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8190U -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8190U
CN220108190U CN202321449513.1U CN202321449513U CN220108190U CN 220108190 U CN220108190 U CN 220108190U CN 202321449513 U CN202321449513 U CN 202321449513U CN 220108190 U CN220108190 U CN 220108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ound generator
diaphragm
mounting hole
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95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连山
韩志磊
王海荣
刘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4495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8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8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8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振动发声器包括发声单元和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包括磁路系统和与磁路系统相配合的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具有安装孔以及位于安装孔外侧的磁间隙;振动单元设于安装孔内并与发声单元固定连接;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和骨架;振膜围设于振动单元的外周;骨架包括与振膜连接的环座以及由环座的边缘向背离振膜一侧弯折形成的凸起部;音圈的一端连接于凸起部,另一端设于磁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发声器,振动系统中设置具有环座和凸起部的骨架既可以增加振膜的强度,又能够增加振膜与音圈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提升振动发声器的发声灵敏度。

Description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设备尤其是手机类产品,通常需要兼具音频体验和振动触觉反馈体验功能。其中,音频体验来自于发声单元,振动触觉反馈体验来自于振动单元。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发声单元和振动单元集成于一体化模组中。采用马达嵌入发声单元的内部,以减小一体化模组的高度和体积。此时,对于发声单元而言,因振膜的振动空间有限,常规的骨架结构已无法满足振膜与音圈的连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发声器,所述振动发声器包括: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磁路系统和与所述磁路系统相配合的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具有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外侧的磁间隙;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其中,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和骨架;所述振膜围设于所述振动单元的外侧;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振膜连接的环座以及由所述环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的凸起部;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起部,另一端设于所述磁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发声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座于邻近所述安装孔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U型设置;或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Z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U型设置时,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环座的边缘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座于相邻两所述凸起部的间隔区域设有加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部由所述环座邻近所述安装孔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1.5*所述环座的高度≤所述加强部的高度<所述凸起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环座的高度为0.2mm-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发声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振膜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磁间隙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部邻近所述安装孔设置;
所述振膜邻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振膜的周缘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固定部、第一折环部、中央部、第二折环部及外固定部,所述内固定部呈环状,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中央部与所述环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振动发声装置,所述振动发声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发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发声装置,发声单元的磁路系统设有中空的安装孔,振动单元收容于安装孔内,振动系统形成为环形并围设于振动单元的外周,由此形成可发声单元设于振动单元四周的嵌套结构,从而减小振动发声器的高度尺寸,便于振动发声器的薄型化设计,且使振动发声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同时通过在振动系统中设置具有环座和凸起部的骨架,并使骨架的环座与振膜连接、凸起部与音圈连接,既可以通过环座与振膜连接以增加振膜的强度,提升振膜的振动性能,又能够便于连接振膜和音圈并增加振膜与音圈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振动发声器的发声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的爆炸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2中骨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6为图5中骨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振动发声器100;
发声单元1,安装孔1a;
振动系统10,振膜11,内固定部111,第一折环部112,中央部113,第二折环部114,外固定部115,音圈12,骨架13,环座131,凸起部132,加强部133;
磁路系统20,导磁轭21,第一通孔21a,中心磁路部分22,第二通孔22a,中心磁体221,中心导磁板222,边磁路部分23,边磁体231,边导磁板232;
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
振动单元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下面参考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100,其中该振动发声器100可以为兼具发声功能和触觉振动功能的扬声器。可以理解的,振动发声器10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等终端设备中,例如手机、IPAD等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100,包括发声单元1和振动单元2。
其中,发声单元1包括磁路系统20和与磁路系统20相配合的振动系统10,磁路系统20具有安装孔1a以及位于安装孔1a外侧的磁间隙。振动单元2设于安装孔1a内。振动系统10包括振膜11、音圈12和骨架13;振膜11围设于振动单元2的外侧;骨架13包括与振膜11连接的环座131以及由环座131的边缘向背离振膜11一侧弯折形成的凸起部132;音圈12的一端连接于凸起部132,另一端设于磁间隙。
具体而言,由于发声单元1的磁路系统20设有中空的安装孔1a,振动单元2收容于安装孔1a内,且振动系统10形成为环形并围设于振动单元2的外侧,由此形成了发声单元1设于振动单元2四周的嵌套结构,从而可以减小振动发声器100的高度尺寸,便于振动发声器100的薄型化设计,且使振动发声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其中,振动系统10包括振膜11、音圈12和骨架13,骨架13包括环座131以及由环座131边缘向一侧弯折形成的凸起部132,并且环座131与振膜11连接、凸起部132与音圈12连接,环座131与振膜11连接可增加振膜11的强度,提升振膜11的振动性能,且增加骨架13与振膜11的连接强度。设置特定的凸起部132与音圈12连接能够通过调整骨架13的高度从而调整音圈12在磁路系统20中的位置,灵活化音圈12的高度设计。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振动发声器100还包括用于支撑振膜11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位于磁间隙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部31邻近安装孔1a设置;振膜11邻近安装孔1a的一侧与第一支撑部31连接,振膜11的周缘与第二支撑部3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从而利用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支撑固定振膜11,避免振膜11受到振动单元2的影响。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可以是额外设置支架、盖体等结构形成,还可以设置在磁路系统20上,也可以是振动单元2向发声单元1延伸有支撑结构形成。
可以理解的,振膜11邻近安装孔1a的一侧与第一支撑部31连接,振膜11的周缘与第二支撑部32连接,如此在振动单元2工作时,不影响振膜11的振动效果,也不会对振膜11产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分别设置于磁间隙的相对两侧,并远离磁间隙,以确保振膜11的振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振膜11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固定部111、第一折环部112、中央部113、第二折环部114及外固定部115,内固定部111呈环状,内固定部111与第一支撑部31连接,外固定部115与第二支撑部32连接,中央部113与环座1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振膜11设置为双折环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振膜11的振动性能,以提升发声单元1的声学性能。可选地,振膜11的内固定部111、第一折环部112、中央部113、第二折环部114及外固定部115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折环部112环绕内固定部111设置,并位于内固定部111和中央部113之间,第二折环部114环绕中央部113设置,并位于中央部113和外固定部115之间。
可以理解的,第一折环部112、第二折环部114可以是向上或向下的凸起结构,第一折环部112和第二折环部114凸起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振膜11通过外固定部115与第二支撑部32连接固定,内固定部111支撑固定于第一支撑部31上,以提高振膜11的连接稳定性和密封性。如此可利用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支撑振膜11,为第一折环部112、第二折环部114提供振幅空间,避免振膜11振动时与磁路系统20干涉,影响振动性能。
为了增大振膜11的连接稳定性,外固定部115可以弯折延伸形成翻边,与第二支撑部32的周侧固定。同样的,内固定部111也可以弯折延伸形成翻边,与第一支撑部31的周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环座131于邻近安装孔1a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振膜11一侧弯折形成凸起部1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起部132与环座131呈U型设置;或凸起部132与环座131呈Z型设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当凸起部132呈Z型设置时,凸起部132呈环形,并通过冲压模具的拉伸回墩实现。
如图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凸起部132与环座131呈U型设置时,凸起部132为多个,多个凸起部132沿环座131的边缘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沿环座131内边缘间隔排布的凸起部132,能够降低凸起部132折弯加工时的开裂,进而提高良品率。优选的,凸起部132设置于环座131的直边边缘,间隔位于环座131的转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环座131于相邻两凸起部132的间隔区域设有加强部13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座131相邻两凸起部132的间隔区域设置加强部133能够进一步提高骨架13的强度,降低骨架13的变形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部133由环座131邻近安装孔1a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振膜11一侧弯折形成。加强部133的高度大于等于环座131高度的1.5倍,小于凸起部132的高度。优选的,骨架13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折弯加工时,在环座131的表面设置模芯以支撑凸起部132,从而提高凸起部132的平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132相对于所述环座131的高度为0.2mm-1mm,可以是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磁路系统20包括导磁轭21、中心磁路部分22及边磁路部分23,导磁轭21开设有第一通孔21a,中心磁路部分22设于导磁轭21面向振膜11的一侧,中心磁路部分22对应第一通孔21a设有第二通孔22a,第一通孔21a与第二通孔22a连通形成安装孔1a,边磁路部分23设于导磁轭21面向振膜11的一侧,并位于中心磁路部分22的外侧,边磁路部分23与中心磁路部分22间隔以形成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导磁轭21用于支撑和安装固定中心磁路部分22及边磁路部分23。可选地,导磁轭21与中心磁路部分22和边磁路部分23粘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磁路部分22包括层叠设置的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中心磁体221设置于中心导磁板222和导磁轭21之间。可选地,中心磁体221为永磁铁。可以理解的,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的结构轮廓相同,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可选为板状结构或环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a贯穿导磁轭21,第二通孔22a贯穿中心磁路部分22,也即第二通孔22a贯穿中心磁路部分22的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并与第一通孔21a对应连通,以形成安装孔1a。
可以理解的,中心磁路部分22的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可以是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内圈形成第二通孔22a。当然,中心磁路部分22也可以包括多个中心磁体221和多个中心导磁板222,多个中心磁体221和多个中心导磁板222环绕第一通孔21a设置,并围合形成第二通孔22a。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凸设于中心导磁板222背向中心磁体221的一侧,第一支撑部31为连接中心导磁板222和振膜11的支架或者第一支撑部31与中心导磁板222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给振膜11的第一折环部112提供振动空间,第一支撑部31位于中心导磁板222远离磁间隙的一端,也即邻近第二通孔22a设置。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折环部112的振幅。
在本实施例中,边磁路部分23包括层叠设置的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边磁体231夹设于边导磁板232和导磁轭21之间,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位于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的外侧,并间隔形成磁间隙。可选地,边磁体231为永磁体。
可以理解的,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可选为环形结构,如此使得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环设于中心磁路部分22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均包括多个,多个边磁体231和多个边导磁板232一一对应,且多个边磁体231和多个边导磁板232间隔设置,并环绕中心磁路部分22设置,以间隔形成磁间隙,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的形状结构轮廓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32凸设于边导磁板232背向边磁体231的一侧,第二支撑部32为连接边导磁板232和振膜11的支架或者第二支撑部32与边导磁板232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给振膜11的第二折环部114提供振动空间,第二支撑部32位于边导磁板232远离磁间隙的一端。可选地,第二支撑部3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折环部112的振幅。
本实施例中,中心磁体221和边磁体231均沿振膜11的振动方向充磁,中心磁体221和边磁体231的充磁方向相反。可选地,中心磁路部分22和边磁路部分23以磁间隙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也即中心磁路部分22的中心磁体221和中心导磁板222与边磁路部分23的边磁体231和边导磁板232呈对称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振动系统10还包括定心支片,定心支片分别与磁路系统20和音圈12插至磁间隙的一端连接。具体的,定心支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心支片于音圈12插至磁间隙一端均匀布设,同时与磁路系统20中对应位置的边导磁板232连接。定心支片用于限定音圈12的振动方向,以使其在磁间隙中上下移动而不做横向移动,保证音圈12不与磁路系统20相碰。
在一实施例中,振动单元2可选为线性马达或转子马达。振动单元2可沿竖直方向(振膜11的振动方向)振动,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垂直于振膜11的振动方向)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单元2的马达能够实现振动触感效果,与发声单元1共同使振动发声器100兼具发声和振动的功能。并且,通过在发声单元1上设置安装孔1a,振动单元2容置于安装孔1a中,从而利用安装孔1a增大了振动单元2的安装空间,如此可通过调整振动单元2的高度尺寸,提升振动单元2的振动性能,且在振动单元2的振动性能不损失的情况下,减小了振动单元2的宽度尺寸,从而补偿和增大了发声单元1的磁路系统20尺寸,如此可有效提升振动发声器100的声学性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振动发声装置,该振动发声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的振动发声器100,振动发声器100设于设备壳体内。该振动发声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振动发声器100的结构,由于本振动发声装置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磁路系统和与所述磁路系统相配合的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具有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外侧的磁间隙;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其中,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和骨架;所述振膜围设于所述振动单元的外侧;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振膜连接的环座以及由所述环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的凸起部;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起部,另一端设于所述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座于邻近所述安装孔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U型设置;或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Z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环座呈U型设置时,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环座的边缘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座于相邻两所述凸起部的间隔区域设有加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由所述环座邻近所述安装孔一侧的边缘向背离所述振膜一侧弯折形成;
和/或,1.5*所述环座的高度≤所述加强部的高度<所述凸起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环座的高度为0.2mm-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发声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振膜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磁间隙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部邻近所述安装孔设置;
所述振膜邻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振膜的周缘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固定部、第一折环部、中央部、第二折环部及外固定部,所述内固定部呈环状,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中央部与所述环座连接。
10.一种振动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发声器。
CN202321449513.1U 2023-06-06 2023-06-06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Active CN220108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9513.1U CN220108190U (zh) 2023-06-06 2023-06-06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9513.1U CN220108190U (zh) 2023-06-06 2023-06-06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8190U true CN22010819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8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9513.1U Active CN220108190U (zh) 2023-06-06 2023-06-06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8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5790B1 (ko)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CN114554368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924974A (zh) 扬声器
CN109769183B (zh) 扬声器
CN110191404B (zh) 一种屏幕发声装置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CN114363778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7893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29307B (zh) 扬声器
CN212115664U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209767816U (zh) 扬声器
CN220108190U (zh)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CN218976534U (zh) 振动马达
KR101040310B1 (ko)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212519419U (zh) 扬声器
CN114466288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01134927Y (zh) 电声转换器
CN114157970A (zh) 发声器件
CN113660589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219421018U (zh) 振动发声器和振动发声装置
CN205378164U (zh)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和发声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218473380U (zh) 发声器件
CN220292176U (zh) 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188945Y1 (ko) 평판형 스피커
CN213126462U (zh) 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