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9929U -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9929U
CN220099929U CN202321497405.1U CN202321497405U CN220099929U CN 220099929 U CN220099929 U CN 220099929U CN 202321497405 U CN202321497405 U CN 202321497405U CN 220099929 U CN220099929 U CN 220099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channel
drainage
groups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74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涛
樊罗杰
陈晓
阙林昌
白铸
陆忠厚
罗群
甘佳明
唐苹
王渭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74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9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9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9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护基体、多组竖撑组件、多组横撑组件和排水组件;支护基体用于抵接在基坑的两侧壁上;多组竖撑组件沿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基坑内部;多组横撑组件与多组竖撑组件一一对应;横撑组件的中部与对应的与竖撑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横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护基体上;排水组件包括穿设在多组竖撑组件和多组横撑组件内部的多组引流通道,和位于基坑底部的排水槽;引流通道的上端随横撑组件穿过对应侧的支护基体,并伸入基坑的侧壁内,引流通道的下端与排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可对基坑侧壁内水流进行及时引导,从而保障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并且,在基坑施工的项目中,当土方开挖至槽底以后,可能会在边坡坡壁形成悬挂水流入基坑内,尤其是工程施工可能要经历雨季,所以基坑防水排水工作也比较重要。
在面临雨季时,现有的支护结构排水时,只能将流进基坑内部的水流收集到排水槽内,而基坑的侧壁上的水流无法及时清理,容易对基坑内的支护结构产生水流侵蚀,破坏内部支护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辅助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基坑支护装置不便于对基坑侧壁处的水流进行及时引流,易在雨季来临时影响支护装置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包括:
支护基体,用于抵接在基坑的两侧壁上;
多组竖撑组件,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基坑内部;
多组横撑组件,与多组所述竖撑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横撑组件的中部与对应的所述竖撑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上;以及
排水组件,包括穿设在多组所述竖撑组件和多组所述横撑组件内部的多组引流通道,和位于所述基坑底部的排水槽;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随所述横撑组件穿过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并伸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内,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坑辅助支护结构还包括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基坑两侧的过滤组件,且所述过滤组件与多组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雨水收集槽,设于所述基坑的一侧,且顶面开放;
过滤槽,位于所述基坑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间,且顶面封闭;所述过滤槽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
其中,所述雨水收集槽和所述过滤槽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
示例性的,所述连接管路连接在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上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竖撑组件包括:
底座,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支撑桩,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桩内设置有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撑组件包括:
连接块,设于所述支撑桩的顶部;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T型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两组连接件,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块的两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所述基坑侧壁内;且所述连接件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连接;每组所述连接件内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四通道,且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水平管伸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内;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还包括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
示例性的,所述连接件包括:
套管,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连接杆,一端旋接在所述套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套管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所述基坑侧壁内;
其中,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所述第四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护基体包括:
支撑板,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基坑的侧壁相抵接;
支护梁框,设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基坑侧壁的内侧,且与所述横撑组件对应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撑组件靠近所述支护基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支护梁框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槽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防护基体、横撑组件和竖撑组件,以实现对基坑内部的支撑;具体地,横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护基体上,以实现对支护基体的支撑,避免基坑两侧壁塌陷或下落;通过在竖撑组件和横撑组件内设置引流管道,以对基坑侧壁内水流进行及时引导,从而避免基坑侧壁积水影响到支护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护基体;11、支撑板;12、支护梁框;
2、竖撑组件;21、底座;211第一通道;22、支撑桩;221、第二通道;
3、横撑组件;31、连接块;311、第三通道;32、连接件;321、套管;322、连接杆;323、第四通道;33、连接板;
4、排水槽;
5、过滤组件;51、雨水收集槽;52、过滤槽;53、连接管路;
6、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进行说明。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基体1、多组竖撑组件2、多组横撑组件3和排水组件;支护基体1用于抵接在基坑6的两侧壁上;多组竖撑组件2沿基坑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基坑6内部;多组横撑组件3与多组竖撑组件2一一对应;横撑组件3的中部与对应的竖撑组件2的上端固定连接,横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护基体1上;排水组件包括穿设在多组竖撑组件2和多组横撑组件3内部的多组引流通道,和位于基坑6底部的排水槽4;其中,引流通道的上端随横撑组件3穿过对应侧的支护基体1,并伸入基坑6的侧壁内,引流通道的下端与排水槽4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防护基体、横撑组件3和竖撑组件2,以实现对基坑6内部的支撑;具体地,横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护基体1上,以实现对支护基体1的支撑,避免基坑6两侧壁塌陷或下落;通过在竖撑组件2和横撑组件3内设置引流管道,以对基坑6侧壁内水流进行及时引导,从而避免基坑6侧壁积水影响到支护装置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基坑辅助支护结构还包括两组分别设于基坑6两侧的过滤组件5,且过滤组件5与多组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
通过设置过滤组件5,用于在雨水较多的天气盛装雨水并进行过滤,使过滤后得到的水流自该引流通道进入到基坑6的排水槽4内,实现雨水引流的作用,避免雨水冲击基坑6侧壁,影响基坑辅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包括雨水收集槽51和过滤槽52;雨水收集槽51设于基坑6的一侧,且顶面开放;过滤槽52位于基坑6和雨水收集槽51之间,且顶面封闭;过滤槽52与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其中,雨水收集槽51和过滤槽52之间通过连接管路53连通。
雨水收集槽51用于收集雨水,并经过过滤槽52过滤后输送至引流通道内,避免雨水在基坑6的侧壁内形成积水,保障基坑辅助支护结构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雨水收集槽51可以是延伸方向与基坑6长度方向相一致的第一槽体结构;还可以是有多个沿基坑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雨水井;同理,该过滤槽52可以是延伸方向与基坑6长度方向相一致的第二槽体结构;还可以是有多个沿基坑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过滤井;可选的,过滤井内设有用于吸附水中杂质的吸附层,过滤井的上层出流端设有多级过滤网。
请参阅图1,示例性的,连接管路53连接在雨水收集槽51的上端。
需要理解的是,雨水收集在雨水收集槽51内后,通过静置一段时间,使得污泥杂质沉淀在雨水过滤槽52的底部,因此将连接管路53连接在雨水收集槽51上端,可将上清液导入到过滤槽52内。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竖撑组件2包括底座21和支撑桩22;底座21设于基坑6的底部;底座21上设置有第一通道211,且第一通道211与排水槽4连通;支撑桩22沿竖直方向设于底座21上;支撑桩22内设置有第二通道221;其中,引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21。
通过设置底座21和支撑桩22,实现基坑6的竖向支撑;通过在竖撑组件2内设置第一通道211和第二通道221,以便实现雨水经竖撑组件2输送至排水槽4内。
请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横撑组件3包括连接块31和两组连接件32;连接块31设于支撑桩22的顶部;连接块31内设置有T型的第三通道311;第三通道311的下端与第二通道221连通;两组连接件32分别连接在连接块31的两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基坑6侧壁内;且连接件32与对应侧的支护基体1连接;每组连接件32内均设置有与第三通道311连通的第四通道323,且第四通道323通过水平管伸入基坑6的侧壁内;其中,引流通道还包括第三通道311和第四通道323。
通过设置连接块31和两组连接件32,实现基坑6的水平支撑;通过设置第三通道311、第四通道323和水平管,以便将基坑6侧壁处的积水引入引流管道,并通过引流管道导入下方的排水槽4。
可选的,该连接件32可以是内部设有第四通道323的管状结构,该连接件32的一端与连接块3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支护基体1并伸入基坑6的侧壁内。
请参阅图1,示例性的,连接件32包括套管321和连接杆322;套管321的一端与连接块31连接;连接杆322一端旋接在套管321内,另一端伸出套管321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基坑6侧壁内;其中,套管321和连接杆322内设置有第四通道323。
通过设置套管321和连接杆322,并在内部设置第四通道323;以实现连接块31内的第三通道311通过第四通道323和水平管与基坑6侧壁处的过滤槽52连通。
具体地,雨水收集槽51用于收集雨水,并在雨水过滤槽52内沉淀后,使上层清液自连接管路53进入到过滤槽52内,在过滤槽52内过滤沉淀后,使过滤槽52内的上层清液通过水平管进入到第四通道323,并依次经第三通道311、第二通道221和第一通道211进入到排水槽4内。
可选的,该连接杆322与套管3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沿水平方向在套管321内旋动连接杆322,实现连接杆322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的,在连接杆322和套管321连接处设有密封环,用于放置水流泄露。
可选的,本申请中采用的第二通道221、第三通道311和第四通道323可以是通孔结构,也可以是在通孔内设置有管路的结构,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选的,第一通道211为设置在底座21上的长条槽状结构。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支护基体1包括支撑板11和支护梁框12;支撑板11沿基坑6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基坑6的侧壁相抵接;支护梁框12设于支撑板11远离基坑6侧壁的内侧,且与横撑组件3对应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板11和支护梁框12实现对基坑6侧壁的支撑,并通过支护梁框12与横撑组件3连接。
请参阅图1,一些实施例中,横撑组件3靠近支护基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33,且连接板33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支护梁框12可拆卸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板33,以便将横撑组件3连接在支护梁框12上。需要理解的是,该螺纹连接件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者待螺纹的连接杆322的形式。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排水槽4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基坑6底部的两侧。
通过在基坑6内对称设置两组排水槽4,以实现水流的对称排放,保证基坑6的支护结构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基体,用于抵接在基坑的两侧壁上;
多组竖撑组件,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基坑内部;
多组横撑组件,与多组所述竖撑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横撑组件的中部与对应的所述竖撑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上;以及
排水组件,包括穿设在多组所述竖撑组件和多组所述横撑组件内部的多组引流通道,和位于所述基坑底部的排水槽;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随所述横撑组件穿过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并伸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内,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辅助支护结构还包括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基坑两侧的过滤组件,且所述过滤组件与多组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雨水收集槽,设于所述基坑的一侧,且顶面开放;
过滤槽,位于所述基坑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之间,且顶面封闭;所述过滤槽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连通;
其中,所述雨水收集槽和所述过滤槽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在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组件包括:
底座,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水槽连通;
支撑桩,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桩内设置有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组件包括:
连接块,设于所述支撑桩的顶部;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T型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两组连接件,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块的两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所述基坑侧壁内;且所述连接件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护基体连接;每组所述连接件内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四通道,且所述第四通道通过水平管伸入所述基坑的侧壁内;
其中,所述引流通道还包括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套管,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连接杆,一端旋接在所述套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套管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对应侧的所述基坑侧壁内;
其中,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所述第四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基体包括:
支撑板,沿所述基坑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基坑的侧壁相抵接;
支护梁框,设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基坑侧壁的内侧,且与所述横撑组件对应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组件靠近所述支护基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支护梁框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辅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坑底部的两侧。
CN202321497405.1U 2023-06-12 2023-06-12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Active CN220099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7405.1U CN220099929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7405.1U CN220099929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9929U true CN220099929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7405.1U Active CN220099929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9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68312U (zh) 一种高差地形下车库顶板排水系统及地下车库
CN214832823U (zh) 承压降水井
CN220099929U (zh) 基坑辅助支护结构
CN105178343A (zh) 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
CN210315616U (zh) 一种节能的房建地下水引流设备
CN208395974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系统中的分离式格栅截污井装置
CN105887761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河道岸堤结构
CN215669618U (zh) 地下连续墙防水结构
CN214993993U (zh) 一种自滤型基坑降水管井
CN210238200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结构
CN212327645U (zh) 冲洗式泵前软过滤装置
CN211925037U (zh) 一种水利管道支撑连接装置
CN113482715A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地下区间的道床排水泵站
CN210122703U (zh) 构建于河道河床的精滤湿地设施
CN215857638U (zh)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
CN216295438U (zh) 傍河人工滤床水质预处理系统
EP1067243B1 (de) Wannenförmiges Rückhaltebecken für Oberflächenwass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213572030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可净化地下水挡土墙
CN110820902A (zh) 一种应用于下凹式绿地的下渗式雨水收水井
CN215406160U (zh) 一种挡土墙排水设施
CN110644602A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雨水蓄渗利用系统
CN215562748U (zh) 一种河道水利施工用涵管连接管井
CN217923990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路基排水装置
CN210947103U (zh) 新型城市用住宅雨水收集装置
CN216041262U (zh) 电网土建节能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