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0272U -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0272U
CN220110272U CN202321509127.7U CN202321509127U CN220110272U CN 220110272 U CN220110272 U CN 220110272U CN 202321509127 U CN202321509127 U CN 202321509127U CN 220110272 U CN220110272 U CN 220110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electrode
sleeve
sensing electrod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91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91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0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0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0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涉及心电领域。本联结结构包括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本申请的联结结构通过在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将卡接部卡持于电极的固定孔内联结电极和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并且能够同时应用于单根导线和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本申请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中第一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卡接部卡持于远端的第一感知电极的安装孔内联结第一感知电极和第一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保证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工作稳定。

Description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背景技术
植入式除颤器主要由可植入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电极导线组成。电极导线是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除颤线圈、感知电极和导线组成。通常远端感知电极和导线的联结方式是胶粘、焊接和压接。其中,胶粘是将电极上的孔内注入结构胶,然后将导线插入孔内固化即可。焊接是先把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然后施焊。压接是将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用工具使孔缩小抱紧导线表面。上述联结方式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并且传统的胶粘、焊接方式可靠性差、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端感知电极和导线的联结方式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并且可靠性差、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联结结构,包括:
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
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导线上的套接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包括若干根所述导线,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热熔形成一所述热熔头;或者,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套设有一所述套接环,所述套接环与所述若干根导线中的每一根电性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固定孔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包括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孔口部,所述孔口部包括扩张状态和压紧状态,其中,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卡接部可经由所述孔口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压紧状态下,所述孔口部与所述卡接部干涉以限制所述卡接部通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由近端延伸至远端,包括:
第一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靠近所述近端一面设有安装孔;
端子,布置在所述近端;
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感知电极,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安装孔以联结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热熔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线的端部,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线上的套接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层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除颤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与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间隔设置,且所述除颤线圈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道;
第一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第二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电极背离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连接;
第一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线穿过的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除颤线圈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套筒上,且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道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第二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一套筒的连接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二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除颤线圈和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三通道;
第三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
第二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通道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三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第四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三绝缘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端子处,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导线穿过的第六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
第五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联结结构通过在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将卡接部卡持于电极的固定孔内联结电极和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并且能够同时应用于单根导线和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本申请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中第一导线端部设置卡接部,卡接部卡持于远端的第一感知电极的安装孔内联结第一感知电极和第一导线,能够有效提高联结可靠性和寿命,保证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联结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绝缘连接管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二绝缘连接管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三绝缘连接管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室速和室颤属于恶性心率范畴,极易引起心脏骤停,危及人的生命;且极难发觉,虽发病率不高,但覆盖各年龄段人群。目前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在人体内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当除颤器感知并判定为室速或室颤的情况下,除颤器发出瞬间高压,使一定电流流经心肌来消除室速或室颤。
植入式除颤器由可植入主机和相连的电极导线组成。电极导线是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除颤线圈、感知电极和导线组成。通常远端感知电极和导线的联结方式是胶粘、焊接和压接。
其中,胶粘是将电极上的孔内注入结构胶,然后将导线插入孔内固化即可,胶粘方法可靠性较差,寿命较短,且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场景时。
焊接是先把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然后施焊,焊接方法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并且可靠性差、寿命较短;
压接是将导线插入电极上的孔内,用工具使孔缩小抱紧导线表面,这种联结方式也仅能够应用于单根导线的联结,无法应用于多根导线与电极的联结。
为了解决电极与多根导线的联结问题,保证可靠性,提高寿命,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联结结构,该联结结构可同时应用于单根导线和多根导线于电极的联结场景中,并保证可靠性和寿命。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联结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联结结构包括电极10和导线20,电极10一面设有固定孔101。
导线20的一端通过热熔形成的热熔头201形成卡接部结构,热熔头201嵌入固定孔101内与固定孔101过盈配合联结电极10和导线20。
可以理解的,通过导线20热熔形成的卡接部结构与电极10的固定孔101的过盈配合能够有效联结电极10和导线20,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及延迟了寿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热熔头201也可以通过在导线20的端部热熔焊锡材料等形成,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孔101可以包括容置腔1011以及于容置腔1011联结的孔口部1012,孔口部1012可以包括扩张状态和压紧状态,未装配所述卡接部201前,所述孔口部1012处于扩张状态,当热熔头201经由孔口部1012装配于容置腔1011内,且对固定孔101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形变,使得热熔头201与孔口部1012干涉以限制热熔头201发生位移时,孔口部1012处于压紧状态。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先将导线20端部热熔形成热熔头201,将热熔头201装配于电极10的固定孔101后,再压紧电极10的固定孔101使其切换至压紧状态,从而实现热熔头201卡持于固定孔101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孔101也可以整体被压紧实现热熔头201与固定孔101的过盈配合来联结电极10和导线20,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为了在压接过程中保护导线20,导线20还包括绝缘保护层202,绝缘保护层202套设在导线20外,且绝缘保护层202延伸至固定孔101内。绝缘保护层202能够在压紧固定孔101时保护导线20,避免导线20因受压而损伤。
可以理解的,相对于传统的压接,本实施方式由于卡接部结构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可靠性和联结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联结结构可以包括多根导线20,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多根导线20的端部可以共同热熔形成一个热熔头201,该热熔头201可以嵌入电极10的固定孔101中与固定孔101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电极10和若干根导线20的共同联结。
本实施方式的应用过程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即可以先将若干根导线20的端部共同热熔形成一个热熔头201,将热熔头201嵌入电极10的固定孔101后,再压紧电极10的固定孔101,从而实现热熔头201卡持于固定孔101内。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卡接部结构也可以不由热熔形成。
具体地,请参阅图3,该联结结构包括电极10和导线20,电极10一面设有固定孔101。
导线20的一端通过套设有套接环203以形成卡接部结构,套接环203嵌入固定孔101内与固定孔101过盈配合联结电极10和导线20。套接环203可以采用金属等导电材质,能够实现导线20与电极10的电性连接即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套接环203可以与导线20采用焊接固定,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套接环203也可以与导线20采用导电胶等其他方式固定,只要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应用过程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即可以先将套接环203套设固定在导线20端部形成卡接部结构,将套接环203嵌入电极10的固定孔101后,再压紧电极10的固定孔101,从而实现套接环203和固定孔101的过盈配合。本实施方式的应用过程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也可以采用带有弹性或者具有形状记忆的套接环203,通过将套接环203压入固定孔101内实现过盈配合,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中,该联结结构可以包括多根导线20,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联结结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多根导线20的端部可以共同套设固定一套接环203,该套接环203可以与每一个导线20电性连接,具体地套接环203可以与每一根导线20均焊接固定,或者通过导电胶固定,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通过将套接环203嵌入固定孔101与固定孔101过盈配合,能够实现电极10与多根导线20的共同联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联结结构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由近端延伸至远端,且包括由远端至近端依次设置的第一感知电极30、第一绝缘连接管40、除颤线圈50、第二绝缘连接管60、第二感知电极70和端子80。
其中,第一感知电极30布置在远端;端子80布置在近端,用于连接可植入主机。
除颤线圈50布置在第一感知电极30与端子80之间,且除颤线圈50为弹簧状线圈,由一根或多根线丝缠绕组成。除颤线圈50与第一感知电极30间隔设置。
第一绝缘连接管40两端分别与第一感知电极30和除颤线圈50连接;第二感知电极70布置在除颤线圈50和端子80之间;第二绝缘连接管60两端分别与除颤线圈50和第二感知电极70连接;第三绝缘连接管90两端分别与第二感知电极70和端子80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一感知电极30靠近近端一面设有安装孔301,第一感知电极30还连接有第一导线100,第一导线100一端与端子80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第一感知电极30,第一导线100靠近第一感知电极30一端设有卡接部1001,第一导线100与卡接部1001电性连接,卡接部1001嵌入安装孔301内与安装孔301过盈配合联结第一感知电极30和第一导线100。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卡接部1001由第一导线100的端部热熔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接部1001也可以包括套设在第一导线100上的套接环1002,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套接环1002可以与导线采用焊接固定,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套接环1002也可以与导线采用导电胶等其他方式固定,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请参阅图6、图9和图10,图9是图6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除颤线圈50靠近第一感知电极30一端布置有第一套筒501,除颤线圈50背离第一感知电极30一端布置有第二套筒502,除颤线圈50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第一套筒501和第二套筒502上,且除颤线圈50与第一套筒501和第二套筒502电性连接。除颤线圈50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503,第一导线100穿过第一通道503设置。
除颤线圈50还连接有第二导线110,第二导线110一端与端子80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第一通道503与第一套筒501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线110也可以与第二套筒502连接,或者,第二导线110也可以同时与第一套筒501和第二套筒502,能够实现第二导线110与除颤线圈50之间的电性连接即可。
第一绝缘连接管40内部形成有供第一导线100穿过的第二通道401。具体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第一绝缘连接管40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一绝缘连接管40可以为由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组成的双层管结构,其中第二通道401可以设在内绝缘层中,从而对第一导线100进行充分保护,并保证除颤线圈50和第一感知电极30之间的绝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连接管4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导线100的走线以及除颤线圈50和第一感知电极30之间的绝缘即可。
为了实现第一绝缘连接管40、除颤线圈50和第一感知电极30之间的连接,如图7和图8,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管120和第二连接套管130,第一连接套管120套设在第一感知电极30和第一绝缘连接管40的连接处;第二连接套管130套设在第一绝缘连接管40和第一套筒501的连接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胶粘等,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由于除颤线圈50的线圈每匝之间存在缝隙,植入到体内后,体内组织易往缝隙内生长,导致后续在拔出电极时会将附在除颤线圈50上的组织一同带出。为了避免组织往线圈缝隙内生长,如图8和图9,第一通道503内填充有胶体504,胶体504内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子通道505和第二子通道506,第一导线100穿过第一子通道505设置,第二导线110插入第二子通道506内设置。
通过胶体504能够填充除颤线圈50的线圈缝隙,从而有效避免组织向内生长,同时胶体504也能够对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110起到一定隔离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6和图11,图11是图6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感知电极70为环形电极,内部中空形成有第三通道701。
第二感知电极70还连接有第三导线140,第三导线140一端与端子80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第三通道701与第二感知电极70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三通道701可供第一导线100、第二导线110和第三导线140穿过。
如图9和图11,第二绝缘连接管60两端分别与第二感知电极70和第二套筒502连接,第二绝缘连接管60内部形成有分别供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110穿过的第四通道601和第五通道602。
具体地,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第二绝缘连接管60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二绝缘连接管60可以为由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组成的双层管结构,其中第四通道601和第二感知电极70可以设在内绝缘层中,从而对第一导线100、第二导线110进行充分保护,并保证除颤线圈50和第二感知电极70之间的绝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连接管6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110的走线以及除颤线圈50和第二感知电极70之间的绝缘即可。
为了实现第二绝缘连接管60、除颤线圈50和第二感知电极70之间的连接,如图9和图11,还包括第三连接套管150和第四连接套管160,第三连接套管150套设在第二套筒502和第二绝缘连接管60的连接处;第四连接套管160套设在第二绝缘连接管60和第二感知电极70的连接处。
通过第三连接套管150和第四连接套管160实现第二绝缘连接管60、除颤线圈50和第二感知电极70之间的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胶粘等,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保护第二感知电极70和端子80之间的第一导线100、第二导线110和第三导线140,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还包括第三绝缘连接管90和第五连接套管170,第三绝缘连接管90一端与第二感知电极70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端子80处。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第三绝缘连接管90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三绝缘连接管90内部形成有分别供第一导线100、第二导线110和第三导线140穿过的第六通道901、第七通道902和第八通道903。
如图6,第五连接套管170套设在第三绝缘连接管90和第二感知电极70的连接处,以连接第三绝缘连接管90和第二感知电极70。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连接管40内部形成有供第一导线100穿过的第二通道401;第二绝缘连接管60内部形成有分别供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110穿过的第四通道601和第五通道602;第三绝缘连接管90内部形成有分别供第一导线100、第二导线110和第三导线140穿过的第六通道901、第七通道902和第八通道90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连接管40内部也可以设置多于1个通道,例如2个通道;第二绝缘连接管60内部也可以设置多于2个通道,例如3个通道;第三绝缘连接管90内部也可以设置多于3个通道,例如4个通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绝缘连接管的设置,第一绝缘连接管40、第二绝缘连接管60和第三绝缘连接管90的内部也可以均设置沿轴向的3个通道,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即可。
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描述被提供来使得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进行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将本文所对应的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与符合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3)

1.一种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一面设有固定孔;
导线,一端设有卡接部,
所述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固定孔内以联结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导线上的套接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所述导线,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热熔形成一所述热熔头;或者,所述若干根导线的端部套设有一所述套接环,所述套接环与所述若干根导线中的每一根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固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包括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孔口部,所述孔口部包括扩张状态和压紧状态,其中,在所述扩张状态下,所述卡接部可经由所述孔口部装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所述压紧状态下,所述孔口部与所述卡接部干涉以限制所述卡接部通过。
6.一种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近端延伸至远端,包括:
第一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远端,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靠近所述近端一面设有安装孔;
端子,布置在所述近端;
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感知电极,所述第一导线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卡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卡接部卡持于所述安装孔以联结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热熔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线端部的热熔头,或所述卡接部包括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线上的套接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套设在所述导线外,且所述绝缘保护层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除颤线圈,布置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与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间隔设置,且所述除颤线圈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道;
第一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线圈靠近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第二套筒,布置在所述除颤线圈背离所述第一感知电极一端;
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连接;
第一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线穿过的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除颤线圈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套筒上,且所述除颤线圈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第二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一套筒的连接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感知电极,布置在所述除颤线圈和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内部中空设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三通道;
第三导线,一端与所述端子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设置插入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
第二绝缘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和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的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通道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的连接处;
第四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绝缘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感知电极连接,另一端沿轴向延伸至所述端子处,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内部形成有分别供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导线穿过的第六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
第五连接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三绝缘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感知电极的连接处。
CN202321509127.7U 2023-06-14 2023-06-14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Active CN220110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9127.7U CN220110272U (zh) 2023-06-14 2023-06-14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9127.7U CN220110272U (zh) 2023-06-14 2023-06-14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0272U true CN220110272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2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9127.7U Active CN220110272U (zh) 2023-06-14 2023-06-14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0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5401B1 (en) Method of making an implantable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US20100174350A1 (en) Novel medical device conductor junctions
US4592372A (en) Pacing/sensing electrode sleev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WO2000007662A3 (en) Cardiac lead with shape-memory structure
US20090222074A1 (en) Interconnections of implantable lead conductors and electrodes and reinforcement therefor
US20050043770A1 (en) Multi-polar electrical medical lead connector system
US5569883A (en) Joint for providing a secure connection between a wound element and a mating part in a body implantable lea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such joint
JPS58133261A (ja) リング電極を具えた生物医学的リ−ド線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5504019A (ja) 電気的接続
US8141246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joining cables
Cooley et al. Construction of wire leads and electrodes for use in slow wave recording in small animals
CN220110272U (zh) 联结结构及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结构
US20080148550A1 (en)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connector ring
CN100541952C (zh) 中压电缆的终接端头
EP0343402A2 (en) Connector pi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CN215382088U (zh) 一种新型化妆刷
JPH0461575B2 (zh)
US20050060013A1 (en) Cardiac lead with anodic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dual support hulls
RU2000119656A (ru) Капсула дл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го или нагрузочного конц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кабеля с ленточным нагревателем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H0637575Y2 (ja) 密閉型電線接続端子
CN209994085U (zh) 一种带有密封塞的多接口式热缩管
CN109394211B (zh) 一种在体电生理记录金属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6487183A (zh) 除颤电极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CN116059528A (zh) 多导通弹性植入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JPS6010069Y2 (ja) 弱電用同軸接続器具における接続コ−ドの芯線の接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