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9490U -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9490U
CN220139490U CN202321469022.3U CN202321469022U CN220139490U CN 220139490 U CN220139490 U CN 220139490U CN 202321469022 U CN202321469022 U CN 202321469022U CN 220139490 U CN220139490 U CN 220139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plate
connecting plate
component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90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寿英
罗菁
佘明阳
黄彬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ntai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ntai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ntai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ntaik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90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9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9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9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包括连接板和U形连接件,所述连接板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装配通孔,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装配通孔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的弯头处用于安装承重索,所述连接板还设有限位长孔,所述限位长孔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本部件通过U形连接件将承重索锁紧,确保承重索连接稳固,使用螺栓副穿过限位长孔将连接板与光伏组件连接,确保光伏组件、本连接部件、柔性承重索三者连接稳定。通过松开螺母使螺栓在限位长孔内滑动,方便的调整光伏组件与柔性承重索的相对位置,以适应由于高度差带来的光伏组件承重柔性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背景技术
柔性光伏支架的光伏板的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绞索,其具有重量轻、跨度大、场地基础要求低、适用于复杂地形等特点。相比于固定支架,柔性光伏支架可以进行大跨度的布置,减少桩基的数量,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远低于固定支架。
目前的柔性光伏支架本质上是一种悬索结构,光伏组件安装于两根横向承重索上。主要为东西方向承重索,组件朝南北向布置。一般情况下柔性光伏支架的两根承重索处于不同水平面上,即具有一定高度差,这样其上的光伏组件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可以更好的接收光能。在山地应用中,由于地形坡度的改变,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根据实用例和实验数据显示,坡度为零度时,两根承重索的垂直距离最大,即设定的初始距离;当山地坡度起伏,即两端水平高度呈现落差时,落差值越大(即坡度越大),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小。两者之间的变化呈非线性,而光伏组件的安装孔位是固定的,因此光伏组件安装变得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时,传统的光伏组件连接部件安装孔位固定,光伏组件与承重索相对位置不可调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包括连接板和U形连接件,所述连接板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装配通孔,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装配通孔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的弯头处用于安装承重索,所述连接板还设有限位长孔,所述限位长孔用于连接光伏组件。
在山地应用中,由于坡度的改变,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且这种距离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时,通过U形连接件将承托光伏组件的柔性承重索锁紧在U形连接件与连接板之间,确保本连接部件与柔性承重索连接的稳固。由于本连接部件在连接板上设置限位长孔,可以使用紧固件(例如螺栓副)穿过限位长孔将连接板与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连接,以确保光伏组件、本连接部件、柔性承重索三者连接稳定。当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母使螺栓在限位长孔内滑动,方便的调整光伏组件与柔性承重索的相对位置,以适应由于高度差带来的光伏组件承重柔性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使得本连接部件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需求,不必额外增加支撑梁,用钢量大大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避免了通过外力改变横向承重索的姿态来调整径向距离可能带来的未知危险,如受力改变,外支撑力撑杆打滑等,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长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长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翼。
设置限位长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限位长孔分别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翼,可以将本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或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时,即此时连接板仅与一块光伏组件连接,通过螺栓副穿过限位长孔将连接板与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连接,以确保光伏组件、本连接部件、柔性承重索三者连接稳定,且设置限位长孔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翼,更便于工业生产,节约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U形连接件上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板抵接,所述本体上开设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连接件的弯头方向相对设置。
为了进一步锁定承重索,确保本连接部件与承重索连接稳定,在本体上开设弧形缺口,弧形缺口与U形连接件的弯头处相互配合形成咬合结构,可以增加本连接部件和承重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件在受力状态下的松动情况,同时使连接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能够更好的锁定弧形缺口与U形连接件之间的承重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形成凹部,所述本体抵接于所述凹部内。
连接板上形成凹部,锁紧部的本体抵接在凹部内,受凹部侧壁的限制,能够防止锁紧部的本体因为外界干扰发生晃动,提高本连接部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还包括压片,所述压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二装配通孔,所述U形连接件的任一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装配通孔并将所述压片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压片用于压紧所述光伏组件。
柔性承重索承托光伏组件,如遇到风振或其他扰动,光伏组件容易产生振动,本连接部件通过设置压片压紧与连接板连接的光伏组件,防止光伏组件受风等影响发生较大晃动而损毁;且设置压片是通过U形连接件的任一自由端与连接板固定,不用额外的占用安装空间,节省了材料和连接板的空间,更加便于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片为双边压片,所述压片还包括同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在每个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折部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夹紧于所述连接板。
将压片设置为双边压片,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置于两块光伏组件之间,由于两块第一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翻折部,通过第一翻折部能够将本连接部件两侧的光伏组件夹紧,即双边压片能够将两侧的光伏组件夹在连接板与第一翻折部之间,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与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光伏组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位移导致光伏组件损毁的事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确保双边压片能更稳固的夹紧光伏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片为单边压片,所述压片还包括反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二翻折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翻折部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夹紧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板抵接。
将压片设置为单边压片,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设置于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时,即此时本连接部仅与一块光伏组件连接。此时设置压片为单边压片,其通过第二翻折部将本连接部单侧的光伏组件夹紧,即单边压片能够将单侧的光伏组件夹在连接板与第二翻折部之间。此时若发生风振等外界因素干扰,由于仅有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翻折部,则此时本连接部还不够稳定,因此还设置与第二侧板反向的第三侧板,并且第三侧板与连接板抵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当被第二翻折部夹紧的光伏组件发生振动时,振动能够通过第三侧板传导给连接板,使得本连接部件更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互相平行且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第二翻折部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确保单边压片能更稳固的夹紧光伏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通孔位于所述矩形的中轴线处,所述限位长孔以所述中轴线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设置连接板为矩形结构,且第一装配通孔位于矩形板的中心处,这样当连接板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时更加稳定;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连接板整体是一个对称的结构,在连接光伏组件时不易发生弯折,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对称设置加工也更加方便,节约了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时,通过U形连接件将承托光伏组件的柔性承重索锁紧在U形连接件与连接板之间,确保本连接部件与柔性承重索连接的稳固。由于本连接部件在连接板上设置限位长孔,可以使用螺栓副穿过限位长孔将连接板与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连接,以确保光伏组件、本连接部件、柔性承重索三者连接稳定。当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母使螺栓在限位长孔内滑动,方便的调整光伏组件与柔性承重索的相对位置,以适应由于高度差带来的光伏组件承重柔性承重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使得本连接部件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需求,不必额外增加支撑梁,用钢量大大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避免了通过外力改变横向承重索的姿态来调整径向距离可能带来的未知危险,如受力改变,外支撑力撑杆打滑等,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2.为了进一步锁定承重索,确保本连接部件与承重索连接稳定,在本体上开设弧形缺口,弧形缺口与U形连接件的弯头处相互配合形成咬合结构,可以增加本连接部件和承重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件在受力状态下的松动情况,同时使连接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能够更好的锁定弧形缺口与U形连接件之间的承重索;连接板上形成凹部,锁紧部的本体抵接在凹部内,受凹部侧壁的限制,能够防止锁紧部的本体因为外界干扰发生晃动,提高本连接部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3.将压片设置为双边压片,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置于两块光伏组件之间,由于两块第一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翻折部,通过第一翻折部能够将本连接部件两侧的光伏组件夹紧,即双边压片能够将两侧的光伏组件夹在连接板与第一翻折部之间,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与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光伏组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位移导致光伏组件损毁的事故。
4.将压片设置为单边压片,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设置于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时,即此时本连接部仅与一块光伏组件连接。此时设置压片为单边压片,其通过第二翻折部将本连接部单侧的光伏组件夹紧,即单边压片能够将单侧的光伏组件夹在连接板与第二翻折部之间。此时若发生风振等外界因素干扰,由于仅有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翻折部,则此时本连接部还不够稳定,因此还设置与第二侧板反向的第三侧板,并且第三侧板与连接板抵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当被第二翻折部夹紧的光伏组件发生振动时,振动能够通过第三侧板传导给连接板,使得本连接部件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与双边压片连接时本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单边压片连接时本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仅设置一个限位长孔时与单边压片连接时本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爆炸图;
图5为设置两个限位长孔时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仅设置一个限位长孔时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双边压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单边压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锁紧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连接部件设置在光伏组件边侧和两块光伏组件之间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B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连接板,11-限位长孔,12-第一装配通孔,13-U形连接件,14-凹部,21-底板,22-第二装配通孔,211-第一侧板,212-第一翻折部,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第二翻折部,31-本体,32-弧形缺口,100-光伏组件,200-承重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6、7、8、9、10、12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在水平面的正投影为一矩形,在连接板1的下部设置U形连接件13,例如U形螺栓。在连接板1的中轴处设置有第一装配通孔12,为了使U形连接件13穿过连接板1,一般第一装配通孔12的数量为两个,U形连接件13的两个自由端自下而上的穿过第一装配通孔12,并通过螺母将U形连接件13与连接板1固定。承托光伏组件100的柔性承重索200从U形连接件13的弯头处与连接板1之间穿过,随着螺母逐渐上紧,U形连接件13的弯头压迫承重索200,进而将本连接部件与承重索200固定在一起。
在连接板1的两翼,以连接板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各设置有一个限位长孔11,一般限位长孔11配置为长圆孔。由于限位长孔11设置在连接板1的两翼,在使用时,可以将本连接部件设置在两个光伏组件100之间,也可设置在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即此时本连接部件仅与一块光伏组件连接。使用螺栓副穿过限位长孔11将连接板1与光伏组件100的铝合金边框连接,以确保光伏组件100、本连接部件、承重索200三者连接稳定。
当然,限位长孔11也可设置在连接板1两翼中的任意一个上,即仅设置一个限位长孔11时,本连接部件可适用于设置在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即此时本连接部件通过限位长孔11仅与一块光伏组件连接。
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呈对称设计,即第一装配通孔12位于矩形连接板1的几何中心。承重索200从U形连接件13的弯头处穿过,被固定在连接板1上,承重索200与限位长孔11垂直设置。作为可选的形式,承重索200在连接板1的投影可以穿过限位长孔11。
在实际施工的光伏系统中,两根承重索200一般被配置为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这样架设在承重索200上的光伏组件100能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更好的接收光能。而在山地应用中,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200之间的垂直距离(通常两根光伏组件承重索200平行布置,垂直距离即两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由于坡度的改变,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且这种距离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因此当承重索200之间的垂直距离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松开螺母使螺栓在限位长孔11内滑动,方便的调整光伏组件100与柔性承重索200的相对位置,以适应由于高度差带来的光伏组件承重索200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使得本连接部件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需求,不必额外增加支撑梁,用钢量大大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避免了通过外力改变承重索200的姿态来调整垂直距离可能带来的未知危险,如受力改变,外支撑力撑杆打滑等,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锁定承重索200,确保本连接部件与承重索200连接稳定,我们在U形连接件13与连接板1之间加设一个锁紧部,锁紧部穿设于U形连接件13上,锁紧部包括本体31,在本体31上开设弧形缺口32,弧形缺口32的开口方向与U形连接件13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即弧形缺口32能够与U形连接件13配合将二者之间的承重索200咬合牢固,这样可以增加本连接部件和承重索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减少本连接部件在受力状态下的松动情况,同时使连接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能够更好的锁定弧形缺口32与U形连接件13之间的承重索200。
在使用时,随着上紧U形连接件13的螺母,U形连接件13的弯头处与连接板1的距离逐渐缩短,逐渐夹紧承重索200,此时本体31受到U形连接件13的压迫,与连接板1抵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为几字形的折弯板,在连接板1的轴线处形成一个凹部14,本体31抵接于凹部14内,受凹部14侧壁的限制,能够防止锁紧部的本体31因为外界干扰发生晃动,提高本连接部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实际光伏系统搭设时,柔性承重索200承托光伏组件100,如遇到风振或其他扰动,光伏组件100容易产生振动,可能会损毁光伏组件100。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板1上还设置有压片,压片包括底板21,在底板21上开设第二装配通孔22,由于U形连接件13是自下而上的穿过第一装配通孔12,第二装配通孔22的数量被配置为一个,这样第二装配通孔22可以穿设在U形连接件13的任一自由端,并通过螺母将压片与连接板1固定,此时U形连接件1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一装配通孔12和第二装配通孔22。可以预见的,第二装配通孔22也可被配置为两个,这样U形连接件13的两个自由端均穿过第二装配通孔22。
当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件设置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00之间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本连接部件两侧的光伏组件100,压片被设置为双边压片,双边压片的具体结构是在底板2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侧板211,两个第一侧板211同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板211互相平行且均与底板21垂直。在每个第一侧板211上均设置有第一翻折部212,第一翻折部212是向外翻折,即第一翻折部212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一侧板211的方向延伸,第一翻折部212与第一侧板211垂直。
在使用时,将本双边压片底板21上的第二装配通孔22对准U形连接件13的一个自由端,U形连接件13穿过第二装配通孔22后上紧螺母,随着螺母逐渐上紧,第一翻折部212给光伏组件100的边沿一个向下的压力,将光伏组件100夹紧在第一翻折部212与连接板1之间,防止光伏组件100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位移导致光伏组件100损毁的事故发生。
实施例2
如图2、3、4、8、10、11所示,当想要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设置在光伏系统内一跨的首尾两端时,也就是说当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仅和一片光伏组件100连接时,一般不采用如实施例1中双边压片的做法,因为双边压片由于具有两个翻折部,当仅与一片光伏组件100连接时,双边压片的一个翻折部夹紧光伏组件100后,另外一个翻折部处于空置状态,如果被夹紧的光伏组件100发生振动或晃动,其振动传导到被空置的翻折部后,由于该翻折部并没有着力点,因此此时的压片夹紧光伏组件100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压片是采用单边压片。单边压片的具体结构是在底板21的两端分别相对设置第二侧板221和第三侧板222,第二侧板221和第三侧板222相互平行且与底板21垂直,在第二侧板221上设置有第二翻折部223,第二翻折部223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二侧板221的方向延伸。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第二侧板221和第三侧板222反向设置,且第三侧板222上并不设置翻折部而是与连接板1抵接。
在使用时,第二翻折部223将光伏组件100夹紧在第二翻折部223与连接板1之间。此时若发生风振等外界因素干扰,被第二翻折部223夹紧的光伏组件100产生的振动通过第二侧板221传递给第三侧板222,又因为第三侧板222与连接板1抵接,因此可以将单边压片的弹性力转移给连接板1上,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机械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震动或松动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和U形连接件(13),所述连接板(1)开设至少两个第一装配通孔(12),所述U形连接件(13)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装配通孔(12)并与所述连接板(1)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13)的弯头处用于安装承重索(200),所述连接板(1)还设有限位长孔(11),所述限位长孔(11)用于连接光伏组件(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长孔(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长孔(11)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的两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所述U形连接件(13)上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包括本体(31),所述本体(31)与所述连接板(1)抵接,所述本体(31)上开设弧形缺口(32),所述弧形缺口(3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连接件(13)的弯头方向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的中部形成凹部(14),所述本体(31)抵接于所述凹部(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片,所述压片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上开设第二装配通孔(22),所述U形连接件(13)的任一自由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装配通孔(22)并将所述压片与所述连接板(1)固定,所述压片用于压紧所述光伏组件(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为双边压片,所述压片还包括同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11),所述第一侧板(21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两端,在每个所述第一侧板(211)上还设置有第一翻折部(212),所述第一翻折部(212)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翻折部(212)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100)夹紧于所述连接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1)互相平行且均与所述底板(21)垂直,所述第一翻折部(212)与所述第一侧板(211)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为单边压片,所述压片还包括反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221)和第三侧板(222),所述第二侧板(221)和所述第三侧板(22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1)的两端,所述第二侧板(221)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部(223),所述第二翻折部(223)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板(22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翻折部(223)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100)夹紧于所述连接板(1),所述第三侧板(222)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板(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21)和所述第三侧板(222)互相平行且与所述底板(21)垂直,所述第二翻折部(223)与所述第二侧板(221)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通孔(12)位于所述矩形的中轴线处,所述限位长孔(11)以所述中轴线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CN202321469022.3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Active CN220139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9022.3U CN220139490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9022.3U CN220139490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9490U true CN22013949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9022.3U Active CN220139490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9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04193A1 (en) Solar cell module stand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same
WO2019062312A1 (zh) 薄膜光伏组件的背挂式安装总成
AU201622655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
WO2022000985A1 (zh) 一种不破坏金属屋面的承重构架及安装方法
JP2014047570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固定具
WO2014010026A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架台
CN220139490U (zh)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CN215835352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光伏阵列
CN211457044U (zh) 一种檩条及一种太阳能跟踪支架
CN217590668U (zh) 组件中托件及光伏支架
CN109538903B (zh) 一种用于输电塔上监测设备的固定装置
CN214741880U (zh) 一种风电塔筒母线支撑结构
KR102214519B1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용 클램프
CN116743045A (zh) 一种用于山地的柔性光伏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20693025U (zh)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组件的部件
CN210273900U (zh) 一种用于预应力悬索光伏电站的四角锥连接件
TWM609547U (zh) 太陽能模組支撐結構裝置
JP2011222865A (ja) 太陽電池装置
CN221328843U (zh) 光伏组件固定件及柔性光伏支架
CN217789588U (zh) 一种用于柔性支架双玻组件的连接件
CN220173159U (zh) 一种光伏板安装用支撑基座
CN219627598U (zh) 一种檩条及跟踪支架
CN221283083U (zh) 一种檩条结构和光伏支架
JP3243239U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の架台
CN112821857B (zh) 太阳能光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