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0928U -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0928U
CN220180928U CN202321510105.2U CN202321510105U CN220180928U CN 220180928 U CN220180928 U CN 220180928U CN 202321510105 U CN202321510105 U CN 202321510105U CN 220180928 U CN220180928 U CN 220180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art
vehicle
reinforcing
intermediate body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01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华
赵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01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0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0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0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用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门槛梁体包括门槛梁主体、多条第一加强筋和多条第二加强筋,门槛梁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外侧部、内侧部、及设于外侧部和内侧部间的中间体,中间体围合有空腔;第一加强筋连接在外侧部和中间体之间并将外侧部和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中空腔体,与所述空腔相接的第一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第二加强筋连接在内侧部和中间体之间并将内侧部和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二中空腔体。本门槛梁体整体结构强度优异,能更好地诱导和控制外侧部处空间的变形形式,增加内侧部处空间的抗弯刚度和吸能量,从而显著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用配件和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安全性能一直是用来评价汽车质量的最关键的指标,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可能会导致驾驶人肢体及内脏挤压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害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汽车侧面门槛结构是保障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结构。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量与日剧增。因为电动汽车于侧面门槛结构的内侧安装有新能源电池,因此其侧面门槛结构位置除了需要满足常规燃油车的驾驶员安全要求外,还需对电池进行保护,以满足碰撞时电池的安全要求。
此外,为了新能源汽车有更好的续航里程,要求汽车车身的结构也要更轻、更强,因此铝型材在新能源汽车车体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挤压铝型材工艺可根据性能需求设计出各种各样理想的截面,制造工艺简单,安装方便;但传统铝合金侧面门槛结构的结构件内部多为普通空腔形式,抗弯强度较差,不足以抵抗汽车在发生高速碰撞过程中引起的冲击,无法保障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和电池的安全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针对是传统车辆门槛边梁上的结构结构性能较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包括:
门槛梁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外侧部和内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围合有空腔;
多条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外侧部、所述中间体连接,并将所述外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一中空腔体,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多条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内侧部、所述中间体连接,并将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二中空腔体;
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还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贴合设置在所述内侧部边沿处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更进一步地,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大于其余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第二加强筋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翻边。
再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厚度小于与加强件相连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空腔体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门槛梁体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侧面门槛结构,所述侧面门槛结构包括有如上所述的门槛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门槛梁主体的外侧部和内侧部之间由围合的空腔进行分隔,能大幅提升铝型材门槛梁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其中与空腔相接的第一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的设置,可更好地诱导和控制门槛梁主体外侧部处的变形形式;内侧部的多个第二中空腔体能有效增加门槛梁主体内侧部处的抗弯刚度和吸能量,进而改善了门槛梁主体的结构性能;
设置了上述门槛梁体的车辆在遭遇碰撞工况时,能有效防止车辆的侧面门槛结构变形撞击到电池包,保护电池包在车体受到撞击时不发生变形,同时显著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防止在发生碰撞时变形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门槛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门槛梁体的侧面示意图(左视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附图标记:
1-外侧部;11-第一加强筋;12-第一中空腔体;2-内侧部;21-第二加强筋;22-第二中空腔体;23-加强件;231-翻边;3-中间体;31-空腔;4-第一搭接边;5-第二搭接边;6-第一螺栓孔;7-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铝合金材质的门槛梁体,具有优良的碰撞缓冲功能,其包括通过挤压成型为一体的门槛梁主体,门槛梁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外侧部1和内侧部2,外侧部1和内侧部2之间设有中间体3将外侧部和内侧部分隔,中间体3上一体成型有由封闭型加强筋围合构成的空腔31。其中,空腔31的横截面为圆形,即封闭型加强筋整体为圆柱形加强筋,其大致设置在门槛梁体的轴向中心处,能很好地应对吸收各方向传来的碰撞压力,因此,圆柱形加强筋的设置大幅提升了门槛梁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外侧部1和内侧部2分别具有碰撞壁障覆盖区域,例如当门槛梁体安装到车辆上时,两者的碰撞壁障覆盖区域根据整车座椅的R点确定,以确保对碰撞能量的最大程度吸收。
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外侧部1的碰撞壁障覆盖区域设置多条第一加强筋11,第一加强筋11设置于外侧部1和中间体3之间且分别与外侧部、中间体连接,第一加强筋11将外侧部和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一中空腔体12;为了更好地诱导和控制外侧部的变形形式,使其合理溃缩,其中,与空腔31相接的第一加强筋1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即该第一加强筋11与外侧部1的壁面呈非垂直设置;外侧部边沿处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则垂直于外侧部壁面布置。
本实施例中与空腔31相接的第一加强筋11数量为一个,外侧部1处被分隔出两个第一中空腔体12,门槛梁体安装至车辆上,车辆的侧面门槛结构一般离地高度一定,因此外侧部的碰撞壁障覆盖区域主要在外侧部边沿处第一加强筋11以上,靠近该处第一加强筋的第一中空腔体12的截面更大、传力最小、强度最高。
图2中,内侧部2的碰撞壁障覆盖区域设置多条第二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1设置于内侧部2和中间体3之间且分别与内侧部、中间体连接,第二加强筋21将内侧部2和中间体3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二中空腔体22。
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21数量为五个,将内侧部2处分隔出四个第二中空腔体22;其中,与空腔31相接的第二加强筋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即与空腔相接的第二加强筋和内侧部壁面呈非垂直设置,具体地,该非垂直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加强筋21之间所形成的第二中空腔体22为主要传力部分,其体积最小,强度最高。
内侧部2边沿处具有垂直于内侧部壁面布置的第二加强筋。其中,在所有第二加强筋中,与空腔31相接的第二加强筋21的厚度要大于其余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以保障与空腔相接的第二加强筋所形成的第二中空腔体的传力主导作用。
为了有效增加外侧部1和内侧部2的抗弯刚度以及增加第一中空腔体12和第二中空腔体22的吸能量,且为保证外侧部处空间较内侧部处空间更优异的碰撞性能,优选将第一加强筋11的厚度设计为大于第二加强筋21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加强筋11的厚度定为3.5mm左右,与空腔31相接的第二加强筋21厚度也定为约3.5mm,其余第二加强筋为非主要吸能加强筋,其厚度定为约3.0mm即可。
将门槛梁体安装到车辆上时,内侧部边沿处的第二加强筋21下方为电池包安装区,为保护电池包的安全,防止侧面门槛结构变形撞击到电池包,如图2所示,还可在该第二加强筋21上贴合设置呈板状的加强件23,加强件设置在内侧部2和中间体3形成的空间内部,加强件23的厚度设计为稍小于该处第二加强筋21的厚度,具体可将该处第二加强筋21厚度定为3.2mm左右,加强件23厚度定为2.5mm左右,便于在提高该处耐撞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此外,加强件23沿第二加强筋21宽度方向的两侧还延伸有翻边231,每侧翻边约5mm高,翻边设计便于成型加强件,同时也能提高其侧向抗弯刚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具体为新能源汽车,其包括侧面门槛结构,侧面门槛结构即采用实施例1中具有优良碰撞缓冲功能的门槛梁体。
侧面门槛结构前端搭接车辆前纵梁根部铸造件与A立柱,通过螺栓连接与铆接相结合方式连接,侧面门槛结构后端搭接到车辆后地板梁与C柱,通过螺栓连接与铆接相结合方式连接。
如图1所示,门槛梁体内侧部朝向车内的一侧延伸出有与车厢地板搭接的第一搭接边4,连接方式为铆接,外侧部朝向车顶的一侧延伸出有与车辆侧围外蒙皮搭接的第二搭接边5,连接方式为铆接。内侧部朝向车内的一侧设有与车辆前纵梁根部铸造件装配的第一螺栓孔6、与后地板梁装配的第二螺栓孔7,内侧部边沿处的第二加强筋上设有用于与电池包装配的第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铝型材结构生产采用目前成熟的挤压成型方式,可以生成不同的截面厚度,且具有良好的断后延伸率属性。
设有上述门槛梁体的车辆能够有效地在侧面碰撞工况中减小B柱侵入速度、侵入量,增大乘员生存空间,同时保证电池包在车体受到撞击时不发生变形,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和降低车身重量,完美解决传统车辆上由于侧面门槛结构抗弯强度较差导致高速碰撞过程中侧面门槛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精度、耐撞安全性、电池可靠性、轻量化效果及整车生产节拍等。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外侧部和内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之间的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围合有空腔;
多条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外侧部、所述中间体连接,并将所述外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一中空腔体,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多条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内侧部、所述中间体连接,并将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二中空腔体;
所述内侧部和所述中间体之间还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贴合设置在所述内侧部边沿处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空腔相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大于其余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第二加强筋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翻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厚度小于与加强件相连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腔体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体为铝合金材质。
10.一种车辆,包括侧面门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门槛结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门槛梁体。
CN202321510105.2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Active CN220180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105.2U CN22018092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105.2U CN22018092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0928U true CN220180928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0105.2U Active CN22018092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0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4048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结构及其获得方法
US10155542B2 (en) Stepped honeycomb rocker insert
EP1555191B1 (en)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frame member
US7562929B2 (en) Deformation element for absorbing lateral impact forces in a lateral region of a motor vehicle
KR101198600B1 (ko) 차량용 스티프너 유닛
CN110171489B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梁总成及车辆
JP3915431B2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
CN109982899B (zh) 具有8字形横截面的保险杠梁
JP2001199292A (ja) バンパリィンホースメント
CN220180928U (zh) 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体和车辆
AU2022424063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12441133A (zh) 一种车辆门槛梁及其设计方法
CN216101971U (zh) 提升小偏置碰撞能力的能量块及汽车
CN215706156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115279649B (zh) 车辆结构
CN112590938B (zh) 一种分层填充材料的汽车上纵梁及其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210852664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梁总成及车辆
CN114132383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16601823A (zh)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结构以及电动汽车
KR100996589B1 (ko) 차량용 도어 임팩트 빔
CN217554007U (zh) 一种铝合金门槛梁及汽车
CN219565267U (zh) 轻量化车体结构
CN219406609U (zh) 车身骨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