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4380U -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4380U
CN220134380U CN202321637573.6U CN202321637573U CN220134380U CN 220134380 U CN220134380 U CN 220134380U CN 202321637573 U CN202321637573 U CN 202321637573U CN 220134380 U CN220134380 U CN 220134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hole
connector
connecting pie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75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gnu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gnu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gnu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gnu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4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4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bayonet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2Bolts or sleeves for positioning of machine parts, e.g. notched taper pins, fitting pins, sleeves, eccentric position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5/00Screw-bolts; Stay-bolts; Screw-threaded studs; Screws; Set scre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9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threaded element being driven through the edge of a sheet plate with its axis in the plane of the plat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第二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构件的上下两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于第二构件的下表面或支撑部的其中一部分设于第二构件的下表面并且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支撑部形成有插装柱或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第一连接件通过插装柱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一构件上;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安装于安装孔内,第二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与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的上表面的间距为‑2.5mm至1.5mm。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连接系统;其中,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特别用于连接玻璃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板件通过螺钉或螺栓或三合一连接件或层板托组件等安装于墙体或门体或家具等构件上,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261202公开的《紧贴墙面式柜子》,通过在侧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开设有插孔,然后将连接件的两个连接柱分别插接在侧板的插孔、以及下固定板或下固定板的插孔,从而将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安装在侧板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外物或外力容易驱动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向上顶起或抬起,使得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与侧板分离,使用安全性较低。
为此,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为TW578500U公开的《可调整之层板定位扣件结构》,通过定位扣件的上夹持片及下夹持片分别夹持层板的上侧及下侧,限制了层板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避免层板受力顶起或抬起。但是,由于定位扣件的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限制了层板需要从侧向安装,导致层板与架体之间存在间隙,美观性较差;另外,定位扣件的上夹持片的厚度较大,导致物件在层板的上侧面移动过程中容易被上夹持片卡住,容易对物件造成损坏,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层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向上顶起或抬起、层板与架体之间存在间隙、以及物件在层板上移动时容易被定位扣件卡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脆性材料,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或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部形成有插装柱或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插装柱或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向上脱离所述第一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
通过第一连接件的支撑部安装在第一构件上,第二连接件设在第二构件上,然后第二构件从上往下安装至第一连接件,以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由于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设于安装孔内,且通过第二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与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支撑部限制第二构件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来限制第二构件沿上下方向的移动,防止第二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顶起或抬起,提高第二构件的使用安全性。由于第二构件可以从上往下安装至第一连接件上,以使第二构件的侧面与第一构件的侧面相互贴合或接近贴合,从而减小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之间的间隙,防止位于第二构件上的物件卡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缝隙之间,提高使用便捷性及美观性。由于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在-2.5mm至1.5mm,使得第二连接件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内,从而使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处于平整状态,物件在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不会受到第二连接件卡住,提高物件移动的便捷性以及第二构件整体的美观程度和第二连接件的隐形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确保物件在第二构件的上表面移动过程中不会被第二连接件卡住和使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平整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装柱或所述紧固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相互垂直。以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以相互垂直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以使第二连接件在安装孔之中,使第二构件整体更具隐形性和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孔段和下孔段,所述上孔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下孔段的横截面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上孔段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相适配,以阻止所述第二连接件从上往下通过所述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个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通过定位凸部与定位凹槽对应配合,以使第二连接件相对支撑部不发生转动,使得第二连接件定位在支撑部上,确保连接部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顺利装配,避免连接部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位置发生偏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凹槽呈长条状。当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且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或,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时,第二连接件或连接部可以在连接孔内滑动,以使在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开孔出现偏差时,也能顺利完成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安装或者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完成安装之后的平整度更好更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的塑料件;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透光的塑料件。当紧固件和/或第二连接件,和/或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透光材料时,使透光材质的第二构件(如玻璃)和/或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紧固件呈现透光视觉,从外部难以观察到第一连接件、紧固件或第二连接件,提高第一构件和/或第二构件的整体或部分透光性。第二连接件安装于第二构件的安装孔后,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构件形成一个整体,整体隐形性和美观性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或所述安装孔内部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当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连接部相对连接孔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因为第二构件的整体或部分是脆性材质时,第二构件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能顺利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或所述连接孔内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从所述连接孔移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孔的下端或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当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相对连接孔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第二构件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能顺利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系统,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脆性材料,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构件的上下两侧;以及
如上面所述的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上,且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或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构件下表面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向上脱离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或连接孔内部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端部穿过所述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或连接孔内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从所述连接孔移出;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孔的下端或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连接件的支撑部安装在第一构件上,第二连接件设在第二构件上,然后第二构件从上往下安装至第一连接件,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由于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设于安装孔内,且通过第二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与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支撑部限制第二构件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来限制第二构件沿上下方向的移动,防止第二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顶起或抬起,提高第二构件的使用安全性。
由于第二构件可以从上往下安装至第一连接件上,以使第二构件的侧面与第一构件的侧面可以相互贴合或接近贴合,从而减小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之间的间隙,防止位于第二构件上的物件卡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缝隙之间,提高使用便捷性及美观性。
由于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在-2.5mm至1.5mm,使得第二连接件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内,从而使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处于平整状态,物件在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不会受到第二连接件卡住,提高物件移动的便捷性以及第二构件整体的美观程度和第二连接件的隐形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一种拆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二种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三种拆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四种拆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五种拆分示意图;
图8是图7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六种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七种拆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八种拆分示意图;
图13是图12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九种拆分示意图;
图18是图17在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或图3或图5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连接件;11、支撑部;111、定位凹槽;112、连接孔;112a、第三限位凸部;12、连接部;121、第一限位凸部;13、插装柱;14、台阶;
2、第二连接件;21、定位凸部;22、第二限位凸部;
3、第三连接件;
10、第一构件;
20、第二构件;201、安装孔;201a、上孔段;201b、下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家用柜具产品通常由柜体及多个层板拼装而成,设定柜具的侧板为第一构件,层板为第二构件,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形状或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形状例如呈板状体或块状体或柱状体等,材质可以为木质、塑料、金属、或者高分子合成材料等或其组合件,此处不作限定。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构件例如采用玻璃或其他脆性材料制备而成,以使第二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脆性。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261202公开的《紧贴墙面式柜子》或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为TW578500U公开的《可调整之层板定位扣件结构》,出现如背景技术的问题。
为此,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完成连接,以使第二构件20受外力作用下难以向上顶起或抬起,使用安全性高;第二构件20可以直接从上往下安装在第一连接件1上,以使第二构件20的侧面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较小或者不存在间隙,提高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美观性;第二连接件2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20的内部,以使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平整或接近平整,从而保证物件在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顺滑移动。
其中,为了使第二连接件2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20的内部,第二构件20上形成有安装孔201,安装孔20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构件20的上下两侧。其中,当安装孔201位于第二构件20的具有脆性部分时,采用玻璃切割钻孔工艺加工而成,玻璃切割钻孔工艺包括手动切割钻孔或机械自动化切割钻孔等,玻璃切割钻孔工艺为现有常规技术,此处省略赘述。
具体地,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包括支撑部11,支撑部11设于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或支撑部11的其中一部分设于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并且支撑部1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201内;支撑部11形成有插装柱13或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第一连接件1通过插装柱13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一构件10上;第二连接件2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安装于安装孔201内,第二连接件2或第一连接件1与安装孔201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1;其中,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的形状、材料或颜色。为了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第二连接件2为透光材质,具体例如为透光的塑料件,例如为白色透明件、或其他彩色透明件,具体根据第二构件20的颜色适配性选择,以使第二连接件2安装于第二构件20的安装孔201后,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构件20形成一个整体,整体美观性高。如图10、图15所示,支撑部11整体可以呈平板状或方块体状等,支撑部11的全部设于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如图17、图18所示,支撑部11包括整体可以呈平板状或方块体状的主体及在主体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一个台阶14,台阶14可以插入安装孔201内,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抵接至主体起到限位目的,以使支撑部11的一部分设于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支撑部1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201内。
第一连接件1安装在第一构件10的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为第一连接件1通过插装柱13插装在第一构件10上,第二种为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紧固在第一构件10上。以下针对这两种安装方式做详细描述。
作为第一连接件1通过插装柱13插装在第一构件10的安装方式,如图1至图3、图5至13、图15、图17、图18所示,支撑部11与插装柱13可以注塑工艺形成一体化结构,也可以是支撑部11与插装柱13通过胶粘方式固定在一起。支撑部11与插装柱13分别可以为透光件,例如透光塑料件;或插装柱13可以为金属材质。第一构件10上加工有槽孔,槽孔的结构与尺寸与插装柱13的结构及尺寸相适配,例如槽孔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插装柱13的横截面面积,插装柱1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紧在第一构件10的槽孔内;又例如槽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插装柱13的横截面面积,以使插装柱13可以在第一构件10的槽孔内适配性滑动,当第一构件10或第二构件20发生相对形变时,插装柱13可以在第一构件10的槽孔内滑动,以使第一连接件1在左右方向相对第二构件20处于静止状态,减小第二构件20受到的拉力载荷或使第二构件20不受拉力载荷,确保了第二构件20的结构稳定,从而提高物件在第二构件20上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8、图12、图18所示,插装柱13的轴线与安装孔201的轴线相互垂直,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连接后,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相互垂直,从而使第二构件20处于水平状态或接近水平状态,以使物件平稳地摆放在第二构件20上。
作为第一连接件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第一构件10的安装方式,第一连接件1形成有紧固孔,紧固件例如为螺钉或螺栓或螺柱或其他现有的紧固件,第一构件10上可以加工有槽孔或不加工有槽孔,紧固件可以通过自攻式固定在第一构件10上、或者紧固件可以通过卡紧或膨胀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构件10的槽孔,以使第一连接件1安装在第一构件10上。紧固件和/或第一连接件1可以为透光材料,以使玻璃材质的第二构件20和/或第一连接件1、紧固件呈现透光视觉,从外部难以观察到第一连接件1、紧固件或第二连接件2,提高第一构件10和/或第二构件20的整体或部分透光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孔的轴线与安装孔201的轴线相互垂直,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连接后,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相互垂直,从而使第二构件20处于水平状态或接近水平状态,以使物件平稳地摆放在第二构件20上。
其中,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间距例如为-2.5mm、-2.2mm、-2.0mm、-1.5mm、-1.0mm、-0.5mm、0mm、0.5mm、1mm、1.5mm等,以使第二连接件2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20的内部,避免第二连接件2裸露在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或第二连接件2在第二构件20上表面的凸起量较小,物件在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移动过程中不会被第二连接件2卡住,提高物件在第二构件20上表面的移动顺畅性和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上端全部位于第二构件20内,使得第二连接件2没有凸出于第一构件10的上表面,确保物件在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移动过程中不会被第二连接件2卡住和使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平整美观。
第二连接件2或第一连接件1与安装孔201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1可以理解为:为了使第二构件20与第一连接件1保持连接状态,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需要相互连接,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构件20的安装孔201的内部相互配合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移动,或者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构件20的安装孔201的内部相互配合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移动,如此通过第二连接件2或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构件20的安装孔201部分相互配合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移动、第一连接件1的支撑部11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下移动,从而限制了第二构件20沿上下方向的移动,防止第二构件20在使用过程中受力顶起或抬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连接件2和第一连接件1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二连接件2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安装孔201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以使第二连接件2全部位于安装孔201内,通过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与安装孔201的内部相互配合锁紧,限制了第二构件20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1,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至少一部分无法从上往下通过安装孔201,从而防止第二构件20在使用过程中受力顶起或抬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安装孔201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孔段201a和下孔段201b,上孔段201a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孔段201b的横截面面积,上孔段201a的轴线与下孔段201b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例如:上孔段201a可以为圆柱体孔或圆锥体孔,下孔段201b例如可以为圆柱体孔;或者,上孔段201a与下孔段201b例如平滑连接以形成一个圆锥体孔,安装孔201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往下依次减小。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的上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安装孔201上端的横截面面积,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上端一部分凸出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凸出的厚度在0-1.5mm;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的结构及形状与安装孔201的结构及形状相适配,例如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与上孔段201a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相适配,例如呈沉头螺母状或锥形体螺母状,以使第二连接件2位于安装孔201后,第二连接件2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安装孔201的最大横截面面积的同时,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横截面面积大于安装孔201的一部分横截面面积,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位于安装孔201内并使第二连接件2的至少一部分无法通过安装孔201,从而阻止第二连接件2从上往下通过安装孔20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可以通过连接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或者,第二连接件2可以直接与支撑部11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或者,第二连接件2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3与支撑部11连接,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
作为第一种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2所示,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上端穿过连接孔112及安装孔201后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连接部12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121,第一限位凸部121用于限制连接部12的下端端部通过连接孔112。连接部12的第一限位凸部121可以位于支撑部11的下表面、或者连接部12的第一限位凸部121可以位于连接孔112的下端且位于支撑部11的内部,以使支撑部11的下表面平整美观。连接部12例如可以为螺钉或螺栓结构,连接部12的下端形成有操作凹槽或操作突起等,或连接部12的下端侧面具有操作平面、操作凹槽或操作突起,可以采用螺丝刀或扳手驱动连接部12转动,以使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体为:连接部12的上端和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中的一个具有外螺纹部,连接部12的上端和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中的另一个具有内螺纹部)。或者,连接部12的下端端面是平面,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形成有操作凹槽或操作突起,驱动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连接件1转动以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连接部12还例如可以为上端带卡扣或倒扣结构,第二连接件2具有槽孔,连接部12从下往上移动后,连接部12的上端插入第二连接件2的槽孔后,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件2实现卡扣连接,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连接部12能够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部12的宽度或直径尺寸,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两内侧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连接部12的宽度或直径尺寸,以使连接孔112的横截面可以呈椭圆形或腰圆形或长方形等,使得连接部12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孔112内并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调整连接部12相对第一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同时,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连接部12相对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因为第二构件20的整体或部分是脆性材质时,第二构件20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20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201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顺利安装。
作为第二种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如图11至图16所示,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下端与支撑部11固定连接,连接部12的上端穿过安装孔201后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1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方主体或块体等。连接部12的下端与支撑部11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采用胶粘或螺纹连接或卡扣等方式固定在一起,以使连接部12的下端与支撑部11形成一个整体。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的方式例如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请参考上述第一种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中的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描述,此处省略赘述。第二连接件2通过连接部12与支撑部11连接,以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
作为第三种第二连接件2直接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8所示,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穿过安装孔201后插入连接孔112内,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22,第二限位凸部22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移出。具体地,连接孔112可以为盲孔或通孔结构,当连接孔112为通孔结构时,第二限位凸部22插入连接孔112后伸出于支撑部11的下表面,其中第二限位凸部22的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大于连接孔112的横截面面积,第二限位凸部22的头部呈倾斜状,第二限位凸部22在连接孔112内滑动过程中,第二限位凸部22处于弹性收缩状态,当第二限位凸部22穿过连接孔112后伸出于支撑部11的下表面外侧时,第二限位凸部22恢复至原状并抵接至支撑部11的下表面,从而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移出。或者,当连接孔112为盲孔或通孔结构时,连接孔112的内侧面上或开口处或支撑部1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三限位凸部112a,第二限位凸部22在连接孔112内移动时,第二限位凸部22抵接至第三限位凸部112a后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二限位凸部22滑过第三限位凸部112a后,第二限位凸部22恢复至原状并与第三限位凸部112a相互抵顶,通过第三限位凸部112a与第二限位凸部22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件2下端从连接孔112内移出,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支撑部11相连接,即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其中,第二限位凸部22及第三限位凸部112a分别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突点结构或连续的凸环结构,第二限位凸部22与第二连接件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限位凸部112a与支撑部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第二连接件2通过第三连接件3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所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三连接件3设于连接孔112的下端或支撑部11的下表面,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穿过连接孔112后与第三连接件3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其中,螺纹连接可以为: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部,第三连接件3可以为螺母结构,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形成有操作凹槽或操作凸起等,第二连接件2依次穿设于安装孔201及连接孔112后,驱动第二连接件2转动以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三连接件3配合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或者通过驱动第三连接件3转动以使第二连接件2与第三连接件3配合螺纹连接,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卡扣连接可以为:第三连接件3可以为卡扣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有卡扣部,通过第二连接件2的卡扣部与第三连接件3相互扣合,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两内侧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件2下端的宽度或直径尺寸,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两内侧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第二连接件2下端的宽度或直径尺寸,以使连接孔112的横截面可以呈椭圆形或腰圆形或长方形等,使得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孔112内并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同时,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相对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第二构件20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20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201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顺利安装。
作为第四种第二连接件2直接与支撑部11连接的实施方式,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与连接孔112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有外螺纹部,连接孔11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部,通过驱动第二连接件2转动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与连接孔112实现螺纹连接,从而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的上表面和第二连接件2中的一个形成有定位凹槽111,支撑部11的上表面和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个形成有与定位凹槽111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21。可以理解的是,例如图3、图4所示,支撑部11的上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111,第二连接件2形成有定位凸部21;或者,支撑部11的上表面形成有定位凸部,第二连接件2形成有定位凹槽。定位凸部21可以为凸起或凸点或凸块等结构,定位凸部2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圆锥体或方体等,定位凹槽111的结构可以与定位凸部21的结构相适配。定位凸部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111的数量及数量与定位凸部21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例如定位凸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凸部21分别设在连接部12的左右两侧。如此通过定位凸部21与定位凹槽111一一对应配合,以使第二连接件2相对支撑部11不发生转动,使得第二连接件2定位在支撑部11上,确保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顺利装配,避免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位置发生偏离,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当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螺纹连接时,通过定位凸部21与定位凹槽111相互配合定位来防止第二连接件2相对支撑部11转动,从而驱动连接部12转动以使连接部1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件2顺利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定位凹槽111的形状,例如定位凹槽111呈圆柱形状或方柱形或长条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111呈长条状,定位凸部21可以为圆柱体或方柱体或长方体等,定位凸部21可以在定位凹槽111内滑动,例如定位凹槽111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使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定位凸部21在定位凹槽111内发生滑动,防止第二构件20受第二连接件2及第一连接件1的拉力后发生裂开。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通过上述连接组件构成一个连接系统,如图1至图19所示,连接系统具体包括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以及上述的连接组件,第二构件20为脆性材料,第二构件20上形成有安装孔201,安装孔20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构件20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连接件1安装于第一构件10上,且支撑部11设于第二构件20的下表面或支撑部11的其中一部分设于第二构件20下表面并且支撑部1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201内;第二连接件2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安装于安装孔201内,;第二连接件2或第一连接件1与安装孔201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第二构件20向上脱离第一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第一连接件1及第二连接件2配合连接以限制第二构件20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相连接。如此第二构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1或第二连接件2与安装孔201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了第二构件20向上移动,防止第二构件20受力向上顶起或抬起;同时第二构件20可以从上往下安装在支撑部11上,使第二构件20的侧面与第一构件10的侧面相互贴合或接近贴合,有效减小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由于第二连接件2的上表面与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在-2.5mm至1.5mm,使得第二连接件2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第二构件20内,从而使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处于平整状态,物件在第二构件20的上表面不会受到第二连接件2卡住,提高物件移动的便捷性和第二构件的整体美观性,以及第二连接件的稳形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上端穿过连接孔112及安装孔201后与第二连接件2相连接,连接部12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121,第一限位凸部121用于限制连接部12的下端端部穿过连接孔1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连接部12能够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2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调整连接部12相对第一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同时,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连接部12相对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第二构件20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20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201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顺利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形成有连接孔112,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穿过安装孔201后插入连接孔112内,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22,第二限位凸部22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移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其中,本实施例的连接系统的第二限位凸部22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移出的限位效果请参考上述连接组件的第二限位凸部22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移出的限位效果,此处省略赘述。在第二限位凸部22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内移出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孔112内并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第三连接件3设于连接孔112的下端或支撑部11的下表面,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穿过连接孔112后与第三连接件3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连接孔112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在连接孔112内沿左右方向滑动。在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与第三连接件3配合螺纹连接以限制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从连接孔112内拔出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孔112内并沿左右方向滑动,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2相对第一构件10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构件20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间隙。在本段和上一段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发生形变时,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相对连接孔112沿左右方向滑动,从而避免或减小对第二构件20沿左右方向的拉力,防止第二构件20受到拉力发生裂开现象,提高第二构件20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利于当安装孔201沿左右方向开孔出现误差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顺利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脆性材料,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构件的上下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或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部形成有插装柱或用于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插装柱或紧固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上;以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向上脱离所述第一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柱或所述紧固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孔段和下孔段,所述上孔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下孔段的横截面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上孔段的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相适配,以阻止所述第二连接件从上往下通过所述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个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定位的定位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呈长条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为透光的塑料件;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透光的塑料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或所述安装孔内部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或所述安装孔内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从所述连接孔移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孔的下端或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18.一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构件;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为脆性材料,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构件的上下两侧;以及
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上,且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构件的下表面或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构件下表面并且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配合锁紧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向上脱离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二构件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2.5mm至1.5mm。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形成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端部穿过所述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形成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从所述连接孔移出;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孔的下端或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孔沿左右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沿前后方向的两内侧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连接孔内沿左右方向滑动。
CN202321637573.6U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Active CN2201343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83547 2023-05-16
CN202310558354 2023-05-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4380U true CN22013438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782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2484.2A Pending CN116733813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10762519.2A Pending CN116696904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21638836.5U Active CN220268120U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10762534.7A Pending CN116838682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21638446.8U Active CN220268119U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21637573.6U Active CN220134380U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2484.2A Pending CN116733813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10762519.2A Pending CN116696904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21638836.5U Active CN220268120U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10762534.7A Pending CN116838682A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2321638446.8U Active CN220268119U (zh) 2023-05-16 2023-06-26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1673381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8120U (zh) 2023-12-29
CN116733813A (zh) 2023-09-12
CN220268119U (zh) 2023-12-29
CN116838682A (zh) 2023-10-03
CN116696904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4041551A1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04066637U (zh) 一种可自动快锁并可调节间隙的led显示屏箱体
CN220134380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CN213297674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淋浴门结构
CN211288344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橱柜框架型材
CN113503294A (zh) 一种第一连接件、连接组件、连接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11850545U (zh) 一种护墙板和墙体柜安装结构
CN110932659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用铝合金边框
CN209924618U (zh) 一种门窗传动锁闭器
CN217107743U (zh) 一种连接装置、板材隐形连接结构及家具
CN216336070U (zh) 一种电梯井道框架
CN217355068U (zh) 一种用于板式家具的预埋连接件
CN217090051U (zh) 一种玻璃柜侧板前立柱型材
CN220687154U (zh) 一种门窗外框拐角加固结构
CN220351433U (zh) 一种电梯轿厢固定结构
CN216822384U (zh) 一种抽屉
CN211342533U (zh) 一种通过角码固定型材结构
CN220100477U (zh) 一种新型金属板快拼组装件
CN220324103U (zh) 一种led显示屏电源安装结构及显示屏
CN215015309U (zh) 柜体连接件
CN214272773U (zh) 一种工字型通用板材衔接型材
CN215332420U (zh) 一种柜门安装结构
CN115899041A (zh) 一种连接装置、板材隐形连接结构及家具
CN217054886U (zh) 淋浴房导轨与边柱快装结构
CN216807715U (zh) 井道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