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1327U -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1327U
CN220171327U CN202321445367.5U CN202321445367U CN220171327U CN 220171327 U CN220171327 U CN 220171327U CN 202321445367 U CN202321445367 U CN 202321445367U CN 220171327 U CN220171327 U CN 220171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positive
group
optic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53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颖
叶远华
庄永盛
庄永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ngnu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ngnu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ngnu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ngnu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53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1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1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1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从物侧起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R1;光阑SP;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R3;在从无穷远到最近端物距调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GR2随着光轴向物端移动,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三透镜组GR3相对于像面被固定,所述第一透镜组GR1满足以下条件式:50<F1<200,F1表示第一透镜组GR1的总焦距。本装置虽然是大光圈,中长焦的镜头组,但是能够充分减少各像差,减小呼吸效应,得到从中心到边缘都能成像优秀,且采用的两组镜片组更加轻便,可交换中长焦镜头。

Description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影镜头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关于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的有无反光镜单镜头照相机和单反照相机。在无反光镜单镜头照相机中不存在如单反照相机那样的弹起反光镜。因此,无反光镜单镜头照相机与单反照相机比能够形成结构紧凑的照相机。
但是目前来说,采用的大光圈,中长焦的镜头存在各像差存在加大差异性,呼吸效应较多,影响了成像效果。并且这种大光圈中长焦镜头采用了多组镜片组,体型整体较大,也影响了实际的成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从物侧起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R1;光阑SP;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R3;在从无穷远到最近端物距调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GR2随着光轴向物端移动,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三透镜组GR3相对于像面被固定。
所述第一透镜组GR1包括第一正透镜G1,第二负透镜G2,第三正透镜G3,第四正透镜G4,第五负透镜G5构成,其中所述第四正透镜G4,第五负透镜G5为胶合透镜;
第二透镜组GR2由第六负透镜G6和第七正透镜G7构成;
第三透镜组GR3由第八正透镜G8,第九负透镜G9,第十正透镜G10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组GR1满足以下条件式:
50<F1<200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GR1的总焦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组GR2包含两片镜片G6和G7,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2a/F2<-1;
-2<F2b/F2a<0;
其中F2a为负透镜G6的焦距,F2b为正透镜G7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R2的总焦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透镜组GR3包含三片镜片分别为第八正透镜G8、第九负透镜G9、第十正透镜G10,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F3<2000
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GR3的总焦距。
进一步的,所述成像镜头中最接近像侧的透镜表面和像面之间的距离满足在12~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虽然是大光圈,中长焦的镜头组,但是能够充分减少各像差,减小呼吸效应,得到从中心到边缘都能成像优秀,且轻便的可交换中长焦镜头。
2、本装置对呼吸效应进行了抑制,使视频拍摄模式使用时,视场角变化极小,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3、本装置对焦镜片组只包含两片玻璃,并提供了一种成像优秀,高便携性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解说明在无限远聚焦(INF),按照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色球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解说明在无限远聚焦(INF),按照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像散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从物侧起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R1100;光阑SP40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R220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R3300;在从无穷远到最近端物距调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GR2200随着光轴向物端移动,第一透镜组GR1100和第三透镜组GR3300相对于像面被固定。根据这种配置,将该镜头分成前中后三群,其中对焦活动群位于第二群组移动,在物距变化镜头对焦时,镜头总长度没有变化,另外对焦镜片组GR2200仅包含两片镜头,可以迅速对焦,极大地方便了使用效率。
第一透镜组GR1100包括第一正透镜G11,第二负透镜G22,第三正透镜G33,第四正透镜G44,第五负透镜G55构成,其中第四正透镜G44,第五负透镜G55为胶合透镜;
第二透镜组GR2200由第六负透镜G66和第七正透镜G77构成;
第三透镜组GR3300由第八正透镜G88,第九负透镜G99,第十正透镜G1010构成。
由此可见,整个镜头分成三群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GR1100、第二透镜组GR2200、第三透镜组GR3300),各群组里面按实施例分配不同光焦度的镜片,以此来校正各群组的像差,并将三群组的像差通过设计,组合成一个成像从中心到边缘都优秀的大光圈中长焦镜头。
第一透镜组GR1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50<F1<200 (1)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GR1100的总焦距。
条件式(1)限制了第一透镜组GR1100的焦距,因是中长焦镜头,光焦度比较小,若超过条件式(1)下限,则系统光焦度过大,则第二透镜组GR2200和第三透镜组GR3300的光焦度不好分配,不利于系统总像差的调整。如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则光焦度太小,第一透镜组GR1100自身色球差无法得到良好的校正,不满足需求。
第三透镜组GR3300包含三片镜片分别为第八正透镜G88、第九负透镜G99、第十正透镜G1010,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F3<2000(4)
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GR3300的总焦距。
条件式(4)限定了第三透镜组GR3300组合焦距,本实施例第三透镜组GR3300总共三片镜片按照光焦度正负正配置。若超过条件式(4)下限,则第三透镜组GR3300光焦度太大,不利于第一透镜组GR1100和第二透镜组GR2200的光焦度适配,若超过条件式(4)上限,则光焦度太小,第三透镜组GR3300起不到像差校正作用。
第二透镜组GR2200包含两片镜片G66和G77,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2a/F2<-1;(2)
-2<F2b/F2a<0;(3)
其中F2a为第六负透镜G66的焦距,F2b为第七正透镜G77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R2200的总焦距。
条件式(2)、(3)定义了第二透镜组GR2200也就是对焦镜片组的光焦度范围,若超过条件式(2)下限,则负透镜G66的光焦度过小,起不到任何作用,若超过条件式(2)上限,则负透镜G66光焦度过大,不利于第二透镜组GR2200自身像差校正。若超过条件式(3)下限,则第六负透镜G66和第七正透镜G77的光焦度不能平衡,无法减轻系统的呼吸效应。若超过条件式(3)上限,则第六负透镜G66和第七正透镜G77光焦度同号,不符合本实施例要求。
成像镜头中最接近像侧的透镜表面和像面之间的距离BF满足在12~19。
即满足:
12<BF<19(5)
条件式(5)为了确保在提供优秀的成像素质和同时确保能使用于可更换镜头式无反光镜单镜头照相机。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透镜数据中,折射率和阿贝数为d线的值。其中,光学镜头相关数据中,长度的单位为mm,将省略示出其单位。
要注意的是,在表格和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符号如下:
表格1中“si”表示表面号;“Ri”是曲率半径;“di”是第i个表面和第i+1个表面之间的轴上表面距离;“nd”是折射率;“vd”是阿贝数;“Fno.”是F数;“ω”是半视场角。关于表面号,“ASP”表示该表面是非球面,并且关于曲率半径,“Infinity”和“∞”表示该表面是平面。“IMG”表示为成像面。
此外,折射率和阿贝数是关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和阿贝数。
其中,实施例光学系统的各种数值数据
f=56mm Fno=1.4 2w=25.52°
表1
此外,表格2中,因镜头对焦式,第二透镜组在不同物距时的位置会前后移动,INF为无穷远物距,X20为物距1127.602mm,MOD为最近对焦物距505mm。10和15是对焦镜片组和前后镜片的间隔。不同物距这两个间隔会变化来达到对焦清晰效果。
表2
图2中g,d,C分别表示436nm,587.6nm,656nm的可见光波长球差。图3中,T,S分别表示在可见光587.6nm时候的子午场曲和弧矢场曲。由此可知,虽然是大光圈,中长焦,但是能够充分减少各像差,减小呼吸效应,得到从中心到边缘都能成像优秀,且轻便的可交换中长焦镜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从物侧起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R1;光阑SP;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R3;在从无穷远到最近端物距调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GR2随着光轴向物端移动,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三透镜组GR3相对于像面被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GR1包括第一正透镜G1,第二负透镜G2,第三正透镜G3,第四正透镜G4,第五负透镜G5构成,其中所述第四正透镜G4,第五负透镜G5为胶合透镜;
第二透镜组GR2由第六负透镜G6和第七正透镜G7构成;
第三透镜组GR3由第八正透镜G8,第九负透镜G9,第十正透镜G10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GR1满足以下条件式:
50<F1<200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GR1的总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GR2包含两片镜片G6和G7,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2a/F2<-1;
-2<F2b/F2a<0;
其中F2a为负透镜G6的焦距,F2b为正透镜G7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组GR2的总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GR3包含三片镜片分别为第八正透镜G8、第九负透镜G9、第十正透镜G10,满足以下条件式:
200<F3<2000
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GR3的总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中最接近像侧的透镜表面和像面之间的距离满足在12mm~19mm。
CN202321445367.5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Active CN220171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367.5U CN220171327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367.5U CN220171327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1327U true CN220171327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5367.5U Active CN220171327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1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009997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3725284B2 (ja) コンパクトな広角レンズ
JPH0217084B2 (zh)
TWI766956B (zh) 成像鏡頭(二十四)
CN114740607B (zh) 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
CN209962000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443470A (zh) 内合焦式成像镜头
CN207020389U (zh) 一种变焦透镜系统和变焦镜头
CN209961992U (zh) 光学系统和成像镜头
CN110146970B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JPH0414763B2 (zh)
CN220171327U (zh) 一种中长焦内对焦成像镜头
US11796774B2 (en) Internal focus large-aperture telephoto lens
JP292411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388314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08761734A (zh) 一种超广角水下微光成像镜头
CN220171328U (zh) 一种内对焦的广角成像镜头
CN209961998U (zh) 广角光学系统及光学设备
JP258120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S6144289B2 (zh)
CN220137479U (zh) 一种内对焦成像镜头
JPH05134175A (ja) コンパクトな広角レンズ
CN214795390U (zh) 一种超广角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215416080U (zh) 一种超广角全画幅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211955964U (zh) 内合焦式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