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2033U -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2033U
CN220122033U CN202321616580.8U CN202321616580U CN220122033U CN 220122033 U CN220122033 U CN 220122033U CN 202321616580 U CN202321616580 U CN 202321616580U CN 220122033 U CN220122033 U CN 22012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wall
cavity
battery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65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
章驰威
郭永兴
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oning New Ener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oning New Ener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oning New Ener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oning New Ener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65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2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其中,电池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及排气通道;箱体内形成有储能腔,电池模组收纳于储能腔内;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储能腔连通,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排气口连通,以使电池模组失控时产生的气体经排气通道排出至箱体外;箱体的箱壁具有沿壁厚方向相背设置的内壁和外壁,至少部分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腔道,腔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排气通道。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在有限的电池箱体空间中增加排气通道,有利于电池内部产生气体的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装置是用电设备例如汽车必备的重要器件,它可以给汽车提供电能,例如启动发动机时,给起动机(将汽车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启动发动机的设备)提供强大的起动电流,以及协助发电机向车内的各个用电设备供电等等。
通常,电池装置主要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模组、电器件、液冷系统及排气通道等,其中,排气通道主要由各电池模组与箱体侧壁之间围合成的间隙形成,在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失控时,电芯会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气体,并经排气通道排出电池装置外部的环境中,以防止电池装置内部发生爆炸。
然而,市场上对于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的极高要求,导致电池装置内部空间有限,使得上述排气通道的空间较小,无法将电芯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及时且顺畅的排出电池装置的外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在有限的电池箱体空间中增加排气通道,有利于电池内部产生气体的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及排气通道;
箱体内形成有储能腔,电池模组收纳于储能腔内;
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储能腔连通,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排气口连通,以使电池模组失控时产生的气体经排气通道排出至箱体外;
箱体的箱壁具有沿壁厚方向相背设置的内壁和外壁,至少部分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有腔道,腔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排气通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部分和至少一段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为电池模组与储能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的空隙,第二部分为腔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一端均与储能腔连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均与排气口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子排气通道和第二子排气通道;
第一部分为多段,第一子排气通道包括其中一段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一段的第一部分一端与储能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部分连通,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排气口连通,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用于连通储能腔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二部分用于连通排气口的一端为第二端;
第二子排气通道与第一子排气通道相互独立且间隔设置,第二子排气通道为另一段的第一部分,另一段的第一部分的一端与储能腔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口连通,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用于连通储能腔的一端为第一端,用于连通排气口的一端为第二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储能腔所在的箱体包括储能底壁和环绕在储能底壁设置的储能侧壁;
空隙包括最外侧电池模组的侧壁与储能侧壁之间围合成的第一空隙,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为第一空隙,第二部分为部分储能侧壁内形成的腔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储能侧壁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储能侧壁和第二储能侧壁;
最外侧电池模组的侧壁与第一储能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空隙,第二部分为第二储能侧壁内形成腔道,第一储能侧壁和第二储能侧壁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壁孔,壁孔用于连通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储能腔所在的箱体包括盖壳,盖壳、储能腔的储能底壁及储能侧壁之间围合成储能腔;
电池模组为多个,空隙包括相邻两个电池模组及盖壳之间围合成的第二空隙,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为第二空隙。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箱体内还形成有前仓和后仓,前仓与后仓设置在储能腔相对的两侧,前仓与后仓内均用于设置电器件;
排气口开设在后仓的仓壁上,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储能腔靠近前仓的一端,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后仓处,且通过后仓的仓室与排气口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箱体的内腔中相对设置有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将箱体的内腔依次分隔为前仓、储能腔及后仓;
第二隔离板与储能腔的第一储能侧壁之间形成有避让口,避让口用于连通第一储能侧壁一侧的第一空隙和储能腔的第二储能侧壁内的腔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装置还包括封堵件,封堵件设置在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之间,以遮挡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
连接部固定在前仓朝向排气通道的仓壁上,遮挡部往远离箱体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且遮挡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形成有延伸部,遮挡部与延伸部共同用于遮挡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内壁和外壁的至少一者在腔道处设置有加强筋;
和/或,内壁和外壁的至少一者在腔道处的壁厚大于其他区域的壁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箱体为侧壁呈中空结构的结构件;
侧壁的中空腔被配置为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排气口处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用于在排气口处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导通排气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器件和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任一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电池装置;
电池装置与用电器件电连接,以对用电器件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即用电设备,通过在箱体内形成储能腔,并在箱体的侧壁开设排气口,形成在箱体上的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储能腔连通,第二端与排气口连通,这样,将电池模组(例如电芯)安装容纳至储能腔内,在电池模组出现失控时,电池模组产生的机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能够保证电池装置的安全性;通过在沿箱壁的壁厚方向,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腔道,将腔道配置为至少部分排气通道;这样,有效拓宽或增加了箱体上的排气通道的截面积或排气通道数量,从而在电池模组出现失控时,能够有效提升失控的电池模组所产生气体的排放效率;即能够及时将电池模组失控所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了箱体内气体聚集产生高压进一步加剧电池模组失控的风险,有效提升了电池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箱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箱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方法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装置;
100-箱体;200-电池模组;
101-储能腔;102-排气口;103-内壁;104-外壁;105-腔道;106-第一部分;107-第二部分;108-储能底壁;109-储能侧壁;110-壁孔;111-前仓;112-后仓;113-第一隔离板;114-第二隔离板;115-避让口;116-避让位;117-封堵件;118-固定钣金;119-加强筋;
1171-连接部;1172-遮挡部;1173-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其中,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等。
可以理解,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通常包括车身主体,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可以安装在车身主体上,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机构电连接。
用电机构具体可以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车身控制模块、车门控制模块、车灯控制模块以及雨刮器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用电机构还可以包括车内显示屏、车内电动座椅控制模块、座椅按摩控制模块、扬声器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机构仅以部分示例具体说明,并非对用电机构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机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用电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也越来越关注,越长的续航往往意味着越大的电池装置,或者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装置。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10,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电池装置10也可以理解为电池装置10或者电池组。参照图1所示,电池装置10包括箱体100和电池模组200。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具体可以为电芯或者,在一些示例中,电池模组200也可以是电池软包。
可以理解,在一些示例中,电池模组200可以是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或者,在一些示例中,电池模组200也可以是固态电池或者钠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池模组20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具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当然,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箱体100也可以是由底壁、侧壁等各个壁面连接合围形成的箱体100结构。可以理解,在箱体100为底壁、侧壁连接合围形成的箱体100结构式,底壁、侧壁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密封圈、密封垫或者密封胶等进行密封,从而保证电池装置10的防水性能。
在具体设置时,箱体100可以采用轻量化材质制作,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可以采用轻量化的铝制件制作箱体100,或者,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也可以采用铝合金制作箱体100。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内形成有储能腔101,其中,电池模组200具体可以收纳在储能腔101内。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箱体100的底壁和侧壁合围形成储能腔101,并将电池模组200安装固定在储能腔101能,从而利用箱体100的底壁、侧壁等对电池模组200进行保护,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参照图1所示,箱体100内部可以固定有支架,电池模组200放置在储能腔101内,并通过支架固定,从而保证电池模组200安装至储能腔101内后的稳定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管理中,热失控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可以理解,储能腔101内通常放置有多个电池模组200,其中任意一个电池模组200发生失控时,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电池模组200,从而造成危险情况的发生。
通常,在箱体100上形成有排气通道,并且在箱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102,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储能腔101相连通,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排气口102相连通。这样,在储能腔10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200发生失控时,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可从排气通道和排气口102排出至壳体外,从而能够减小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对其他电池模组200的影响,也就是说,将电池模组200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壳体外,从而有效降低了箱体100内气体的聚集,能够降低箱体100内的压力和温度,有效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在具体设置时,参照图1所示,通常,排气通道的部分为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在电池模组200出现失控时,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从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动,并从排气口102排出。
但是,随着对新能源汽车续航的迫切需求,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电池容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通常希望电池模组200能够做到更大,以便提升整个电池装置10的能量密度,电池模组200会侵占部分排气通道,使得电池模组200与箱体100侧壁之前的间隙变小(例如参照图1所示,在图1中,电池模组200面向排气口102一侧的侧壁与箱体100侧壁之间的间隙减小);例如,参照图1所述,在一些示例中,为提升有限空间内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沿图1中x方向上电池模组200与箱体100侧壁之间的间隙减小,但在电池模组200发生失控时,电池模组200产生的气体沿图1中y方向的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箱体100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的排气通道流动,在气体流动至电池模组200或者储能腔101的转角处时,由于在x方向上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箱体100侧壁之间的间隙减小,导致气体在转角处聚集,难以继续流动,或者出现流动不畅的情况,气体容易在储能腔101中聚集,可能对其他电池模组200造成影响,导致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降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箱体100的箱壁具有沿壁厚方向相背设置的内壁103和外壁104,至少部分内壁103与外壁104之间形成有腔道105,腔道105被配置为至少部分排气通道。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的箱壁具体可以是箱体100的侧壁(例如图2中沿x方向的侧壁,或者沿y方向的侧壁);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箱体100的相比也可以是指箱体100的底壁(例如沿图2中z方向所示出的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采用轻量化的铝制件制作,为保证箱体100的强度,对电池模组200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箱体100的箱壁可以采用加厚的箱壁;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箱体100的箱壁上开设腔道105。例如,沿壁厚(具体可以是图2中x轴所示出的方向,或者y轴所示出的方向,或者z轴所示出的方向),也即储能腔101到箱体100外部的方向,箱壁具有形成储能腔101侧壁的内壁103和形成保护外壳的外壁104;腔道105具体可以开设在墙壁上,并且腔道105位于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示例中,腔道105可以是对箱体100的相比进行开槽、挖槽或打孔等方式进行二次加工得到,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是通过车床和铣刀等加工工具对箱体100的箱壁进行二次加工形成腔道105。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示例中,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箱体100可以采用轻量化的铝制件制成,为保证箱体100的强度,通常箱体100的箱壁可以采用双层结构,即作为储能腔101腔壁的内壁103和作为壳体侧壁的外壁104,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形成中空的腔道105。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箱壁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的腔道105作为部分排气通道。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对箱体100的箱壁进行设计,使得腔道105与储能腔101相连通,从而将储能腔101内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从腔道105排向排气口102,并从排气口102排向箱体100的外壁104,可有效降低储能腔101内气体的聚集,从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10即用电设备,通过在箱体100内形成储能腔101,并在箱体100的侧壁开设排气口102,形成在箱体100上的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储能腔101连通,第二端与排气口102连通,这样,将电池模组200(例如电芯)安装容纳至储能腔101内,在电池模组200出现失控时,电池模组200产生的机体可通过排气口102排出,能够保证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通过在沿箱壁的壁厚方向,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形成腔道105,将腔道105配置为至少部分排气通道;这样,有效拓宽或增加了箱体100上的排气通道的截面积或排气通道数量,从而在电池模组200出现失控时,能够有效提升失控的电池模组200所产生气体的排放效率;即能够及时将电池模组200失控所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了箱体100内气体聚集产生高压进一步加剧电池模组200失控的风险,有效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箱壁的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的腔道105作为排气通道的一部分,使得储能腔101内因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腔道105向外排出,这样,可以减小电池模组200与腔壁(即箱壁的内壁103)之间的间隙设置,对于相同尺寸大小的电池装置10,可以有效增大电池模组200的体积,从而可有效提升电池装置10的能量密度,即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示例中,参照图1和图4所示,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部分106和至少一段第二部分107;其中,第一部分106为电池模组200与储能腔101的腔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例如,参照图4中水平虚线箭头所示出的部分为第一部分1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07为腔道105(例如参照图4中竖直虚线箭头所示出的部分)。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第一部分106与第二部的一端均与储能腔101连通,第一部分106和第二部分107的另一端均与排气口102连通。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箱壁上的腔道105与储能腔101相连通,例如,可以在箱壁的内壁103上开设通孔、穿孔等,从而将腔道105与储能腔101相连通;另外,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箱体100的箱壁(例如内壁103,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称为储能腔101的腔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也继续保留,即第一部分106连通储能腔101和排气口102,第二部分107也连通储能腔101和排气口102,形成了空隙(第一部分106)和腔道105(第二部分107)并联形成并联的排气通道,这样,有效增加了排气通道的排气截面积,可提升对储能腔101内气体的排出效率,从而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由于将腔道105作为排气通道,因此,也可以适当减小电池模组200与腔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有效提升电池装置10的能量密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示例中,参照图1所示,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子排气通道和第二子排气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储能腔101内可以设置有多个电池模组200;其中,多个电池模组200至少沿平行于设置有排气口102的侧壁的方向排布(例如,参照图1所示,多个电池模组200可以沿图1中y轴所示出的方向排布)。可以理解,沿电池模组200的排布方向,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腔壁之间形成第一子排气通道的一部分。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第一子排气通道具体可以是图1中虚线空心箭头所示出的排气通道。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示例中,排气通道的一部分(例如第一部分106)可以是电池模组200与储能腔101腔壁(也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壁103)之间形成的间隙,排气通道的另一部分(例如第二部分107)为内壁103和外壁104之间形成的腔道105。即电池模组200与储能腔101腔壁之间的间隙与腔道105连通,腔道105的出口延伸至排气口102,或者腔道105的出口与排气口102连通;从而使得储能腔10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部分106、第二部分107和排气口102排出至箱体100,这样,相当于电池模组200与内壁103之间的间隙、腔道105相互联合形成排气通道,在不改变箱体100原有尺寸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排气通道的排气截面积,从而能够提升排气效率,即有效降低了箱体100内电池模组200失控的风险,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具体设置或理解时,可以将第一部分106与储能腔101连通的一端称为排气通道(具体为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将第二部分107与排气口102连通的一端称为排气通道的第二端。
还可以理解的是,沿电池模组200的排布方向,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00之间的间隙(具体为电池模组200与储能腔101腔壁之间的间隙)可以形成为排气通道的一部分(即为第一部分106);此种情况下,参照图1所示,图1中以沿y方向排布两个电池模组200作为具体示例示出,可以理解,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沿y方向也可以排布更多个电池模组200;以图1作为示例,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0之间与储能腔101中部的腔壁形成的间隙无需与第二部分107连通,即第一部分106可以直接与排气口102连通,此时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0之间的空隙称为第二子排气通道,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第二子排气通道具体可以是图1中实线空心点头所示出的排气通道。即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子排气通道为另一段第一部分106。由于此时,第一部分106的一端与储能腔101连通,第一部分106的另一端与排气口102连通;因此,可以将第一部分106与储能腔101连通的一端称为排气通道(具体为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将第一部分106与排气口102连通的一端称为第二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子排气通道和第二子排气通道,即设置多个/多条子排气通道,这样,在储能腔101内的电池模组200出现失控,并产生气体时,气体可以从多个/多条子排气通道排出,提升了气体的排出效率,有效降低了电池装置10使用的安全隐患,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排气通道可以设有多个,具体地,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为沿电池模组200的排布方向,位于两侧的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储能腔101的腔壁之间的间隙;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排气通道具体可以设两个/两条第一子排气通道,两个/两条第一子排气通道相对设置于储能腔101的两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数量具体可以由电池模组200的数量决定,例如,参照图1所示,在图1中沿y方向排布的电池模组200的数量为两组,因此,相邻两组电池模组200之间形成的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条。可以理解,当电池模组200的排布数量增加时,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当电池模组200的排布数量为三组时,第二子排气通道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储能腔101所在的箱体100包括储能底壁108和环绕在储能底壁108设置的储能侧壁109。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底壁108可以是指箱体100的底壁,储能侧壁109具体可以是箱体100的侧壁。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储能底壁108具体可以是指储能腔101的部分底壁(即箱体100的面向/朝向储能腔101一侧的底壁),储能侧壁109具体可以是指储能腔101的内壁103(即箱体100侧壁面向/朝向储能腔101一侧的侧壁)。
可以理解,在具体设置时,储能底壁108与储能侧壁109可以为一体成型,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储能底壁108和储能侧壁109可以采用一体压铸的方式形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压铸具体可以采用冷压成型、热压成型等方式。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底壁108与储能侧壁109也可以是通过一体浇注、二次浇筑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隙具体可以是最外侧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储能侧壁109之间围合成的第一空隙,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为第一空隙,第二部分107为部分储能侧壁109内形成的腔道105。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电池模组200排布方向位于最外侧的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储能侧壁109之间仍预留有第一空隙;另外,可以将储能侧壁109内形成的腔道105与第一空隙连通。
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在箱体100内壁103(储能侧壁109面向/朝向储能腔101一侧的壁面)上开设通孔、穿孔或透气孔等,从而将腔道105与第一空隙连通。
具体以图2作为示例举例说明,在储能腔101内安装电池模组200时,电池模组200沿x方向的侧壁可以与储能侧壁109之间预留第一空隙,另外,在沿x方向的两个储能侧壁109上可以开设有穿孔、通孔或透过孔(图中未示出)等,穿孔、通孔或透过孔贯穿至腔道105,从而使得腔道105与第一空隙连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示例中,储能侧壁109上的穿孔、通孔或透过孔可以开设一个,一个穿孔可以开设在储能侧壁109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y轴所示出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这样,在第一空隙内流动的气体可以从穿孔进入到腔道105内流动,从而形成气体在第一空隙和腔道105内并排流动排气方式,提升了排气效率。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示例中,储能侧壁109上的穿孔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穿孔可以沿储能侧壁109的长度方向排布;这样,可以使得在第一空隙内流动的气体能够从多个穿孔快速流动至腔道105内,并在腔道105内流动,从而能够减小/降低气体在储能腔101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对储能腔101内其他电池模组200的影响,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储能侧壁109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具体可以是指箱体100的两个不平行的侧壁。例如,参照图2所示,第一储能侧壁109具体可以是指沿图2中y方向布置或延伸的一个侧壁,第二储能侧壁109可以是指沿图2中x方向布置或延伸的一个侧壁。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以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之间为直角或近似直角的转角方式作为具体示例示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之间也可以是其他角度,例如,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箱体100的整体构造或整体结构可以作为正六边形、五边形或者其他形状,此时,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之间也可以是其他角度。
在具体设置时,参照本申请实施例前述各个可选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最外侧电池模组200的侧壁与第一储能侧壁109之间形成第一空隙。
参照图3所示,第二部分107为第二储能侧壁109内形成腔道105,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连接处的内壁103上开设有壁孔110,壁孔110用于连通第一部分106与第二部分107。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壁孔110可以是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穿孔、通孔或透过孔等。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壁孔110可以开设在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的连接处(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储能侧壁109的转角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储能侧壁109的转角具体可以是指储能侧壁109靠近、面向/朝向排气口102一侧的转角。
可以理解,参照图3所示,在具体设置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壁孔110可以开设在第二储能侧壁109上;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壁孔110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储能侧壁109上;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能的示例中,还可以是在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之间均开设有壁孔110,也就是说,壁孔110的一部分开设在第一储能侧壁109上,壁孔110的另一部分开设在第二储能侧壁109上,从而将腔道105与第一空隙连通。即将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和第二部分107连通。这样,第二部分107连通在第一部分106延伸方向的端部,相当于第二部分107与第一部分106串联形成第一子排气通道,从而能够有效将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从壁孔110、第二部分107导向至排气口102排出,能够避免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的气体在第一空隙内聚集的情况发生,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壁孔110设置在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的连接处,从而使得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和第二部分107连通;这样,第一部分106内的气体可快速从壁孔110进入到第二部分107,并从排气口102排出,从而可以减少在第一储能侧壁109上的开孔,保证了储能侧壁109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示例中,储能腔101所在的箱体100包括盖壳(图中未示出),盖壳、储能腔101的储能底壁108及储能侧壁109之间围合成储能腔101。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可以采用与箱体100相同的材质,例如盖壳也可以是采用轻量化铝制件制成。通常,在将电池模组200安装至储能腔101并完成固定和调试后,需要对电池模组200进行密封封装处理,即通过盖壳将储能腔101的开口进行密封。
本申请实施例中,盖壳可以是单独的结构件;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例如电动汽车)也可以是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此时,箱体100具体可以是汽车的地盘结构,盖壳具体可以为车身。
在具体设置时,参照图1所示,电池模组200为多个,空隙包括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00及盖壳之间围合成的第二空隙,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为第二空隙。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子排气通道为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00与盖壳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因此,第二空隙通常可以直接连通至排气口102,不会存在排气困难的狭窄空隙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子排气通道可以不设置第二部分107。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空隙的设置,这样,便于在储能腔101中部产生的气体的排出,保证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箱体100内还形成有前仓111和后仓112,前仓111与后仓112设置在储能腔101相对的两侧,前仓111与后仓112内均用于设置电器件。
具体地,前仓111和后仓112设置的电器件,具体可以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电池模组200一致性管理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器件仅作为一些具体示例示出,可以理解,前仓111和后仓112还可以设置有一些其他电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前仓111和后仓112内还可以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例如可以用来检测电池装置10(主要检测电池模组200的工作参数,例如温度、电池电量、电池放电电流或者电池充电电流等)。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电器件具体可以设置在前仓111内,后仓112内具体可以设置布线、铜线或者线排等;为减小电池模组200失控产生气体对电器件的损坏,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排气口102设置在后仓112的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具体设置时,参照图1和图2所示,排气口102开设在后仓112的仓壁上,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储能腔101靠近前仓111的一端,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后仓112处,且通过后仓112的仓室与排气口102连通。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口10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排气口102可以设置在后仓112仓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或两侧。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储能腔101靠近前仓111的一端,在具体设置时,参照图1所示,可以是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延伸至储能腔101靠近前仓111的一端。也就是说,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6的偿付方向覆盖储能腔101内排布的所有电池模组200,这样,在任意一个电池模组200出现失控,并产生气体时,气体均可从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迅速排出,能够避免气体聚集对其他电池模组200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后仓112,并通过后仓112的仓室与排气口102连通,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后仓112仓室本身的空间,无需设置单独的排气通道,简化了箱体100的结构,便于箱体100加工生产,提升了箱体100的加工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示例中,参照图2所示,箱体100的内腔中相对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二隔离板114,第一隔离板113与第二隔离板114将箱体100的内腔依次分隔为前仓111、储能腔101及后仓112。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100内形成的内腔的体积或尺寸可以大于储能腔101的体积或尺寸;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储能腔101为箱体100内形成的内腔的一部分;然后,在内腔中安装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二隔离板114,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二隔离板114间隔设置,并将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二隔离板114之间的部分内腔作为储能腔101,换句话说,电池模组200可以安装在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二隔离板114之间的内腔能。第一隔离板113背向储能腔101一侧的内向为前仓111,第二隔离板114背向储能腔101一侧的内腔为后仓112。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二隔离板114与储能腔101的第一储能侧壁109之间形成有避让口115,避让口115用于连通第一储能侧壁109一侧的第一空隙和储能腔101的第二储能侧壁109内的腔道105。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避让口115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二隔离板11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第一储能侧壁109和第二储能侧壁109的连接处设置有壁孔110,本申请实施例中,避让口115具体可以与壁孔110相对设置,例如,避让口115与壁孔110对齐或近似对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避让口115的开口面积大于或等于壁孔110的开口面积,这样,能够避免避让口115开口不足对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具体为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中的气体造成阻挡的情况发生,能够保证储能腔101内的气体及时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隔离板114上设置避让口115,这样,便于第一空隙(即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与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二部分107连通,提升了储能腔101内气体的排出效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中箱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方法结构示意图。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0设置在储能腔101内,电池的控制系统(例如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的检测装置、电池管理模块、热管理模块、充电管理模块、放电管理模块、电池模组200一致性管理模块等),电池模组200需要与电池的管理系统电连接,通常,将电池模组200的极耳延伸至前仓111中。也就是说,参照图5所示,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在第一隔离板113的上设置避让位116,电池模组200的极耳可以通过避让位116延伸至前仓111中,并与前仓111内的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为便于储能腔101内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示例中,电池装置10还包括封堵件117,封堵件117设置在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111之间,以遮挡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111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封堵件117可以采用与箱体100相同的轻量化铝制件制成。在一些示例中,封堵件117可以为板状件,例如,可以采用钣金件制作封堵件117。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封堵件117具体可以设置在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111之间。在具体设置时,封堵件117可以设置在第一隔离板113上,且封堵件117阻挡在第一隔离板113上的避让口115处。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避让位116需要供电池模组200的极耳穿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封堵件117的阻挡面积可以小于或等于避让位116的开口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具体设置时,封堵件117可以与第一隔离板113可拆卸连接,例如封堵件117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一隔离板113连接。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封堵件117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螺钉或者螺杆等连接部1171件进行连接,这样,在向储能腔101内安装电池组件时,便于电池模组200极耳的安装和布置,在将电池模组200安装完成后,再连接封堵件117对避让位116进行封堵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111之间设置封堵件117,利用封堵件117对排气通道上的避让位116进行封堵或阻挡,这样,可以保证储能腔101中产生的气体尽可能朝向设有排气口102的后仓112流动,并从排气口102处排出;能够减小储能腔101内气体的囤积,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示例,参照图6所示,封堵件117包括连接部1171和遮挡部1172。
具体地,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1171上可以设置有固定孔,封堵件117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螺杆等连接部1171件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板113上。在具体设置时,参照图6所示,可以在第一隔离板113和第一储能侧壁109之间设置一个固定钣金118,连接部1171固定在固定钣金118上。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1171可以固定在前仓111朝向排气通道的仓壁上。另外,遮挡部1172往远离箱体100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且遮挡部1172远离连接部117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形成有延伸部1173,遮挡部1172与延伸部1173共同用于遮挡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前仓111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遮挡部1172和延伸部1173可以为一体件。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遮挡部1172和延伸部1173相对于储能腔101的深度方向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这样,在对连接部1171进行固定时,可方便工具或操作人员的操作,提升了封堵件117的安装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如本申请前述各个实施例中任一可选示例中的详细描述,箱体100具体可以采用轻量化的铝制件制成,箱体100的侧壁和底壁均可采用中空结构。为保证箱体100的整体强度,参照图3所示,通常在箱体100的侧壁和底壁的中空结构内设有加强筋119。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筋119可以是设置在箱体100的内壁103和外壁104中的其中一者上;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119也也可以是同时设置在内壁103和外壁104上,或者,在另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加强筋119还可以是将箱体100的内壁103和外壁104连接为一个整体,即加强筋119与箱体100的内壁103和外壁104均相连接。
另外,继续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壁孔110处设置有加强筋119,从而保证箱体100侧壁的整体强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壁孔110本身的开口面积与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106的截面积相同或近似,即壁孔110的开口面积相对于箱体100的整个侧壁面积较小,对箱体100侧壁的强度影响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壁孔110处的加强筋119可以是设置在内壁103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示例中,也可以是对内壁103和外壁104中的至少一者的壁厚进行加厚处理,或者,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是对壁孔110处的内壁103进行加厚处理,例如,在内壁103上通过二次浇筑或者贴片焊接的方式对壁孔110处的内壁103进行加厚,从而保证箱体100侧壁的整体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壁103和外壁104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加强筋119,或者将内壁103和外壁104中的至少一者在腔道105处的壁厚进行加厚,从而保证了箱体100的整体强度,避免了在箱体100内壁103上开设壁孔110对箱体100强度的影响,提升了电池装置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示例中,排气口102处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用于在排气口102处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导通排气口102。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爆阀可以通过排气口102的气体压力自适应打开;在一些示例中,防爆阀也可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打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排气口102出设置防爆阀,在排气口102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打开并导通排气口102,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外接环境中的湿空气进入到储能腔101内对电池模组200造成影响,提升了电池装置10使用的安全性。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及排气通道;
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储能腔,所述电池模组收纳于所述储能腔内;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腔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电池模组失控时产生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排出至所述箱体外;
所述箱体的箱壁具有沿壁厚方向相背设置的内壁和外壁,至少部分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形成有腔道,所述腔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所述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部分和至少一段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为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储能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的空隙,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腔道,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均与所述储能腔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子排气通道和第二子排气通道;
所述第一部分为多段,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包括其中一段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其中一段的所述第一部分一端与所述储能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用于连通所述储能腔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用于连通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相互独立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为另一段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另一段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储能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用于连通所述储能腔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所在的箱体包括储能底壁和环绕在所述储能底壁设置的储能侧壁;
所述空隙包括最外侧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与所述储能侧壁之间围合成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一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为所述第一空隙,第二部分为部分所述储能侧壁内形成的所述腔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侧壁包括相邻且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储能侧壁和第二储能侧壁;
最外侧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储能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隙,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储能侧壁内形成所述腔道,所述第一储能侧壁和所述第二储能侧壁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壁孔,所述壁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所在的箱体包括盖壳,所述盖壳、所述储能腔的储能底壁及储能侧壁之间围合成所述储能腔;
所述电池模组为多个,所述空隙包括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及所述盖壳之间围合成的第二空隙,所述第二子排气通道的第一部分为所述第二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形成有前仓和后仓,所述前仓与所述后仓设置在所述储能腔相对的两侧,所述前仓与所述后仓内均用于设置电器件;
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所述后仓的仓壁上,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储能腔靠近所述前仓的一端,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后仓处,且通过所述后仓的仓室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腔中相对设置有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与所述第二隔离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依次分隔为前仓、储能腔及后仓;
所述第二隔离板与所述储能腔的第一储能侧壁之间形成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储能侧壁一侧的第一空隙和所述储能腔的第二储能侧壁内的腔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仓之间,以遮挡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连接部和遮挡部;
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前仓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仓壁上,所述遮挡部往远离所述箱体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形成有延伸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延伸部共同用于遮挡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腔道处设置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腔道处的壁厚大于其他区域的壁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侧壁呈中空结构的结构件;
所述侧壁的中空腔被配置为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用于在所述排气口处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导通所述排气口。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器件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电池装置;
所述电池装置与所述用电器件电连接,以对所述用电器件供电。
CN202321616580.8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12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6580.8U CN220122033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6580.8U CN220122033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2033U true CN220122033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6580.8U Active CN220122033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2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75363B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JP7422789B2 (ja) 電池、その関連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器
KR102014462B1 (ko) 이차 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EP3965211B1 (en) Box body for battery,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battery
EP3965197B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958388B1 (en)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216903261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EP3958378A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battery
EP4195367B1 (en) Battery and related apparatus,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therefor
JP7403561B2 (ja) 電池のケース、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3636145U (zh) 电池、包括电池的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设备
CN216698634U (zh) 排气装置、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175376B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KR20220151694A (ko) 엔드 커버 어셈블리,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및 배터리 셀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비
CN220122033U (zh) 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KR20220060816A (ko) 전기 차량용 공냉식 배터리 팩
US11817601B2 (en)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battery
CN117178418A (zh) 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RU2807661C1 (ru) Батарея и относящийся к ней аппарат,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16850203U (zh) 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181295A1 (en) Battery box,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battery
EP4170785A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6686127A (zh) 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CN117157824A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8140350A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