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4796U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4796U
CN220154796U CN202321948838.4U CN202321948838U CN220154796U CN 220154796 U CN220154796 U CN 220154796U CN 202321948838 U CN202321948838 U CN 202321948838U CN 220154796 U CN220154796 U CN 220154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arc
developing cartridge
cartridge accor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88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琴
梁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4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4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传动组件、护盖和被检测组件,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显影辊和传动组件设于盒体,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传动组件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护盖设置于盒体的端部,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被检测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护盖,旋转件设于盒体,用于接收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在旋转件驱动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时,被检测件能够触发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本申请通过旋转件驱动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再通过被检测件触发检测件做弧形运动,从而使被检测件能够平稳地运动,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显影盒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可拆分部分。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耗材消耗完之后,需要更换新的显影盒。为了让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到显影盒是否正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以及检测到显影盒的新旧等信息,显影盒上会设置被检测组件,被检测组件可以通过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盒是否正确安装,并且被检测件还可以预设不同的碰撞次数、碰撞速度、每次碰撞的时长来使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多种信息(如新旧、型号、容量等)。
但是,现有技术的被检测组件在显影盒中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的被检测组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检测件,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
显影辊,设于所述盒体,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影辊承载所述显影剂;
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盒体,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
护盖,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端部;
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所述被检测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护盖,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盒体,用于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
在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触发所述检测件做弧形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盖上设置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呈在第三方向上向下凹陷的弧形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被检测件安装于所述弧形导轨上;
在所述被检测件受所述旋转件驱动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在所述弧形导轨上滑动,以使所述被检测件在所述弧形导轨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显影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形成弧形轨迹;
所述弧形轨迹的弧长长度范围为6mm~15mm,所述弧形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范围为2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轨迹的弧长长度范围为为6.5mm~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范围为22°~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受力突起和施力面,所述受力突起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受力突起能够被所述旋转件抵接而使得所述被检测件相对于所述护盖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所述施力面用于触发所述检测件,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施力面比所述受力突起更靠近所述显影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所述弹性势能用于驱使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护盖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柱,所述被检测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柱,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时,所述拉簧被拉伸并积蓄弹性势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的运动轨迹与所述被检测件的运动轨迹相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齿牙部、无齿部和驱动突起,所述齿牙部用于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所述无齿部用于使所述旋转件停止旋转,所述驱动突起用于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弹性件和防脱件,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盒体,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旋转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受所述旋转件和所述防脱件的抵接而产生形变,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防止所述旋转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产生非预设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压簧,所述防脱件为螺钉,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插入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钉的螺帽的半径大于所述压簧的半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传动组件、护盖和被检测组件,显影辊和传动组件设于盒体,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传动组件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护盖设置于盒体的端部,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被检测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护盖,旋转件设于盒体,用于接收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在旋转件驱动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时,被检测件能够触发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本申请通过旋转件驱动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再通过被检测件触发检测件做弧形运动,从而使被检测件能够平稳地运动,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的盒体第一端隐藏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护盖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中的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中的被检测件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被检测件安装在护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被检测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被检测组件与检测件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未产生旋转时被检测组件与检测件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与被检测件初步抵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临界抵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临界抵接时检测件与被检测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与被检测件解除抵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被检测件在护盖上滑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位于未被拉出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件位于被拉出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显影盒;10、盒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三端;14、第四端;121、电极;122、灌粉口;131、显影辊;141、把手;40、动力接收部;41、显影齿轮;42、送粉齿轮;43、驱动齿轮;44、第一惰轮;45、第二惰轮;46、第三惰轮;47、搅拌齿轮;48、第一支撑柱;49、螺钉;6、旋转件;61、齿牙部;62、无齿部;63、驱动突起;64、压簧;3、护盖;31、第一孔;32、第二孔;33、安装部;34、第一安装孔;35、第二安装孔;36、第一连接柱;37、第一支撑部;38、第二支撑部;39、拉簧;30、开口;5、被检测件;50、主体;51、受力突起;52、第一支撑突起;53、第二连接柱;54、施力面;55、第二支撑突起;56、下表面;20、检测件;201、受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说明书中,以附图中标识的左右方向为第一方向,以附图中标识的前后方向为第二方向,以附图中标识的上下方向为第三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影盒1,显影盒1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显影盒1包括盒体10、显影组件、传动组件、被检测组件、供电件和护盖3。
盒体10内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腔,盒体1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盒体10在第二方向上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3和第四端14,在第三方向上有相对设置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交叉,更进一步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为相互垂直。盒体10上设置有把手141,把手141位于第四端14。传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设置于盒体10的第一端11,护盖3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盒体10的第一端11,护盖3至少覆盖传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部分,护盖3用于保护传动组件与被检测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可设置在第二端12。显影组件包括显影辊131,显影辊131可转动地设置于盒体10。显影盒1还包括电极121,电极121设置于盒体10的第二端12,且电极121与显影辊131电连接,电极121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电部接触从而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至与之相连接显影辊131。盒体10第二端12还设置有灌粉口122,可通过灌粉口122将显影剂填充至盒体10上的容纳腔内。
显影组件还包括搅拌架(图中未显示)和送粉辊(图中未显示),显影辊131、搅拌架和送粉辊均可旋转地受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支撑。显影辊131、搅拌架和送粉辊的转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送粉辊与显影辊131紧邻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显影辊131比送粉辊更靠近盒体10的第三端13。显影辊131用于承载显影剂,显影辊131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接触并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搅拌架用于搅拌容纳腔内的显影剂,使显影剂产生摩擦以防止显影剂结块。
参照图3所示,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可转动地安装在盒体10的第一端11,且驱动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驱动部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43和动力接收部40,驱动齿轮43在第一方向上相较于动力接收部40更靠近盒体10的第一端11。动力接收部40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输出轴联接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齿轮与动力接收部40也可以是分体组合形成驱动部。
传动组件还包括显影齿轮41、送粉齿轮42、第一惰轮44、第二惰轮45、第三惰轮46和搅拌齿轮47。显影齿轮41同轴固定安装在显影辊131靠近盒体10的第一端11的一端,送粉齿轮42同轴固定安装在送粉辊靠近盒体10的第一端11的一端,搅拌齿轮47同轴固定安装在搅拌架靠近盒体10的第一端11的一端。第一惰轮44、第二惰轮45和第三惰轮46均可转动的安装在盒体10的第一端11。动力接收部40接收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后,可通过驱动齿轮将动力传递至传动组件的每个齿轮并使其转动。本实施例不对传动组件中的齿轮数量和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6,显影盒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柱48、防脱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支撑柱48设置于盒体10的第一端11,且第一支撑柱48沿第一方向从第一端11向外突出。旋转件6安装在盒体10的第一端11,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柱48上。旋转件6包括一体成型的齿牙部61、无齿部62和驱动突起63,旋转件6可通过齿牙部61与搅拌齿轮47啮合,从而接收搅拌齿轮47传递的动力而转动,但当旋转件6的无齿部62与搅拌齿轮47相对时,旋转件6不再跟随搅拌齿轮47转动。驱动突起63沿第一方向延伸。本实施中防脱件优选为螺钉49,第一支撑柱48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显示),螺钉49可通过与第一支撑柱48内的螺纹孔相配合从而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柱48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优选为压簧6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也可以是拉簧或者海绵之类的弹性介质,压簧64套设在第一支撑柱48的外表面上,且在第一方向上,压簧64靠近第一端11的一端与旋转件6抵接,压簧64远离第一端11的一端可与螺钉49的螺帽抵接,螺钉49的螺帽半径大于压簧64的半径,使压簧64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产生形变。本实施例通过螺钉49的设置,可防止压簧64脱落,且通过螺钉49和压簧64的配合可防止旋转件6在第一方向上产生非预设的移动,非预设的移动包括但不限于旋转件6在检测过程中沿第一方向运动。在一些实施中,防脱件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过盈配合等方式与第一支撑柱48固定连接,以防止旋转件6产生非预设运动。
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护盖3位于盒体10的第一端11,护盖3包括第一孔31、第二孔32、安装部33和第一连接柱36。第一孔31用于暴露动力接收部40,便于动力接收部40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输出轴联接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第二孔32用于暴露旋转件6,便于旋转件6的复位操作(下文说明)。第一连接柱36沿第一方向突出。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3优选为弧型导轨状,安装部33包括第一安装孔34、第二安装孔35、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第一安装孔34为沿第三方向贯穿安装部33的安装孔,第二安装孔35为沿第一方向贯穿安装部33的安装孔。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34的两侧,且第二支撑部38比第一支撑部37更靠近第一端11。可知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为带有引导性质的弧形导轨,弧形导轨呈在第三方向上向下凹陷的弧形状并向靠近显影辊13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均具有弧形引导面。安装部33还包括开口30,开口30为安装部33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开口,开口30与第一安装孔34相贯通,开口30靠近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延伸的末端。
如图6-图9所示,被检测组件还包括被检测件5,被检测件5设置于盒体10的第一端11,被检测件5安装于护盖3的安装部33,且被检测件5可相对于护盖3移动。被检测件5包括主体50、受力突起51、第一支撑突起52、第二连接柱53和第二支撑突起55。受力突起51为沿第三方向从主体50向下突出形成,受力突起51可插入安装部33的第一安装孔34中并通过第一安装孔34暴露,受力突起51用于被旋转件6上的驱动突起63旋转抵接,从而使得被检测件5跟随驱动突起63的转动而相对于护盖3移动。第一支撑突起52为沿第一方向从主体50向左突出形成,第一支撑突起52可插入第二安装孔35并相对于第二安装孔35移动,第一支撑突起52被第二支撑部38支撑。第二连接柱53为沿第一方向从主体50向右突出形成。第二支撑突起55为沿第一方向从主体50向右突出形成,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支撑突起55比受力突起51更靠近显影辊131。第二支撑突起55包括其延伸端部上的施力面54和在第三方向上的下表面56。第二支撑突起55至少部分被第一支撑部37支撑,第二支撑突起55的下表面56为弧形表面,下表面56与第一支撑部37的弧形引导面配合接触。即当受力突起51受驱动突起63抵接施力时,第二支撑突起55沿第一支撑部37的弧形引导面滑动,第一支撑突起52沿第二支撑部38的弧形引导面滑动,从而带动整个被检测件5相对于护盖3做弧形滑动。即本实施例中被检测件5相对于护盖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为安装位置或者是未被驱动突起63驱动的位置,第二位置为被检测件5受驱动突起63抵接后相对于护盖3产生滑动后的位置,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显影辊131。
可知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仅设置一个弧形导轨支撑部或者一个弧形支撑突起。
被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一端与被检测件5接触,另一端与护盖3或者盒体10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优选为拉簧3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如海绵或者压簧之列的弹性介质。拉簧3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柱36,拉簧39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柱53上,拉簧39可对被检测件5进行限位,防止被检测件5产生非预设的位置变化。当被检测件5受驱动突起63旋转抵接沿H1方向(第一支撑部37和第二支撑部38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护盖3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拉簧39同时受被检测件5作用从而被拉伸并积蓄弹性势能,当被检测件5不再受驱动突起63旋转抵接后时拉簧利用弹性势能回到未被拉伸的状态,同时使得被检测件5沿与H1方向相反的H2方向从而第二位置滑动回到第一位置。
如图10所示,检测件20是目前图像形成装置上现有的装置,检测件20用于检测显影盒1,检测件20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移动,检测件20包括受力部201,第二支撑突起55可通过开口30使得施力面54与检测件20的受力部201抵接,当被检测件5受旋转件6上的驱动突起63旋转驱动而产生移动时,检测件20同时受被检测件5触发并产生运动。检测件20具有未被被检测件5抵接而产生运动的第三位置和被被检测件5抵接产生运动后的第四位置。
本实施例被检测组件的具体检测过程如下:
如图11所示,将显影盒1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后,在动力接收部40未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时,被检测件5处于第一位置,检测件20处于第三位置,被检测件5的施力面54通过开口30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20抵接但不产生移动。被检测件5的受力突起51不与旋转件6的驱动突起63抵接,旋转件6的齿牙部61与搅拌齿轮47啮合。当动力接收部40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后,传动组件将动力传递至搅拌齿轮47使得搅拌齿轮47开始转动,搅拌齿轮47带动与之啮合的旋转件6沿N方向(以图11为视角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12所示,旋转件6转动一定时间后,驱动突起63旋转到与被检测件5的受力突起51产生初步抵接的位置。驱动突起63继续跟随旋转件6转动同时抵接受力突起51,使得被检测件5以第一速度沿H1方向相对于护盖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同时拉簧39被拉伸以积蓄弹性势能,并且此时被检测件5的施力面54向检测件20施力使得检测件20与被检测件5共同运动。
如图13和图14所示,被检测件5受驱动突起63驱动而滑动到第二位置,相应的,检测件20也受被检测件5作用而移动到第四位置,此时受力突起51与驱动突起63处于临界抵接状态,旋转件6的齿牙部61仍然与搅拌齿轮47啮合。驱动突起63随旋转件6继续转动。
如图15所示,驱动突起63与受力突起51解除抵接,且旋转件6的无齿部62与搅拌齿轮47相对,即旋转件6不再跟随搅拌齿轮47转动。被检测件5失去驱动突起63的抵接后受拉簧39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以第二速度沿与H1方向相反的H2方向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同时检测件20跟随被检测件5回到第三位置。
如图16所示,被检测件5受驱动突起63驱动后在护盖3上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其滑动产生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轨迹,即其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均具有位移。弧形轨迹的弧长L的长度范围约为6mm~15m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6.5mm~8mm,弧形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度范围为20°~6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2°~30°。
可知的是,检测件20受被检测件触发产生运动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轨迹,即检测件20的运动轨迹与被检测件5的运动轨迹相仿,更进一步为相同,以使得被检测件5在受旋转件6驱动时可持续触发检测件20,弧形轨迹形成的弧长长度和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若无明显偏差均应属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或者相仿范围之内。
可知的是,检测件20的运动距离不小于被检测件5的运动距离。
可知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需求,本实施例中被检测件5的第二速度不同于第一速度,优选第二速度大于第一速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速度。当整个检测过程完成后,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检测件20对显影盒1检测判断显影盒1的寿命、型号、新旧等信息,并可使得显影盒1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正常工作。
可知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动力接收部40未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时,被检测件5不与检测件20产生抵接,护盖3与检测件20抵接,动力接收部40接收动力之后,被检测件5受旋转件6驱动而产生运动后与检测件20抵接。可知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件,检测件20受被检测件5触发而做弧形运动时,图像形成装置内与检测件20作用的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被检测件5不再受旋转件6驱动时,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使得检测件20和被检测件5反向做弧形运动。
一般地,在工厂生产显影盒的过程中会设置一个检验环节,即对生产的显影盒1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一次检验,以确保生产的产品为合格产品,当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检测件20对显影盒1进行检测完成后,则表示该显影盒为一个合格的产品,可进行售卖。检验过程中会使得旋转件6旋转,即旋转件6从与搅拌齿轮47啮合的位置转动到与搅拌齿轮47不啮合的位置。为了使出售的显影盒1能够被购买该显影盒1的客户的图像形成装置检测识别,工厂会将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一个复位操作,即对显影盒1中在检测过程中发生转动的旋转件6进行复位,使旋转件6回到与旋转件6啮合的位置。
如图17和图18所示,首先需要通过护盖3的第二孔32人为的将旋转件6沿第一方向向右拉动,在旋转件6被拉动的过程中,压簧64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缩并积蓄弹性势能,在将旋转件6拉到不能与搅拌齿轮47产生干涉的位置后将旋转件6进行转动,当旋转件6被人为转动到未发生检测过程时的位置时松开旋转件6,同时压簧64释放弹性势能使得旋转件6在第一方向上向左移动,回到被拉动前的位置并与搅拌齿轮47啮合。复位后的显影盒1即可被正常出售。本实施例中的检验环节可以保证出售的产品能够被图像形成装置正常检测,而简便的复位操作又可以使得工厂的生产成本得到控制。
可知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弹性件,旋转件6反向旋转后人为的使得旋转件6在第一方向上向左移动并与搅拌齿轮47啮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影盒,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检测件,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
显影辊,设于所述盒体,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影辊承载所述显影剂;
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盒体,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
护盖,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端部;
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所述被检测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护盖,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盒体,用于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被检测件做弧形运动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触发所述检测件做弧形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上设置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呈在第三方向上向下凹陷的弧形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被检测件安装于所述弧形导轨上;
在所述被检测件受所述旋转件驱动时,所述被检测件能够在所述弧形导轨上滑动,以使所述被检测件在所述弧形导轨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显影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形成弧形轨迹;
所述弧形轨迹的弧长长度范围为6mm~15mm,所述弧形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范围为2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迹的弧长长度范围为为6.5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范围为22°~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受力突起和施力面,所述受力突起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受力突起能够被所述旋转件抵接而使得所述被检测件相对于所述护盖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所述施力面用于触发所述检测件,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施力面比所述受力突起更靠近所述显影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积蓄弹性势能,所述弹性势能用于驱使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护盖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柱,所述被检测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柱,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时,所述拉簧被拉伸并积蓄弹性势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的运动轨迹与所述被检测件的运动轨迹相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齿牙部、无齿部和驱动突起,所述齿牙部用于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动力而旋转,所述无齿部用于使所述旋转件停止旋转,所述驱动突起用于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弹性件和防脱件,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盒体,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旋转件可旋转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并受所述旋转件和所述防脱件的抵接而产生形变,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防止所述旋转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产生非预设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压簧,所述防脱件为螺钉,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插入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螺钉的螺帽的半径大于所述压簧的半径。
CN202321948838.4U 2022-09-29 2023-07-21 显影盒 Active CN2201547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0295 2022-09-29
CN2022226002959 2022-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4796U true CN220154796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8838.4U Active CN220154796U (zh) 2022-09-29 2023-07-21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4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9543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gear having engagement portions
JP2012120719A (ja) 薬剤フィーダ
US20230213886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CN220154796U (zh) 显影盒
CN108663924B (zh) 显影盒
WO2023010702A1 (zh) 一种显影盒
CN211236563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3302764U (zh) 一种显影盒
WO2021078106A1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217238606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6383433B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显影盒
CN213302765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6325022B (zh) 一种显影盒
WO2023109949A1 (zh) 显影盒
CN111367154A (zh) 显影盒
CN110727186A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210514945U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218647311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936283U (zh) 一种显影装置
WO2022089653A1 (zh) 一种显影盒
CN218957026U (zh) 计数组件和显影盒
CN220543260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215376099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208095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290039U (zh) 一种显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