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441U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441U
CN220172441U CN202321672772.0U CN202321672772U CN220172441U CN 220172441 U CN220172441 U CN 220172441U CN 202321672772 U CN202321672772 U CN 202321672772U CN 220172441 U CN220172441 U CN 220172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nector
limiting part
box body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27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27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包括盒体、金属弹片、扳柄和C字型结构件,盒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盒体内部开设有空腔,金属弹片设置在空腔内;金属弹片包括设置在空腔底部的固定部和延伸至空腔顶部的自由部;C字型结构件设置在空腔内远离接线孔一侧,C字型结构件包括上限位部、连接条、下限位部和引脚,连接条连接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围成一开口,固定部压入开口并抵接下限位部,自由部延伸向上限位部并进入开口。连接器可以模块化组装成连接器组件,拆装简便。具有C字型结构件的连接器的零部件数少,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结构复杂,装配不便,为了对金属弹片的位置起到约束作用,常常采用抵接片、插槽等限制结构分开设置,部件的数量较多导致容纳这些部件需要拓展连接器空腔的空间,现有的Z字型结构件对金属弹片进行位置约束时,为了能够保证Z字型结构件与金属弹片的良好接触,需要在Z字型结构件上部添加一延展向金属弹片的抵接片,同样产生需要拓展连接器空腔空间的问题,造成连接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低,进而需要更大的外壳来容纳Z字型结构件,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连接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盒体、金属弹片、扳柄和C字型结构件,所述盒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所述盒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接线孔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盒体外部,所述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金属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的固定部和延伸至所述空腔顶部的自由部;所述自由部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扳柄,所述扳柄旋转设置在所述盒体上并一端抵接所述自由部,所述盒体设置所述扳柄的一面为操作面;所述C字型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远离所述接线孔一侧,所述C字型结构件包括上限位部、连接条、下限位部和引脚,所述上限位部抵接所述空腔靠近所述操作面的腔面,所述下限位部抵接远离所述操作面的腔面,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上限位部与所述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端设置有穿出所述盒体外的引脚;所述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围成一开口,所述固定部压入所述开口并抵接所述下限位部,所述自由部延伸向所述上限位部并进入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在远离所述接线孔一侧形成一通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接线孔的一端为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插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空腔远离所述接线孔的腔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末端形状设置为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空腔在所述上限位部靠近所述接线孔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空腔在所述上限位部底面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空腔在所述连接条靠近所述接线孔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自由部与所述固定部的结合处设置有第四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接线孔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所述扳动部朝向所述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所述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界定所述支配爪与所述自由部相配合的一端为第二末端,所述自由部与所述第二末端相配合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操作面垂直且与所述接线孔轴向平行的相对两个侧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入孔,另一个设置有插入块,通过所述插入孔和所述插入块将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器拼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盒体、金属弹片、扳柄和C字型结构件,盒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盒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接线孔连通空腔与盒体外部,金属弹片设置在空腔内;金属弹片包括设置在空腔底部的固定部和延伸至空腔顶部的自由部;自由部远离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扳柄,扳柄旋转设置在盒体上并一端抵接自由部,盒体设置扳柄的一面为操作面;C字型结构件设置在空腔内远离接线孔一侧,C字型结构件包括上限位部、连接条、下限位部和引脚,上限位部抵接空腔靠近操作面的腔面,下限位部抵接远离操作面的腔面,连接条连接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下限位部远离连接条的一端设置有穿出盒体外的引脚;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围成一开口,固定部压入开口并抵接下限位部,自由部延伸向上限位部并进入开口。上限位部作为抵接面替代单独设置的抵接面,节省空间,避免了由于设置抵接面使得空腔需要拓展,浪费资源。将现有常规设计的抵接面、引脚,金属弹片固定件合成为C字型结构件单个部件实现抵接,引脚和固定的功能,减少了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成本,有利于装配,上限位部、连接条与下连接部所围成的开口使得金属弹片的固定部能够压入,使得金属弹片的固定部能够和下连接部抵接,利用连接条、盒体和下连接部这些原有的部件起到了限位件的作用,提高了金属弹片位置与结构的稳定性,也减少了零部件设置的数量,防止扳柄的活动而带动金属弹片位置移动导致结构不稳定。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在远离接线孔一侧形成一通孔,固定部远离接线孔的一端为第一末端,第一末端插入通孔并与空腔远离接线孔的腔面抵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末端插入通孔与腔面抵接,能够使得金属弹片的结构更加稳定,确保金属弹片的固定部牢牢固定在空腔底面。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末端形状设置为圆弧形。通过设置第一末端的形状为圆弧形,能够使得第一末端更加贴合空腔腔面,保证金属弹片的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传导金属弹片的受力。
4、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在上限位部靠近接线孔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空腔在上限位部底面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空腔在连接条靠近接线孔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件。通过上述限位件的设置进一步固定了C字型结构件的位置,C字型结构件被设置的限位件限制移动,保证在受到施加的外力时不会发生错位偏移。
5、本实用新型的自由部与固定部的结合处设置有第四限位件。第四限位件的设置使得金属弹片的位置能够被限定,在面对外界施加的压力时保持仅有自由部发生移动,而固定部不会产生位移。
6、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沿接线孔轴向方向设置;滑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通过滑槽和限位台阶的设置一方面减轻了盒体的重量,另一方面为扳柄提供了在盒体上实现更大的旋转腾挪的空间和更好的固定效果,保证了扳柄在扳动时能够被牢牢限制在设定好的范围内而不会发生错位。
7、本实用新型的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扳动部和两个支配爪的配合使得扳柄的扳动部扳动动作能够很好带动支配爪发生旋转,两个支配爪的设置也使得扳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侧向偏移。
8、本实用新型的支配爪与自由部相配合的一端为第二末端,自由部与第二末端相配合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使得扳柄的扳动带动支配爪旋转不会在金属弹片的自由部发生打滑,避免扳柄移动位移传导效率的降低。
9、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限位板设置为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可以进一步改良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与第二末端的形状更加契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扳柄扳动导致自由部产生位移的传导效率。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与上述连接器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金属弹片和C字型结构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C字型结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金属弹片、C字型结构件和盒体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盒体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盒体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之盒体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识说明:
1、连接器;100、连接器组件;
20、盒体;30、金属弹片;40、扳柄;50、C字型结构件;
21、接线孔;22、空腔;23、操作面;24、插入孔;25、插入块;26、第一侧面;27、第二侧面;31、固定部;32、自由部;33、限位板;41、扳动部;42、支配爪;51、上限位部;52、连接条;53、下限位部;54、引脚;55、开口;56、通孔;71、第一限位件;72、第二限位件;73、第三限位件;74、第四限位件;
221、滑槽;311、第一末端;421、第二末端;
2211、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包括盒体20、金属弹片30、扳柄40和C字型结构件50,盒体20一侧开设有接线孔21,盒体20内部开设有空腔22,接线孔21连通空腔22与盒体20外部,金属弹片30设置在空腔22内;金属弹片30包括设置在空腔22底部的固定部31和延伸至空腔22顶部的自由部32;自由部32远离固定部31一侧设置有扳柄40,扳柄40旋转设置在盒体20上并一端抵接自由部32,盒体20设置扳柄40的一面为操作面23;C字型结构件50设置在空腔22内远离接线孔21一侧,C字型结构件50包括上限位部51、连接条52、下限位部53和引脚54,上限位部51抵接空腔22靠近操作面23的腔面,下限位部53抵接远离操作面23的腔面,连接条52连接上限位部51与下限位部53,下限位部53远离连接条52的一端设置有穿出盒体外的引脚54;连接条52、上限位部51、下限位部53围成一开口55,固定部31压入开口55并抵接下限位部53,自由部32延伸向上限位部51并进入开口55。通过上述设置,在接线时扳动扳柄40,通过扳柄40的转动使得自由部32远离接线孔21的一端受压从而与上限位部51分离,将线缆通过接线孔21插入空腔22中并插到底,松开扳柄40,由于扳柄40受到金属弹片30的弹力从而复位,自由部32远离接线孔21的一端向上限位部51靠近,从而与线缆接触,依靠金属弹片30的弹力将线缆牢牢顶住。上限位部51、连接条52和下限位部53形成一C字型开口55,固定部31压入开口55并抵接下限位部53,自由部32延伸向上限位部51并进入开口55,上限位部51起到了上限位件的作用,连接条52将上限位部51和下限位部53连接起来,连接条52和下限位部53起到了限制固定部31的移动,使得固定部31不会在扳柄40转动时,受到压力而产生移动,保证了金属弹片30结构稳定。引脚54与下限位部53远离连接条52的一端相连并穿出盒体20,提供了电流的流出接口。上限位部51作为抵接面替代单独设置的抵接面,节省空间,避免了由于设置抵接面使得空腔22需要拓展,浪费资源。上限位部51、连接条52与下连接部所围成的开口55使得金属弹片30的固定部31能够压入,使得金属弹片30的固定部31能够和下连接部抵接,利用连接条52、盒体20和下连接部这些原有的部件起到了限位件的作用,提高了金属弹片30位置与结构的稳定性,也减少了部件设置的数量,防止扳柄40的活动而带动金属弹片30位置移动和结构的不稳定,将现有常规设计的抵接面、引脚54,金属弹片30固定件合成为C字型结构件50单个部件实现抵接,引脚54和固定的功能,减少了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成本,有利于装配。
请结合图1、图3-图5,进一步地,连接条52、上限位部51、下限位部53在远离接线孔21一侧形成一通孔56,固定部31远离接线孔21的一端为第一末端311,第一末端311插入通孔56并与空腔22远离接线孔21的腔面抵接。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末端311插入通孔56与空腔22腔面抵接,在扳柄40转动带动自由部32发生偏转时,外力通过第一末端311传导至盒体20,固定部31牢牢的与盒体20保持相对位置稳定不变,越压越紧,不会使得固定部31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生位置的偏移,能够使得金属弹片30的结构更加稳定。
请继续结合图1、图3-图5,进一步的,第一末端311形状设置为圆弧形。能够使得第一末端311更加贴合空腔22腔面,增大第一末端311与空腔22腔面的接触面积,保证金属弹片30的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传导金属弹片30所受压力。
请结合图1和图6,进一步地,空腔22在上限位部51靠近接线孔21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71,空腔22在上限位部51底面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72,空腔22在连接条52靠近接线孔21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件73。通过上述限位件的设置进一步固定了C字型结构件50的位置,C字型结构件50被设置的限位件限制移动,保证在受到施加的外力时不会发生错位偏移。
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6,进一步地,自由部32与固定部31的结合处设置有第四限位件74。第四限位件74的设置使得金属弹片30的位置能够被限定,在面对外界施加的压力时保持仅有自由部32发生移动,而固定部31不会产生位移。
请结合图1、图7和图8,进一步地,空腔22的侧壁上设有滑槽221,滑槽221沿接线孔21轴向方向设置;滑槽221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2211。通过滑槽221和限位台阶2211的设置一方面减轻了盒体20的重量,另一方面为扳柄40提供了在盒体20上实现更大的旋转腾挪的空间和更好的固定效果,保证了扳柄40在扳动时能够被牢牢限制在设定好的范围内而不会发生错位。
请继续结合图1、图7和图8,进一步地,扳柄40包括扳动部41和由扳动部41朝向金属弹片30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42,两个支配爪42滑动设置在滑槽221内。扳动部41和两个支配爪42的配合使得扳柄40的扳动部41扳动动作能够很好带动支配爪42发生旋转,两个支配爪42的设置也使得扳柄40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侧向偏移。
请继续结合图1、图7和图8,进一步的,支配爪42与自由部32相配合的一端为第二末端421,自由部32与第二末端421相配合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的设置使得扳柄40的扳动带动支配爪42旋转不会在金属弹片30的自由部32发生打滑,避免扳柄40移动位移传导效率的降低。
请继续结合图1、图7-图8,进一步地,限位板33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末端421相匹配的圆弧形。限位板33设置为与第二末端421相匹配的圆弧形,可以进一步改良限位板33,使得限位板33与第二末端421的形状更加契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扳柄40扳动导致自由部32产生位移的传导效率。
请结合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器1,与操作面23垂直且与接线孔21轴向平行的相对两个侧面为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27,第一侧面26和第二侧面27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入孔24,另一个设置有插入块25,通过插入孔24和插入块25将至少两个连接器1拼接。盒体20侧面上插入孔24和插入块25的设置使得多个连接器1可以通过插入孔24和插入块25组装成连接器组件100,实现模块化组装和拆卸,能够极大地拓展连接器1的适用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盒体、金属弹片、扳柄和C字型结构件,盒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盒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接线孔连通空腔与盒体外部,金属弹片设置在空腔内;金属弹片包括设置在空腔底部的固定部和延伸至空腔顶部的自由部;自由部远离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扳柄,扳柄旋转设置在盒体上并一端抵接自由部,盒体设置扳柄的一面为操作面;C字型结构件设置在空腔内远离接线孔一侧,C字型结构件包括上限位部、连接条、下限位部和引脚,上限位部抵接空腔靠近操作面的腔面,下限位部抵接远离操作面的腔面,连接条连接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下限位部远离连接条的一端设置有穿出盒体外的引脚;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围成一开口,固定部压入开口并抵接下限位部,自由部延伸向上限位部并进入开口。上限位部作为抵接面替代单独设置的抵接面,节省空间,避免了由于设置抵接面使得空腔需要拓展,浪费资源。将现有常规设计的抵接面、引脚,金属弹片固定件合成为C字型结构件单个部件实现抵接,引脚和固定的功能,减少了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成本,有利于装配,上限位部、连接条与下连接部所围成的开口使得金属弹片的固定部能够压入,使得金属弹片的固定部能够和下连接部抵接,利用连接条、盒体和下连接部这些原有的部件起到了限位件的作用,提高了金属弹片位置与结构的稳定性,也减少了零部件设置的数量,防止扳柄的活动而带动金属弹片位置移动导致结构不稳定。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在远离接线孔一侧形成一通孔,固定部远离接线孔的一端为第一末端,第一末端插入通孔并与空腔远离接线孔的腔面抵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末端插入通孔与腔面抵接,能够使得金属弹片的结构更加稳定,确保金属弹片的固定部牢牢固定在空腔底面。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末端形状设置为圆弧形。通过设置第一末端的形状为圆弧形,能够使得第一末端更加贴合空腔腔面,保证金属弹片的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传导金属弹片的受力。
4、本实用新型的空腔在上限位部靠近接线孔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空腔在上限位部底面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空腔在连接条靠近接线孔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件。通过上述限位件的设置进一步固定了C字型结构件的位置,C字型结构件被设置的限位件限制移动,保证在受到施加的外力时不会发生错位偏移。
5、本实用新型的自由部与固定部的结合处设置有第四限位件。第四限位件的设置使得金属弹片的位置能够被限定,在面对外界施加的压力时保持仅有自由部发生移动,而固定部不会产生位移。
6、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沿接线孔轴向方向设置;滑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通过滑槽和限位台阶的设置一方面减轻了盒体的重量,另一方面为扳柄提供了在盒体上实现更大的旋转腾挪的空间和更好的固定效果,保证了扳柄在扳动时能够被牢牢限制在设定好的范围内而不会发生错位。
7、本实用新型的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扳动部和两个支配爪的配合使得扳柄的扳动部扳动动作能够很好带动支配爪发生旋转,两个支配爪的设置也使得扳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侧向偏移。
8、本实用新型的支配爪与自由部相配合的一端为第二末端,自由部与第二末端相配合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使得扳柄的扳动带动支配爪旋转不会在金属弹片的自由部发生打滑,避免扳柄移动位移传导效率的降低。
9、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限位板设置为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可以进一步改良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与第二末端的形状更加契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扳柄扳动导致自由部产生位移的传导效率。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与上述连接器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金属弹片、扳柄和C字型结构件,所述盒体一侧开设有接线孔,所述盒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接线孔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盒体外部,所述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金属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底部的固定部和延伸至所述空腔顶部的自由部;所述自由部远离所述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扳柄,所述扳柄旋转设置在所述盒体上并一端抵接所述自由部,所述盒体设置所述扳柄的一面为操作面;所述C字型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远离所述接线孔一侧,所述C字型结构件包括上限位部、连接条、下限位部和引脚,所述上限位部抵接所述空腔靠近所述操作面的腔面,所述下限位部抵接远离所述操作面的腔面,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上限位部与所述下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端设置有穿出所述盒体外的引脚;所述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围成一开口,所述固定部压入所述开口并抵接所述下限位部,所述自由部延伸向所述上限位部并进入所述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在远离所述接线孔一侧形成一通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接线孔的一端为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插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空腔远离所述接线孔的腔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末端形状设置为圆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在所述上限位部靠近所述接线孔一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空腔在所述上限位部底面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空腔在所述连接条靠近所述接线孔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部与所述固定部的结合处设置有第四限位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接线孔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所述扳动部朝向所述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所述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界定所述支配爪与所述自由部相配合的一端为第二末端,所述自由部与所述第二末端相配合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限位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末端形状相匹配的圆弧形。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界定与所述操作面垂直且与所述接线孔轴向平行的相对两个侧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其中之一设置有插入孔,另一个设置有插入块,通过所述插入孔和所述插入块将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器拼接。
CN202321672772.0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172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772.0U CN22017244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772.0U CN22017244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441U true CN220172441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2772.0U Active CN22017244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5299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support structure
CN10180775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994265A (zh) 插拔式连接器的锁扣结构
US20120264319A1 (en) Solar cell panel connector and panel coupling body
CN22017244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661969B2 (en) Lever fitting connector
CN2809961Y (zh) 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
CN108206361B (zh) 连接器模组
CN217468974U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电池用线对板连接器
CN213484008U (zh) 一种多方式便捷解锁的线缆连接器
CN219659047U (zh) 方便分离的防水连接器
CN108092067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108092068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JPH02299176A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CN217682678U (zh) 一种扣具
CN217848497U (zh) 电连接器
CN220510390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6352151U (zh) 一种6uvpx机箱的助拔助推结构
CN216158903U (zh) 一种接驳件以及轨道灯
CN218383833U (zh) 机箱组件及计算机
CN217123237U (zh) 充电模块及机器人
CN220155867U (zh) 一种磁吸式连接器
CN217281443U (zh) 一种集成大小电流的穿缸连接器
CN2193039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软排线的线对板连接器结构
CN219739449U (zh) 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