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6909U -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6909U
CN220166909U CN202321487361.4U CN202321487361U CN220166909U CN 220166909 U CN220166909 U CN 220166909U CN 202321487361 U CN202321487361 U CN 202321487361U CN 220166909 U CN220166909 U CN 220166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amping
lifting
movable bas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73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军
张宏武
佟立春
王欢
吕振雷
王超超
郝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ccc Ch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73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6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6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6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筒下放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适用于护筒的下放,包括移动底座;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侧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表面的升降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内壁的夹持限位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板、螺纹杆、转动把手和垫片,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体、液压气缸和升降板,所述夹持限位组件包括有支撑架、夹持套筒、弧形夹板和吊装挂钩,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移动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支撑架、夹持套筒、弧形夹板和吊装挂钩的配合,可辅助对护筒进行限位和吊装,从而方便带动护筒进行下放,从而增加护筒下放装置的功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施工,是指对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由桩和桩承台组成。桩基施工方法有:锤击法、振动法、压入法和射水法,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位,引导钻孔方向,隔离地表水免其流入井孔,保护孔口不坍塌,并保证孔内泥浆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一定高度,形成静水压力,以保护孔壁免于坍塌,因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护筒下放装置来辅助对护筒进行下放。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419627U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一种桩基施工护筒下放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和调节孔,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底板上表面边角处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腔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杆顶部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腔转动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上表面中心处螺纹贯穿连接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顶部设有升降板,所述蜗轮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升降丝杆顶部和支撑杆底部均设有万向球,所述升降丝杆顶部和支撑杆底部均通过万向球活动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分别与底板上表面和升降板下表面相连。
为了解决现有的护筒下放定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调节不便,同时在调节后不具备自锁的功能,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定位装置容易发生改变,影响对护筒定位精度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支撑板。升降板和水平仪的相互配合可辅助对护筒进行定位保障护筒下放的精准度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该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移动,同时在下放护筒时,无法对下放装置进行固定,容易导致下放装置在过程中发生移动的情况,进而导致降低了下放装置的实用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筒下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适用于护筒的下放,包括移动底座;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侧面的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表面的升降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内壁的夹持限位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板、螺纹杆、转动把手和垫片,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体、液压气缸和升降板,所述夹持限位组件包括有支撑架、夹持套筒、弧形夹板和吊装挂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移动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杆的底面与垫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转动把手的内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固定板、螺纹杆、转动把手和垫片的配合,可辅助护筒下放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对下放装置进行固定,从而防止下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槽体的底面与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体的内壁开设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升降板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底面与液压气缸的伸缩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液压气缸的底面与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限位槽体、液压气缸和升降板的配合,可辅助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辅助调节夹持限位组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与升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与夹持套筒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夹持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旋旋转推动杆,所述螺旋旋转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支撑架、夹持套筒和弧形夹板的配合,可辅助对护筒进行夹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弧形夹板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吊装挂钩的上表面与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吊装挂钩可辅助对护筒进行吊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筒下放装置,采用固定板、螺纹杆、转动把手和垫片的配合,可辅助护筒下放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对下放装置进行固定,从而防止下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从而增加下放装置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筒下放装置,采用限位槽体、液压气缸和升降板的配合,可辅助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辅助调节夹持限位组件的高度,增加护筒下放装置的功能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筒下放装置,采用支撑架、夹持套筒、弧形夹板和吊装挂钩的配合,可辅助对护筒进行限位和吊装,从而方便带动护筒进行下放,从而增加护筒下放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限位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底座;2、固定组件;21、固定板;22、螺纹杆;23、转动把手;24、垫片;3、升降组件;31、限位槽体;32、液压气缸;33、升降板;4、夹持限位组件;41、支撑架;42、夹持套筒;421、螺旋旋转推动杆;422、连接杆;43、弧形夹板;44、吊装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设置在移动底座1侧面的固定组件2;设置在移动底座1上表面的升降组件3;以及设置在升降组件3内壁的夹持限位组件4,固定组件2包括有固定板21、螺纹杆22、转动把手23和垫片24,升降组件3包括有限位槽体31、液压气缸32和升降板33,夹持限位组件4包括有支撑架41、夹持套筒42、弧形夹板板43和吊装挂钩44,固定板21的一侧与移动底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21的内壁与螺纹杆2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螺纹杆22的底面与垫片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杆22的上端与转动把手23的内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限位槽体31的底面与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槽体3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与升降板33的两端滑动连接,升降板33的底面与液压气缸32的伸缩端可拆卸式连接,液压气缸32的底面与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在护筒下放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将下放装置进行固定,通过旋转转动把手23,带动螺纹杆2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垫片24进行下降,从而使得垫片24与底面接触,进而对移动底座1进行辅助支撑,防止下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当需要调节夹持限位组件4的高度时,通过启动液压气缸32,由液压气缸32的伸缩端带动升降板33在限位槽体31的内壁中进行升降,从而方便带动夹持限位组件4进行升降,在对护筒下放时,将升降板33升到最高点,利用夹持限位组件4对护筒进行吊挂锁紧,从而辅助带动护筒进行升降。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支撑架41的外表面与升降板33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架41的外表面与夹持套筒42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夹持套筒4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旋旋转推动杆421,螺旋旋转推动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22,连接杆422的一端与弧形夹板板43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吊装挂钩44的上表面与支撑架41的底面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护筒进行吊装夹持时,通过将护筒外表面的吊挂构件与吊装挂钩44进行吊挂,再通过转动螺旋旋转推动杆421配合连接杆422带动弧形夹板4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对护筒进行夹持限位,进而防止护筒在下放过程中发生摆动,影响护筒下放的精准度,待护筒下放完毕后,可通过吊装装置将下一个护筒吊装到夹持限位组件4之间,再通过吊装挂钩44与护筒外表面的吊挂构件进行吊挂,如此循环,便可完成多级护筒的下放工作。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护筒下放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在护筒下放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将下放装置进行固定,通过旋转转动把手23,带动螺纹杆2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垫片24进行下降,从而使得垫片24与底面接触,进而对移动底座1进行辅助支撑,防止下放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当需要调节夹持限位组件4的高度时,通过启动液压气缸32,由液压气缸32的伸缩端带动升降板33在限位槽体31的内壁中进行升降,从而方便带动夹持限位组件4进行升降,在对护筒下放时,将升降板33升到最高点,利用夹持限位组件4对护筒进行吊挂锁紧,从而辅助带动护筒进行升降,当需要对护筒进行吊装夹持时,通过将护筒外表面的吊挂构件与吊装挂钩44进行吊挂,再通过转动螺旋旋转推动杆421配合连接杆422带动弧形夹板4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对护筒进行夹持限位,进而防止护筒在下放过程中发生摆动,影响护筒下放的精准度,待护筒下放完毕后,可通过吊装装置将下一个护筒吊装到夹持限位组件4之间,再通过吊装挂钩44与护筒外表面的吊挂构件进行吊挂,如此循环,便可完成多级护筒的下放工作。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护筒下放装置,适用于护筒的下放,包括移动底座(1);
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1)侧面的固定组件(2);
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1)上表面的升降组件(3);
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3)内壁的夹持限位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有固定板(21)、螺纹杆(22)、转动把手(23)和垫片(24),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有限位槽体(31)、液压气缸(32)和升降板(33),所述夹持限位组件(4)包括有支撑架(41)、夹持套筒(42)、弧形夹板(43)和吊装挂钩(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与移动底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1)的内壁与螺纹杆(2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2)的底面与垫片(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2)的上端与转动把手(23)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体(31)的底面与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体(3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升降板(33)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33)的底面与液压气缸(32)的伸缩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液压气缸(32)的底面与移动底座(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的外表面与升降板(3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1)的外表面与夹持套筒(42)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夹持套筒(4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旋旋转推动杆(421),所述螺旋旋转推动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护筒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22)的一端与弧形夹板(43)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吊装挂钩(44)的上表面与支撑架(41)的底面固定连接。
CN202321487361.4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Active CN220166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7361.4U CN22016690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7361.4U CN22016690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6909U true CN220166909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6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7361.4U Active CN22016690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6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9381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物外墙面打孔装置
CN220166909U (zh) 一种护筒下放装置
CN112196469B (zh) 一种桥梁桩基使用的扩桩设备
CN212432675U (zh) 一种新型市政污水处理用的采样装置
CN219490946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快速定位装置
CN113340659B (zh) 一种环境监测河道淤泥取样装置
CN213356807U (zh) 汽车维修用的安全防护举升机
CN219118679U (zh) 一种立式自动贴墙砖机
CN218665175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千斤顶
CN213806464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施工脚手架
CN218665210U (zh) 一种用于电解槽组装的升降辅助装配装置
CN214144609U (zh) 一种升降式脚手架
CN214003865U (zh) 一种井泵的吊装装置
CN216921441U (zh) 一种钢柱柱墩预埋件精准预埋对位装置
CN217174799U (zh) 一种可调式钢套箱下放导向限位结构
CN215669048U (zh) 一种防止施工平台侧向滑移的装置
CN212563120U (zh) 一种石油钻机用载人式稳定型套管扶正台
CN217783536U (zh) 一种桥梁隧道施工可调节的支撑设备
CN219929568U (zh) 起重机防腐喷涂的攀爬支架
CN217841542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锚孔钻孔装置
CN217419627U (zh) 一种桩基施工护筒下放定位装置
CN219620678U (zh) 一种用于潜水泵的吊装装置
CN211882719U (zh) 一种无极调节机构
CN219952601U (zh) 一种工程建筑施工架
CN220620993U (zh) 一种用于拆除冷却塔和高耸构筑物的环形贴壁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