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5801U -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5801U
CN220175801U CN202321612117.6U CN202321612117U CN220175801U CN 220175801 U CN220175801 U CN 220175801U CN 202321612117 U CN202321612117 U CN 202321612117U CN 220175801 U CN220175801 U CN 220175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xygen
nostril
oxygen therapy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21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良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6121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5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5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5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包括连接供氧系统的输氧管,输氧管上设有出氧管,出氧管上设有鼻管,鼻管包括插入段,插入段用于插入患者的鼻孔;在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插入段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将输氧管与供氧系统连接,将鼻管的插入段插入到患者需要供养的鼻孔内,在患者呼吸的过程中,氧气通过出氧管的内部通道进入到鼻管的插入段的内部通道,然后进入到患者的鼻孔内,患者进行吸气;患者呼出的气体从鼻管的插入段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到鼻孔外,如此实现了单孔输氧,且便于换气,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背景技术
通常吸氧管大多是双鼻管的,双鼻管的设计没有考虑只能用一个鼻孔吸氧的患者,如需要鼻饲的患者。
针对这一情形,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单孔鼻吸氧管,如申请号为CN201120013254.9的中国专利,该单孔吸氧管包括输气管和单个鼻管,将单个鼻管插入到单个鼻孔内,实现单孔吸氧的功能。
然而,虽然此单孔吸氧管能够实现单个鼻孔吸氧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此单孔吸氧管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该单孔吸氧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鼻管插入到鼻孔内,鼻管的外管壁可能与鼻孔的内壁贴合较紧,导致患者呼出的气体难以从鼻孔排出,患者可能需要借助嘴巴呼出气体;对于嘴里也插有管体的患者,通过嘴巴呼出气体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同时,长时间的鼻子吸气嘴巴呼气会引起患者的胸廓扩张和双肺扩张,导致患者的胸腔内的压力持续增大,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所以,基于上述不足,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用于单孔输氧,便于换气,提高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单孔吸氧管存在的不方便换气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用于单孔输氧,便于换气,提高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包括连接供氧系统的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上设有出氧管,所述出氧管上设有鼻管,所述鼻管包括插入段,所述插入段用于插入患者的鼻孔;
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尺寸小于患者鼻孔的内壁尺寸,使得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将患者鼻孔外部空间和患者鼻孔内部的呼吸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包括两个第一面和两个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呈圆弧面,所述第二面呈平面;
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第一面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面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面设有筋位;
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筋位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鼻管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出氧管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氧管与所述鼻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出氧管和所述鼻管上均设有与所述密封圈适配的凹槽。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鼻管材质为软质硅胶。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输氧管上设有粘贴部,所述粘贴部位于所述出氧管的背侧位置,所述粘贴部用于粘贴固定所述输氧管。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粘贴部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均设有覆膜,撕下所述覆膜后,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均具有粘贴性。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输氧管包括第一输氧管和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对称设置在所述出氧管两侧,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一端交汇,且交汇处与第三输氧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输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上套设有调节环,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可在所述调节环内滑动。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输氧管的另一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呈喇叭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将输氧管与供氧系统连接,将鼻管的插入段插入到患者需要供养的鼻孔内,在患者呼吸的过程中,氧气通过出氧管的内部通道进入到鼻管的插入段的内部通道,然后进入到患者的鼻孔内,患者进行吸气;患者呼出的气体从鼻管的插入段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到鼻孔外,如此实现了单孔输氧,且便于换气,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2. 通常人的鼻孔呈近似圆孔状,将第一面设置成圆弧面,在将鼻管的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的过程中,圆弧状的第一面在圆孔状的鼻孔内壁上滑动,有利于鼻管的插入,鼻管的插入段插入鼻孔后,圆弧状的第一面与圆孔状的鼻孔内壁更容易贴合,使得鼻管的插入段不容易变形,有利于氧气的输送;同时,圆弧面是顺滑的,没有棱角,在将鼻管的插入段插入鼻孔的过程中,减弱了鼻管的插入段对鼻孔的刺激,减弱了患者的不适感;将第二面设置成平面,增大了第二面与鼻孔内壁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将呼出的气体排出到鼻孔外,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3. 在插入段插入鼻孔内后,第一面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第一面受到鼻孔内壁的作用力有发生形变的趋势,由于第一面呈圆弧形,且与鼻孔的内壁相贴合,所以第一面没有变形的空间,导致第一面作用于第二面,第二面与鼻孔的内壁有间隙,有发生形变的空间,导致第二面与鼻孔内壁的间隙减小,不利于换气,筋位的设置,降低了第二面发生形变的可能性,有利于保持第二面与鼻孔内壁的间隙不变,保证了换气通道的畅通,有利于换气;
4. 鼻管需要插入鼻孔内使用,鼻管长期处于鼻孔内,鼻孔内的分泌物可能附着在第二面,导致第二面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堵塞第二面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均不利于换气,同时鼻管上可能会附着细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将连接段与出氧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取下鼻管,方便对鼻管进行清洗或者消毒,或者更换新的鼻管,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5. 将鼻管插入鼻孔内,若插入过深,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若插入过浅可能导致氧气输送到鼻孔外,造成氧气浪费;粘贴部的设置使得输氧管与鼻管的位置被固定,保证了鼻管插入鼻孔的深度,同时通过移动粘贴部的位置使得鼻管插入鼻孔的深度可调节,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的鼻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输氧管,2-出氧管,3-鼻管,4-密封圈,5-粘贴部,6-调节环,11-第一输氧管,12-第二输氧管,13-第三输氧管,14-接口,31-插入段,32-连接段,311-第一面,312-第二面,313-筋位,51-正面,52-背面,53-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5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包括连接供氧系统的输氧管1,所述输氧管1上设有出氧管2,所述出氧管2上设有鼻管3,所述鼻管3包括插入段31,所述插入段31用于插入患者的鼻孔;
所述插入段31的外管壁尺寸小于患者鼻孔的内壁尺寸,使得在所述插入段31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插入段31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将患者鼻孔外部空间和患者鼻孔内部的呼吸通道相连通。
将输氧管1与供氧系统连接,将鼻管3的插入段31插入到患者需要供养的鼻孔内,在患者呼吸的过程中,氧气通过出氧管2的内部通道进入到鼻管3的插入段31的内部通道,然后进入到患者的鼻孔内,患者进行吸气;患者呼出的气体从鼻管3的插入段31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排出到鼻孔外,如此实现了单孔输氧,且便于换气,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插入段31的外管壁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插入段31的外管壁包括两个第一面311和两个第二面312,所述第一面311呈圆弧面,所述第二面312呈平面;
在所述插入段31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第一面311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面312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
通常人的鼻孔呈近似圆孔状,将第一面311设置成圆弧面,在将鼻管3的插入段31插入患者的鼻孔的过程中,圆弧状的第一面311在圆孔状的鼻孔内壁上滑动,有利于鼻管3的插入,鼻管3的插入段31插入鼻孔后,圆弧状的第一面311与圆孔状的鼻孔内壁更容易贴合,使得鼻管3的插入段31不容易变形,有利于氧气的输送;同时,圆弧面是顺滑的,没有棱角,在将鼻管3的插入段31插入鼻孔的过程中,减弱了鼻管3的插入段31对鼻孔的刺激,减弱了患者的不适感;将第二面312设置成平面,增大了第二面312与鼻孔内壁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将呼出的气体排出到鼻孔外,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面312设有筋位313;
在所述插入段31插入患者的鼻孔时,所述筋位313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
在插入段31插入鼻孔内后,第一面311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第一面311受到鼻孔内壁的作用力有发生形变的趋势,由于第一面311呈圆弧形,且与鼻孔的内壁相贴合,所以第一面311没有变形的空间,导致第一面311作用于第二面312,第二面312与鼻孔的内壁有间隙,有发生形变的空间,导致第二面312与鼻孔内壁的间隙减小,不利于换气,筋位313的设置,降低了第二面312发生形变的可能性,有利于保持第二面312与鼻孔内壁的间隙不变,保证了换气通道的畅通,有利于换气。
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4所示,
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鼻管3还包括连接段32,所述连接段32与所述出氧管2为可拆卸连接。
鼻管3需要插入鼻孔内使用,鼻管3长期处于鼻孔内,鼻孔内的分泌物可能附着在第二面312,导致第二面312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堵塞第二面312与鼻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均不利于换气,同时鼻管3上可能会附着细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将连接段32与出氧管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取下鼻管3,方便对鼻管3进行清洗或者消毒,或者更换新的鼻管3,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出氧管2与所述鼻管3之间设有密封圈4,所述出氧管2和所述鼻管3上均设有与所述密封圈4适配的凹槽。
密封圈4的设置对出氧管2与鼻管3的连接起到密封作用,使得出氧管2与鼻管3的连接更加紧密,降低了氧气从出氧管2与鼻管3的连接处泄漏的风险,有利于氧气的输送;同时,在将鼻管3从鼻孔内取出时,鼻孔的内壁对鼻管3产生作用力,阻碍鼻管3的取出,出氧管2与鼻管3上均设有与密封圈4适配的凹槽,如此设置,能够抵御鼻孔内壁对鼻管3的作用力,有利于鼻管3的取出,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鼻管3材质为软质硅胶。
软质硅胶具有柔韧性和吸附性,将鼻管3材质设置为软质硅胶,如此设置,一方面,在鼻管3插入鼻孔的过程中,具有柔韧性的鼻管3能够跟随鼻孔内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降低了鼻管3对鼻孔内壁的刺激,同时具有吸附性的鼻管3能够与鼻孔内壁更紧密的贴合,有利于鼻管3内的输氧通道保持张开,有利于氧气的输送;另一方面,具有柔韧性和吸附性的鼻管3与出氧管2连接的时候,使得出氧管2与鼻管3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降低了氧气从鼻管3与出氧管2连接处的缝隙泄漏的风险,有利于氧气的输送。
实施例三:参见图1、图2、图4所示,
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输氧管1上设有粘贴部5,所述粘贴部5位于所述出氧管2的背侧位置,所述粘贴部5用于粘贴固定所述输氧管1。
将鼻管3插入鼻孔内,若插入过深,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若插入过浅可能导致氧气输送到鼻孔外,造成氧气浪费;粘贴部5的设置使得输氧管1与鼻管3的位置被固定,保证了鼻管3插入鼻孔的深度,同时通过移动粘贴部5的位置使得鼻管3插入鼻孔的深度可调节,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粘贴部5包括正面51和背面52,所述正面51和所述背面52均设有覆膜53,撕下所述覆膜53后,所述正面51和所述背面52均具有粘贴性。
覆膜53的设置用于保护正面51和背面52的粘贴性,当需要粘贴固定输氧管1时,只取撕下其中一面的覆膜53即可粘贴;将正面51和反面均设置成具有粘贴性,如此设置,在其中一面多次使用后,粘贴性失效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另一面进行粘贴,增加了单孔输氧管的使用次数。
实施例四:参见图3所示,
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输氧管1包括第一输氧管11和第二输氧管12,所述第一输氧管11和所述第二输氧管12对称设置在所述出氧管2两侧,所述第一输氧管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氧管12的一端交汇,且交汇处与第三输氧管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输氧管13的另一端与供氧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氧管11和所述第二输氧管12上套设有调节环6,所述第一输氧管11和所述第二输氧管12可在所述调节环6内滑动。
第一输氧管11和第二输氧管12对称设置在出氧管2两侧,如此设置,便于第一输氧管11和第二输氧管12分别挂在患者头部两侧的耳朵上,有利于输氧管1的固定;调节环6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输氧管11和第二输氧管12挂在耳朵上的松紧程度,调节到患者感到较为舒适的位置,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输氧管13的另一端设有接口14,所述接口14呈喇叭形。
接口14的设置用于与供氧系统的出氧口连接,当供氧系统的出氧口尺寸偏小时,供氧系统的出氧口直接与接口14连接,可能存在漏气的情况,造成氧气的浪费,将接口14设置成喇叭形,如此,可将接口14的前端切掉一部分,使接口14尺寸变小,再与供氧系统的出氧口适配,降低了漏气的风险,提高了单孔输氧管使用的灵活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供氧系统的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上设有出氧管,所述出氧管上设有鼻管,所述鼻管包括插入段,所述插入段用于插入患者的鼻孔;
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尺寸小于患者鼻孔的内壁尺寸,使得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在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与鼻孔的内壁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将患者鼻孔外部空间和患者鼻孔内部的呼吸通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插入段的外管壁包括两个第一面和两个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呈圆弧面,所述第二面呈平面;
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第一面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面与鼻孔的内壁具有通气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设有筋位;
在所述插入段插入患者的鼻孔后,所述筋位与鼻孔的内壁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管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出氧管为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管与所述鼻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出氧管和所述鼻管上均设有与所述密封圈适配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管材质为软质硅胶。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上设有粘贴部,所述粘贴部位于所述出氧管的背侧位置,所述粘贴部用于粘贴固定所述输氧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部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均设有覆膜,撕下所述覆膜后,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均具有粘贴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管包括第一输氧管和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对称设置在所述出氧管两侧,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一端交汇,且交汇处与第三输氧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输氧管的另一端与供氧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上套设有调节环,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可在所述调节环内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氧管的另一端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呈喇叭形。
CN202321612117.6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Active CN220175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117.6U CN220175801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117.6U CN220175801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5801U true CN22017580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2117.6U Active CN220175801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5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4088B2 (ja) 肺換気および粘液除去の組み合わせ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725862B2 (en) Tracheostomy tube apparatus for noninvasive suctioning
US8833372B2 (en) Integrated mask and prongs for nasal CPAP
CN109803707B (zh) 可塌缩导管、患者接口和头戴具连接器
US20180264220A1 (en) Seal Between Bag Valve Mask and Face, with Nasal Cannula
CN111902181A (zh) 可塌缩导管、患者接口和头戴具连接器
CN220175801U (zh) 一种方便换气的单孔输氧管
CN110870936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
TW202300190A (zh) 患者介面
CN210644789U (zh) 有压力膜的微粒湿化供氧气管切开管
CN208464900U (zh) 多功能医用给氧面罩
CN218280280U (zh) 呼吸组件及无创呼吸面罩
CN217510961U (zh) 一种呼吸咬嘴
CN214970698U (zh) 医用试验用气管插管
CN214912090U (zh) 多功能吸氧管
CN213491283U (zh) 一种改良式鼻吸氧管
CN215995194U (zh) 一种一次性胃管气管插管固定器
CN215537505U (zh) 辅助发声阀
CN214912158U (zh) 一种全麻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
TWI833731B (zh) 患者介面
CN210521462U (zh) 一种新生儿口腔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JPS6340566A (ja) 酸素吸入用ガス吹出器
CN105079932A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JPH0340306Y2 (zh)
CN117794601A (zh) 具有粘合剂表面的患者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