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6191U -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6191U
CN220176191U CN202321587471.8U CN202321587471U CN220176191U CN 220176191 U CN220176191 U CN 220176191U CN 202321587471 U CN202321587471 U CN 202321587471U CN 220176191 U CN220176191 U CN 220176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plate
sliding
seat
sepa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74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选军
王强
朱小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eqings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eqings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eqings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eqings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74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6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6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6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涉及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箱体,分离箱体呈上下贯通的筒状,分离箱体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网孔,分离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上均匀开设有滤水孔。本申请采用分离箱体的存在,使得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上的网孔能够实现混合淤泥和硬质杂质的分离,从而能够使得进入系统中淤泥中没有大块的硬质杂质,从而实现排水板的保护,同时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的侧壁、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形成过滤空腔,实现对混合淤泥的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清淤是指通过对河道底部沉淀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便于对实现防洪、航运、供水等利用,一般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一般是采用抽水设备将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抽取,对抽取后的淤泥进行处理,将淤泥中的水分排出,得到含水量较低的干性淤泥。
在对淤泥进行抽取时,需要将水排入到需要进行淤泥抽取的位置,对该位置的淤泥和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溶于水的淤泥溶液,此时将混合淤泥进行排水处理,得到含水量较低的干性淤泥,但是河道内部的淤泥中存在有杂质。
在申请号为202010684159.5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淤泥清理、杂物分离一体化处理方法,并初步公开了通过分离组设置有多个独立可循环使用的分离杂质结构用以提高装置整体的工作载荷程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淤泥中含有的大量杂质,例如碎瓷片等杂质的清理,不能够将其和淤泥分离,使得在对淤泥进行干燥时,带有杂质的淤泥进入到相邻排水板之间,利用排水板的相向移动实现挤压,将淤泥中的水分挤压出,影响挤压排水板压合密封性,从而造成挤压排水板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淤泥中含有的杂质在利用排水板进行挤压时,由于杂质的硬度较大对排水板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包括分离箱体,分离箱体呈上下贯通的筒状,分离箱体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网孔,分离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上均匀开设有滤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分离箱体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上分别和第一分离板、第二分离板滑动连接,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转动连接,且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的连接端由推动组件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一分离板侧边固定有第二转动座,第二分离板侧边固定有连接支撑板,连接支撑板和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在连接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连接转轴转动安装在固定安装板上,推动组件包括分离伸缩杆,固定安装板安装在分离伸缩杆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杆,滑动杆固定在分离箱体底部,滑动杆上对称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第一滑动座和第一分离板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座和第二分离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一分离板底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第一滑动座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和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分离箱体的存在,使得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上的网孔能够实现混合淤泥和硬质杂质的分离,从而能够使得进入系统中淤泥中没有大块的硬质杂质,从而实现排水板的保护,同时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的侧壁、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形成过滤空腔,实现对混合淤泥的过滤。
2、本申请中若分离箱体内部残留的杂质过多,导致分离箱体内部的网孔被堵塞后,利用分离伸缩杆的启动,控制固定安装板进行纵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相向移动,从而使得过滤空腔的侧边出现下料孔,将被滤除的杂质进行下料,避免因为杂质过多导致的网孔堵塞的现象发生,进而能够避免杂质进入到系统中,造成的排水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杆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离板和第二分离板倾斜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分离箱体;2、第一滑动座;3、底部支撑座;4、滑动杆;5、第三固定座;6、第二滑动座;7、第一分离板;8、第二转动座;9、第二分离板;10、固定安装板;11、分离伸缩杆;12、第一铰接座;13、第一转动座;14、连接转轴;15、连接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包括清淤设备,在本申请中,淤泥和水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淤泥,此时混合淤泥经过吸附设备从水底吸附到分离箱体1的内部,此时将淤泥和淤泥中混淆的杂质进行分离,此过程能够去除淤泥中的杂质,避免淤泥在进行干燥时,对排水板造成损伤。
具体的,分离箱体1呈上下贯通的筒状,包括长方筒和圆柱筒等形状,在分离箱体1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网孔,此时网孔的尺寸较大,用于实现混合淤泥的穿过,对于不溶于水的杂质,经过分离箱体1内部的滤除结构进行滤除,避免杂质跟随淤泥进入到系统中,对排水板造成损伤。
在本申请中,滤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其中在分离箱体1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在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上均匀开设有滤水孔,其中滤水孔的尺寸和网孔的尺寸相同或者相似,用于实现淤泥经过分离箱体1的侧壁、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实现对淤泥的过滤,从而将淤泥中的杂质被滤除在分离箱体1的内部,避免杂质进入到系统中,对设备造成影响。
在分离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四组底部支撑座3,在对应的底部支撑座3之间固定安装有滑动杆4,其中滑动杆4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其中第一滑动座2和第一分离板7转动连接,而第二滑动座6和第二分离板9转动连接,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铰接,利用推动组件控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连接部位的高度,使得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远离彼此连接部位的一端能够在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的作用下进行滑动,即利用推动组件启动时,控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连接部位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分离板7上的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分离板9上的第二滑动座6在滑动杆4的限位作用下相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分别和分离箱体1的内壁分离,使得被滤除在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上的杂质能够从分离箱体1中排出,从而实现杂质在滤除后的自动下料。
具体的,推动组件包括分离伸缩杆11,在滑动杆4上固定有第三固定座5,其中第三固定座5位于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之间,且在第三固定座5上固定有分离伸缩杆11,在分离伸缩杆11的端部固定有固定安装板10,其中固定安装板10侧边转动设置在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铰接轴上,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连接部位向上移动,即利用分离伸缩杆11的伸长,控制固定安装板10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连接部位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倾斜,便于杂质顺着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进行滑落,此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分别和分离箱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下料空隙,便于实现杂质的下料。
在第一分离板7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转动座8,在第二分离板9的侧边固定有连接支撑板15,其中连接支撑板15和第二转动座8转动设置在连接转轴14上,其中连接转轴14转动安装在固定安装板10上,用于实现在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进行相对位置的转动时,使得第二转动座8和连接支撑板15在连接转轴14上进行转动,且若分离伸缩杆11伸长时,控制连接转轴14的高度,使得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进行适应性的转动。
其中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分别与滑动杆4转动连接的结构相同,此处以第一分离板7的安装为例。
在第一分离板7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13,在滑动杆4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座2,其中第一滑动座2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12,其中第一铰接座12呈“U”型,且第一铰接座12和第一转动座13转动连接,用于实现第一分离板7在分离伸缩杆11启动时的角度倾斜,便于实现杂质的下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淤泥通入到分离箱体1的内部,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1进行分离,使得混合淤泥经过分离箱体1的侧壁、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进行过滤,使得混合淤泥内部的杂质被残留在分离箱体1内部,将初步分离后的混合淤泥通入到系统中进行进一步的清理;
若分离箱体1中被滤除的杂质过多,导致分离箱体1内部的网孔被堵塞时,利用分离伸缩杆11启动,带动固定安装板10进行纵向移动,从而带动连接转轴14进行纵向移动,控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连接端的高度变化,此时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通过连接支撑板15和第二转动座8的相对转动,实现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倾斜,便于将分离箱体1内部的杂质进行倾斜,实现掉落;在此过程中,第一转动座13和第一铰接座12进行适应性的转动,同时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相向移动,即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在滑动杆4上进行滑动,使得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远离分离箱体1的内壁,便于实现杂物的下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箱体(1),所述分离箱体(1)呈上下贯通的筒状,所述分离箱体(1)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网孔,所述分离箱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所述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上均匀开设有滤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体(1)上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上分别和第一分离板(7)、第二分离板(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分离板(7)和第二分离板(9)的连接端由推动组件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板(7)侧边固定有第二转动座(8),所述第二分离板(9)侧边固定有连接支撑板(15),所述连接支撑板(15)和第二转动座(8)转动连接在连接转轴(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轴(14)转动安装在固定安装板(10)上,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分离伸缩杆(11),所述固定安装板(10)安装在分离伸缩杆(11)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固定在分离箱体(1)底部,所述滑动杆(4)上对称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座(2)和第二滑动座(6),所述第一滑动座(2)和第一分离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6)和第二分离板(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板(7)底部固定有第一转动座(13),所述第一滑动座(2)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12),所述第一铰接座(12)和第一转动座(13)转动连接。
CN202321587471.8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Active CN220176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7471.8U CN22017619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7471.8U CN22017619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6191U true CN22017619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7471.8U Active CN22017619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6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9761U (zh) 一种牡丹籽除杂装置
CN220176191U (zh) 一种淤泥杂物清除装置
CN21883372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固液分离设备
CN117018728A (zh) 一种循环高效处理式泥水分离器
CN113275065B (zh) 一种稀土加工用原料粉碎干燥装置
CN115882365A (zh) 一种逆变中频配电柜
CN206793178U (zh) 污水排放过滤器
KR102291857B1 (ko) 제진성이 향상된 이동형 레벨 제진기
KR101346270B1 (ko) 유압식 제진기용 레이크의 오물제거용 이젝터
CN210505630U (zh) 一种可变孔径的截污板
CN107050965A (zh) 污水排放过滤器
CN112359783A (zh) 一种具有快速除杂功能的环境保护沟渠杂物阻挡装置
CN209807088U (zh) 一种用于清洗蔬菜的滚筒清洗机
CN218303325U (zh) 一种芝麻清洗机
CN110327689A (zh) 一种污水处理压榨污泥组件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3262572A (zh) 一种压缩空气流用的异物分离过滤装置
CN10847918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便于修理的转鼓式格栅除污机
CN218146286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淤泥处理装置
CN216573547U (zh) 一种淘金用粗滤设备
CN220887425U (zh) 一种用于油茶加工的油茶籽烘干设备
CN109876491A (zh) 一种用于植物组分提取的兼具刮料和搅拌功能的活动件
CN218434973U (zh) 一种可移动箱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8653214U (zh) 一种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
CN220725160U (zh) 一种井点降水装置
CN220697080U (zh) 一种矿山机械用高效泥浆去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