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5671U -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5671U
CN220105671U CN202321527276.6U CN202321527276U CN220105671U CN 220105671 U CN220105671 U CN 220105671U CN 202321527276 U CN202321527276 U CN 202321527276U CN 220105671 U CN220105671 U CN 220105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izer
conductive
layer
upper conductive
conductiv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72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秉搢
张桓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5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5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数字转换器包括:基材层,其包括折叠区域;下部导电层,其包括设置在基材层的上表面上的下部导电线;上部导电层,其包括上部导电线,该上部导电线与下部导电线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折叠区域的折叠轴交叉并通过形成在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沟槽物理隔开;直接连接部,其在所述折叠区域上填充所述沟槽并与所述上部导电线接触;以及层间绝缘层,其设置在下部导电层与上部导电层之间。

Description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包括多层导电结构的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结合各种感测功能和通信功能,例如实现为智能手机的形式。例如,人们正在开发一种通过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附接触摸面板或触摸传感器并选择显示在窗口面上的菜单来一并实现信息输入功能的电子设备。
此外,如韩国授权专利第10-1750564号所公开,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背面部侧设置通过电磁方式将模拟坐标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数字转换器。
近来,正开发一种能够折叠或弯曲的具有柔性的柔性显示器,相应地,有必要将诸如所述数字转换器的传感器结构也开发成诸如数字化器之类的传感器结构,以具有适当的物性、设计、结构,以便能够应用于柔性显示器。
例如,在应用于薄型显示装置的数字转换器的情况下,折叠区域在折叠区域中很容易发生布线裂纹或布线剥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因损坏的布线而致使电阻增加。
当为了改善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折叠特性而减小布线的厚度时,电阻可能会增加并导致感测灵敏度下降和信号延迟。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即使重复折叠也能够维持机械、电可靠性的数字转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750564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机械、电可靠性的数字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改善的机械、电可靠性的数字转换器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转换器,包括:基材层,其包括折叠区域;下部导电层,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上的下部导电线;上部导电层,其包括上部导电线,该上部导电线与所述下部导电线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折叠区域的折叠轴交叉并通过形成在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沟槽物理隔开;直接连接部,其在所述折叠区域上填充所述沟槽并与所述上部导电线接触;以及层间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导电层与所述上部导电层之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上部导电线包括被所述沟槽截断的上部导电线切片,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的上表面和侧面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层间绝缘层在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与所述直接连接部之间被去除。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还包括粘接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下部导电层之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粘接层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直接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部导电线的厚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下部导电线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基材层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折叠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下部导电线和多个第二下部导电线,所述上部导电线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基材层的所述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折叠轴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上部导电线和多个第二上部导电线。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包括:第一导电线圈,其由所述第一上部导电线和所述第二下部导电线隔着所述层间绝缘层电连接而形成;以及第二导电线圈,其由所述第一下部导电线和所述第二上部导电线隔着所述层间绝缘层电连接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第一导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导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还包括虚设电极,其与所述直接连接部相邻地设置于在所述折叠区域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导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之间的格子空间内。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虚设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格子空间内的多个虚设线。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虚设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格子空间内的多个点(dot)图案或岛(island)图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转换器,所述直接连接部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电线圈中,并沿所述折叠轴重复地排列。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的上述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摸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后盖和窗基板,所述触摸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窗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所述数字转换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后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形成将在数字转换器的折叠区域中被截断的上部导电线相互连接起来的直接连接部。所述直接连接部可以在没有诸如接触孔或过孔的中间结构的情况下与所述上部导电线直接接触并形成导电线圈。
所述直接连接部例如可以采用诸如银膏组合物的导电柔性材质形成。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折叠稳定性和柔性,并且能够如上述抑制折叠区域中的电阻增加。
在所述折叠区域中,可以至少部分地去除用于下部导电线和上部导电线的绝缘的层间绝缘层。相应地,可以减小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折叠厚度以减少或抑制上部导电线的层间剥离和折叠裂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折叠区域中以与所述直接连接部相邻的方式形成虚设图案。通过所述虚设图案,提高数字转换器的整体的平坦度,从而可以容易且高可靠性地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
所述数字转换器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线圈和第二导电线圈,并且所述第一导电线圈和第二导电线圈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回路。相应地,可以提供促进电磁感应现象并且具有高分辨率和改善的柔性特性的数字转换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和图4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中包括的导电线圈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8至图10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50:第一导电线圈,70:第二导电线圈,100:数字转换器,105:基材层,110:下部导电层,112:第一下部导电线,114:第二下部导电线,120:层间绝缘层,125:开口部,130:上部导电层,131:直接连接部,131a、131b:虚设电极,132:第一上部导电线,134:第二上部导电线,135:第一接触件,137:第二接触件,140:钝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多层结构的导电图案并具有改善的折叠可靠性的数字转换器。此外,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数字转换器的图像显示装置。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更具体的描述。但是,本说明书所附的下面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例示,其与前述实用新型的内容一起起到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仅限于那样的附图所记载的事项来进行解释。
在以下附图中,将平行于数字转换器100或基材层105的平行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地交叉。
所述第一方向可以对应于数字转换器100的宽度方向、行方向或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对应于数字转换器100的长度方向、列方向或Y-方向。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行方向”、“列方向”并不指代绝对方向,而应理解为指代彼此不同方向的相对含义。
图1和图2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3和图4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中包括的导电线圈的示意性的平面图。
例如,图1是沿图3的I-I’线在厚度方向上剖切的剖视图。图2是沿图3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可以包括形成在基材层105上的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可以隔着层间绝缘层120分离在彼此不同的层上。
下部导电层110可以包括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参照图4)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参照图3)。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参照图3)和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参照图4)。
基材层105用作包括用于形成导电层110、130以及层间绝缘层120的基板或薄膜型基材的含义。例如,基材层105可以包括能够应用于柔性显示器的高分子。作为所述高分子的示例,可以列举环烯烃聚合物(CO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苯硫醚(PPS),聚芳酯(polyallylate),聚酰亚胺(PI)、醋酸丙酸纤维素(CAP)、聚醚砜(PES)、三乙酸纤维素(TAC)、聚碳酸酯(PC)、环烯烃共聚物(C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优选地,基材层105可以包括聚酰亚胺以确保稳定的折叠特性。
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分别包括低电阻金属。例如,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包括银(Ag)、金(Au)、铜(Cu)、铝(Al)、铂(Pt)、钯(Pd)、铬(Cr)、钛(Ti)、钨(W)、铌(Nb)、钽(Ta)、钒(V)、铁(Fe)、锰(Mn)、钴(Co)、镍(Ni)、锌(Zn)、锡(Sn)、钼(Mo)、钙(Ca)或含有其中至少两个以上的合金。
优选地,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包括铜或铜合金以实现低电阻。
层间绝缘层120可以形成在基材层105的上表面上以覆盖下部导电层110。层间绝缘层120可以包括诸如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有机绝缘物质,或者诸如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等的无极绝缘物质。优选地,层间绝缘层120可以采用有机绝缘物质形成以提高柔性。
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钝化层140可以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20上以覆盖上部导电层130。钝化层140可以包括诸如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有机绝缘物质,或者诸如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等的无极绝缘物质。优选地,钝化层140可以采用有机绝缘物质形成以提高柔性特性。
层间绝缘层120和钝化层140可以分别具有约1.5至20μm范围内的厚度以提高折叠特性。
在一实施例中,层间绝缘层120和钝化层140可以分别包括所述无机绝缘物质,并且可以具有约100nm至500nm的厚度。
如图2所示,基材层105或数字转换器100可以包括折叠区域FA,数字转换器100可以通过折叠区域FA弯曲或折叠。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层间绝缘层120可以在折叠区域FA中至少部分地被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去除层间绝缘层120的区域界定折叠区域FA。
通过在折叠区域FA中去除层间绝缘层120,可以减小折叠区域FA中的数字转换器100的厚度。因此,折叠区域FA中的伸长率增加,从而可以确保改善的折叠特性和柔性。
相应地,可以防止由于在折叠区域FA中发生的应力传播导致的上部导电层130的裂纹或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钝化层140也可以在折叠区域FA上至少部分地被去除。
参照图3和图4,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10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线圈50和第二导电线圈70。
第一导电线圈50和第二导电线圈70可以由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通过接触件135、137组合而界定。
下部导电层110可以包括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参照图4)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参照图3)。例如,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可以比第一下部导电线112短。
上部导电层130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参照图3)和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参照图4)。例如,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比第一上部导电线132短。
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如图3所示,上部导电层130的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下部导电层110的第二下部导电线114相互结合而形成第一导电线圈50。
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可以一起形成第一导电线圈50,并一起被提供为对通过电磁感应的输入笔的感测线。
例如,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可以通过第一接触件135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多个第二下部导电线114通过多个第一接触件135相互电连接,从而可以在一个第一导电线圈50内包括多个导电回路。例如,可以在一个第一导电线圈50内包括4个第一导电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回路可以在平面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或面积。第一接触件135可以贯通层间绝缘层120而与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实质上一体地形成。
第一输入线113和第一输出线115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回路中的某一个第一导电回路连接。例如,第一输入线113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回路中的最内侧的第一导电回路连接。第一输出线115可以与所述第一导电回路中的最外廓的第一导电回路连接。
从第一输入线113输入的电流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回路交替地循环于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并通过第一输出线115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线113和第一输出线115可以包括在下部导电层1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部导电层110可以包括第一内部连接线114a。例如,相邻的第一导电回路可以通过第一内部连接线114a连接。
如图4所示,下部导电层110的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上部导电层130的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第二导电线圈70。
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一起形成第二导电线圈70,并一起被提供为对通过电磁感应的输入笔的感测线。
例如,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通过第二接触件137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多个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通过多个第二接触件137相互电连接,从而在一个第二导电线圈70内包括多个导电回路。例如,可以在一个第二导电线圈70内包括4个第二导电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回路可以在平面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或面积。第二接触件137可以贯通层间绝缘层120而与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实质上一体地形成。
第二输入线117和第二输出线119可以与所述第二导电回路中的某一个第二导电回路连接。例如,第二输入线117可以与所述第二导电回路中的最内侧的第二导电回路连接。第二输出线119可以与所述第二导电回路中的最外廓的第二导电回路连接。
从第二输入线117输入的电流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回路交替地循环于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并通过第二输出线119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线117和第二输出线119可以包括在下部导电层1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导电层130还可以包括外部连接线134a。例如,通过外部连接线134a,可以使得第二输入线117和第二输出线119与第二导电回路通过第二接触件137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外部连接线134a也可以与2个彼此不同的第二导电线圈连接。例如,与某一个第二导电线圈70连接的输出线119也可以通过外部连接线134a与别的第二导电线圈70的输入线117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导电层130还可以包括第二内部连接线134b。例如,通过第二内部连接线134b,可以使得在第二导电线圈70内相邻的第二导电回路彼此连接。
虽然在图3和图4中图示为在一个导电线圈内包括4个导电回路,但导电线圈内的导电回路的数量可以考虑图像显示装置的尺寸和分辨率等来调节。
如参照图3和图4所描述,第一导电线圈50和第二导电线圈70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彼此不同尺寸的导电回路。
相应地,通过充分增加通过数字转换器100生成的磁场强度,例如,可以有效地增进向与图像显示装置的窗口面接触的输入笔的能量传递。
此外,由于通过接触件135、137连接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来形成导电回路,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有限空间内的导电线圈的回路数量,并提高电磁感应效率。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均可以设置在基材层105的上表面上。因此,在通过基材层105折叠或折叠时,可以将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的应力方向调节得相同。
例如,当向基材层105的底面施加拉应力时,可以向下部导电层110和上部导电层130施加压缩应力。相应地,可以以与导电层110、130相邻的方式容易地生成应力被抵消的中立面(Neutral Plane)。因此,缓和对导电层110、130施加的应力,从而可以减少或防止由折叠引起的电极裂纹。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下部导电层110的厚度可以大于上部导电层130的厚度。例如,第一下部导电线112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上部导电线132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部导电层110的厚度可以为约5至30μm,优选地可以为10至25μm。上部导电层130的厚度可以为6μm以下,优选地可以为约1至6μm,或者1至5μm。
在参照图2和图3,基材层105或数字转换器100可以包括折叠区域FA,并且可以通过折叠区域FA使得数字转换器100弯曲或折叠。折叠区域FA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例如,可以位于基材层105的中央部。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可以在折叠区域FA中被截断。相应地,在折叠区域FA中,可以包括截断第一上部导电线132而形成的沟槽TR。
在折叠区域FA中截断的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可以通过直接连接部131连接。相应地,可以整体上实现第一导电线圈50的电路连接。
直接连接部131可以由柔性大于第一上部导电线132的材质形成。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直接连接部131可以包括金属物质和树脂物质。例如,直接连接部131可以采用诸如银(Ag)膏的导电膏形成。
所述金属膏可以包括金属粉末(例如,银粉末)、所述树脂物质以及溶剂。可以将所述金属膏印刷成将被截断的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连接到折叠区域FA。之后,可以通过干燥或热处理去除所述溶剂以形成直接连接部131。
例如,所述树脂物质可以包括聚酯系树脂、苯氧系或烷氧系树脂、弹性体,聚氨酯系树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直接连接部131中或所述导电膏的固形分中,所述金属粉末的含量可以为10至90重量%,优选地为50至90重量%,更优选地为50至80重量%或60至70重量%。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充分减小直接连接部131中的电阻的同时,提高折叠特性。
直接连接部131可以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对的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直接物理接触。如上所述,在折叠区域FA中,可以部分地去除层间绝缘层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区域FA中,可以实质上整体地去除层间绝缘层120。
相应地,在直接连接部131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之间,可以省略或排除层间绝缘层120。因此,增加直接连接部131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之间的接触面积,并缩短电流通道。
在比较例中,可以通过上部导电线-层间绝缘层-接触孔-桥接电极连接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孔,添加接触电阻,并且还可以增加电路连接结构的厚度。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直接连接部131可以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直接连接而不介有层间绝缘层120和/或接触孔。因此,可以抑制折叠区域FA中的电阻的增加,并减小电路连接结构的厚度,以增进折叠特性和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接连接部131的底面可以与基材层105的上表面直接接触。此外,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也可以与基材层105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在基材层105的所述上表面上提供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直接电流路径。此外,存在于折叠区域FA中的基材层105的所述上表面上的粗糙度或凹凸可以通过直接连接部131减小或被平坦化。
如图2所示,直接连接部131可以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的侧面和上表面接触。相应地,增加直接连接部131和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的贴紧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折叠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接连接部131的厚度可以大于上部导电层130(例如,第一上部导电线132)的厚度。相应地,可以减小由于在折叠区域FA中省略层间绝缘层120而导致的厚度差产生的段差。
如上所述,直接连接部131可以通过使用导电膏的印刷工艺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增加直接连接部131的厚度。由于直接连接部131包括树脂物质,因此即使厚度增加也能够确保折叠可靠性而不会降低柔性。
例如,直接连接部131的厚度可以被调节为3至50μm的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调节为10至25μm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接连接部131的厚度可以大于下部导电层110(例如,第二下部导电线114)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排除折叠区域FA的区域(例如,非折叠区域)中的数字转换器100的高度(例如,折叠区域FA中的钝化层140的最顶面的高度)与折叠区域FA中的数字转换器100的高度(例如,折叠区域FA中的钝化层140的最顶面的高度)之间的段差TD可以被调节为5μm以下。
如图3所示,直接连接部131可以在平面方向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重复排列。如上所述,第一导电线圈5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回路。直接连接部131可以包括在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回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导电回路中可以包括2个直接连接部131。
如上所述,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及第二上部导电线134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折叠区域FA交叉。例如,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可以与折叠区域FA的折叠轴垂直。直接连接部131与所述折叠轴重叠,并且可以吸收或缓冲折叠应力。
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及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实质上与折叠区域FA的延伸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及第二下部导电线114具有整体上连续的直线形状或条(bar)形状,并且第二导电线圈70可以不包括第一导电线圈50中包括的直接连接部。
图5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平面图。为了说明的方便起见,在图5中省略了导电线圈的详细结构/构造的图示。
参照图5,可以在基材层105的上表面上排列多个第一导电线圈50和第二导电线圈70。
第一导电线圈50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行方向上延伸。多个第一导电线圈50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或列方向排列。
例如,n个第一导电线圈50-1至50-n可以依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n为自然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导电线圈50-1至50-n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在平面方向上相互部分地重叠而依次排列。
第二导电线圈70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或列方向上延伸。多个第二导电线圈70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或行方向排列。
例如,m个第二导电线圈70-1至70-m可以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导电线圈70-1至70-m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在平面方向上彼此部分地重叠而依次排列。
例如,第一及第二导电线圈重叠而排列的有源区域AA可以被提供为实质上的数字转换器感测区域。
可以在基材层105的中央部包括折叠区域F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折叠轴80可以位于折叠区域FA内。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100可以向折叠轴80周边弯曲或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折叠曲率半径为R时,折叠区域FA可以包括对应于2R的宽度。除了折叠区域FA外的区域可以被界定为非折叠区域。
如上所述,与折叠轴80交叉的第一上部导电线132或第二上部导电线134的厚度可以相对小。因此,防止直接施加弯曲应力的上部导电层130的裂纹,并且可以增加柔性。此外,位于折叠区域FA内的第一导电线圈50部分可以形成为包括直接连接部131。相应地,在抑制折叠区域FA中的电阻增加的同时,可以提供改善的弯曲特性和折叠稳定性。
通过增加与折叠轴80平行且弯曲应力相对小的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和第二下部导电线114的厚度,可以减小电阻并提高通过导电线圈的磁场生成效率。
图6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将省略与参照图1至图5所描述的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材层105的上表面上形成粘接层107。例如,可以从包括通过粘接层107附接到基材层105上的金属层的单面铜箔层叠板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图案化来形成下部导电层110。
直接连接部131可以与粘接层107接触。相应地,可以通过粘接层107防止折叠区域FA中的折叠/弯曲应力引起的直接连接部131的剥离/翘起。
图7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将省略与参照图1至图5所描述的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7,桥接连接部133可以与上述直接连接部131一起包括在折叠区域FA中。
例如,可以形成覆盖上部导电层130的桥接绝缘层150。桥接绝缘层150可以填充沟槽TR。钝化层140可以覆盖桥接绝缘层150和桥接连接部133。
桥接连接部133形成于桥接绝缘层150上,并且可以贯通桥接绝缘层150使将被沟槽TR分离的一对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电连接。例如,桥接连接部133可以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的上表面接触,并且与第一上部导电线切片132a的侧面不接触。
桥接连接部133通过对金属膜的光刻工艺形成,并且可以以比由金属膏形成的直接连接部131更小的对准余量、更高的分辨率形成。通过使桥接连接部133和直接连接部131一起分布于数字转换器内,可以一并提高考虑图案密度等的微细图案化特性和电/机械特性。
图8至图10是示出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的示意性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参照图8,可以在折叠区域FA中界定通过去除层间绝缘层120而形成的开口部125。例如,可以通过开口部125使基材层105或粘接层107的上表面暴露。
如参照图5所描述,导电线圈50、70可以在平面方向上相互交叉而排列。相应地,第一导电线圈50中包括的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和第二导电线圈70中包括的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可以在平面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延伸。
在折叠区域FA中,可以排除下部导电层110中包括的第一下部导电线112。例如,在折叠区域FA中,可以仅排列厚度相对薄的上部导电层130中包括的上部导电线132、134。
多个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可以相邻而界定第一下部导电线组112g。例如,第一下部导电线组112g可以包括4个第一下部导电线112。多个第一上部导电线132可以相邻而界定第一上部导电线组132g。例如,第一上部导电线组132g可以包括2个第一上部导电线132。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下部导电线组112g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重复排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上部导电线组132g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重复排列。
相应地,可以在相互交叉的第一下部导电线组112g与第一上部导电线组132g之间形成格子空间,并且在所述格子空间中形成开口部125。开口部125在折叠区域FA内沿所述第二方向重复排列,并且可以与沟槽TR(参照图2)连接在一起。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可以在开口部125内排列有虚设电极131a。虚设电极131a可以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虚设线形状。在一实施例中,多个虚设电极131a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开地排列在开口部125内。
虚设电极131a可以采用与直接连接部131实质上相同的物质形成。例如,可以采用上述导电膏一起形成直接连接部131和虚设电极131a。虚设电极131a可以与直接连接部131一起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基材层105的上表面或粘接层107的上表面接触。
随着虚设电极131a排列于开口部125内,可以减小数字转换器100的整体的段差,并提高产品的平坦性。
参照图9,虚设电极131b可以包括排列在开口部125内的点(dot)图案或岛(island)图案。多个虚设电极131b可以彼此物理隔开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布在一个开口部125内。
随着虚设电极131b以所述点(dot)图案或岛(island)图案形态分散,还可以增进折叠区域FA中的应力分散特性。
此外,当所述数字转换器应用于可折叠设备时,可以减小所述折叠设备的折叠/展开动作所需的力,以进一步提高柔性特性。
参照图10,除折叠区域FA以外的区域(例如,非折叠区域)中也可以排列有虚设电极。
所述虚设电极可以包括形成在折叠区域FA内的第一虚设电极131c、以及形成在所述非折叠区域内的第二虚设电极131d。例如,第二虚设电极131d可以与第一虚设电极131c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排列和结构形成于形成在所述非折叠区域中的开口部内。
随着第二虚设电极131d还分布在非折叠区域中,可以减小数字转换器的整体的段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虚设电极131d可以由与下部导电层110实质上相同的物质形成,并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如上所述,第一虚设电极131c可以由与直接连接部131实质上相同的物质形成,并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参照图8和图9所描述,第一虚设电极131c及第二虚设电极131d可以具有线图案或点图案形状。
图11是示出示例性的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参照图11,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60、触摸传感器200、以及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100。
数字转换器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60的下方。例如,数字转换器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60与后盖380(rear cover)之间。
为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磁场生成效率,数字转换器100可以包括相对粗的导电线,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导电线圈。因此,数字转换器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60的下方,以便不被图像显示装置的用户视觉识别。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数字转换器100的结构来充分增加磁场强度,例如可以有效地增进向与图像显示装置的窗基板230接触的输入笔的能量传递。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例,数字转换器100可以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背面部,或者显示面板360的下方。因此,数字转换器100中包括的导电线可以不被用户视觉识别。相应地,为了提高透射率,数字转换器100中包括的导电线可以分别形成为包括上述金属的实心(solid)线而不采用网状结构。
因此,可以通过所述导电线确保充分的电流通道,以增进电磁感应效率。
显示面板360以包括设置在面板基板300上的像素电极310,像素界定膜320,显示层330,对电极340、以及封装层350。
可以在面板基板300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的像素电路,并且形成覆盖所述相互电路的绝缘膜。像素电极310例如可以在所述绝缘膜上与TFT的漏电极电连接。
像素界定膜320可以形成在所述绝缘膜上并暴露像素电极310以界定像素区域。可以在像素电极310上形成显示层330,显示层330例如可以包括液晶层或有机发光层。
可以在像素界定膜320和显示层330上设置对电极340。对电极340例如可以被提供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或阴极。可以在对电极340上层叠用于保护显示面板360的封装层350。
触摸传感器200可以层叠在显示面板360上并朝向窗基板230设置。触摸传感器200可以通过用户通过窗基板230的表面输入的触摸来生成电容。相应地,触摸传感器200可以包括比数字转换器100中包括的导电层小的厚度后的感测电极或感测沟道,以便不被用户视觉识别。例如,所述感测电极或感测沟道的厚度可以小于1μm,或者为0.5μm以下。
所述感测电极或所述感测沟道可以分别独立地设置在一个单层内并与相邻的感测电极或感测沟道相互作用来生成电容。
触摸传感器200可以通过粘接合层260与显示面板360结合。
窗基板230例如包括硬涂层膜、薄型玻璃,在一实施例中,遮光图案235可以形成在窗基板230的一面的周边部上。遮光图案235例如可以包括彩色印刷图案。可以由遮光图案235界定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部或非显示区域。
可以在窗基板230与触摸传感器200之间设置偏振层210。偏振层210可以包括镀膜偏光子或偏光板。
偏振层210可以与窗基板230的所述一面直接接合,或通过第一粘接合层220附接。触摸传感器200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合层225与偏振层210结合。
如图10所示,可以从用户的视觉识别侧按照窗基板230、偏振层210以及触摸传感器200的顺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触摸传感器200的感测电极设置在偏振层210下方,因此可以更有效防止感测电极的视觉识别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00可以直接转印到窗基板230或偏振层210上。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用户的视觉识别侧按照窗基板230、触摸传感器200以及偏振层210的顺序设置。

Claims (18)

1.一种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其包括折叠区域;
下部导电层,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上的下部导电线;
上部导电层,其包括上部导电线,该上部导电线与所述下部导电线电连接,并且与所述折叠区域的折叠轴交叉并通过形成在所述折叠区域中的沟槽物理隔开;
直接连接部,其在所述折叠区域上填充所述沟槽并与所述上部导电线接触;以及
层间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下部导电层与所述上部导电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导电线包括被所述沟槽截断的上部导电线切片,
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的上表面和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间绝缘层在所述上部导电线切片与所述直接连接部之间被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粘接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下部导电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连接部与所述粘接层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连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上部导电线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导电线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基材层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折叠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下部导电线和多个第二下部导电线,
所述上部导电线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基材层的所述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折叠轴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上部导电线和多个第二上部导电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线圈,其由所述第一上部导电线和所述第二下部导电线隔着所述层间绝缘层电连接而形成;以及
第二导电线圈,其由所述第一下部导电线和所述第二上部导电线隔着所述层间绝缘层电连接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导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二导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虚设电极,其与所述直接连接部相邻地设置于在所述折叠区域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导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导电线圈之间的格子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格子空间内的多个虚设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格子空间内的多个点图案或岛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字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接连接部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导电线圈中,并沿所述折叠轴重复地排列。
1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转换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触摸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后盖和窗基板,
所述触摸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窗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所述数字转换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后盖之间。
CN202321527276.6U 2022-06-16 2023-06-15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1056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73389 2022-06-16
KR1020220073389A KR102532772B1 (ko) 2022-06-16 2022-06-16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5671U true CN220105671U (zh) 2023-11-28

Family

ID=863854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9520.9A Pending CN117251066A (zh) 2022-06-16 2023-06-15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2321527276.6U Active CN220105671U (zh) 2022-06-16 2023-06-15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9520.9A Pending CN117251066A (zh) 2022-06-16 2023-06-15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32772B1 (zh)
CN (2) CN11725106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50564B1 (ko) 2011-01-05 2017-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20170056302A (ko) * 2015-11-13 2017-05-23 에스맥 (주) 인쇄 전자방식을 이용한 디지타이저 제조방법
KR20220039920A (ko) * 2020-09-21 2022-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27766B1 (ko) * 2021-02-10 2021-11-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366863B1 (ko) * 2021-02-16 2022-02-2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1066A (zh) 2023-12-19
KR102532772B1 (ko)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5250U (zh) 触控传感器-天线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显示设备
KR102327766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1775096B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antenna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82479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1782564B2 (en) Touch sensor-antenn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416402A1 (en) Antenna-inserted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66863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327755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15896705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US11449184B2 (en) Touch sensor, window stack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4151675U (zh) 天线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20105671U (zh) 数字转换器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14151669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14151668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4967964A (zh) 触摸传感器和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KR102510516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141144A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16014223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15117477U (zh) 天线插入式电极结构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452863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166853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128756A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135044A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115514A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128757A (ko)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