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1618U -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1618U
CN220101618U CN202321532563.6U CN202321532563U CN220101618U CN 220101618 U CN220101618 U CN 220101618U CN 202321532563 U CN202321532563 U CN 202321532563U CN 220101618 U CN220101618 U CN 220101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main body
support side
air inlet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25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根
厉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en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en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en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ena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25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1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1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1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包括:叶轮主体,在所述叶轮主体背风侧同轴且转动连接的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叶轮主体进风侧与所述叶轮主体并排设置的挡板结构;所述叶轮主体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侧板和辅助支撑侧板,在所述支撑侧板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之间设置的多个叶片;所述辅助支撑侧板为整体呈圆环形的板状结构,且其中空部构成所述叶轮主体的进风口;所述挡板结构包括:具有通孔的挡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通孔边缘的导流翻边环;沿所述叶轮主体的轴向,所述导流翻边环远离所述挡板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导流翻边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进风口的径向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存在两种类型的鼓风机:轴流风扇和离心风扇。一般来说,轴流风扇在气流量特性方面是优异的,而离心风扇在静压特性方面是优异的。为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基于离心风扇的这种静压特性使其能够在空气净化领域得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负氧离子净化装置是一种利用负离子技术来清洁空气、消除异味和改善健康的设备。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负氧离子净化装置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家庭和商业用具。由于负氧离子净化装置所产生的负离子的喷射范围有限,需要借助风扇结构将其扩散。同时,又由于需要对输入的空气进行净化,进而传统的离心叶轮难以适应在进风侧设置过滤结构的情况。尤其是,由于用于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器通常需要设置在离心风扇叶轮背风侧,这样在离心风扇叶轮的周围需要设置围挡以实现风量的转向,这样不可避免的导致有部分风量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进一步使得这部分输出的风量从滤网结构反向溢出,产生风量的损失。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8101634U公开了一种车载等离子空气净化器,其通过离心风扇向一侧的等离子发生器输送风量以实现离子的扩散,在其工作中,其后侧需要进风则导致其为敞口的,而这种设置方式容易导致部分风量在回流过程中从敞口位置溢出而产生风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包括:叶轮主体,在所述叶轮主体背风侧同轴且转动连接的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叶轮主体进风侧与所述叶轮主体并排设置的挡板结构;
所述叶轮主体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侧板和辅助支撑侧板,在所述支撑侧板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之间设置的多个叶片;
所述辅助支撑侧板为整体呈圆环形的板状结构,且其中空部构成所述叶轮主体的进风口;
所述挡板结构包括:具有通孔的挡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通孔边缘的导流翻边环;
沿所述叶轮主体的轴向,所述导流翻边环远离所述挡板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导流翻边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进风口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流翻边环为锥形环或圆弧环;
沿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所述导流翻边环的厚度为一致的或者为逐渐减小的;
所述导流翻边环伸入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支撑侧板远离所述叶片一侧设置有环形凸起;
所述环形凸起的内侧面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相连接的一侧的边缘与所述进风口的边缘对齐的设置;
沿远离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方向,所述环形凸起内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设置;和/或,沿远离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方向,所述环形凸起外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侧板为整体呈圆形的板状结构,其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同轴设置,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处于所述支撑侧板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
所述叶片为弧形叶片,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侧板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相连接;
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所述叶片一端由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内环边起始,另一端至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外环边终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周向,相邻两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内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处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外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
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所述叶片与所述支撑侧板相连的一侧的长度大于所述叶片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相连的一侧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叶片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内环边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导向面,其中,所述斜切导向面由所述叶片的端部起始,且向背离所述叶轮主体旋转方向的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斜切导向面为平面或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叶片分别与所述支撑侧板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相垂直的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侧板的中间位置向靠近所述辅助支撑侧板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容纳腔结构,且所述容纳腔结构用于安装所述转动驱动装置;
所述容纳腔结构呈梯形圆柱状凹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支撑侧板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阵列;
所述凹槽阵列与所述叶片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沿所述叶轮主体的转动方向,所述凹槽阵列在所述叶片的前侧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凹槽阵列包括:所述凹槽阵列包括多个凹槽结构;
多个所述凹槽结构沿远离所述叶片的方向排列设置和/或沿所述叶片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导流翻边环并伸入进风口的方式将回流在挡板主体与叶轮主体之间的风量重新引入到叶轮主体中,更为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能力和风量的有效循环,避免了风量从滤网反向泄漏的弊端。此外,通过所设置的挡板主体和导流翻边环实现了对叶轮主体的包围,进而对降低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有益,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静音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使得叶片与辅助支撑侧板内侧边相连的一端为倾斜的,通过将叶片的端部设置为倾斜的,使其能够更好的将径向流入的空气引导至叶片的一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量更大,满足了大风量输出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使得叶片处于内侧端部形成一个具有切割刃的切割端,进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径向流入的空气引导至叶片的一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量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进风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进风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叶轮主体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叶轮主体的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叶轮主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包括:叶轮主体1,在叶轮主体1背风侧同轴且转动连接的转动驱动装置2,在叶轮主体1进风侧与叶轮主体1并排设置的挡板结构3。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主体1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在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之间设置的多个叶片13;其中,辅助支撑侧板12为整体呈圆环形的板状结构,其中空部构成叶轮主体1的进风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结构3包括:具有通孔的挡板主体31和设置在通孔边缘的导流翻边环32;其中,沿叶轮主体1的轴向,导流翻边环32远离挡板主体31的一端伸入进风口(即导流翻边环32的端部超过辅助支撑侧板12上中空部的外边缘),且导流翻边环32的径向尺寸小于进风口的径向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组件需要吸入洁净空气,进而在挡板主体31远离叶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滤网等结构,相应的,挡板主体31的尺寸要大于叶轮主体1的整体尺寸,用于安装在其他壳体上时,将滤网结构与叶轮主体1分割开,以保证叶轮主体1只能通过导流翻边环32的位置获取洁净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主体31与叶轮主体1之间是具有间隔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主体1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叶片在侧面形成的出风口将空气输出,这样在风量的输出过程中若其他壳体上存在阻挡而导致风量流动到挡板主体31与叶轮主体1之间,进而,可通过设置导流翻边环32并伸入进风口的方式将回流在挡板主体31与叶轮主体1之间的风量重新引入到叶轮主体1中,更为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能力和风量的有效循环,避免了风量从滤网反向泄漏的弊端。此外,通过所设置的挡板主体31和导流翻边环32实现了对叶轮主体1的包围,进而对降低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有益,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静音性能。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导流翻边环32为锥形环或圆弧环;其中,沿靠近进风口的方向,导流翻边环32的厚度为一致的或者为逐渐减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导流翻边环32的厚度为逐渐减小的,这样在导流翻边环32厚度方向且靠近进风口边缘的一侧(即上侧)具有一定的坡度,进而能够使得导流翻边环32与进气口之间的空间更大,更有益于风量的流入,提高回风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翻边环32伸入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其端部具有光滑过渡,对保证风量输送的稳定有益。此外,通过将导流翻边环32的伸入端设置为圆弧端还有益于保证端部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对降低端部的振动等有益。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辅助支撑侧板12远离叶片13一侧设置有环形凸起121;其中,环形凸起121的内侧面与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接的一侧的边缘与进风口的边缘对齐的设置。通过所设置的环形凸起121使得进风口的外边缘被进一步向外延伸,这样更容易的实现导流翻边环32的伸入,以保证具有充足的空间供回流风量的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远离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环形凸起121内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设置,这样使得环形凸起121内侧与导流翻边环32之间所具有的间隔被进一步放大以使得回流的风量更易流入到叶轮主体1的进风口。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沿远离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将环形凸起121外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设置,这样可以通过渐变的外侧面减小对回流风量的阻碍,更易于风量相进风口的导入。进一步的,可将环形凸起12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设置为渐变的,使其具有双重效果,对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更为有益。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凸起121的内侧面的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圆弧或直线,以实现内侧面的渐变过程。相应的,外侧面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圆弧或直线,以实现内侧面的渐变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环形凸起121的外侧面可进一步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及可通过调整凹槽的数量使得环形凸起121的外侧面呈现波浪状。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环形凸起121的外侧面上设置凹槽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流动空气的导向作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回风效率。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侧板11为整体呈圆形的板状结构,其与转动驱动装置2同轴设置,且转动驱动装置2处于支撑侧板11远离叶片13的一侧(即背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3为弧形叶片,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叶片13的长度方向,叶片13一端由辅助支撑侧板12的内环边起始,另一端至辅助支撑侧板12的外环边终止。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辅助支撑侧板12的周向,相邻两个叶片13处于辅助支撑侧板12内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小于相邻两个叶片13处于辅助支撑侧板12外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沿叶片13方向流动的空气更加平顺,提高了出风的均匀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叶片13的长度方向,叶片13与支撑侧板11相连的一侧的长度大于叶片13与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的一侧的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叶片13与辅助支撑侧板12内侧边相连的一端为倾斜的,通过将叶片13的端部设置为倾斜的,使其能够更好的将径向流入的空气引导至叶片13的一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量更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叶片13与辅助支撑侧板12内环边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导向面131a,其中,斜切导向面131a由叶片13的端部起始,且向背离叶轮主体1旋转方向的方向倾斜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斜切导向面131a为平面或弧面。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叶片13处于内侧端部形成一个具有切割刃的切割端,进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径向流入的空气引导至叶片13的一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进风量更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叶片13与辅助支撑侧板12外环边相连的一端的端部通过圆弧过渡,以使得其边缘具有更高的平滑度,对保证空气的顺畅流出有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叶片13分别与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相垂直的的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叶片13、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之间构成一个仅在两端开口的中空通道,使得叶片13之间的送风通道结构固定可靠,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性能。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侧板11的中间位置向靠近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容纳腔结构11a,且容纳腔结构11a用于安装转动驱动装置2;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腔结构11a呈梯形圆柱状凹腔,即向靠近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容纳腔结构11a的径向之间逐渐减小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驱动装置2可采用电动装置实现,其转轴与容纳腔结构11a的小直径端相连接的设置,以实现对整个叶轮主体1的转动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腔结构11a的外侧面与叶片13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隔的设置。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辅助支撑侧板12远离叶片1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阵列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阵列122与叶片13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沿叶轮主体1的转动方向,凹槽阵列122在叶片13的前侧设置。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凹槽阵列122包括:凹槽阵列122包括多个凹槽结构122a。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凹槽结构122a沿远离叶片13的方向排列设置和/或沿叶片13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辅助支撑侧板12外环边至内环边的方向,凹槽阵列122整体呈周向(即辅助支撑侧板12的周向)宽度逐渐减小的设置,以使其形成类三角形状。例如,沿远离叶片13的方向凹槽阵列122中设置有两列凹槽结构122a,其中距离叶片13最近的一列(即第一列)凹槽结构122a包含有四个凹槽结构122a,且每个凹槽结构122a的尺寸、形状是基本相同的,当然也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的,远离叶片13的另一例(即第二列)凹槽结构122a包含有三个凹槽结构122a,且各凹槽结构122a的尺寸和形状均是不同的,其中,沿辅助支撑侧板12外环边至内环边的方向,第二列凹槽结构122a的周向宽度是逐渐减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列凹槽结构122a中远离叶片13的一侧采用倾斜侧面。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主体(1),在所述叶轮主体(1)背风侧同轴且转动连接的转动驱动装置(2),在所述叶轮主体(1)进风侧与所述叶轮主体(1)并排设置的挡板结构(3);
所述叶轮主体(1)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侧板(11)和辅助支撑侧板(12),在所述支撑侧板(11)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之间设置的多个叶片(13);
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为整体呈圆环形的板状结构,且其中空部构成所述叶轮主体(1)的进风口;
所述挡板结构(3)包括:具有通孔的挡板主体(31)和设置在所述通孔边缘的导流翻边环(32);
沿所述叶轮主体(1)的轴向,所述导流翻边环(32)远离所述挡板主体(31)的一端伸入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导流翻边环(32)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进风口的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翻边环(32)为锥形环或圆弧环;
沿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所述导流翻边环(32)的厚度为一致的或者为逐渐减小的;
所述导流翻边环(32)伸入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远离所述叶片(13)一侧设置有环形凸起(121);
所述环形凸起(121)的内侧面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接的一侧的边缘与所述进风口的边缘对齐的设置;
沿远离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所述环形凸起(121)内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设置;和/或,沿远离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所述环形凸起(121)外侧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1)为整体呈圆形的板状结构,其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同轴设置,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处于所述支撑侧板(11)远离所述叶片(13)的一侧;
所述叶片(13)为弧形叶片,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侧板(11)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接;
沿所述叶片(13)的长度方向,所述叶片(13)一端由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内环边起始,另一端至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外环边终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周向,相邻两个所述叶片(13)处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内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13)处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外环边的端部的周向间隔;
沿所述叶片(13)的长度方向,所述叶片(13)与所述支撑侧板(11)相连的一侧的长度大于所述叶片(13)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相连的一侧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3)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内环边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斜切导向面(131a),其中,所述斜切导向面(131a)由所述叶片(13)的端部起始,且向背离所述叶轮主体(1)旋转方向的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斜切导向面(131a)为平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3)分别与所述支撑侧板(11)和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相垂直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1)的中间位置向靠近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容纳腔结构(11a),且所述容纳腔结构(11a)用于安装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
所述容纳腔结构(11a)呈梯形圆柱状凹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侧板(12)远离所述叶片(1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阵列(122);
所述凹槽阵列(122)与所述叶片(13)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沿所述叶轮主体(1)的转动方向,所述凹槽阵列(122)在所述叶片(13)的前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阵列(122)包括:所述凹槽阵列(122)包括多个凹槽结构(122a);
多个所述凹槽结构(122a)沿远离所述叶片(13)的方向排列设置和/或沿所述叶片(13)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CN202321532563.6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Active CN220101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2563.6U CN220101618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2563.6U CN220101618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1618U true CN22010161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2563.6U Active CN220101618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1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5681U (zh) 轴流扇叶、轴流风机扇叶组件、轴流风机风道组件
CN209959503U (zh) 对角风扇
CN218492016U (zh) 循环模组、烘干装置和洗烘一体机
KR20150136935A (ko) 원심팬
CN112943657A (zh) 轴径流鼓风机及空调装置
CN112918218A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20101618U (zh) 一种用于离心风扇的进风组件
CN111350698B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211666920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5805384U (zh) 出风格栅及出风装置
CN214984714U (zh) 空调装置及汽车
CN214998332U (zh) 轴径流鼓风机及空调装置
CN210623204U (zh) 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1650524U (zh) 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顶出风室外机
CN211599101U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100380000C (zh) 轴流散热风扇的壳座
CN113883099A (zh) 一种高效导风结构及其风机
CN114109869A (zh) 一种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家电
CN113074137A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5256981U (zh) 集流器、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8033368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KR20200116301A (ko) 팬 어셈블리
WO2019144736A1 (zh) 叶轮、风机组件以及电器
CN217582586U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18151510U (zh) 多级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