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332U -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332U
CN220173332U CN202321581892.XU CN202321581892U CN220173332U CN 220173332 U CN220173332 U CN 220173332U CN 202321581892 U CN202321581892 U CN 202321581892U CN 220173332 U CN220173332 U CN 220173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board
displacement
suspens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18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姜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Eason Jiz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Eason Jiz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Eason Jiz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18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头马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感器,壳体内具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悬架板,悬架板上具有与悬架板弹性活动连接的承载板,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承载板上;壳体内还设有磁动组件,通过磁动组件推动传感器在壳体内沿传感器端面的垂直方向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现有摄像头马达的自动对焦结构进行优化,针对传感器提供活动组件,从而区别于现有镜头动作机构,能够减轻驱动机构的承载重量,并采用更小体积的驱动设备获得相同的驱动效果,在更小体积的马达中实现自动对焦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头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自动对焦马达普遍采用驱动镜头的形式来实现,运动部分包括载体、驱动线圈、镜头,运动部分重量随着镜头像素的提升而增加,驱动镜头需要更大的驱动力,驱动力的增加会同步增加磁石的大小,进而增大马达整体外形尺寸,同时对马达的响应频率存在一定的限制;其次,随着镜头重量的增加,可靠性风险更高。
现有摄像头马达中有采用传感器位移防抖的技术,即将传感器作为动作单元,通过弹性限位使其具有弹性复位能力,并通过线圈磁体作为动作组件推动传感器在马达中定向运动,从而进行运动补偿防抖的效果。若利用传感器防抖原理对马达的自动对焦结构进行优化,则运动幅度远大于OIS位移幅度,采用的磁体线圈的控制范围必然改变,简单的替换容易导致传感器因过渡位移导致其弹性限位结构出现损伤从而影响其复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利用传感器防抖原理优化现有传感器,从而降低原有镜头自动对焦马达的体积,提供更加紧凑的AF自动对焦马达。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感器,壳体内具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悬架板,悬架板上具有与悬架板弹性活动连接的承载板,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承载板上;
壳体内还设有磁动组件,通过磁动组件推动传感器在壳体内沿传感器端面的垂直方向往复运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具有对传感器限位的接触结构,所述接触结构具有两个且间距大于传感器三倍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磁石支架和底板,所述接触结构包括设置在磁石支架上的上撞击面,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下撞击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撞击面和下撞击面分别为磁石支架和底板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体式下沉结构,所述上撞击面和下撞击面的面积大于传感器面积,且下沉深度小于传感器厚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若干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悬架板中间具有镂空,所述承载板设置在镂空处且通过设置在承载板与悬架板之间间隙处的若干悬丝与悬架板弹性活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承载板上设有PCB板,所述传感器设置在PCB板上;
承载板具有若干下焊盘,PCB板在固定传感器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与下焊盘对应的上焊盘;
PCB板上在固定传感器一侧端面上设有与磁动组件导电连接的线圈焊盘;悬架板上具有连接器焊盘,悬架板通过连接器焊盘连接外部电路,且悬架板与承载板导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悬架板与承载板为同一板材蚀刻而成的两部分,所述悬丝为蚀刻后形成的与悬架板、承载板一体连接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悬丝为独立导电线路,通过悬丝形成连接器焊盘与下焊盘连接的线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磁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磁石支架上的磁体,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AF线圈,所述AF线圈与线圈焊盘导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所述PCB板上还设有环绕在传感器外部的载体,所述载体具有环形槽,用于放置AF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现有摄像头马达的自动对焦结构进行优化,针对传感器提供活动组件,从而区别于现有镜头动作机构,能够减轻驱动机构的承载重量,并采用更小体积的驱动设备获得相同的驱动效果,在更小体积的马达中实现自动对焦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载体结构和悬架板结构配合实现较为稳定的移动可控结构,同时通过设置的上下两个撞击面从而限制传感器的位移幅度,避免传感器在进行自动对焦时过大的运动幅度影响其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个马达装配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个马达的爆炸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达的磁石支架的背面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架板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架板背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轴测示意图。
图中:1-磁石支架,101-上撞击面,102-磁石槽,2-悬架板,201-悬丝,202-连接器焊盘,3-传感器,4-AF线圈,5-载体,6-磁石,7-PCB板,701-线圈焊盘,702-上焊盘,8-承载板,9-底板,901-下撞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传感器3位移自动对焦马达,设置在终端设备中配合镜头模组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其中,主要针对于传感器3提供其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具体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感器3,壳体固定在终端设备中,并具有一个开口,供光从该开口进入壳体内落入传感器3的收光端面上。壳体内具有悬架板2,悬架板2具有一个伸出壳体的端部,通过该端部与终端设备的电路连接实现供电和数据交互。
悬架板2具有两个弹性活动连接的部分,其中一个用于承载传感器3,即为承载板8,承载板8与悬架板2之间具有弹性限位结构,在壳体内还设有推动承载板8移动的磁力组件,由磁力组件给承接板推力致使其相对于悬架板2进行位移,位移方向为垂直于传感器3受光面的直线方向。
磁力组件通过悬架板2伸出壳体的端部与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给磁力组件供电,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力的大小、方向的调节,以控制传感器3在壳体内定向位移。由于传感器3相对于壳体进行垂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而设置在壳体外的镜头模组相对于壳体保持静止状态,传感器3移动会改变其与镜头模组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调焦距的目的。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8,图中展示了该自动对焦马达的结构。图1中展示了该马达整体装配后的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到整个自动对焦马达的体积小于现有的镜头对焦马达,且由于传感器3的重量小于镜头模组,则设置的磁动机构以及弹性限位结构的体积都有所减小,对于弹性限位结构的弹性支撑力要求也较小,能够有效提高其稳定性。
参照图2,整个马达的壳体分为两个部分,即顶部的磁石支架1以及下部的底板9,磁石支架1为环形结构,并具有一个沉槽,底板9扣合在磁石支架1上。悬架板2固定在底板9上,磁石支架1侧面设有开口,供悬架板2的连接端部伸出,在该端部结构的背面设有连接器焊盘202,通过连接器焊盘202连接终端设备的电路。具体的,该连接器焊盘202一般采用BTB连接器方式,即板对板连接,该端部即为FPC软带,内部具有导体。
悬架板2中部具有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内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与悬架板2之间均有环形间隙,且该环形间隙间距相等。具体的,该悬架板2通过蚀刻工艺在同一块多层板材上形成的镂空结构,其具有相同厚度和结构特性,在环形间隙中设置有若干组悬丝201,悬丝201与悬架板2、承载板8为相同材质的一体式结构。
参照图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是,悬丝201等圆心角均分为四组,对应每个角落设置。每组悬丝201包括若干根等距并排设置,整体呈类S型弯折,从而以平面悬丝201结构形成具有较大拉伸长度的结构,便于承载板8能够在其垂直方向进行拉伸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承载板8上固定有PCB板7,PCB板7上固定有传感器3。参照图4和图5,图中展示了PCB板7的一种设置方式,其正面一组对角处各设有一个线圈焊盘701,而背面中心位置设有上焊盘702。在承载板8上设有与上焊盘702对应的下焊盘,通过上下两组焊盘结构实现导电。而承载板8内具有线路,由悬丝201作为单独的线路与悬架板2中的线路连接,从而形成若干独立电路。
磁力组件包括AF线圈4和磁体,参照图2和图3,磁体包括四组,在磁石支架1内扣面设有四个磁石6槽102,磁体卡接在磁石6槽102内。而PCB板7对应传感器3外围还固定有一个环形的载体5,该载体5的环形端面上设有环形槽,AF线圈4设置在该环形槽内,且AF线圈4的两个端部与PCB板7的线圈焊盘701连接导电。
装配时,载体5处于四组磁石6中部,则通过向AF线圈4内导通电流并控制其流向和大小从而控制载体5所受到的推力方向及大小,以实现磁力操控的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是利用传感器3进行位移变焦,相较于普通的传感器3防抖马达,其Z向(即垂直于传感器3的方向)的位移幅度较大,为避免其过渡移动导致悬丝201受损,则在壳体内承载板8上下两个空间内设置限位结构。
即设置在底板9上的下撞击面901,以及设置在磁石支架1中间孔边沿处的上撞击面101。上下两个撞击面分别是对应结构上向内凹陷所形成的沉槽结构,其深度小于传感器3或承载板8厚度,同时其大小是大于传感器3或承载板8面积。通过该结构实现对传感器3的限位,即向上或向下移动时,为了实现快速变焦的效果,会快速移动传感器3,则可能会产生过度移动而出现拉风箱的对焦情况,通过上下两个撞击面,分别设置缓冲结构,则能够在其达到最大位移位置后能够力立即停止运动,从而避免其晃动带来的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传感器(3),壳体内具有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悬架板(2),悬架板(2)上具有与悬架板(2)弹性活动连接的承载板(8),所述传感器(3)固定在承载板(8)上;
壳体内还设有磁动组件,通过磁动组件推动传感器(3)在壳体内沿传感器(3)端面的垂直方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对传感器(3)限位的接触结构,所述接触结构具有两个且间距大于传感器(3)三倍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磁石支架(1)和底板(9),所述接触结构包括设置在磁石支架(1)上的上撞击面(101),以及设置在底板(9)上的下撞击面(9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撞击面(101)和下撞击面(901)分别为磁石支架(1)和底板(9)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体式下沉结构,所述上撞击面(101)和下撞击面(901)的面积大于传感器(3)面积,且下沉深度小于传感器(3)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板(2)中间具有镂空,所述承载板(8)设置在镂空处且通过设置在承载板(8)与悬架板(2)之间间隙处的若干悬丝(201)与悬架板(2)弹性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8)上设有PCB板(7),所述传感器(3)设置在PCB板(7)上;
承载板(8)具有若干下焊盘,PCB板(7)在固定传感器(3)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与下焊盘对应的上焊盘(702);
PCB板(7)上在固定传感器(3)一侧端面上设有与磁动组件导电连接的线圈焊盘(701);
悬架板(2)上具有连接器焊盘(202),悬架板(2)通过连接器焊盘(202)连接外部电路,且悬架板(2)与承载板(8)导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板(2)与承载板(8)为同一板材蚀刻而成的两部分,所述悬丝(201)为蚀刻后形成的与悬架板(2)、承载板(8)一体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悬丝(201)为独立导电线路,通过悬丝(201)形成连接器焊盘(202)与下焊盘连接的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磁石支架(1)上的磁体,以及设置在PCB板(7)上的AF线圈(4),所述AF线圈(4)与线圈焊盘(701)导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7)上还设有环绕在传感器(3)外部的载体(5),所述载体(5)具有环形槽,用于放置AF线圈(4)。
CN202321581892.X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Active CN220173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892.XU CN22017333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892.XU CN22017333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332U true CN220173332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4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1892.XU Active CN220173332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9531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945122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211406084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1148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024841A1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163100A (zh) 一种Sensor-Shift摄像模组
CN212785518U (zh)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173332U (zh) 一种传感器位移自动对焦马达
CN112799260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70343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马达
CN111123464A (zh) 一种vcm马达的带有电路的一体式支架结构
CN114125282B (zh) 一种防抖模组及制造方法
KR100798862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엑츄에이터
CN113452233B (zh) 一种大推力中置自动对焦马达
CN215264321U (zh) 一种防抖马达
CN113784047A (zh)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767653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5016192A (zh) 带电路防抖立体动框、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217112850U (zh) 镜头驱动装置的底座
CN215344339U (zh) 一种新型ois马达
CN221081145U (zh) 一种位移防抖对焦马达
CN215181153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中置自动对焦马达
US12010429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8976540U (zh) 一种基于弹片式的感光芯片防抖马达
CN217034425U (zh) 底座和镜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8

Address after: Room 301, Building 2, No. 88 Shengtong Street, Chengdu High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after: Guoxing Chaogan (Chengd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419, block a, floor 4, No. 6, Hangtian Road, Section 2, East Third Ri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Eason Jizh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