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8568U -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8568U
CN220158568U CN202321588475.8U CN202321588475U CN220158568U CN 220158568 U CN220158568 U CN 220158568U CN 202321588475 U CN202321588475 U CN 202321588475U CN 220158568 U CN220158568 U CN 220158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elastic
absorbent article
pleats
type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84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iko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uiko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iko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Zuiko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5884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8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8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8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之间配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在两侧的端部区域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的整个区域延伸;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第一弹性体回缩使第一片材在相邻的两个主体接合部之间形成多个的第一褶裥;第一弹性体回缩使第二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二褶裥,使第三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三褶裥;第一褶裥位于第二褶裥的靠近皮肤侧的一面。本实用新型第一褶裥之间形成多个透气通道,可以减少穿着时的闷热感;多个第三褶裥可以减少与穿着者衣服的摩擦,外观无痕。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婴儿拉拉裤、成人拉拉裤、卫生裤,特别是指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目前,在婴儿拉拉裤、成人拉拉裤、卫生裤等裤型吸收性卫生用品市场领域,常见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弹性的外装体和吸收体液排泄物的吸收性主体,外装体包括第三片材、第一片材以及第三片材和第一片材之间夹设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最常用是氨纶丝材料(也称橡筋)或伸缩性膜等材料,也可以是氨纶丝和伸缩性膜相结合形成的弹性材料;现有技术中,第三片材、弹性材料和第一片材三者之间通过热熔粘接剂、超声波、热压其中一种或两种工艺的结合等复合工艺形成具有弹性的外装体,外装体仅具有第三片材和第一片材两层片材材料,因此,外装体的第一片材(朝向穿着者皮肤侧的一面)和第三片材(朝向穿着者非皮肤侧的一面)在弹性材料的伸缩作用下形成的一定褶皱,外装体在朝向穿着者皮肤侧一面和非皮肤侧一面形成的褶皱效果比较单一,无法兼顾穿着者的多方位的使用需求,比如,有些穿着者需要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状态下具有较好的透气性的功能,防止产品闷热引起的不适感,又希望产品外观无痕,从而减少与衣物的摩擦,产生类似无痕内衣的效果,这就需要对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外装体在朝向穿着者皮肤侧一面和非皮肤侧一面分别进行差异化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满足穿着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另外,对于仅含有氨纶丝作为弹性材料的外装体,市场上常见的氨纶丝旦数在470d至940d之间,氨纶丝直径较粗,股线之间的间距较大,在穿着状态下,氨纶丝的弹力分布不均匀,对于体型较肥胖的使用者,很容易产生勒痕、紧绷等感觉,穿着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以解决裤型吸收性物品外装体在朝向穿着者皮肤侧一面和非皮肤侧一面产生的褶皱效果单一,无法兼顾穿着无勒痕、弹力分布均匀、透气性好等舒适性需求,又兼具外观无痕,与穿者着衣物摩擦小等方面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且平铺状态下具有互为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配置于穿着者前腰部侧的前腰部、穿着者腹侧部的腹部、穿着者后臀部的臀部、穿着者背侧部的后腰部以及位于腹部和臀部之间的裆部;
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接触穿着者的皮肤侧,以及远离穿着者的非皮肤侧;
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两侧边缘分别被接合使所述裤型吸收性物品形成一个腰开口和两个腿开口;
所述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和外装体,所述吸收性主体沿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外装体的内表面;
沿厚度方向,所述外装体包括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所述第一片材配置于靠近皮肤侧的一面,所述第三片材配置于靠近非皮肤侧的一面,所述第二片材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与所述第三片材之间;
沿宽度方向,所述外装体包括两侧的端部区域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至少在腹部和臀部的区域,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之间配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体在两侧的端部区域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的整个区域延伸;
在所述主伸缩区域,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宽度方向上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形成的列之间的间距相同;
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体回缩使所述第一片材在所述主体接合部形成的列之间形成多个排列一致的第一褶裥,其中,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之间形成一个第一褶裥,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褶裥之间形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
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体回缩使所述第二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二褶裥,使所述第三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三褶裥;所述第一褶裥位于所述第二褶裥的靠近皮肤侧的一面与人体接触;
所述第一褶裥内部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第一褶裥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褶裥的的高度,且所述第二褶裥位于所述第一褶裥的内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褶裥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褶裥的高度。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细长的弹性线,所述第一弹性体外周裹覆弹性线固定胶,或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至少一者涂覆片材固定胶;所述第一弹性体通过所述弹性线固定胶和/或所述片材固定胶固定在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之间。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材为热风无纺布。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根所述弹性线之间的股线间距为0.5mm至5mm,所述弹性线的旦数为40d至350d。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线的旦数为100d至350d。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片状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通过超声波或热压工艺与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固定。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片材沿长度方向间断设置,在腹部和臀部,靠近裆部的区域,所述外装体还设有沿宽度方向配置的片材固定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片材由前腰部和腹部,经裆部延伸到臀部和后腰部;
并且,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三片材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吸收性主体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弯折包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端,形成弯折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前腰部和腹部,以及在后腰部和臀部,沿宽度方向还设有端部无纺布;
在前身部分所述端部无纺布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端部无纺布从所述弯折部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的前端部重合的位置;
在后身部分所述端部无纺布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端部无纺布从所述弯折部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重合的位置。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端部区域,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侧封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至少在臀部,位于所述外装体和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区域,沿宽度方向所述外装体还包括弹性弱化区域;
在所述弹性弱化区域,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性被完全破坏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性部分被破坏。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所述外装体还包括覆盖片,所述覆盖片配置于相对所述第一片材靠近皮肤侧的一面;
在所述第一片材与所述覆盖片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片材与所述覆盖片之间配置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为细长的弹性线;
所述第二弹性体由腹部向裆部沿弧形曲线延伸,以及由臀部向裆部沿弧形曲线延伸。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裆部,所述外装体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区域,所述第二弹性体被完全破坏或者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性部分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外装体在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为弹性线或者弹性片,当第一弹性体为弹性线时,相邻两根弹性线之间的间距为0.5mm至5mm,相比普通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弹性股线间距(5mm至10mm)较小,弹性线的旦数为40d至350d,相比普通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弹性线(旦数为470d至940d)较细,在外装体长度方向规定范围内,可以布设较多根弹性线,在保证弹性的同时,穿着状态下可以更好地分散弹性股线的弹力,使弹力较为均匀,与身体接触面较大,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体与人体皮肤侧隔着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两层片材材料,从而减少线状的弹性体对人体产生的勒痕,穿着时更加舒适。当第一弹性体为弹性片时,弹力较为均匀,与身体接触面较大,具有较大的弹性调节范围,穿着舒适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三者之间通过超声波复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多个主体接合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主体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宽度方向上相邻主体接合部形成的列之间的间距相同;每一列的主体接合部可以形成波浪线型、直线型、波浪线型与直线型相结合或其他规律的曲线排布,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随着第一弹性体的回缩分别形成多个第一褶裥、多个第二褶裥和多个第三褶裥,第一弹性体固定于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之间,多个第二褶裥和多个第三褶裥高度较低、排列较为密集且排列不一致,多个第一褶裥沿长度方向延伸,且沿宽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等间距排列,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褶裥之间形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且多个第一褶裥高度较高、体积较大、内部具有空腔结构且排列一致,保证多个第一褶裥与穿着者皮肤侧接触时,任意相邻两列排列一致的第一褶裥之间形成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可以减少穿着时的闷热感,提升舒适度;多个高度较低且密集的第三褶裥位于非皮肤侧一面可以减少与穿着者衣服的摩擦,产生无痕内衣的效果;且由于第一弹性体与人体皮肤侧隔着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两层片材材料,因此,显著降低第一弹性体对人体产生的勒痕,从而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T-T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S-S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区域I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L-L方向部分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之间配置第一弹性体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臀部和后腰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且平铺状态下具有互为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如图1所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配置于穿着者前腰部侧的前腰部B1、穿着者腹侧部的腹部B2、穿着者后臀部的臀部B4、穿着者背侧部的后腰部B5以及位于腹部和臀部之间的裆部B3。如图2和图3所示,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接触穿着者的皮肤侧,以及远离穿着者的非皮肤侧。
如图1和图4所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身部分Fr和后身部分Be,前身部分Fr和后身部分Be的两侧边缘分别被接合使裤型吸收性物品形成一个腰开口和两个腿开口,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状态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状态下,前腰部B1和后腰部B5相对设置,腹部B2和臀部B4相对设置,前身部分Fr对应穿着者的前部,后身部分Be对应穿着者的后部,如图4所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10和外装体20,吸收性主体10沿长度方向配置于外装体20的内表面。
外装体20包括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第三片材23和覆盖片25。第一片材21配置于靠近皮肤侧的一面,第三片材23配置于靠近非皮肤侧的一面,第二片材22配置于第一片材21与第三片材23之间。覆盖片25配置于相对第一片材21靠近皮肤侧的一面。
吸收性主体10沿长度方向配置,由腹部B2,经裆部B3延伸至臀部B4,吸收性主体10包括透液性表面片11、不透液性背面片12、吸收体13和腿部阻挡部14。
透液性表面片11配置于靠近皮肤侧的一面,不透液性背面片12配置于靠近非皮肤侧的一面,吸收体13配置于透液性表面片11和不透液性背面片12之间。腿部阻挡部14沿宽度方向彼此隔开,并且腿部阻挡部14沿长度方向延伸。
吸收体13含有吸液材料,用于吸收人体排泄物,吸收体13可以为矩形、哑铃型等结构,本实施例,吸收体13为矩形结构,穿着者的体液排泄物能够透过透液性表面片11而被吸收体13吸收。
结合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沿宽度方向,外装体20包括两侧的端部区域A1、位于端部区域A1之间的主伸缩区域A2,以及弹性弱化区域A3。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主伸缩区域A2,沿厚度方向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32,具体地,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通过超声波复合或热压工艺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32。
多个主体接合部32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主体接合部32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相邻主体接合部32之间的间距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列的主体接合部32可以形成波浪线型、直线型、斜线型、波浪线型与直线型结合或其他规律排列的曲线排布。
如图2和图3所示,至少在腹部和臀部的区域,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之间配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体24,第一弹性体被固定在第三片材23和第二片材22之间,第一弹性体24在两侧的端部区域A1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A2的整个区域延伸。第一弹性体24为细长的弹性线或者片状的弹性膜。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为细长的弹性线,第一弹性体24外周裹覆弹性线固定胶241,弹性线固定胶241可以选用热熔粘接剂等,如图6所示为图5沿L-L方向部分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片材23和第二片材22至少一者涂覆片材固定胶(图未示),第一弹性体24通过弹性线固定胶241和/或所述片材固定胶固定在第三片材23和第二片材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为片状的弹性片,弹性片通过超声波或热压工艺与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固定。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之间配置第一弹性体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K-K方向的剖视图),沿宽度方向,外装体20随着第一弹性体24的伸长和回缩而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一弹性体24回缩使第一片材21在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多个第一褶裥2a,其中,相邻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一个第一褶裥2a,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褶裥2a之间形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H,定义:第一褶裥2a为第一片材21在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回缩作用下在朝向穿着者皮肤侧一面形成的小凸起。
沿宽度方向,第一弹性体24回缩使第二片材22形成多个第二褶裥2b,使第三片材23形成多个第三褶裥2c,多个第二褶裥2b和多个第三褶裥2c排列不一致,第一褶裥2a位于第二褶裥2b的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定义:第二褶裥2b为第二片材22在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回缩作用下在朝向穿着者皮肤侧一面形成的小凸起,第三褶裥2c为第三片材23在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回缩作用下在朝向穿着者非皮肤侧一面形成的小凸起。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为细长的弹性线,第一弹性体24包括20至500根弹性线,多根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的弹性线沿长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排列,相邻两根弹性线之间的股线间距P为0.5mm至5mm(如图5所示),弹性线的旦数为40d至350d,弹性线拉伸倍率为2.0-3.5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弹性线的旦数为100d至350d。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沿长度方向,第二片材22由前腰部B1和腹部B2,经裆部B3延伸到臀部B4和后腰部B5,沿长度方向,第三片材23的两端分别向吸收性主体10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弯折包覆吸收性主体10的两端,形成弯折部231,以防止吸收性主体10在吸收体液排泄物后其内部吸水性材料的泄漏,如图6所示。
结合图1和图2,在前腰部B1和腹部B2,以及在后腰部B5和臀部B4,沿宽度方向还设有端部无纺布28。
端部无纺布28在前身部分Fr从弯折部231的内表面端部至与吸收性主体10的前端部重合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延伸,端部无纺布28在后身部分Be从弯折部231端部的内表面至与吸收性主体10的后端部重合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延伸。
在前身部分Fr端部无纺布28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端部无纺布28从弯折部231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10的前端部重合的位置。
在后身部分Be端部无纺28布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端部无纺布28从弯折部231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10的后端部重合的位置。
本实施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二片材22、第一弹性体24和第三片材23三者先通过弹性线固定胶241和/或片材固定胶复合后,再通过超声波复合或热压工艺与第一片材21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24采用细长的弹性线,弹性线的旦数为40d至350d,相比普通的弹性线(旦数为470d至940d)较细,在外装体20长度方向规定范围内,可以布设较多的弹性线,相邻弹性线的间距很小,在保证弹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分散弹性线的弹力,弹力较为均匀,与身体接触面较大,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体24与人体皮肤侧隔着第一片材21和第二片材22两层片材材料,从而减少线状的弹性体对人体产生的勒痕,穿着时更加舒适。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外装体20包括两侧的端部区域A1,沿厚度方向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侧封部31。如图4所示,前身部分Fr和后身部分Be的两侧边缘通过侧封部31分别被接合使裤型吸收性物品形成一个腰开口和两个腿开口,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状态下的结构;侧封部31通过热压或超声波复合的方式形成,用于防止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在穿着状态下出现张口,从而对外装体20的两侧端部进行固定。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片材23从前腰部B1延伸到腹部B2,从后腰部B5延伸到臀部B4,在裆部B3处于断开状态,即第三片材23沿长度方向间断设置,因此,在宽度方向,第三片材23在靠近裆部B3的区域容易出现卷边现象,为了克服该技术问题,如图1和3,在腹部B2和臀部B3,靠近裆部B3的区域,外装体20还设有沿宽度方向配置的片材固定部321,片材固定部321可以是通过超声波或热压工艺对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进行加强固定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弹性线固定胶241和/或片材固定胶进行加强固定而形成,用于防止第三片材23在靠近裆部B3的区域出现卷边现象。
如图7所示,在自然状态下,第一片材21随着第一弹性体24的伸缩在相邻两列的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多个沿宽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排列一致的第一褶裥2a,其中,相邻的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一个第一褶裥2a,第一褶裥2a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体24回缩使第二片材22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二褶裥2b,使第三片材23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三褶裥2c。
多个第二褶裥2b和多个第三褶裥2c分别在第一弹性体24上沿宽度方向连续地延伸。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为弹性线24a,弹性线24a沿外周裹覆弹性线固定胶241,或第三片材23和第二片材22至少一者涂覆片材固定胶,而且弹性线24a较细,弹性线24a之间的间距较小,因此,第二片材22随着第一弹性体24的回缩形成的第二褶裥2b高度较低、排列较密而且排列不一致;第三片材23随着第一弹性体24的回缩形成的第三褶裥2c高度较低、体积较小、排列较密而且排列不一致。
如图7,第一片材21随着第一弹性体24的伸缩在相邻两列的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多个沿宽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排列的第一褶裥2a,多个第一褶裥2a位于第二片材22形成的第二褶裥2b的皮肤侧一面与人体接触。由于第一片材21仅通过多个预定间隔排列的主体接合部32与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接合,相邻两列主体接合部32之间形成多个第一褶裥2a,因此,第一片材21形成的多个第一褶裥2a体积较大、高度相同、排列一致,本实施例中第一片材21为热风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柔软性较好,与人体皮肤侧接触保证良好的舒适性,与人体皮肤侧接触保证良好的舒适性。在穿着状态下,第三片材23形成的第三褶裥2c作为外装体20的最外层,即远离穿着者的皮肤侧(靠近非皮肤侧),多个较小且密集的第三褶裥2c位于非皮肤侧一面可以减少与穿着者衣服的摩擦,外观无痕,产生类似无痕内衣的效果。如图7,沿宽度方向,第一弹性体24回缩使第二片材22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二褶裥2b,使第三片材23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三褶裥2c,第一褶裥2a位于第二褶裥2b的靠近皮肤侧的一面与人体接触;第一褶裥2a内部具有空腔结构,第一褶裥2a的高度大于第二褶裥2b和第三褶裥2c的高度,且第二褶裥2b位于第一褶裥2a的内部,保证第一片材21形成的第一褶裥2a作为外装体20的内层,即靠近穿着者的皮肤侧,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褶裥2a之间形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H,在穿着状态下可以减少穿着时的闷热感,提升舒适度;且由于第一弹性体24与人体皮肤侧隔着第一片材21和第二片材22两层片材材料,因此,显著降低第一弹性体24对人体产生的勒痕,从而更加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一褶裥2a可以按直线型、波浪线型、斜线型或波浪线型和直线型的结合或其他规律的曲线延伸。
回到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在臀部B4,位于外装体20和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沿宽度方向,外装体20还包括弹性弱化区域A3,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腹部B2,位于外装体20和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较少,吸收性主体10受外装体20的弹性影响较小,因此在腹部B2未设置弹性弱化区域A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腹部B2设置弹性弱化区域A3。
结合图1、图2和图3,在弹性弱化区域A3,第一片材21、第二片材22和第三片材23三者之间通过超声波或热压工艺复合的方式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32,多个主体接合部32在主伸缩区域A2的伸缩方向(宽度方向)和与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长度方向)按预定间隔的排列。
在弹性弱化区域A3,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被完全破坏或者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部分被破坏。在弹性弱化区域A3,第一弹性体24的弹性被完全破坏和部分被破坏是为了在吸收性主体10和外装体20的重叠区域,吸收性主体10不会因为外装体20的弹性作用而被收缩,防止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尺寸变化从而影响其吸收效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沿厚度方向,外装体20的覆盖片25配置于相对第一片材21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外装体20的覆盖片25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固定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不透液性背面片12上。外装体20的覆盖片25靠近非皮肤侧的一面固定在第一片材21和第二片材22上。
在第一片材21与覆盖片25之间,以及第二片材22与覆盖片25之间配置细长的第二弹性体26,第二弹性体26为细长的弹性线。第二弹性体26由腹部B2向裆部B3沿弧形曲线延伸,以及由臀部B4向裆部B3沿弧形曲线延伸。第二弹性体26的弧形曲线配合人体的腿开口边缘,使第二弹性体26的延伸形状与人体腿部边缘轮廓曲线相配合。第二弹性体26通过热熔粘结剂等常规的接合手段固定在第一片材21与覆盖片25之间,以及第二片材22和覆盖片25之间。
在裆部B3,外装体20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区域,第二弹性体26被完全破坏或者第二弹性体26的弹性部分被破坏,以减少吸收性主体10在裆部B3的褶皱,提高吸收性主体10的吸收效果。
在裆部B3,外装体20在吸收性主体10的两侧部分别形成弧形的腿围线27,更加贴合穿着者腿部轮廓。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沿长度方向配置,由腹部B2,经裆部B3延伸至臀部B4,吸收性主体10的不透液性背面片12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手段固定于外装体20的覆盖片25表面。
吸收性主体10的腿部阻挡部14包括两侧片材141和第三弹性体142。第三弹性体142为细长的弹性线,第三弹性体142沿长度方向延伸,两侧片材141位于吸收性主体1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两侧片材141包折固定第三弹性体142。当穿着裤型吸收性物品时,腿部阻挡部14在第三弹性体142的作用下朝人体使用部位立起,从而防止人体体液排泄物从腿部开口处泄漏。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且平铺状态下具有互为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配置于穿着者前腰部侧的前腰部、穿着者腹侧部的腹部、穿着者后臀部的臀部、穿着者背侧部的后腰部以及位于腹部和臀部之间的裆部;
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接触穿着者的皮肤侧,以及远离穿着者的非皮肤侧;
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的两侧边缘分别被接合使所述裤型吸收性物品形成一个腰开口和两个腿开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和外装体,所述吸收性主体沿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外装体的内表面;
沿厚度方向,所述外装体包括第一片材、第二片材和第三片材,所述第一片材配置于靠近皮肤侧的一面,所述第三片材配置于靠近非皮肤侧的一面,所述第二片材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与所述第三片材之间;
沿宽度方向,所述外装体包括两侧的端部区域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至少在腹部和臀部的区域,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之间配置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体在两侧的端部区域和中间的主伸缩区域的整个区域延伸;
在所述主伸缩区域,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主体接合部;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宽度方向上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形成的列之间的间距相同;
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体回缩使所述第一片材在所述主体接合部形成的列之间形成多个排列一致的第一褶裥,其中,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之间形成一个第一褶裥,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褶裥之间形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透气通道;
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体回缩使所述第二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二褶裥,使所述第三片材形成多个排列不一致的第三褶裥,所述第一褶裥位于所述第二褶裥的靠近皮肤侧的一面与人体接触;
所述第一褶裥内部具有空腔结构,所述第一褶裥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褶裥的高度,且所述第二褶裥位于所述第一褶裥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裥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褶裥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细长的弹性线,所述第一弹性体外周裹覆弹性线固定胶,或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至少一者涂覆片材固定胶;所述第一弹性体通过所述弹性线固定胶和/或所述片材固定胶固定在所述第三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材为热风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弹性线之间的股线间距为0.5mm至5mm,所述弹性线的旦数为40d至350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的旦数为100d至350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片状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通过超声波或热压工艺与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片材沿长度方向间断设置,在腹部和臀部,靠近裆部的区域,所述外装体还设有沿宽度方向配置的片材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片材由前腰部和腹部,经裆部延伸到臀部和后腰部;
并且,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三片材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吸收性主体靠近皮肤侧的一面弯折包覆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两端,形成弯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前腰部和腹部,以及在后腰部和臀部,沿宽度方向还设有端部无纺布;
在前身部分所述端部无纺布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端部无纺布从所述弯折部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的前端部重合的位置;
在后身部分所述端部无纺布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并且所述端部无纺布从所述弯折部的内表面端部延伸至与吸收性主体的后端部重合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区域,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和所述第三片材相互接合形成多个侧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列,多个所述主体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形成若干行,且相邻所述主体接合部之间的间距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臀部,位于所述外装体和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区域,沿宽度方向所述外装体还包括弹性弱化区域;
在所述弹性弱化区域,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性被完全破坏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性部分被破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所述外装体还包括覆盖片,所述覆盖片配置于相对所述第一片材靠近皮肤侧的一面;
在所述第一片材与所述覆盖片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片材与所述覆盖片之间配置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为细长的弹性线;
所述第二弹性体由腹部向裆部沿弧形曲线延伸,以及由臀部向裆部沿弧形曲线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裆部,所述外装体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区域,所述第二弹性体被完全破坏或者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性部分被破坏。
CN202321588475.8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20158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8475.8U CN220158568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8475.8U CN220158568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8568U true CN220158568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7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8475.8U Active CN220158568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8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1060C2 (ru)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типа трусов
KR101116578B1 (ko) 흡수 용품 상에서의 허리 밴드 형성 방법
KR100747389B1 (ko) 일회용 흡수 언더팬츠
CA2593041C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leg wrap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6311872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TWI634880B (zh) Absorbent article
EA022837B1 (ru)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одноразов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TWI480033B (zh) Pants type absorbent articles
TWI660719B (zh) Absorbent article
CN105636563B (zh) 吸收性物品
RU2721980C1 (ru) Одноразовое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типа трусов со множеством эластичных областей
EA020451B1 (ru)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JP3497815B2 (ja)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JP622268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伸縮構造
US8439888B2 (en) Three-piece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n absorbent with cross-direction flexibility
KR20050110702A (ko) 일회용 팬티형 속옷
JP2016154654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327324B1 (ja) 吸収性物品
CN220158568U (zh) 一种提升透气性和降低衣物摩擦的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04902860A (zh) 短裤型尿布
JP2018033733A (ja) パンツタイプ吸収性物品
CN220193358U (zh) 一种裤型吸收性物品
TWI654970B (zh) Absorbent article
JP6547150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05816278A (zh)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