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3483U - 一种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3483U
CN220163483U CN202321626543.5U CN202321626543U CN220163483U CN 220163483 U CN220163483 U CN 220163483U CN 202321626543 U CN202321626543 U CN 202321626543U CN 220163483 U CN220163483 U CN 22016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ack
cartridge
cap
ink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65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杰忠
梁仕超
谢俊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墨盒,包括存储有墨水的墨水包和装于墨水包上的导出部,导出部包括基座部、弹性件、导流通道、墨水出口和防漏件,弹性件设置在基座部在背向墨水包一侧上,弹性件与基座部在墨盒安装方向上部分重合,基座部与弹性件围挡构成检测室,且弹性件具备在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基座部前侧并可受挤压形变的露出部,露出部配置为检测室的围壁,导流通道连通检测室输入侧与墨水包,墨水出口连通检测室输出侧,用于输出墨水包内的墨水到打印装置,防漏件用于封闭露出部背向墨水包一侧。本实用新型墨盒能够解决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的问题,且工艺简单,防止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泄露污染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墨盒的墨水出口与储墨袋之间的流路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墨水输出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需要与打印机检测杆连动来完成检测,检测机构由阀帽、可形变阀膜、支持弹簧、单向阀片组成,其中可形变阀膜被设置成不规则形状。
但是,现有技术中,可形变阀膜一般为硅胶、橡胶材质部件,对于弱溶剂墨水等特种墨水采用的特种溶剂不具备阻隔作用,具体表现填充有弱溶剂墨水的墨盒会在橡胶/硅胶件外表面渗出透明油质液体,容易造成对墨盒标签以及芯片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调整墨水配方或墨盒结构方案,涉及大量研究和验证工作,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较为简单的应对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盒,用于装与打印装置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包括存储有墨水的墨水包和装于墨水包上的导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包括:
基座部;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座部在墨盒安装方向上部分重合;
检测室,由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弹性件围挡构成,所述弹性件具备在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所述基座部前侧并可受挤压形变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配置为所述检测室的围壁;
导流通道,连通所述检测室输入侧与所述墨水包;
墨水出口,连通所述检测室输出侧,用于输出所述墨水包内的墨水到打印装置;以及
防漏件,用于封闭所述露出部背向墨水包一侧。
优选地,所述导出部还包括扣于所述基座部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的盖帽,在墨盒安装方向上,所述弹性件局部位于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盖帽之间,所述盖帽上设有穿出孔,所述露出部为所述弹性件穿过所述穿出孔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防漏件在所述盖帽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与所述盖帽贴合并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漏件包括封闭部和位于封闭部边缘的连接边,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露出部,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盖帽外侧在所述穿出孔周围的部分贴合并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盖帽外侧在所述穿出孔周围的部分通过焊接、粘接或热熔敷方式贴合并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漏件为挠性的膜部件。
优选地,所述防漏件为PE膜或PP膜中的一种;或者,所述防漏件为具备PE膜层和PP膜层制成的复合膜。
优选地,所述墨水包中的墨水为弱溶剂墨水。
优选地,还包括容纳所述墨水包的盒壳体,所述墨水包装于所述盒壳体时,所述导出部从所述盒壳体一端穿出用于与所述打印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露出部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露出部的中心处设有接触受力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墨盒,通过将防漏件封闭包覆设置在露出部外侧,即只增加在盖帽上焊膜这一道工序就能解决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的问题,针对装填有弱溶剂墨水的墨盒,在不改变墨水配方和墨盒基础结构的前提下提出一种较简单的方案防止墨水溶剂经墨盒特定部件析出并造成污染的结构,工艺简单,高效防止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泄露污染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墨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出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漏件欲安装到导出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漏件已安装到导出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出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杆未作用于导出部的内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杆作用于导出部的内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墨盒安装到打印装置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中:10、安装部;11、安装仓;12、吸墨针;13、检测杆;20、墨盒;21、第一侧壳体;22、第二侧壳体;23、前壳体;231、检测孔;232、墨水出口孔;233、安装槽;24、芯片架;25、芯片;26、墨水包;27、导出部;2710、导流通道;2711、检测室;2711a、输出侧;2711b、输入侧;2711c、间隙;2712、单向阀;2713、复位件;2714、弹性件;2714a、露出部;2715、盖帽;2715c、穿出孔;2716、基座部;2716a、复位件安装槽;272、墨水出口;28、防漏件;281、连接边;282、封闭部;2719、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墨盒20,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装置(如:喷墨打印装置)的设置的安装部10中,墨盒20能够为打印装置供墨,墨盒20存储有用于显影的耗材,比如:弱溶剂墨水。当打印装置打印时,容纳有弱溶剂墨水的墨盒安装在安装部10上并向打印装置输出弱溶剂墨水,打印装置在纸张等记录介质形成打印出文字或者图案。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墨盒20,墨盒20包括盒壳体、墨水包26和导出部27,墨水包26用于存储墨水,本实施方式中,墨水包26用于存储弱溶剂墨水,导出部27装于墨水包26的出口处,用于导出墨水包26内的墨水,墨水包26装于盒壳体内,且墨水包26出口处的导出部27在盒壳体上伸出,使墨盒20安装于打印装置时,墨水包26内的墨水能够通过导出部27为打印装置供墨,且导出部27能够与打印装置内设置的检测杆13配合检测墨盒20内的墨水量。
为更好的对墨盒20与安装部10的配合过程进行说明,建立如图1和图8所示的ZYX三维直角坐标系轴,Z轴、Y轴、X轴两两相互垂直,将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10的方向设置为X轴方向,同时X轴方向也为墨盒20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通常是竖直方向,将与X轴方向、Z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为Y轴方向,优选地,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由墨盒20安装到安装部10的方向为+X轴方向,上是指+Z轴方向,下是指-Z方向,左是指+Y轴方向,右是指-Y轴方向。
其中,盒壳体包括前壳体23、第一侧壳体21和第二侧壳体22,前壳体23、第一侧壳体21和第二侧壳体22三者围成可容纳墨水包26和部分的导出部27的壳体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壳体21和第二侧壳体22均位于前壳体23的-X轴侧,第一侧壳体21位于第二侧壳体22+Y轴侧,第一侧壳体21、第二侧壳体22以及所述前壳体23相互连接合围形成用于容纳墨水包26和导出部27的大致箱体形状盒壳体,墨水包26存储在第一侧壳体21、第二侧壳体22以及所述前壳体23合围形成的容纳腔内,墨水包26的+Y轴侧为第一侧壳体21,墨水包26的-Y轴侧为第二侧壳体22,墨水包26的+X轴侧为前壳体23,前壳体23上设有供导出部27穿出的孔,墨水包26出口处的导出部27能够通过孔沿+X轴方向从盒壳体23一端穿出盒壳体外用于与打印装置之间进行作用。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部也可以设置为密封的壳体,直接用来存储弱溶剂墨水。
进一步地,盒壳体上还设有芯片25,芯片25上记载有墨盒20信息,在墨盒20安装在打印装置时,芯片25能够与打印装置上设置的触针电连接,芯片25内的存储信息会和打印装置内的信息发生信息交互、认证、维护。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20还包括芯片架24,前壳体23在孔的上侧(+Z轴侧)还设有安装槽233,芯片25安装在芯片架24上,且芯片架24可安装在安装槽233上,使芯片25固定在盒壳体上,在墨盒20安装在打印装置时,芯片25的位置与打印装置上设置的触针位置相对应,触针与芯片25抵接并电连接,使墨盒20与打印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认证或维护。例如,当墨盒20内的墨水不断消耗的时候,芯片25内的墨水量信息会随着打印量而发生变更。
参考图2至图5,导出部27包括连接墨水包26的连接部2719、设置在连接部2719上的基座部2716和安装在基座部2716上的弹性件2714,连接部2719设置在墨水包26的出口处(即墨水包26的+X轴侧),连接部2719连接并连通墨水包26,基座部2716设置在连接部2719远离墨水包26的一侧(即+X轴侧)上,且弹性件2714安装在基座部2716远离连接部2719(或墨水包26)的一侧(即+X轴侧)上,弹性件2714与基座部2716之间具有间隙2711c,弹性件2714与基座部2716之间形成检测室2711;弹性件2714上还设有露出部2714a,露出部2714a位于检测室2711的顶部(弹性件2714远离基座部2716的一侧),露出部2714a配置为检测室2711的围壁,墨盒20装于打印装置时,打印装置上设置的检测杆13作用于弹性件2714,露出部2714a与检测杆13抵接,检测墨盒20内的墨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719上设有导流通道2710和墨水出口272,连接部2719连接到墨水包26时,导流通道2710与墨水包26连通,基座部2716设置在连接部2719顶部(连接部2719远离墨水包26的一侧、+X轴侧)上,优选地,基座部2716塑性的内部中空结构的基座部2716,基座部2716与连接部2719为一体设置,基座部2716上安装弹性件2714,弹性件2714与基座部2716在墨盒20安装方向(X轴方向)上部分重合,弹性件2714局部与基座部2716之间存在间隙2711c且弹性件2714安装在基板部上与基座部2716之间形成一检测室2711,导流通道2710与墨水出口272分别连通到检测室2711的输入侧2711b和输出侧2711a,使导流通道2710与墨水出口272通过检测室2711连通,墨水包26内的墨水依次经过导流通道2710、检测室2711和墨水出口272流出,墨水包26内的墨水能够通过导流通道2710和墨水出口272输出至打印装置,为打印装置供墨;露出部2714a在弹性件2714上可以受挤压形变,使检测杆13与露出部2714a抵接时,检测杆13始终以相同力度挤压露出部2714a,弹性件2714的形变幅度受墨水输出情况影响,检测室2711的容积以及检测杆13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打印装置通过监测检测杆13的位置来确定墨水包26内的墨水是否耗尽,优选地,露出部2714a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或硅胶,露出部2714a易受力变形,在形状方面可以选择为圆形、正多边形(比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锥形等对称规则形态,在其外侧包覆的防漏件28形状与露出部2714a大致相同。
进一步地,露出部2714a中心处还设有接触受力点,在墨盒20安装在打印装置时,检测杆13与接触受力点抵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部2714a的靠近导流通道2710的一侧会与导流通道2710中的墨水接触,露出部2714a的背离导流通道2710的一面设有接触受力点,露出部2714a为半球形结构,接触受力点位于半球形结构露出部2714a远离墨水包的端部上,即接触受力点位于半球形结构的露出部2714a的中心顶点(+X轴侧的最远点)上,半球形结构的露出部2714a在半球形结构的顶点上受力时,力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使检测杆13对接触受力点施加力时,露出部2714a能够均匀变形,由于检测杆13是对弹性件2714的接触受力点施加力,露出部2714a的周壁受力均匀,因此弹性件2714能更稳定的形变,使检测更精确,直至墨尽。在弹性件2714的外侧设置一层挠性的密封膜(说明书后面提出的防漏件28)不会影响弹性件2714的稳定形变。
检测室2711内还设有复位件2713,在弹性件2714与检测杆13相互作用时,复位件2713能够对弹性件2714提供复位力。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件2713为弹簧,其设置在基座部2716内,基座部2716上设有复位件安装槽2716a,复位件2713的一端能够伸到复位件安装槽2716a内,使复位件2713一端固定在基座部2716的底面上,并使复位件2713在基座部2716内沿X轴方向设置;复位件2713的另一端朝向弹性件2714的接触受力点,在弹性件2714受压力变形时,复位件2713的另一端能够与接触受力点抵接,能够为弹性件2714提供复位(X轴方向)的弹力。
进一步地,墨水出口272的内径比导流通道2710的内径大,使检测使流出速度大于流入速度,因此在检测室2711内形成负压,因此弹性件2714的露出部2714a受检测杆13的推力朝向检测室2711压缩复位件2713,以被引向检测室2711的内侧的方式发生变形。
导出部27还包括盖帽2715,盖帽2715固定扣于基座部2716上背向墨水包26的一侧,用于将弹性件2714固定在基座部2716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714下端形状与基座部2716形状相适配,弹性件2714通过下端套在基座部2716外侧的方式安装到基座部2716上,盖帽2715的形状也与弹性件2714的形状相适配,盖帽2715也能够通过套在弹性件2714上的方式进行安装,使盖帽2715固定扣于基座部2716的+X轴侧,且弹性件2714套在基座部2716上,再通过盖帽2715套在基座部2716上,即通过将盖帽2715套在弹性件2714的外侧使弹性件2714固定到基座部2716上;盖帽2715上还设有穿出孔2715a,盖帽2715套在弹性件2714外侧时,弹性件2714上端的露出部2714a穿过穿出孔2715a伸出盖帽2715外,使弹性件2714通过盖帽2715固定在基座部2716上时,露出部2714a还能够与检测杆13抵接。
导出部27还包括防漏件28,防漏件28安装在盖帽2715上,且防漏件28用于封闭露出部2714a背向墨水包26的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件28形状与露出部2714a形状相似,且略大于露出部2714a的形状,防漏件28在盖帽2715背向墨水包26一侧(+X轴侧)上与盖帽2715贴合并密封连接,用于封闭弹性件2714在盖帽2715上穿过穿出孔2715a的露出部2714a,即防漏件28设置在露出部2714a的外表面(+X轴侧)上,检测杆13与露出部2714a抵接时,防漏件28位于检测杆13与露出部2714a之间。
进一步地,参考图3,防漏件28包括连接边281和封闭部282,连接边281和封闭部282为一体结构,连接边281位于封闭部的边缘,防漏件28通过连接边281安装在盖帽2715上,且防漏件28的封闭部282盖在由穿出孔2715a伸出的露出部2714a外侧,封闭露出部2714a。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边281内径与穿出孔2715a形状大致适配,连接边281能够与盖帽2715的穿出孔2715ac周围的部分贴合并连接,且防漏件28与露出部2714a在墨盒20安装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使防漏件28的封闭部282恰好能够完全封闭露出部2714a,当然,此处的贴合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粘接或热熔敷方式。
同样的,露出部2714a可受挤压形变,为防止防漏件28影响露出部2714a与检测杆13的配合,设置在露出部2714a外侧的防漏件28可以设置为受挤压变形。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件28为挠性的膜部件,优选地,防漏件28为PE膜和PP膜中的一种制成的挠性密封膜,利用PE膜和PP膜中的一种制成的挠性密封膜针对弱溶剂墨水采用的特种溶剂具备阻隔作用,能够防止露出部2714a的墨水漏出,且这两种材质的焊接性能优异,由其支撑的防漏件28便于通过焊接方式设置到盖帽2715上。或者,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漏件28也可为具备PE膜层和/或PP膜层的复合膜,PE、PP膜层充当复合膜的防漏件28中隔绝气体液体性能较好的隔离层,使防漏件28封闭露出部2714a时,能够有效阻隔弱溶剂墨水并防止其所含的成分渗出。
导流通道2710还设有单向阀2712。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2710与检测室2711连通的一端上设置单向阀2712,单向阀2712设置在导流通道2710上能够阻挡检测室2711内墨水回流到导流通道2710内。
参考图1,盒壳体的前壳体23上的孔包括检测孔231和墨水出口孔232,在墨水包26和导出部27装于盒壳体时,导出部27上的墨水出口272通过墨水出口孔232伸出盒壳体外用于与打印装置连通,为打印装置供墨,导出部27上的露出部2714a通过检测孔231伸出盒体壳体外,用于与打印装置配合,检测墨水包26内的墨量。
参考图8,本实施方式中,打印装置的安装部10上开设有安装仓11,安装仓11用于收容前述的墨盒20,墨盒20朝向打印装置安装部10的安装仓11从外向里插入到安装仓11内,安装仓11的长度方向即为墨盒20的安装方向(X轴方向),安装仓11内测设置有用于吸取墨水的吸墨针12,当墨盒20安装于安装仓11中时,吸墨针12与墨盒20的墨水出口272配合,用于将墨盒20的墨水供应至安装部10中,再经由安装部10向打印装置的打印头供应从而开始打印工作。
检测杆13在安装仓11内设置在吸墨针12的竖直方向下方(即吸墨针12的-Z轴侧),在检测杆13结构的后端部,设置有与其配合的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光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出部和接收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检测区间,当墨盒20墨水余量充足时,检测杆13不发生位移或者位移很小,检测杆13后端位于检测区间内并遮挡光线,接收部检测不到发出部发出的光,此时打印机主控系统通过光传感器判断有墨水从墨盒20输出;当墨尽时,检测杆13发生移动,检测杆13后端部不在检测区间内,接收部检测到了发出部发出的光则表明墨水用尽,打印机主控系统通过光传感器判断墨盒20中的墨水已用尽。
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方式中墨盒20的使用过程为:
当打印装置开始工作时,打印装置的安装部10的检测杆13与防漏件28内侧的弹性件2714的露出部2714a中心处的接触受力点接触,为了维持检测室2711的稳定形态,复位件2713将弹性件2714的露出部2714a顶起,使其处于初始状态,墨水从墨水包26流出后经导流通道2710到达检测室2711输入侧2711b进入检测室2711,再从检测室2711的输出侧2711a流出到达墨水出口272,由墨水出口272控制墨水向打印装置的供应,在检测室2711的导流通道2710内的单向阀2712允许墨水从墨水包26流出后经导流通道2710向检测室2711供应,并阻止墨水从检测室2711向导流通道2710发生倒流。此时打印装置的检测杆13的抵接对于弹性件2714的压缩量极小,露出部2714a几乎不发生压缩变形,打印装置检测机构所检测的信息提示为墨盒20还有充足的墨水量,可以继续进行打印工作。
打印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在吸墨针12的抽吸作用下,墨水经由输入侧2711b流入检测室2711,再从输出侧2711a向墨水出口272供应,由于墨水出口272的内径比导流通道2710的内径大,流出速度大于流入速度,因此在检测室2711内形成负压,因此弹性件2714受检测杆13的推力朝向检测室2711压缩复位件2713,以被引向检测室2711的内侧的方式发生变形。但在检测室2711内产生的负压可以通过墨水不断经由导流通道2710到达检测室2711而慢慢被消除,此时,弹性件2714受到复位件2713的反作用力,再次被推向外侧,弹性件2714恢复到未形变状态,检测室2711容积恢复初始状态。因此在打印装置工作过程中,弹性件2714反复发生轻微形变后又恢复原状,防漏件28也随之恢复原状。
图7为本实施例在墨尽阶段检测杆13与弹性件2714、防漏件28的变化状态图。如前所述检测室2711存在负压,当墨水包26经由检测室2711向打印装置不断供应墨水过程中,当墨水包26的墨水用尽时,因此防漏件28附带弹性件2714压缩复位件2713,以被引向检测室2711的内侧的方式发生变形后,不会恢复初始状态,弹性件2714的露出部2714a一直保持朝向检测室2711压缩的状态,此时检测杆13发生位移后也不会恢复初始状态,能够检测出墨水用尽,进而打印装置提示墨尽。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盒通过将防漏件封闭包覆设置在露出部外侧,即只增加在盖帽上焊膜这一道工序就能解决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的问题,针对装填有弱溶剂墨水的墨盒,在不改变墨水配方和墨盒基础结构的前提下提出一种较简单的方案防止墨水溶剂经墨盒特定部件析出并造成污染的结构,工艺简单,高效防止弱溶剂墨水从弹性件析出泄露污染产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盒,装于打印装置上为打印装置供墨,包括存储有墨水的墨水包和装于所述墨水包上的导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包括:
基座部;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座部在墨盒安装方向上部分重合;
检测室,由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弹性件围挡构成,所述弹性件具备在墨盒安装方向上位于所述基座部前侧并可受挤压形变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配置为所述检测室的围壁;
导流通道,连通所述检测室输入侧与所述墨水包;
墨水出口,连通所述检测室输出侧,用于输出所述墨水包内的墨水到打印装置;以及
防漏件,用于封闭所述露出部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还包括扣于所述基座部背向墨水包一侧的盖帽,在墨盒安装方向上,所述弹性件局部位于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盖帽之间,所述盖帽上设有穿出孔,所述露出部为所述弹性件穿过所述穿出孔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在所述盖帽背向所述墨水包一侧与所述盖帽贴合并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包括封闭部和位于所述封闭部边缘的连接边,所述封闭部用于封闭所述露出部,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盖帽外侧在所述穿出孔周围的部分贴合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盖帽外侧在所述穿出孔周围的部分通过焊接、粘接或热熔敷方式贴合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为挠性的膜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为PE膜或PP膜中的一种;或者,所述防漏件为具备PE膜层和/或PP膜层的复合膜。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包中的墨水为弱溶剂墨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所述墨水包的盒壳体,所述墨水包装于所述盒壳体时,所述导出部从所述盒壳体一端穿出用于与所述打印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部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露出部的中心处设有接触受力点。
CN202321626543.5U 2022-11-30 2023-06-25 一种墨盒 Active CN2201634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3644 2022-11-30
CN202223203644X 2022-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3483U true CN220163483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8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6543.5U Active CN220163483U (zh) 2022-11-30 2023-06-25 一种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3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0630B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7004574B2 (en) Ink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a pulsation dampener
US5903294A (en) Ink container, ink cartridge, ink jet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1747888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60628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7662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
US8733911B2 (en) Liquid container ink jet printer having the liquid container
US8221698B2 (en) Liquid container
US20010012039A1 (en) Ink supply device for use in ink jet printer and ink tank for use in the same device
JP3167598B2 (ja)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658981B1 (en) Protector for ink cartridge
JP20012873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3103797A (ja)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収納容器の接続ユニット、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S6154942A (ja) インク貯蔵器
CA2627266A1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liquid amount detection unit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US20070186984A1 (en) Liquid container
JP2006035484A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JP201401913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S61158460A (ja) インク容器
KR100532298B1 (ko) 교체가능한 잉크 용기와, 잉크젯 프린팅 시스템과, 프린트 장치에 잉크를 공급하는 방법
CN220163483U (zh) 一种墨盒
JP34941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369830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1990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サブタンクへのインク補給制御方法
JP2003136749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