,通过调节夹板对新枕位置进行精调,限位杆限位于钢轨上作为参照便于调整夹板对新枕横向和纵向的位置进行精调,不会因为轨道有弯曲度而影响新枕的铺设。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除需要进行换枕作业区域中轨道上的扣件和旧枕间的道砟;
S2,作业车驶入作业区域,作业车行驶至初始作业位后,作业车以预设速度走行;
S3,钢轨提升装置对作业区域的两条钢轨进行提升;
S4,旧枕拾取装置对作业车车架下方的旧枕进行拾取;
S5,旧枕回收组件将旧枕拾取装置拾取的旧枕进行回收;
S6,新枕铺设装置将新枕存放组件上的新枕均匀铺设在原旧枕的位置;
S7,新枕铺设完成后,随着作业车作业走行,钢轨落到轨枕承轨槽内;
S8,作业车连续走行,各装置进行循环换枕作业。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作业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实现连续换枕作业,且沿铁路线路铺设的方向进行作业,施工方便。
具体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旧枕合拢组件通过合拢挡板在走行过程中将作业车车架下方的多个旧枕进行一定间距的合拢;
S42,旧枕夹持组件通过夹持部件对道床面上合拢的旧枕进行夹持,然后通过旋转组件将夹持的旧枕旋转一定角度,使旧枕能够从两股钢轨中间顺利通过,第二升降部件将旧枕提升至钢轨上方时,旋转组件将旧枕旋转至横向;
S43,旧枕连续提升组件承接旧枕夹持组件夹持的旧枕,依次通过第二纵向输送带332、第一过渡输送带334和提升输送带333将旧枕输送至旧枕回收组件上。
具体地,步骤S6具体包括:
S61,新枕存放组件上的新枕依次通过降落部件和拨枕部件将新枕输送至新枕输送组件上,依次通过第二过渡输送带和第四纵向输送带将新枕输送至分枕部件处,对新枕的间距进行调节;
S62,新枕夹持组件将分枕部件上的多个新枕进行夹持,运输至钢轨的上方,然后旋转一定角度使新枕能够从两股钢轨中间顺利通过,通过钢轨后将新枕旋转至横向设置,再将其放置于道砟面上与原旧枕相对应的位置;
S62,通过新枕调节组件对新枕的位置进行精调,通过限位杆抵触两条钢轨进行限位,然后通过调整夹板对新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精调。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车车架(1),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钢轨提升装置(2),所述钢轨提升装置(2)对作业车车架(1)下方的钢轨进行提升;
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还依次设置有旧枕拾取装置(3)和新枕铺设装置(4),旧枕拾取装置(3)对作业车车架(1)下方的旧轨枕进行夹持并回收,新枕铺设装置(4)将新轨枕铺设于作业车车架(1)的下方;
所述旧枕拾取装置(3)包括旧枕夹持组件(31);
所述旧枕夹持组件(31)包括对称设置于作业车车架(1)上的两个纵向轨道(311),两个所述纵向轨道(311)之间设置有纵移组件(312),所述纵移组件(312)的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二升降部件(313)、横移组件(314)、旋转组件(315)和夹持部件(316);
所述横移组件(314)包括横板(3141)和两个横移油缸(3142),所述第二升降部件(313)的底部与所述横板(3141)的中部相铰接,两个所述横移油缸(3142)的伸缩杆端铰接于所述横板(3141)的两端,两个所述横移油缸(3142)的缸筒端通过U型连接件铰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提升装置(2)包括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两端通过第一升降部件(22)连接于作业车车架(1)上,所述横杆(21)的中部间隔套设有两个夹轨组件(23),两个夹轨组件(23)分别对两条钢轨进行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轨组件(23)包括套设于横杆(21)上的连接管(231),所述连接管(231)的下方铰接有两个夹持件(232),两个所述夹持件(232)的中部通过夹持油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旧枕合拢组件(32),所述旧枕合拢组件(32)位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31)的前端;
所述旧枕合拢组件(32)包括连接于作业车车架(1)上的合拢架(321),所述合拢架(321)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合拢挡板(322),所述合拢挡板(3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合拢架(321)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
每个所述合拢挡板(322)的下方均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垫块(32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旧枕回收组件(5),用于承接旧枕夹持组件(31)夹持的旧枕;
所述旧枕回收组件(5)包括纵向设置的回收架(51),所述回收架(51)上铺设有第一纵向输送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枕拾取装置(3)还包括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所述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设置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31)和旧枕回收组件(5)之间;
所述旧枕连续提升组件(33)包括提升支架(331),所述提升支架(331)上靠近所述旧枕夹持组件(31)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纵向输送带(332),所述提升支架(331)的另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提升输送带(333);
所述提升输送带(333)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提升输送带(333)的较高一端与所述旧枕回收组件(5)相靠近,所述提升输送带(333)的较低一端与所述第二纵向输送带(332)之间设置有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过渡输送带(3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还设置有新枕存放组件(6),用于输送及存放新枕;
所述新枕存放组件(6)包括纵向设置的存放架(61),所述存放架(61)上铺设有第三纵向输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枕铺设装置(4)包括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的新枕夹持组件(41),所述新枕夹持组件(41)与所述旧枕夹持组件(31)的结构相同;
所述新枕夹持组件(41)将所述新枕存放组件(6)上的新枕进行夹持并放置于道砟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枕存放组件(6)与所述新枕夹持组件(41)之间依次设置有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和新枕输送组件(43);
所述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包括降落部件(421),所述降落部件(421)包括降落支架(4211),所述降落支架(4211)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降落输送带(4212),两个所述降落输送带(4212)均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输送链条,两个所述主动链轮之间通过驱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件;
所述降落支架(4211)上设置有两圈降落轨道(4213),两圈所述降落轨道(4213)分别间隔套设于两个所述输送链条的外侧;
每圈所述降落轨道(4213)的内侧均设置有一圈滑槽,对应的所述输送链条与所述降落轨道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臂(4214),每个所述支撑臂(4214)与所述降落轨道(4213)相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每个所述支撑臂(4214)与所述输送链条之间均通过两个连接板铰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臂(4214)与新枕降落方向保持垂直;
所述降落支架(4211)上与所述新枕输送组件(43)相靠近的一端外侧还设置有挡板架(4215),所述挡板架(4215)与所述降落轨道(4213)的外壁之间留有供轨枕通过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枕输送组件(43)包括输送支架(431),所述输送支架(431)的顶部通过第三升降部件(432)连接于所述作业车车架(1)上,所述输送支架(431)内靠近所述新枕连续降落组件(42)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过渡输送带(433),两个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433)的外侧均对应设置有一组升降挡板(4331);
所述输送支架(431)上靠近所述新枕夹持组件(41)的一端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分枕部件(434);所述分枕部件与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433)之间间隔平行设置有两个第四纵向输送带(435);
所述分枕部件(434)包括与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433)和所述第四纵向输送带(435)的高度相一致的第三过渡输送带(4341),所述第三过渡输送带(4341)的竖直上方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枕挡块(4342),所述分枕挡块(4342)顶部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输送支架(431)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枕铺设装置(4)新枕调整组件(44),所述新枕调整组件(44)设置于所述作业车车架(1)的尾部;
所述新枕调整组件(44)包括调整支架(441),所述调整支架(441)与所述作业车车架(1)之间设置有第四升降部件(442);
所述调整支架(441)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杆(443),所述限位杆(443)抵触设置于两条钢轨之间;所述调整支架(44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调整夹板(444),所述调整夹板(444)的顶部均通过连接竖杆铰接于所述调整支架(441)上,所述调整夹板(444)的中部还通过调整油缸(445)连接于所述调整支架(441)上。
CN202320690011.1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Active CN220183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0011.1U CN22018371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0011.1U CN22018371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3719U true CN22018371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0011.1U Active CN22018371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3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90983C (en) Mobile tie gang apparatus
US5067412A (en) Tie plate inserting machine
US4955301A (en) Tie exchange machine
GB2024288A (en) Machine for replacing the rails and sleepers of a railway track
JP4713016B2 (ja) 旧軌道を除去し、新軌道を敷設する機械およびその方法
CA2046196C (en) Tie exchange machine
AU676914B2 (en) A work train for replacing old sleepers of a track with new sleepers
CA2046208C (en) Tie exchange machine and method
CA2052976C (en) Machine for picking up tie plates
CN109368148A (zh) Sps小车物料集配系统
CN1232700C (zh) 收取轨道轨枕用的机械
CN220183719U (zh)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
JPH0258601A (ja) 軌道走行型レール設置/撤去装置
US4862806A (en) Mobile tie gang apparatus and tie exchange method
CN116145483A (zh) 一种连续式更换轨枕作业车及其作业方法
CN1219941C (zh) 拆除轨枕用机械
CN218756800U (zh) 连续式轨枕收放作业车
CN117947665A (zh) 连续式轨枕收放作业车及作业方法
CN220200669U (zh) 一种新型钣金料库的钣金抓取装置
CN219949761U (zh) 一种新型钣金料库的钣金出料传送机构
CN217920369U (zh) 瓦坯连续上架系统
CN216299649U (zh) 一种砖坯编组及转送装置
JP2000290904A (ja) バラスト更換機
RU206031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мены шпал
RU2021417C1 (ru) Машина для одиночной смены шпа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