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394U - 防丢绳 - Google Patents

防丢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394U
CN220173394U CN202321612000.8U CN202321612000U CN220173394U CN 220173394 U CN220173394 U CN 220173394U CN 202321612000 U CN202321612000 U CN 202321612000U CN 220173394 U CN220173394 U CN 220173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lost rope
connecting wire
wire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20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团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y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y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y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y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20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丢绳,用于将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至元件,无线耳用音频器包括显露于使用者耳朵外的耳柄,包括:套接件和连接线,套接件包括软性套管和弹性线,软性套管包括管体部和相对管体部向外凸伸形成的阻挡部,管体部包括位于其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端部和位于其内部且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通孔;弹性线收容于通孔且具有从通孔延伸出两个端部的显露段,软性套管能绕着弹性线翻滚,软性套管和显露段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用以收容耳柄,所有的阻挡部均位于收容空间外侧;连接线的一端于收容空间外侧与软性套管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元件连接;阻挡部抵接耳柄的表面,限制软性套管绕弹性线过度翻滚,进而避免连接线过度卷入收容空间。

Description

防丢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丟绳,尤其是指一种无线耳用音频器的防丢绳。
【背景技术】
无线蓝牙耳机通常包括塞入使用者耳朵的一耳塞部和显露于使用者耳朵外的一把柄部,现有的一种防丢绳仅由一弹性绳制成,所述防丢绳包括由所述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围绕形成的两个封闭的收容环和与位于两个所述收容环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收容环一体连接的一中间段,每一所述收容环用以收容一个所述无线蓝牙耳机的所述把柄部,为了将所述收容环连接至所述把柄部,需要将所述收容环自下往上套设至所述把柄部。
然而,在将所述收容环自下往上套设至所述把柄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防丢绳的弹性,所述收容环会贴合至所述把柄部的外表面,使得所述收容环从下往上移动时会于所述把柄部的外表面进行翻滚,而所述收容环的翻滚容易带动与其连接的所述中间段也进行同圈数甚至更多圈数翻滚,使得所述中间段翻滚入所述收容环内,造成所述防丢绳严重缠绕打结的情况出现。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防丢绳,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至无线蓝牙耳机外时,减少缠绕圈数,或不易缠绕打结的防丢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丢绳,用于将一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至一元件,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包括塞入使用者耳朵的一耳塞部和显露于使用者耳朵外的一耳柄,包括:至少一套接件,用于套设至所述耳柄,所述套接件包括:一软性套管,包括一管体部和相对所述管体部向外凸伸形成的至少一个阻挡部,所述管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管体部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端部和位于所述管体部内部且沿所述管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一通孔;一弹性线,收容于所述通孔且具有从所述通孔延伸出两个所述端部的显露段,所述软性套管能绕着所述弹性线翻滚,所述软性套管和所述显露段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耳柄,所有的所述阻挡部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一纵长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元件连接;所述阻挡部用以抵接所述耳柄的表面,限制所述软性套管绕所述弹性线过度翻滚,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过度卷入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阻挡部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的所述阻挡部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供所述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管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阻挡部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轴向的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元件为另一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所述防丢绳具有两个所述套接件,两个所述套接件一一对应套设于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的两个所述耳柄,所述连接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软性套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丢绳进一步包括两个磁性元件,两个所述磁性元件在所述防丢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磁性元件能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软性套管对应配置有一个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软性套管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外侧。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软性套管的一个所述阻挡部收容一个所述磁性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与收容所述磁性元件的所述阻挡部连接,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于所述磁性元件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外侧连接所述阻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线设有一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以调节所述显露段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设于所述显露段上或者收容于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为一绳结。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部在套设于所述弹性线之前呈一直条状,所述弹性线穿过所述通孔打结形成所述绳结,将所述管体部弯曲成C形。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套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耳柄周长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套管具有弹性,所述弹性线的伸缩弹性大于所述软性套管的伸缩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软性套管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形状与所述弹性线在同样的横截面上的形状不同,所述弹性线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的长度足够绕至使用者的脖子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部较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的所述连接线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空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部和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的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轴向的一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防丢绳将所述耳柄收容于其所述收容空间中,使得所述软性套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的所述阻挡部,在所述软性套管相对所述弹性线进行翻滚时,会抵接至所述耳柄的表面,进而限制所述软性套管绕所述弹性线过度翻滚,进而限制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的所述连接线也过度卷入所述收容空间,也即降低所述防丢绳缠绕打结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丢绳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防丢绳与两个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3沿垂直于耳柄轴向的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防丢绳的其中一个软性套管于对应的耳柄外绕弹性线向上翻滚且阻挡部抵接至对应的耳柄外表面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防丢绳的其中一个软性套管于对应的耳柄外绕弹性线向下翻滚且阻挡部抵接至对应的耳柄外表面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其中一个软性套管因弹性线穿过其并围绕形成线圈结构,而从直条状弯曲呈C形的变化示意图;
图8为图7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与两个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的防丢绳的连接线套设于使用者脖子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图1与两个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的防丢绳的连接线缠绕于使用者手腕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防丢绳另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套接件套设于耳柄外,且沿垂直于耳柄轴向的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套接件1 软性套管11 管体部111 端部1111
通孔1112 阻挡部112 容纳部1121 开口11211
连线部1122 连接孔11221 弹性线12 收容段121
显露段122 调节部123 收容空间13 连接线2
磁性元件3 缠绕空间4 无线耳用音频器5 耳塞部51
耳柄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丢绳,所述防丢绳用于连接至两个无线耳用音频器5,通过所述防丢绳与使用者的脖子或者使用者的手腕连接,以防止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不用时直接丢失。在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丢绳可仅用于与一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连接,而所述防丢绳的另一端直接与使用者的衣物、耳垂或耳根等连接,以防止一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不用时直接丢失。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包括塞入使用者耳朵的一耳塞部51和显露于使用者耳朵外的一耳柄52。所述耳柄52用以与所述防丢绳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柄52呈圆柱形设置,用以与所述防丢绳连接。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耳柄52呈矩形体设置。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防丢绳包括两个套接件1、与两个所述套接件1连接且呈纵长的一连接线2以及能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的两个磁性元件3。所述连接线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套接件1连接,两个所述套接件1用于套设至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的所述耳柄52外,由此可知,所述防丢绳用以将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在所述防丢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的相互吸引,将所述防丢绳围绕形成一缠绕空间4,所述缠绕空间4用以将使用者的脖子或使用者的手腕套设于其中。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套接件1包括一软性套管11和沿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穿过所述软性套管11的一弹性线12,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软性套管11包括一管体部111和自所述管体部111向外凸伸形成的一阻挡部112,所述管体部111包括位于所述管体部111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端部1111和位于所述管体部111内部且沿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一通孔1112,所述通孔1112供所述弹性线12穿过。所述阻挡部112包括一容纳部1121和自所述容纳部1121向外凸伸形成的一连线部1122。所述容纳部1121用以收容其中一个所述磁性元件3,以将所述磁性元件3收容于所述阻挡部112,此时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套接件1的两个所述阻挡部112中。每一所述容纳部1121设有一开口11211,以供所述磁性元件3自所述开口11211装入所述容纳部1121或供使用者替换所述磁性元件3。所述连线部1122与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线部1122设有一连接孔11221,所述连接孔11221供所述连接线2穿过,并将穿过所述连接孔11221的所述连接线2打结,以将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阻挡部112,可知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于所述磁性元件3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外侧连接所述阻挡部112,且所述弹性线12、所述磁性元件3和所述连接线2三者分隔设置,此时所述连接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套接件1的两个所述阻挡部112。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元件3可以不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阻挡部112,而是设于对应的所述管体部111,也即所述磁性元件3未如所述阻挡部112,相对所述管体部111向外凸出。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元件3可以不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阻挡部112,而是设置于所述连接线2,且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沿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令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之间的所述连接线2部分能围绕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可以在所述磁性元件3上开孔供所述连接线2穿过,也可以通过在所述连接线2间隔设置两个套筒,所述连接线2穿过所述套筒,而所述磁性元件3收容于所述套筒。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线12具有收容于所述通孔1112的一收容段121、显露于所述软性套管11外的一显露段122和设于所述收容段121或所述显露段122的一调节部123。所述显露段122的两端与所述收容段121的两端连接,也即所述显露段122与所述收容段121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一线圈结构,换言之,所述弹性线12包括由所述显露段122和所述收容段121围设形成的所述线圈结构,其中将所述弹性线12收容于所述通孔1112的部分定义为所述收容段121,而所述弹性线12凸伸出所述软性套管11的部分定义为所述显露段122。所述调节部123可以显露于所述软性套管11或者收容于所述通孔1112,所述调节部123用以调节所述显露段12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线12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一线条,所述调节部123为所述弹性线12缠绕打结形成的一绳结,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部123与两个所述自由端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弹性线12显露于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也即调节所述显露段122的长度,进而调节所述线圈结构的大小,以将所述套接件1套设于周长不同的所述耳柄52外,提高所述防丢绳的适配性。且相较于将所述弹性线12套设于所述耳柄52外的方式,具有两个所述自由端的所述弹性线12可便于使用者将所述弹性线12系在形状不规则的所述耳柄52的外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线12为橡筋线,所述橡筋线采用橡筋丝为芯,由优质双股纤维丝(涤纶丝或锦纶丝,又名特多龙丝或尼龙丝)双包覆而成。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由于所述显露段122和所述收容段121围设形成的所述线圈结构,使得套设于所述收容段121外的所述软性套管11与所述显露段122也围绕形成一收容空间13,所述收容空间13用以收容所述耳柄52,使得所述套接件1套设在所述耳柄52上,可知所述软性套管11围绕所述耳柄52,并直接与所述耳柄52的表面接触,而所述软性套管11的软性使得所述软性套管11不会损坏所述耳柄52与其接触的表面,且所述软性套管11的所述阻挡部11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外侧。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所述软性套管11在未被所述弹性线12穿过,所述管体部111呈一直条状的管体设置,在所述弹性线12穿过所述通孔1112并形成所述线圈结构时,所述管体部111根据所述弹性线12的长度延伸方向对应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管体部111从所述直条状弯曲呈C形。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软性套管11具有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进行收缩,且其弹性小于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当然所述软性套管11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横截方向上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弹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套管11可以不具有弹性。
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所述通孔1112在垂直于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弹性线12在垂直于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所述软性套管11可以沿所述弹性线12的长度延伸方向自由活动以及绕所述弹性线12翻滚。具体地,所述管体部111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呈圆环设置,所述圆环的内径为1mm,所述圆环的外径不大于2mm。由于所述管体部111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呈圆环设置,可知,所述通孔1112在垂直于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通孔1112的直径沿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也即所述通孔1112为直径沿所述管体部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不变的一圆形通孔1112,其中所述通孔1112的直径为1mm,而所述弹性线12在垂直于所述弹性线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具体为长方形,且所述弹性线12的横截面的形状沿所述弹性线12的长度延伸方向也保持一致,具体的,所述弹性线12的矩形横截面的长边为0.9mm,短边为0.6mm。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弹性线12的矩形横截面与所述耳柄52外表面呈平面接触,使得矩形截面的所述弹性线12更不容易随同设有圆形通孔1112的所述软性套管11进行翻滚。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收容空间13在所述耳柄52未插入时呈“类圆”形设置,此时所述收容空间13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耳柄52的最小宽度,在将所述耳柄52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时,所述收容空间13利用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由原来的“类圆”形撑展变为适配所述耳柄52的外周表面的形状,以将所述套接件1套设于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此时所述软性套管11会贴合至所述耳柄52的表面,同样的,所述弹性线12也围绕所述耳柄52设置,利用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可以将所述套接件1套设于周长不同的所述耳柄52外,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防丢绳的适配性。一般情况下,靠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即可适配不同周长的所述耳柄52,是不需要打开为所述绳结的所述调节部123。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耳柄52周长的一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大于所述耳柄52周长的一半,具体的,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为20mm至22mm,该长度比较适配目前市面上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的所述耳柄52。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软性套管11因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而贴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使得所述软性套管11自下往上套设于所述耳柄52,所述软性套管11会沿所述耳柄52的长度延伸方向滚动,但由于所述软性套管11与所述弹性线12分体设置,所述软性套管11能相对所述弹性线12相对运动,造成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翻滚,而所述弹性线12不容易随同套设于其外的所述软性套管11进行较多的滚动,同时由于所述阻挡部112较所述管体部111凸伸形成,在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滚动时,所述阻挡部112会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进而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进一步翻滚,且所述阻挡部112会在所述套接件1套设于所述耳柄52外的过程中,始终抵接至所述耳柄52外表面,也即所述阻挡部112会于所述耳柄52外表面进行滑行,进而避免与所述阻挡部112的所述连线部1122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而造成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弹性线12之间的缠绕、打结。
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不与对应的所述阻挡部112连接,而直接与对应的所述管体部111连接,且所述阻挡部112较与所述管体部1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3设置,使得所述阻挡部112先较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抵接,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或者与所述管体部1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与所述阻挡部112共同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52轴向的一平面上,使得所述阻挡部112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时,与所述管体部1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也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
如图11所示,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套管11包括自所述管体部111向外凸伸形成的多个所述阻挡部112,多个所述阻挡部112沿所述管体部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使得于弯曲成C形的所述软性套管11的周向均设有所述阻挡部112,进而在周向方向上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翻滚,多个所述阻挡部112能共同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52轴向的一平面上,也即多个所述阻挡部112共面设置,使得所述软性套管11翻滚时,多个所述阻挡部112能差不多时候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多个所述阻挡部112也可以不共面设置,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可以与其中一个所述阻挡部112连接,所述磁性元件3收容于另一个所述阻挡部112,也可以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磁性元件3设于同一个所述阻挡部112。或者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与所述管体部111连接,但所有的所述阻挡部112在所述管体部111的周向上均较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3设置,使得所述阻挡部112先较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抵接,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或者所有的所述阻挡部112与对应所述阻挡部112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共同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52轴向的一平面上,使得所述阻挡部112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时,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也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套接件1形成的两个所述收容空间13中,当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的两个所述耳塞部51塞入使用者的两个耳朵时,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足够绕至使用者的脖子的后方,此时若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均从使用者的耳朵掉落,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也可因所述连接线2挂于使用者的脖子而不会直接丢失。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连接线2具有弹性,以在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从使用者的耳朵处掉落时起到缓冲作用,也可避免强力拉扯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时对使用者的耳朵造成的伤害以及减少以此带来的痛感,也可避免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因其重力直接坠落于其它物品上而损坏。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当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时,所述连接线2围绕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套接件1上设置的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可以均是磁铁,或者一个是磁铁,另一个是可被磁铁吸附的材质制成。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当套设于两个所述套接件1内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均从使用者的耳朵中脱离时,也即使用者不使用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时,先将所述连接线2绕至使用者的脖子后方,并将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挂于使用者的胸前,再通过两个所述套接件1中的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的相互吸引,而将所述连接线2围绕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此时使用者的脖子刚好收容于所述缠绕空间4,可知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是大于使用者的脖围,以将所述连接线2挂于使用者的脖子,进而防止与所述连接线2连接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丢失,此时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而挂于使用者的胸前或后背。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当套设于两个所述套接件1内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从使用者的耳朵中脱离时,也即使用者不使用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时,还可通过将所述连接线2先缠绕于使用者的手腕,且所述连接线2长度可以单圈或多圈绕在使用者的手腕,可知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是大于使用者手腕的腕围的,最后再将两个所述套接件1的两个所述软性套管11裸露出来,再通过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此时相当于使用者的手腕收容在由所述连接线2围绕形成的所述缠绕空间4中,以将所述防丢绳及其上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挂于使用者的手腕,进而防止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丢失。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2不缠绕在使用者手腕时,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是足够让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同时塞入使用者的耳朵。
本实用新型的防丢绳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所述防丢绳将所述耳柄52收容于其所述收容空间13中,使得所述软性套管1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3外侧的所述阻挡部112,在所述软性套管11相对所述弹性线12进行翻滚时,会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表面,进而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过度翻滚,进而限制于所述收容空间13外侧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也过度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也即降低所述防丢绳缠绕打结的程度。
2)所述阻挡部112与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连接,使得所述阻挡部112抵接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以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翻滚的同时,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也被限制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特别是,所述阻挡部112设有供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穿过的所述连接孔11221,所述阻挡部112必定较位于所述阻挡部112内部的所述连接线2先接触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进而限制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
3)所述防丢绳具有两个所述套接件1,两个所述套接件1一一对应套设于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的两个所述耳柄52,所述连接线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两个所述软性套管11与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连接,通过所述防丢绳避免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之间的分离。
4)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在所述防丢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能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使得所述防丢绳围绕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将使用者的脖子或使用者的手腕伸入所述缠绕空间4,以将未插入使用者耳朵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挂在使用者的脖子或手腕上,防止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丢失。
5)每一个所述软性套管11对应配置有一个所述磁性元件3,所述磁性元件3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软性套管11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1112外侧,充分利用了所述连接线2的整体长度以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使得所述缠绕空间4能最大化,以适配更大范围内不同使用者的脖围或腕围。
6)每一所述软性套管11的一个所述阻挡部112收容一个所述磁性元件3,充分利用了所述阻挡部112的结构,使得所述阻挡部112既能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过度翻滚,又能收容所述磁性元件3,一举两得。
7)所述连接线2与收容所述磁性元件3的所述阻挡部112连接,且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于所述磁性元件3背离所述收容空间13的外侧连接所述阻挡部112,可知所述阻挡部112既收容了所述磁性元件3,又连接了所述连接线2,使得所述阻挡部112的体积变大,进而能更好地限制所述软性套管11绕所述弹性线12过度翻滚。
8)所述弹性线12的所述调节部123用以调节所述显露段122的长度,进而调节由所述显露段122和所述收容段121围设形成的所述收容空间13,以适配周长不同的所述耳柄52。
9)所述调节部123设于所述显露段122上,便于使用者于所述套接件1外调节所述显露段122的长度,进而调节所述收容空间13的大小。所述调节部123收容于所述通孔1112,能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调节部123被误触。
10)所述管体部111在套设于所述弹性线12之前呈一直条状,所述弹性线12穿过所述通孔1112打结形成所述绳结,将所述管体部111弯曲成C形,可知所述管体部111不会直接贴合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而是利用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将所述管体部111贴合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而所述管体部111为恢复其直条状的原状,而与所述弹性线12的弹性抗衡,以将所述收容空间13维持类“圆形”,便于所述耳柄52插入所述线圈结构内,避免所述线圈结构对应的所述弹性线12绕曲,而阻焊所述耳柄52插入所述线圈结构。
11)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耳柄52周长的一半,使得所述耳柄52能更好地插入由大于其周长一半的所述软性套管11围设形成的类“圆形”。
12)所述连接线2具有弹性,以在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从使用者的耳朵处掉落时起到缓冲作用,也可避免强力拉扯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时对使用者的耳朵造成的伤害以及减少以此带来的痛感,也可避免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因其重力直接坠落于其它物品上而损坏。
13)所述通孔1112在垂直于所述软性套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呈矩形,而所述弹性线12在垂直于所述弹性线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中由于所述弹性线12的矩形横截面与所述耳柄52外表面呈平面接触,使得矩形截面的所述弹性线12更不容易随同设有圆形通孔1112的所述软性套管11进行翻滚。
14)所述连接线2的长度足够绕至使用者脖子的后方,此时若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均从使用者的耳朵掉落,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也可因所述连接线2挂于使用者的脖子而不会直接丢失。
15)所述磁性元件3设于对应的所述软性套管11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1112外,两个所述套接件1中的两个所述磁性元件3能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此时所述连接线2围绕形成所述缠绕空间4,通过将使用者的脖子或手腕收容于所述缠绕空间4,也即将所述连接线2缠绕于使用者的脖子或手腕,使得在使用者不使用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时,套设于两个所述套接件1内的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因挂持于使用者的脖子或手腕而不会丢失,携带方便,且无需另外设置收容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5的收纳元件。
16)所述阻挡部112较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3设置,使得所述阻挡部112先较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抵接,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
17)所述阻挡部112和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共同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52轴向的一平面上,使得所述阻挡部112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时,与所述软性套管11连接的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也抵接至所述耳柄52的外表面,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2卷入所述收容空间13。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防丢绳,用于将一无线耳用音频器连接至一元件,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包括塞入使用者耳朵的一耳塞部和显露于使用者耳朵外的一耳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套接件,用于套设至所述耳柄,所述套接件包括:
一软性套管,包括一管体部和相对所述管体部向外凸伸形成的至少一个阻挡部,所述管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管体部长度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端部和位于所述管体部内部且沿所述管体部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一通孔;
一弹性线,收容于所述通孔且具有从所述通孔延伸出两个所述端部的显露段,所述软性套管能绕着所述弹性线翻滚,所述软性套管和所述显露段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耳柄,所有的所述阻挡部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
一纵长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侧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元件连接;
所述阻挡部用以抵接所述耳柄的表面,限制所述软性套管绕所述弹性线过度翻滚,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线过度卷入所述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阻挡部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的所述阻挡部设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供所述连接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管体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挡部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轴向的一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为另一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所述防丢绳具有两个所述套接件,两个所述套接件一一对应套设于两个所述无线耳用音频器的两个所述耳柄,所述连接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软性套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个磁性元件,两个所述磁性元件在所述防丢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磁性元件能相互吸引而接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软性套管对应配置有一个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软性套管并位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软性套管的一个所述阻挡部收容一个所述磁性元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与收容所述磁性元件的所述阻挡部连接,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于所述磁性元件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外侧连接所述阻挡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设有一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以调节所述显露段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设于所述显露段上或者收容于所述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为一绳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在套设于所述弹性线之前呈一直条状,所述弹性线穿过所述通孔打结形成所述绳结,将所述管体部弯曲成C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套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耳柄周长的一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套管具有弹性,所述弹性线的伸缩弹性大于所述软性套管的伸缩弹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软性套管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形状与所述弹性线在同样的横截面上的形状不同,所述弹性线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矩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的长度足够绕至使用者的脖子后方。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较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的所述连接线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空间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丢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和与所述软性套管连接的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位于垂直于所述耳柄轴向的一平面上。
CN202321612000.8U 2023-06-21 2023-06-21 防丢绳 Active CN220173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000.8U CN220173394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丢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2000.8U CN220173394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丢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394U true CN220173394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7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2000.8U Active CN220173394U (zh) 2023-06-21 2023-06-21 防丢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1265B2 (en) Headphones with reduced tangling and methods
US8345913B2 (en) Headphone with restraint and methods
US96484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eadphone wires
US20180077479A1 (en) Wireless earbud lanyard
US9288566B2 (en) Headphones with cord management system
JP2004241332A (ja) プラグ取付機構
US20190029404A1 (en) Clip-Slider for Body-Worn Audio Devices
CN220173394U (zh) 防丢绳
CN219876033U (zh) 防丢绳
CN208739377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夹持固定结构
CN116546369A (zh) 防丢绳
KR200462380Y1 (ko) 선정리개
US9402123B1 (en) In-line cord management and clip system
CN203446002U (zh) 一种睡眠型耳机
AU2007101005B4 (en) A display attachment for an earphone
JP2024041058A (ja) 紛失防止ロープ
CN213485147U (zh) 一种具有线体收纳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CN211128129U (zh) 一种有线头戴耳机
KR101507395B1 (ko) 슬랩 밴드를 이용한 웨어러블 이어폰
CN203554655U (zh) 耳机线保持器
CN217182556U (zh) 一种滑线调节装置
KR200164216Y1 (ko) 연결선의 일부가 스프링 코드로 된 이어폰세트와 그 수납케이스
CN208806952U (zh) 线夹及耳机
CN213589441U (zh) 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KR200387769Y1 (ko) 목걸이줄 겸용 코드를 가진 이어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