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1370U -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1370U
CN220171370U CN202321020060.0U CN202321020060U CN220171370U CN 220171370 U CN220171370 U CN 220171370U CN 202321020060 U CN202321020060 U CN 202321020060U CN 220171370 U CN220171370 U CN 220171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isible light
light semi
electrical connection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00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明君
郑義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fe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fe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fe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fei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00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1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1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1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包括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电致变色介质、一密封件、一导电材料、一第一电连接元件、一第二电连接元件及一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该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基材及一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一上区域、一下区域及一隔离区域,该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之间,该密封件围绕该电致变色介质,该导电材料接触该透光导电层及该上区域而形成电连接,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设置在相邻于该第二部分且相对该第一部分。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后视镜镜片组,且特别关于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背景技术
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汽车后视镜不再仅有观看后方来车或路况的功能,而有更多先进的附加功能,例如电致变色后视镜,通过施加电场改变镜片的亮度,或可称改变镜片对光的反应,进而减少眩光或达到调光的效果。然而,为了满足更进一步的需求,电致变色后视镜仍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包括:一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基材以及一透光导电层,该第一基材对可见光及红外光透明且包括一第一外侧面以及一第一内侧面,该透光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的该第一内侧面上;一第二部分,相隔地设置于该第一部分的后方,该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基材以及一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该第二基材对红外光透明且包括一面对该第一部分的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材的该第二内侧面上并且包括一上区域、一下区域以及一让该上区域与该下区域电性绝缘的隔离区域;一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之间;一密封件,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之间且围绕该电致变色介质;一导电材料,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之间且位于该密封件上方,该导电材料接触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而形成电连接;一第一电连接元件,接触该导电材料并朝后方延伸;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元件,接触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而形成电连接;以及一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设置在相邻于该第二部分且相对该第一部分,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接收从外界穿透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红外线,以取得一红外线热影像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电连接元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片及一第一电延伸段,该第一电连接片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的一表面设置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及该导电材料之间,该第一电延伸段从该第一电连接片的一第一外露端向后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连接元件包括一第二电连接片及一第二电延伸段,该第二电连接片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的一表面设置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及该密封件的一底部段之间,该第二电延伸段从该第二电连接片的一第二外露端向后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该密封件为一环状且包括一顶部段、一底部段、一第一侧段以及一第二侧段,该顶部段覆盖于该隔离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该密封件的该底部段对齐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一下缘。
在一实施例中,该密封件的该顶部段与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一上缘相隔一距离而提供一供该导电材料设置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隔离区域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一侧横向地延伸至另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在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及穿透率;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第一部分
11:第一基材
111:第一外侧面
112:第一内侧面
112a:周围区域
12:透光导电层
20:第二部分
21:第二基材
211:第二内侧面
212:第二外侧面
22: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
22a:第一层
22b:第二层
22c:第三层
22d:第四层
22e:第五层
221:上区域
222:下区域
223:隔离区域
30:电致变色介质
40:密封件
41:顶部段
42:底部段
43:第一侧段
44:第二侧段
45:腔室
50:导电材料
60:第一电连接元件
61:第一电连接片
61a:第一外露端
62:第一电延伸段
70:第二电连接元件
71:第二电连接片
71a:第二外露端
72:第二电延伸段
80: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
90:遮饰层
C1、C2、C3、C4:曲线
D1:距离
V:观看方向
S:堆叠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基于阐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上下文另外指明,否则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及“该”也可能包括复数形式。
本文所使用的方向性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及其衍生词或同义词,乃涉及附图中的元件的方位,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记载。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在一实施例中,该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包括一第一部分10、一第二部分20、一电致变色介质30、一密封件40、一导电材料50、一第一电连接元件60、一第二电连接元件70以及一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该第一部分10和该第二部分20的各层是沿一堆叠方向S来设置。
该第一部分10包括一第一基材11、一透光导电层12,该第一基材11包括一第一外侧面111及一第一内侧面112,且该第一基材11对可见光及红外光为透明,即可使可见光及红外光穿透,该透光导电层12设置于该第一基材11的该第一内侧面112上。该第一部分10可视为一前部件,即该第一部分10为面对一使用者,且该使用者的一观看方向V为从该第一外侧面111往该第一内侧面112,而该第二部分20可视为一后部件,该第二部分20相隔地设置于该第一部分10的后方。
该第二部分20包括一第二基材21及一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该第二基材21相对该第一基材11设置,该第二基材21包括一第二内侧面211及一第二外侧面212,且该第二基材对红外光为透明,即可使红外光穿透,该第二内侧面211面对该第一部分10。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设置于该第二基材21的该第二内侧面211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包括一上区域221、一下区域222以及一隔离区域223,该隔离区域223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2的一侧横向地延伸至另一侧,使该隔离区域223让该上区域221与该下区域222电性绝缘。在一例子中,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对红外光的穿透率大于50%。
在一例子中,该第一基材11为一对可见光区及红外光区透明且绝缘的材料,且须在汽车的操作条件下具备足够的强度,例如玻璃、聚合物或塑胶,玻璃可为硼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或浮法玻璃等。该第二基材21的要求类似于该第一基材11,但该第二基材21须对红外光为透明,该第二基材21可以是玻璃、陶瓷、聚合物或塑胶。
该电致变色介质30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12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之间,且该电致变色介质30的两侧分别接触该透光导电层12以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
该密封件40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12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之间且围绕该电致变色介质30,该密封件40为一环状且包括一顶部段41、一底部段42、一第一侧段43以及一第二侧段44,该顶部段41为一绝缘材料且覆盖于该隔离区域223,且该顶部段41与该第一部分10及该第二部分20的一上缘相隔一距离D1而提供一供该导电材料50设置的空间,该底部段42对齐该第一部分10及该第二部分20的一下缘。
详细而言,该密封件40设置于该第一部分10的一背表面的一外环区域以及该第二部分20的一前表面的一外环区域之间,且该透光导电层12、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以及该密封件40限定出一腔室45,该腔室45用于容纳该电致变色介质30。该密封件40是用于避免该电致变色介质30向外溢漏,在一例子中,该密封件40可以是环氧树脂。
该透光导电层12以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分别做为电极,该透光导电层12采用具备高透光性以及良好导电性的材料,例如掺杂氟的氧化锡、掺杂氧化锌、铟锌氧化物(Zn3In2O6)、铟锡氧化物(ITO)、ITO/金属/ITO(IMI)等等。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则为一多层结构,而达到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兼具导电的性质。
参阅“图3”,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包括一第一层22a、一第二层22b、一第三层22c、一第四层22b以及一第五层22e,其中,该第一层22a为ITO,该第二层22b为SiO2,该第三层22c为Nb3O5,该第四层22b为SiO2,该第五层22e为A-Si,而形成ITO/SiO2/Nb3O5/SiO2/A-Si的五层结构,该第一层22a为设置在靠近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的前方,该第五层22e为设置在靠近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的后方。在一例子中,该第一层22a的一厚度约介于100nm至200nm之间,该第二层22b的一厚度约介于50nm至100nm之间,该第三层22c的一厚度约介于25nm至75nm之间,该第四层的一厚度约介于75nm至125nm之间,该第五层22e的一厚度约介于10nm至50nm之间。本例中,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对红外光的穿透率大于50%。
回到“图1”及“图2”,该导电材料50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12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上区域221之间且位于该密封件40上方,该导电材料50接触该透光导电层12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上区域221而形成电连接。
该第一电连接元件60接触该导电材料50并朝后方延伸,该第一电连接元件60包括一第一电连接片61以及一第一电延伸段62。该第一电连接片61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上区域221的一表面设置,该第一电连接片61位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上区域221及该导电材料50之间且具有一凸出于该上区域221及该导电材料50的第一外露端61a。该第一电延伸段62从该第一外露端61a向后延伸至超出该第二部分20。
该第二电连接元件70接触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下区域222而形成电连接,该第二电连接元件70包括一第二电连接片71以及一第二电延伸段72。该第二电连接片71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该下区域222的一表面设置,该第二电连接片71位于该下区域222及该密封件40的该底部段42之间且具有一凸出于该下区域222及该底部段42的第二外露端71a,该第二电延伸段72从该第二外露端71a向后延伸至超出该第二部分20。
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设置于该第二部分20远离该第一部分10的一侧,即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位于该观看方向V的相对侧,本例中,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是位于该密封件40限定出的一可视窗范围(由该观看方向V观之),且是设置于该第二部分20的该第二外侧面212上。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接收从外界穿透该第一部分10以及该第二部分20的红外线,以取得一红外线热影像数据,据以监控车内状况,可加强车内驾驶及乘客的安全,例如可以侦测并判断驾驶打瞌睡、酒驾、昏迷、误触而将小孩反锁在车中或是把小孩留在车上等状况,并车辆在这些状况发生时可以发出警示以提醒驾驶、乘客或第三方。在一例子中,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可以感测波长介于940nm至1080nm之间的红外光。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在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Reflectance)及透射率(Transmittance),“图4”也显示了Ta2O5涂层以及TiO2涂层在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
曲线图中的横轴(X轴)表示该光线的波长,纵轴(Y轴)则分别表示反射率及透射率。该光线通过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透射率以曲线C1表示,该光线通过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反射率以曲线C2表示,该光线通过该Ta2O5涂层的反射率以曲线C3表示,该光线通过该TiO2涂层的反射率以曲线C4表示。从曲线图可看出该光线通过该Ta2O5涂层以及该TiO2涂层的反射率较该光线通过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的反射率差。
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还包括一遮饰层90,该遮饰层90可以采用一铬框,以该观看方向V视之,该遮饰层90呈一环状,在制造时,先在该第一内侧面112的一周围区域112a上形成该遮饰层90,并于该第一内侧面112的一中间区域以及该遮饰层90上形成该透光导电层12。该遮饰层90的设置目的为在该观看方向V上遮盖如该密封件40、该导电材料50、部分的该第一电连接元件60及部分的该第二电连接元件70,避免影响使用者的观看。本例中,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80是位于该遮饰层90限定出的一可视窗范围W(由该观看方向V观之)。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从该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之外沿该观看方向V视之,该遮饰层90所呈现的b*值约为-2.4,而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所呈现的b*值约为-5.4。该遮饰层90以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22所呈现的b*值皆较既有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的b*值来的低,当该电致变色后视镜片组封装并灌注该电致变色介质30后,整体镜片的b*值会来到2.3,更接近一般镜面,使用者所感知的颜色较低,因此可以维持较佳的产品外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了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而可以配合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的设置,达到红外光感测的功能,据以监控车内状况,而可加强车内驾驶及乘客的安全;进一步地,利用高穿透率的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可以使用功率较低的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因而可省去散热装置或改用体积较小的散热装置,不仅降低成本,也能够大幅缩小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的厚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将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分层为该上区域、该下区域以及该隔离区域,可使该上区域及该下区域电性绝缘,该第一电连接元件可通过该导电材料电连接至该透光导电层,而不会电连接至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使该第一电连接元件及该第二电连接元件向外引出,并分别电连接该透光导电层及该下区域而不会互相影响,可使该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的外观更加美观。

Claims (7)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基材以及一透光导电层,该第一基材对可见光及红外光透明且包括一第一外侧面以及一第一内侧面,该透光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材的该第一内侧面上;
一第二部分,相隔地设置于该第一部分的后方,该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基材以及一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该第二基材对红外光透明且包括一面对该第一部分的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材的该第二内侧面上并且包括一上区域、一下区域以及一让该上区域与该下区域电性绝缘的隔离区域;
一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之间;
一密封件,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之间且围绕该电致变色介质;
一导电材料,设置于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之间且位于该密封件上方,该导电材料接触该透光导电层及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而形成电连接;
一第一电连接元件,接触该导电材料并朝后方延伸;
一第二电连接元件,接触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而形成电连接;以及
一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设置在相邻于该第二部分且相对该第一部分,该红外线热影像感测器接收从外界穿透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红外线,以取得一红外线热影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连接元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片及一第一电延伸段,该第一电连接片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的一表面设置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上区域及该导电材料之间,该第一电延伸段从该第一电连接片的一第一外露端向后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连接元件包括一第二电连接片及一第二电延伸段,该第二电连接片贴附且沿着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的一表面设置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该下区域及该密封件的一底部段之间,该第二电延伸段从该第二电连接片的一第二外露端向后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为一环状且包括一顶部段、一底部段、一第一侧段以及一第二侧段,该顶部段覆盖于该隔离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的该底部段对齐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一下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的该顶部段与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一上缘相隔一距离而提供一供该导电材料设置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隔离区域从该可见光半反射红外线高穿透层的一侧横向地延伸至另一侧。
CN202321020060.0U 2023-04-28 2023-04-28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Active CN220171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060.0U CN220171370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0060.0U CN220171370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1370U true CN220171370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0060.0U Active CN220171370U (zh) 2023-04-28 2023-04-28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1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6421B2 (e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US10191348B2 (en) Electro-optic element
US9134585B2 (en) Automotive rearview mirror with capacitive switches
KR100903415B1 (ko) 차량의 후사경 요소들 및 이들 요소들을 포함하는 어셈블리
US8169684B2 (en) Vehicular rearview mirro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US8827517B2 (en) Clear bezel
CA2693306C (en) Improved thin-film coatings, electro-optic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WO2003059837A1 (fr) Verre de securite destine a des vehicul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WO2012006422A1 (en) Automotive rearview mirror with capacitive switches
US20140126036A1 (en) Multi-zone mirrors
CN220171370U (zh) 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US8649083B2 (en) Multi-zone mirrors
EP3125082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JP2021522148A (ja) 熱可塑性中間層に電気的に切り換え可能な機能要素を有する複合ペイン
US11269232B2 (en) EC element architecture for concealment and coating designed to hide cameras and components behind a substrate
TWM646041U (zh) 電致變色後視鏡鏡片組
CN214299895U (zh)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镜片元件
US20230347825A1 (en) Electrochromic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large viewable reflective region
TWI847110B (zh) 一種增加可視範圍的電致變色後視鏡鏡片組
TWI745950B (zh) 電致變色鏡片模組
CN116931331A (zh) 增加可视范围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镜片组
TW202338468A (zh) 一種增加可視範圍的電致變色後視鏡鏡片組
CN221039483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镜片的镀膜层结构
KR20230159699A (ko) 프로젝션 어셈블리용 가열 가능 복합 판유리
CN116568501A (zh) 用于具有p偏振辐射的平视显示系统的复合玻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