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613U -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613U
CN220152613U CN202320840391.2U CN202320840391U CN220152613U CN 220152613 U CN220152613 U CN 220152613U CN 202320840391 U CN202320840391 U CN 202320840391U CN 220152613 U CN220152613 U CN 220152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trip
tab
strip assembly
light
inn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03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明
严伟
刘立宁
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Elevators Co Ltd,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Eleva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03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带组件,包括:内壳体,具有内周壁和外周壁,内周壁在其内部限定中空部分,内周壁的外侧和外周壁的内侧之间限定凹部;灯带,固定到中空部分的底侧;电缆,焊接到灯带的端部;插接件,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的突出部,突出部的形状适于插入内壳体的凹部,当突出部插入所述内壳体时,基部至少部分地封堵中空部分,并且突出部还包括供焊接到灯带的电缆穿过的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灯带组件的人员输送装置,例如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

Description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带组件,以及包括这种灯带组件的人员输送装置。所述人员输送装置例如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中或人员输送装置上,需要安装灯带来提供照明。对于具有狭长走廊的建筑物或横跨较长距离的自动扶梯,通常,单件灯带无法覆盖整个需要照明的长度,因此需要对多条灯带进行拼接,以满足照明需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灯带组件由于相邻灯带之间拼接处的缝隙过大会产生暗区,此外,电缆与灯带PCB之间的焊接处容易因外力的作用而断裂,这对灯带组件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寿命都会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灯带组件,通过在灯带的端部提供插接件来减小相邻灯带之间的缝隙并增加强度,从而改善灯带组件的照明效果并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这种解决方案不需要在灯带上安装额外的灯罩,由此可以为使用该灯带组件的设备提供更多空间,同时允许降低灯带组件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包括:内壳体,具有内周壁和外周壁,内周壁在其内部限定中空部分,内周壁的外侧和外周壁的内侧之间限定凹部;灯带,固定到中空部分的底侧;电缆,焊接到灯带的端部;插接件,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的突出部,突出部的形状适于插入内壳体的凹部,当突出部插入内壳体时,基部至少部分地封堵中空部分,并且其中,突出部还包括供焊接到灯带的电缆穿过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接件还包括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该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适于插入内壳体的中空部分,并分别抵靠中空部分的两个侧壁,以与中空部分摩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接件还包括第三突片,该第三突片位于第一、第二突片和突出部之间,当突出部插入内壳体时,第三突片适于插入内壳体的中空部分,并且抵靠灯带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三突片连接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底侧,以增加插接件的整体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突出部包括多个齿,多个齿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焊接到灯带的电缆穿过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电缆垂直于灯带的延伸方向焊接到灯带,从而避免在焊接处附近形成弯折,对焊接点造成不期望的应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接件由透光材料制成,以减小在相邻灯带组件的端部之间形成的暗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灯带组件还包括围绕内壳体设置的外壳体,以保护灯带组件的内部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外壳体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体部分和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第二外壳体部分,第一外壳体部分设置在内壳体的顶侧,第二外壳体部分接合第一外壳体部分,并且设置在内壳体的底侧。第一外壳体部分和第二外壳体部分的形状配置为将灯带发出的光引导到灯带组件的顶部表面,并防止侧面漏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插接件的基部上面向外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接合特征,接合特征配置为与相邻的灯带组件的插接件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灯带组件的人员输送装置,所述人员输送装置例如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
附图标记列表
1 灯带组件
100 插接件
110 基部
120 突出部
121 齿
131 第一突片
132 第二突片
133 第三突片
200 灯带
210 电缆
220 焊接点
300 内壳体
310 内周壁
311 中空部分
320 外周壁
330 凹部
410 第一外壳体部分
420 第二外壳体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的插接件和与其配合的内壳体的端部的透视图,其中插接件与内壳体分离;
图2是图1的灯带组件的端部的透视图,其中插接件插入内壳体中;
图3是图2的灯带组件的顶部透视图;
图4是图2的灯带组件的侧视透视图;
图5是图2的灯带组件的端部视图,其中灯带组件还配备有外壳体;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在人员运输装置上的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下通过描述示例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1的插接件100和与其配合的内壳体300的端部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内壳体300具有内周壁310和外周壁320,内周壁310的内部轮廓围成中空部分311,灯带200固定到中空部分311的底侧,用于为灯带200供电的电缆210在灯带200的端部处焊接到灯带的PCB,焊接点220邻近中空部分311的底壁的端部边缘。
为了减少灯带组件1的焊接点受到的应力,并使其中空部分311避免暴露于外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1提供了一种具有特殊构造的插接件100,以保护灯带组件1的端部部分。从图1中可见,插接件100包括基部110和从基部110垂直延伸的突出部120,该突出部120的形状适于插入内壳体300的内周壁310和外周壁320之间形成的凹部330,使得插接件100能够保持在内壳体300上。具体而言,凹部330形成在内壳体300的底侧,即中空部分311的下方,使得当插接件100的突出部120插入内壳体300的凹部330时,焊接到灯带200的端部的电缆210能够穿过突出部120上形成的开口。特别地,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突出部120具有包括多个齿121的梳形轮廓,所述开口是多个齿121之间形成的间隙。
从图2中可见,当插接件100插入内壳体300时,插接件100的基部110覆盖并封堵内壳体300的中空部分311,以保护内部的灯带200。优选地,为了使插接件100与内壳体300的配合更加牢固,并且使灯带200的PCB与电缆210的焊接更加稳定,插接件100还设置有第一突片131、第二突片132和第三突片133。结合图1-图4,第一突片131和第二突片132在基部110两侧相对地设置并垂直于基部110延伸,当插接件100插入内壳体300时,第一突片131和第二突片132适于插入中空部分311并分别抵靠中空部分311的左右两个内侧壁。第三突片133位于第一、第二突片131、132与突出部120之间,并且当插接件100插入内壳体300时,第三突片133适于插入中空部分311并抵靠灯带200的上表面,如图4中的侧视图所示。优选地,第三突片133将第一突片131和第二突片132的底侧互连,使得第一突片131、第二突片132和第三突片133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插接件100的整体强度并增强了插接件100与内壳体300之间的摩擦配合。
参考图1、图2、图4,可以看出,用于为灯带200供电的电缆210垂直于灯带200的延伸方向焊接到灯带200,焊接点位于灯带200的端部,电缆210穿过插接件100的突出部120中形成的开口以延伸到电源。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电缆沿着灯带的延伸方向焊接的方式,沿垂直方向焊接的电缆不会与相邻的灯带组件接触,因此避免了电缆被相邻灯带组件的壳体挤压,减少了作用在电缆和焊接处上的不必要的应力。此外,由于电缆从焊接处直接向外延伸,因此避免了电缆在灯带的端部处形成不期望的弯折,这种弯折一方面使电缆容易受到损坏,另一方面会增加相邻灯带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暗区,有损灯带组件的照明效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上述构造的插接件100与垂直焊接的电缆210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邻接的两段灯带组件通过各自的插接件连接在一起,例如粘接;替代地,插接件100的基部110的面向外的一侧上可以设置有诸如相对应的凸起和凹部的接合特征,以便于连接到相邻灯带组件的插接件。优选地,插接件100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透明的PC材料。这样,相邻两段灯带组件之间的间隙仅仅是两个插接件基部的厚度,并且光可以透过插接件照射,由此可以最小化灯带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暗区对照明效果的影响。此外,当插接件100插入内壳体300时,基部110、第三突片133和突出部120将电缆210与灯带200的焊接部分包围在其中,突出部120的齿121形成的每个间隙分别接收一条电缆,从而避免了电缆在焊接点附近缠绕,防止不期望的应力作用在焊接点上导致电缆与灯带分离。
特别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带组件1还包括围绕内壳体300设置的外壳体,外壳体包围内壳体300的整个外周,仅在两个端部处留出供电缆210穿过的开口,以保护内壳体300以及其中的灯带200。特别地,外壳体由第一外壳体部分410和第二外壳体部分420组成,第一外壳体部分410设置在内壳体300的顶侧,即灯带发光的一侧,第二外壳体部分420设置在内壳体300的底侧,与第一外壳体部分410接合。第一外壳体部分410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透明硅胶,第二外壳体部分420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乳白硅胶。如图5中配备有外壳体的灯带组件1的横截面图所示,透光的第一外壳体部分410呈从内壳体300的底部朝向顶部逐渐变宽的结构,不透光的第二外壳体部分420的形状与第一外壳体410配合,使得外壳体的外部轮廓呈横截面为大致正方形的长条形状。透光的第一外壳体部分410与不透光的第二外壳体部分420的形状将灯带200发出的光引导到灯带组件的上表面,防止从侧面漏光。此外,如前所述,灯带200安装在中空部分311的底侧,使得灯带200的发光表面与壳体之间被中空部分311隔开,由此提供了一定距离使灯光发散,避免灯带的颗粒感过于明显,进一步改善了照明效果。
以上仅针对灯带组件的一个端部详细描述了插接件与灯带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但可以设想的是,每段灯带组件的两端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为可以为每一端都配备相应的插接件。
如上所述的灯带组件特别地可以用于例如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人员输送装置,例如,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灯带组件1可以安装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两侧的裙板上,沿着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延伸方向布置。不透光的第二外壳体部分的底部用于附接到裙板,透光的第一外壳体部分面向外,用于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梯级照明。也可以设想灯带组件的其他安装位置,例如安装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扶手的型材下方,沿着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延伸方向布置。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灯带组件以及包括该灯带组件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组件包括:
内壳体,具有内周壁和外周壁,所述内周壁在其内部限定中空部分,所述内周壁的外侧和所述外周壁的内侧之间限定凹部;
灯带,固定到所述中空部分的底侧;
电缆,焊接到所述灯带的端部;
插接件,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形状适于插入所述内壳体的凹部,当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内壳体时,所述基部至少部分地封堵所述中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突出部还包括供焊接到灯带的电缆穿过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还包括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所述第一突片和所述第二突片适于插入所述内壳体的中空部分,并分别抵靠所述中空部分的两个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还包括第三突片,所述第三突片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突片和所述突出部之间,当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内壳体时,所述第三突片适于插入所述内壳体的中空部分,并且抵靠所述灯带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突片连接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底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包括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焊接到灯带的电缆穿过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垂直于所述灯带的延伸方向焊接到所述灯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由透光材料制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组件还包括围绕所述内壳体设置的外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第一外壳体部分和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第二外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顶侧,所述第二外壳体部分接合所述第一外壳体部分,并且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底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的基部上还设置有接合特征,配置为与相邻的灯带组件的插接件接合。
11.一种人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输送装置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带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输送装置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步道。
CN202320840391.2U 2023-04-14 2023-04-14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Active CN220152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0391.2U CN220152613U (zh) 2023-04-14 2023-04-14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0391.2U CN220152613U (zh) 2023-04-14 2023-04-14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613U true CN220152613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0391.2U Active CN220152613U (zh) 2023-04-14 2023-04-14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5565B2 (en) Lamp, hanging transparent lamp and lamp system
CN210717150U (zh) 筒灯
CN220152613U (zh) 灯带组件和包括其的人员输送装置
JP5610282B2 (ja) 照明器具
KR200456665Y1 (ko) 엘이디등의 엔드 캡
MXPA04007185A (es) Aparato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para iluminacion de orilla.
KR200420505Y1 (ko) 조명기구용 조명판의 구조
CN113390041A (zh) 一种可拼接的灯具
CN114321783A (zh) 灯壳组件及应用该灯壳组件的灯具
CN210373138U (zh) 吸顶灯
JP2016004754A (ja) Led照明装置
CN113639212A (zh) 一种链环、链式灯、链式灯的装配方法及其应用
WO2016052486A1 (ja) 反射板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5001266U (zh) 一种可拼接的灯具
CN211059948U (zh) 一种灯具及组合灯
KR102187802B1 (ko) 조명 레일 커넥터
CN218645303U (zh) 一种柔性防断裂灯带
CN218388212U (zh) 一种电器盒及驱动电源
CN114151764B (zh) 稳定高亮的高位刹车灯
CN218268989U (zh) 一种无边框线性灯盒及线性灯具
CN216667443U (zh) 灯壳组件及应用该灯壳组件的灯具
KR200493036Y1 (ko) 천장 고정용 조명장치
CN216667578U (zh)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CN218268720U (zh) 一种平板灯
CN215446348U (zh) 线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