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6803U -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6803U
CN220166803U CN202223475663.8U CN202223475663U CN220166803U CN 220166803 U CN220166803 U CN 220166803U CN 202223475663 U CN202223475663 U CN 202223475663U CN 220166803 U CN220166803 U CN 220166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water retaining
groove
movable cylinde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56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凤鑫
肖贺东
卢东明
邓晓慧
刘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756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6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6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6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侧内部阻尼铰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正面中部螺纹连接有一号固定栓,所述凹槽的内底壁且位于挡水板的右侧开设有一号容纳槽,所述一号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筒、连接柱、二号固定栓、一号铰接块、固定块和连接块,所述活动筒的长度小于一号容纳槽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通过设置的底板、挡水板和支撑组件配合使用,不仅能使挡水板能够有效进行防汛,而且使用便捷,可以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水利工程更加的完善,人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会设置水利防汛装置,传统的水利防汛装置为在预防区域用沙袋堆叠成防汛墙,这样做虽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汛作用,但是沙袋需要提前准备,沙袋也容易在长时间的堆放后破损,且结构不牢固,洪水流过时容易将沙袋冲走,不利于重复使用,降低防汛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侧内部阻尼铰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正面中部螺纹连接有一号固定栓,所述凹槽的内底壁且位于挡水板的右侧开设有一号容纳槽,所述一号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筒、连接柱、二号固定栓、一号铰接块、固定块和连接块,所述活动筒的长度小于一号容纳槽的长度,所述连接柱滑动连接在活动筒的一端内部,所述二号固定栓螺纹连接在活动筒的一侧上端,且二号固定栓与连接柱位于活动筒内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一号铰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筒的另一端,且一号铰接块的另一端铰接在一号容纳槽的右侧内壁,所述固定块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柱远离活动筒的一端,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远离连接柱的一端,且连接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接座的内部并通过一号固定栓与连接座栓接,这样设置挡水板可以从凹槽内翻转至垂直状态,将连接块向上抬起,使连接块通过固定块和连接柱带动活动筒的一端向上运动,同时活动筒的另一端在一号容纳槽的内壁转动,将连接柱从活动筒的内部拉出并将二号固定栓旋紧,使连接柱得到固定,同时使连接块插进铰接座内并将一号固定栓旋紧,使挡水板得到固定,这样不仅能使挡水板能够有效进行防汛,而且使用便捷,可以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并位于一号容纳槽的右侧开设有与连接座相适配的二号容纳槽,且二号容纳槽的位置与连接座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座贯穿二号容纳槽的内部,这样设置便于对连接座进行收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挡水板的大小小于凹槽的大小,所述挡水板的正面右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耳板、转杆和卡块,所述耳板的一端与挡水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耳板的左侧,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转杆远离耳板的一端与挡水板的左侧平齐,这样设置挡水板能够被收纳进凹槽内,可以转动卡块,卡块带动转杆在耳板上转动,便于调节卡块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挡水板的右侧后端且与两个耳板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耳板相适配,且耳板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槽的左侧内壁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通孔,且卡块贯穿并滑动连接在通孔的内部,这样设置卡块依次贯穿相邻挡水板上的限位槽和通孔,使得耳板进入限位槽内,卡块位于相邻挡水板的左侧,在转动卡块一定的角度,使卡块与通孔错位,使相邻的挡水板和底板得到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底板的左侧开设有斜面,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并与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三号容纳槽,四个所述三号容纳槽呈矩形分布,四个所述三号容纳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钉和二号铰接块,所述二号铰接块的一端与固定钉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铰接块的另一端铰接在三号容纳槽的内部一侧,所述固定钉的长度小于三号容纳槽的长度,这样设置固定钉能够根据需要从三号容纳槽内翻转出,同时水漫过斜面会挤压斜面,并配合固定钉使该装置更加牢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底板、挡水板和支撑组件配合使用,挡水板可以从凹槽内翻转至垂直状态,将连接块向上抬起,使连接块通过固定块和连接柱带动活动筒的一端向上运动,同时活动筒的另一端在一号容纳槽的内壁转动,将连接柱从活动筒的内部拉出并将二号固定栓旋紧,使连接柱得到固定,同时使连接块插进铰接座内并将一号固定栓旋紧,使挡水板得到固定,这样不仅能使挡水板能够有效进行防汛,而且使用便捷,可以重复使用。
2、通过设置的底板、挡水板、限位组件、限位槽和通孔的配合使用,使用时将固定钉翻转出三号容纳槽并呈垂直状态,将多个该装置线性放置并使固定钉扎进地面,使其斜面相平齐,转动卡块,卡块带动转杆在耳板上转动,使卡块与通孔角度相同,将挡水板翻转至垂直状态并通过支撑组件对挡水板进行支撑,同时将卡块依次贯穿相邻挡水板上的限位槽和通孔,使得耳板进入限位槽内,卡块位于相邻挡水板的左侧,在转动卡块一定的角度,使卡块与通孔错位,使相邻的挡水板和底板得到限位,这样能够灵活的对该装置进行组合,同时在水会挤压斜面,并配合固定钉能够使该装置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的固定钉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01、斜面;102、凹槽;103、一号容纳槽;104、二号容纳槽;105、三号容纳槽;2、挡水板;201、连接座;202、一号固定栓;203、限位槽;204、通孔;3、活动筒;301、连接柱;302、二号固定栓;303、一号铰接块;304、固定块;305、连接块;4、限位组件;401、耳板;402、转杆;403、卡块;5、固定钉;501、二号铰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号”、“二号”、“三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凹槽102,凹槽102的左侧内部阻尼铰接有挡水板2,挡水板2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1,且连接座201的正面中部螺纹连接有一号固定栓202,凹槽102的内底壁且位于挡水板2的右侧开设有一号容纳槽103,一号容纳槽10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活动筒3、连接柱301、二号固定栓302、一号铰接块303、固定块304和连接块305,活动筒3的长度小于一号容纳槽103的长度,连接柱301滑动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端内部,二号固定栓302螺纹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侧上端,且二号固定栓302与连接柱301位于活动筒3内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一号铰接块3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筒3的另一端,且一号铰接块30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号容纳槽103的右侧内壁,固定块304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柱301远离活动筒3的一端,连接块3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304远离连接柱301的一端,且连接块30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接座201的内部并通过一号固定栓202与连接座201栓接;凹槽102的内底壁并位于一号容纳槽103的右侧开设有与连接座201相适配的二号容纳槽104,且二号容纳槽104的位置与连接座201的位置相对应,连接座201贯穿二号容纳槽104的内部。
通过本实施例可实现:通过设置的底板1、挡水板2和支撑组件配合使用,挡水板2可以从凹槽102内翻转至垂直状态,连接座201脱离二号容纳槽104,将连接块305向上抬起,使连接块305通过固定块304和连接柱301带动活动筒3的一端向上运动,同时活动筒3的另一端在一号容纳槽103的内壁转动,将连接柱301从活动筒3的内部拉出并将二号固定栓302旋紧,使连接柱301得到固定,同时使连接块305插进连接座201内并将一号固定栓202旋紧,使挡水板2得到固定,这样不仅能使挡水板2能够有效进行防汛,而且使用便捷,可以重复使用。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凹槽102,凹槽102的左侧内部阻尼铰接有挡水板2,挡水板2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1,且连接座201的正面中部螺纹连接有一号固定栓202,凹槽102的内底壁且位于挡水板2的右侧开设有一号容纳槽103,一号容纳槽10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活动筒3、连接柱301、二号固定栓302、一号铰接块303、固定块304和连接块305,活动筒3的长度小于一号容纳槽103的长度,连接柱301滑动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端内部,二号固定栓302螺纹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侧上端,且二号固定栓302与连接柱301位于活动筒3内部的一端螺纹连接,一号铰接块3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筒3的另一端,且一号铰接块30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号容纳槽103的右侧内壁,固定块304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柱301远离活动筒3的一端,连接块3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304远离连接柱301的一端,且连接块30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接座201的内部并通过一号固定栓202与连接座201栓接;凹槽102的内底壁并位于一号容纳槽103的右侧开设有与连接座201相适配的二号容纳槽104,且二号容纳槽104的位置与连接座201的位置相对应,连接座201贯穿二号容纳槽104的内部;挡水板2的大小小于凹槽102的大小,挡水板2的正面右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组件4,两个限位组件4呈对称分布,两个限位组件4均包括耳板401、转杆402和卡块403,耳板401的一端与挡水板2固定连接,转杆40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耳板401的左侧,转杆402的另一端与卡块403固定连接,转杆402远离耳板401的一端与挡水板2的左侧平齐;挡水板2的右侧后端且与两个耳板401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203,限位槽203与耳板401相适配,且耳板40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03的内部,限位槽203的左侧内壁开设有与卡块403相适配的通孔204,且卡块403贯穿并滑动连接在通孔204的内部;底板1的左侧开设有斜面101,底板1的下表面并与凹槽10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三号容纳槽105,四个三号容纳槽105呈矩形分布,四个三号容纳槽105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钉5和二号铰接块501,二号铰接块501的一端与固定钉5的顶端固定连接,二号铰接块501的另一端铰接在三号容纳槽105的内部一侧,固定钉5的长度小于三号容纳槽105的长度。
通过本实施例可实现:通过设置的底板1、挡水板2、限位组件4、限位槽203和通孔204的配合使用,使用时将固定钉5翻转出三号容纳槽105并呈垂直状态,将多个该装置线性放置并使固定钉5扎进地面,使其斜面101相平齐,转动卡块403,卡块403带动转杆402在耳板401上转动,使卡块403与通孔204角度相同,将挡水板2翻转至垂直状态并通过支撑组件对挡水板2进行支撑,同时将卡块403依次贯穿相邻挡水板2上的限位槽203和通孔204,使得耳板401进入限位槽203内,卡块403位于相邻挡水板2的左侧,在转动卡块403一定的角度,使卡块403与通孔204错位,使相邻的挡水板2和底板1得到限位,这样能够灵活的对该装置进行组合,同时在水会挤压斜面101,并配合固定钉5能够使该装置更加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使用时将固定钉5翻转出三号容纳槽105并呈垂直状态,将多个该装置线性放置并使固定钉5扎进地面,使其斜面101相平齐,转动卡块403,卡块403带动转杆402在耳板401上转动,使卡块403与通孔204角度相同,挡水板2可以从凹槽102内翻转至垂直状态,将连接块305向上抬起,使连接块305通过固定块304和连接柱301带动活动筒3的一端向上运动,同时活动筒3的另一端在一号容纳槽103的内壁转动,将连接柱301从活动筒3的内部拉出并将二号固定栓302旋紧,使连接柱301得到固定,同时使连接块305插进连接座201内并将一号固定栓202旋紧,使挡水板2得到固定,同时卡块403依次贯穿相邻挡水板2上的限位槽203和通孔204,使得耳板401进入限位槽203内,卡块403位于相邻挡水板2的左侧,在转动卡块403一定的角度,使卡块403与通孔204错位,使相邻的挡水板2和底板1得到限位,这样能够灵活的对该装置进行组合,同时在水会挤压斜面101,并配合固定钉5能够使该装置更加稳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右端开设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的左侧内部阻尼铰接有挡水板(2),所述挡水板(2)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1),且连接座(201)的正面中部螺纹连接有一号固定栓(202),所述凹槽(102)的内底壁且位于挡水板(2)的右侧开设有一号容纳槽(103),所述一号容纳槽(10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筒(3)、连接柱(301)、二号固定栓(302)、一号铰接块(303)、固定块(304)和连接块(305),所述活动筒(3)的长度小于一号容纳槽(103)的长度,所述连接柱(301)滑动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端内部,所述二号固定栓(302)螺纹连接在活动筒(3)的一侧上端,且二号固定栓(302)与连接柱(301)位于活动筒(3)内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一号铰接块(3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筒(3)的另一端,且一号铰接块(303)的另一端铰接在一号容纳槽(103)的右侧内壁,所述固定块(304)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柱(301)远离活动筒(3)的一端,所述连接块(3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304)远离连接柱(301)的一端,且连接块(30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连接座(201)的内部并通过一号固定栓(202)与连接座(201)栓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2)的大小小于凹槽(102)的大小,所述挡水板(2)的正面右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组件(4),两个所述限位组件(4)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限位组件(4)均包括耳板(401)、转杆(402)和卡块(403),所述耳板(401)的一端与挡水板(2)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耳板(401)的左侧,所述转杆(402)的另一端与卡块(403)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2)远离耳板(401)的一端与挡水板(2)的左侧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2)的右侧后端且与两个耳板(401)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203),所述限位槽(203)与耳板(401)相适配,且耳板(40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03)的内部,所述限位槽(203)的左侧内壁开设有与卡块(403)相适配的通孔(204),且卡块(403)贯穿并滑动连接在通孔(20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侧开设有斜面(101),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并与凹槽(10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三号容纳槽(105),四个所述三号容纳槽(105)呈矩形分布,四个所述三号容纳槽(105)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钉(5)和二号铰接块(501),所述二号铰接块(501)的一端与固定钉(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铰接块(501)的另一端铰接在三号容纳槽(105)的内部一侧,所述固定钉(5)的长度小于三号容纳槽(105)的长度。
CN202223475663.8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Active CN220166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663.8U CN22016680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663.8U CN22016680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6803U true CN220166803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3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5663.8U Active CN22016680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6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66803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挡水装置
CN21432989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的支撑结构
CN21446291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模板支撑装置
CN21610845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
CN215669562U (zh) 防临近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基坑临时支护结构
CN213330149U (zh) 具有铰接机构的钢结构抗风支架
CN211621650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承台的装配式钢模
CN221073487U (zh) 新型剪力墙钢背楞支撑体系
CN216194099U (zh) 一种钢箱梁顶推施工用临时支撑架
CN214883709U (zh) 一种深基坑用边角支护装置
CN218061530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防侧翻的卸料平台
CN218292051U (zh) 一种桩基工程用抗浮锚杆加强结构
CN220814929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支撑结构
CN220868235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7863800U (zh) 一种用于铁路接触网杆加固装置
CN216765502U (zh) 一种可以有效防止漏砼的滑模机模具
CN216130141U (zh) 一种基坑支护桩
CN213417810U (zh) 土建施工桩身加固装置
CN219691065U (zh) 一种脚手架斜撑头
CN220504594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的防护机构
CN215803042U (zh) 一种建筑智能化组合安装架
CN215367297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20815202U (zh) 一种防倾倒的护坡防护栏
CN216406240U (zh)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CN216688980U (zh) 园林景观湖用多段拼接式桥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